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南国风》实践反思

合集下载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飘逸的南国风》是《多彩的民歌》中的最后一节,主题为南方民歌,包括云南弥渡地区的汉族山歌与温州乐清地区的汉族儿歌,还有湖北的天门地区汉族小调。

本节课的重点应是: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地域特点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现将《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做如下反思:值得借鉴的几点:一、音乐元素很丰富。

首先,在课堂中,授课老师准备了多段音乐,能够充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其风格。

比如:在云南民歌中,引用了在讲江南民歌的时候,引用了《茉莉花》,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对鸟》的分格,选用了通俗版的《对鸟》,无形也让学生了解到很多通俗音乐的创作是离不开民歌这一音乐源泉的。

湖北民歌《幸福歌》热烈、欢快,也是湖北民歌的风格的代表作品,这是和湖北地区的人民性格、生活环境相关联的,老师引入了对湖北地域特点、人民性格特点的分析,同时又欣赏了《龙船调》,这样一来,湖北民歌的风格便深入到学生的心里。

二、注重用“唱”的方法来感受音乐歌曲最好的感受方法就是唱,唱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有了具体的体会,否则,老师讲得再好,也都是纸上谈兵。

在本课的三首重点歌曲中,《弥渡山歌》和《幸福歌》都是通过学生的歌唱来实现感受歌曲的,在《弥渡山歌》中,老师引导学生来想像:站在两个山头的阿哥阿妹来通过歌曲互诉衷肠,歌曲前面的悠扬的引子“咿哪”,就好像距离较远的人说话前的相互打招呼,并且老师让在教室两侧的学生用歌声相互模仿打招呼,这样一来,学生在唱这一句的时候,就很热情积极主动地表现了;《幸福歌》老师采用了领唱合唱互动的演唱形式,很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注重挖掘民歌当中语言差异的特点民歌的地域特点中,语言特点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弥渡山歌》中的“崖”字发(ai)音,“隔着”发(guozhuo)音;《对鸟》就更具方言特色了,老师叫学生来读歌词,在此过程中学习方言的意思,比如“吤呣”读(gaimu),是“什么”的意思,“阿尼事干”是“什么事情”的意思等等。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国风的特点,如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等。

2. 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学会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如琵琶、二胡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南国风的音乐特点。

2. 难点:如何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包括音频和视频。

2. 准备乐器(如琵琶、二胡等)和相关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 提前布置教室,确保环境舒适、整洁。

4. 安排小组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演奏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2. 教师介绍南国风情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3. 简单介绍南国风情,包括南方地区的风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1. 欣赏《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轻快、活泼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 欣赏《茉莉花》,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柔美、清新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和声、音色等元素。

3. 欣赏《采茶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快、明亮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结构、配器等元素。

(三)拓展探究1. 请学生思考南国风情中除了音乐还有哪些方面也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比如舞蹈、戏剧等。

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南国风情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南国风情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南国风情的相关资料,或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南国风情特色的歌曲等。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一、教学目标1.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唱响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南国风格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理论讲解:介绍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南国风格音乐。

3.演唱训练:选择一首南国风格歌曲,带领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情感表达训练。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练习,引导学生找到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和表达方式。

5.范唱示范:选择一位学生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范唱,让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6.历史文化解读:通过讲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学生能够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南国风格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华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演练,通过分组演唱和范唱示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国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

同时,在历史文化解读环节,我们也让学生了解到南国风格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题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应该对中国的民歌感兴趣,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该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一、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二、主要教学内容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三、重点和难点《弥渡山歌》。

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模唱法、表演法等。

六、相关准备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B、问题导入1、聆听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2、教师点评。

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张云南部分地区优美的风景图片,聆听了具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大家觉得云南美吗,云南的民歌好听吗?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民歌,同学们听听,是否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模唱《大理三月好风光》片段)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

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C、作品鉴赏(一)《弥渡山歌》1、教师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弥渡地处滇西高原。

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石林和大理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好地方。

2、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3、请2-3名同学谈谈。

4、歌曲分析。

《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

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

高中音乐_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设计者】【教材】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飘逸的南国风年级:高一年级一、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音乐知识,在欣赏音乐时,引学生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并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分组讨论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利用音频、视频欣赏、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求知欲及学习潜力,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更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生成性与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飘逸、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或两首南方民歌,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师生互动,即兴创作的环节,鼓励、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和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尝试进行民歌创编活动。

