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合集下载

资产证券化业务作用与意义

资产证券化业务作用与意义

资产证券化业务作用与意义摘要: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作用1.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2.优化资源配置3.降低融资成本4.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意义1.推动金融创新2.促进经济发展3.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4.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正文: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大家提供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主体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过程。

这些资产可以是信贷资产、企业应收账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

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将资产打包成为证券,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

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资产打包、信用增级、发行和交易管理等环节。

其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可以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资产证券化将资产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有助于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4.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产品,有助于金融市场产品体系的完善。

最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2.促进经济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将风险分散至多个投资者,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4.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资产证券化业务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产品,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探析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探析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它将原本由商业银行持有的各类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分散风险和提高流动性的目的。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其中。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既具有利益诱惑,又面临着一定风险挑战。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变化和发展,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市场环境,因此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并为商业银行未来的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特点、商业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质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从风险管理、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机制和规律。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为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优化盈利结构,增强资本实力,从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可以通过研究结果对监管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 研究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当今金融市场上一种常见的金融工具,其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提高稳健经营能力。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

从资产证券化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也被称为2024年金融危机,是一场由于次贷、抵押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资产证券化是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危机是非常重要的。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金融资产转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通过将相对高风险的资产转移给投资者来降低风险。

在次贷危机中,美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高风险的次贷贷款转化为抵押债券、债务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然后将它们出售给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在初期的目的是为了分散多个债务人的风险,提高流动性,并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然而,在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过度负债,并将高风险贷款转移给投资者,从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散布了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在于它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金融机构向投资者销售资产证券化产品时,他们并没有充分披露这些资产的风险。

这使得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和风险水平。

此外,资产证券化也导致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透明性。

金融机构将高风险贷款转移给投资者之后,他们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删除这些贷款,并通过这种方式隐藏了他们的负债水平。

这种不透明性使得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难以评估,也进一步削弱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当房地产市场崩溃、次贷违约增加时,次贷贷款所支持的抵押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价值急剧下降。

这导致了投资者的损失,也触发了次贷危机。

因为很多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些机构面临巨大风险,很多金融体系遭受了严重冲击,甚至面临破产。

次贷危机揭示了资产证券化的缺陷,并促使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市场。

为了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更加透明地披露他们的负债和风险。

此外,也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金融机构的过度负债和风险散布。

虽然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纵横>>管理学院:::N E W S:::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内涵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

通俗地讲,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

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从广义上讲,资产证券化包括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在证券化过程的初始阶段,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即借款者通过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直接融资过程,其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包括商业票据、企业债券和股票,这种资产证券化属于一级证券化,现在在资本市场上所称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二级证券化,它是指将已经存在的贷款和应收账款等转化为可流动的转让工具的过程。

例如将批量贷款进行证券化销售,或者将小额、非市场化且信用质量相异的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汇集组合成资产池,重新包装为具有流动性的债务证券。

二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最基本内涵。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对贷款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促使参与各方均受益。

2.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和发展资产证券化正是强市场本位时期的重要金融工具,其起源可追溯到60年代末的美国。

1968年,美国最早的抵押贷款债券问世,叫作抵押债券,发行人按一定的标准把若干个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

到1990年,美国3万多亿美元未偿还住宅抵押贷款中,50%以上实现了证券化。

从1983年开始,资产抵押债券也发达起来,出现了抵押保证债券,是针对投资者对金融工具有不同的期限要求设计的。

到1993年,美国CMO的总量已达到了5000亿美元。

金融行业中的资产证券化

金融行业中的资产证券化

金融行业中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行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

它是指将一些现有的金融资产(如房地产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转化成可以交易的证券。

这些证券可以被投资者购买,从而为发行方筹集资金,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产品种类,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表,降低资金成本。

金融机构通常拥有大量的长期贷款,这些贷款会影响到它们的资本金充足率和流动性。

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一部分贷款打包成证券进行发行,从而实现了长期资产的快速变现,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新的贷款业务。

这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也缓解了它们资本金的紧张情况,提高了盈利能力。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加快资金流动和优化利用。

