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表层,表面:一个建筑学主题的沉沦与重生
论现代建筑设计中“表皮建筑”的发展
论现代建筑设计中“表皮建筑”的发展作者:廖海成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 随着设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表皮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从现代建筑设计中独立出来,以不同的方法论为基础,引导着不同的设计观念。
[关键词] 表皮建筑;语言和逻辑;图像和视觉[作者简介] 廖海成,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师,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现代建筑设计,广西南宁市,530022[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38-0002一、“表皮建筑”的历史发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它打破了传统主义那种形式和功能的对应关系,试图挑战传统的美学规则,将表皮从建筑设计中独立出来,与空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并贯穿于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
表皮建筑,是20世纪晚期以欧洲建筑为带动的国际范围内的新的潮流。
看起来似乎是明星建筑师们表达形式的新手段,实际上,表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著名的德国学者散普尔第一个对表皮作过系统的研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皮不被建筑师们所重视,直到在20世纪末才重新得到了发展。
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是其空间,但要围成一定的空间就必然要使用各种物质材料并按照一定的工程结构方法把这些材料凑拢起来。
古典时期,由于设计理论和技术的限制,建筑表皮担当了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任务,因而表皮的形总是被动地由空间决定,并显示这些空间的个性,这一时期表皮的基本特征是确定的、规则的,通常表现为垂直四面墙体和屋面的正交。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表皮从建筑的支撑结构中分离出来,表皮能够超越空间而独立地展示自身的形,这个时候表皮与主体结构之间可以是扭曲、变形的实接,也可以是虚接即“皮”的断裂——界面不直接相交、连续,其间加入第三个元素,如空气或其他物质,使表皮获得了自由,为表皮的形态和材料的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建筑表皮、空间与隐喻
验,按照光学和热学等原理,将承担丌同职能癿材料(包括
气体)层,以一定癿内外顺序直接叓加。大部分癿表皮包括 多双层表皮和多介墙等就是用这种直接癿斱式对概念迚行 转化。托马斯·赫尔左格(Thomas Herzog)所做癿威斯巬
登行政大厦癿智能表皮系统就直接源亍对功能癿追求。
表皮形成癿类型
自然界的启示
表皮材料的重组与表达
新材料的组织和利用
新材料具有如轻质、柔韧性强、坚固、透气性好、 防辐射能力强等诸多斱面癿优势。幵刹激了新表
皮形式癿生成,给建筑师更灵活癿创作余地。在
运用和拓展癿过程中,它们完成了仍新材料到常 觃材料癿转发。
近年来广被建筑师运用在大型建筑项目癿材料 ETFE就是一种具有众多优点癿表皮材料,它有着 近似亍玱璃癿坚度和透明度,但却比玱漓轻非常 多。位亍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癿“伊甸园”工
建筑师经常会仍绘画、音乐等艺术得到启迪,特别 是层次和结构癿安排。许多艺术形式在建筑上直接 戒间接套用,都会刹激构造癿生成,产生很好癿规 视效果。
威尔·阿尔索普设计在杜塞尔多夫所做癿耂乐里姆
在德绍癿联邦德国环境办公楼项目中,马蒂亚斯·绍尔布鲁赫再 次以色彩为表皮概念,试图通过色彩癿使用来产生强烈癿空间效 果,整个设计过程以类似绘画癿规视过程迚行。
表皮材料癿重组不表达
収现幵应用非常觃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强癿实 验意义。把这些材料癿肌理和特性有效癿组 织起来,将生成新癿表皮质感。
在2000年癿汉诺威博觅会上,冯格康(von Gerkan)在所做癿基督教展馆中凡乎穷丼了 非常觃材料,精美地展现了它们作为群体肌 理癿潜力。诸如碎木片、羽毛、竹子和煤等 天然材料不牙刷、茶右过滤器、体温计、打 火机和灯泡等人造产品被幵列展示。这些材 料提供容器—中空癿玱璃窗墙,为了固定丌 同癿填充材料,作为容器壁癿强化玱璃间距 在16-63毫米乊间发劢。光线透过这层表皮, 在室内撒下了图案化癿斑驳阴影,表皮塑造 出静谧耄独特癿教堂气氛。
建筑表皮设计理念
建筑表皮设计理念
建筑表皮设计理念是指建筑物外部覆盖层的设计理念。
建筑表皮不仅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还能够从美学和功能上丰富建筑的形态和内涵。
一、简约与纯粹:
以简约和纯粹为设计理念,追求建筑形态的简单、干净和纯粹,注重材料的质感,通过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色彩呈现出建筑的美感。
二、动态与流动:
通过动态和流动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表皮呈现出流动的感觉,创造出动态的效果,增添建筑的活力和趣味性,并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三、互动与可变:
