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电路的几种设计

合集下载

几种常见的复位电路原理

几种常见的复位电路原理

几种常见的复位电路原理
常见的复位电路原理有以下几种:
1. 脉冲复位电路:通过一个外部脉冲信号来复位电路。

当脉冲信号到达时,电路中的复位信号被触发,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2. 电源复位电路:通过监测电源电压的变化来复位电路。

当电源电压低于一定阈值时,复位信号被触发,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3. 手动复位电路:通过手动按下按钮来复位电路。

当按钮按下时,复位信号被触发,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4. 自动复位电路:通过监测特定条件的变化来自动复位电路。

例如,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或者信号丢失时,复位信号被触发,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5. 软件复位电路:通过软件指令来复位电路。

当特定的软件指令被执行时,复位信号被触发,将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些复位电路原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实现电路的复位功能。

芯片复位电路设计要点

芯片复位电路设计要点

芯片复位电路设计要点一、引言芯片复位电路是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在芯片工作异常或系统出现故障时将芯片复位,以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本文将介绍芯片复位电路设计的要点,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高效可靠的复位电路。

二、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芯片的复位引脚施加一个低电平信号,将芯片的内部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当复位电路提供的复位信号保持一定时间后,芯片会重新启动,并开始执行程序。

三、复位电路设计要点1. 复位电路的稳定性复位电路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复位电路的稳定性,可以采用RC延时电路或者晶振延时电路来保证复位信号的持续时间。

2. 复位电路的功耗复位电路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功耗,以减少系统的能耗。

可以采用低功耗的集成电路作为复位电路的核心元件,同时合理选择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以减少功耗的消耗。

3. 复位电路的响应时间复位电路的响应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恢复速度。

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复位电路,如门电路或触发器电路。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电容的数值来延长复位信号的持续时间。

4. 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复位电路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可靠性,可以采用多级复位电路,即在芯片内部和外部都设置复位电路,以增加复位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复位电路的保护功能复位电路应该具备一定的保护功能,以防止芯片受到过压、过流等异常情况的损害。

可以在复位电路中添加过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保护措施,以保证芯片的安全运行。

6. 复位电路的辅助功能除了基本的复位功能外,复位电路还可以具备一些辅助功能,如电源监测功能、电池电量检测功能等。

这些辅助功能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系统保护和监控。

7. 复位电路的布局复位电路的布局要合理,尽量减少电路间的干扰。

可以采用屏蔽罩、隔离电路等方法来降低干扰。

此外,还要注意复位电路与其他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减少信号传输的损耗。

单片机各种复位电路大全!

单片机各种复位电路大全!

单⽚机各种复位电路⼤全!复位电路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由图并结合'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可以知道,当系统⼀上电,RST脚将会出现⾼电平,并且,这个⾼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典型的51单⽚机当RST脚的⾼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所以,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般教科书推荐C 取10u,R取8.2K.当然也有其他取法的,原则就是要让RC组合可以在RST脚上产⽣不少于2个机周期的⾼电平.⾄于如何具体定量计算,可以参考电路分析相关书籍. 晶振电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于有串⼝通讯的场合)/12MHz(产⽣精确的uS级时歇,⽅便定时操作)常见的复位电路80C51单⽚机复位电路单⽚机的复位有上电复位和按钮⼿动复位两种。

如图2(a)所⽰为上电复位电路,图(b)所⽰为上电按键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是利⽤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即上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

图2(a)中的R是施密特触发器输⼊端的⼀个10KΩ下拉电阻,时间常数为10×10-6×10×103=100ms。

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振荡器建⽴时间不超过10ms,这个时间常数⾜以保证完成复位操作。

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时间是振荡周期建⽴时间加上2个机器周期时间,在这个时间内RST的电平应维持⾼于施密特触发器的下阈值。

上电按键复位2(b)所⽰。

当按下复位按键时,RST端产⽣⾼电平,使单⽚机复位。

复位后,其⽚内各寄存器状态见表,⽚内RAM内容不变。

c51单⽚机复位电路如S22复位键按下时:RST经1k电阻接VCC,获得10k电阻上所分得电压,形成⾼电平,进⼊“复位状态”当S22复位键断开时:RST经10k电阻接地,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作。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51单片机复位电路引言在嵌入式系统中,复位电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

