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两则》说课稿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说课稿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9d720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b.png)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闻两则说课稿《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1新闻两则说课稿
![1新闻两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2c2c6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6.png)
1新闻两则说课稿第一篇:1新闻两则说课稿1《新闻两则》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闻两则》,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这一理念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三说学情: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
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
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
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说教法学法:我先说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再说学法:教育学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2a3b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a.png)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闻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了解新闻稿件的组成部分和写作要求;掌握阅读新闻稿件的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新闻稿件的组成部分和写作要求。
3.阅读新闻稿件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几个新闻标题,引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和话题。
例如:“你对新冠疫苗有什么看法?”、“最近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你听说过吗?”等。
2.知识讲解(15分钟)a.介绍新闻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新闻是反映社会热点、客观真实的事实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公正性和社会价值性等特点。
b.分类介绍新闻,如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分类的新闻关注的内容和角度有所不同。
3.组织活动(30分钟)a.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新闻稿件进行阅读和分析,按照新闻的五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一个H (How)进行整理。
b.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解读新闻稿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并激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教学反思(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检查学生对新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讨论,观察学生对新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
六、拓展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的新闻报道,组织学生撰写自己的新闻稿件。
2.可以参观媒体机构,了解新闻生产的流程和技术。
3.可以邀请新闻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座谈会,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见解。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c20f2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9.png)
《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5篇模版)第一篇:《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习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生难字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掌握两则新闻的写作意义。
2.通过比较了解新闻的不同特点。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教学难点:品味精练准确的语言。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背景资料,绘制渡江示意图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介绍新闻背景,感知新闻内容,抓住新闻要素,理清新闻结构,分析新闻特点。
一、课文导入(有感情地朗诵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感受这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明确渡江战役背景。
2.字词学习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要素1.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在文中的示意图上画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并分别标明渡江时间、人数、地点。
3.复习记叙的六要素,并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两则说课稿
![新闻两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91a653ba1aa8114431d9a1.png)
新闻两则说课稿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新闻两则》说课稿3653字学科语文吴小宝一、说教材(一)说出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其学习内容是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女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所以通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样的新闻稿,让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二)说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与八年级学生现状比较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且必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在现实学习行为中的探究和经验相对欠缺。
所以,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而如何具体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教学的中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一)说具体目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这一理念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通过圈点勾画,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过程与方法:1.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初中语文《新闻两则》说课稿
![初中语文《新闻两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14d4016f12d2af90242e6c9.png)
《新闻两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参赛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闻两则》,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这一理念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三、说学情: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
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
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
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说教法、学法:我先说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再说学法:教育学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8d4f9aa5e9856a5712606a.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 "two news" in Chinese volume 1 of Gr ade 8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2、篇章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规范版)闻两则教案3、篇章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最新版闻两则教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八年级语文闻两则 说课稿新人教版之欧阳体创编
![八年级语文闻两则 说课稿新人教版之欧阳体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0a0f883276a20029bc642d6b.png)
1、《新闻两则》说课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电视机,《百万雄师过大江》碟片,投影仪,地图。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1.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
并对主体部分的重要内容尝试进行概括。
2.投影出示表格,学生自主阅读主体部分并完成填空。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5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0513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6.png)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5篇《新闻两则》导学案篇一课题:录音新闻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
2.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3.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学习重、难点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停泊()áo()翔锚()自力gēng()生shuò()大参数()瞬间()欢呼què( )跃潜艇()瞄()顷刻()2.选词填空。
(1)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________(寻找、搜寻、搜索)着目标。
(2)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________(情况、情景、场景)的实况。
(3)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________(沉寂、沉默、寂静)。
3.通过收音机听1—2则有意义的广播,并做详细笔录。
4.收集有关录音新闻的知识。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课堂助学1.导入。
2. 检查课前学习情况:①组织学生读一读新闻广播的笔录。
