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瞿秋白

合集下载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导语: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一)寒假里的一天,我取出刚借来的—本新书《瞿秋白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天就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名人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精神。

瞿秋白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瞿秋白16岁时就因家贫而辍学。

停学后,表姐夫为瞿秋白在无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

他去任教后没几天,母亲就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自寻短见了。

这件事情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领袖生涯》这篇故事。

讲了瞿秋白发表了一篇接一篇支持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迫害的战斗檄文,极大的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嚣张气焰。

由于过度地工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一直抱病工作。

党中央劝他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一定胜利时,他清醒地看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表现出宽宏的胸襟和气度,开创了党内领导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鲁迅先生在整理瞿秋白的书稿时说:“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着作、他的思想要传下去,不能泯灭了。

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怎样传承瞿秋白的精神呢?我想,瞿秋白能成为一位革命领袖,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同他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要像瞿秋白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兴旺而读书的理想,将来为中华复兴事业出一份力!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二)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瞿秋白》。

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记载着瞿秋白幼年到成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

“要想了解瞿秋白的一生,你不能不看《瞿秋白传》。”这是某篇书评的第一句。是的,我看对书了。“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这是《瞿秋白传》腰封上的两句话,当然,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能看见它,但在网页图片上见到时着实感受到了编辑推荐的诚意。确实,这位从容就义的人物是个书生,一个坦率的书生,他把自己称为“半吊子文人”;确实,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真切切的秋白,个人性情充分表露,思想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以前出版的一些小册子和论文,多半侧重于介绍瞿秋白的文学活动,而陈铁建先生所著《瞿秋白传》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他的生平事迹,从各个侧面描述了这个历史人物。瞿秋白先生是一位有个性、有特点的人,作者力图通过描写他的多样的兴趣、复杂的感情,展示他的生活。书中写了他对母亲的深情,他对母亲自杀的悲怆;写了他去俄前夕的父子情、儿女情,写了他的两度婚恋;写了他与茅盾、鲁迅的友谊。人物传记,一要真实,二要生动。瞿秋白一生虽然短促,但将他经历的种种,一一考证确凿,并非易事,本书所记瞿秋白生平是准确的。《瞿秋白传》包括十五个按人物各个人生阶段划分的章节和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及后记,是一本非常成功的传记,准确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瞿秋白先生生平,也为此作了很好的解读。
瞿秋白在临死之际坦然无情地解剖自己,为后人留下了近百年之谜。1990年,曾经和瞿秋白一起在苏联当国际代表的陆定一说:“《多余的话》也反映了秋白同志的内疚,因为他当了共产党的领导人,但没有把王明路线反掉,以致革命遭到灾难,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有愧于被推为领袖。” 都知道共产党内斗争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瞿秋白到苏区工作后,依然被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人打击斗争,使瞿秋白感到万分痛心的是,亲眼目睹了王明路线给革命带来的失败,当他提出随中央机关“长征”要求时,被数次断然拒绝。那些“党内同志”要用“甩包袱”,“借刀杀人”的手段,来地排除异己。对这一切,瞿秋白当然是心知肚明的。我们不难理解《多余的话》中的悲哀、低落的情绪,他不能在这其中谴责对他的不公,因为毕竟是共产党内部的事情,只能用“滑稽剧结束了”之类的话来嘲讽自己。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读后感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读后感

读完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位革命先驱者的人生智慧和思想魅力。

在这篇自述性散文中,他坦诚地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自我。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瞿秋白的思想轨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产生了崇敬之情。

首先,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由的渴望,是瞿秋白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能够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原因之一。

其次,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他呼吁人们要重视文化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同时,他也指出文化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这种文化观不仅体现了瞿秋白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

此外,《多余的话》还展现了瞿秋白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他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但他也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主张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反对用一种标准来评判人和事。

这种人性观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问题。

最后,我想谈谈《多余的话》的语言风格。

瞿秋白的文字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他用平实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和理解。