51单片机复位电路是指用于控制51单片机复位信号的电路。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相关原理。

什么是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是一种用于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电路。

在嵌入式系统中,由于硬件故障或异常情况的发生,需要将系统复位到初始状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原理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主要原理:电源复位当系统启动时,复位引脚会检测电源电压,如果低于特定阈值,则会发出复位信号,将系统复位到初始状态。

这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复位电路设计原理。

扩展复位除了电源复位之外,还可以通过外部信号触发复位。

例如,通过按下复位按钮来触发复位操作。

这种复位电路可以在系统故障或其他需要立即复位的情况下使用,以确保系统能够快速恢复。

独立看门狗复位独立看门狗复位是一种由独立的硬件电路触发的复位方式。

该电路通过定时器产生一个定时周期,如果在该周期内未收到特定信号,就会发出复位信号。

这种复位电路可以用于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并在系统崩溃或停止响应时进行复位。

外部看门狗复位外部看门狗复位是通过外部设备触发的复位方式。

这种复位电路通常与51单片机外部设备(如设备驱动器或传感器)相连,当外部设备检测到特定条件时,会触发复位操作。

如何设计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51单片机复位电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复位信号的稳定性复位信号需要稳定且可靠。

在设计电路时,应该使用适当的稳压电路和滤波电路来确保复位信号的稳定性。

复位信号的时序复位信号的时序非常重要。

在复位电路设计中,需要确定复位信号的触发时间和持续时间,以确保系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复位并恢复正常运行。

多重复位方式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多重复位方式来设计51单片机复位电路。

例如,同时使用电源复位和独立看门狗复位,可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相关原理和设计要点。

c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c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一、概述影响单片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1、外因射频干扰,它是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传递在机器内部的导体<引线或零件引脚)感生出相应的干扰,可通过电磁屏蔽和合理的布线/器件布局衰减该类干扰;电源线或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它是通过电源线或电源内的部件耦合或直接传导,可通过电源滤波、隔离等措施来衰减该类干扰。

2、内因振荡源的稳定性,主要由起振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占空比稳定度决定。

起振时间可由电路参数整定稳定度受振荡器类型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影响复位电路的可靠性。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设计1、基本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

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图1所示的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图3为其输入-输出特性。

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 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而且调整 RC 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

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 Sm为手动复位开关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

图1 RC复位电路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增加了二极管,在电源电压瞬间下降时使电容迅速放电,一定宽度的电源毛刺也可令系统可靠复位。

图3所示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的下半部分是其特性,可与上半部比较增加放电回路的效果图2 增加放电回路的RC复位电路使用比较电路,不但可以解决电源毛刺造成系统不稳定,而且电源缓慢下降也能可靠复位。

图4 是一个实例当 VCC x (R1/(R1+R2> > = 0.7V时,Q1截止使系统复位。

Q1的放大作用也能改善电路的负载特性,但跳变门槛电压 Vt 受 VCC 影响是该电路的突出缺点,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使 Vt 基本不受VCC影响。

见图5,当VCC低于Vt(Vz+0.7V>时电路令系统复位。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RC复位电路的原理
下面图片里的电路,请问哪一个为高电平有效,为什么?
高电平复位低电平复位
看高电平有效还是低电平有效很简单啦。

你看按键按下去之后RST是高还是低。

左图按下去是高就是高有效,右边按下去是低就是低有效。

顺带说下原理(左图为例):
先不管按键,看上电复位的情况:通电瞬间电容可以当短路(别问我为什么)所以RST脚为高电平。

随着时间的飞逝(电容充电),稳定后VCC的电压实际上是加在电容上的。

电容下极板也就是RST脚最终为0V。

这样RST持续一段时间高电平后最终稳定在低电平,高电平持续时间由RC时间常数决定。

这就是上电高电平复位
在说按键。

按键按下去就相当于上电那一瞬,让电容短路。

后面的事都一样了。

再顺便说下,大电容旁边那个小电容一般是稳定电源电压滤波用的
2.单片机复位电路
低电平复位
极性电容与非极性电容有什么区别?
充电时没啥区别,有极性电容能把较大的容量做成较小的体积,就是电解电容,但因为体积小,耐压不能做的太高,所以只能用在本耐压范围内的直流电中,非极性电容,耐压可做的较高,但容量做不了太大,容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使用时不需分极性的,可同时用于交流和直流电路。

