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485a0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c.png)
4、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本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预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发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
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
(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3a3b3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7.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雨的来源和特点。
2.理解表达方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3.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桂花雨的特点和来源。
2.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3.桂花雨的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桂花雨的来源,理解诗歌表达的方式及其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2.在了解桂花雨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和创作,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自然拼读课文中的几个生僻字(如桂、隐等),引导学生回想课文中的桂花雨,让学生快速了解桂花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探究(30分钟)1.分组朗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说明作者怎样使用语言和词语,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桂花雨的美好。
2.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桂花雨这首诗歌,了解诗歌中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3.学生针对桂花雨的表达方式,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桂花雨,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3. 创作实践(4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创作,根据桂花雨的主题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向其他小组汇报创作成果。
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需要向报道小组提问。
提问的问题可以从内容、表达方式、韵律、意境等多个角度出发。
3.总结展示,学生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语言和词汇上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
4. 课堂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针对学生表现做出评价,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小组展示和提问环节,以及课后自主创作和提交作品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反思环节,综合评估学生对桂花雨的理解和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扩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感受、欣赏和创作诗歌。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诗歌阅读材料和组织相关活动的方式开拓学生的诗歌观赏领域,培养学生欣赏、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篇(特等奖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篇(特等奖桂花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ffae1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a.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篇(特等奖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的特点,以及从摇花乐中体会到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思念。
【学习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由《乡下人家》导入。
二、初读课文。
1、仔细读文,看看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2、学生反应。
三、学习桂花的“香”。
1、画下带有“香”字的句子。
2、这些句子写法一样吗?品读其中的一两句。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摇花的“乐”。
是怎样表现他的乐的呢?学生自读自悟。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用劲的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的动作和语言;之后请学生联想,当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从而理解“乐”。
)五、合作沟通,体会思乡情。
1、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己解答疑问。
3、师:每每想起母亲说的话时,眼前总不禁会出现她送桂花的情景。
4、同桌合作对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六、简介及其作品。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一处你熟识的景物,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景桂花(香)7* 桂花雨(思乡)情事摇花(乐)说课稿《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妙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本文语言清爽,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8个自然段。
文章先写小时侯“我”最喜爱桂花,由于“它的香气真是迷人”。
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对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这种情感集中表达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da2a23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8.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④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第2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eef4a5f0e7cd1842536b9.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出示课件: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2.点出课题。
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
(补全课题,生齐读)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1)为什么叫“桂花雨”?(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出示课件:不懂兰花箩筐婆婆糕饼沉浸纠缠茶叶捡起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fafeb7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0.png)
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桂花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赠送桂花的快乐时光,以及离开家乡后对桂花的怀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闻过桂花的香味,引导学生回忆与桂花相关的事物。
(2)板书课题:桂花雨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桂花雨。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桂花雨童年的快乐对家乡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桂花雨的小故事。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与桂花的相关经历。
八、课后反思补充说明:1. 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 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0c126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8.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3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之二魏燕海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题是《桂花雨》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桂花雨》的教后记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1蒋亚芳发表《桂花雨》的教后记《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https://img.taocdn.com/s3/m/61b836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a.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教学目标:1. 通过观赏《桂花雨》的插图,培养学生对桂花的感知能力,认识桂花的外形和香味。
2. 听录音,配合图画,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听录音,模仿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桂花雨》课文录音和图画2. 教师准备好板书: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携带一些桂花,让学生闻闻,并向学生介绍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
Step 2:展示和理解(10分钟)教师展示《桂花雨》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桂花是什么颜色的?桂花的花瓣形状是怎样的?桂花的香味怎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桂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 3:听录音并配合图画(15分钟)教师播放《桂花雨》的录音,同时让学生配合图画,跟读录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播放录音前,教师可提前预告一下即将要听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