五、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1、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从人们熟知的影视剧作品的背景音乐入手,通过欣赏找出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加深对南方民歌音乐特征的理解。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内容:1.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2.科学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3.开拓与探究:教学目标:体会﹑体验﹑重新认识﹑认知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体会﹑体验﹑认得识﹑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体裁;学习掌握“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及“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认知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有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道别!2.检查有没有缺席学生!二.引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2.介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见课本第37页)3.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见课本第37页)4.恳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本课,比较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就要我们共同来到妩媚的南方民歌世界。

(出具课题)三.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①地域分析:凤庆地处滇西高原。

它的北部存有云岭和怒山,南部存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之距离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堪称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就是蕴含民歌的大好地方。

②《弥渡山歌》作品欣赏:(见课本第34页曲谱)歌词: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桑叶顺山去,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岩对岩,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抬起走过来。

《凤庆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启或比,直至最后两句才瞄准主题。

前面的兴、比,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点题却整体表现了崇尚善良爱情的决意。

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抑扬顿挫、妩媚,表现手法精妙而充满著美感,富于南方山歌的独有风格。

③倾听《凤庆山歌》,体会、体验其音乐情绪。

分析《凤庆山歌》的旋律特点,深入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

云南民歌所推荐:《小河淌水》《缀荷包》2.浙江民歌《对鸟》观赏:①作品分析:在我国,以对花名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对花”、“反对花”比比皆是;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大概全国仅此一首。

第5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5节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聆听《对鸟》《幸福歌》等多首南方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以“楚声”和“吴声”为代表的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以及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民歌的多功能性;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综合前面内容总结民族及地方风格的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1、复习北方民歌;2、介绍“吴声”,聆听江浙民歌《对鸟》和《茉莉花》,学唱《对鸟》主题,对比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3、介绍“楚声”,聆听两湖民歌《幸福歌》、《龙船调》,学说《龙船调》中的方言对白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前几节所学的北方民歌,巩固所学内容。

今天我们要去的南国,那南国指的是哪里呢?二、南方民歌有两种音乐风格(吴声和楚声)(一)1.介绍“吴声”(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所在地),介绍我们浙江的当地民歌,重点欣赏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的浙江民歌《对鸟》,并让学生去学习其方言感受其风韵。

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演唱《对鸟》。

2.《对鸟》是采用方言来演唱的,那前面几节课中,有其他类似的歌曲吗?3. 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介绍吴声的演变和发展。

(二)1. 介绍“楚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所在地)“楚声”是指流传在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以至徐,淮一带的民间音乐.也称“南音,”“楚调”,据《吕氏春秋》记载最早的南音产生于大禹治水时期,他的妻子期盼他早日归家,就唱着“候人兮猗”的南方民歌,战国和两汉时期是楚声的鼎盛时期.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刘邦的《大风歌》流传到现在.2.聆听湖北地区的民歌。

a.采用一领众和形式的湖北民歌《幸福歌》片断。

b.观看采用一唱一和形式演唱的湖北民歌《龙船调》,学说歌曲中的方言对白并参与演唱,(增加互动性)。

3.聆听湖南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三总结民歌的某些特征1. 感受和体验南方民歌,对比分析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从歌词和旋律上分析,南方民歌歌词含蓄内在,旋律婉转、细腻、抒情,起伏小;北方民歌歌词直白,旋律粗旷、高亢,起伏较大)。

《飘逸的南国风》实践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飘逸的南国风》是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最后一节。

主题为南方民歌,内容包括云南民歌、温州地区民歌、还有湖北的民歌小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2、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理解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3、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理解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本节课的重点是: 1、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能够初步理解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现将本节课做如下的反思:一、音乐元素很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了多段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充分感受音乐特点。

在介绍云南民歌时,不但欣赏了《弥渡山歌》,还拓展欣赏了《小河淌水》;在欣赏浙江民歌《对鸟》时,也加入了《采茶舞曲》的欣赏;以及湖北小调《幸福歌》也同样欣赏了《龙船调》。

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里,对民歌特点理解更清晰。

二、注重用唱的方法来感受音乐。

在教学中,仅仅听是不够的,更要开口唱,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验更为深刻。

本节课共有三首歌曲,《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在课堂里,唱了其中的两首《弥渡山歌》和《幸福歌》。

