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送别诗介绍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赠友送别诗1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赠友送别诗2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友送别诗3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赠友送别诗4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赠友送别诗5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友送别诗6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阅读:送别朋友的话1、如果我们能回到昨天,我一定努力站住笑着会祝福你!2、即将是分别,我真心的祝福你永葆天真,无邪,快乐,向上的气息。
3、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4、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就是久长,愿我们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
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6、梦被黎明轻轻地摇醒,朦胧中我再说一句多情的`悄悄话:晚上再与你相见。
7、有人居然说,爱情在分别时就会减退,其实心爱之物得不到时滋味更甜美。
8、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
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9、自己走过的路,就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
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赠友送别诗(学生)
赠友送别诗(学生)古诗鉴赏专题——诗歌类别及鉴赏要点一、赠友送别诗的概念赠友送别诗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等。
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
二、赠友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2):日暮、月夜、清晨、秋(3):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4):《阳关曲》、《骊歌》三、赠友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1、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四、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描写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描写绚丽明快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好朋友送别诗句
好朋友送别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好朋友送别的诗句:
1、送别友人的诗词:《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28个字里,没有如何话别,没有感情深厚的描写,只有李白望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中,久久没有回头。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同时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之情。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
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描写送别友人的古诗集锦
描写送别友人的古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送别友人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送别友人的古诗篇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一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2.《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寒云给人以沉重一陰一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
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
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3.《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4.《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赠友送别诗——精选推荐
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喻显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酒抒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阳关三叠》)借物衬情: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借景抒情: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唐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的意象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水、春色、送别之地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一、悼念亡妻深情二、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
把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派的特色。
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如何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与友人告别的诗
与友人告别的诗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释义: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释义: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6、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唐·陆龟蒙《别离》释义: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7、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唐·孟浩然《送朱大入秦》释义: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8、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唐·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释义: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9、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唐·卢纶《送李端》释义: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释义: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增友送别诗
增友送别诗一、原文:《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衍生注释:1. “孤蓬”:蓬草遇风飞散,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孤身一人的游子。
这里是诗人将友人比作孤蓬,表示友人即将独自远行。
2.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写出主客分别时,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愿离别而萧萧长鸣。
三、赏析:主题上,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情感真挚且深沉,从开头描写送别的环境,青山白水环绕,画面看似平静美丽,却隐隐透着离别的愁绪。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明分别之事,将友人比作孤蓬,生动地表现出友人远行的孤单。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的手法,浮云飘忽不定如同游子的心意,而落日缓缓下沉似我对于友人这个“故人”的不舍之情。
结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是将这种分别时的不舍推向高潮,马都不忍分别而嘶鸣,何况人呢。
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将送别友人时的各种复杂情感细腻地传达给读者。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性格豪放洒脱,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其诗作题材广泛,不论是山水诗、赠别诗还是抒发个人志向的诗,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他一生中游历众多地方,交友广泛,很多诗作都是他丰富人生经历的写照。
五、运用片段:1. 在火车站,小赵要去远方打拼,他的好朋友小李前来送行。
火车即将启动的时候,小李对小赵说:“兄弟,你这一去就如同李白说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啊,不过不管走到哪,可别忘了咱这老哥儿们。
”这时候他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好像真的有那种古人离别的惆怅。
2. 大学毕业季,同学们都各奔东西。
在校园门口,晓妍和她的闺蜜小萱道别。
晓妍看着小萱的背影,喊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萱,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这简单的一句诗,把她们之间四年的深厚情谊和即将分别的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送朋友离别的诗句
送朋友离别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送朋友离别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意思: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 例子:哎呀,就像我和我那好哥们儿,哪怕他现在去了别的城市,我也觉得没啥!这不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不管距离多远,我们的感情还是那么铁。
以后见面,肯定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呀!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意思: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 例子:你看哈,我那朋友要走的时候,看着那飘走的云朵,哎呀,可不就是“浮云游子意”嘛!再看看那慢慢落下的太阳,可不就是我对他的留恋,真的是“落日故人情”啊!这感觉太贴切了。
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意思: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
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 例子:嘿,要是以后有人问起我那朋友,我肯定会大声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就是那么真诚的一个人呀,不管啥时候都不会变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诗句真的把送朋友离别的那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啊!让人特别有感触!。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03赠友送别诗 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专题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送别诗五首
送别诗五首以下是五首送别诗的例子,每首诗都有详细的解释:1.《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中的“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壮阔的氛围,而“孤蓬万里征”则暗示了友人旅途的孤独和遥远。
最后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是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黄沙漫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悲凉氛围。
但后两句却以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劝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和对未来的信心。
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忧愁。
但他以“冰心在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性和对友谊的坚定信念。
4.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寓意着离别的无奈和生命的顽强。
最后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接点明了送别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以西湖的美景来反衬离别的愁绪,虽然景色如画,但诗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诗中的“无穷碧”和“别样红”,既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和荷花的艳丽,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这些送别诗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景物、情感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
高中语文-诗与别离——赠友送别诗鉴赏
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
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 以“柳”寓 “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 “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 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
酒 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月 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 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 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
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两诗都借对水流的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
了反衬的手法。(2)不同之处: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 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 词。
灞桥(灞陵)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 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李白《灞陵行送别》
灞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霸陵。灞,即 灞河。因灞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 郊白鹿原东北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 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 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 的著名之地。
赠友送别诗 (1)诗歌标题常含有
的标志
“送”“别”“赠”“酬” “饯”等字眼。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关于送别诗句
关于送别的诗句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唐·王维《山中送别》释义: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主题:这首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
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2、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唐·杨炯《夜送赵纵》释义: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月光铺满眼前的水面。
主题:这首诗描绘在洒满月光的夜色中,沿着河川送别赵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厚情谊,点出送别的时间,且隐约表达了一路平安的祝愿。
3、水边杨柳麹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唐·杨巨源《折杨柳》释义: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主题:这首诗写折柳惜别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行者与送者之间的真挚友谊。
全诗意境优美,措辞婉曲,隐别意于杨柳枝之中,别有一番韵味。