通过证券化,金融机构将原本锁定在一些长期资产中的资金转化为可以自由交易的证券,这样既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例如,一个房地产公司可以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租金权证券化发行,这样既为开发公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投资品种,实现了双赢。

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还可以通过分散化风险,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某一种资产类别的违约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通过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风险分散到各个投资者之间,从而避免了单一资产类别的违约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的巨大冲击。

此外,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帮助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往往很难获取到低成本的融资。

而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些企业可以将它们的信用卡账单、应收账款等资产证券化发行,从而为它们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推动了金融市场资源向更高效率的企业配置。

然而,尽管资产证券化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2022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

2022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

2022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不断推进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也助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达到X万亿元,同比增长X%。

这一规模的扩大主要受益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持续创新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

近年来,证券化债券、证券化基金等新的交易品种相继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市场工具,提高了市场运行的多样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强化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了风险防控,提高了市场投资者信心,推动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不动产和金融资产持续涌入资产证券化市场在2022年迎来了不动产和金融资产的持续涌入,成为市场的新增长点。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动产证券化逐渐成为热门。

开发商将持有的物业通过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既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金融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推动下,消费金融、债权债务、债券等金融资产得到了更广泛的证券化应用。

三、多元化发展助力产业升级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等证券化,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将大宗商品、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等抵押品证券化,为实体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

四、监管与创新并进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强化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融资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

只有监管与创新并进,才能保障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面临的挑战与展望资产证券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负债结构和贷款业务均有影响。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也可能增加信用风险。

资本充足率受到影响,需要谨慎评估资产配置。

负债结构受到重塑,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债务偿付能力。

结论指出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财务效应、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负债结构、贷款业务、影响分析、结论、未来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财务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通过发行和交易证券来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证券化也逐渐在商业银行中得到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负债结构和贷款业务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为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各方面经营状况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方面,我们将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利润水平和利润结构的影响。

我们还将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负债结构以及贷款业务的影响,以揭示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全面经营状况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其盈利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资产证券化:影响及风险

资产证券化:影响及风险

2014年第4期 中国经济报告□余吉力 陈沛麒资产证券化:影响及风险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70%以上还是在银行体系内互相持有,几乎没有流动性可言,资产证券化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金融体系正在逐步从银行主导的阶段向市场化和证券化阶段推进,当前阶段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转变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资产证券化是规范化和阳光化治理“银行影子系统”的一种方式,并且能够对完善宏观货币政策机制,减少银行间接融资、完善社会信用基础、分散与化解宏观债务风险都有积极作用。

从“影子银行系统”说起以官方认可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预演、利率市场化先导的一个试验、助推了中国金融脱媒进程”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例,目前该类金融产品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

2010年至今,规模翻了5倍。

由于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低,近几年每年都以2到3万亿元的规模在扩张。

进一步看看银行理财投资所青睐的信托收益权(即信托沦为银行理财资金的渠道),从信托资金投向构成来看,截至2013年年底,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的资金占比为35.28%,金额达到3.64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55.53%。

投到工商企业的资金占比28.14%,此类工商企业类似于房地产信托资金,主要用于规避房地产信托融资的种种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再考虑企业间的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等渠道,投向房地产、基础产业的资金规模会更大,所对应的金融风险迅速向银行表外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CFP 供图062扩张。

为规避信贷额度、75%存贷比上限、资本充足率监管,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管制逐步放宽,影子银行活动急剧扩张,出现的上述大量“影子银行系统”业务,由于没有实现标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具备的市场流动性、信用强化、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等重要功能,只能被称为“伪资产证券化”业务。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创新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促进资本配置效率、降低个别机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使银行业的信贷业务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通过售卖贷款债券获得流动性,降低了银行业的风险。

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例如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增加借款人融资成本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的影响1. 改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银行业的流动性问题。

银行可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人,以获得现金。

由于这些证券已经流通,银行可以更快地回收现金,从而提高流动性。

2. 分散风险资产证券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银行的风险。

银行将一笔贷款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人,将这笔贷款的风险转移给了投资人。

当贷款不良时,银行的损失将得到缓解。

3. 降低资金成本银行通过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化债务工具来获得资金,而证券化债务工具通常比传统的贷款和债务融资更具成本效益。

