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
地学与生物学的联系
地学与生物学的联系摘要:生物学与地学的交叉学科的开展历来受到地理学界和生物学界的普遍重视。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走向地学领域前景可观.生物学与地学关系密切,它反映了生物学与地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并逐步形成了多门交叉学科--生物地质学,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地球生态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生态生物地理学.关键词:生物学地学生态系统. 地质学正文地学与生物学在植物群落,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等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才衍生出多门以地学与生物学为两门根底学科的交叉学科,例如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地质学,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地球生态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生态生物地理学。
下面就简述一下各门学科的定义与研究方向。
一生物地质学〔biogeology〕定义:研究固体地球系统与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地史时期,但亦包括现在正在进行的生物地质作用,如生物成岩,成矿作用及在固体地球中进行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应用学科: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与分子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开展:生物地质学〔biogeology〕是研究由生物引起的地质作用现象及其产物的学科。
根据生物的生存时期,分为现生生物地质学和古生物地质学。
现生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由现生生物引起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的科学,古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由地质时期生物引起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的科学,生物地质学就是从生物的角度来研究地质问题,具体要涉及生物圈和岩石圈、水圈以及大气圈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圈作为四大圈层中最具灵敏反应能力和最大再生产的圈层,将是解决的许多重大地质学问题的突破口,生物地质学是一个大有前景的交叉学科。
二、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定义:研究生物圈与地球系统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
地球生物学以有机体的生理过程控制性地介入了生物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并由此强烈地影响着地质过程的理论认知为前提,以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球系统中生命过程和地质过程的相互作用,认识生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形成和开展的耦合关系以及全球变化过程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命过程的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前言领域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 、干旱、洪水和飓风)的频率和强度 增加。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01
02
03
森林砍伐与退化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退化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碳 储存减少。
城市化进程
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 土地被转化为城市用地, 影响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 。
农业活动
农业扩张和集约化对土地 利用和覆盖产生显著影响 ,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 枯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 者共同构成了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互动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而生态系统恢复则为 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实践策略
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综合性 的实践策略,包括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等方面。
社会-生态系统研究
自然地理学与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 的交叉融合,推动社会-生态系统研究 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 相互作用和可持续发展。
定量化与模型化
数学方法应用
自然地理学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 方法,如统计学、概率论、模糊 数学等,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化 描述和分析。
模型模拟与预测
通过建立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 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发展趋势,为 地理决策提供支持。
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分析
将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
协同发展策略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促进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统一。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几个主要领域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几个主要领域
现代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自然地理现象、过程和模式。
它涉及地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强调地球系统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以下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几个主要领域:
1.气候学: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气候模式、变化和影响因素。
气候学关注气候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以及气候对地球系统
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地表过程以及地形演
变机制。
地貌学关注陆地地壳的冲积、风化、侵蚀、沉积
等过程,以及地表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3.生态学: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
用。
生态学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生物多样性、生
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4.水文学:研究地球水循环过程、水域和水资源的分布、运
动和变化。
水文学关注地下水、河流、湖泊和冰川等水体
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5.土壤学:研究地球表层土壤的形成、组成、分类和性质。
土壤学关注土壤的水分储存、养分循环、侵蚀和土地利用
对土壤质量和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建模和实地调查等。
这些方法
和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收集、分析和解释大量的地理数据,以推动对地球系统的理解和保护。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环境管理、资源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灾害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人类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保护地球环境。
现代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为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超级科学计划。
研究学科涵盖大气、海洋、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环境、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研究人员涉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科学家以及政府和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的交叉和理论的集成,并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其研究的新方法。
全球变化研究目前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 SITAS)等4个正在执行的研究计划组成,每个计划包含有一系列核心计划和交叉计划。
为保障各项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数据观测与采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主要有:地球观测系统(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环境调查系统(GOES)等。