《弥渡山歌》主要让学生模仿引子“咿呐”,《幸福歌》则采用了教师和学生领唱合唱的互动形式。

通过这样的歌唱,整节课的教学氛围非常高涨。

三、注重挖掘民歌当中的语言特点。

在民歌的特点里,语言特点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样,比如在《弥渡山歌》中,“崖”字发ai音。

《对鸟》中就更具地方特色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方言来阅读歌词,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一种体验,也比较容易感受到民歌的地域色彩。

在本节课里,三首风格各异的民歌独立又统一在“南风民歌”的大主题下。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飘逸的南国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飘逸的南国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问: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民歌?大家所了
解的民歌是什么?
生:回答自己心中的民歌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所谓的民歌,就是民间歌
曲,是指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作的歌曲,以不同形式在
民间广为流传,并在经过人民群众不断的筛选后变的更
加符合大众需求。
师:民歌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所以也是和劳动人
民息息相关,鲁迅先生曾说过:“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音乐
教学课例名
《飘逸的南国风》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南方民歌,对南方民歌感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风格和特点
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1、对南方民歌有基础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及南
方民族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
课例研究综
我认为,音乐课程的课前互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

到学生学习兴趣,好的课前互动会让学生充满兴趣,主
动发言,会在课后希望主动了解课程学习内容,而如果 课前互动做的不好,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则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唱歌谣,
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阔,而且 56 个民族各有特色,所
以我国的民歌非常的丰富,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南
方的民歌,听一听南方的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在秦岭淮河以南称为南方,那么,请大家来
说说你们了解哪些的南方民歌?
我认为,音乐教学一定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出
教学策略选 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先听,学生
择与设计 会主动跟着旋律哼歌,这时再让学生跟唱,让学生在欣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飘逸的南国风》——探秘南方音乐的韵味与风格。

本课时主要聚焦于南方音乐的起源、特色及代表作品,通过音乐欣赏与知识学习,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

2. 技能与操作: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练习,学会感受并表现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南方音乐的热爱与欣赏能力,提高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与尊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及演唱练习的表现,评价其感受和表现南国风音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的态度变化及对多元文化音乐的尊重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典型的南国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提问:“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以此引出南国风的概念及本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重点介绍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让学生对南方音乐有整体的认识。

3.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几首典型的南国风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韵味与风格。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

4. 演唱练习(15分钟)选取一首简单的南国风歌曲,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通过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南国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南方音乐的特色和南国风的概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多元文化音乐。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课后布置相关题目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南方地区(浙江、云南、湖北)的三首民歌,通过对方言、旋律、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元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2.模仿方言,模唱旋律,分析与解读作品节奏、结构,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3.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民众性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的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南方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难点:分析民歌方言、旋律、节拍、作品结构、创作方法等方面,感受、理解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聆听感受法、演唱体验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活动参与法。

教学用具音响系统、多媒体系统、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诵读唐诗《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并以此诗提问描写的地区及地区的风景特征。

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南方风景简介。

2.通过南方青山绿水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身在高山之中的感受,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知探究1.浙江乐清山歌《对鸟》赏析(1)学生问好后,教师演唱《对鸟》第一段,边唱边出示歌词,并提出问题:乐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模唱,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多用方言演唱,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歌词上,也体现在演唱语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感受方言的地域特色。

(2)赏析《对鸟》第一段,感受旋律、尾音、语言特点①学生活动:学念方言——吤姆、青又青、打铜铃、红间绿、抹把胭脂、擦嘴唇②学生活动:学唱旋律,其中一、二、四句开头均出现同音反复,与“吤姆飞过”重叠形式的运用形成了巧妙的互动与呼应。

③学生活动:感受、体验乐句尾音的特点,体会山歌的抒情性。

④学生活动:体会方言发音中抑扬顿挫的声调与音乐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的融合。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内容:1.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2.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感受﹑体验﹑认识﹑理解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体裁;学习掌握“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及“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2.介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见课本第37页)3.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见课本第37页)4.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本课,比较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飘逸的南方民歌世界。

(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①地域分析:弥渡地处滇西高原。

它的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②《弥渡山歌》作品欣赏:(见课本第34页曲谱)歌词: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采花顺山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岩对岩,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抬起走过来。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