②组织交流、评价,学生发表见解。
3.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①认真读课文。
朗读或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录音新闻的特点。
②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③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④三读课文,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⑤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 合作学习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5.交流反馈①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②三读课文,体会口语和书面语。
《新闻两则》教案(5篇可选)
![《新闻两则》教案(5篇可选)](https://img.taocdn.com/s3/m/293a931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c.png)
《新闻两则》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新闻两则》教案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尝试新闻写作。
2课时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757badb9d528ea81c7796d.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新闻两则》1[教学设计] 体验阅读创意说明:《新闻两则》虽是实用性文体,但文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写作时代虽是学生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序曲: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则》,让我们试着走进电视——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大家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来当制片人将学生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剪辑三个小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
地图绘制组: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尖头标出。
能够将课本上的图扫描后放大,再根据课文内容标上记号,有条件的话能够实行flash制作。
场景设置组:如果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实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访谈时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镜头剪辑组:如果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二.进入演播厅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讨论明确: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执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新闻两则》教案5篇
![《新闻两则》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ca39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7.png)
《新闻两则》教案5篇《新闻两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一。
模拟播音,导入新课: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1、注音:参()数经纬()停泊()运载()气氛()2、填字:Shùn 间沉jì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欢呼鹊跃自立更生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提示: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
时间为序。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
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新闻两则》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说明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801d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f.png)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特点
《新闻两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 的重要篇目,属于新闻体裁。文 章通过报道重大事件,传递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其新
闻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新闻两则》,让学生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提高其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写 作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
问题二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改进措施
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可以采 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新闻知识。
问题三
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改进措施
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 通过收集新闻案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方式,为教 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团队组建及分工协作
组建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组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实 现优势互补。
分工协作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
教师培训内容及方式选择
培训内容
针对新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设计涵盖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实务、新媒体技术等 方面的培训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
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辩论等多样化 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通过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
学生新闻素养不足,难以深入理解新闻事件。
改进措施
加强新闻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新闻选修课、组织新闻阅读俱乐部等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了解新闻。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说课稿:新闻两则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说课稿:新闻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fc9a4b3e52ea551810a687b1.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说课稿:新闻两则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下面是一篇初二上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d3570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5.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内容预览: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c6a12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3.png)
新闻的六要素:⼈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新闻两则教案⼀教学⽬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
3.把握课⽂中的⼈物、事件,认识中国⾰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
重点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
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教学准备报纸教学⽅法讲读法教学程序教学补充第⼀课时⼈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讲解关于新闻的⼀般知识(1)新闻⼜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播最常⽤的⼀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的重⼤事件或新⽓象新成就。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有的背景结语可有可⽆。
(4)新闻的表达⽅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析课⽂学习阅读消息1 介绍背景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战役结束,⼈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苦⼼经营后,于4⽉20⽇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4⽉21⽇⽑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 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 ⾃读课⽂,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4 学⽣讨论分析新闻结构本⽂可分两部分:导语(1、2)总述渡江情况。
从作战兵⼒、战线长度、战况三个⽅⾯总领全⽂。
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根据中西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时间地点兵⼒渡过兵⼒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中议论的句⼦并说说其作⽤从敌我两⽅⾯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概。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9d63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8.png)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新闻两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同学阅读新闻的爱好。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组织同学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投影]新闻(动画)二、[老师引导]你平常在哪里能够发现新闻?[同学沟通]:报纸、电视、广播、网上三、[老师引导]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学问?[同学沟通]待定四、[投影]老师建议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解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划出你要把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老师指导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同学沟通]六、[投影]强调要点特点:真实性(真)简明性(简)时效性(新)结构:标语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语言:简明、精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七、[力量训练]投影网上新闻美发觉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寻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觉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