几种单片机IC复位方式介绍

几种单片机IC复位方式介绍

几种单片机IC复位方式介绍什么是复位电路呢?顾名思义,是一种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设备。

对于单片机IC而言,复位功能是必须存在的,因为单片机的每一次启动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个部件都处于初始状态,并从初始状态开始工作。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单片机IC的复位电路,华强北IC代购网在这里为大家带来几种单片机IC复位方式的介绍。

一、手动按钮复位(手动按钮复位电路图)手动按钮复位一般采用的是在单片机IC的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

当人为按下按钮时,RST端与Vcc端之间接通,RST端升为高电平,以达到复位的要求。

二、上电复位(上电复位电路图)以AT89C51为例,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

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

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三、积分型上电复位(积分型上电复位电路图)以单片机AT89C51为例,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完成复位功能。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使RST维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开关复位的操作。

四、比较器型复位电路(比较器型复位电路图)当上电复位时,在电路中形成一个RC低通网络,所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负相输端输入电压延迟一定时间。

我们在实际应用时可对这类电路稍作改进即可作为上电复位与看门狗复位电路共同复位的电路,并且可大大提高单片IC复位的可靠性。

五、看门狗型复位电路(看门狗型复位电路图)这种复位电路主要利用CPU正常工作时,定时复位计数器,使得计数器的值不超过单片机IC的预设值。

此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软件设计,即将定时向复位电路发出脉冲的程序放在哪里。

因此将这种技术用于实时性较强的控制或处理软件中有一定的困难。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一、概述影响单片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1、外因射频干扰,它是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传递在机器内部的导体(引线或零件引脚)感生出相应的干扰,可通过电磁屏蔽和合理的布线/器件布局衰减该类干扰;电源线或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它是通过电源线或电源内的部件耦合或直接传导,可通过电源滤波、隔离等措施来衰减该类干扰 。

2、内因振荡源的稳定性,主要由起振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占空比稳定度决定。

起振时间可由电路参数整定稳定度受振荡器类型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影响复位电路的可靠性。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设计1、基本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

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图1所示的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图3为其输入-输出特性。

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 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 而且调整 RC 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

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 Sm为手动复位开关 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

图1 RC复位电路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增加了二极管,在电源电压瞬间下降时使电容迅速放电,一定宽度的电源毛刺也可令系统可靠复位。

图3所示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的下半部分是其特性,可与上半部比较增加放电回路的效果图2 增加放电回路的RC复位电路使用比较电路,不但可以解决电源毛刺造成系统不稳定,而且电源缓慢下降也能可靠复位。

图4 是一个实例 当 VCC x(R1/(R1+R2) ) = 0.7V时,Q1截止使系统复位。

Q1的放大作用也能改善电路的负载特性,但跳变门槛电压 Vt 受 VCC 影响是该电路的突出缺点,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使 Vt 基本不受VCC影响。

见图5,当VCC低于Vt(Vz+0.7V)时电路令系统复位。

图3 RC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4 带电压监控功能的复位电路图5 稳定门槛电压图6 实用的复位监控电路在此基础上,增加延时电容和放电二极管构成性能优良的复位电路,如图6所示。

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基本的复位方式

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基本的复位方式

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基本的复位方式复位电路的作用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数字电路刚通电时都需要进行复位,复位的功能是将单片机里的重新开始,主要防止程序混乱,也就是跑飞、或者死机等现象,目的是使系统进入初始状态,以便随时接受各种指令进行工作,CPU的复位可靠性决定着产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电路当中,发生任何一种复位后,系统程序将从重新开始执行,系统寄存器也都将恢复为默认值。

下面总结几种CPU复位方式。

1、上电复位上电复位就是直接给产品上电,上电复位与低压LVR操作有联系,电源上电的过程是逐渐上升的曲线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瞬间的完成的,一上电时候系统进行初始化,此时振荡器开始工作并提供系统时钟,系统正常工作2、看门狗复位看门狗定时器CPU内部系统,它是一个自振式的RC振荡定时器,与外围电路无关,也与CPU主时钟无关,只要开启看门狗功能也能保持计时,该溢出时候也会溢出,并产生复位3、LVR低压复位每个CPU都有一个复位电压,这个电压很低,有1.8V、2.5V等,当系统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输入电压过低,当低至复位电压时候系统自动复位,当然,前提是系统要打开LVR功能,有时候也叫掉电复位。

diangon如图,当LVR<工作电压<VDD 时候,比如在V1时候工作是正常的,当VSS<工作电压<LVR时候,系统有可能出错,比如在V2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区,这个状态不确定。