将互动和可变作为设计理念,使建筑表皮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条件变化,例如可调节的百叶窗、可伸缩的遮阳板等,增加建筑的灵活性和功能性。
四、可持续与环保:
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设计理念,选择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技术,通过建筑表皮的设计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五、文化与传统:
以文化和传统为设计理念,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建筑传统,
通过建筑表皮的设计来展现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增强建筑的历史感和地域感。
六、创新与技术:
以创新和技术为设计理念,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表皮效果,使建筑在技术上与时代保持一致,体现出现代科技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建筑表皮设计理念的选择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环境、文化和美学等多个因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将建筑表皮设计与建筑整体风格和功能有机融合,创造出独特而具有意义的建筑形态。
Folding in Architecture已然是褶皱史上的经典
Folding in Architecture已然是褶皱史上的经典。
这本93年的AD专刊在2004年被重印。
现在坊间可见的几乎都是重印本。
在这个版本里,建筑史学家Mario Carpo和93年那一期的Guest Editor——AD的常客Greg Lynn都贡献了总结性的文字。
尤其是Mario Carpo的那一篇对十年(1993-2003)的褶皱建筑史做了一个完整的回顾。
在Mario Carpo看来,80年代到90年代初盛行的解构主义在建筑学上衍生的结果就是摧毁了建筑学体系的完整性。
材料,部件,系统,形式与过程都成为了互不相关的无数碎片。
于是,对于建筑学来说,重新整合这些分离的系统成为建筑学的不可回避的学科任务。
而这个任务必须在形式——这个建筑学到目前为止的核心内容——上获取印证。
Deleuze 把Derrida的语言学的解构与复杂性转化为空间与形式上的解构与复杂性。
Deleuze的晦涩文本在Greg Lynn与Manuel Delanda那里都成为了形式灵感的源泉。
而此时,计算机辅助下的代数,方程与算法为平滑的差异创造了可能。
于是,至少在形式这个平台上,建筑学可以大胆的预言一个差异被褶皱统一的新时代。
在《褶皱》之后的17年里,AD杂志越来越痴迷于某种特定的技术。
这个意欲在学科层面对建筑学进行改造的团队渐渐变成由一群radicals构成的文化小圈子。
在《建筑学中的褶皱》之后,AD开始大胆的重拾在查尔斯.詹克斯入主该杂志之前的先锋主义姿态。
Neil Spiller,Michael Hensel, Ali Rahim, Patrick Schumacher等人开始在AD上频频亮相。
然而,褶皱所要在建筑学本体上做出的回应(ontological reaction)却渐渐被遗忘。
在1993年,整个建筑学还沉浸在德里达与德勒兹所描述的碎片化世界里。
而在更早的1960年代,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建筑文化,新的建构物形式早已让疲惫的现代主义难以招架。
建筑表皮研究的意义
建筑表皮研究的意义建筑表皮研究的意义之因此选择这个题目研究,是由于这个题目既有理论上认识和总结的意义,又拥有建筑实践上认识和指导的意义。
下边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说说我对建筑表皮研究的意义的认识。
1〕建筑表皮研究的建筑设计方法论意义。
建筑表皮研究是把建筑表皮作为建筑设计诸范围中相对独立的因素进行研究,从理论大将从前在建筑设计方法论诸方面〔如形式、功能、资料、技术〕的相应研究成就进行从头整合,并从建筑表皮这一研究基点出发,商讨从前各领域研究成就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这些关系的根来源因。
而后在此根基长进一步研究,进而成立对于建筑表皮办理的相对完好的设计方法论。
有益于在对建筑设计方法论已有成就的深入和展开的根基上探究新的现象,解决新的问题。
〔2〕建筑表皮研究对更深入研究一些建筑作品和建筑师的理论指导意义。
世界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雅马萨奇、赫尔佐格和德*穆龙等,或从建筑结构,或从建筑表皮的肌理,或从对建筑表皮的表现力的探究出发,达成了好多重要的、拥有很强表现力的建筑作品。
建筑表皮研究对于更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重视建筑表皮办理的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有侧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对以上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理论的研究。
〔3〕建筑表皮研究的认识意义和对建筑实践的指导意义。
建筑表皮研究将建筑表皮视为建筑内外空问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以为建筑表皮自己拥有形式、功能、空间和技术的属性。
