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部编版七上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初中语文】期末考、中考,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汇总)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古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文梳理】七上必会知识点一《古代诗歌四首》1.字词积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代表诗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王湾,“唐代诗” 人。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最著名的诗即《次北固山下》。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15种。
2.文章结构3.内容主旨《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世说新语》两则1.文言常识刘义庆(403一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2.文言知识(1)字音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无奕女(yì) 谢道韫(yùn) 尊君在不(fǒu) 柳絮(xù)谢太傅(fù) 雪骤(zhòu) 太丘舍去(shě)(2)通假字尊君在不同“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3)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知识点总结一、12首古诗词。
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部编版语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主旨:本诗通过登高览胜描写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的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了自己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奋发乐观的精神。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4、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
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部编版的课内文言文内容涉及了许多重要的考点和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古典、严肃、庄重、精练的特点。
它跟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的不同:文言文中有许多古词汇,如“言”指说话,“良”指好,等等。
2.语法的不同:文言文的语法较为复杂,往往使用虚词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如“之”、“乎”、“者”等。
3.句式的不同: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比较规范,常使用主谓宾结构,句子层次清晰,修辞手法丰富。
二、文言文课内考点在七年级上册的课内文言文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掌握。
1.文言文的翻译:要求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2.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意思,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艺术魅力。
4.文言文的句式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句法结构,通过解析句子,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5.文言文的背诵: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文言文的经典篇章,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并提高语感。
三、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下面将文言文的考点知识进行归类,方便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基础词汇复习通过复习常用的文言文基础词汇,拓宽词汇量,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君子”、“不”、“何”等常见词汇。
2.句法结构复习通过复习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谓宾、并列句、状语从句等,加深对文言文句法的理解。
3.修辞手法复习通过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加深对文言文修辞艺术的理解。
4.名句背诵通过背诵文言文中的名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复习文言文,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与技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文字作品鉴赏1.古代诗词鉴赏(1)古诗词鉴赏方法(2)诗歌的艺术特征(3)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2.现代作品鉴赏(1)现代散文的特点(2)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二、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定义(2)比喻的鉴赏方法(3)常见的比喻手法2.拟人(1)拟人的定义(2)拟人的作用(3)拟人的表现形式三、古诗词1.古诗词的特点(1)古诗词的韵律(2)古诗词的意境(3)古诗词的艺术价值2.古诗词的鉴赏技巧(1)诗句的断句(2)句读的把握(3)意境的理解四、散文1.散文的基本特点(1)真实性(2)自由性(3)表现性2.散文的文章结构(1)主题的表达(2)情感的宣泄(3)语言的优美五、小说1.小说的分类(1)依题材分类(2)依体裁分类(3)依题材分类2.小说的艺术特征(1)人物形象的刻画(2)情节的安排(3)语言的写作技巧六、修辞用语1.修辞手法的表达(1)对比的表达(2)排比的表达(3)夸张的表达2.修辞手法的运用(1)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2)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3)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七、修辞技巧的运用1.修辞手法的运用(1)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2)运用修辞手法的写作技巧(3)修辞技巧的实践应用2.写作技巧的培养(1)培养写作技巧的方法(2)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3)写作技巧的实际训练八、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的技巧(1)阅读理解的方法(2)阅读速度的掌握(3)阅读习惯的养成2.写作的技巧(1)写作主题的把握(2)写作结构的构思(3)写作语言的表达九、语文学习态度1.积极的态度(1)对语文学习的态度(2)对课文的认真阅读(3)对作业的认真完成2.乐观的态度(1)对语文问题的积极思考(2)对困难的乐观面对(3)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十、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其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论。
首先要注意诗句的断句,理解句子之间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其次是句读的把握,要深入理解诗句的内在含义,并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整理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古诗的知识点分析:一、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和“观”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和雄心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本篇诗歌景物描写的总写句子三、虚实结合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实写部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部分:从“若”字可以看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虚写,是诗人的主观想象1.赏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注意格式)本文运用了“想像”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好似孕育着日月的壮阔景象(具体拓展手法作用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情感2分)2.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2分)“若”是“好像”的意思,是一种想象的口吻。
(解释字,1分)“若”字说明后面的景象都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情感,想象着大海能够孕育星辰。
(讲解内容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体现情感2分)四、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动态景象),山岛竦峙(静态景象)”是先入作者眼睛的景象,所以是对这片大海的一个总写(全景描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是对“山岛竦峙”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山岛竦峙”一样属于静态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是对“水何澹澹”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水何澹澹”一样属于动态景象。
五、情感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部编版七上古诗和文言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生字词:(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cháo)潮平归(yàn)雁水何(dàn)澹澹(xiāo sè)萧瑟2、形近字:萧( 萧瑟 ) 竭(枯竭)峙(对峙)潇( 潇洒 ) 碣(碣石)恃(恃才放旷)箫( 笙箫 ) 喝(喝水)侍(服侍)啸( 呼啸 ) 遏(遏制)澹(澹澹)郎(夜郎)藤(枯藤)詹(詹天佑)朗(朗读)腾(腾飞)赡(赡养)琅(琳琅满目)3、重点词语理解:东临碣石: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往东;临:到达,登上以观沧海:表目的,来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耸立星汉:银河幸甚至哉:达到极点柳絮:杨花;杨花落尽,交代了时令与明月:给夜郎:地名次北固山下:停宿第二部分:诗歌内容及赏析部分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观沧海》一1、作者曹操(155——220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1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想要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文学常识王湾,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倚长江而立。
写作背景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当船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便产生了这一千古名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是一首羁旅诗。
全诗借景抒情,描写了早春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怀亲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因此有人称他“王龙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诗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诗歌开头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后又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遭遇不幸的同情。
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 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曾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
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曲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秋日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2 梅岭三章文学常识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四)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全概括。
(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古诗文课文知识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古诗文课文知识考点梳理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二)背诵默写全诗(三)文意理解:1、本诗虚实结合描写沧海景物,实写的句子有(“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虚写的句子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实写景物中,动态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4、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5、全诗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二)背诵默写全诗(三)文意理解: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次北固山下》——(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二)背诵默写全诗(三)文意理解:1、本诗属于五言律诗,首联是(1、2句);颔联是(3、4句);颈联是(5、6句)尾联是(7、8句)。
2、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之中,一叶白帆端正的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3、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比喻事业发展顺利)4、形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良好,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可以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表达。
5、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揭示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蕴含着新事物的哲理)6、该诗中心句(主旨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二)背诵默写全诗(三)文意理解:1、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该词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的句子是(枯藤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该句画面(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西风,孤寂地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盘旋的寒鸦,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3、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对比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4、该词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二)背诵课文(三)文意理解:1、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2、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对比)3、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1、《观沧海》曹操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王湾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复习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课内古诗词一、《观沧海》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写出了观沧海所见的全景(实景、远景),动静结合,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草木生机盎然。
(实景、近景)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情景。
(实景)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四句采用互文的手法,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是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期末总复习4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期末总复习(人教版)(文言文专项、古诗词专项、字词专项)内容一:文言文专项知识点归纳一、《世说新语》两则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答、“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4.《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二、《论语》十二则:《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部编版七上文言文知
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
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是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三、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
(课内古诗词有30首,课外古诗词有11首是新课标的推荐篇目,共41篇)
内容/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