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教案》初中音乐苏少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_课件_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简谱)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年 级:八年级 主讲人:
学曲《舍赫拉查德》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 作品之一,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其中,第一乐章《海 洋与辛巴德的船》描写的是水手辛巴德出海冒险的故事。
欣赏航海冒险的图片
作者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于1844年3月18日生在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一个 贵族家庭里。1862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从土官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海军 准尉,大约有三年时间参加一艘快船的巡航,1865年,他回到彼得堡后, 作为一个海军尉官,他却主要在音乐圈子里活动,积极进行他的“专业” 创作,写出一些已经足以显示作者的风格特征的作品,如交响音画《萨特 阔》、第二交响曲《安塔尔》和歌剧《普斯科夫姑娘》等。1871年,里姆 斯基-柯萨科夫应彼得堡音乐学院之聘在该校教授作曲法与管弦乐法等课程, 后来还兼任海军部所属各军乐队的督察员、免费音乐学校校长等职。
唱一唱
引子包含了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第一个是苏丹国王山 鲁亚尔残暴凶恶的形象。
旋律如下图所示:
另一个是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德公主的形象。她向暴君讲 述着永不结束的故事。
旋律如下图所示:
主题一:由山鲁亚尔主题变形而成。
主题二:先由木管乐器吹出节奏匀称的和弦,随后长笛奏出沉 思的曲调。
课外延伸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选自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管弦乐曲-冀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舍赫拉查达》是印度尼西亚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维瓦迪的交响乐组曲,由12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取材于不同的印度尼西亚传统曲调和民乐元素。
其中,第五部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叙事性格备受关注。
舍赫拉查达“舍赫拉查达”是印度尼西亚语,意为“中央鼓”。
它是一种印度尼西亚传统乐器,形似中国的龙鼓。
舍赫拉查达有多种大小和形态,常见的有小舍赫拉查达、大舍赫拉查达和巨型舍赫拉查达。
在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文化中,舍赫拉查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被用于民间舞蹈、音乐表演和宗教仪式。
组曲简介《舍赫拉查达》是理查德·维瓦迪为庆祝印度尼西亚独立50周年而创作的交响乐组曲。
这个组曲的灵感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通过音乐的语言,维瓦迪试图表达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精神以及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敬意。
《舍赫拉查达》有12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反映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的传统曲调和文化元素。
其中,第五部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以其独特的主题和音乐风格备受瞩目。
第五部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第五部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被认为是整个组曲中最具叙事性和表现力的部分。
这个部分主要叙述了印度尼西亚的民间传说——辛巴德。
辛巴德是一位印度尼西亚的海商,他曾经航行到遥远的未知海域,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宝藏。
但是,他的贪婪和自私最终导致了船只的破裂和宝藏的流失。
这个故事象征着贪婪和自私的危害性。
在这个部分的音乐中,维瓦迪将印度尼西亚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结合到了一起。
他使用了传统的印度尼西亚打击乐器和拨弦乐器,还有西方弦乐器和木管乐器。
这样的组合为音乐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总结《舍赫拉查达》交响乐组曲是印度尼西亚文化和音乐的杰作,他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精神和文化。
第五部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以辛巴德的故事为主题,将传统的印度尼西亚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
在听这个部分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能领略到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感受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文化的融合。
3、通过听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并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表现大海。
4、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
5、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大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大海。
教学准备:描写大海的文学、绘画、音乐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等,迅速带学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1、作曲家简介2、讲述故事3、播放《大海与辛巴德的船》4、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音乐主题形象(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的音乐主题形象5、再次听赏重点听其中的平静与波浪滔天的大海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傻瓜去对比音乐是如何表现“平静”与“波浪滔天”中的大海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平静的大海长笛:舒展平缓缓慢柔和破浪滔天的大海弦乐器组:密集起伏较大稍快很强三、看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资料。
四、说海讨论:为什么大海有如此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为它创作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你喜欢大海吗?大海: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蕴藏丰富的宝藏和资源,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旅游嬉戏的场所,很早的航海事业,促进对外交流......当然也包括一些海啸造成的海难等。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基本情况。
2.了解音乐元素中的旋律、节奏、和弦等概念。
3.学习演奏《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掌握指法、节奏等基本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配器、旋律、节奏等基本情况。
2.学习《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掌握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旋律、节奏和和弦的理解。
2.掌握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5分钟)讲解《舍赫拉查德》的背景、作者、演出情况等基本情况,通过视频和音乐的形式来介绍这个音乐剧。
