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频率、数量及方法
基坑工程监控方案
基坑工程监控方案一、监控量测内容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如下监测内容:根据明挖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有:基坑内外观察、桩体位移及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地下水位监测、土体测向变形、临近重要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等。
围护结构施工前做好场地现状的仔细调查和记录、拍照等,设置变形观测点并测得初始数据。
二、监控量测注意事项1、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前,要先对既有建筑物布设监控量测点,为施工中的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在基坑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上方设置管线沉降测点时,测点沿管线走向布置。
3、各项监测工作的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
结构变形过大或现场情况有变化时应加密量测,有事故征兆时则需连续监测。
4、各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小于3次。
5、钻孔测点遇既有管线及构筑物避开设置。
6、井体间明挖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和支护结构进行动态监测,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信,以达到科学指导施工,合理修改设计或及时采取施工技术措施的目的。
7、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变形、倾斜、裂缝等进行全方位监测。
8、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周围邻近道路的沉降进行监测,如发现有地面开裂、沉陷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处理。
9、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周围管线进行监测,并满足各管线权属单位要求的允许值,如发现超过允许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采用有效处理措施。
10、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及时。
11、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检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12、对地下管线的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控制值应严格按管线管理部门的要求执行。
13、基坑监测图如下,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布点间距及数量。
14、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⑴.对周围原有的建筑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像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
附件3: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一、基坑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基坑支护监测的要求,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观测精度、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等。
基坑监测单位必需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测点布置、观测方法、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等。
监测内容和观测项目、频率、数量、方法等见附表3-1、3-2。
二、当出现下列状况时,应加强观测,加大监测频率,并刚好向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量监督等部门报告监测成果。
1、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2、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更过大或者速率加快;3、出现超深开挖、超长开挖、未刚好加撑等不按设计工况施工的状况;4、基坑及四周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渗漏;5、基坑旁边地面荷载突然增大;6、支护结构出现开裂;7、邻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匀整沉降或严峻开裂;8、基坑底部、坡体或围护结构出现管涌、流沙现象。
三、当出现下列状况之一时,应刚好报警;状况严峻时,应立刻停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四周环境中的爱惜对象实行应急措施。
1、出现了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监测方案确定的报警状况,监测项目实测值达到设计监控报警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位移大于附表3-3的规定,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3mm/d;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中有个别构件出现应力剧增、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迹象;4、已有建筑物的不匀整沉降已大于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或建筑物的倾斜速率已连续三天大于0.0001H/d;5、已有建筑物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3mm的变形裂缝;或其旁边地面出现15mm的裂缝;且上述裂缝尚可能发展;6、基坑底部或四周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平安的征兆(流砂、管涌等)。
四、观测数据应刚好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应绘制随时间变更的关系曲线,并对变形和内力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依据设计和监测方案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期相应的工况、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监测值的变更分析及发展预料)。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引言深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的编制过程和关键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及时掌握并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目标:1. 土体沉降监测:记录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分析变形特点和趋势;2.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地下水位变化,评估对基坑土体的影响;3. 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交通设施的变形监测:关注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并解决变形引起的安全问题。
三、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为了实现监测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监测方法:1. 土体沉降监测:倾斜仪、自动水准仪、全站仪等;2. 地下水位监测:水位计、压力传感器等;3. 建筑物、地下管线和交通设施的变形监测: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摄像机等。
四、监测频率与数据处理监测的频率和数据处理是保证监测效果的重要环节。
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和环境变化确定,常见的频率包括日、周、月等。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收集、校正、分析和报告输出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五、监测预警和控制措施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土体变形或沉降超出预定的控制值,需要及时进行预警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预警和控制措施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监测频率,密切关注变形情况;2. 加固、加密现场监测设备;3. 调整施工方案,降低土体变形速度;4. 增加支护结构,提高基坑的稳定性;5.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寻求支持和解决方案。