这种语言风格让作品更加贴近人心,也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他的文字,我不仅能够感受到他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领略到他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多余的话》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和收获。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内心深处永恒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对历史和现实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和心得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和心得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读《瞿秋白》读后感现在是21世纪了,交通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不管我们怎么的幸福,也不能忘了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革命先烈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是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

而瞿秋白,就是这些璀璨群星中的一颗。

他的故事有很多,一天,我就读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瞿秋白英勇就义的情景,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瞿秋白来到中山公园,据说当时的中山公园很寂静,鸟儿也不叫了,瞿秋白走到亭前,看到有4碟小菜,美酒一瓶,便自己开始吃了起来,他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喝了一半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瞿秋白说完后,坦然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到公园的凉亭前面拍了一张遗照,他把手放在背后,昂着头,挺着胸,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瞿秋白在卫兵的环护下,慢慢的走向了刑场,刑场位于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上,距离中山公园有两华里多,如果是怕死的人,别说两华里,就是20米可能也要被人拖着走,瞿秋白手拿香烟,高声唱着国际歌,打破了沉寂的夜空,他找了一块地方坐下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

”接着他就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年仅36岁。

看,这位伟人的一生,他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他没有活过40岁,他是为共产主义而献身,为什么他在就义是从容不迫?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希望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地好日子。

让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瞿秋白这样的伟人,我终身难忘!|大庆路小学五(2)班陈璐璐指导老师:纪树晓伟人瞿秋白读后感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

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当我读完这本书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此书记述了他从幼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有略,令我沉迷。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是一部极具启示性的纪传体小说,讲述了中国近代史
上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的生平事迹和为
中国革命事业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
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瞿秋白的人生经历,他生于甲午战争时期,经历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目睹了中国王朝的垮台和中国社会
的动荡。

他在年轻时加入了革命组织,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的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

他在革命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过人的才华,为中国共
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了革命牺
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瞿秋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思想纯洁和勇毅坚定深深地感染了我。

尤其是在翻阅他的遗书时,我
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深刻关怀,这让
我更加坚信革命的伟大和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力量和决心
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

瞿秋白一生追求理想,始终高举革命的旗帜,忠诚于革命信仰,这是每一个革命者都值得学习的。

总之,《瞿秋白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政
治领袖和革命家的风采,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的挑战。

读瞿秋白事迹有感

读瞿秋白事迹有感

读瞿秋白事迹有感篇一:观瞿秋白事迹有感《伟人瞿秋白》观后感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六(5)颜逸伦指导老师祝林梅今天,我看了伟人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经历深深感动了我,我从中受益匪浅。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史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0XX年9月,瞿秋白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XX年2月10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列第一位。

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少年时的瞿秋白,他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

有一次,瞿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瞿秋白回答说:“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是绸。

”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才是真读书。

”我平时读书,学习要向瞿秋白一样,善思考。

读书悟出其中的道理,正如古人说的:“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遇到难题迎刃而解。

更令我敬佩的是: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

6月18,瞿秋白被押至长江中山公署,然后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

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

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6岁。

他面临敌人的屠刀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瞿秋白这一伟人给我们后人做出了大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为党奋斗、付出的精神,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跟困难抗争到底!他为了革命不惜放弃生命,令人敬佩。

瞿秋白的英雄壮举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为人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读《伟人瞿秋白》有感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读《伟人瞿秋白》有感学生:指导老师:王美英淡绿的光滑的封面上,一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仔细端详:清秀的面孔,宽厚的额头,圆圆的镜片后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坚毅的目光,俨然一副英姿勃发的书生模样,他——就是瞿秋也就是这位有志青年的感人事迹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鼓舞了我?? “‘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它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400字_读后感作文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400字_读后感作文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400字_读后感作文篇一:读《伟人瞿秋白》后感当我看到《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时,我心中充满了种种疑惑:为什么说瞿秋白是伟人?以前怎么没听过瞿秋白······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第一页。

瞿秋白的画像映入你的眼帘。

提到瞿秋白,你对他有多少了解?我也不知道多少,但书上告诉我,说: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物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读到这儿,我似乎能解答的一个问题。

