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浅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摘要:稳健财政政策实际是一种中性财政政策。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转变,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还是从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来看,都是适时的。
在稳健财政政策实施中,要注意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策主体行为;注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意推动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政策调整20XX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我国于20XX 年开始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道向中性转变。
本文通过阐释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分析目前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若干对策。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里包含两方面基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个是国家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包括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构成彼此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直接使用调节税收或增减政府支出的方法以达到特定经济目标的政策及措施。
在现实的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按照“相机抉择”的原理,要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国政府此次提出用稳健财政政策取代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审时度势,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
1.财政政策类型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学理论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
其中,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
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功能则与其正相反。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美欧“双循环”结构建立与欧债危机化解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化解是2011年国际经济领域的首要问题。
当前,欧元区国家已经着手建立长期制度和机制,以德国为中心,以欧洲央行(E C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为支柱,以财政联盟和欧洲共同债券的构建为方向,形成了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小循环”。
同时,又形成了美欧协力的“大循环”。
美国经济:复杂金融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加速复苏2011年,美国经济尽管受到年初经济增速下滑,年中美债风波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经济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从第4季度开始,美国经济的复苏信号明显增强,关键经济指标普遍趋于好转,G D P增速超过3%,私人固定资本、个人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强劲,发展前景看好。
美元利率是美国货币当局的基础政策工具,根据美联储2012年首次货币政策会议的决议,在2014年以前,美联储都有望保持0-0.25%的超低联邦基金利率安排。
2011年的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总体表现为贬值,对支持美国出口扩张和实体经济复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国债实施余额管理,在成功度过2011年8月2日的国债危机后,美国国债余额又逼近15 .2万亿美元的新上限,国家债务率达到100%。
2011版积极财政政策内涵与着力点
编者按: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当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等于拘泥死守、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
未来一段时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在哪?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投资结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民生等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政策综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表述。
作为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那么,该如何落实?对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进行了回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那么,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个税调整:开启收入分配改革序幕声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2011年财政政策分析
国内
收入分配改革 国际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言乐观。
2011财政政策内容
赤字变化 2011年财政 政策的实质 内容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 层次 结构减税
支出方向
赤字变化
• 财政赤字:两年来首度缩水 赤字规模将搭配合理投资
2011年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务2000亿元,全 国财政总赤字预计安排为9000亿元。根据上述安排,2011年全国财 政赤字率约为2%左右,较2010年的2.5%下降0.5个百分点。
•
•
具体表现
• • • 4、农民增收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5、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 6、深化医改 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保险参保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 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7、社会保障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 养老保险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
支出方向
• 支出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 向
• (1)政府投资项目续建及“十二五”建设项目启动 • (2)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支出保持上升 • (3)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以保障性安居工程
支出方向
“十一五”期间全国财政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支出方向
• 2009-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具体表现
• 1、促进消费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 者劳动报酬。 2、结构性减税 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 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3、稳定物价 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 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 物价基本稳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说植根于双方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两大政策调控的着眼点,都是针对社会供需总量与结构在资金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有悖于货币流通稳定和市场供求协调正常运行状态的各种问题;两大政策调控的归宿,都是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两大政策的紧密联系还来源于双方政策手段的互补性以及政策传导机制的互动性,一方的政策调控过程,通常都需要对方的政策手段或机制发挥其特长来加以配合策应,经济学理论对此可以作出很好的阐释。
从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来看,财政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和货币政策对资金运动的影响,相互间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连锁反应,各自的政策实施及其变动,必然要牵动对方,产生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现阶段进一步加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紧迫性,源于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以及经济发展运行的实际状况。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无论是进出口规模,还是跨境资本流动规模都出现了迅猛增长,国民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迅速加快,国内外经济运行的关联度和互动性大大加强,宏观调控既要考虑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又要考虑本国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情况。
同时,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不断提高,汇率浮动为经济主体带来更多交易灵活性、便利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调控成本。
因此,宏观调控任务的复杂性显著增加,要求两大政策在更广泛的领域达成共识,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下,对更为复杂的政策事项作出及时、合理的相互配合。