经过对建筑表皮自己的各样属性的研究,对纠正目前我国建筑实践中将建筑表皮办理等同于建筑装修,而忽视建筑表皮自己的办理规律及与建筑其余因素的关系的误差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此研究又成认建筑表皮的相对独立性,经过回想历史上各样建筑理论对建筑表皮更新的意义的认识,对建筑立面改造活动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建筑立面改造的一些规律性问题进行了商讨。
这些内容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对建筑实践的指导意义。
论现代表皮建筑中金钱政治文化的隐晦表达
论现代表皮建筑中经济、文化、政治的隐晦表达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结构及施工技术的原因,建筑表皮一直处于一个配角的地位,需依附于空间、功能、体量而存在,其并非是建筑师关注的重点。
但是随着历史进入后工业信息时代。
表皮理念在技术的巨大进步和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的交错影响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崇。
表皮在人们观念上的不断伸展,促使人们不断去探索与新趋势想吻合的表皮设计理念。
建筑表皮本身承载的意义也有量化转向了质变。
一,建筑表皮简史古典主义建筑的表皮观:古希腊时期建筑由于当时的结构限制,建筑表面呈现出群柱树立的特点,壁刻与浮雕被赋予宗教情感,成为这一时期建筑表面装饰的主题;到了古罗马时期,由于拱券技术的发明,创造了简形拱、穹顶、十字拱、拱顶系列等一套完美的结构技术体系,反映到建筑表面上,便呈现出圆和半圆的母体。
到了哥特时期,教堂建筑出现飞扶壁。
建筑表皮演化为肋石,拱顶,飞扶壁和柱子的组合。
到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尝试将建筑的主题如“柱子、拱券”等以及其他母体以大理石镶嵌的方式对建筑表面进行拼贴处理,从而将建筑的物体性转化为以表皮来组织的视觉感受。
现代主义建筑的表皮观:现代主义建筑要否定传统建筑形式,采取的策略是否定“形式”本身,利用“功能”这个更加理性且重于形式的概念。
柯布西耶在新建筑五点中提出了“自由的立面”,并把建筑划分为:体块,表面,平面。
“体块由表面包裹,表面被体块的准线和导线分划,所以它显示出这体块的特性”。
柯布西耶基于视觉的心理特征,指出体量为主,表皮为辅,体量决定表皮,表皮影响体量。
“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表达了工业社会的审美情趣,为实用价值而存在,排除一切的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在这种反装饰的立场引领下,现代主义建筑师竭尽所能的剥落了建筑的古典装饰表皮。
刻意淡化建筑表皮的存在,以消除表皮对功能传达意义的干扰,表皮因此变得关秃粗糙,逐渐呈现出无法单一,千篇一律的现象。
建筑的表皮分析
建筑的表皮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表皮的理念,揭示表皮的历史演变;关于建筑表皮在未来设计实践中的探索,本文介绍了两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以及他们的一些关于表皮的理念,分析他们对建筑表皮不同角度的认识从而造就的不同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建筑;表皮On the Analysis of Building SkinChen Hua(Hunan Communication Occup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2)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e history of building skin by analyzing all the related ideas of different stages. As to the future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ski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wo celebrated architects' designs and some of their different ideas about building skin, which result in their different design styles.【Key words】building;skin1. 前言老子《道德经》说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用意在于强调建筑对使用者来说最有实用价值的,不是围合成空间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正是人类对空间的需求,才导致建筑的产生,这是不容质疑的。
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空间是如何被限定的呢?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呢?人类对建筑的追求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建筑的表皮也如同色彩缤纷的时装,它既是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担负着为使用者过滤外界干扰,围合成空间场所的基本功能;也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转承的介质;同时,在空间体验的转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建筑设计知识资料:建筑表皮有哪些定义?
建筑设计知识资料:建筑表皮有哪些定义?
建筑表皮有哪些定义?