Step 4:模仿朗读(15分钟)教师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朗读方式,特别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念课文,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 5:巩固与评价(5分钟)教师随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予反馈。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听录音,跟读课文,准备下次课展示学会念课文。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观赏桂花、听录音、模仿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适宜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携带一些桂花,让学生闻闻,并向学生介绍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
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特别的花,它叫做桂花。
桂花是一种小而香的花朵,外形像小星星,颜色是金黄色的。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1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1](https://img.taocdn.com/s3/m/58188765852458fb770b56f2.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生词,理解生词。
3、理清脉络,会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春天会下绵绵细雨,夏天会下狂风暴雨,冬天会下凄风苦雨。
那秋天会下什么雨呢?秋天会下桂花雨。
桂花雨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桂花雨。
是有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
想不想读呢?二、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音,读通每句话。
三、检查生词情况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生词。
和同学分享读书的收获。
出示生词:笨笨拙拙前后左右新鲜尤其1、指名读。
2、齐读。
3、讨论“尤其”意思,并造句。
出示生词:谢落吩咐帮着口占一绝1、读词。
2、讨论“吩咐”的意思。
3、谁“口占一绝”。
4、出示诗句: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出示生词:摇桂花撮桂花拣桂花和在茶叶中桂花卤糕饼1、自己读。
2、做动作理解“撮”和“拣”并和“搓”和“捡”作比较。
3、“活”时多音字,讲解并理解它。
四、学生再次读文过度:我们把词语放入文中,再读课文,牢记这些词。
1、学生读文:要求: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读文。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摇桂花的快乐情景。
五、理清文章脉络1、想想文章哪几个自然段讲摇桂花?讨论得出:3、4两个自然段讲“摇桂花”。
2、想想1、2两段主要写什么?讨论得出:1、2两个自然段写“桂花香”。
3、想想5、6两个自然段又是写什么呢?讨论得出:5、6两段写“桂花香”。
六、检查读书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脉络,再次有条理地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男生读1、2两段,女生读3、4两段,读完之后指名评价。
2、齐读5、6两段。
七、作业1、描红。
2、朗读课文。
3桂花雨 第一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3桂花雨 第一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0434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b.png)
3桂花雨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桂花雨第一课时逐字稿【课前解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一、回顾单元内容,引入新课1、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先学习了郭沫若笔下如诗一般优美的白鹭。
作者用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我们又一起读懂了许地山先生笔下朴实无华的落花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对比道出的要做有用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两位作家分别借白鹭和落花生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相信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已经给你留下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桂花雨,一起看看女作家琦君又是怎样借桂花来抒发真情的。
2、首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作者资料?预设1: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她的作品有散文,小说、儿童文学作品等,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预设2:琦君中学的时候跟随父母迁居到了杭州。
1949 年离开家乡,就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多是怀乡思亲的散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两位同学能够从作者的角度来关注课文的内容,事先查阅了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在琦君散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桂花,让我魂牵梦萦”。
看来桂花在作家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意义。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f7730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c.png)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材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走进她的美丽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二、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花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不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五、品读体会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说。
3、联系整段课文,由“可是”体会到什么?4、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5、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45092c850ad02df804158.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第1篇:《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t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二、识香气3、师:从这些美好的回忆里,作者独爱桂花的香气,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
(生齐读)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基础教育精品课《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课时)
![基础教育精品课《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a8c68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6.png)
环节三
细读文本
厘清脉络
活动一:
1.朗读课文,利用学习单,梳理文章的脉络。
2.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总结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目标二)
能借助学习单,梳理文章脉络、进行交流分享,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写法
升华情感
(7分)
1.思考:回顾全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桂花雨》(第1课时)
教科书
书 名: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目标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梳理文章脉络,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梳理文章脉络,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扣题导入
初识桂花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2认识作者、介绍桂花。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文中生字词。
(完成目标一)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会认读生字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整体感知
学习字词
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边读边思考: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童年回忆?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3f56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7.png)
桂花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爱桂花──香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
(换字比较)摇桂花──乐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纷纷落下来,都是。
我高兴地喊着:“!”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思桂花──情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3.比较: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5.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ff0c6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a.png)
1、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f79f2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9.png)
1、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桂花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课题】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1—64页。
【教材简解】《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目标预设】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
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2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2](https://img.taocdn.com/s3/m/3546b5db6294dd88d0d26bc0.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写好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并进行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练习。