六、监测报告为了记录监测的结果和过程,并及时向相关方进行汇报,监测方案中应包含监测报告的要求。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程概况和监测目标的说明;2. 监测方法、设备和频率的描述;3. 监测数据的收集、校正和处理过程;4. 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5. 预警和控制措施的描述;6. 监测报告的格式和提交要求。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为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份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该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监测手段和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工程质量,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风险。
1. 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沉降、应力等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1 基坑变形监测:监测基坑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旋转位移等变形情况,及时了解基坑的形变趋势,判断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1.2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以判断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3 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监测周边地面沉降情况,评估施工对地下水位及地基的影响,保证周边环境的稳定。
1.4 轴力监测: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轴力情况,判断结构的受力状态,及时调整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案。
2. 监测内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参数和指标。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2.1 基坑变形监测:每隔一定时间对基坑内部和周边地表进行变形监测,使用全站仪或测斜仪进行测量,记录基坑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旋转位移等变形数据。
2.2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使用测点标志和测斜仪等设备定期进行测量,记录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2.3 周边地面沉降监测:在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使用水准仪或激光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记录地面沉降情况。
2.4 轴力监测:在基坑支护结构上设置应变片或应变计,监测支护结构的轴力情况,记录轴力数据。
3. 监测方法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深基坑施工监测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
具体监测方法包括:3.1 全站仪测量法:通过使用全站仪对基坑内部的参考点和周边地表的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基坑的变形数据。
3.2 测斜仪测量法:在基坑内部和周边地表设置测斜仪,并定期对其进行测量,监测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项目概述深基坑工程是指土木工程中深度超过3米的基坑挖掘工程,其施工困难度大、风险高,需要进行持续而严密的监测工作。
本监测方案针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设计,旨在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二、监测目标1.地质监测:对基坑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层的稳定性、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流动等情况,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2.结构监测: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结构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其受力情况,避免因基坑施工引起的损坏。
3.地下水监测:对基坑内的地下水位、水压等进行监测,确保基坑的排水畅通,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监测方法1.地质监测:采用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方法,对基坑周边的土层稳定性和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2.结构监测:采用挠度监测、应变测量以及烘箱干燥法等方法,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结构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地下水监测:设置地下水位探头、水压计等监测设备,对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位和水压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四、监测频率2.结构监测:在基坑开挖前、挖掘过程中和开挖完成后进行结构监测,根据需要可进行实时监测或定期监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3.地下水监测:在基坑开挖前、挖掘过程中和挖掘完成后进行地下水位和水压监测,及时采取排水措施,确保基坑的排水正常。
五、监测报告1.地质监测报告: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地质监测报告,评估基坑周边的地质环境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结构监测报告:根据结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结构监测报告,评估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受力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地下水监测报告: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地下水监测报告,评估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位和水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监测责任1.施工方:负责监测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工作,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并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深基坑监测是建设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目的是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给出了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以供参考。
一、监测目标:1. 监测基坑变形和沉降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和沉降速度等参数。
2. 监测基坑周边的地面沉降情况,包括径向沉降和破坏区域的扩展情况。
3. 监测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运营。
二、监测方法:1. 使用水平位移监测仪器对基坑周边的地面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2. 使用测斜仪对基坑内部的土体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3. 使用沉降观测点和标高测量方法来监测基坑和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
4. 使用全站仪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记录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5. 使用地下雷达和超声波探测仪对基坑周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管线的完整性。