全球变化研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
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正是地理学研究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
认识这种分异和组织的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价值。
现代生态学的特点.doc
现代生态学的特点.doc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领域。
它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对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现代生态学的特点进行简要阐述。
1.跨学科性现代生态学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的科学。
它需要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统计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也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知识领域的支持。
因此,现代生态学是一个应用广泛,跨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
2.系统性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物种和群落的整体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强调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上进行研究,揭示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交互相连的复杂性。
3.量化化现代生态学是一门量化化的科学。
它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将复杂的生态系统变得更易于理解和预测。
它考虑到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定性描述,而是需要用量化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4.综合研究现代生态学是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它综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分析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种综合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生态系统变化的成因,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
5. 实践和应用导向现代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导向和实践性强的科学。
它致力于发现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改善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行业的生产方式,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旅游等方法,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现代生态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综合性强、量化化、实践性强的科学。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物种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科学”。 1935年英国的坦斯利(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以后不断发展。 包括:
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生态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 境;
第三章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理学的特点与观念 第二节 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 第三节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
第一节 地理学的特点与观念
1.统一性(整体性)——整体性观念、自然与经济的统一 ✓ 2.综合性——综合观念 ✓ 3.区域性——空间观念 4.动态性——时间观念(长远与短期观念),时滞性 5.层次性——系统层次、区域尺度 6.生产性——因地制宜、实用观念 7.生态性——可持续观念 8.利弊两重性——辩证观念 统一性、综合性、区域性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性形
2.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在地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老三论: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新三论:
耗散结构理论 突变论 协同论
应用领域:地理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区域系统、资源系统等。 比如,自然资源的生产、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庞大系统工程—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按系统工程才能 解决。
生态平衡理论——各要素动态平衡。对资源来讲,阀值=最大安全开 采量
食物链依存理论——被食者与捕食者相互依存 食物链传递理论——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位理论——每个生物都有一个最适位置,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
一定的作用;不存在两个生物共有一个生态位。
应用领域: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城市生 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
现代生态学的定义
现代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时期公元前1200年《尔雅》记载了176种木本植物和50多种草本植物的形态与生存环境。
《齐民要术》记载了树木有阴阳面之分。
《本草纲目》描述了药用动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的巩固及学派分化时期到20世纪10-30年代,生态学研究渗透到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形成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态遗传学、生理生态学及形态生态学等分支学科,研究者从个体、种群、群落等水平对生态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心和学术团体,使生态学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
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1935年英国坦斯利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20世纪60年代后,生态学研究发生了质的飞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自动记录仪在野外工作的应用、系统分析以及现代化计算方法为生态系统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人类生态学时期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干扰不断加强,人类与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全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挑战。
把人类放在生态系统之中,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在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协调人类作为栖居者又是操纵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社会在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现代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既不仅仅是生物,也不仅仅是环境,而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所产生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一、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重要考点详解1. 研究对象:-地形地貌: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气候:研究地球各地的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水循环过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土壤:研究地球表层的土壤类型、土壤特性以及土壤与植被、水文等的相互作用。
-植被:研究地球上的植被类型、植被分布规律以及植被与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动物:研究地球上的动物种类、分布规律以及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2. 研究内容:-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貌类型和地貌演化过程,如山脉的形成、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等。
-气候学:研究地球各地的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规律、气候系统和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水循环过程、水文系统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土壤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土壤类型、土壤特性、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与植被、水文等的相互作用。