同时,我国财政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变革和创新都正向纵深推进,其最终目标都是通过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在本质上有利于促进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但是,改革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阶段性的脱节、紊乱和矛盾,影响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为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加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为何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货币政策回归提供“对冲”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我国明年将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 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 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 扩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 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正是对货币政策回归提供“对冲”,可以预见,为了配合 “十二五”规划的启动,财政的支出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由基础设施更多地转向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
2011年当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理解
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防范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乏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 棘手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 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 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 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 政策组合。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 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或许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 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 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 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 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 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 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 “留一手”。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 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其实,实施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 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 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 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 目。
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两者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这两种政策可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左膀右臂。
那我国究竟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呢?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其运用工具主要是税种、税率、政府支出预算、公债、补贴等。
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措施给企业和个人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
或者是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
反之,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
而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一方面可以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可直接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这两者异曲同工,都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有时经济状况的调节也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如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上升,但同时为了不使利率发生变动,还需配合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在原有水平上。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引言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面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转型和稳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经济转型的需求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
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而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迅速,需要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来促进其发展。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解决财政风险和债务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着财政风险和债务问题。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债务规模的增加,财政压力逐渐加大。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控制债务增长,减少财政风险,防止财政危机的发生。
此外,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也是必要的。
3. 促进区域发展均衡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减少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4. 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的需求越来越高。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增加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的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5.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稳健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避免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保护金融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
此外,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可以增加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
2011年年底,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要求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其实这里不是“适度宽松”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事实上,在“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惯性释放”、“外部环境恢复性改善”、“消费高位运行”以及“市场型需求上扬”等因素的作用下,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稳定复苏的轨道,呈“G DP增速高位回稳”、“泡沫蔓延与物价水平逐季提升”、“就业形势逆转”、“外需在回落中常态化”等超预期局面。
而该政策的调整将会更进一步助涨企业薪酬的上调。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助涨薪资上调与经济回暖相呼应,2010年社会薪酬呈上升态势,且与往年相比特点明显。
太和顾问数据显示,全国多地首次在6月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且涨幅较大,逾20省市涨幅超20%,从政策方面提高了低收入者的薪酬。
“富士康连跳”等事件的发生,增强了全社会对劳动者权益和一线员工生存环境的关注,一大批制造型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地提高了基层员工的薪酬。
员工对于薪酬权益的关注和觉醒成为去年薪酬上涨的一大特别的助推力。
后经济危机时期,企业业务活动转向正常,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则为企业给员工加薪提供了基本条件。
作为最新劳动者的毕业生薪酬,也在各公司扩招和异地差异淡化的背景下,起薪点大幅提升,本科生起薪点抬高16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起薪增长近20%。
员工薪酬增长将呈现五大亮点从太和顾问2011年大中华区各行业薪酬调研结果看,薪酬普涨,但具体到各行业,其表现有所区别。
行业薪酬增长的亮点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行业新发展推动相关人才薪酬增长。
例如,电信行业3G技术的发展,导致3G人才缺口扩大,从而带来其薪酬的增长。
3G相关职位中,3G工程师薪酬增幅最大。
二是热门行业继续领跑薪酬增长。
金融行业依然是薪酬增幅最大的行业,增幅达24.4%。
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也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其实这里不是“适度宽松”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就是让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实际上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
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有效的工具。
总之,“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
2011年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及解读2011年人民银行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法律法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解读二: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是“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其内涵是要控制好货币总量,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
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今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
2011年国家财政政策