第二节:乐曲分析(10分钟)让学生对《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进行听辨,了解配器、旋律和节奏等基本情况。
同时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分段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这一曲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节:演奏练习(30分钟)根据学生的乐器进行分组,进行《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的演奏练习。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第四节:整合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演奏,通过合奏让学生更好地协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节:音乐欣赏(15分钟)让学生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进行欣赏,进一步加深对《舍赫拉查德》的理解。
第六节:课后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的演奏练习,并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
五、教学资料及工具1.教师用PPT展示。
2.学生用乐器。
3.《舍赫拉查德》的音乐剧。
4.录音设备。
六、教学后记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舍赫拉查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课后,学生积极完成了作业,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课堂效果良好。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及其中的选段《海洋与辛巴德的船》;2.学习和认识乐曲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4.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乐曲的基本元素及分析方法;2、乐曲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介绍《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2、介绍选段《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二)乐曲分析环节1、节奏分析:强调三拍,起伏起伏,给人带来起伏的情绪。
2、旋律分析:华丽的弦乐曲线,迷人的小提琴旋律,让人听了如沐春风。
3、和声分析:各种乐器的声音巧妙地协调配合,构成如此优美和谐的音乐整体。
(三)鉴赏环节1、分节听辨:把乐曲分成几个段,指导学生辩别各个段的基本元素并进行欣赏。
2、作曲家介绍:指导学生了解作曲家苏少以及其对音乐的贡献。
(四)合作创作环节1、学生跟乐曲的基本元素写出旋律;2、让学生把自己的旋律和同桌的旋律组合在一起进行编曲。
(五)总结环节1、学生集体演奏自己编创的曲目;2、总结今天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了选段《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基本情况,娓娓道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乐曲分析部分,以节奏、旋律、和声为主,帮助学生了解了乐曲的基本元素;在鉴赏环节中,结合作曲家苏少的简要介绍增进了学生对于乐曲的认识。
在合作创作环节中,学生有了创作的机会,体验到了音乐的创造过程。
总的来说,本课加强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也获得了良好的学生反馈。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合作创作环节中,老师需要更加详细地指导学生如何组合旋律,并应与学生一起完成编曲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和品质保证。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秀出你自己
请你试着和你的小组同伴根据所听到的 旋律选择合适的音乐要素,做出合适的动作 表现不同的大海。
平静的大海
波涛汹涌的大海
节奏型:xx3x
3
xxx
xx3 x
xx3 x
︳xx3 x
3
xxx
3
xxx
3
xxx
:︳︳
x — x — ︳ x — x — :︳︳
力度: p 、 f 、pp 、ff …
速度: 中速、快速、慢速 …
根据乐曲,想象在你心目中的“苏丹 王”与“舍赫拉查达”是什么样子?
乐曲知多少
苏丹王主题
凶
节奏
疏松
狠
、
速度
稍慢
残
忍
音区
中、低音区
的
暴
君
乐曲知多少
舍赫拉查达主题
温
节奏
紧凑
柔
、
速度
稍慢
美
丽
音区
高音区的姑 Nhomakorabea娘
《一千零一夜》
共有故事134个 。 《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 《渔翁的故事》 《阿拉丁神灯 》 《辛巴德历险记》 《死神的故事》 ……
音乐一
音乐二
音乐三
交响乐
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 的音乐作品。交响曲规模宏大、 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可以容纳 丰富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 表现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乐曲中你“听”出了几个人物的出现?
他们的性格相似吗?
听一听
《一千零一夜》
苏丹王
舍赫拉查德
相传有一个国王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 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次日晨即 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为拯救无辜的女子, 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 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 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 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教学设计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教学内容
1、作曲家简介和欣赏交响组曲《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补充有关《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教学准备
教案、钢琴、音乐教学光盘、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目标
1、通过交响组曲《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欣赏,逐渐培养专心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与演唱,启发、引导学生养成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感受与体验,充分展开想象。
3、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4、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发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并有所感动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歌曲《大海摇篮》,让学生轻松地进音乐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欣赏《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1、作曲家简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课件)
2、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课件)
3、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
(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
(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音乐主题形象。
(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音乐主题形象。
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大海宽阔无垠,变幻无穷,表现大海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
请大家欣赏一组表现大海的世界名曲,能说出歌名和国家吗?