-植被学:研究地球上的植被类型、植被分布规律、植被生态系统和植被与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动物学:研究地球上的动物种类、动物分布规律、动物生态系统和动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研究目的:-揭示自然环境的规律:通过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揭示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性,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自然资源:通过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提出合理的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通过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方法,提出减灾和应对措施,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地理教育和科普:通过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为地理教育和科普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公众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 研究意义:-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科学知识。
现代地理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引言从时间上看, 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时期。
现代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人类进入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它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
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我们了解目前地理学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推动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地理学的特点1.研究方向趋于应用化古典地理学停留在描述阶段,近代地理学是处于解释阶段,而现代地理学面向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地理现象的解释由单纯的类型归纳,过渡到理论演绎、实验反馈和模式化的方法,进入了应用阶段。
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都成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课题。
2.研究方法趋向系统化地理学将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看作统一的复合系统,地理学本身的结构和体系已趋向于世界性的一元化,围绕着人类与环境为核心的研究,日益体现这门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特点。
不仅使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地理学中得到结合,而且地理学中许多新课题也展开了跨学科的研究。
这一趋势还促使区域地理的复兴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以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用之于现代地理的研究。
3.研究手段趋于现代化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手段日趋现代化。
如新的观察技术(如遥感的应用),新的分析技术(如电脑的运用),以及新的制图技术等使地理研究出现了一个革命,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尤其是电脑和遥感技术的运用,使现代地理学能获得和储存大量的信息,并为分析复杂的人地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学科内部的整体综合研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社会要素所涉及的具有时空差异和变化规律的多个部门学科,它面对的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体系。
因此,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一直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其综合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综述)一)生态发展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彗,通过劳动,不断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条件然而,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后果,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问题的由来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由于用火不慎,致使大片草地、森林发生火灾,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他们不得不迁往他地以谋生存。
在早期的农业生产中,刀耕火种,砍伐森林,造成了地区性的环境破坏。
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许多地方,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后来成了荒芜不毛之地。
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那时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可是由于滥伐了森林,水源不能涵养,水土严重流失,造成沟壑纵横,水旱灾害频仍,土地日益贫瘠。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城市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城市里人口密集,房屋毗连,炼铁、冶铜、锻造、纺织、制革等各种手工业作坊,与居民住房混在一起。
这些作坊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垃圾,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
十三世纪,英国爱德华一世时期,曾经有对排放煤炭的“有害的气味”提出抗议的记载。
1661年,英国人伊夫林写了《驱逐烟气》一书献给英王查理二世,指出空气污染的危害,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产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工矿企业排出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1873年12月、1880年1月、1882年2月、1891年12月、1892年2月,英国伦敦多次发生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区排出的废水毁坏了大片农田;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工厂排出有害气体,在逆温条件下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909年张相文(1866-1933)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发行《地学 杂志》,他对导淮、治黄、长城等研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竺可桢——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及其变迁、中国
物候学,特别是中国的季风有独特的研究。在他的发起下,1934年
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地理学报》,对中国地理机构的创建、地理学术
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1
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二战以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理学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主 要有3个标志:
(1) 研究手段现代化:眼、腿、骑马(古代)→望远镜、 罗盘、高度计、温度计、汽车、火车、轮船(近代)→遥 测、遥感、计算机(现代)。
(2) 地理学的计量革命:50年代开始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分 析地理问题。195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开始在加里 逊主持下开设第一个应用数理统计研究班,培养出贝里、 哈维、哈格特等计量地理人才。1963年伯顿提出“计量 革命”口号。60年代初这一趋势推向欧洲和全球。计量革 命的实质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运用模型和模拟,使地 理学的理论精确化、计算快速化,由定性走向定量。
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政治地理 综合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导论)
4
2.三分法 :①实用三分法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 综合经济地理学
部门人文地理学 综合人文地理学
②系统三分 法:
三分法、 三层次、 三重性、 三时段
5
三、发展简史
在西方,地理学一词最早由古希腊学者埃 拉托色尼(前276-前194)提出,指“记 叙地球的形状、大小,所知的海洋、陆地 分布。”叫“Geography”。其中Geo是地 球,graphy是描述,和在一起叫“地球描 述”。他画过一些世界地图,画出6条纬线, 7条经线。
浅谈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的关系
浅谈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问题日益尖銳。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然后探讨了生态学对地理学的贡献以及生态学与地理学的协同作用。
标签:生态学;现代地理学;协同作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
现代地理学不仅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也涵盖了地理信息科学;在发展中它不仅加强了本学科内部的综合性,同时也与相关学科积极渗透与融合。
