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
“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P54例2.【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和几个不同习题的学习,使学生会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学量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经历按比例进行分配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养成从不同的角度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稀释瓶【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比的应用”就是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实质上是平均分配问题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延伸。
其特点是已知分配的总数量(各部分数量之和)与分配的比例(各部分数量之比)可求出各数量是多少.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两个数量的比”转化成“求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去思考,沟通与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生活问题导入新课1、呈现生活情境电脑屏幕: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六(1)安排40名同学去敬老院做义务劳动,打扫厨房和寝室的卫生。
师:老师怎样分配任务好呢。
生:20名同学打扫厨房,20名同学打扫寝室师:噢!这种分配的方法,我们以前也学过,叫什么分法呢?生:平均分。
师:对,[出示课件]但是敬老院落里有1间厨房和4间寝室,在这里平均分合理吗?生:厨房和寝室的间数不同,寝室的多些,就不合理了。
【设计意图:创设冲突情境,提出平均分配不一定合理的思想,由平均分应用题过渡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不仅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平均分的,而是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1.修一段路,已修的路和剩下的路之比是4:5(1)可以把已修的路看作()份,剩下的路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2)已修的路占这段路的(),剩下的路占这段路的()。
30kg的是()kg,200ml 的是()ml。
二、新课学习: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想一想: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2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
经理付给他们每人320元工资,你觉得合理吗?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2.自学质疑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1、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通过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3、通过1:4你知道了什么?(1)从“1:4”可以看出,浓缩液的体积占()份,水的体积占()份,一共有()份。
(2)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3.合作探究浓缩液的体积有多少ml?水的体积有多少ml?怎样求?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做题方法: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③浓缩液有:100×1=100(ml)④水有:100×4=400(ml)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100(ml)③水有:500×=400(ml)5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2. 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3. 将按比分配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按比分配。
2. 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2)讲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3)通过实例讲解按比分配的应用。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的应用——按比分配2. 板书内容:(1)按比分配的概念(2)按比分配的方法(3)按比分配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2. 实际问题解决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按比分配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突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到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一)复习铺垫1.说图意填空。
(投影)问:谁是单位1?2.说图意回答问题。
(投影)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3.准备题:(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①谁是单位1?③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少。
)④根据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师:如果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复杂的。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
(同桌互相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再根据刚才复习的有关知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老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1000(吨)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比的计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能会遇到理解题意和列式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能够识别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2.能够正确列式和计算按比分配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含义和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问题。
3.按比分配的列式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比相关的图片,如奥运会奖牌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比例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如某学校六年级有男生和女生共20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类似的按比分配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按比分配的练习题,并及时反馈和讲解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其解决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相应的解题规律,更好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能正确解答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基本训练二、基本题练习三、综合练习四、课堂五、作业1、口算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分数乘、除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解答分数乘除应用题。
3、基本训练(1)问:解答分数应用题一般是怎样想的?(2)说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
(题目见幻灯)指出:确定了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分数应用题了。
1、做练习十13题问: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该两题的三个数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做练习十第15题学生独立写出数量关系式并解答。
强调:,单位“1”已知的类型直接用乘法解答,单位“1”未知的类型一般用方程解答。
3、补充应用题(1)先说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苹果数棵数是果树棵数的'1/5(2)根据上面的条件,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得它成为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使得它成为用方程解答的应用题问:这两个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列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解答时要把单位“1”的数量当除数。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练习十14题课后感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倍的问题也能归为单位“1”求。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49-51。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总份数:4+1=5 糖有:350X =70(g) 水有:350X =280(g)
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合作探究
如何检验呢?