中国《大海啊故乡》、意大利《桑塔露琪亚》、印尼《划船曲》。
四、小结。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选自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管弦乐曲-冀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选自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管弦乐曲-冀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引言《舍赫拉查达》是由著名作曲家沙乌忒·勒尔纳(Sautet Lerna)创作的一部交响乐组曲。
这部作品首演于1997年,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
其中的《海洋与辛巴德的船》集中了勒尔纳对于海洋和船只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受。
作为一位法国作曲家,勒尔纳对于海洋和船舶有着特殊情感,这对于创作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他独具匠心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海洋和船舶的意义在勒尔纳的音乐作品中,海洋和船舶是他最频繁的创作主题之一。
他对这些事物的挚爱,表现在他对于这些事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剖析上。
海洋是创造这个世界的力量之一,它有着广阔无边的空间和莫测的玄妙。
而船舶则是承载着人类文明前进和发展的工具。
海洋和船舶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勒尔纳的音乐作品中,在其他艺术作品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勒尔纳的音乐作品中,海洋和船舶的意义不仅仅是象征作用,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人生旅途的探索和不断前进的信念。
在《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中,海洋和船舶的形象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意境在《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中,勒尔纳展现出了库拉索岛周围美丽而神秘的海洋景象。
这里的海水清澈透明,海底珊瑚、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和其它海洋生物尽收眼底。
同时,从海洋深处不时传来鲸鱼的歌唱,让人感受到海洋的浩瀚和神秘。
这种美丽的感觉让人沉浸在海洋的世界中,展开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辛巴德的船成为了勒尔纳作品中的主角。
他专门为这个船舶创作了一首乐曲,表达了对于船舶的挚爱和敬意。
这艘船经历了各种情况,历经沧桑,却一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前行。
在勒尔纳的音乐里,辛巴德的船展现了人类对于探索和冒险的渴望,也代表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曲特点勒尔纳的音乐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强烈的个性,这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音乐作品。
在《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中也不例外,他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于海洋和船舶的情感,同时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案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小巫师》管弦乐合奏,使学生掌握管弦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a. 介绍作曲家及作品背景b. 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c. 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管弦乐合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2. 学习《小巫师》管弦乐合奏a. 讲解乐曲的position、dynamics、articulation 等基本演奏技巧b. 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c. 合奏演练,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3.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a. 介绍作曲家及作品背景b. 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和声、节奏等c. 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2. 采用实践法,分组练习管弦乐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了解乐曲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的基本演奏技巧,积极参与团队协作。
3. 学生能深刻感受《索尔维格之歌》选段的古典音乐魅力,对音乐有更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1. 音频、视频资料:《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
2. 乐谱:《小巫师》管弦乐合奏。
3.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播放《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
2. 分段欣赏乐曲,分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3. 讲解乐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年代等。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课件》初中音乐苏少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苏少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简谱)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_课件1

背景介绍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 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阿拉伯民 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其中,第一乐章《海洋与 辛巴德的船》描写的是水手辛巴德出海冒险的故事 。
欣赏航海冒险的图片
作者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于1844年3月18日生在诺夫哥罗德 省季赫温市一个贵族家庭里。1862年,里姆斯基-柯萨科 夫从土官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海军准尉,大约有三年时间 参加一艘快船的巡航,1865年,他回到彼得堡后,作为一 个海军尉官,他却主要在音乐圈子里活动,积极进行他的 “专业”创作,写出一些已经足以显示作者的风格特征的 作品,如交响音画《萨特阔》、第二交响曲《安塔尔》和 歌剧《普斯科夫姑娘》等。1871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应彼得堡音乐学院之聘在该校教授作曲法与管弦乐法等课 程,后来还兼任海军部所属各军乐队的督察员、免费音乐 学校校长等职。
说一说你知道的《一千零一夜》里的其 它故事,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谢谢
唱一唱
引子包含了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 第一个是苏丹国王山鲁亚尔残暴凶恶的 形象。