三、监测频率:1. 地面监测:每日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2. 测斜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3. 沉降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4. 建筑物监测:每月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5. 管线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四、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后,需要生成监测报告,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每周整理一次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紧急预警和应急响应:1. 如果监测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监测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急响应。
六、监测人员:1. 由专业的监测公司派遣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测仪器设备,并能准确分析监测数据。
七、监测费用:1. 监测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人力成本。
2. 监测费用应计入工程造价。
以上是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一、监测范围和监测点布设:深基坑工程监测应涵盖整个基坑施工区域,包括基坑的边界、支护结构、地下室和邻近地表等。
监测点布设应有代表性,覆盖主要土层、建筑物周边等重点区域。
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变形、沉降、裂缝等。
二、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指标等。
监测时间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支护、地下室施工、施工结束等各个阶段。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物理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数值模拟等。
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监测指标应包括工程变形变化、土体沉降、水平位移、裂缝变化等。
三、监测仪器设备选择:监测仪器设备应根据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测斜仪、支撑内力测试仪、GIS导线测量系统等。
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并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四、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
监测数据应与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包括数据趋势分析、变形趋势预测、模型校正等。
五、监测报告编写:监测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监测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工作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清晰明确,结论准确可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包括监测范围和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案设计、监测仪器设备选择、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编写。
通过合理的监测要求,可以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深基坑施工中的基坑监测技术
深基坑施工中的基坑监测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施工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就需要对施工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进行保障。
在此背景下,深基坑工程质量保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介绍了深基坑中基坑监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适用的原理,并对六种常用的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坑;监测技术;深基坑引言: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复杂,基坑开挖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从而给施工带来了较大影响。
随着设计理念更新与施工技术发展,基坑监测已经成为考验新理念、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常见的深基坑监测技术1水平位移的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点通常设置在边坡顶部且可以沿基坑四周设置,宜设置在四周中心及阳角位置。
监测点之间横向间距应在20米以下。
同时为保证监测效果,每侧监测点应在三个以上。
对一些特定位置水平位移的监测可采取视准线法,小角度法和投点法几种方法。
但通常对多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依据其分布特征,可采取前方交会法,后方交叉法和极坐标法进行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建立,须有观测墩必须对准,并使用较准确的光学对准装置,使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
在对深基坑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时,应确保与相关测量规范中的监测准确度相符。
在满足成本预算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准确率。
同时,要设定有关参数的报警值,如采用小角度法时,在进行监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竖向倾角,若倾角大于3,则应进行角度修正;而采用视标线法进行检测时,应确保监测点的定位误差小于20 mm;采用正面交会法进行监测时,其交会角度要控制在60到120度之间,同时要保证三点交会。
2竖向位移的监测竖向位移的监测点设置同水平位移监测点的设置基本相同,而且用以测定水平位移的点也可以测定竖向上的位移。
详细的说,目前可以采用的监测垂直位移的方法有液体静力水准或者是几何水准法。
在基坑的基础上,应设置回弹监测点,采用几何水准法监测。
若周围环境不允许使用几何水准测量,或有必要进行自动监测,可采用液位静水准仪。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频率、数量及方法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频率、数量及方法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频率、数量及方法监测项目监测周期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频率桩墙顶(支护结构圈梁围檩、冠梁、基坑坡顶等)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3点,且每20m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用水准仪、经纬仪、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
全站仪监测,精度不观测点设置在与支护结构低于1mm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支撑轴力支撑设置至拆除构件的10 %,且不少于3个,每一支撑不少于3点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量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钢支撑采用与支撑串联连接的、与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精度不低于0(F·S)xx变形全过程不少于构件的20 %,且不少于3个直接布置在xx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xx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的xx应作为重点观测点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xx)在基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设置,埋深与降水井点相同。
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xx)设置在止水帷幕以外,沿基坑周边布设水准仪、xx监测。
精度不低于1mm坑外地下水位、坑内地下水及基坑渗漏水状况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
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邻近房屋沉降、倾斜、裂缝开挖至±0.00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根柱设置一点;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每一建(构)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筑物或重要接处均应设置点。
裂缝点的设施不少于6布置:在裂缝两测布置;倾点斜点的布置: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
怎样监测建筑施工深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频率是怎样的?