由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叠合、研究方法的类同研究内容的近似以及互为补充的需要,使这两门学科相互联系成为必然.。
一、现代地理学及特点(一)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
自1960年起,任何地理学部门都不能单独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城市化、区域开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地理学只有加强一体化,充分发挥综合性特点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需要。
(二)理论化和数量化。
从1950年起,老三论等综合性科学方法论的兴起,使得对地理学现象的解释从单纯的分类归纳发展为到理论演绎、模式化和实验反馈的方法以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此对地表肌理的研究有了确定性。
(三)行为化和生态化。
行为科学在1960年出现,并取得很大的发展,让地理决策和预测更加贴近实际,从而使地理学研究行为化;随着全球问题的出现,地理学研究又逐步形成生态化的趋势。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
并且针对以往的研究基础,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现代地理学发展,应该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局面,有利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交叉,吸收各学科之长及新的理论与方法,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影响、适应性、调控与改造,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论等。
二、生态学对地理学的贡献地理学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以研究地理事物与环境因子的水平分布规律、区域差异及综合性见长。
简述地理学内涵和外延
简述地理学内涵及外延“地理学”这个名词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人所创造的。
它是由“geo”(希腊词,意指大地,earth)以及“graphein”(希腊词,意指描述,to describe)两词所组成,意指对“大地之描述”。
地理学是少数科学领域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改变名称者之一。
许多社会科学一直到最近才发展形成,出现其专有名词,譬如,社会学是1836年才由孔德提出。
总的来说,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以及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
古代地理学时期主要是指自远古至18世纪末,在这个时期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具体是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这些记载多是片段性的,缺乏理论体系,而且地理学内部并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该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在早期,获得成果最显著的当属中国和古希腊。
自远古以来,中国在地理学方面就有很多著作。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管子》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地理学上许多重要的成就;《山海经》是汉朝形成的,是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海经》和《大荒经》是后人增补的,记载大都不准确,包含了很多神话传闻;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徐霞客记载的《徐霞客游记》对我国的近16省份都有所记载,详细记载了地理、人文、地质、动植物等现象,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
古希腊是诞生“地理学”这个名词的地方,自然存在着很多与地理学有关的知识。
游记并非地理学的一部分,但它们却成功地反映了读者对异国他乡文明的兴趣,当时的古希腊也不例外。
譬如透过《奥德赛》(Odyessey)这部著作,古希腊人和旅游、航海之间建立了紧密关系。
公元前六世纪,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了测量和定位;公元前五世纪,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Histories,原意指“探究”),所搜集的信息十分准确,记述了许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江河湖海、山川地形、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政治、经济等情况,譬如提供的地中海东部和黑海沿岸人民习俗的信息即为无价之宝;约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提出南、北半球因温度差异可划分成若干对称的温度带;公元前331~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东方,取得了关于亚洲中部、里海、印度河流域和波斯湾的资料;公元前二世纪,埃拉托色尼创立“地理学”一词,并著有《地理学》一书。
生态学(Ecology)
PART 0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生物群落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 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生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能量,同时物 质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要点一
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
要点二
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或破坏后,能够 恢复到原来状态或达到新的稳定状态的能力。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等多个方面。例 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大小和复杂性、土壤质量、 水资源等因素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02
通过识别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红线划定
03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和范围,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学在环境治理和修复中的应用
01
02
03
生态修复技术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和重建,恢复其结构和功 能。
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分布规律的科 学,而生态学则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在地 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动态变化。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科 学,而生态学则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为环境科学提供 理论和方法支持。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领域
应用领域多元化:地理学应用研究的范围、为社会服务的领域更趋多
元化。传统上地理研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现在,非农业应用领 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始向城市建设、建筑业、旅游业、采矿业、 交通运输等领域扩展,其研究内容也更多样化。从基础研究到实践应 用通常需要有应用理论作桥梁。因而近年来,地理学比较重视发展应 用理论。原苏联的建设地理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把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 地理环境定向改造、保护等一系列实践问题衔接起来的应用理论学科。
第5页/共22页
第二节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地理学和相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更加广泛密切。 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从单一运动形态的研究
走向多运动形态及其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从 各独立学科的个别研究转向相互联系的研究。跨学科、多 层次、多兵种、大综合的研究势不可挡。相邻学科之间的 横向汇合、交叉和渗透成为明显的趋势(陈国阶,1985)。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和突变论等 横断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与地理学综合性、整体性的 认识论和方法不谋而合。它们为地理综合体的研究,特别 是多因素相关、多功能结构模拟、反馈特性分析、综合体 系统概括等,提供了理论武器,促进了地理学的现代化。 从研究对象范围看,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客体的基础学科主 要为地理学和生态学;应用学科有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 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大型项目计划和任务如国际地圈生物圈 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减灾十年、国土开发整治等。 这些必然促进相邻学科的汇合、理论和方法的移植,提高 了地理学的水平,不断扩大和开拓研究领域,出现新的生 长点,形成新的边缘学第科6页和/共交22页叉学科。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合作,以及这种融合与交叉对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学科与生态学的融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与分布规律。