(1)把每一部分相加求和。
(2)求各部分数量之间的比,看化简后是否 和原来的比相吻合。
巩固提升
1.填空题。 (1)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 数比是(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1.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按比
分配的意义,掌握按 比分配的思想,形成 按比分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学习 的过程中使学生 掌握按比分配问 题的特征,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分 析理解和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3.教法和学法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我 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 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活动去经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4.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引出例题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复习引入
思考:
5.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按比分配:把某一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方法一:
方法二 :
总份数:4+1=5
总份数:4+1=5
每份是:350÷15=70(g)
糖有:350X =70(g)பைடு நூலகம்
糖有:70×1=70(g)
水有:350X =280(g)
水有:70×4=280(g)
总数量、各部分的比、求各部分的量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二单元第5课时(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由平均分的“公平”引出今天的题目如果还按照平均分,反而不公平。
(两人共同合作劳动,完成份额不同,所得分配问题)2、小结:刚才两位如果劳动资额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报酬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如果完成劳动份额不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报酬要按1:1来分配就不公平,怎么办?(组织交流)师:这里的报酬要完成份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二、初步感知1、想一想,两位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劳动所得?(板书:按完成的比3:2进行分配)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2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各应分得多少元?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三、自主探究,合作研习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习第19页内容,由于我们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所以我们按以下提纲进行交流。
2、此时用PPT出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学习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9页。
学习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来分配数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按比分配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已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比来分配数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启发、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按比分配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橘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3个小组,使每个小组得到的的水果数量相等?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三口的年龄之比是2:3:4,求这家三口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引导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并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按比分配方法的掌握程度。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的概念。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够按照比的要求正确分配和比较物品。
1.2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比的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和应用。
•按比分配物品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比的应用。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准备好的物品,如水果和糖果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
大家知道什么是比吗?(等待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两个盘子,一个放苹果,另一个放橘子,问学生两个盘子里哪个盘子的水果多。
学生:
放苹果的盘子多。
教师:
对,这就是比的概念,可以说苹果的数量比橘子的数量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比来做什么事情呢?
3.2 讲解(15分钟)
教师:
对于比的运算,我们可以使用冒号。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需要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加以解决。
例题是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总人数以及其中男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运动员人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材首先呈现一条表示运动员人数的线段,要求学生在这条线段上分别表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操作,一方面能使男运动员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女运动员的人数,可以先算出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当学生画图操作后,教材不在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解答。
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
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中的数量关系都与例题相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例题所学习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瞧!岭南小学举办了学生运动会(媒体同时出示例题文字)他们六年级有45人参加,其中男运动占5/9,谁能知道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以现实的、学生熟悉喜爱的活动场景引入新课,既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 (),()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对难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第1、2、3题,旨在巩固按比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情景剧、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互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进入六年级,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对比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计算和应用。然而,对于按比分配这一知识点,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按比分配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道具或实际物品来演示如何按比例分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按比分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比例分配物品的情况?”比如,如果家里有五个人,而一块蛋糕要平均分给每个人,你们会怎么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按比分配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按比分配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关系来分配总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如分配食物、时间、任务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有12个苹果要分给小明、小红和小李,按照2:3:5的比例分配,我们应该怎么分?这个案例展示了按比分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按比分配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54页。
一、教材分析“按比分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比和比例”的范畴。
按比分配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在五年级学过分数的意义,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
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激活经验】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比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呢?老师想考考大家。
今天佘老师从家里来学校,走到红星桥头时,发现(出示课件)已走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是3:4。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已走的路程是()份,剩下的路程是()份。
2、已走的路程是剩下路程的(),剩下的路程是已走路程的();已走的路程是全程的(),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
(师问生齐答)小结:原来数学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不仅可以把比看成份数,还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比的概念进行分配运算。
•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思维,找到比例关系进行分配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演示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小白板、彩色粉笔、教师带比例尺。
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复习课本中与比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按比分配”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利用PPT演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比例关系的思考:“小明和小红按照什么比例分糖果能公平吗?”•学生回答并讨论。
2. 梳理比的概念(10分钟)•老师用具体的例子辅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总结比的用法。