怎样监测建筑施工深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频率是怎样的?一、监测方法1、竖向位移观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和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水平位移观测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坑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NS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3、其他监测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测量法。
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
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方案设计
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方案设计深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监测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方案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措施等方面。
一、监测内容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下水位监测:深基坑工程一般会进入地下水层,因此需要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2. 地表沉降监测:深基坑施工可能会引起地表的沉降,因此需要对地表的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地表的稳定性。
3. 地下水压力监测:深基坑施工会改变周围地下水的流动情况,导致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因此需要监测地下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稳定性。
4. 土体位移监测:深基坑施工会对周围土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因此需要监测土体位移的情况,以及位移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5.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深基坑施工需要进行支护结构的设置,因此需要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进行监测,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监测方法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监测方法来实现,主要包括:1. 监测孔: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监测孔,可以对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土体位移等进行监测。
监测孔需要合理设置,数量和位置要能够充分反映监测目的。
2. 自动观测站:在深基坑工程周围设置自动观测站,可以实现对多个监测点的实时监测。
自动观测站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各种监测参数的采集和记录。
3. 激光测距仪:可以用于测量地表沉降和土体位移等参数。
激光测距仪具有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适用于实时监测需求较为紧迫的监测项目。
4. 数字测网:通过在基坑周围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可以实现对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和土体位移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数字测网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实现对各个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三、监测措施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测措施来确保监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主要包括:1. 监测计划制定: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深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特殊施工方式,涉及到土方开挖、支护、回填等工序。
由于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和位移情况,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本方案旨在针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要求和方法,提供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
二、监测内容1. 土壤和地下水的监测:通过测量土壤中土压力、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来了解土壤和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评估施工对周围土体和地下水的影响。
2. 支撑结构的监测:监测支撑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包括支撑桩、钢支撑和锚杆等,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监测:对附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进行监测,避免施工对其产生不可逆影响。
三、监测方法1.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方法:1.1 土压力监测:采用应变计或者测斜仪测量土体中的应变,将其转换为土压力,实时监测土壤的变化情况。
1.2 水压力监测:通过水压力计或者水位计等设备,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而了解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1.3 地下水位监测:利用水位计等设备,监测地下水位的高度,以评估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
2. 支撑结构监测方法:2.1 支撑桩监测:采用应变计、倾斜仪等设备监测支撑桩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实时掌握其稳定性。
2.2 钢支撑监测:利用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测量钢支撑的变形和应力,确保其安全可靠。
2.3 锚杆监测:通过测量锚杆的应变和位移,了解锚杆的受力状况,防止其因施工造成破坏。
3. 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监测方法:3.1 建筑物沉降监测:利用沉降仪或者GNSS测量仪等设备,监测附近建筑物的竖向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超限。
3.2 地下管线和设施监测:通过地下雷达、红外线相机等设备,了解地下管线和设施的位置和变动情况,避免施工对其造成损害。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和数据处理1. 实施方案:根据深基坑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并编制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深基坑监测的6个项目及方法
深基坑监测的6个项目及方法深基坑主要监测项目包括:地表及管线沉降变形监测;相邻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发展观测;支护结构倾斜及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应力监测;支护结构沉降监测;支撑轴力及应力监测;地基隆起监测;水位监测及水土压力监测等。
具体施工中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施工前编制专项监测方案,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监测时按审批的方案进行布点,实施监测,并及时进行监测数据的提交。
一、地表沉降监测a.测点布置: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基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
施工时至少埋设两个基点,方便互相校核;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
施工开始前,将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以取得原始高程。
地表沉降点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布置在基坑周边。
b.监测工具: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c.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1次/d,如遇紧急情况可加密监测。
二、建筑物沉降与倾斜监测a.测点布置: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埋设时先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实。
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
每幢建筑物上一般布置2~4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个测点。
b.监测工具: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c.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1次/d,如遇紧急情况可加密监测。