4、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唐·王之涣《九日送别》释义: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
主题:这首诗先描述了诗人于重阳节送别故人时的凄凉情景,再写诗人对故人的送别,最后写诗人对彼此分别后的遐想。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别之苦。
5、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唐·岑参《送崔子还京》释义: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主题:这首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喜一忧表达出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
6、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宋・刘子翚《绝句送巨山》释义:您暂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已两年,如今忽然要离开,前往浙江。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面对朋友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表达作者对张巨山的深情与怀念。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鉴赏一、内容及主题倾向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茫然、怅然若失,依依不舍的愁苦,离别时的惆怅哀婉,惜别哀伤,盼再相见。
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慰藉中寄希望,情深意长的勉励,或慰勉之中又有难舍难分之情。
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或个人际遇的感伤,或表明自己高洁的气节,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二、写作技巧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友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译文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注释吴越:指今苏浙一带。
吴:指现在浙江一带。
火:繁荣、热闹的景象。
必经年:泛指要待很长时间,客人乐而忘返了。
赏析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
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
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
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
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
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
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
“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
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
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
这首诗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创作背景这是首送别之作,由于诗人的朋友要去吴越旅行,诗人在为朋友游吴越而高兴,其中还有些羡慕。
送别友情的诗句古诗
送别友情的诗句古诗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送别友情的诗句古诗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友情送别的诗句古诗《送元2使安西》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3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3秦,风烟望5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思》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送别友情的诗句渭城曲 / 送元2使安西朝代:唐代:王维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朝代:唐代:高适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朝代:唐代: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3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友情,送别的诗句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2.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1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1岁1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王维:《送元2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1片冰心在玉壶.6.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7.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3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3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8月即飞雪. 忽如1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0.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1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团聚的诗句《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4.送别、友情的古诗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下笔刚健高昂。“杖剑对尊酒,耻为游 子颜”写出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豪情 满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写出壮士为了 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像除毒斩腕一样不畏 艰险、不怕牺牲。“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点明中心:壮士怀抱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离 别哪里值得叹息呢!杖剑壮别,豪气冲天。
• 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 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 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 董大》(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下谁人不识君”。
• 例: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唐·刘长卿 •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 这是一首同病相怜者的悲唱。暮江送别, 同为逐臣的处境使客中作别更添悲伤,友人裴 郎中前往更远的逐地,一路上的凄苦孤寂想来 令人伤感,怜人胜过自悲。
• 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 借送友自写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 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 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 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 意之情,愤懑之气。
•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 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感来烘托人的伤离之 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 例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 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例: •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亭边的柳条与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 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枝 头的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也别情依依, 鸣声悠悠。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惜别之情。
• 例: 送柴侍御 • 唐·王昌龄 •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别。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柴侍御将赴武冈,离别在即,凄伤在心,为 宽慰友人,诗人对离愁轻描淡写,却有意安慰 对方:别后虽然天各一方,但两地仍有云雨相 同、明月与共,无人能阻朋友间心灵的相慰。
常用技法
•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 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 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 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 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 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 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 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 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 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 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 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 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 郁。
• • • • • • •
例:
玉楼春
赠友送别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之 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为了求仕而不 得不暂离家园,为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 亲别友,为了赴任迁谪而不得不别妻离子, 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离 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 吟诗赠别。
形式标志
• 例: 丹阳送韦参军 • 唐·严维 •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前两句写送行,既借景抒情又语含双关: 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心”加“秋” 为“愁”,“两地秋”巧妙拆字形成双关语, 表现其离别之愁。后两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 的深切思念。“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句以景 衬情,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飞尽,只剩下 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衬托诗人别后的孤独、 寂静、空虚。
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在这洛阳城内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美好季 节里,本应享受良辰美景,作者却要离去;在 这红艳杏花遮青山的旅途中,本应邀人共赏, 作者却独居孤馆,冷月相伴。整首诗用迷人的 乐景反衬离别的哀情与别后的孤寂。
• 1、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酬”。如李白 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 • ①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 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 “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 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 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 • 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 • 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又悲欢离合;另 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 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 彩。 • 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 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 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
• 例:
•
•
重别梦得
唐·柳宗元
•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
这是诗人与好友刘禹锡再度被贬时的分别之作。诗 人不仅慨叹两人命运相连,十十年来共同的宦海浮沉 与坎坷遭遇,而且叹息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 东流。今朝分别,往事不堪回首。歧路相别,诗人以 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恩准我们归 田隐居,我们一定要相邻而居,白发相守。此诗不仅 饱含无限怅惘愤懑,而且充满了生死与共的患难真情。
• ②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 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 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 猿等意象。
基本内容
•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 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别情表 现得伤感而缠绵的是那些作于人生特别时刻 的送别诗:病中送客,客中送客,佳节送客, 重逢又别。如《雨霖铃》(柳永);表现得 开朗而壮伟的是那些以功名事业为重的送别 诗: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 别,新官上任之别。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 军》。
思想感情
• 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时间场合,不 同的送别对象,送别诗所以表现的思想感 情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 • 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 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 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 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 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 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 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 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 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 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 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 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 恋和关切。
• 例: 送魏二 • 唐·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 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内容情感
• 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 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 任而别的送别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 志,伺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 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
• 例:
别离
• 晚唐·陆龟蒙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