引用新概念来定义一个古老学科中的认知课题是一种挑战,但也能因此使得被认知的对象更丰富圆满,给古老的学科带来新的生机。
表皮这个概念尽管近年来在建筑和规划科学中被广泛引用,但其内涵并不一致,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呈现不同的内涵。
当我们把建筑看做是一个“有机体”时,建筑表皮也就具有了仿生学的含义,表皮成为了一个有自主性的组织结构,它更强调对气候的动态应变;当我们把建筑看成一件“艺术品”时,建筑表皮和各种形式内容经由视觉转化成信息,表皮成为我们所认知的”建筑形式”,它强调的是表皮和装饰与造型能力;而当我们把建筑看作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个体时,建筑表皮成为了各种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它强调的是表皮的社会属性。
1。
建筑金属表皮的怀旧意象
关键词 : 金属表皮 怀 旧 情节 时间
Ab ta t src:The os li m a e n t gc i g ofac ie t a e a u fc , a r h tcurlm tls ra e e rc i g b h t ef m ndm e n n fac tc r Th o h a — n h n ot h or a a i g o r h e t e. r ug n i i u l e svea ac e t r e a ayz e r l r ht cu e x m pls h ri l s i e,t e atce umm i g u t i n p her c mmo o nnes Alo xpo n her ao h th sbe n p o uc d, s. s ,e lr g t e s n w y i a e r d e i i ph n n e om e o o y,e h l ya d atfed. n l g tc noog n r l i K e o d : ea ura e y W r s M t S f c ,N o t ga Pl ,Ti e l sa i , ot m l
维普资讯
建 筑金 属 表 皮 的怀 旧意 象
Th o tl i m a e o c ie t r l e a u fc e N sag c I g f Ar h t c u a tlS ra e M
蒋 鑫 JagKi 傅 荣 华 F n h a i n n uRo g u
建筑表皮的双面性_形态与生态
77摘 要:基于建筑表皮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马德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分析,从金属表皮和垂直花园表皮入手,剖析其在建筑设计中形态与生态的双重表现,期望探讨建筑表皮在建筑中的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建筑表皮;双面性;生态;形态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statusof building skin in the Caixa Forum Madri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ual expression through the metal skin and vertical garden skin, both 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It is set out more future possibilities of exploration about the building skin.Keywords:building skin;dual expression;ecology;morphology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77-021 建筑表皮的双面性建筑表皮是人的感官最为直接的接触界面,表皮在限定空间的同时,其自身的表现性质也会影响到建筑内外的空间体验。
表皮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建造方式等信息的交织,都能赋予人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建筑表皮也呈现出形态和生态的双重特性。
材料潜力的不断挖掘赋予了表皮形态极大的可能性;而表皮的生态性则体现在过滤阳光、风和雨等自然气候要素,并保证室内实现向外渗透的最大可能性,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建筑师通过结合建筑创作的主题和意象,并正确的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塑造出恰如其分的建筑表皮,以保证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2 马德里当代艺术博物馆(Caixa Forum Madrid)马德里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普拉多大街的中段,地处“艺术三角洲”(即马德里老城区的三大博物馆所在地)的核心位置。
表皮在商业建筑中的语意
表皮在商业建筑中的语意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表皮在建筑中已得到应用,尤其在商业建筑中已经应用较为广泛。
信息化的今天,商业建筑不仅是单纯的购物环境,还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精神场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因此,本文主要从造型,功能和建筑内涵上分析了表皮在商业建筑中的诗意内涵。
关键词:表皮商业透明性浮游感消隐性体积感信息化1 研究背景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促使商业活动和商业建筑产生变革,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商业建筑品质超越了传统的商业建筑表达方式而具有了集休闲,购物,娱乐等功能的深层内涵。
在追求纯净、抽象、极少的观念的驱使下,建筑师对于体量、造型灯传统形式要素的关注正逐渐转向对建筑维护体自身的关注。
表皮脱离了建筑结构,形态更加灵活自由,表皮建筑承载的信息量满足了当今社会对商业建筑的需求。
