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基础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分类与药理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选用(兽医药理学课件)
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前胃弛缓、肠弛缓 、便秘疝、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及牛产后子宫复 位不全等。
用药过量时可肌肉注射阿托品解救,也可静脉 注射硫酸镁直接抑制骨骼肌的兴奋性。
腹膜炎、肠道或尿道的机械性阻塞患畜及妊娠 后期动物禁用;癫痫、哮喘动物慎用。
可引起心律失常。
与全麻药如水合氯醛、氟烷、氯仿合用时, 易发生心室颤动。
不能与洋地黄、钙剂并用。
用药过量尚可致心肌局部缺血、坏死。 静脉注射剂量过大、速度过快,可使血压骤 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呼吸停止。
局部用1︰(5000一100000)溶液,制止鼻衄、 牙龄出血、术野渗血等出血;每100 ml局麻药液 中,加入0.1%肾上腺索溶液0.5—1ml,使局麻 药液含1︰(100000一200000)肾上腺素,以收缩 局部小血管,延缓局麻药吸收,从而延长局麻时 间并避免吸收中毒。
用于治疗不全阻塞性肠便秘、肠道弛缓、前胃 弛缓、手术后肠麻痹、猪食道梗塞等。
作为缩瞳剂,与阿托品交替使用治疗虹膜炎或 青光眼,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治疗马便秘时,用药前应大量灌水、补液,并注射安钠咖 等强心剂,以防脱水或加重心力衰竭。
易引起呼吸困难和肺水肿,用药后应保持患畜安静,加强 护理,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如注射氨茶碱以扩张支气管, 注射氯化钙以制止渗出。
1.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指能在用药局部可 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发出的冲动与传导,使局部 组织痛觉暂时丧失的药物。
1.局部麻醉药
表面麻醉:将药液直接滴于、注入、喷雾于黏 表面,使其通过黏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用于 眼、鼻、咽喉、气管、尿道手术,常用利多卡因。
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将药液注于皮下及深 部组织中,使这些组织内的神经末梢麻醉,阻断疼 痛刺激向中枢传导。用于浅表小手术。常用普鲁卡 因和利多卡因。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二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新)
筒箭毒碱
琥珀胆 碱
四、拟肾上腺素药
去甲肾上腺素:内服无效,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可直接激动α受体,而且对α1受体和α2受体无选 择性。主要用于神经源性休克、药物中毒等引起 的休克治疗。
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α、β受体激动药(Adr)
β1、β2受体激动药(Iso)
(四)传出神经的基本生理功能及效应产生的生化过程
1.传出神经的基本生理功能 机体内多数器官都同时接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与
胆碱能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对机体多数器官的 生理作用是相反的。 2.传出神经受体兴奋产生效应的生化过程 (1)受体与离子通道的偶联 (2)受体与酶的偶联
(五)传出神经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传出神经药物 第二节 传入神经药物
神经 系统
中枢神经 外周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一、概述
(一)传出神经分类
1.传出神经按解剖分为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 2.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系依据传出神经合成及释放递
质不同,经典地分为胆碱能神经及去甲肾上腺素能 神经两类。 (1)胆碱能神经: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 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都属于此类。
1.直接作用于受体 结合后能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相似作用的药物,
称为拟似药或激动药。结合后不激动受体,而且 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与递质相反作用的药 物,称为拮抗药或阻断药。 2.影响递质:(1)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
在药理学中,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理、来源及化学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作用机理分类
按作用部位分类
药物可以按照其作用部位进行分类,例如:
-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镇痛剂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心血管系统作用药物:如降压药、心脏药等。
- 消化系统作用药物:如胃肠病用药、泻药、胆石症用药等。
按作用方式分类
药物可以按照其作用方式进行分类,例如:
- 拮抗剂:阻止生物体内某个物质的作用,如受体拮抗剂。
- 激动剂:能够增强生物体内某个物质的作用,如受体激动剂。
- 酶抑制剂:阻止某些重要酶的活性,如靶向药物。
根据来源分类
药物可以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例如:
- 人工合成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西咪替丁等。
- 天然药物:如马钱子碱、数字is等,这些化合物在植物或动
物体内自然存在。
- 半合成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等,这些药物在天然物质
基础上,进行人工化学合成得到。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药物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进行分类,例如:
- 萘类药物:包括磺胺类、氯霉素等。
- 嘌呤类药物:如咖啡因、茶碱等。
- 对氨基苯酰胺类药物:如吩噻嗪、利尿药等。
总的来说,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疾病。
当然,药物也存在着副作用,我们需要根据药物的不同分类,在应用药物时注意潜在的风险。
最新外周神经系统药物药理学试题
传出神经药物学习要点一、概述:1.传出神经的分类:①传出神经系统按解剖学分为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两大类,前者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支配心脏、平滑肌、腺体和眼睛等效应器;后者支配骨骼肌。
②传出神经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
了解它们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再摄取、灭活及与受体结合等环节。
传出神经按其末梢所释放的递质不同,将其分为胆碱能神经和NA 能神经(又称肾上腺素能神经),它们与解剖学分类的关系:胆碱能神经包括:植物神经的全部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全部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运动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包括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③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胆碱受体可分为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 胆碱受体或M 受体)和烟碱型胆碱受体(N 胆碱受体或N 受体),前者又可分为M 1和M 2受体两种亚型,后者又可分为N l 和N 2受体两种亚型。
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型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和β型肾上腺素受体(β受体),前者又可分为α1和α2受体两种亚型,后者又可分为β1和β2受体两种亚型。
了解传出神经所支配效应器的受体分布及其生理效应。
分布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
传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效应器偶联机制,如受体与酶的偶联、受体与离子通道的偶联等,致使靶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的改变,进而产生生理效应。