这一点可以帮助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二、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1.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同时也可能增加系统性风险,因为如果太多的资产被证券化,当这些证券遭遇大规模违约时,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受到冲击。

2. 资产质量的下降有人认为,资产证券化会导致银行降低对贷款申请人的审查,放贷时忽视风险,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资产质量的下降。

3. 市场需求下降在金融市场出现危机时,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需求可能会下降。

风险意识的加强和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加强可能会导致日益严格的法规和更高的成本要求,从而加剧市场需求的下降。

三、如何应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1. 加强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应对风险的关键。

对于资产证券化,应该制定专门的监管标准,提高监管力度,确保证券化市场的正常运作。

2. 控制投资人风险投资人应该对借款人的信誉进行严格的评估,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资产情况。

投资人应该在不断增加资产的质量和数量之前,了解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资产证券化作用与意义

资产证券化作用与意义

资产证券化作用与意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并非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经济生活,影响着各个层面的金融活动。

要理解资产证券化,首先得清楚它的基本定义。

简单来说,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但能产生可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安排和组合,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重组,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这些资产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等等。

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对于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它们手中持有大量的长期资产,如长期贷款。

这些资产虽然在未来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但在短期内却难以变现,从而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效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这些长期资产转化为证券,在金融市场上出售,金融机构能够迅速回收资金,大大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这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资产证券化还有助于分散风险。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风险往往集中在金融机构内部。

一旦某些资产出现问题,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

而资产证券化将资产的风险分散给了众多的投资者。

不同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购买不同风险等级的证券。

这样,原本集中在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就被有效地分散到了整个金融市场,降低了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在资产证券化之前,投资者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上。

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使得投资者能够投资于一些原本难以直接参与的资产领域,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

这不仅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还有助于实现投资的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

对于发起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证券进行交易,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降低风险。

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本文将对资产证券化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一、资产证券化的优点1. 多样化的融资途径: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资产转化为证券,融资渠道更加广泛,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和流动化,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

3. 分散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可以将风险分散到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中,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促进经济发展: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1. 风险隐患: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的情况,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所投资的证券的真实价值和风险,存在投资风险。

2.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管制度和标准,容易出现资产证券化欺诈和风险隐患。

3. 金融体系风险: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增加金融风险。

4. 信息披露困难: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披露工作,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监管手段的限制,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将会加大,为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3. 投资者教育加强:为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国将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知和理解,降低投资风险。

4. 促进金融创新:我国将促进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推荐下载】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的影响

【推荐下载】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的影响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的影响本文讲述了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的影响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下吧。

 一、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 资产证券化是于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化融资创新产品,可以降低借款者的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转移和分散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以及增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其中转移风险和扩大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两项基本功能。

但是,以上这些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均是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者,也就是对微观主体产生影响和作用,同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资产证券化作用和功能的研究很少从宏观角度去进行。

但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虽然不是危机爆发的源头,但其确确实实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的积累、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资产的价格泡沫以及内生流动性的扩张等,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所造成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微观主体的范畴,因此,资产证券化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金融体系的运行产生影响。

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来分析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正面影响我们知道,转移风险和扩大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

资产证券化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众多金融机构开始利用资产证券化来转移信用风险,因此扩大流动性和转移风险成为了资产证券化的两项基本功能,它们可以实现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转。

首先,从转移风险的角度来讲,微观主体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将其面临的风险转移出去。

如果金融市场是一个有效的,则风险在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在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担。

虽然风险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可能被消除掉,但通过在投资者之间来分担资产证券化转移的风险,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少每位投资者承担的风险量,还可以使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分担自己所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这样风险可以实现最优的分配;其次,从扩大流动性的角度来讲。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一、发起人1增强资产的流动性从发起人(一般是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将相对缺乏流动性、个别的资产转变成流动性高、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

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起者能够补充资金,用来进行另外的投资。

例如,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提高其资产流动性。

一方面,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多获得一些资金来源,加快银行资金周转,提高资产流动性。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以使银行在流动性短缺时获得除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之外的救助手段,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

2获得低成本融资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

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筹资比通过银行或其他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要低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发起者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比其他长期信用工具更高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发起者付给投资者的利息就越低,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投资者购买由资产担保类证券构成的资产组合的整体信用质量,而不是资产担保类证券发起者的信用质量。