而第二个问题却让我无可奈何。

为了满足好奇心,我翻开了第二页。

原来在瞿秋白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是反对他······才导致我们连瞿秋白这样的烈士听都没听过。

以后的每一页都解答了我的问题······和上书本,我想:瞿秋白的一生为党做了这么多,即使在敌人的“枪口”下也能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员的气节。

瞿秋白在狱中创下诗词:花落之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在来,应有香如故……这更表现出瞿秋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是应该好好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辜负党对我们的关爱!篇二:《伟人瞿秋白》观后感今天晚上,我在ipad上看了一个讲伟人瞿秋白的宣传片,让我们学习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

看完后,我心里既惆怅又高兴。

惆怅是因为瞿秋白很可怜!他母亲死后,父亲、妹妹也不在了,夫人也去世了。

后来,他遇到了米夫、王明等人,他们的讥讽、诬陷使瞿秋白没有了工作、名誉。

当他36岁时,又遭遇了蒋介石的谋杀。

高兴是因为他又重新夺回了名誉,结识了“生死之交”鲁迅。

面对死亡,他也没有害怕,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我真切地知道了,这是一种使我们感动的伟大献身精神。

再想一想,为什么瞿秋白的生活起起落落?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社会。

瞿秋白家书读后感

瞿秋白家书读后感

瞿秋白家书读后感读瞿秋白的家书,就像是在听一位远方的智者,在轻声诉说着他心中最柔软、最炽热的情感,那感觉很奇妙,又带着深深的触动。

瞿秋白啊,他在历史书上是那么伟大的一个革命者,感觉离我们有点遥远,高高在上的。

可是这家书一打开,就像他一下子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丈夫或者朋友。

你看他写家书的时候,那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实意,没有那些假大空的东西。

他在家书中对家人的牵挂,就像咱们平常人思念家里的热饭菜、熟悉的床铺一样实在。

他不是在那儿喊口号说自己多么多么伟大地为了革命不顾家人,而是真的会担心家人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吃饱穿暖。

这就让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然后才是一个革命者。

而且他在家书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对信仰的坚定,特别能感染人。

就好像他在和家人聊天的时候,顺便就把自己那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也传递了出来。

我读的时候就在想,他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在那个动荡不安、危险四伏的年代,他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就像紧紧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不,比那还坚定,那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

他告诉家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可能面临危险,但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他心甘情愿。

这种对信仰的执着,让我这个在和平年代有时候还会对自己的小目标摇摆不定的人,感到特别惭愧。

从他的家书里,我还能感受到一种豁达。

他知道自己可能随时会遭遇不测,但他没有那种哭哭啼啼、悲悲戚戚的情绪。

他就像在讲述一个别人的故事一样,平静地说着自己的可能结局。

这可不是他不在乎,而是他把生死看得很透。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个人的生死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就好比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山峰上,俯瞰着自己的人生,一切都尽收眼底,坦然面对。

读完瞿秋白的家书,我就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这个生活在现代社会,每天忙着刷手机、追剧、吃各种美食的人,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像瞿秋白这样的先辈们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

他的家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的渺小,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瞿秋白红色家书读后感

瞿秋白红色家书读后感

瞿秋白红色家书读后感读完瞿秋白的红色家书,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捞起了一颗璀璨而炽热的星,握在手心,能感受到那无尽的力量和深沉的情感。

瞿秋白啊,这个名字在历史书上是那么高大而略显遥远,可是当通过家书去靠近他时,他突然就变得鲜活了起来,就像一个亲切的大哥或者充满热血的朋友。

他的家书里没有那些假大空的口号,都是实实在在的情感。

你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深深的眷恋,那不是小情小爱,而是在乱世中对亲人割舍不断的牵挂。

他写家书的时候,应该也知道可能这就是最后的告别了,可字里行间却没有那种哭哭啼啼的悲戚。

他像是在平静地讲述自己的信念,告诉家人自己为什么要走上这条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