2 表皮概念表皮,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和动物皮肤的外层……是植物体和外界环境接触的最外层细胞,其结构特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有防止水分失散、微生物侵染和机械或化学损伤的作用……”[1] 文丘里对建筑表皮有两种解释,即,一种则是“表皮建筑”,另一种“建筑表皮”。
柯布认为“体块被表皮包裹……建筑师的任务是使包裹体块的表皮生动起来。
3 表皮在商业建筑中的语意3.1 表皮的视觉效应在商业建筑形象中的语意表达从形象上看,表皮建筑都是表现大面积的包裹感和附着感。
金属板、金属网、玻璃、混凝土、木材、大屏幕等都是表皮建筑师钟爱的选择,有的则是很有秩序的附着于建筑表面,有的以不规则的外形包裹建筑表面,但不管是何种形式,整个表面总给人一种感觉:建筑师们是在刻意的突出建筑表皮作为独立构件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而这种连续性和整体性,恰恰是商业建筑形象需求。
同时表皮还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都为商业建筑造型带来了丰富的选择。
而对于花枝招展各式各样的商业来说,纯净简洁,大气,视觉冲击力强,整体性强,在复杂的商业建筑形象中,容易脱颖而出,而起到宣传和吸引消费者的作用。
当代建筑思潮10
建筑的五点,都表明了一种自
由立面的概念,这在思想上使 建筑表皮获得了解放,彻底和
建筑结构脱开.但在这个阶段,
表皮被认为是为体量服务的, 关注于表皮的设计也被认为装 饰的,不真实的。
到20世纪后期,70年代的 能源危机则使人们意识到 了能源能耗的问题,同时 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也使表 皮的形式更加自由。建筑 的表皮已经从建筑的承重 结构分离开来,变成纯粹 的皮。建筑表皮也开始呈 现多元化倾向。后现代主 义强调建筑自身的价值和 个性,反对国际主义千篇 一律的表皮形式,在这种 背景下,出现了多种多样 的建筑风格。和现代主义 的玻璃幕墙相比,建筑表 皮有由薄向厚和由单一层 次向多层次进化的趋势。
•
建筑表皮与功能或者结构之间的从属关系被解构了,三者并置起来。
• • • •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表皮使用历史因素的时候,往往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历史阶段性的,具有断章取义的特点 二是混合使用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因素,采用折衷的方式处理 泛意的割断文脉,基本无视建筑所在地点的周围关系,是后现代主义的致命 问题
不同寻常。白天,在日光的照耀下,波纹板看似不透光,整个建筑白
天就像一个简单的仓库;而到了夜晚,建筑内部阑珊的灯光印衬着人 的活动,透过“半透明”的波纹板表皮宣告着广场的复兴。
常规材料的非常规组织
•
对于常规材料的使用,打破通常的组织方式将使 它们以一种人们所不习惯的视觉形式出现。约定 俗成或成熟的组织方式容易成为思维的栓桔。规 则的改变往往是游戏新的起点,表皮设计也是同 样的道理。采用非常规的组织方式并不是要让秩 序变得纷繁复杂、矫揉造作,而是进行尽量简单 易懂的变化,这种秩序的变化通常是随意而又充 满灵性的。
影;当表皮的材料是半透明的或者材料之间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探析
合, 其建筑 的结构 形式采用钢 木相互结合 , 将建筑 中缺 点进行 合理 的覆盖 , 原建筑 中的夯 土墙厚度达到 了 6 0 e a, r 原设计构想 是将此 墙用来承 载 的, 但是 由于很多客观 因素 的影 响, 这座 墙 并 发挥 不 了结构上的作用 , 最后只能作 为幕 墙进行使 用 , 但 是 幕墙 的厚度通 常很薄, 超厚 的夯土墙可 以对室 内形成很好 的维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 皮原 生性材料 的探 析
冉 继 承
(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 院, 重庆市 江北区 4 0 0 0 1 2 )
摘 要: 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与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建 国初期我 国人 民对建筑的要求只存在着遮风避 雨 的阶段 , 随着 我国经济的腾飞 , 人 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 , 人们对建筑 要求 已经越来越 高。这就要求建筑 师在对建筑 的设计上要下足功 夫。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建筑表皮是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 觉感官和想象空间, 针对现代 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生态。 地域特 性进行分析, 总结 出建筑表皮在原生性材料使用和设计特点。 关键词 : 地域性; 表皮I 生态性; 应用
引 言
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 , 建筑领域很多高 新产 品都被广泛 的
应用 , 尤其 是建筑表皮 材料 , 其选 择性 以经摆脱 了传 统表皮材
和 人文 精 神 。
4 表 皮材料新构成及 当代建筑应用
现代技术的应有 使很 多建筑材料都进行了升级和换代 。建 筑表皮材料也不例外 。 这些经过高科技手段处理过 的材料为设 计师提供 了更多的设计与创作 的空 间。建筑界对后现代主义进 行 了很好 的诠释 ,从此建筑表皮中增加了很多新鲜的 内容 , 使
意大利建筑师居赛皮·特拉尼及其理性主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优秀论文]
l绪论1.1研究范畴1.1.1理性主义理性理性是逻辑指§|下的愚考。
它司戳更广义地定义为阚魏昀耩决和批翔的思考.但只有在强调7逻辑成分时。
它才战其为有锛值单独讨论的特定的思想杰法,无论知堂、想象、试错法这类活动在着怎样出色的战果.是被排睬在理性z外的。
一经济学家西蒙i阻、j、屠整瞧.特拉昆t忖a≮一如、由于人类其有以推理帮行为实现有目的的结果的能力t理性因而被归2于人类,一布菜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1987)理性具有纯洁与肮脏、合理与荒唐、正义与邪恶、完善与欠缺、不变与可变、单一与多样、简单与复杂等特性。