试题精选一、选择题A 型题1.对突触前膜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激动突触前膜α2受体,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N 2受体:分布于骨骼肌N 1受体:分布于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α受体β受体α1受体:分布于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瞳孔开大肌及腺体肾上腺素受体α2受体: 主要分布于突触前膜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β2受体:分布于骨骼肌血管、冠状动脉、支气管、胃肠平滑肌M 受体:分布于心血管、腺体、眼、胃肠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胆碱受体N 受体B.激动突触前膜α2受体,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C.激动突触前膜β受体,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D.阻断突触前膜α2受体,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E.以上都不是2.乙酰胆碱作用的消失主要依赖于( )A.摄取-1 B.摄取-2 C.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D.胆碱酯酶水解 E.以上都不对3.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 瞳孔缩小,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B.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C.瞳孔扩大,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D.瞳孔扩大,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E.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4.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对视力的影响是( )A.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 B.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C.视近物、远物均清楚 D.视近物、远物均模糊 E. 以上都不是5.毛果芸香碱的缩瞳机制是( )A.阻断虹膜M受体,开大肌松弛 B.阻断虹膜M胆碱受体,括约肌松弛C.激动虹膜M受体,开大肌收缩 D.激动虹膜M胆碱受体,括约肌收缩E.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增多6.直接激动M胆碱受体的药物是(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阿托品 D.毒扁豆碱 E.以上都不是7.新斯的明的禁忌症是( )A.青光眼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重症肌无力D.机械性肠梗阻 E.尿潴留8.毒扁豆碱的主要用途是(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腹气胀D.手术后尿潴留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 新斯的明对下列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的是( )A.心血管 B.腺体 C.眼 D.骨骼肌 E.支气管平滑肌10.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于M样症状的是( )A.瞳孔缩小 B.流涎、流泪、流汗 C.腹痛腹泻D.肌震颤 E.小便失禁11.新斯的明用于重症肌无力,是因为( )A.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兴奋作用 B.增强运动神经乙酰胆碱合成C.抑制胆碱酯酶和兴奋骨骼肌N2胆碱受体D.兴奋骨骼肌中M胆碱受体 E.促进骨骼肌细胞Ca2+内流12.阿托品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是( )A.激动M、N胆碱受体 B.阻断N胆碱受体C.主要阻断M胆碱受体 D.对N受体亲和力高E.以上都不对13.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效果最好的是( )A.支气管平滑肌 B.胆道平滑肌 C.胃肠道平滑肌D.胃幽门括约肌 E.子宫平滑肌14.阿托品用做全身麻醉前给药的目的是( )A.增强麻醉效果 B.镇静 C.预防心动过缓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E.辅助骨骼肌松弛15.哪一种效应与阿托品阻断M胆碱受体无关( )A.松弛内脏平滑肌 B.抑制腺体分泌 C. 解除小血管痉挛D.心率加快 E.瞳孔扩大16.哪一项是阿托品的禁忌症( )A.支气管哮喘 B.心动过缓 C.青光眼D.中毒性休克 E.虹膜睫状体炎17.可用于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的药物是( )A.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哌仑西平D.溴丙胺太林 E.阿托品18.对东莨菪碱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枢抑制作用较强 B.中枢兴奋作用强C.血管解痉作用较强 D.用于内脏平滑肌绞痛 E.以上都不是19.东莨菪碱可用于治疗( )A.缓慢型心律失常 B.心动过速 C.晕动病D.重症肌无力 E.青光眼20.具有明显镇静作用的M受体阻断药是( )A.阿托品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D.溴丙胺太林 E.贝那替秦21.阿托品抗休克的机制是( )A.兴奋中枢神经 B.加强心肌收缩力 C.解除胃肠绞痛D.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 E.升高血压22.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 )A. 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 肌内注射 D.口服稀释液 E. 以上都不对23.多巴胺舒张肾血管是由于( )A.兴奋β受体 B.兴奋M胆碱受体 C.阻断α受体D.选择性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E.释放组胺24.去甲肾上腺素扩张冠状血管,主要是由于( )A.使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加所致 B.激动β2受体 C.激动M胆碱受体D.激动α2受体 E.以上都不是25.异丙肾上腺素不具有肾上腺素的哪项作用(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兴奋β2受体 C.抑制组胺释放D.兴奋心脏 E.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26.救治过敏性休克首选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D.去氧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27. 普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基础是( )A. β受体阻断 B.膜稳定作用 C.无内在拟交感活性D.钠通道阻滞 E.以上都不对28.普萘洛尔不具有下述哪项药理作用( )A.阻断心脏β1受体及支气管β2受体 B.生物利用度低C.抑制肾素释放 D.膜稳定作用 E.内在拟交感作用29.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最佳的处理方式是( )A.局部注射局部麻醉药 B.肌内注射酚妥拉明 C.局部注射酚妥拉明D.局部注射β受体阻断药 E.局部用氟轻松软膏X型题30.有关东莨菪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阻断M胆碱受体B. 增加唾液分泌C.能通过血脑屏障D.可引起倦睡和镇静 E.可用于治疗晕动病31.禁用于青光眼的药物是( )A.阿托品 B.毒扁豆碱 C.山莨菪碱 D.东莨菪碱 E.卡巴胆碱32.阿托品滴眼后可引起( )A.瞳孔扩大 B.眼压升高 C.调节麻痹 D.视远物清楚 E.视近物清楚33.对东莨菪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抑制作用较强 B.有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作用C.有中枢抗胆碱作用 D.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阿托品强E.对心血管的作用较阿托品强34.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包括( )A.心肌收缩力加强B. 心率加快C. 传导加速D. 心输出量增加E. 心肌耗氧量增加35.异丙肾上腺素的用途有( )A. 抗高血压B. 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C. 治疗房室传导阻滞D. 心跳骤停的复苏E. 抗休克36.β受体阻断剂禁用于( )A.支气管哮喘 B.严重心功能不全 C.窦性心动过缓D.重度房室传导阻滞 E.甲状腺功能亢进三、问答题37.肾上腺素的哪些作用可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在局麻药注射液中,为什么要加微量肾上腺素?38.肾上腺素对不同部位血管的作用及对血压的影响39.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途。
兽医药理学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 疗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 ,一些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可以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来改善帕金 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症状。未来,随着对神经系统疾 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外周神经系 统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应 用将不断拓展。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领 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例如,一些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大脑 中的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来改善抑 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未 来,随着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 研究,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精神疾病 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有效。