我读到他对妻子的爱时,都有点小惊讶呢。

我原以为革命者都是铁打的,只知道战斗。

可瞿秋白的爱细腻又深沉。

他大概也憧憬过和妻子平平淡淡过日子的生活吧,但是他更知道,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小家真正的幸福。

这就好比,他放弃了自己小花园里那一朵最爱的花,是为了让整个大地都开满鲜花。

从他的家书里,我还看到了他对革命那坚定到骨子里的信念。

他好像在说:“家人啊,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可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就像星星必须要在夜空闪耀一样。

”他面对可能到来的危险和牺牲,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和瞿秋白比起来,我真是弱爆了。

他的家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己的渺小。

同时也像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英雄的敬意和对那个热血时代的向往。

我在想,如果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能不能像他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呢?可能我会害怕,会犹豫,但是瞿秋白和他的家书让我知道,人要有一种为了正义和理想不顾一切的勇气。

总的来说,瞿秋白的红色家书不只是几页纸的文字,它是一扇通往英雄内心世界的大门。

打开这扇门,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用家书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让我们这些后人在迷茫的时候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在懦弱的时候能鼓起勇敢的力量。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伟人翟秋白读后感(一)今天我读完了《伟人翟秋白》这本书。

翟秋白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从中受益匪浅。

翟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022年9月,翟秋白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22年2月10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翟秋白列第一位。

这本书介绍翟秋白一生的事迹。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少年时的翟秋白,他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

有一次,翟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秋白回答说:“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穿着绸。

”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

”我平时读书、要学翟秋白爱学习、善思考。

读书悟出其中的道理,正如古人说的“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遇到困难迎刃而解。

还另我敬佩的是: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翟秋白。

6月18日,翟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署,然后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

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

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英勇就义。

年仅36岁。

他面临敌人的屠刀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用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并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二)在里,我读了一本书《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

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我觉得最感人的是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瞿秋白红色家书读后感

瞿秋白红色家书读后感

瞿秋白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瞿秋白的红色家书,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而且是一场特别震撼心灵的对话。

瞿秋白,以前在历史书里就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革命烈士,但当真正通过家书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那感觉可太不一样了。

你看他写的那些话,字里行间都是对亲人深深的爱,可同时又有着对革命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这两种情感混在一起,就像一杯又苦又甜的浓茶,特别有味道。

他在家书里跟家人说的那些家常话,让人觉得他就像身边一个亲切的大哥或者长辈。

他也会惦记着家里的琐碎事儿,什么担心亲人的生活啊,关心弟弟妹妹的成长啊。

可一提到革命,那语气马上就变得庄重又激昂起来。

他把革命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像超级英雄接受了拯救世界的任务一样。

他知道革命这条路不好走,充满了危险,可他一点都不害怕,甚至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这得是多强大的内心啊!我一边读着家书,一边就在想,他在写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忍着对亲人的思念,一笔一划坚定地写下这些话语吗?他在信里安慰家人,告诉他们不要为自己的牺牲而过度悲痛,他觉得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这就像他把自己当成了一颗火种,为了照亮革命胜利的道路,甘愿燃烧自己。

这种境界,我觉得我得仰着头看,都够不着啊。

而且,从他的家书里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很难想象当时的革命者们面临着怎样的艰难险阻。

瞿秋白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他的家书就像灯光发出的射线,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信仰。

这也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真是来之不易,那都是像瞿秋白这样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是不好好珍惜,都对不起他们当年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罪。

读完瞿秋白的红色家书,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感觉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也得有点使命感。

虽然我不用像他一样去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努力做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的家书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打着我的灵魂,让我清醒过来,明白自己也得有自己的“革命”,这个“革命”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一)寒假里的一天,我取出刚借来的—本新书《瞿秋白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天就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名人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精神。

瞿秋白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瞿秋白16岁时就因家贫而辍学。

停学后,表姐夫为瞿秋白在无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

他去任教后没几天,母亲就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自寻短见了。

这件事情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领袖生涯》这篇故事。

讲了瞿秋白发表了一篇接一篇支持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迫害的战斗檄文,极大的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嚣张气焰。