4、外围电路复位如果系统内部不能正常复位或者软件复位无效的时候,可以依靠外部硬件复位。

stm32复位电路设计 浅析stm32复位电路方法

stm32复位电路设计 浅析stm32复位电路方法

stm32复位电路设计浅析stm32复位电路方法说到复位,我们都不会陌生,系统基本都有一个复位按键。

复位的种类有很多: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复位引脚复位、看门狗复位、软件复位等。

本文探讨的就是在stm32中复位电路如何设计。

STM32介绍STM32系列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0,M0+,M3, M4和M7内核在STM32F105和STM32F107互连型系列微控制器之前,意法半导体已经推出STM32基本型系列、增强型系列、USB基本型系列、互补型系列;新系列产品沿用增强型系列的72MHz处理频率。

内存包括64KB到256KB 闪存和20KB到64KB嵌入式SRAM。

新系列采用LQFP64、LQFP100和LFBGA100三种封装,不同的封装保持引脚排列一致性,结合STM32平台的设计理念,开发人员通过选择产品可重新优化功能、存储器、性能和引脚数量,以最小的硬件变化来满足个性化的应用需求。

stm32复位电路设计复位电路的作用是为了是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单片机的复位方式也是存在好几种的:上电复位,系统复位,备份区域复位上电复位:其产生的条件是,当系统上电、掉电,以及系统从待机模式返回时,发生电源复位。

电源复位能够复位除了备份区域寄存器之外的所有寄存器的状态。

系统复位:以下任一事件发生时,均能产生一个系统复位:1. NRST引脚上的低电平(外部复位)2. 窗口看门狗计数终止(WWDG复位)3. 独立看门狗计数终止(IWDG复位)4. 软件复位(SW复位)5. 低功耗管理复位系统复位能够复位除时钟控制寄存器CRS中的复位标志和备份区域中的寄存器之外的所有寄存器。

备份区域复位:对于备份区域的复位,一种是在软件复位的时候设定备份区域控制寄存器。

5分钟看懂原理图之复位电路

5分钟看懂原理图之复位电路

5分钟看懂原理图之复位电路我们查看电路图时经常会看见复位电路,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复位电路数字系统中CPU是靠时钟系统来作为同步信号的,时钟每一次跳转,CPU就进行一次动作,所以整个系统上电后一定要等时钟系统稳定工作后,才能启动,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一个复位信号,这个复位信号拉低来使得CPU进入等待状态,待系统时钟初始化完毕,可以正常工作了再把复位信号拉高,CPU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复位电路上电复位电路如上图所示,a图中,VCC为系统电源,当电源接通后,由于电容的隔直流通交流特性,RST管脚上初始为高电平,同时电容C开始充电,RST管脚上的电压开始下降,直到下降到低电平,RST管脚就完成了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时序变化,一次复位过程就此结束。

电容C充电的时间,就是预留给时钟系统初始化的时间,所以这个电容C的值需要根据芯片手册上复位时序的要求来选择,这个值一般为10uF。

但是a图中的复位电路有个问题,就是断电后,电容C中还是存储着电能,只能慢慢的放电,这个时候再重新上电的话,RST就不能正常复位,而是会一直保持高电平,所以我们加上一个二极管,用来作为电容的泄放回路,把电容的电荷快速释放掉,为下次复位做准备,如c所示。

按键复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数电器都可以通过按键来启动或关闭的,上图就是一个按键复位电路,当按键S1按下时,电容C中的电荷迅速通过回路释放掉,RST通过电阻R拉低到低电平,CPU这时进入复位状态,当S1松开时,电容开始充电,RST端的电压随着电容充电慢慢上升,上升到高电平阈值时,CPU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复位过程。

这次由于有按键的参与,就不需要上图中的二极管了,你看明白了吗?这个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大家分析。