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治疗新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疼痛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精神疾病治疗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疼痛治疗领域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作用于外周 神经系统的不同靶点,这些药物可以 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神经性疼痛、 炎性疼痛等。未来,随着对疼痛机制 的深入研究,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疼 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
竞争性拮抗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可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不产生激活效应,从而竞争性地抑制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 阻断其兴奋性效应。
非竞争性拮抗
某些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还可以与肾上腺素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肾上腺素的降解,从而间接增强肾上腺素 的作用。
04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临床应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兽医药理学第二章外周神经系 统药物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机制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
药理学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021/2/6
8
1. 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
支配器官
交感神经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
循环器官 呼吸器官 消化器官
2021/2/6
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 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多,内脏 和皮肤血管收缩,肝血管收 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 升高
心率减慢,心收缩 力减弱,冠状血管 血流量减少,血压 下降
支气管舒张
支气管收缩,粘膜 分泌增多
酰胆碱,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
2021/2/6
21
2021/2/6
22
(三)多巴胺能神经(dopaminergic nerve) 支配肾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神经末梢 释放多巴胺(Dopamine),使肾血管扩张。
(四)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 neurons, NANC):属肠神经系统,末梢释放肽类和 嘌呤类,如ATP、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肽Y、γ-氨基丁酸、P物质和NO等。这 些递质又称共递质(cotransmitters)
2021/2/6
11
(二)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运动神经自 中枢发出后,中途不换N元,直接到达 骨骼肌。运动神经无节前和节后纤维之 分。
2021/2/6
12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一、神经信号传递的基本概念
神经的信号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突触→突触 前膜兴奋→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其它:多巴胺(dopamine,DA),三磷酸 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2021/2/6
19
二、传出神经按所释放神经递质分类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讲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 给药方式,适用于大 多数药物。
口服给药需要经过消 化道的吸收,药物的 生物利用度较高。
口服给药方便、安全 ,患者容易接受。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 ,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
脉注射等。
注射给药起效快,适用于需要快 速起效的药物。
注射给药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 作,有一定的风险和不适感。
救措施。
05 外周神经系统药 物的研发和未来 展望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进展
药物靶点发现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 越多的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靶点被 发现,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多可
能性。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科研人员 正在开发一系列创新药物,旨在更 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已有一些外周神经系统药物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药物在初步 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可能导致身体对其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焦虑等症 状。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药物过量和中毒
总结词
药物过量和中毒是指使用超过推荐剂量的药 物或误服药物,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过量和中毒可能导致一 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 抑制、心率失常等。在出现过量或中毒症状 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并采取适当的急
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的运动、 感觉以及自主功能,如心跳、呼 吸和消化。
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结合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通过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影响神经信号 的传递。
药理学基础
药理学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的科学,它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药理学基础是医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医学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药理学基础。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是指药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和空间构型。
根据化合物中所含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同,可以将药物分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将药物分为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和替代剂四大类。
二、药效与剂量反应关系药效是指给定剂量下所产生作用的强度或程度,它通常与给定浓度或血浆浓度有关。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或减少给定剂量后所产生的效应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随着给定剂量增加,效应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效应增加的速度会逐渐减缓,直至达到最大效应。
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定的给药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移动和分布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过程。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化酶降解和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四、受体理论与信号转导受体理论是指人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蛋白质结构上特异性结合某种化合物(如激素、神经递质、激动剂等)并引起相应生理反应的分子机制。
信号转导是指受体与激活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过程。
五、常见剂型与给药途径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外用药剂等。
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等。
六、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所发生的影响。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加强作用、拮抗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强作用等。