由于过度地工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一直抱病工作。

党中央劝他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一定胜利时,他清醒地看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表现出宽宏的胸襟和气度,开创了党内领导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鲁迅先生在整理瞿秋白的书稿时说:“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着作、他的思想要传下去,不能泯灭了。

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怎样传承瞿秋白的精神呢?我想,瞿秋白能成为一位革命领袖,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同他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要像瞿秋白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兴旺而读书的理想,将来为中华复兴事业出一份力!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二)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瞿秋白》。

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记载着瞿秋白幼年到成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瞿秋白传读后感(一)以前课堂上曾听语文老师列举文人志士时讲述过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事迹,今天终于有幸拜读了《瞿秋白传》。

也许像我这个年纪还不能更深层次解读伟人瞿秋白的心路历程,但掩卷沉思,面对这位伟人短暂而不平凡的生命轨迹我有种难言的感慨与忧伤,面对伟人崇高的大无谓的革命斗志我由衷地顶礼膜拜……瞿秋白出生于仕官书香之家,多才的母亲在秋白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播种一颗酷爱文学的种子,加上他本人勤学善思,成绩出众,他十一岁那年小学还没毕业,就考进他的故乡常州府的中学堂,不幸的是,他家境败落,生活困顿,只剩半年就毕业的他却读不起书,只能中途辍学,再加上他那至亲的母亲为贫困与债务所迫,绝望之余无奈自杀,他万分苦恼,面对悲凄的人生,他觉得畸形的旧社会,一片漆黑,他思索着,挣扎着,继续求学。

这种上进的精神,不朽的力量使我折服,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幸福无比地享受着老师们传授的大量知识,我们有时还偶有懈怠厌学情绪,真是无地自容啊。

几经辗转,瞿秋白于1920年赴俄远行,正如他答友人诗所言“采花酿蜜;蜜蜂成时百花谢,再回头,灿烂云华。

”真所谓“宇宙的意志”,他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如今也有许多出国留学人士,真希望他们也能胸怀大志,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书中介绍伟人瞿秋白在革命历程中的血泪史,以及他英勇就义的革命豪情也深深震动了我。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恶毒的诽谤与诬陷瞿秋白同志是“叛徒”,使他的忠魂永远不得安宁,但世人以及后代之人为您喊冤,因为您是中国勇敢的斗士,是党的忠臣,后辈们缅怀您!在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像伟人瞿秋白那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芒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雾。

他在人世间只匆匆地度过了宝贵的三十六个春秋,除去他的童年和求知的岁月;;从1920年到1935年,他在社会上工作才十几个年头,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为党的工作摇旗呐喊以及实际的政治斗争,和鲁迅先生一样,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的那支笔就是为中国革命冲锋陷阵锐利的武器;他就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一样支撑着病体,把毕生最充沛的精力献给了后代,献给了社会!他那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午后的阳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合上书,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次时次刻,我思绪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啃完«瞿秋白»了,只要我一闭上眼,他那高大的形象就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瞿秋白的童年十分坎坷一八九九年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十六岁时不得不辍学任职教师,但窘迫的家境丝毫没有减轻瞿秋白对学习的热情,他自学成才,考进了北京大学,由于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他只能就读北京俄文专修学院。

他又于一九二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用笔为劳动人民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用笔给所有无产阶级创作了一曲曲动听的诗歌;用笔作为武器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

他的表现受到的党中央的一致好评。

一九三五年二月秋白不幸被捕,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威逼利诱,他始终不肯降服,六月十二日,瞿秋白从容就义……在这本书里,有篇«领袖生涯»的文章,令我回味无穷。

书中写到秋白的好友陈独秀在为自己的右倾错误进行辩护时,瞿秋白并没有因为因为他是自己的寒窗之交而给他留以情面,他勇敢地站了起来,针锋相对地对陈独秀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被他这种在关键时刻能清醒地辨别是非、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瞿秋白对陈独秀的批评是多么正确啊!让错误的思想扭转了过来,并进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真正的战斗”。