3. 练习分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比例分配,组内合作讨论,找到正确答案后展示。
4. 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比的概念和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及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挑战实践(15分钟)•学生个别挑战抽选讲解一些难题,其他同学主动配合思考。
3. 分享合作(15分钟)•学生分享解题独特方法并评价,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其他一些应用题。
4. 提升训练(5分钟)•发放针对巩固练习题,当堂讲解并布置复习题巩固。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增强了对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问题解答环节,有些学生解题思路不够清晰,需要多加指导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战案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尝试用比的概念解决。
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了比的概念及应用,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知识点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以及比例、比例系数等相关概念。
在学习了比与比例的基础知识之后,接下来开始学习如何按照比分配。
学习目标1.了解比的应用(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例练习,提高分配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1. 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学生已经掌握比例和比例系数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按比分配”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解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按比分配,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按比分配。
2. 讲解按比分配的基本方法以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习按比分配的基本方法。
打破学生以往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意识到,按比分配并不是简单的乘法,而是需要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判断。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简化计算。
3. 练习按比分配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配问题实例,让他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按比分配的方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分配问题的解决能力。
实例练习以下是几个按比分配的常见实例题:示例1A、B、C三个人分到了一堆馒头,他们按3:4:5的比例分配。
如果A分到了12个馒头,那么B和C分别分到多少个?解题思路:首先,确定A、B、C三人馒头数量之间的比例为3:4:5。
如果A得了12个馒头,那么B和C得到的馒头数量就要按照4:5的比例分配。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若 A 分到 x 个,B 分到 y 个,则 y:x = 4:3若 A 分到 x 个,C 分到 z 个,则 z:x = 5:3根据上述公式可得,B得到的馒头数量为16个,C得到的馒头数量为20个。
示例2小明、小华、小李合伙买了一箱饮料,总共花费了90元。
若小明分到的钱是小华的一半,小华分到的钱是小李的四分之一,那么三人分别花了多少钱?解题思路:由题目可知小明、小华、小李三人花费的钱数的比例为 2:1:4。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1.理解题意(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3.小组展讲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2.填空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第4~5题,练习六的第4~6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有关应用题.2.沟通整数、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联系,会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解答有关应用题.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二、回忆用比例解应用题,具体步骤有哪些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最后教师总结如下:(1)判断.概括出题中两种有关联的量,找出题中隐蔽的定量,从而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x,列方程.如果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如果成反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3)解方程.(4)验算.(5)答题.三、分层练习1.基本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②一本书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③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④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魇奔洌/P>(2)实际运用.①晶晶借了一本112页的《安徒生童话》,她4天看了28页.以这样的速度,预计几天可以看完?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②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300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多少本?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③蚯蚓能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吨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厂,78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了.这个养殖厂一年可以消化约多少吨垃圾呢?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此题有两种答案.2.综合练习.(1)一篇文章原稿每行30个字,共96行,如果改为每行32个字,一页纸35行的版式,那么这篇文章需打印多少行?共需几页纸?提醒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解:设需打印x行.30×96=32xx=9090÷35=2(页)……20(行)答:这篇文章需打印90行,共需3页纸.(2)扬扬骑车从家经过游乐场到少年宫,全程需1.5小时,如果她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少年宫,可以省多少时间?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再在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解:设从家直接到少年宫,要x小时.(2)解:设可以省x小时.(11+7)∶1.5=15∶x (11+7)∶1.5=15∶(1.5-x)18x=1.5×15 或(11+7)∶1.5=(11+7-15)∶x18x=22.5 解答过程略.x=1.251.5-1.25=0.25(小时)答:可以省0.25小时.3.发展练习.六(2)中队少先队员订《少年科学》杂志,全中队共交了792元,各小队订阅情况如下表,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各小队应交的钱数.第一小队 10本()元第二小队 12本()元第三小队 11本()元学生独立用各种方法算,算完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及思路,再在全班交流.可能的方法有:方法一:792÷(10+12+11)=24(元)方法二:792×10/33=240(元)24×10=240(元) 792×12/33=288(元)24×12=288(元) 792×11/33=264(元)24×11=264(元)答(略).答(略).方法三:解:设第一小队应交x元.792∶(10+12+11)=x∶10x=240答(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3】篇〗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59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分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比进行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
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
3.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5
,梨树有多少棵?
4.根据“糖和水的比是1∶9”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5.揭示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
(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师:1:1的稀释液是怎么配出的?请看大屏。
(课件)演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
师:在1:1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和水各占多少?
(各占稀释液总体积的一半或二分之一)
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师:那么,阿姨要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
4。
)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 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5、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 )
③浓缩液有:100×1=100(ml )
④水有:100×4=400(ml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
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51=100(ml ) ③水有:500×54=400(ml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
6、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
7、归纳按比例分配的做题思路: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②求出每份是多少。
③求出各部分的量。
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
④答题并检验。
三、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51页 “你知道吗”
介绍“黄金比”,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自己去收集有关
的资料。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巩固练习:
1、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
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7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6:44:50来分配。
)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六、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比转化成份数) 方法二:(比转化成分数)
每份是:500÷5=100(ml ) 浓缩液有:500×51=100(ml ) 浓缩液有:100×1=100(ml )
水有:100×4=400(ml ) 水有:500×54=400(ml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