这种多重的特性使得理性并不是绝对完美的。
il旦踅堂塞厘查玺压直:堡丝归握结厦楚二叠工具,匮篚丛釜于善,也篚腿釜王恶。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泛指一切崇尚理性、强调理性作用的理论观点或思潮,特指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认识论学说,即唯理论的别称。
其认为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可靠知识是依据理性,经过精确的逻辑推理得到的。
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建筑的理性主义认为只要以理性的方式遵循某些普遍的原理,就会创造出完全合乎一定规矩的“真实的”建筑物来。
图12一战中的特拉尼自画像,1928图l3Mariosironi,旅行者.19241.1.2特拉尼1.1.2.1特拉尼的简历司否将特拉慰定义为一类处在恶劣的法西颧时期?却选择7一稃健谈的冷漠的袁教养翰知识分子?一塔夫里t№angred。
TafUri)2居塞皮・特拉尼(GiuseppeTerragni,图1.1)1904年生于米兰和考莫(como)之间的一个小镇。
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建筑承包商。
特拉尼是家中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他在学龄时搬到考莫,住在母亲的亲戚家里。
1917年在考莫中学读书,1921年从哲学与数学系毕业进入米兰的高等专科建筑学校。
在那里他和皮埃尔特・林格里(PietroLingeri)1成为好朋友。
在表皮中生存_访建筑师维尔_阿雷兹
W:简而言之,安藤忠雄希望通过人工的方式 把自然重新带回到城市中,而这不是我全部的设计 理念。 我更多的是希望以城市的、现代的环境条件 作为设计的前提。位于马斯特里赫特市立交桥附近 的希拉米克(C e r a m i e k )办公楼与高速公路的关 系可以说明这一点。公路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关 键是公路自身对办公楼的作用十分重要。在香港拍 摄的电影“Chunking Express”中,自动扶梯和高 速公路与住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它们与住宅之 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于是就形成了不同于以往 的、全新的城市空间。
W:对于我而言,建筑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 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当然这不意味着我只关注建 筑。比如,当我参观展览时,我会把艺术作品与创 作者联系起来。我想要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为什么他(或她)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我认为每 一位艺术家、电影导演和好的建筑师都用其各自的 专业技巧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媒介,作为描绘生活 的一种方法。
分认真地对待客户的项目。我通常也会仔细视察工 程现场,考虑建筑承包人的意见,建造顾问和声学 顾问的意见对我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这并不意 味着我会受限制于这些因素。我听取关于工程的各 种建议,从中我常常能够挖掘到有创意的构思,而 它也能够满足所有要求。
有些客户在委托任务时说:“你是非常优秀的 建筑师,所以一切听你的。”我不喜欢这样的客户。 相反,我喜欢有主见的客户。比如,我曾经受委托 在一块用地上设计一个小型博物馆,而用地上有一 个小城堡。客户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为他的艺术收 藏品提供存放空间,而且还要有鸡舍,有存放农艺 工具的地方,以及种养菊花的场所。于是我们决定 在一栋建筑中解决所有的需求,即艺术品与菊花、 小鸡同在一片屋檐下。它之所以让我感兴趣是因为 艺术品储藏在城堡中,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城堡 中,所有的活动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建筑的表皮分析
建筑的表皮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表皮的理念,揭示表皮的历史演变;关于建筑表皮在未来设计实践中的探索,本文介绍了两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以及他们的一些关于表皮的理念,分析他们对建筑表皮不同角度的认识从而造就的不同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建筑;表皮On the Analysis of Building SkinChen Hua(Hunan Communication Occup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2)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e history of building skin by analyzing all the related ideas of different stages. As to the future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ski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wo celebrated architects' designs and some of their different ideas about building skin, which result in their different design styles.【Key words】building;skin1. 前言老子《道德经》说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用意在于强调建筑对使用者来说最有实用价值的,不是围合成空间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正是人类对空间的需求,才导致建筑的产生,这是不容质疑的。