七、毒理学基础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命体的有害效应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涉及到毒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以及对细胞和组织造成的损伤和影响。
药物总分类
药物总分类(药理学分类法)一、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一)拟副交感神经药1.M受体激动药(1)胆碱酯类:乙酰胆碱,氯贝胆碱,醋甲胆碱(MCH),卡巴胆碱,乙酰甲胆碱,氨甲酰甲胆碱(2)生物碱类①叔铵类:毛果芸香碱,槟榔碱,氧化震颤素②季铵类:毒蕈碱2.N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四甲铵(TMA),二甲基苯哌嗪(DMPP)3.抗胆碱酯酶药(1)易逆性: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吡斯的明,溴地斯的明,依斯的明,利斯的明,依酚氯铵,安贝氯铵,他克林,多奈哌齐,地美溴铵,苄吡溴铵,加兰他敏,二氢加兰他敏,依舍立定,醋克利定(2)难逆性: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内吸磷,对硫磷,sarin、soman、tabun等战争毒气4.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PAM),氯解磷定,双复磷(DMO4),双解磷(TMB4),甲磺磷定(P4S)5.促乙酰胆碱释放药:丙吡胺(二)胆碱受体阻断药1.M受体阻断药(1)阿托品类: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东莨菪碱,樟柳碱(2)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①合成扩瞳药:后马托品,尤卡托品,托吡卡胺,环喷托酯②合成解痉药<1>季铵类:异丙托溴铵,溴丙胺太林,甲溴东莨菪碱,甲溴后马托品,溴甲阿托品,甲溴辛托品,噻托溴铵,格隆溴铵,奥芬溴铵,奥替溴铵,戊沙溴铵,地泊溴铵,喷噻溴铵,羟吡溴铵,依美溴铵,克利溴铵,吡芬溴铵,异丙碘铵,溴哌喷酯,溴美喷酯,二苯马尼,甲溴贝那替秦,溴化甲哌佐酯<2>叔胺类:双环维林,黄酮哌酯,氯化奥昔布宁,托特罗定,贝那替秦,羟苄利明,阿地芬宁,氨戊酰胺,甲卡拉芬,地芬明,丙哌维林,曲地碘铵,哌立度酯<3>其它:羟苄利明③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达非那新,戊乙奎醚,tripitamine2.N受体阻断药(1)NN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滞药):美卡拉明、樟磺咪芬(2)NM受体阻断药(神经肌肉阻滞药、骨骼肌松弛药)①除极化型(非竞争型肌松药):琥珀胆碱,溴己氨胆碱②非除极化型(竞争型肌松药)<1>苄基异喹啉类:筒箭毒碱,阿曲库铵,多库氯铵,米库氯铵,米库溴铵,阿库氯铵,氯二甲箭毒,傣肌松,粉肌松<2>类固醇铵类:泮库溴铵,哌库溴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3>其它:加拉碘铵(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伪麻黄碱,美芬丁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2.α受体激动药(1)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2)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萘甲唑林,赛洛唑啉,米多君(3)α2受体激动药:羟甲唑啉,可乐定,阿可乐定,甲基多巴,美托咪定,溴莫尼定,洛非西定3.β受体激动药(1)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布酚宁(2)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普瑞特罗,扎莫特罗(3)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沙甲胺醇,特布他林,克仑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氯丙那林,奥西那林,海索那林,地匹福林,多培沙明,甲氧那明,曲托喹酚(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α受体阻断药(1)α1、α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妥拉唑啉,酚苄明(2)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曲马唑嗪,丁咯地尔,吲哚拉明,坦索罗辛(3)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咪唑克生2.β受体阻断药(1)β1、β2受体阻断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①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纳多洛尔,索他洛尔,布拉洛尔,氟司洛尔,左布诺洛尔,布非洛尔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I),吲哚洛尔,氧烯洛尔,阿普洛尔,莫普洛尔,托利洛尔,卡波洛尔,硝苯洛尔,丙萘洛尔,美替洛尔(2)β1受体阻断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①无内在拟交感活性: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妥拉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醋丁洛尔,塞利洛尔,普拉洛尔,艾司洛尔(3)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布新洛尔(五)局部麻醉药1.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羟普鲁卡因,丁卡因,布他卡因,奥布卡因,氨布卡因,美布卡因,丙美卡因,对乙氧卡因,海克卡因,美普卡因,匹多卡因,哌罗卡因,环美卡因,苯佐卡因,托哌可卡因,α-优卡因,β-优卡因,奥索卡因,奥索仿,新奥索仿,地哌冬,卡比佐卡因,庚卡因2.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依替卡因,阿替卡因,吡咯卡因,辛可卡因3.其它:达克罗宁,二甲异喹,普莫卡因,法立卡因,非那卡因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一)镇静催眠药1.苯二氮卓类(1)短效类:三唑仑,奥沙西泮,咪达唑仑,凯他唑仑(2)中效类: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替马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3)长效类: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夸西泮,哈拉西泮,普拉西泮2.巴比妥类(1)长效:苯巴比妥,巴比妥(2)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环己巴比妥(3)短效:司可巴比妥,环己烯巴比妥,美索巴比妥,环庚比妥(4)超短效:硫喷妥钠3.其它:水合氯醛,副醛,羟嗪,甲丙氨酯,苯丙氨酯,环拉氨酯,丁螺环酮,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格鲁米特,甲喹酮,甲氯喹酮,甲乙哌酮,褪黑素4.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二)抗癫痫药1.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扑米酮,甲苯比妥,美沙比妥2.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美芬妥英,乙苯妥英钠3.苯二氮卓类:氯氮卓,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氯巴占4.琥珀酰亚胺类:乙琥胺,苯琥胺,甲琥胺5.双酮类:三甲双酮,对甲双酮6.亚氨芪类: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7.二丙基乙酸酯类:丙戊酸钠,双丙戊酸钠,丙戊酸镁8.拟氨基丁酸药:普罗加比9.乙酰胺类:苯乙酰脲,苯丁酰脲10.激素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1.磺胺类:乙酰唑胺,氯噻嗪12.醛类:水合氯醛,副醛13.其它:氟桂利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戊酰胺,抗痫灵,加巴喷丁,噻加宾,氨己烯酸,唑尼沙胺,非尔氨酯,香草醛(三)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硫酸镁(四)抗帕金森病药1.拟多巴胺类药(1)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2)左旋多巴增效药①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苄丝肼②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药:司来吉兰,雷沙吉兰③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药:硝替卡朋,托卡朋,恩他卡朋(3)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利修来得,培高利特,罗匹尼罗,普拉克索,阿扑吗啡,吡贝地尔,卡麦角林(4)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苯丙胺2.抗胆碱药:苯海索,苯扎托品,环丙定,比哌立登,普罗吩胺,二乙嗪,环戊丙醇,奥芬那君3.神经保护剂:抗氧化剂,抗凋亡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辅酶Q,胶质源性10神经生长因子,抗炎药物(五)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多奈哌齐,利斯的明,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美曲膦酯2.M受体激动剂:占诺美林,米拉美林,sabcomedine3.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剂:AIT082,丙戊茶碱4.代谢激活剂与神经保护剂:吡拉西坦,吡硫醇,都可喜(烯丙哌三嗪-阿吗碱),脑蛋白水解物,盐酸赖氨酸,美金刚,银杏叶提取物(六)抗精神失常药1.