2、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前不久我们站在二楼阳台上经常能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这是什么花发出的香味?桂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与桂花有关,叫桂花雨。
这是当代女作家琦君写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生活,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这优美的课文。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那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2、师感情朗读课文。
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也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有不懂的词语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一想意思。
⑶思考一下:这桂花雨指什么?文中围绕桂花雨写了哪些内容?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四、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遇到读错的字词及时纠正读音,长句子指名再读或齐读。
)2、课文会读了,老师把文中的生字词单独拎出来你会读吗?出示:新鲜谢落尤其吩咐拣撮一点檀香桂花卤⑴指名读。
⑵这些词语中你还有不理解的吗?⑶齐读。
3、老师这儿也有几组词语想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笨笨拙拙香飘十里谁会读?什么是笨笨拙拙?什么是香飘十里?你能用上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小结:所以,我最喜欢桂花。
出示第二组:铺抱摇喊拣晒收谁来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小结:老师听了你们的叙述,仿佛看到了作者正在摇桂花,收桂花。
出示第三组:再比不得每就谁来试试?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吗?4、看来刚才同学们读书确实非常认真,收获不小。
那么,文中的桂花雨指什么你明白了吗?5、文章围绕桂花雨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再读读书,和同桌讨论一下。
6、那么,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五、写字指导同学们很会读书,如果把字也能写规范美观就更好了。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1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1](https://img.taocdn.com/s3/m/388f212328ea81c759f57807.png)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课方案 3 份 1【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朗诵课文。
2、学会生词,理解生词。
3、理清脉络,会谈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课过程】一、导入讲话:春季会下绵绵小雨,夏季会下暴风暴雨,冬季会下凄风苦雨。
那秋季会下什么雨呢?秋季会下桂花雨。
桂花雨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今日就带来了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桂花雨。
是有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
想不想读呢?二、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音,读通每句话。
三、检查生词状况过渡:我们一同来学习生词。
和同学分享念书的收获。
出示生词:笨蠢笨拙前后左右新鲜特别1、指名读。
2、齐读。
3、议论特别意思,并造句。
出示生词:谢落嘱咐帮着口占一绝1、读词。
2、议论嘱咐的意思。
3、谁口占一绝。
4、出示诗句: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小孩解得摇花乐,花雨绚丽入梦甜。
出示生词:摇桂花撮桂花拣桂花和在茶叶中桂花卤糕饼1、自己读。
2、做动作理解撮和拣并和搓和捡作比较。
3、活时多音字,解说并理解它。
四、学生再次读文过分:我们把词语放入文中,再读课文,切记这些词。
1、学生读文:要求:读完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读文。
3、议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摇桂花的快乐情形。
五、理清文章脉络1、想想文章哪几个自然段讲摇桂花?议论得出:3、4两个自然段讲摇桂花。
2、想想1、2两段主要写什么?议论得出:1、2两个自然段写桂花香。
3、想想5、6两个自然段又是写什么呢?议论得出:5、6两段写桂花香。
六、检查念书过渡:此刻我们已经理清了脉络,再次有条理地朗诵课文。
1、指名朗诵,男生读1、2两段,女生读3、4两段,读完以后指名评论。
2、齐读5、6两段。
七、作业1、描红。
2、朗诵课文。
(《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什么不用“肌理丰盈”之类的词而用“沙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领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拂晓”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联合时代特色,谈谈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而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化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如何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遇到如何的影响 ?(5)归纳本诗的要旨.乡愁自主预习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如何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目词有什么特色么特色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成效???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③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如何的重要作用拓展延长?1、台湾今世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谈谈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色?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假如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念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模仿课文,用美丽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恒久常新的主题,像唐朝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不论是内容仍是形式,都映照着中国古典诗词的风采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衡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重量.教课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
小板桥中心学校石丽仙【课题】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简解】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
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谢”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桂花不同角度的香。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对于桂花的深切情感,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
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学习生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孩子们,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桂花从古至今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篇章,也进入了我国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学生书空)
2、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听出一种疑问,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3.质疑:究竟什么是“桂花雨”?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文通字顺,边读边在文中找找答案。
4、刚才,孩子们读得很认真,老师相信文中的二类字你一定能读正确。
(出示二类词)
5、真棒,每个字都读得字正腔圆,看一类字词,能读正确吗?(出示一类词)
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卤
新鲜尤其沉浸吩咐
谢落炉烟袅袅挑拣
(1)指名读,指导吩咐读轻声
(2)理解:吩咐挑拣
“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
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选字填空:(课件出示字典上的解释)看意思,选字填空
老人从地上()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起一块鹅卵石。
(3)写“尤”“谢”,请同学仔细观察,今天的红色字是——生字。
指名交流记忆。
我们不仅要记住字形,好要写好它,师范写“尤”“谢”,生描书空,描红红生字。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孩子们读准了字音,写好了生字,明白了字义,让我们把字词带到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什么是“桂花雨”?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2、指导朗读,我们带上什么感情色彩,才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全班齐读,大家喜欢这种感觉吗?我们也来喊一喊。
4、展开想象,完成练习。
5、再次朗读,此时此刻,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我,情不自禁的喊道——(桂花雨);心中充满了快乐的满足,我又呼喊道——(桂花雨);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如雨的桂花——(桂花雨)。
三、仔细品读,赏析“桂花香”
1、此时此刻,桂花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书:桂花香)
2、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桂花“香”,请同学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桂花的香,用笔勾画下来。
3,学生反馈。
4,出示句子。
师生完成朗读。
5、配乐朗读。
6、再次回顾桂花香,比较句子,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或在这两句话中,哪
个字眼用得最好?(都有“浸”字),“浸”在文中选第几个解释?(使渗透)7、总结,是呀,用的多么巧妙的字眼,一个“浸”让我们感受到了桂花香味儿弥散的时间长,范围广。
四、提出问题,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思考:课文除了写桂花香,还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摇花乐,又是一种怎样的快乐,我们期待着下节课,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2、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桂花香浸
摇花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