前面的兴、比,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点题却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

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表现手法巧妙而充满美感,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③聆听《弥渡山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分析《弥渡山歌》的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云南民歌推荐:《小河淌水》《绣荷包》2.浙江民歌《对鸟》欣赏:①作品分析:在我国,以对花名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对花”、“反对花”比比皆是;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大概全国仅此一首。

飘逸的南国风之 云南民歌学唱和鉴赏设计加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之 云南民歌学唱和鉴赏设计加反思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之云南民歌欣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九江县一中熊勤勤学情分析:根据教材安排,本应这节课安排了云南浙江等地区风格对比,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孩子对音乐基础知识非常少,简谱视唱都不懂。

在第一次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师给他们上音乐课,所以对音乐的唯一认识就是歌唱。

其他专业的知识少之又少。

所以我将这一课时分成至少两个课时,其中以最动听的云南民歌鉴赏和学唱和加入简谱知识为重点,从而深入对民歌的认识。

说实话,只是听两遍,他们的音乐储备太少了,根本就记不住,而这首作品歌谱简单,唱起来动听上口,所以我在第一课时仅仅只安排了云南民歌的欣赏,并补充了《小河淌水》和葫芦丝曲《竹楼情歌》的拓展鉴赏,加深对南方音乐含蓄、委婉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聆听《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竹楼情歌》,感受并认识云南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认识作品的结构,分析出基本的节奏:前八后十六以及单、复倚音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和学唱两首民歌,结合云南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以对山歌形式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模唱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等,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一)、欣赏《竹楼情歌》,从音乐的韵味中,感受云南民歌,并体验云南人民热爱音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二)、知识学习:简介云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欣赏《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加深对南方民歌的认识(四)、学唱《弥渡山歌》,学会用简单的节奏简谱歌唱,认识其中歌曲的结构,认识民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倚音(五)、拓展与探究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贴近生活,对比欣赏加深对云南具有代表性民歌的印象。

或者老师直接歌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一、学习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演唱分析三首民歌,结合当地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因素,对形成民歌的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3、学唱《弥渡山歌》,尝试《幸福歌》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弥渡山歌》、《对鸟》、《童谣》感受体验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音乐方面知识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本节课主要以聆听、模唱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认识民歌与人们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内容安排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初步让学生感受云南地区的民俗民风,以此导入。

2、欣赏《弥渡山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学唱《弥渡山歌》。

3、聆听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片尾曲切入《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

4、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能举例说明。

5、总结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南北民歌特征的对比,及民歌形成原因。

五、学习资源1、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2、利用学过的知识,《小河淌水》、《刨洋芋》等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音乐,配合课件中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3、利用地理、人文等相关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是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最后一节。

主题为南方民歌,内容包括云南民歌、温州地区民歌、还有湖北的民歌小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2、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3、学会演唱其中一首南方民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对比欣赏前面几课中的民歌,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本节课的重点是: 1、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现将本节课做如下的反思:
一、音乐元素很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了多段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充分感受音乐特点。

在介绍云南民歌时,不仅欣赏了《弥渡山歌》,还拓展欣赏了《小河淌水》;在欣赏浙江民歌《对鸟》时,也加入了《采茶舞曲》的欣赏;以及湖北小调《幸福歌》也同样欣赏了《龙船调》。

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里,对民歌特点认识更清晰。

二、注重用唱的方法来感受音乐。

在教学中,仅仅听是不够的,更要开口唱,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验更为深刻。

本节课共有三首歌曲,《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在课堂里,唱了其中的两首《弥渡山歌》和《幸福歌》。

《弥渡山歌》主要让学生模仿引子“咿呐”,《幸福歌》则采用了教师和学生领唱合唱的互动形式。

通过这样的歌唱,整节课的教学氛围非常高涨。

三、注重挖掘民歌当中的语言特点。

在民歌的特点里,语言特点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样,比如在《弥渡山歌》中,“崖”字发ai音。

《对鸟》中就更具地方特色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方言来阅读歌词,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一种体验,也比较容易感受到民歌的地域色彩。

在本节课里,三首风格各异的民歌独立又统一在“南风民歌”的大主题下。

因此在教学设计里,大量的运用了对比和感受,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它们的风格和差异,了解歌曲的调式、音色等音乐要素,总结出南方民歌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