三、支护结构倾斜顶部位移监测a.测点布置:围护结构施工时进行,将Pvc测斜管逐节绑扎在围护墙体钢筋骨架上,管间用套管连接,接头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防水胶带密封。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对测斜管进行保护,测斜管水平向间距不大于25m。
b.监测工具:测斜仪,Pvc测斜管。
c.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时,1次/d;主体结构施工时,1次/2~3d。
四、下水位监测a.测点布置:测点埋设采用地质钻钻孔,孔深根据要求而定(保证能测出施工期产生的水位变化),基坑外沿基坑周边布设,基坑内利用降水井和减压井进行观测。
深基坑工程监测
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
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表5-1。
监测频率
表5-1明挖法基坑工程监测频率表
基坑设计深度( m) 施工工况 ≤5 ≤5 基坑 开挖 深度 (m) 5~10 10~15 15~20 >20
注: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五、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一、基本规定
2017年8月8日
一、基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二、监测范围及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布置 四、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五、监测频率 六、监测预警 七、监测信息反馈
一、基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1、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是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实施范围的界定。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 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工 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 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
设一测点,与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宜处于同一断面。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
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 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基坑”专项监测方案详细
“基坑”专项监测方案详细因挖深基坑工程涉及范围广,其技术复杂,事故也是频繁出现,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监测。
以便于我们及时制定应急措施,保证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安全。
其基坑监测方案如下。
一、水平位移监测:1.水平监测点的布设:土建施工基坑形状大多数为长方形和不规则基坑,为确保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的二级精度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视线长度≤300m,在基坑周边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布设2-4个工作基点,因基坑拐角处变形最小,工作基点墩位置一般布置在基坑拐角处;根据设计确定的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点的位置和数量,在基坑支护结构的冠粱顶上布设观测点,观测点采用埋设观测墩的形式;在建立好工作基点墩后,将仪器架设在工作基点墩上,沿基坑边布设观测墩,观测点位置必须选择在通视处,要避开基坑边的安全栏杆等影响视线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观测点距离基坑300㎜比较合适。
2.水平位移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点:①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小角度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宜采用前方交会、导线测量和后方交会法观测。
②在基坑变形监测中,对于基坑的位移变化量,利用极坐标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一般选择基坑长边为X轴,垂直基坑长边为Y轴。
③小角度法主要用于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点的观测。
小角度法必须设置观测墩,采用强制对中方式。
④前方交会观测法,尽量选择较远的稳固目标作为定向点,测站点与定向点之间的距离要求一般不小于交会边的长度,观测点应埋设在适合不同方向观测的位置。
⑤导线测量法主要用于基坑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密集,对工作基点稳定性检查用前方交会法和后方交会法都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导线测定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二、沉降监测:1.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埋设基点3个,利用这3个基点相互检核其稳定性;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设置:在支撑立柱的顶部焊接符合要求的钢制加工件;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设置: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拐角处,离地面20㎝,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电路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一定距离;周边土体沉降监测点: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原状土层中,加设保护装置,沉降观测点稳定后,方可进行初始观测和一般观测。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1. 引言深基坑施工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常见的一项工程,其施工期间可能会对周围土层、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保护周围环境,施工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施工监测的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监测频率等方面的内容。
2. 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在施工期间及时掌握施工工程所产生的变形、沉降、位移等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保护。
3. 监测内容深基坑施工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表沉降地表沉降是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通常通过在施工周围设置水平测网进行监测。
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周围区域,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整监测点的位置。
3.2 结构变形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点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重要结构部位,如墙体、柱子等。
结构变形监测可以通过安装应变计、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设备进行。
3.3 周围地下管线监测深基坑施工需要对周围的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特别是对于各种管线的位移情况需要及时掌握。
监测方法可以使用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设备进行。
4. 监测方法深基坑施工监测可以结合传统的现场监测方法和现代的无线监测技术进行。
具体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4.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监测方法通常包括现场测量和监测设备的安装。
现场测量通常使用水平仪、经纬仪、测距仪等设备进行,可以得到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等数据。
监测设备的安装包括应变计、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
4.2 无线监测技术现代的无线监测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无线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
5. 监测频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目标来确定。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
邻近房屋沉降、倾斜(应测)
开挖至±0.00
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根柱设置一点;;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置
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
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应测)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1点,边长大于50m时,可增加1~2点