旋律如下图所示:
另一个是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德 公主的形象。她向暴君讲述着永不结 束的故事。
旋律如下图所示:
主题一:由山鲁亚尔主题变形而成。
主题二:先由木管乐器吹出节奏匀称 的和弦,随后长笛奏出沉思的曲调。
课外延伸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海港之夜教学设计

《海港之夜》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海港之夜》和交响曲《海洋和辛巴德的船》,感受大海的变化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感受交响曲的艺术特点。
2、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扬长、演奏、舞蹈、朗诵等形式创作、表演大海。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表现歌曲教法、学法:聆听、演唱、感受、表演、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将继续欣赏一组表现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吧。
1、欣赏《海港之夜》(1)、先听录音。
思考: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几部曲式?旋律有什么变化?(2)、带着问题聆听A、歌曲的风格B、旋律有什么特点C、描绘了怎样的情景D、分为几个部分E、演唱形式的变化(3)、再次聆听,跟唱旋律。
(4)解答问题A、这首歌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
B、旋律深情流畅,明朗有力,将进行娶与抒情歌曲的特点融合在一起。
C、歌曲描绘了海风吹拂、歌声轻吟的宁静的海港之夜,表现了即将出征远航的水手热爱生活的情感。
D、E、歌曲为小调式,主部和副部两部分组成。
主部用独唱形式,副部第一遍用重唱,以二边为合唱,使人联想起开始时一名海员拉着手风琴在歌唱,后来海员们逐渐加入重唱、合唱的情景。
2、《海港之夜》在内容情感和音乐的表现手法?(1)、内容描绘了宁静的海港之夜,表现了即将远航的水手热爱生活的情感(2)、节拍较密集(3)、旋律多大跳(4)、速度缓慢(5)、力度逐段加强(6)、调式小调式(7)、音色男声(8)情绪深情流畅、明朗有力3、回忆上节课两首歌曲,用分组的形式,每组负责一首歌,分析。
4、欣赏〈〈海洋与辛巴德的船〉〉(1)、由〈〈一千零一夜〉〉故事导入,请同学讲述故事(2)、欣赏。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12345
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音原理是以唇代簧,气流通过 号嘴使圆锥体的管柱振动发声,为气鸣乐器。音质浑厚、音色辉煌、 音量宏大。适合表现威武雄壮的情绪。它们的出现,常为乐队增强 力度,造成振奋人心的效果。
小号
圆号
长号
大
号
小号简介
圆号简介
长号简介
大号简介
123
聆听四首乐曲片段,分辨各采用哪种铜管乐器演奏?
点击出现
返回目录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根据同名阿拉伯民间故 事《一千零一夜》创作的,由四个乐章组成,《海洋与 辛巴德的船》是其第一乐章。这一乐章在内容上和航海 探险勇士辛巴德数十年七次出海探险,历尽千辛万苦与 大自然、野兽搏斗的故事有关,但作曲家没有对具体情 节进行描述,而是着重刻画了大海的形象。该乐章为E 大调,快板,省去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问题退出
参考答案
乐曲欣赏
123
欣赏《海洋和辛巴德的船》后讨论并填下表:
音乐形象 音乐要素
节奏
平静的大海 疏松
波浪滔天的大海 疏密相间
旋律
平缓、柔美
跌宕起伏
速度 力度
稍慢 稍弱或中强
稍快 强或很强
平静的大海
暴风雨中的大海
参考答案
12
完整聆听《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并根据你的感受 和想象,结合音乐要素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 家,强力集团主要成员之一。他任海军准尉时曾有 三年时间参加一艘快船的巡航,到过英国、法国、 意大利、南北美洲等地,在航海生活中获得的鲜明 印象,丰富了他后来的创作,被公认为最好的“海 的风景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金鸡》等十五部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歌剧,还有音画《萨特阔》、组曲《安塔尔》《舍 (1844-1908) 赫拉查德》和《西班牙随想曲》等交响音乐作品。 他的作品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具 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乐曲《海滨音诗》,让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感受乐曲的艺术魅力。
2【导入】二、激情导入
1、走进西洋交响音乐
课件: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断。
教师:认真观看下面这段录像,聆听背景音乐,能说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切入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西洋交响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2、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本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去西洋音乐的王国里参观,向同学们介绍这个音乐王国里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件乐器,希望大家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西洋交响音乐的王国,拉近了学生与西洋音乐文化的距离。
3【讲授】三、新课展开
(一)认识乐器。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初级中学初中音乐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旧县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欣赏,了解西洋管弦乐队、铜管乐器等知识,并理解音乐要素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
2.通过对各主题的聆听、对比、分析,想象和律动体验,更好地理解作品。
3.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人们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学会结合音乐要素欣赏音乐。
难点:对《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主题对比和乐曲表现情景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听完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生:《一千零一夜》
刚才在故事中出现了2个人物形象:凶狠的国王山鲁亚尔和聪明的公主舍赫拉查德。
大家知道声音和画面结合,更能带来美的感受。
请同学们作一个预设猜想:你会用怎样的乐器来表现这2个人物形象?
简单介绍管弦乐队中个别乐器及音色。
各小组交流发言……
师:你们的判断和感受大致与作曲家还是不谋而合的,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就用了两种乐器组,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创作了这首管弦乐组曲《海洋与辛巴达的船》。
二、欣赏引子
复听:播放音乐(引子——国王主题、公主主题)
国王主题:速度稍慢、力度强、节奏疏松、旋律阴沉,铜管乐器组(长号与大号)刻画了威严残暴的国王形象;
公主主题:速度稍慢、力度中强、节奏密集、旋律优美,弦乐器组(小提琴)刻画了美丽聪慧的公主形象。
师:今晚公主给国王讲了一个关于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在交响乐中听听辛巴德的船在海洋上会发生什么?