抗精神病药(1)吩噻嗪类①脂肪族:氯丙嗪,丙嗪,三氟丙嗪,乙酰普吗嗪,哌氰嗪②哌嗪族:氯吡嗪,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奋乃静庚酸酯,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噻嗪③哌啶族:美索达嗪,硫利达嗪(2)硫杂蒽类:氯普噻吨,氯哌噻吨,氟哌噻吨,替沃噻吨,珠氯噻醇(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匹莫齐特,三氟哌多,苯哌利多,匹泮哌隆,螺哌隆,氟阿尼酮,氟司必林(4)其它:五氟利多,舒必利,硫必利,氨磺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奥氮平,洛沙平,利培酮,吗茚酮,齐哌西酮,喹硫平,佐替平,舍吲哚,阿立哌唑,哌咪清,丁苯那嗪2.抗躁狂症药(1)锂盐:碳酸锂(2)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3)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4)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3.抗抑郁药(1)三环类: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曲米帕明,多塞平,奥匹哌醇,度硫平(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异卡波肼,司来吉兰,吗氯贝胺(3)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普罗替林,阿莫沙平(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塔罗帕,氟伏沙明(5)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米那普仑,洛夫帕明(6)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7)其它:曲唑酮,奈法唑酮,米安色林,米他扎平,安非他酮,噻奈普汀4.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伊沙匹隆,吉哌隆(七)镇痛药1.阿片类:(1)强激动药①菲类:吗啡,氢化吗啡,二氢埃托啡,二丙诺啡,狄奥宁,氢可酮,羟考酮,氢吗啡酮,羟吗啡酮,美托酮②二苯甲烷类:美沙酮③苯基哌啶类:哌替啶,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阿尼利定,匹米诺定,阿法罗定(2)中等强度激动药:可待因,右丙氧芬(3)混合性激动-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地佐辛,依他佐辛,环佐辛,氟痛新,纳布啡,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美普他酚(4)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纳曲酮,烯丙吗啡,左洛啡烷2其它:曲马多,布桂嗪(AP-237),四氢巴马汀,罗通定,左啡诺,西拉马朵,多匹可明,奈福泮,白屈菜碱,眼镜蛇神经毒素,山乌龟碱,山豆根总碱(八)解热镇痛抗炎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镁,赖氨匹林,乙水杨胺,双水杨酯,贝诺酯,三柳胆镁,二氟尼柳,氟苯柳,柳氮磺吡啶,偶氮水杨酸,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3.吲哚类和茚乙酸类:吲哚美辛,阿西美辛,吲哚拉辛,舒林酸,依托度酸4.灭酸类: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5.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醋氯芬酸,托美丁,芬氯酸,氯那唑酸,丁苯羟酸6.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非诺洛芬,酮洛芬,酮咯酸,吡洛芬,卡洛芬,吲哚洛芬,氟比洛芬,芬布芬,奥沙普秦,噁丙嗪,氯美扎酮7.异丁芬酸类:酮咯酸氨丁三醇8.烯醇酸类:氧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氯诺昔康,替诺昔康,伊索昔康9.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羟布宗,阿扎丙宗,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安乃近10.烷酮类:萘丁美酮11.二芳杂环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帕瑞昔布、氯美昔布12.磺酰苯胺类:尼美舒利13.抗痛风药:别嘌醇,丙磺舒,乙磺舒,巯异嘌呤,磺吡酮,苯溴马隆,秋水仙碱,秋水仙胺,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罗非昔布14.其它:巴氯芬,氯唑沙宗,咪唑酯,西马嗪,3-乙酰乌头碱,伊达拉克,普罗沙唑(九)全身麻醉药1.吸入性麻醉药: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乙醚,氧化亚氮2.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羟丁酸钠,米那索龙,阿法双酮(十)中枢兴奋药1.生物碱类:咖啡因,可可碱,茶碱,一叶萩碱,洛贝林,野靛碱,麦角溴烟酯,士的宁2.酰胺类:尼可刹米,奥拉西坦,茴拉西坦,吡拉西坦,克罗丙胺,匹莫林,匹莫林镁,噁嗪二酮3.苯乙胺类:苯丙胺,苯甲曲秦,哌甲酯,哌苯甲醇4.其它:氨乙异硫脲,吡硫醇,依昔苯酮,二苯美伦,甲氯芬酯,莫达非尼,胞磷胆碱,艾地苯醌,乙酰谷酰胺三、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糖皮质激素(1)短效类: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甲泼尼龙,氟米龙,地夫可特(2)中效类:曲安西龙,对氟米松,氟泼尼松龙(3)长效类: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曲安奈德(4)外用类:氟氢可的松,氟轻松,丁氯倍他松,倍氯米松,氯倍他索,氯氟舒松,卤美他松,氟米松2.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皮质激素抑制药:米托坦,美替拉酮,氨鲁米特,酮康唑,曲洛司坦(二)甲状腺疾病用药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钠,三碘甲腺原氨酸(T3),碘塞罗宁,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2.抗甲状腺药(1)硫脲类:①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MTU),丙硫氧嘧啶(PTU)②咪唑类:甲巯咪唑(MMI),卡比马唑(2)碘剂:碘化钾,碘化钠,复方碘溶液(卢戈液),过氯酸钾(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氧烯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4)放射性碘:131I(三)糖尿病用药1.胰岛素类(1)胰岛素①短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RI),中性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灵R,结晶锌胰岛素,半慢胰岛素,赖脯胰岛素②中效胰岛素:慢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珠蛋白锌胰岛素(GZI),诺和灵N,优泌灵N③长效胰岛素:特慢锌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PZI)④单组分胰岛素(McI)(2)人胰岛素类似物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②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2.口服降糖药(1)磺酰脲类①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醋磺己脲,氯磺丙脲,妥拉磺脲860②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喹酮③第三代:格列美脲(2)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丁福明(3)胰岛素增敏剂①噻唑烷二酮类(TZD):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CS-045、GR92132X),环格列酮,噻格列酮,恩格列酮②脂肪酸代谢干扰剂:依托莫司③β3受体激动剂:BTA-243,trecadrine,BRL26830A,SR586511A,Ro402418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5)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AGEE、623-ZW),那格列奈,格列嘧啶(6)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3其它新型降糖药(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药:依克那肽,sitagliptin(2)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普兰林肽4.防治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药:托瑞司他,唑泊司他,维生素E,阿胍诺定,氨基胍,α-硫辛酸(四)性激素类药1.雌激素类: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EE),炔雌醚,氯烯雌醚(TACE),苯甲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环戊酸雌二醇,二丙酸雌二醇,美雌醇,尼尔雌醇,硫酸雌酮,妊马雌酮,己烯雌酚(DES),己烷雌酚,替勃龙2.抗雌激素类:氯米芬(CC),他莫昔芬,雷洛昔芬,托瑞米芬,环芬尼,萘福昔定3.孕激素类(1)17α-羟孕酮类:黄体酮,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己酸孕酮(2)19-去甲睾酮类: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炔孕酮,炔诺孕酮4.抗孕激素类(1)孕酮受体阻断药:孕三烯酮,米非司酮(2)3β-羟甾脱氢酶(3β-SDH)抑制剂:曲洛司坦,环氧司坦,阿扎斯丁5.雄激素类:睾酮,甲睾酮,丙酸睾酮,美睾酮,氟甲睾酮,苯乙酸睾酮,庚酸睾酮,环戊丙酸睾酮,双氢睾酮,达那唑6.同化激素类:苯丙酸诺龙,癸酸诺龙,司坦唑醇,美雄酮,羟甲烯龙,氯司替勃,氧雄龙,诺乙雄龙,环戊丙羟勃龙,夫拉扎勃7.抗雄激素类:环丙孕酮,氟他胺,舍尼通,奥生多龙,泊泌松8.促性激素类:绒促性素(rHCG),尿促性素(rHMG),促卵泡激素(FSH)9.芳香酶抑制药:睾内酯,福美司坦10.5-α还原酶抑制药:非那雄胺,依立雄胺1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激动药:戈那瑞林(GnRH),布舍瑞林,戈舍瑞林,亮丙瑞林,那法瑞林12.