瞿秋白在这件事中想到的并不是自己,更多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一切不真表明他终于党、终于人民吗?读到这里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包庇,依仗自己的权势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

二零零五年五月,在吉林省某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国家拨给这里的十万元的贫困资补费到了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区区一百元了,村长给了村民每人五十元的封口费让所有人不许说出去,大家都知道真相,但因为都拿了“封口费”,所以都包庇干部,不肯承认。

读翟秋白有感

读翟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们赞扬!“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

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

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自同志生平的报告》。

看到这,我突然眼前一亮。

瞿秋白,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吸引着我继续往下读。

按耐不住内心的我忍不住要探个究竟。

瞿秋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伟人?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拥护者!!!!瞿秋白少年时就读于常州的学堂,少年求学,学习十分刻苦,从而知识很渊博。

起后又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读《瞿秋白》有感600字

读《瞿秋白》有感600字

读《瞿秋白》有感600字在二十世纪初期,那个风云激荡、硝烟弥漫的信息时代里,中国诞生了一位东亚伟大的革命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经受了中国革命的一次次洗礼,并高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一位杰出的领袖。

他就是瞿秋白。

张闻天出生于江南一个李立三贫苦人家,家境贫困在求学过程中因家境原因辍学当了教师,深深自问民间疾苦。

“五四”运动爆发后,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十人团”到处演讲,接触了革命思想。

后他赴苏联学习了政治路线,回国后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

当党的路线出现偏差时,他挺身而出,在危难的时刻纠正了错误,挽救了党。

最可贵的是,当他受到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错误批判,身处困境的时候仍然不屈不挠,坚持斗争,文化战线回到上海直接投入文化战线活动。

他的革命理论深得钱锺书的称赞,两人被称为“文坛双璧”。

在红军长征后,瞿秋白被安排去香港就医,途中他不幸被俘。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迷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气节,脚踏实地用笔墨与敌人斗争,最后在罗汉岭慷慨就义。

读了《瞿秋白》一书,我被瞿秋白爱国爱党、为中国热忱革命毕生的热情、忠于职守报效祖国的至诚折服所折服。

综观他的一生,虽然跌宕起伏,沉浮不定,但他自始至终都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领导气魄。

对待学习,他刻苦钻研的意志让人钦佩,不论是面临严竣的斗争形势,还是受到不是公正的错误批判,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民主革命革命追求,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瞿秋白,让我们永远铭记!。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今年11月的某个秋日,我们省委党校学员现场教学来到福建长汀--闽西重峦叠嶂中的一座古城。

在城西罗汉岭的半山腰,屹立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白云悠悠飘过,秋风仍在吟唱,青松如盖,绿草初黄,而瞿秋白先生,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和一代豪杰,在八十一年前,已经壮烈而又洒脱地走完了他36岁生命的最后时刻。

现场教学后,我又特意找来《瞿秋白》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X年1月版),穿越到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再次感受先生勇猛精进、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波澜起伏、曲折悲壮的政治生涯,以及真诚坦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

牺牲: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1934年10月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前,瞿秋白被留下。

当时他已预料到今后的命运,说:“我个人的命运,以后不知怎么样,但是可以向战友们保证,一定要为革命奋斗到底”。

毛泽东同志在当时自身难保的情形下,也曾为瞿秋白“说话”,但未见成效。

毛主席后来言及此事时说,“长征出发的时候,像瞿秋白、刘伯坚,还有我的爱弟毛泽覃等人都应该带出来的,教条主义搞宗派,把他们留在苏区,给敌人杀掉了”。

毛在以后的斗争岁月里还对朋友提及:“要是瞿秋白不死,现在来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那该多好。

”入狱后,无论是面对酷刑,还是利诱,瞿秋白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以革命者坦荡的襟怀,独自扛起了忠诚和信仰的旗帜。

当审讯人员让瞿秋白效法叛徒顾顺章时,瞿秋白愤怒不已,高声斥道:“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