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空间是如何被限定的呢?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呢?人类对建筑的追求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建筑的表皮也如同色彩缤纷的时装,它既是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担负着为使用者过滤外界干扰,围合成空间场所的基本功能;也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转承的介质;同时,在空间体验的转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如果说建筑的基本功用在于把人的生活环境从自然界中分离,那么达成这一点的媒介便是包裹住内部空间的多向界面。
它既要遮挡来自天空的雨雪,也要抵御横向贯穿的风暴,还要阻绝来自土地的湿气。
但因为人的直立行走与活动的属性,在长期的演化中,建筑竖直向的界面获得了远胜于其他向围护体的重要性。
从最基本的防护与安全到微环境上的气候调节,它在实践手段上反映着技术的进步,并为技术可能性所决定;从对于文化的承载到作为生活实践的再现,它在原初动机及实现结果的双重层面上,则都关涉着更为广泛的文化变迁。
这些共同使得它成为建筑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并通常被以“表皮”(skin)来指称。
而从古希腊的彩饰,到文艺复兴的饰面,到19,20世纪之交的层叠式建造,到后现代时期的联想与隐喻,直到当代建筑中材料与建造的回归以及对效能的强调,对表皮的理解有多重取向,介入表皮也有多种方式。
在国内学界,由于对“表皮”的关注在时间起点上与“建构”的话题基本同步1) [1],复加其时国际上对于表皮的兴趣在于其物质性层面,于是,材料、建造、以及表皮与结构的关系等都毫无悬疑地成为这一话题的核心,而不再是此前的表意或者象形。
此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建构”与“表皮”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话题,在中国的特殊时段和独特语境下竟然关注着非常类似的问题,甚至看上去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两张面孔而已。
建筑的物质性便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关注,而建筑内里的结构以及包住这一结构的外部包裹,则是这一问题的两张面孔。
虽然二者之间呈现出多种关系2),但是各自的重点仍然不难分辨:建构强调结构的视觉可读性;而表皮则更为关注材料的知觉特征。
不过,虽然“表皮”与“建构”的话题几乎同时在国内展开,但是与建构在其后的十几年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讨论所不同的是,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学术内涵的“表皮”话题却几乎是昙花一现,很快便因为其被曲解为只是表面的“花活”而淡出实践尤其是理论的视野。
但是这并不能减损它在历史上的丰富内涵和在当代条件下的重要意义,相反,这一状况恰恰彰显了严肃探讨这一主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由于表皮是一个外来而非本土的建筑主题,这使得我们的讨论不能脱离语言的具体环境—汉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困难与机遇—在这里,我具体指的当然便是“表皮”、“表层”、表皮,表层,表面:一个建筑学主题的沉沦与重生Skin, Cladding, Surface:The Degradation and Resurrection of an Architectural Theme[ 史永高 ] Shi Y onggao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3/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0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6201000015)摘 要通过对“表皮”、“表层”、“表面”3个相似概念的辨析,明晰其各自隐含的指向,并在对“表面”概念的进一步阐释中,使这一主题不再囿于物质和视觉属性,而敞向物理与社会双重意义上的空间;同时也破除习惯认识中它与“建构”的对立,呈现它们共享的诸多基本价值,回应当代条件下此类实践的困境;进一步从理论上恢复这一主题本身的内涵与厚度,并在对当下和本土实践的直面中,使其获得更为丰富而持久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表皮 表层 表面 空间 建构abstractThis paper speculates on three relevant and similar notions “Skin”,“Cladding”, and “Surface”,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pertinenceof each of them. In the further elaboration of “Surface”, the conceptis emancipated from its material and visual properties, opened andredirected to the idea of Space, at both physical and social levels.Moreover, the elaboration helps breaking w ith the conventionallyperceived opposition between “Surface” and “Tectonic”, instead, theauthor presents common values shared by them, aiming at tackling thedilemma in the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This research resurrects theconnotations and richness embedded within this architectural themewhich was once degraded, more importantly, it helps renewing andsustaining the theme’s academic significance by confronting it with thepractice in the local and present-day circumstances.key wordsskin; cladding; surface; space; tectonics设计与理论Design & Theory此时,可以更进一步去追问的是,假若帕提农神庙的表面没有彩饰,没有另一层的涂料或是油漆,又当如何看待这一“表皮”问题呢?这一提问同样适用于承载了无数礼赞的那些“表里如一的”、“真实的”、“诚实的”砖造和清水混凝土的建筑。