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美国有关部门随即绽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盼望找到更多的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缘由。
(完)要求同学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盼望同学多读新闻增长最新学问,作出理智推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沟通。
《新闻两则》教案篇2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同学对此比较生疏。
由于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同学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纳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说课稿3653字2014110197 学科语文吴小宝一、说教材(一)说出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其学习内容是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女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所以通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样的新闻稿,让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二)说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与八年级学生现状比较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且必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在现实学习行为中的探究和经验相对欠缺。
所以,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而如何具体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教学的中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一)说具体目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这一理念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通过圈点勾画,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过程与方法:1.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到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二)说确定目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法上,《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阶段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这恰好构成了对学生能力的梯度要求。
教学理论上支出教学是一种交往、沟通行为,它具有建立在生活世界背景上的相互理解性和创造性,教学生活世界是教学客观世界和教师与学生的主体的精神世界的整体联结,它是通过解释和理解来实际展开,实现这两个世界的融合与沟通,师生在教学共同体中又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整合,从而建构出新的意义。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文的有意义处理。
建构主义的核心主要体现为对两个问题的探究:知识是什么?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和认识显然也将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
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
三、说学生与学法(一)说学生本节课是新闻题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该段学生思维灵活敏捷,不愿意被动接受知识,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但缺乏方法和经验,对语言的品味往往也比较随意。
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题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
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
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二)说学法:教育学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
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在肯定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如何从集体中汲取智慧。
我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四、说教学程序和教法(一)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置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我先用多媒体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二)精讲课文,深入讲解:1.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
并对主体部分的重要内容尝试进行概括。
2.投影出示表格,学生自主阅读主体部分并完成填空。
军队渡江区域渡江时间兵力敌军抵抗程度(主体参与,精讲多练,及时反馈。
这样学生只要仔细阅读,就能成功完成任务。
接着,顺水推舟,划分主体部分层次,理请文章脉络。
)(三)复习巩固,深入探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感知﹑领悟﹑内化﹑积淀。
根据文体特征,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你接到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
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四)课堂小结:1.掌握本课生字词,巩固有关新闻知识;2.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新事。
(五)板书设计: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原我军解放南阳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第一层:导语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第二层:背景我军主动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 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第三层:回顾敌军必败第四层:预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二)生字词学习(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也可听录音,学生可模仿新闻播音员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1、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2、用一段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3、用几句话具体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
(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时间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4、把握文章结构: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各层大意。
(设计意图:先自主思考,再合作交流。
这样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与转变)(四)合作探究:1、比较两则新闻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处:两则都有标题、导语、主体和背景。
不同处:前一则的背景是在主体内容中用议论的形式交代的,而后一则则是在主体前专门作介绍。
在背景部分交代了南阳的重要地理位置。
2、这则新闻的题目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为什么除了交代这一事实外还介绍一年来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取得的伟大战绩?(设计意图:意在体现学习的梯度,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层层深入地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经验,突破教学重难点)(五)拓展延伸:为下面这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30字)溪洛渡和向家坝是金沙江上拟建设的两个梯级电站,其水电资源分别是12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两者之和接近三峡工程,已经列入国家开发计划。
金沙江中段和下段一共可以建12个梯级电站,总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3倍多。
三峡总公司已经被确定为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开发的主业单位。
他们计划在2001年底完成溪洛渡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并报告国家审查;2003年完成向家坝项目的前期工作,以期在三峡工程结束时,根据电力市场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有序开发,实现建设三峡工程、开发长江流域的目标。
〔思路点睛:首先分析语段,找出层次;然后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的新闻事例,深化对新闻题材作品的理解,达成学习目标)(六)课堂反馈:(10分钟)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新闻在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 、( ) 、( ) 、( ) 、( ) ,新闻的六要素是 ( ) 、( ) 、( ) 、( ) 、( ) 、(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的检测,让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学)(七)标题——揭示新闻事实导语——概述解放南阳的时间、背景背景——南阳的重要地理位置主体——总结一年多来南线我军取得的胜利(二)说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情境创设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2.主问题式教学法: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3.活动式教学法: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说效果(一)课堂较好的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
(二)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圈点勾画,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在教学动态生成过程中抓住文章内容和新闻各要素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难点,收效较好。
(四)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堂分层教学,课堂的有效拓展,还值得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