积分上电复位积分上电型复位电路相比于按键复位电路增加了一个反相器,反相器用来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上电后,由于电容C1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

常见的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

常见的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

2004年第3期第6卷(总第25期)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No.3,2004GeneralNo.25,V01.6常见的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史艳琼,杨国诗(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安徽淮南232001)[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四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微分型复位电路,积分型复位电路,比较型复位电路,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分析这四种复位电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单片机;复位;死机[中图分类号]TPl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04)03—0042—03在当今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里,单片机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家电、医疗、智能仪表、工业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单片机有h纠公司和Philip公司的8051系列单片机,Motoro/a公司的M6800系列单片机。

h纠公司的MCS96系列单片机以及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

无论哪种单片机,都会涉及到复位电路。

如果复位电路不可靠,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出现“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

所以,一个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常见的单片机复位电路大体可分为四大类:(1)微分型复位电路;(2)积分型复位电路;(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4)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下面就以上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作一下简要分析。

为大家在今后选用和设计复位电路提供一些思路和经验。

1微分型复位电路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

V。

叫卜一V嫩加图1微分型复位电路下面以高电平复位为例来分析。

假设t=0时刻电源上电,Vcc可认为一理想的阶跃信号。

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可知其复位点的电位:Vssr(t)=Vcceln(t>O)其中r=RC,考虑到下拉电阻R在复位端也会引起一定的电压z▲Vm-r。

其值一般小于0.3伏。

所以有vJ酐(£)=Vcce-t/‘+Avast≈Vcce1,7(t>O)但是在实际应用中,Vcc不可能为一理想的阶跃信号,其主要原因是:①由稳压电源的输出特性可知,Vcc不可能瞬间上升到稳态;⑦为保证稳压电源的稳定性,往往在电源的输入端并联一个大滤波电容,从而导致了Vcc不可能瞬间达到稳态。

复位电路工作原理

复位电路工作原理

复位电路工作原理
带微控制器,CPU,单片离不开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是单片机正常工作3个条件之一,它关系到系统能否正常稳定工作.
1)最简单RC复位.
左边电路低电平复位,上电瞬间利用电容C上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原理,给电容充电,随着充电时间增加RESEST上电压升高,完成延迟复位.
右边电路高电平复位,上电瞬间利用电容C上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原理,给电容充电,随着充电时间增加RESEST上电压降低一直到零,完成延迟复位.
这种电路成本便宜,复位时间不够精确.可靠性较低.电压瞬间跌落到复位电压临界点,可能会出现CPU工作异常.
有些刚入门的朋友也许会说:怎么有的单片外围看不到复位电路.有些单片机把复位电路集成,有的复位只需外接一个电容就行了.
2)稳压二极管和三极管复位.
这种复位线路利用ZD压降,让三极管延时饱和导通,给系统复位.这个三极管工作在三种状态:截止,放大,饱和.参考波形分析.
这重复位线路比RC电路可靠,成本也相应高一些,复位时间不够精确.
3)专用复位IC,也有人称CPU电压检测IC.3.3V低于CPU正常工作电压时,IC发出复位脉冲,强制CPU复位,当电压正常时,CPU重新开始正常工作。

这种电路有比稳压二极管和三极管复位,RC复位精确的高低电平,当然成本也就最搞.高低电平复位时间具体多少,复位开始电压,依据系统选择.。

单片机之复位电路一【最新精选】

单片机之复位电路一【最新精选】

单片机复位电路单片机现了“死机”、“程序跑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图1是一个单片机与大功率LED八段显示器共享一个电源,并采用微分复位电路的实例。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现象,如无规律可循的“死机”、“程序走飞”等。

而用仿真器调试时却无此现象发生或极少发生此现象。

又如图2所示,在此图中单片机复位采用另外一种复位电路。

在此电路的应用中,用户有时会发现在关闭电源后的短时间内再次开启电源,单片机可能会工作不正常。

这些现象,都可认为是由于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不当影响单片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1、外因射频干扰,它是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传递在机器内部的导体(引线或零件引脚)感生出相应的干扰,可通过电磁屏蔽和合理的布线/器件布局衰减该类干扰;电源线或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它是通过电源线或电源内的部件耦合或直接传导,可通过电源滤波、隔离等措施来衰减该类干扰。