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作一个不识时务的笨拙的人,不愿做一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整个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忠诚与背叛相较量的历史,在白色恐怖中,既有像向忠发、张国焘、顾顺章这样信念缺失、贪生怕死的投敌变节者,也有像方志敏、瞿秋白、陈树湘这样党性坚定、视死如归的坚定革命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起了脊梁,彰显了党性。

绝不出卖灵魂,就要面对牺牲。

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仍一如既往地拿起一本唐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一句,突发灵感,写下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海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题目:读瞿秋白
任课教师:胡雪海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一班
学号:1114020131
姓名:丁瑞
2012年12月09日
读瞿秋白
近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萧楚女、刘少奇等等。

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

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原本我对他没有丝毫的了解,但来到大学后,通过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去到了常州,并参观了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市中心,从外面看总觉得瞿秋白纪念馆有些落寞。

也许是和繁华的城市中心相比,它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

城市灯红酒酒绿的映照下,纪念馆显得黯然失色。

但这次的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内心的强大,品德的高尚是那些表面的灯红酒绿远不能及的。

外面看纪念馆就像是一位风残烛年的老人,饱经风霜。

但进入瞿秋白纪念馆,我最大的感受是惊讶。

位于市中心的瞿秋白纪念馆丝毫没有被城市的喧杂污染,它是如此的静谧,和谐,一尘不染。

入门,映入眼帘的的便是黑漆大门两边,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狮戏球的浮雕,显示出了这个大家族的高贵和吉祥。

黑漆大门上方赫然高悬“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

再往里走,就是大院的祠堂,步入祠
堂第二进,在“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面,树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他一只手插在袋子里,一只手紧握着一本册子,一身的正气从他的眉宇间显示出来,让人不禁想起他当年英勇就义之时的大义凛然。

一个革命家的儒雅和对革命的坚定展露无遗。

然后是主厅,穿过穿堂和过道就来到卧室,卧室很简陋,被屏风隔为两半,后半间是秋白父母和襁褓中的幼弟坚白的卧室,前半间则用来做客厅尘埃落满的木床、帷帐、木桌,以及靠在墙边的洗脸架,都仿佛在说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曾今的悲惨生活。

瞿秋白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一棵桂树前放着一个石头上面刻着“总书记悬桂处的石头”2005年十月初秋纪念广场八颗金桂如期开放,不日,因雨而谢,十月十四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参观瞿秋白故居,上午,八棵金桂再度重开,满树金黄,香气四溢。

总书记驻足观看,惊叹:花真香啊!瞿秋白诞生地青果巷“八桂堂”因种有八棵桂树而名。

“中国剪报”社同仁为缅怀先烈,于1995年在秋白纪念广场栽八棵金桂,树茂花盛,每至秋月花开幽香久远。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瞿秋白同志说的一句话“为大家指一条明的路”,这句话可以看作是瞿秋白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写照。

馆内根据瞿秋白的一生人分了好几个部分。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秋之白华”主要介绍了秋白同志的夫人杨之华。

有部电影《秋之白华》主要就是讲述瞿秋白和他的夫人杨之华的唯美爱情故事。

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他们的爱情轰动一时,他们相互扶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几个部分分别是:少年觅渡,光明之路,江
南一燕,苏区岁月,主要呈现了瞿秋白同志为革命奋斗的一生,在困苦与挫折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徐悲鸿的瞿秋白和鲁迅,给我们展示了两位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瞿秋白曾多次避难于鲁迅家,两个人在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先生曾把“人生的一知己足矣,四十当以同怀视之”赠与瞿秋白,足见两人的亲密友谊。

当时眼前的一切都还原了瞿秋白这名伟大的共产党员的魅力人格,他的手稿,他穿过的蓑衣、草鞋,无不显示这名伟大共产党员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他用自己作为最好的例子、弘扬传统、激励后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的事业而奋斗。

瞿秋白的一生
瞿秋白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进私塾前就由母亲口授能够背诵不少古诗。

秋白7岁时,由私塾转入新旧兼学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因成绩优异,只读了四年半就跳级考入省立常州府中学堂。