避孕药(1)甾体避孕药①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药片Ⅰ号),复方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药片Ⅱ号),复方炔诺孕酮甲片②长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孕酮乙片(长效避孕片),复方氯地孕酮片,复方次甲氯地孕酮片,复方甲孕环酯片③长效注射避孕药: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避孕针1号),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④探亲避孕药:甲地孕酮片(探亲避孕1号片),炔诺酮片(探亲避孕片),双炔失碳酯片(53号避孕片)(2)男用避孕药:棉酚,孕激素-雄激素复合剂,GnRH类似物-雄激素合剂,环丙孕酮,庚酸睾酮(3)外用避孕药:孟苯醇醚,烷苯醇醚,壬苯醇醚(NP-9),辛苯醇醚,苯醇醚(4)抗早孕药:米非司酮,环氧司坦,卡前列素,吉美前列素(ONO-802),硫前列酮(五)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1.拟组胺药受体激动药:2-甲基组胺,培他司汀(1)H1(2)H受体激动药:培他唑,英普咪定2受体激动药:(R)α-甲基组胺(3)H32.抗组胺药(1)H受体阻断药1①第一代<1>乙醇胺类: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甲氧拉敏,多西拉敏,卡比沙明<2>吩噻嗪类:异丙嗪,阿利马嗪,丙酰马嗪,美喹他嗪<3>乙二胺类:曲吡那敏,美吡拉敏,氯吡拉敏,芬苯扎胺,美沙芬林,美沙吡林,西尼二胺,克立咪唑,安他唑啉,亚那利定<4>烷基胺类:氯苯那敏,溴苯那敏,二甲茚定,非尼拉敏<5>哌嗪类:布克力嗪,美可洛嗪,羟嗪,去氯羟嗪,赛克力嗪,氯环力嗪,奥沙米特(R35443)<6>哌啶类:阿司咪唑(R43512),赛庚啶,苯茚胺②第二代<1>烷基胺类:阿伐斯汀,氯马斯汀<2>哌嗪类:西替利嗪<3>哌啶类:左卡巴斯汀,咪唑斯汀,特非那定(60-STADA),氯雷他定,阿扎他定,倍他司汀,依巴斯汀<4>三环二苯卓类:氮卓斯汀<5>苯并咪唑类:依美斯汀③第三代: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去甲阿司咪唑受体阻断药:丁咪胺,甲硫咪胺,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2)H2扎替丁,罗沙替丁,乙溴替丁,咪芬替丁,佐兰替丁受体阻断药:氨砜拉嗪,GT2277(3)H3(4)组胺脱羧酶抑制药:曲托喹啉3.拟5-羟色胺药:麦角生物碱(麦角二乙胺、麦角胺、双氢麦角胺),舒马普坦,佐米曲普坦,西沙必利,伦扎必利,右芬氟拉明,乌拉地尔,丁螺环酮,吉哌隆,伊沙匹隆,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草胺,三唑酮4.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苯噻啶,酮色林,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多拉司琼,麦角生物碱(美西麦角、麦角新碱、溴隐亭),酮色林,氯氮平,夫洛丙酮5.前列腺素药物(1)心血管药物:前列地尔(PGE1),依前列醇(PGI2),伊洛前列素(2)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米索前列醇,罗沙前列醇,恩前列素(3)生殖系统药物:地诺前列酮(PGE2),硫前列酮,卡前列素(15-Me-PGF2α),卡前列甲酯(4)降眼压药:拉坦前列素6.白三烯拮抗药(1)羟乙酰苯类:EPL-55712(2)LTD4结构类似物:扎鲁司特(CI-204219),孟鲁司特(3)LTB4受体阻断剂(4)白三烯合成抑制药:齐留通7.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药(1)天然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N52021),海风藤酮(2)天然化合物衍生的PAF受体阻断剂:MK287(3)含季铵盐的PAF结构类似物:CV3988,CV6209,TCV309(4)含氮杂环化合物:WEB20868.抑制花生四烯酸释放药:糖皮质激素,米帕林,溴苯酰甲基9.环氧酶抑制剂10.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哒唑苯氧,UK38485,OKY158111.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12.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13.激肽释放酶抑制剂:抑肽酶14.激肽受体阻断药:艾替班特,NPC1773115.内皮素抑制药(1)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ECEI)(2)内皮素受体阻断剂①肽类:PD156252,TTA386,BE18257A,BQ162,TAKO44,BQ788,BQ928,FR139371②非肽类:PD156707,Ro470203,BMS182874,SB217242,CGS2783016.NO供体:NO-阿司匹林,NO-舒林酸,NO-吲哚美辛,NO-布洛芬17.生长抑素类:奥曲肽18.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FOY)(六)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1.免疫抑制药(1)糖皮质激素类: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2)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西罗莫司,麦考酚吗乙酯(MMF、Rs-61443)(3)抗增殖与抗代谢类:硫唑嘌呤(Aza),环磷酰胺,巯嘌呤,甲氨蝶呤(4)抗体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莫罗单抗-CD3(OKT3),巴利昔单抗,达珠单抗,抗TNF-α单克隆抗体(5)抗生素类:拉帕霉素(Rapa)(6)植物有效成分:雷公藤总苷,青藤碱,草乌甲素,昆明山海棠(7)其它:青霉胺,来氟米特,金诺芬,硫代苹果酸金钠2.免疫增强药(1)微生物来源药物: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苗(CP),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辅酶Q,伤寒杆菌脂多糖,卡介菌多糖核酸,草分枝杆菌F.U.36,10灵菌素,转移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IRNA),(2)人或动物免疫系统产物:胸腺肽α1,β-干扰素,γ-干扰素,干扰素,α-干扰素2a,α-干扰素2b,α-干扰素n1白介素-2(IL-2),依他西脱(3)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LMS),异丙肌苷,羟壬嘌呤(NPT-15392),聚肌胞苷酸(poly I:C),聚肌尿苷酸(poly A:U),聚鸟胞苷酸(poly G:C),多抗甲素(PAA)(4)多糖类:香菇多糖,灵芝多糖,云芝多糖,牛膝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孢多糖(5)中药及其它:人参、黄芪、枸杞、白芍、淫羊藿、刺五加等中药有效成分,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胎盘脂多糖,马兜铃酸,抑氨肽酶B,腐植酸钠四、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一)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1.钠通道阻滞药:河豚毒素(TTX),蛤蚌毒素(STX),局部麻醉药,Ⅰ类抗心律失常药2.钠通道激活剂:树蛙毒素(BTX),木藜芦毒素(GTX)3.钾通道阻滞药(PCBs)(1)非选择性:四乙基铵(TEA),4-氨基吡啶(4-AP)(2)选择性:蜂毒明肽,北非蝎毒素,树眼镜蛇毒素(DTX),磺酰脲类降糖药,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4.钾通道开放药(PCOs)(1)苯并吡喃类:克罗卡林,吡马卡林(2)吡啶类:尼可地尔(3)嘧啶类:米诺地尔(4)氰胍类:吡那地尔(5)苯并噻二嗪类:二氮嗪(6)硫代甲酰胺类:RP25891(7)1,4-二氢吡啶类:尼古地平5.钙通道阻滞药(1)Ⅰ类——选择性作用于L型钙通道药物①Ⅰa类——二氢吡啶类(DHPs):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尼鲁地平,非洛地平,扎西地平,拉西地平,伊拉地平,依福地平②Ⅰb类——苯并噻氮卓类(BTZs):地尔硫卓,克仑硫卓,二氯呋利③Ⅰc类——苯烷胺类(PAAs):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噻帕米,阿尼帕米④Ⅰd类:粉防己碱(2)Ⅱ类——选择性作用于其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药物①作用于T型钙通道:米贝地尔,苯妥英钠②作用于N型钙通道:芋螺毒素③作用于P型钙通道:某些蜘蛛毒素(3)Ⅲ类——非选择性钙通道调节药:普尼拉明,芬地林,哌克昔林,苄普地尔,卡罗维林,氟桂利嗪,利多氟嗪,桂利嗪(二)抗心律失常药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奎尼丁,二氢奎尼丁,普鲁卡因胺,N-乙酰普鲁卡因胺,异丙吡胺,西苯唑啉,吡美诺,阿义马林(2)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阿普林定(3)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氯卡尼,莫雷西嗪2.Ⅱ类——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纳多洛尔,醋丁洛尔,噻吗洛尔,阿普洛尔,艾司洛尔3.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司美利特,托西溴苄铵,N-乙酰普鲁卡因胺4.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5.其它:肌苷,门冬氨酸钾镁,三磷酸腺苷(ATP)(三)利尿药1.袢利尿药(高效利尿药):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依他尼酸,阿佐塞米,吡咯他尼,莫唑胺,汞撒利2.噻嗪类及非噻嗪类中效利尿药(1)短效类:氢氯噻嗪(DHCT)(2)中效类:苄噻嗪,氢氟噻嗪,环噻嗪,氯噻嗪,三氯噻嗪(3)长效类:苄氟噻嗪,甲氯噻嗪,环戊噻嗪,泊利噻嗪(4)非噻嗪类:吲哒帕胺,曲帕胺,氯噻酮,美托拉宗,喹乙宗,希帕胺,替尼酸,美夫西特3.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依托唑啉,坎利酸钾4.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醋甲唑胺,依索唑胺,双氯苯二磺酰胺5.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尿素,甘油(四)抗利尿药去氨加压素(DDAVP),鞣酸加压素,垂体后叶素,氢氯噻嗪,卡马西平,氯磺丙脲(五)治疗心力衰竭药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喹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群多普利,西拉普利)拮抗药: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依普沙坦,替米沙坦(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依普利酮2.利尿药:(1)中效:氢氯噻嗪,氯酞酮,吲哒帕胺,美拉托宗(2)高效:呋塞米,托拉塞米,吡咯他尼(3)低效:螺内酯,阿米洛利3.β受体阻断药(1)第一代:普萘洛尔(2)第二代: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药理学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总结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 作,舌下或气雾给药。