2011年国家财政政策分析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引导居民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面。
1、促进消费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
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完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居民即期消费。
2、结构性减税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3、稳定物价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落实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补助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
4、农民增收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健全农作物良种补贴制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地方推选机型的自主权。
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深入推进财政扶贫开发,加强财政扶贫政策与其他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衔接。
积极的财政政策_积极的货币政策_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简析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只能解决单独出现的失业问题或者通货膨胀问题,不能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滞胀局面。
如果需要解决同时出现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局面则应在推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实行供给管理政策,其主要包括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要根据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决定。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还正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下行压力。
另外,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期,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在此背景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综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地抵御下行压力和内外部风险,从而实现更为稳健的运行。
具体分析如下:(1)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是优先保证人们能就业,就好业。
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
另一方面,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只是靠要素投入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
所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既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中有进的总基调。
就当前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抵御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就业,保障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能防止经济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的发展目标。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就业压力大,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包含着经济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压力大、创新能力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方面。
2011年宏观经济及政策前瞻:最紧迫的和最重要的
2011年宏观经济及政策前瞻:最紧迫的和最重要的夏青等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2011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根据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随后即将召开。
这个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将成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松财政”+“稳货币”前景明朗利好股市本报记者夏青中央政治局会议历来是下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风向标。
12月3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基本已经定下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基调,即:“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根据以往惯例,这也将成为明年两会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基本定调。
而货币政策走向的明朗也给股市吃下一颗“定心丸”。
中信证券策略报告分析,“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表述上已经是方向上的偏紧,预计防通胀将是经济工作会议的讨论重点。
而中金研究员分析表示,此次对“控通胀”的着墨并不多,并且是与其他多个政策目标一起提及。
这种提法可能预示着2011年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大幅紧缩,特别是多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预计2011年的M2目标增速将在16%左右,与金融危机前平均水平相仿。
还专家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且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
不过,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地方各级政府以项目促增长的动力通常较为强劲。
因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中央也不会不顾经济增长来压通胀,不会把控制通胀作为惟一的事,如何避免通胀恶化是宏观政策的核心,但也会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此前,由于“控通胀”的预期强烈,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明年会通过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式控制通胀,明年的货币政策可能是“适度从紧”,经济可能面临硬着陆。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股民信心不稳,市场震荡。
此次,“稳健”的表述显示货币政策的走向基本明朗。
20111111财政部:继续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财政部:继续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2011年11月11日19:36中国新闻网俞岚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俞岚)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第18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上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
这是近5个月来,中国CPI涨幅首次落在6%以下。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明朗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拖累,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因此,随着通胀压力的逐步舒缓,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或转向宽松。
但在美国夏威夷当地时间11月10日举行的APEC财长会上,率中国代表团与会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中国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不过他同时称,官方将提高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王军指出,中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推动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
中国知名智库——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委员陈佳贵11日在此间亦表示,当前,中国仍可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未来可做适当调整,但肯定不会进一步紧缩。
陈佳贵认为,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仍然是当前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而面对国际经济的复杂形势,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在执行中应该以“稳”为主。
对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解读与展望
对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解读与展望摘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新概念,从1998年首次提出后就一直在使用,但稳健政策的内涵却在不断变化,所以导致人们的误解,以为稳健政策就是紧缩政策。
稳健主要特征是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经济形势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它可能从紧,也可能从松。
今年的稳健政策可能就是前紧后松。
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可能采取数量工具为主,价格工具为辅;紧中有松,富有弹性和疏堵结合,交叉有效。
关键词:稳健货币政策;前紧后松;交叉有效;数量工具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防经贸。
一、稳健货币政策的正确解读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将改变2008年11月以来一直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很多专家解读为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改变,甚至根本改变。
这就可能给读者造成一个误解,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因此,有必要对2011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
