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论述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论述题

1.大遗址保护的意义、注意的问题,举例说明。[四川大学2012年研]

答:“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南京大学2012年研]

答:(1)“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含义

该问题是1973年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克拉克在其发表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一文中提出的,后被中国文博考古界翻译成中文版。他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新考古学背景下,考古学学科意识的扩展是以学科纯洁性的丧失为代价的,代价虽高,收获却也颇丰,而纯洁性的丧失已是不可挽回的了。

“纯洁性丧失”的内涵是指,考古学在新方法、新仪器设备、新观察、新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目标等学科意识扩展之后的新知识生产方式。

(2)“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主要表现

①考古学的整体性受到挑战。考古学被分解,考古学分支学科增加,学科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朝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领域,整体性受到挑战。

②新研究分析方法的出现。获得信息的手段和分析研究的方法,尤其是相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传统考古学来应付已是力不从心。

③学科交融的特点愈发明显,一些非传统考古学学科兴起。

(3)对“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思考

①事实上,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纳了多学科的精华,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纯洁性一说似可商榷。

②其他学科和考古学是相互渗透的,其中考古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体现了它强大的活力,通过整合其他学科,考古学的独立性会逐渐增强。

③考古学将人直接带入到历史层面去获取未知信息的特质,也注定考古学的独立性不会丧失。

3.考古发现中植物和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南京大学2011年研]答:(1)考古发现中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

①确定遗址的年代

通过对动物群的特征、组合与更替,以及对其中的绝灭动物属种与现代属种的对比及比例统计,可帮助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及划分地层。

②环境与气候

分析出土动物的种类,还可以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

③经济与文化

全新世早期,家畜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研究这一时期遗址中的动物骨骼,可以究明家畜的起源。通过对世界各地区遗址中出土的兽骨的对比研究,还可以究明各种家畜饲养业在地域上的发展和传播,从而了解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野生动物骨骼与家畜骨骼的数量统计和比重研究,可以推断出渔猎经济与畜牧经济在当时人类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果墓葬中发现的动物遗骨及骨制品所用骨料不属本地区所产的动物,则可以据此推断当地居民和外地居民之间存在着交往与交换关系。

(2)考古发现中植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

①确定遗址的年代

通过对古代遗址中苔藓、蕨类植物的孢子和种子植物的花粉遗存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地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对石器时代的断代有重要意义。

②生活环境与文化发展

对植物遗存的研究,还可以复原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了解其文化发展状况。例如,根据文化层中农作物花粉显著增加的现象,可以推测当地居民栽培作物经济的增长。

③农业

利用“碳-14测定法”来研究古代农作物遗存,可以了解早期农作物的栽培区域,农作物的变更时代,以及农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植物种子的鉴定和数量统计,可以了解农作物的品种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④其他

遗址和墓葬中常见的植物遗存有木材、纤维和种子(谷粒、果核和瓜菜种子)等。通过对木材的鉴定,可以了解各种木器的材质,进而推定它们的制法和用途。通过对纤维的鉴定,

可以了解纺织品的质料和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4.论述史前铜器的发现与意义。[西北大学2013年研]

答:(1)史前铜器的分布

冶铜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重要技术成果之一。目前已发现最早的铜器或与制作铜器有关的遗迹、遗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南、陕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仰韶和龙山时代诸文化中。

①仰韶时期的铜器

a.1942年,在山西榆次源涡镇发现一块陶片上附有铜炼渣,经化验应为冶铜剩下的炼渣,其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

b.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一房址的居住面上出土有一块半圆形铜片。该房址属仰韶文化早期,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残片。

c.1977~1978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地层中,发现一把铜刀,经化验分析其属于青铜。其年代相当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晚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刀。

②龙山时期的铜器

a.黄河中游地区

20世纪50年代,在河南郑州牛砦村龙山时期遗存中,发现熔化青铜的炉壁残块;1975年,在河南临汝煤山遗址龙山时期灰坑中发现有一泥质熔铜炉底残块;1977~1981年,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铜容器残片1件,表面平整,可见一小段合范缝。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铸造铜容器残片;1979~1980年,在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期城址中发现一块铜渣;1983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铃形铜器1枚,为红铜铸造。

b.黄河下游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