2.房室传导阻滞, 舌下或静脉滴注给药。 3.心脏骤停,比AD作用强,心室内注射。 4.感染性休克,应补足血容量。
【不良反应】
1.心悸。 2.心律失常,严重时心动过速,甚至心室 颤动。 3.禁用于心肌炎
克仑特罗(clenbuterol)
三、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
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 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递质在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贮存,前膜释放,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被酶所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NA)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乙酰胆碱(Ach)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的消除
N2受体兴奋效应
N2受体兴奋时,骨骼肌收缩
2 肾上腺素受体( 、 )
(1) 受体
1受体: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
2受体: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0%)
(2) 受体
1受体:心脏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骨骼肌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血管收缩,冠状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2受体:突触前膜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
(1) 摄取(uptake)
NA的消除
摄取-1:约75~90%被神经末梢摄取。 摄取-2 :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
(2)灭活
摄取-1的NA——MAO 摄取-2的NA——COMT和MAO
Ach的消除
Ach被突触间隙内的 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 解。每一分子的AchE 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 Ach。
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动物药理学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一)盐酸普鲁卡因
[应用]
(1)用做局部麻醉药和封闭疗法。 应用时常加入1:10万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
(2)解痉与镇痛。
[注意事项]
不宜与磺胺类药、洋地黄、抗胆碱酯酶药 (如新斯的明)、肌松药 (如琥珀酰胆碱)、碳酸 氢钠、氨茶碱、巴比妥类、硫酸镁等合并应用。
27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H2N
CO ( CH2 )2HN ( C2H5 ) ·HCl
C11H16N2O1 ·HCl
23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一)盐酸普鲁卡因
[理化性质]
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味微苦,闻后有麻痹感。易溶于水,略溶于乙 醇。
水溶液不稳定,遇光、热及久贮后,色逐 渐变黄,深黄色的药液局麻作用下降。应避光 密封保存。
动物药理学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1
中枢兴奋药 1、大脑兴奋药——咖啡因 2、延脑兴奋药——尼可刹米 回苏灵 3、脊髓兴奋药——士的宁
2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外周 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
传出 神经纤维
植物性 神经系统
运动 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 神经
3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10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2、疼痛的产生:
当神经受到 刺激兴奋时,钙 离子离开结合点, 钠离子通道开放, 钠离子大量内流, 钠离子带有正电, 产生动作电位, 使电位升高,从 而产生神经冲动 与传导。
11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3、局部麻醉药的作用:
局部麻醉药能与钙离子竞争,并牢固地占据神 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结合点。
8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神经系统的药理学与药物治疗
神经系统的药理学与药物治疗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各种生理和行为功能的关键系统之一。
药理学研究了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神经系统的药理学则专注于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神经系统的药理学与药物治疗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神经系统药理学是科学研究神经系统功能和相关药物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了各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上的作用机制与药效,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个方面。
这些药物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改变神经传递过程或改变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1.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大脑和脊髓,包括镇静安眠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或作用来产生治疗效果。
例如,抗焦虑药物可以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功能,从而减少焦虑情绪。
抗抑郁药物可以增加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
2.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头,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药物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药物。
交感神经系统药物可以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如血管收缩药可以提高血压。
副交感神经系统药物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如抗胆碱药物可以减慢心率。
二、神经系统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等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癫痫等。
药物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疾病如中风、脑外伤等需要紧急处理,常用药物包括溶栓药、降颅压药等。
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需要长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激动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等。
2. 药物选择与治疗原则药物选择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与ChE结合后水解缓慢,造成Ach堆积,间接产 生M、N样作用 药理作用: 1.兴奋骨骼肌:①直接激动N2-R ②间接作用于N2-R 2.兴奋胃肠、膀胱平滑肌:提高平滑肌张力 3.抑制心脏:间接兴奋M2-R,使心率和传导 速度减慢
泪 > 胃液 >>> 胃酸
2.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阻断M3-R,
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M-R阻滞药—阿托品(atrophy):
竞争性拮抗M-R,包括M1、M2、M3;大剂量时 对神经节的N受体也有阻断作用
药理作用:
3.松弛内脏平滑肌(M3):胃肠 > 膀胱 > 胆、
Parasympathetic
ganglionic transmitter
ACh ACh ACh 传出神经在突触的传递是通过递质来实现的: Nn receptor Nn receptor Nn receptor 神经冲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transmitter)