在中学读书五年半,秋白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好学善思,不仅学识出众,多才多艺,而且初步形成了忧国爱国、倾向革命的意识。

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秋白曾热切地关注。

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到常州,秋白在兴奋中自己动手把象征封建腐朽的清皇朝的辫子“咔嚓”一声剪掉,提着断辫子跑到母亲面前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瞿秋白从小极爱读书,勤于钻研。

他增提出"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文学、史学、哲学。

否则又怎么能算一
个中国人呢?"主修俄语的他,无论每天多忙,一定要按照自修的课程表完成德法英功课,不到深夜不止。

作为一名书生,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政治与文学相结合,谋求当时有志青年发展之路。

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反思。

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十年读书路,难道只为换回一张大学入学通知书?进入大学,是否意味着停止读书?当然这些并非指教科书。

人们常说用理论武装自己。

我想这理论当下指的应该是能塑造我们健全人格的,对我们灵魂深处有所启迪触动的先进理论。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青年,我们确实应该多读书,不仅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更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有所思考。

漫漫人生路,我们需要坚定的信仰指引我们,不偏离人生的正轨。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密的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

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建设国家的栋梁,关注国家的发展并以之为己任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记得《瞿秋白传》有篇《领袖生涯》的文章,令我回味无穷。

书中写到秋白的好友陈独秀在为自己的右倾错误进行辩护时,瞿秋白并没有因为因为他是自己的寒窗之交而给他留以情面,他勇敢地站了起来,针锋相对地对陈独秀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被他这种在关键时刻能清醒地辨别是非、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瞿秋白对陈独秀的批评是多么正确啊!让错误的思想扭转了过来,并进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真正的战斗”。

瞿秋白在这件事中想到的并不是自己,更多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一切不真表明他终于党、终
于人民吗?
读到这里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包庇,依仗自己的权势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

二零零五年五月,在吉林省某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国家拨给这里的十万元的贫困资补费到了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区区一百元了,村长给了村民每人五十元的封口费让所有人不许说出去,大家都知道真相,但因为都拿了“封口费”,所以都包庇干部,不肯承认。

瞿秋白身上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令人有所感触的。

每过一个阶段,他会反思自己。

他曾坦白“没有当好党的领导人,犯了很多的错误,犯过盲动主义错误,犯了调和主义错误。

”在《多余的话》中,他对自己的一生,从出身、教养、经历,思想到世界观及革命关系,进行了严格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尤其是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负面阴影做了坦诚的曝光和无情的轰击。

虽然在"文革"时期,被某些人曲解为"一个叛徒的白皮书",但这无法掩饰磨灭瞿秋白他那非凡的磊落和无畏的真诚。

正如他也曾说"我即将就义,即将成为烈士,我离开队伍已经很久很远了",但是那文中却无一字是对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亵渎。

他的自我批评,体现的是人性伟大而不可遏制的自觉和复苏。

我想,只有一个襟怀坦荡的人,才能拥有自我批评精神,才敢于自我剖析,这种行为只会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我人格境界。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介绍者,他的理论素养有目共睹,但恰恰是他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坦承自己在马克思理论上的一知半解,坦承自己有许多"弱者道德"。

这种事实求是,自
我批评的精神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敬仰。

试问,我自己能否做到实事求是,能否对自己真诚。

当人们争相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我是否能还原一个本真的我,勇敢面对社会?一日三省吾身,我能否面对真实的自己,思考自己的得失、对错?我想这不应该仅仅是思考,更应该付诸于实践。

瞿秋白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无所畏惧、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和不屈服的精神也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

或许有人会说,当下是和平年代,没有外敌内贼,革命烈士身上体现的精神没有现实意义。

其实不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将会碰到许多不和谐。

我们是否能及时勇敢站出来指出?
瞿秋白的同志仅36岁就英勇就义,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旧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着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他的生命虽短暂却无比充实精彩。

有些人虽死犹生,因为他们的精神不朽。

岁月抹不掉历史的痕迹,瞿秋白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