地理学科和生态学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融合与交叉研究。
比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地理学可以提供关于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数据,为生态学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另外,地理学研究也可以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比如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等。
二、地理学科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地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比如,城市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地理学和社会学可以共同研究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地理学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和分布规律,而社会学可以揭示城市化对人口、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这种交叉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三、地理学科与气象学的融合地理学与气象学的融合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地理学和气象学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和方法。
地理学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区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而气象学可以提供气候模型和预测方法。
通过这种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四、地理学科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学研究可以提供关于资源分布和交通网络的数据,而经济学可以分析和评估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发展潜力。
洪堡 自然观
洪堡自然观洪堡自然观是指德国自然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观察的总结和归纳。
他是19世纪科学探险家和自然学家,被誉为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奠基人。
洪堡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对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首先,洪堡的自然观强调整个地球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和自然现象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能孤立地看待。
他提出了“万物之连结”(Kosmos)的概念,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理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其次,洪堡的自然观注重对地理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测量。
他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测量数据,形成了详尽的地图和自然概况。
他提出了地形高度的等高线表示法,为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研究了气候和气象学,通过测量大气压、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揭示了气候的规律和变化。
此外,洪堡的自然观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他注意到不同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多样性,提出了“植物地理区系”和“动物地理分区”的概念,并通过对物种的形态、生态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规律和意义。
他的研究对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洪堡的自然观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他提出了“人地关系”的概念,认为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他强调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他的这一观点对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洪堡自然观是一种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自然学观点,强调地球的整体性、复杂性和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他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对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关注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
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表层 (A或A+AB)和诊断表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现代地理学地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为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超级科学计划。
研究学科涵盖大气、海洋、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环境、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研究人员涉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科学家以及政府和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的交叉和理论的集成,并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其研究的新方法。
全球变化研究目前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 SITAS)等4个正在执行的研究计划组成,每个计划包含有一系列核心计划和交叉计划。
为保障各项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数据观测与采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主要有:地球观测系统(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环境调查系统(GOES)等。
全球变化研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
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正是地理学研究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
认识这种分异和组织的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价值。
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8
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 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 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 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因食用被多氯联苯 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 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 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 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978年,确诊患 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
三门具有密切 的内在联系而 又不能互相替 代的姊妹科学
4
8.1 地球系统科学
从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系统角度研 究人类和地球表层关系产生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的创立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趋势
5
8.1.1 地球系统科学的创立
地球系统科学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与宇航管理局 (NASA)1983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地 球科学发展迅猛,科学家明确提出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 相互作用的观点,进而形成了“地球系统”思想。90年 代,这一观点成为地学界共识,美、英、日等国纷纷制 定相关计划,这一学科得以确立并蓬勃发展起来。 1992年美国22所大学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纳入课程之 内; 与此同时,联合国《21世纪议程》将地球科学作为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之一。
17
生态学的发展特征:
1、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HDP) 国际岩石圈计划(ILP) 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DSDP/ODP)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 世界大洋环流实验计划(WOCE)
森林生态学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历程和成绩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中国湿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