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边长大于50m基坑,可增设1-2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
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低于1mm
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量
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钢支撑采用与支撑串联连接的、与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
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
4水位
坑外地下水(应测)
1次/2天
基坑渗漏水状况(应测)
降水过程
基坑内全方位
观察
观察
1次/2天
5水土压力
支护结构(板墙)土压力(宜测)
降水过程
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
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
1次/3天
孔隙水压力(宜测)
降水过程
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1. 简介深基坑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满足特定的建设需求而挖掘较深的土方体,常常用于地下停车场、地铁站等工程。
由于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目标深基坑施工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对基坑边界土层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监测方法3.1 地表测量法地表测量法是最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使用全站仪或者自动水准仪进行测量,对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通过定期测量并比对测量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地表下陷和倾斜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2 支护结构监测法深基坑的施工中常常采用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墙等,用于稳定挖掘的土方体。
支护结构监测法主要通过在支护结构上安装压力应力计、位移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化和变形情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固或修复。
3.3 地下水位监测法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深基坑施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地下水的变化可能导致土层的液化和基坑的失稳。
地下水位监测一般使用浮标式或压力式水位计进行监测,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抽水或加固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深基坑施工监测数据量大、频率高,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计算、数据插值、数据挖掘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出土层变形的趋势和规律,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中还应包含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土层变形超出安全值,或者支护结构出现破损等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
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
注:1.本表中监测频率为施工监测频率,第三方监测频率为施工监测频率的一半。
2.本表中巡视频率为施工巡视频率,第三方监测巡视频率同第三方监测频率。
总包
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
3.当基坑支护工程出现《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7.0.4
条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报告监测结果。
4.当基坑支护工程出现《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8.0.7
条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
支撑轴力
支撑设置至拆除
构件的10 %,且不少于3个,每一支撑不少于3点
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量
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钢支撑采用与支撑串联连接的 、与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
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
地下管线沉降与水平位移
开挖至±0.00
每10m设一观测点
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
全过程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频率、数量及方法
监测项目
监测
周期
测点数量
测点的布置
监测方法及精度
监测频率
桩墙顶(支护结构圈梁围檩、冠梁、基坑坡顶等)水平位移、垂直沉降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3点,且每20m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
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观测点设置在与 支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
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一点
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
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
1次/3天
支护结构(板墙)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全过程
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
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1次/2天
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
开挖至基础底板完
以最小点数能测出坑底土隆起量为原则布点
基坑中央和距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置观测点。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对称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
用埋设的土体分层沉降仪监测,不同深度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隆起变形,精度不小于1mm
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
1次/2天
邻近房屋沉降、倾斜、裂缝
开挖不少于6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根柱设置一点;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均应设置点。裂缝点的布置:在裂缝两测布置;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置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裂缝、地面超载状况
开挖至回填
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
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
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 mm
立柱变形
全过程
不少于构件的20 %,且不少于3个
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立柱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的立柱应作为重点观测点
水准仪、经纬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
坑外地下水位、坑内地下水及基坑渗漏水状况
降水过程
每边不少于1点
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孔)在基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设置,埋深与降水井点相同。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设置在止水帷幕以外,沿基坑周边布设
每一边不少于1点,边长大于50m时,可增加1~2点
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边长大于50m基坑,可增设1-2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
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低于1mm
1次/2天
支护结构(板墙、圈梁、围檩冠梁等)内力
1次/2天
自然环境(雨水、气温、洪水等)
设计时
检查气象资料
锚杆、土钉的应力和轴力
全过程
非予应力锚杆和土钉抽取构件的5 %,予应力锚杆抽取构件的10 %,且不少于3个
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
应在锚杆或土钉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