同时,资产证券化为发起者增加了筹资渠道,使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股权和债券两种筹资方式。

3减少风险资产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

例如:根据《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资本净额占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或出售资产。

由于增加资本是昂贵的,通过资产证券化交易出售资产就成为商业银行满足《巴》要求的有效途径。

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一部分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分离出去,减少分母资产数额,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更好的满足监管要求。

4便于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类资产转变为可以流通的证券,以便投资者进行交易。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证券化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透明度不足等。

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深入探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展望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和作用,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全面掌握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提高国家整体金融竞争力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对于解决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及影响分析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及影响分析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及影响分析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将其资产转化为证券的方式,以获取资金并分散风险。

这种金融工程手段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本文将从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和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的动机1.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大量营运资金,而且其资金需求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务范围的扩张而日益增加。

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将传统债券化的方式在市场上募集资金,满足其融资需求。

2.分散风险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金融机构的资产转化为证券,由市场投资者购买,从而实现对资产风险的分散化处理。

这有助于金融机构规避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其资产负债表的质量。

3.提高盈利能力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其资产转化为证券并售出,从而获得一笔一次性的收入,增加其盈利能力。

由于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了其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4.业务拓展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其业务范围和领域,将传统的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转化为证券发行,从而提高其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1.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以将其资产转化为证券在市场上发行,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程度,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4.促进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促进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和规避风险,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为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增添了新的动力。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和发展,既符合金融机构的经营需求和战略发展需要,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为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确保其健康和稳健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市场发行以融资或投资的一种金融工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资产证券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快速兴起的金融创新工具,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受到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机会,拓宽资本来源途径。

资产证券化也会带来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增加资产损失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财务效应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在面对资产证券化风险时的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通过研究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机制,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建议,以及提升其盈利能力。

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可以为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分析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3 意义资产证券化是当今金融市场中的热门话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尤为重要。

这项金融创新工具在提高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优化资金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揭示其机制和规律,还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发展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浅谈资产证券化融资

浅谈资产证券化融资

浅谈资产证券化融资【摘要】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一种利用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优势、风险和应用领域,并探讨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前景、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资产证券化融资在金融领域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市场流动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挑战。

未来资产证券化融资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融资、发展背景、意义、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优势、风险、应用领域、前景、发展趋势、重要性1. 引言1.1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是指将一些实体资产或负债转化为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一种金融手段。

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是通过将一些实体资产(比如房地产、汽车贷款、信用卡债权等)转变为标准化的金融工具(比如债券、股权等)并发行,使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证券来实现对资产产权的投资。

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一种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金融手段,它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证券化融资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发展背景随着美国资产证券化融资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成功实践,资产证券化融资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亚洲国家也开始推行资产证券化融资,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并促进经济复苏。

逐渐,资产证券化融资成为了各国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为资金提供方和融资需求方提供了更为灵活和高效的融资工具,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资产证券化融资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融资模式,赋予了其更多的创新与活力,成为了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意义1. 优化资产配置: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增加 , 抵押 贷款机构 更热衷于 发放 抵押贷 款 , 导致 大量信贷 资
同时这种增加与 预期的难度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品种是极其繁多的, 并在初始证 因此这种流动性增加只能是 内生 流动 性扩张 , 体, 使 资产证 券化 形成 一个种类繁多 、 错 综复杂的市场 , 增加了 信 息披露和市场预期的难度 。一方面 , 众 多创新 产品导致信息
披露花费 较高的成 本 , 当信息分析 成本超过收 益时 , 市 场参与
【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金 融体 系 政策建议

