药理学基础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分类与药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触后膜受体——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脂肪分解。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
心脏——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加强, 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扩张。 骨骼肌收缩 糖原分解、糖异生、脂肪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
心脏
兴奋
血管
收缩
胃肠平滑肌 舒张
一、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苯乙胺
-苯乙胺组成:苯环、碳链、氨基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非儿茶酚胺类 间羟胺、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
1. 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维持 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
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 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灭活。 2.碳原子上的氢被-CH3取代后, 不被MAO灭活,作用时间长, 易被神经末梢摄取,并促进 递质释放。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急性肾功能衰竭
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新福林)
【作用特点】 不易被MAO灭活,与NA比较,升血压
作用弱而持久,可用于抗休克治疗。 静脉点滴、肌注
肾血管收缩及肾血流量减少比NA更明显。
【临床应用】
1.防治腰麻、硬膜外麻及全身麻醉的低血压。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升压时通过迷走神 经反射性心率减慢。
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膀胱逼尿肌 舒张
瞳孔
散大
唾液
稠
汗腺
手心脚心分泌
骨骼肌
wenku.baidu.com
收缩(2受体)
胆碱能神经兴奋
抑制 扩张 收缩 收缩 收缩 缩小 稀 全身分泌
收缩(N2受体)
(一)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 拮抗药
2.影响递质的释放、转化、贮存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抗肾上腺素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突触前膜:神经末梢靠近间隙 的细胞膜。前膜是神经递质 合成、贮存、释放的部位。
突触后膜:效应器或次一级神 经元靠近的细胞膜,后膜上 有与递质相结合受体。
突触间隙:前膜与后膜间的空 隙,间隙宽约有15~1000nm, 间隙内存在有递质及灭活递 质的酶。
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
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 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递质在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贮存,前膜释放,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被酶所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NA)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乙酰胆碱(Ach)
神经递质的消除
NA的消除
(1) 摄取(uptake)
摄取-1:约75~90%被神经末梢摄取。 摄取-2 :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
(2)灭活
摄取-1的NA——MAO 摄取-2的NA——COMT和MAO
【作用机制】
对受体具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对1受体激动作用较弱 对2受体无作用 激动突触前膜2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 释放。
【药理作用】
1.血管
激动血管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 小静脉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强度顺序是:
皮肤、粘膜血管
肾脏血管
脑、肝、肠系膜血管 骨骼肌血管
冠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Ach的消除
Ach被突触间隙内的 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 解。每一分子的AchE 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 Ach。
(一)受体命名
根据递质选择性与受体结合的不同而命名 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M、N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受体
(二)受体分型 1、胆碱受体
3.氨基上的取代,显著影响、 受体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H原子上无取 代——效应
肾上腺素:H原子被-CH3取 代——、效应。
异丙肾上腺素:H原子被异丙 基取代——1、 2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碱性肠液中易破坏; 不宜皮下及肌肉注射; 不宜静脉注射; 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腺体、
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 平滑肌
周围神经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非自主神经: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传出神经分类模式图 Ach:乙酰胆碱 NA:去甲肾上腺素
突触:节前纤维与次一级神经元的连接;神经末梢与
效应器的连接。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完成传递信息的重 要结构。突触由突触前、突触间隙、突触后三部分组成。
(1) M胆碱受体(毒蕈碱受体,M受体)
五种亚型:M1、M2、M3、M4、M5。
(2) N胆碱受体(烟碱受体)
N1受体:神经节N受体 N2受体: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受体
M受体兴奋效应
心脏:抑制,四负。 腺体:汗腺、唾液腺、胃腺、呼吸道腺。
分泌增加。 眼睛:缩瞳、睫状肌收缩。 胃肠平滑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膀胱逼尿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时收缩。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激动1受体和1、 2受体 1.心脏
激动1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 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心脏
激动心脏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 加快,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大剂量可引 起心率失常。
3.血压
小剂量:NA兴奋心脏,收缩压升高,血管收 缩不明显,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变大。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
【临床应用】
1.休克 2.药物中毒性低血压 3.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肾上腺髓质:Ad 85%,NA15% NA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AD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很少,在碱性肠液、肠粘膜及肝内破坏; 皮下注射吸收较慢,维持1h,极量1mg/次; 肌肉注射吸收较快,维持10~30min,.25~0.5mg/次 心内注射: 0.25~0.5mg/次,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静脉注射或滴注:0.5~1mg/次
N2受体兴奋效应
N2受体兴奋时,骨骼肌收缩
2 肾上腺素受体( 、 )
(1) 受体
1受体: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
2受体: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0%)
(2) 受体
1受体:心脏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骨骼肌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血管收缩,冠状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2受体:突触前膜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