2、内因振荡源的稳定性,主要由起振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占空比稳定度决定起振时间可由电路参数整定稳定度受振荡器类型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影响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可靠性。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设计1、基本复位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

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图1所示的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图3为其输入-输出特性。

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 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而且调整 RC 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

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 Sm为手动复位开关 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图1 RC复位电路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增加了二极管,在电源电压瞬间下降时使电容迅速放电,一定宽度的电源毛刺也可令系统可靠复位。

图3所示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的下半部分是其特性,可与上半部比较增加放电回路的效果单片机编程器 HPOO图2 增加放电回路的RC复位电路使用比较电路,不但可以解决电源毛刺造成系统不稳定,而且电源缓慢下降也能可靠复位。

浅析数字电路系统中复位功能的设计

浅析数字电路系统中复位功能的设计

浅析数字电路系统中复位功能的设计摘要:在数字电路系统中,复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常常决定了该电路是否能正常启动,电路中的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

讨论了常见的实现复位功能的方式,每种方式的实现手段,以及这些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数字电路;复位功能;设计引言复位电路是数字系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处理不当会产生亚稳压现象,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复位电路的主要目的是迫使电路回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由于数字系统中含有大量的触发器和寄存器,每个触发器和寄存器都需复位,因此复位电路的设计成为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所在。

复位电路分为同步复位和异步复位两种方式。

同步复位是相对同步输入信号而言,需要时钟信号的作用,设计较容易;异步复位不需要考虑时钟信号,独立作用于触发器和寄存器的复位端,但是异步复位的静态时序分析复杂度较高,而且会使电路产生亚稳态现象。

1常见的复位方式常见的复位方式有如下四种:上电复位、手动复位、看门狗复位和软件复位。

上电复位:电路上电期间件执行的复位,决定电路是否能正常启动。

手动复位:利用电路中的按键来产生复位信号,从而令电路复位的方式。

常常用于调试或令系统从异常状态下人工重启恢复。

看门狗复位:利用看门狗定时器设定一段时间,该时间段内刷新信号正常则系统正常工作,若超过时间没有信号刷新,则产生复位信号重启系统。

常用于令系统从异常状态下自动重启恢复。

软件复位:利用处理器提供的复位指令或软件复位控制位进行复位。

是一种由软件开发人员利用程序产生的复位。

是处理器的一种内嵌功能。

2同步复位电路同步复位是指复位信号仅在时钟信号有效沿到来时才对寄存器复位,因此复位信号被认为是寄存器的一个输入信号,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同步复位电路没有使用寄存器的Reset(复位)端口,电路只是把复位信号rst作为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口,如果低电平复位,就在电路的有效沿将“0”作为寄存器的输入,反之亦然。

同步复位电路的HDL代码如图2a所示,利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6.0软件得到的功能仿真如图2b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位电路的几种设计
复位源是导致单片机内部复位操作的源泉,大致可分为七种:上电复位(POR)﹑人工复位(MRST)﹑电源欠电压复位(LVR)﹑看门狗复位(WDR)﹑软件复位(SWR)﹑软硬件复位(SHR)﹑和非法地址复位(IAR)。

一﹑上电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的实质是上电延时复位,也就是在上电延时期间把CPU锁定在复
位状态上,就是为了弥补由于电源滤波电容存在使单片机电源由低到高逐渐上
升的时间。

如下图示就是利用RC支路的充电时间而形成的常用的上电复位电
路。

在每次单片机断电之后,应使延时电容C上的电荷立刻放掉,以便重新作好
延时准备,为随后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再次加电面作好准备。

否则,在断电后C
内还没有充分放电的情况下,如果很快又加电,RC支路就失去了应有的延时
功能,为次在电路中加入了一个二极管,如图C所示。

二﹑人工复位电路
在单片机系统中,个别情况下,单片机会因为电磁干扰等意外因素面陷入混
乱或死机状态,这时就需要人工复位来帮单片机复位,如下图就是在上电复位
的基础上改进的带有人工复位和延时功能的延时复位电路。

三﹑欠压复位电路分立元件的设计
欠压复位就是电源跌落复位,也就是掉电锁定复位,即在单片机电压沿未跌
落到不能维持工作之前,预先向单片机提供报警信号或复位信号,甚至把单片
机锁定在复位状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