引言
资产证 券化是 2 0世纪 6 0年代 末产生 于美 国的一种金 融 创 新产品 , 它 以可以预 见的现金为 支持 , 是 一种新 型的结构 化
融资创新 产品 , 可 以降低 借款者 的融 资成本 、 提 高金融机 构的
资本充足率 、 转移和 分散 金融机 构面临的信用 风险 以及增强金
险 。另一方面 , 这些创新 产品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 , 加上难 『 董 的
定价模 型 , 使投 资者很难对价格 走势形成 有效 的预期 , 导致 了
潜在风险的形成 。
第三 , 资产证券化的众 多参与者存在信息不对称 。资产证
券化 的创新过程 中有一个不断拉长 的利 益链 条 , 其 中包括借款 人、 贷款 发放 者、 金融机构 、 投 资银行 、 信 用评级公司 、 投资者 以 及服务商等 。由于缺 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资产证 券化运作中的 每 个参与者都存在信息不对称 , 每 多一层 的信 息不对称就会产 生一层委托—代理问题 , 形成严重的逆 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 。随 着证券 化的不断创新 , 初 始借贷关 系变得越 来越不 清晰 , 参 与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摘要:随着去年9月以来,在这一轮牛市的开启直到现在,银行在其中涨幅是最落后的。

政府当局不断的提出促进银行资产证券化改革进程,不久前在交通银行的改革预期下,银行补涨了几天便又开始回调,而市场对银行股的不看好与其信贷资产质量差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一、资产证券化的概述及其发展资产证券化是将那些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收入的资产出售给特定发行人,通过创立一种以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金融工具或权利凭证,进而将这些不流动的资产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一种融资过程或融资方法。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市场。

1968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公开发行“过手证券”,从此开启了全球资产证券化的先河。

此后资产证券化,尤其是房产抵押证券化发展迅速。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被认为是从2003年开始,2003年初,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德意志银行签署了资产证券化和分包一揽子协议合作项目,被称为我国第一个资产证券化项目。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风险(一)经营方式传统单一,盈利空间小,渠道少。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只经营存贷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的开放,这种经营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经营品种单一,盈利途径较少。

据统计,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存贷业务占比超过60%,利息收入是我国所有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利差变小,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倒挂。

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必然面临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的压力。

(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严重,流动性风险大。

银行资产的期限逐渐延长。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多为一年左右的短期存款,而资产则多为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

随着大宗消费贷款的发放,银行贷款的期限倾向延长。

银行负债期限趋向缩短。

随着银行的降息,居民储蓄日益趋向短期,活期存款在居民存款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

金融风险成为了一个永恒话题,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品伴随而生,资产证券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指的是“将一批资产(通常为长期资产)通过特别目的实体等方式变为市场可以交易的有价证券的金融手段。

”通俗来讲,就是将一些长期资产,如房贷、汽车贷款或信用卡债务等打包形成有价证券,再进行公开发行。

投资者通过购买这些证券,可以分享到资产的回报。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真正传入大众视野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也是资产证券化的高峰期。

此时,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总量已达数万亿美元,整个市场规模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欧洲、亚洲等地区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市场中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评价有着褒贬不一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资产证券化的优点明显,第一,提升银行负债能力,银行融资渠道更加广泛,提高了流动性;第二,通过端对端分离,能够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第三,便于风险传递,降低了金融风险;第四,减轻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负担,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但也有部分批评者认为资产证券化过于强调“散着光”原则,有可能难以消化某些违约风险,进而转化为金融危机的元兇。

比如,次贷危机就是资产证券化的翻版,资产证券化成为了美国次级房贷的标志性产品。

笔者认为,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工具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其风险的管控和防范。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有三类,一是信用风险,即资产丧失价值的可能性;二是流动性风险,即在某些特定市场条件下,资产无法出售或被抛售的速度不足;三是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投资收益下降,或甚至损失。

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呢?首先,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保险。

发行机构应该明示如何计划资产管理任务,如何评估资产风险,如何对资产进行分级评估;同时也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灵活性规则,如何能够适时调整下一个类别的投资对象,如何及时禁止非法或不适投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议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它的出现使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活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金融创新的一大成果,它推动了金融市场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对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1 资产证券化概述
发行证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这种金融体系被称为“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的方式被称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这是金融体系的两种融资方式。

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可以说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出现,挑战了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方式,银行体系的一些保守性限制让企业无法实现融资的快速便利性,融资额度有限。

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频繁,金融交易越来越趋于非中介化,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也开始向市场主导加速转变。

银行将其持有的各种资产进行证券化,以此方式来转移风险或增加流动性,这样就将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市场的融资来实现隐藏,传统银行功能逐渐消失。