三、欣赏主部
1、播放主题(主部——大海主题)
辛巴德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起航了,。
【教案】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案

【关键字】教案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案优秀教案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学设计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郑娅菲教学内容: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作品的欣赏与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2.通过根据故事来分析音乐和根据音乐来联想故事两种方式,加强学生把握准确音乐形象的能力。
3.熟悉并能背唱作品的主题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个学期的《音乐故事》这一单元,我们已经感受到通过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诉说故事,我们感受、欣赏了梁祝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和西方的一些作曲家手法不谋而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说故事的。
二、新课教学:《大海与辛巴达的船》1.作品简介:《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选自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第一乐章。
作品写于1888年,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这部作品是根据《一千零一夜》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
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
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拉查达”)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
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
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完全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2.欣赏作品中的国王主题部分,提问:作品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营造了什么形象?3.欣赏作品中的王妃主题部分,完成分析表格。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教案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教学目标:1、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能够听辨乐曲中“国王的主题”和“王妃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2、能够听辨乐曲中“国王的主题”和“王妃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那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这部组曲共分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完整欣赏(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音乐知识(1)介绍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组曲简介:组曲是最古老的器乐套曲形式,源于对比性舞曲的组合。
早在14世纪,舞会里即盛行一慢一快的对比性舞曲的组合。
16世纪初,琉特演奏家仿此形式以1首庄严的2拍舞曲与1首轻快的3拍舞曲联合成套曲,例如在法国、德国及英国,通常采用帕凡舞曲和加亚尔德舞曲的组合,在意大利,则采用帕萨梅佐舞曲和萨尔塔雷洛舞曲的组合。
此外,许多作曲家还各自按自己的艺术构思,进行各种组合的试验。
从当时编纂的琉特曲集中,经常可以发现3个或更多舞曲的组合形式。
4、分段欣赏(1)聆听“国王的主题”。
教师提问: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威严、冷酷)②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③主奏乐器是什么?(长号、大号)(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果用图片来表现这段音乐哪一幅比较合适?
2作曲家采用了哪些手段让我们觉得大海是平静地呢?(从乐曲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考虑)
3主题二是从舍赫拉查德主导动机发展成的连续不断,活跃的音流,开始由小提琴独奏,表现辛巴德在好奇心驱使下扬帆远航。然后由整个小提琴组和木管乐器组造成海浪越来越汹涌澎湃的气势,随后低音乐器出现,仿佛大海在狂风暴雨中掀起惊涛骇浪。
三
考一考
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波浪滔天,音乐家通过乐器的不同音色,乐曲的不同速度力度表现力各个形态的大海,下面我们来考一考同学的耳朵
总结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一
播放视频
根据你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如果用图片来表现这段音乐哪一幅比较合适?
2作曲家采用了哪些手段让我们觉得大海是平静地呢?(从乐曲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考虑)
3主题二是从舍赫拉查德主导动机发展成的连续不断,活跃的音流,开始由小提琴独奏,表现辛巴德在好奇心驱使下扬帆远航。然后由整个小提琴组和木管乐器组造成海浪越来越汹涌澎湃的气势,随后低音乐器出现,仿佛大海在狂风暴雨中掀起惊涛骇浪。
播放视频
根据你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
1下面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引子,有两个对比鲜明主题,一个是苏丹国王山鲁亚尔残暴凶恶的形象,另一个是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德公主的形象。请同学们聆听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说说哪一段乐曲是描写公主的?
哪一段乐曲是描写暴君的?
分别是用哪些乐器表现的?
2下面我们欣赏的是主题一,由山鲁亚尔主题变形而成。
二
1下面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引子,有两个对比鲜明主题,一个是苏丹国王山鲁亚尔残暴凶恶的形象,另一个是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德公主的形象。请同学们聆听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说说哪一段乐曲是描写公主的?
哪一段乐曲是描写暴君的?
分别是用哪些乐器表现的?
2下面我们欣赏的是主题一,由山鲁亚尔主题变形而成。
表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使人联想起海面上蔚蓝,深绿和铅色等色彩变换,仿佛让人们看到阵阵袭来的海浪和白色浪花。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管弦乐队和铜管乐器
2通过器乐作品欣赏,能够借助音乐要素分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八年级下册交响乐欣赏课,课上借助于音乐要素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重难点借助音乐要素分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讲授】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一
三
考一考
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波浪滔天,音乐家通过乐器的不同音色,乐曲的不同速度力度表现力各个形态的大海,下面我们来考一考同学的耳朵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