设想我们所面对的一堵墙—外墙或内墙—它通体由同一的石材或砖或土筑成,你将如何能够以“表层”来描述呢,因为由于其材质上的同一,已经完全无法把它分为不同的“层”。
此时,“表层”这一概念变得无奈而乏力。
我们不得不引入汉语表达中的第3个概念:表面。
“表面”与“表皮”或“表层”之间的差异,从对于bekleidung一词的英译的争执中可见一斑:德语的bekleidung一词,原意为“衣服,服装;覆面物”等,后来引申为“面饰,饰面,表面”等。
虽然surface是英文中最普遍使用的对应表达,但常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话题,以及写作的不同时代而具体译为dressing, cladding, incrustation, covering, draping, veiling等。
它们虽然有诸多细微的分别,但其共同的核心含义仍是一物覆盖于另一物之上。
对于bekleidung,森佩尔《风格》一书的英文译者弗朗西斯·马尔格雷夫(Harry Francis Mallgrave)则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英译为“dressing”。
这样的选择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dressing”一词可以指对于材料本身表面的加工和处理,而不涉及以另一物来加以覆盖。
比如马尔格雷夫在《风格》前言中所说的“石材表面的凿痕”,或者戴维·莱瑟巴罗(David Leatherbarrow)为森佩尔《风格》的节译所作的导读[3]中所强调的“丝毫没有增加什么别的材料”。
这一含义意味着“覆盖”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可以分离的一层,而是也与你主观上的“看”的方式有关:看,并且只看那表面。
于是,无论是模板留下的印痕(图5),还是斧凿施加的肌理(图6),就都成为了有“覆盖”之功效的一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便就没有不带bekleidung的构件,因为建筑中的任何材料都是被dressed的4)。
前面提到“看,并且只看那表面”,其实这“看”(see),无论是视觉上的“见到”,还是心智上的“理解”,都没有跳脱作为对象的物质本身,而回到森佩尔的语境里,这实在是简化了问题。
因为,之所以要讨论bekleidung的问题,森佩尔的核心意图并非是要去说什么建造方法之类[况且这一问题还远没有半个世纪以后阿道夫·路斯(AdolfLoos)的时代那么突出],而是出于对建筑起源的关注,要探讨在单个的人成为社群的人的过程中,建筑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是如何起到这个作用的;要探讨建筑通过什么来与人发生关系,并从而具有人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从结构理性与材料的真实性等方面对建筑所作的非常物质化的理解。
如此看来,马尔格雷夫对于选用dressing来作bekleidung的英文翻译的强调,应是符合森佩尔的本意的。
“表面”的上述指向是汉语中的“表皮”或“表层”难以包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表面”这一概念的含义完全局限于前述对于材料表面处理的例举。
在不同的尺度上以及不同的观照方式下,它的具体指向可以偏移,换句话说,它包含了“表皮”和“表层”的部分含义,从而呈现出在讨论这一主题时更大的包容度。
而关注汉语中这3个相似概念在内涵上的微妙差异,固然是希望在学术用语上更为精确,但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差异与当下和本土的现实关联,以及在意识到这种紧密关联后而产生的焦虑:是否因为我们对于某一概念的便利的、因而也是不假思索的使用,约简了内在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并且因为这种约简而屏蔽了它技术和视觉以外的诸多其他层面,使其成为一个只有方法不顾价值的没有灵魂的躯壳。
面对这样的焦虑,我们不能不自问:为什么要讨论这些,为什么要讨论通常所谓的“表皮”问题,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新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机会而不忍浪费?难道真的就只是为了让建筑变得更炫、更好看、更时髦、更潮流吗?难道它与空间全无关系吗?2 表面与两种意义上的空间让我们暂且疏离于当代,稍稍往回,回到柯布以前,回到路斯。
他说:“对于耐久“表面”的差异及其蕴含的可能,以及所谓的“表皮”与空间的关系,还有与建构的关系。
尤其在当代状况下,去构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才能既坚持建构学的基本价值,而又不会使那种建构—更准确地说是建构所体现的价值—变得与当代无关。
从学术生态而言,则应关注在一个学术话题被粗暴地扭曲和消费以后,我们将如何可能恢复它原本具有的内涵与厚度,并使其在当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能量。
1 表皮、表层、表面在这一时段的这一语境下,“表皮”几乎天生地与结构相联系。
没有与结构的区分,则无所谓表皮,表皮依附于结构而存在。
这一意义上的表皮,无论是透明如玻璃(图1),还是阻隔如白墙(图2),不外乎除了自重再不承受其他部分重量的那一层外围护。
这一认识完美地与现代建筑的历史相联系:芝加哥学派的框架解放了外围护,从而可以让大进深的办公室也获得良好的采光;柯布的多米诺体系精准地道出其中的实质,其本人更是尽情演绎了这种结构表皮的分离所带来的自由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