这种影子银行体系中,银行的融资渠道也通过证券化实现。

2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2.1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资产证券化以其特有的身份存在。

它的存在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很重要的促动作用。

资产证券化对于金融体系稳定的促动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首先,资产证券化实现了资产的风险转移。

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投资产品,这样就实现了风险转移,使得风险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也在间接上实现了整体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其次,资产证券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很多利益主体的参与,包括中介机构、评级机构、贷款机构以及投资者都会参与调查研究最初的信贷活动。

这样一来,从客观上实现了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降低。

2.2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消极影响
资产证券化不能说是绝对好的,它也存在一些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2.1 资产证券化因为自身的属性导致了复杂的运作机制,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带来对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影响。

(1)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条件是有基础资产。

可以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不同的基础资产有着不同的特性,这就会导致在预期收益和风险评估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增加了资产证券化价值评估的复杂程度。

(2)信息披露有一定限制。

资产证券化中,参与交易的利益主体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利益主体都想获得利益,这就会限制信息披露,不管是信息披露还是信息分析,这都需要大量的成本。

而信息披露是金融市场运作和稳定发展的基础,如果这项功能受到限制,必将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3)资产证券化交易系统的复杂性让科学的市场预期难度加大,进而在资产证券化价格发生波动后,投资者难以对以后资产证券化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级,对其价值走势预测也就变得扑朔迷离。

这难以避免证券投资者一些跟风式的非理性行为产生,进而让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到影响。

(4)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让一些委托行为和专职代理大量涌现,这让本就复杂的利益主体变得更加复杂,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变为了更多方的关系,这就使信用风险加大,金融脆弱性不断提高,埋下了金融不稳定性爆发的火种。

那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整个金融交易过程。

2.2.2 证券化的基本功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事实上,在对资产实行证券化的基本功能是维护金融体系的运转,优化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

先来看一下风险转移问题,将风险转移给有能力承受、愿意承受的投资者,进而实现对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管控能力的促进,同时提升对金融体系风险抵御能力的提升,这是资产证券化的初衷目的。

在次贷危机中我们发现,这个风险转移没有转移给合适的投资者,相反却被释放到不受监管的市场之中,这样就让整个过程的透明度降低,导致非常严重的系统风险存在可能。

另外一方面,逐利是各个利益主体的本性,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是独特的发起——销售模式,这一模式让交易链条极
为复杂,缺乏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导致“高回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忽视的却是背后隐藏的“高风险。


3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运行的启示
从宏观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会形成积极影响也会导致消极影响。

为此,在客观考虑资产证券化在宏观上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在发展和创新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它的各项功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在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应该有那些意识和相应策略,总结出如下几点启示:
首先,要改变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之间的顾念,注重二者之间的协调,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金融创新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但因为其是新生事物,这也就有不确定性因素,有可能会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资产证券化也是一样道理。

为此,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提前控制非常必要,如果一味的肯定创新的好处忽视风险,长期积累下,必然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冲击。

其次,构建合理完善的资产证券化监督规则、机制、机构非常重要。

在发展和创新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如何对监管当局的监管权限进行明确,强化信息的披露,提高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与协调能力,全面客观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

信用评级方面,一方面要让信用评级机构监督金融机构,同时也要实现对邢勇评级机构的监督,对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完善的跟踪体系,对利益上建立规避机制,让信用评级客观透明公信力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投资依据也促进金融机构的自律。

此外,还要通过技术革新与技术积累实现信用评级机构在技术层面上更少缺陷,评级垄断、评级模型及标准的差异以及债券发行后评级机构跟踪标准不同等问题。

同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要逐步建立,从识别到预警再到对策要建立完备体系。

最后,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需要构建。

我们知道,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只是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安全,没有宏观的整体观念和风险预防。

这样就导致系统性风险无法有效解决。

为此,宏观性的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审慎监管模式缺乏大局思路,对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是非常不利的,强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事前监管和对其预期功能进行有效监管,
改变机构监管模式,变为功能监管模式。

也就是不管金融机构的类属,只是对其具有同类型业务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减少不能监管到位的盲区,同时也提升了监管效率,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