心脏——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加强, 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扩张。 骨骼肌收缩 糖原分解、糖异生、脂肪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
心脏
兴奋
血管
收缩
胃肠平滑肌 舒张
一、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苯乙胺
-苯乙胺组成:苯环、碳链、氨基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非儿茶酚胺类 间羟胺、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
1. 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维持 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
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 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灭活。 2.碳原子上的氢被-CH3取代后, 不被MAO灭活,作用时间长, 易被神经末梢摄取,并促进 递质释放。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急性肾功能衰竭
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新福林)
【作用特点】 不易被MAO灭活,与NA比较,升血压
作用弱而持久,可用于抗休克治疗。 静脉点滴、肌注
肾血管收缩及肾血流量减少比NA更明显。
【临床应用】
1.防治腰麻、硬膜外麻及全身麻醉的低血压。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升压时通过迷走神 经反射性心率减慢。
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膀胱逼尿肌 舒张
瞳孔
散大
唾液
稠
汗腺
手心脚心分泌
骨骼肌
wenku.baidu.com
收缩(2受体)
胆碱能神经兴奋
抑制 扩张 收缩 收缩 收缩 缩小 稀 全身分泌
收缩(N2受体)
(一)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 拮抗药
2.影响递质的释放、转化、贮存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抗肾上腺素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突触前膜:神经末梢靠近间隙 的细胞膜。前膜是神经递质 合成、贮存、释放的部位。
突触后膜:效应器或次一级神 经元靠近的细胞膜,后膜上 有与递质相结合受体。
突触间隙:前膜与后膜间的空 隙,间隙宽约有15~1000nm, 间隙内存在有递质及灭活递 质的酶。
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
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 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递质在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贮存,前膜释放,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被酶所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NA)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乙酰胆碱(Ach)
神经递质的消除
NA的消除
(1) 摄取(uptake)
摄取-1:约75~90%被神经末梢摄取。 摄取-2 :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
(2)灭活
摄取-1的NA——MAO 摄取-2的NA——COMT和MAO
【作用机制】
对受体具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对1受体激动作用较弱 对2受体无作用 激动突触前膜2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 释放。
【药理作用】
1.血管
激动血管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 小静脉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强度顺序是:
皮肤、粘膜血管
肾脏血管
脑、肝、肠系膜血管 骨骼肌血管
冠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Ach的消除
Ach被突触间隙内的 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 解。每一分子的AchE 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 Ach。
(一)受体命名
根据递质选择性与受体结合的不同而命名 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M、N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受体
(二)受体分型 1、胆碱受体
3.氨基上的取代,显著影响、 受体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H原子上无取 代——效应
肾上腺素:H原子被-CH3取 代——、效应。
异丙肾上腺素:H原子被异丙 基取代——1、 2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碱性肠液中易破坏; 不宜皮下及肌肉注射; 不宜静脉注射; 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腺体、
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 平滑肌
周围神经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非自主神经: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传出神经分类模式图 Ach:乙酰胆碱 NA:去甲肾上腺素
突触:节前纤维与次一级神经元的连接;神经末梢与
效应器的连接。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完成传递信息的重 要结构。突触由突触前、突触间隙、突触后三部分组成。
(1) M胆碱受体(毒蕈碱受体,M受体)
五种亚型:M1、M2、M3、M4、M5。
(2) N胆碱受体(烟碱受体)
N1受体:神经节N受体 N2受体: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受体
M受体兴奋效应
心脏:抑制,四负。 腺体:汗腺、唾液腺、胃腺、呼吸道腺。
分泌增加。 眼睛:缩瞳、睫状肌收缩。 胃肠平滑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膀胱逼尿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时收缩。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激动1受体和1、 2受体 1.心脏
激动1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 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心脏
激动心脏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 加快,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大剂量可引 起心率失常。
3.血压
小剂量:NA兴奋心脏,收缩压升高,血管收 缩不明显,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变大。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
【临床应用】
1.休克 2.药物中毒性低血压 3.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肾上腺髓质:Ad 85%,NA15% NA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AD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很少,在碱性肠液、肠粘膜及肝内破坏; 皮下注射吸收较慢,维持1h,极量1mg/次; 肌肉注射吸收较快,维持10~30min,.25~0.5mg/次 心内注射: 0.25~0.5mg/次,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静脉注射或滴注:0.5~1mg/次
N2受体兴奋效应
N2受体兴奋时,骨骼肌收缩
2 肾上腺素受体( 、 )
(1) 受体
1受体: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
2受体: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0%)
(2) 受体
1受体:心脏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骨骼肌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血管收缩,冠状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2受体:突触前膜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