稳健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紧缩政策,它可以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可以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实质就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胀,需要控制通胀,就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果出现经济萧条,需要防止通货紧缩,采取的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
我国最早是从1998年开始提出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当时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克服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从之前从紧的货币政策转而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后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延用到2007年,但从1998-2007年这十年间我国的经济形势曾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其中1998-2002年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所以这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通货紧缩;而2003-2007年间则出现通货膨胀现象,所以,这阶段主要任务是防止通货膨胀。
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是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为赋予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特性,所以现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2011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依据和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求 。与货 币政策相 比 , 财政政策有 比较强的结 构调
节能 力 , 对经济发展 的短板 、 弱项提 供相应 的办法 , 从而 对结构平 衡 以及结 构上 的 总量平 衡提 供有 效 支持 。比较而言 , 货币政策提 出的是总量平衡 , 无差 别的总量调控。所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扩 张性货币政策的不足。 第j , 积极 财政 政策是解 决民生 问题 的关键 支
保持足够的扩张性政策力度 ,以避免二次探 底危险 或 因为时问因素导致 宏观经济调控成本 大幅上升 。
更何况从 目前 的国际和国内实际情况分析 ,真正实 ‘ 现经济逆转 的条件并不充分。 国际一 , t 欧美国家仍处 - _ 在经济低迷增长时期 ,而且欧洲国家连续 出现 了主
期项 目。投 资期很长决定 了在近期 内需要对在建工 程增 加投入 。例如高 速铁路 、 南水北 调等特 大型工 程 都需要 大量 财政支 出 , 如没有 后续 投入 , 造成 会
5
山东纺 织 经 济
21 年第 3 ( 01 期 总第 19期 ) 6
险。适度通货膨胀 的经济的增长发生是一个必然现 象。 从历史上看 , 经济增长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物价 的 上涨。 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再分配, 严重 损伤 中低收入 、 T薪阶层经济利益 , 直接影 响到他们 的生活质量 , 造成不稳定因素 , 扰乱经济运行供求关 系, 不能使市场准确地反映出产品的稀缺性 , 影响生
持。积极财政 的重点是解决 民生 问题 。与经济增长
相 比较 , 民生 问 题 真 正 解 决 还 处 于 初 步 阶 段 , 别 特
收 稿 日期 : 0 0 2 2 2 1 —1 — 3
作 者 简介 : 董超 (9 6 )男 , 北 张 家 口人 , 18一 , 河 河北 大 学财 政 学 专业 研 究 生 , 主要 研 究领 域 : 政 理 论 与 政 策 。 财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的必要性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的必要性(单靠财政或货币为何不行,结合实施的作用效果)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
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首要地位。
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
而信贷资金是以有偿的方式集中使用的,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的调剂。
(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在社会需求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只要在财政支出中对社会消费性支出做适当的压缩,减少公共部门的购买力,社会消费的紧缩既可以立见成效,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
同时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而银行组主是通过工资基金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三)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在宏观经济中,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分配引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不具备“创造”货币的能力,因而财政的紧缩和扩张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
二、不同的政策组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所谓“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货币供给规模。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所谓“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消减政府支出规模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货币供给量。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解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09金融本科六班刘雪松摘要: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危机正文: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形势的不看好或者说彷徨,导致消费需求和对实体方面投资需求不足。
2009年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流入央企和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拿到这些资金后并没有投资实体,为了避险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再加上银行房贷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使地王频现,房价狂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物价指数(PPI)也开始上升。
然而金融危机前的扩大的产能未能被消耗掉,导致产能过剩。
一旦产能过剩,经济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很难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下降,一些企业会破产或被迫裁员,这将反过来威胁工人的收入和工作保障,因而他们将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
而这无疑又导致生产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从中我感觉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产能的消耗,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多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2011年是我国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一年。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这对做好2011年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首先,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但应比2009年—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时有所控制。
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将更多的钱用于“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发展。
第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在改革税制的同时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的税负负担。
第四,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保持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总量合理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又要把握好流动性总闸门。
第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三农”、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发挥金融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保持金融稳定,切实防范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
四、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在于:首先,虽然我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未消除,还需要对经济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
其次,很多已经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后续资金支
持,这也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三,财政政策主要是用于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的。
只有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可行性在于: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均在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之下,我国财政、金融状况良好以及宏观经济有力的增长势头,都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因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
2)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央行,要控制好货币总量,要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3)央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下一阶段,央行要继续运用各种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
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要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班级:08注册会计2班
姓名:周仙汝
学号:20080901B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