→突触(synapse)→下一级神经元或 postganglionic
M-R激动药—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 药理作用: 2.腺体: 激动腺体的M受体,使腺体分泌增加
以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最为明显
3.兴奋平滑肌:肠道、支气管、胆道、子宫、 膀胱等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M-R激动药—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 临床用途: 1.青光眼:闭角型 开角型 2.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
与ChE结合后使酶水解缓慢,造成Ach堆积,间接产 生M、N样作用 不良反应: 过量可引起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cris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触前膜:神经末梢靠近间隙 的细胞膜。前膜是神经递质 合成、贮存、释放的部位。
突触后膜:效应器或次一级神 经元靠近的细胞膜,后膜上 有与递质相结合受体。
突触间隙:前膜与后膜间的空 隙,间隙宽约有15~1000nm, 间隙内存在有递质及灭活递 质的酶。
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
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 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急性肾功能衰竭
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新福林)
【作用特点】 不易被MAO灭活,与NA比较,升血压
作用弱而持久,可用于抗休克治疗。 静脉点滴、肌注
肾血管收缩及肾血流量减少比NA更明显。
【临床应用】
1.防治腰麻、硬膜外麻及全身麻醉的低血压。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升压时通过迷走神 经反射性心率减慢。
突触后膜受体——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脂肪分解。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
心脏——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加强, 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扩张。 骨骼肌收缩 糖原分解、糖异生、脂肪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
心脏
兴奋
血管
收缩
胃肠平滑肌 舒张
(1) M胆碱受体(毒蕈碱受体,M受体)
五种亚型:M1、M2、M3、M4、M5。
(2) N胆碱受体(烟碱受体)
N1受体:神经节N受体 N2受体: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受体
M受体兴奋效应
心脏:抑制,四负。 腺体:汗腺、唾液腺、胃腺、呼吸道腺。
分泌增加。 眼睛:缩瞳、睫状肌收缩。 胃肠平滑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膀胱逼尿肌:兴奋时收缩,蠕动增加,括约肌松弛。 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时收缩。
【作用机制】
对受体具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对1受体激动作用较弱 对2受体无作用 激动突触前膜2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 释放。
【药理作用】
1.血管
激动血管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 小静脉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强度顺序是:
皮肤、粘膜血管
肾脏血管
脑、肝、肠系膜血管 骨骼肌血管
冠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肾上腺髓质:Ad 85%,NA15% NA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AD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很少,在碱性肠液、肠粘膜及肝内破坏; 皮下注射吸收较慢,维持1h,极量1mg/次; 肌肉注射吸收较快,维持10~30min,.25~0.5mg/次 心内注射: 0.25~0.5mg/次,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静脉注射或滴注:0.5~1mg/次
N2受体兴奋效应
N2受体兴奋时,骨骼肌收缩
2 肾上腺素受体( 、 )
(1) 受体
1受体: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
2受体: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0%)
(2) 受体
1受体:心脏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骨骼。
胃肠平滑肌松弛
2受体:突触前膜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
一、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苯乙胺
-苯乙胺组成:苯环、碳链、氨基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非儿茶酚胺类 间羟胺、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
1. 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维持 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
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 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灭活。 2.碳原子上的氢被-CH3取代后, 不被MAO灭活,作用时间长, 易被神经末梢摄取,并促进 递质释放。
3.氨基上的取代,显著影响、 受体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H原子上无取 代——效应
肾上腺素:H原子被-CH3取 代——、效应。
异丙肾上腺素:H原子被异丙 基取代——1、 2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碱性肠液中易破坏; 不宜皮下及肌肉注射; 不宜静脉注射; 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Ach的消除
Ach被突触间隙内的 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 解。每一分子的AchE 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 Ach。
(一)受体命名
根据递质选择性与受体结合的不同而命名 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M、N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受体
(二)受体分型 1、胆碱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膀胱逼尿肌 舒张
瞳孔
散大
唾液
稠
汗腺
手心脚心分泌
骨骼肌
收缩(2受体)
胆碱能神经兴奋
抑制 扩张 收缩 收缩 收缩 缩小 稀 全身分泌
收缩(N2受体)
(一)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 拮抗药
2.影响递质的释放、转化、贮存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抗肾上腺素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腺体、
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 平滑肌
周围神经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非自主神经: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传出神经分类模式图 Ach:乙酰胆碱 NA:去甲肾上腺素
突触:节前纤维与次一级神经元的连接;神经末梢与
效应器的连接。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完成传递信息的重 要结构。突触由突触前、突触间隙、突触后三部分组成。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激动1受体和1、 2受体 1.心脏
激动1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心收缩力 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递质在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贮存,前膜释放,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被酶所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NA)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乙酰胆碱(Ach)
神经递质的消除
NA的消除
(1) 摄取(uptake)
摄取-1:约75~90%被神经末梢摄取。 摄取-2 :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
(2)灭活
摄取-1的NA——MAO 摄取-2的NA——COMT和MAO
2.心脏
激动心脏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 加快,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大剂量可引 起心率失常。
3.血压
小剂量:NA兴奋心脏,收缩压升高,血管收 缩不明显,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变大。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
【临床应用】
1.休克 2.药物中毒性低血压 3.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