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合集下载

专题53: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城市问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53: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城市问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53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城市问题【方法指导】1.城镇化对城镇环境质量的影响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城镇环境,过快的城镇化就会使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其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拓展练习】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勤距离指居民上班或上学所用的路程,它反映了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学习)地的分离程度。

2019年北京市城区通勤距离为11.1千米,居全国第一。

下图为北京市城区各环路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统计图。

(1)指出通勤距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北京城区通勤距离为全国第一,请为通勤距离合理化提出建议。

【答案】(1)影响交通费用、通勤时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身心健康、工作或学习质量。

(答出3项)(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和人口分布,打造职住一体的新城(新区),缩短通勤距离。

【解析】(1)就业与居住的空间格局既决定了通勤出行的分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峰时段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职住分离度高、通勤距离远的北京,在交通方面便呈现出严重的潮汐交通现象。

通勤距离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费用,出行时间成本;影响交通拥堵情况,影响环境污染程度,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等。

(2)通勤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单位与居家的距离、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是否通畅、公交间隔时间等,为保证通勤时间合理化,可增加公共交通频次,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缩短工作地与居住之间的距离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图及某区域水系图材料二: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

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

(1)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及其原因。

(2)描述洞里萨湖湖面面积的季节变化并简析原因。

(3)随着该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很多城市出现内涝,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为其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某旅游团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进入西藏,沿途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感受到了独特的藏族文化。

该旅游团沿途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 森林、草原、荒漠B. 荒漠、草原、森林C. 草原、荒漠、森林D. 森林、荒漠、草原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川藏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理解。

选项A,川藏公路沿线,从成都出发,首先会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降水较多,适合森林的生长,因此首先看到的是森林景观;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降水减少,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当到达高原地区时,气候更加干旱,植被稀疏,逐渐变为荒漠景观。

因此,A选项正确。

选项B,川藏公路沿线并非先经过荒漠再经过草原,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故B错误。

选项C,川藏公路沿线并非先经过草原再经过荒漠,而是先森林后草原再荒漠,故C错误。

选项D,川藏公路沿线并非先经过森林再经过荒漠,荒漠景观应出现在草原景观之后,故D错误。

2、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

地震发生时,成都市民感到房屋摇晃,但持续时间很短。

关于这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都市民感到的摇晃是由纵波造成的B. 芦山县地震释放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核裂变C. 芦山县地震发生时,P波和S波传播方向相反D. 芦山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震波的特点、地震能量的来源以及地震的震源位置。

选项A,成都市民感到的摇晃主要是由横波(S波)造成的,因为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但振幅较大,能引起地面的上下和左右晃动,故A错误。

选项B,芦山县地震释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而非核裂变,故B错误。

选项C,在地震发生时,无论是P波(纵波)还是S波(横波),它们的传播方向都是相同的,都是从震源向四周传播,故C错误。

选项D,芦山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因为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大多位于地壳中,故D正确。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第21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第21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

释疑解惑 郊区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的涵义 (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 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 膨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2)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 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 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五、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大型中心城市 辐射带动 1._____________加速发展,_________功能显著 增强。 农业人口 2.有更多的_________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手段提升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 4.控制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 环境污染 “_______”。 城市病 5.强调_________,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 以人为本 人居环境 6.城市经济逐步成为_____________的主导力量。 区域经济增长
拥挤 交通_____,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 昂贵 (2)表现地价房租_____ 就业_____,社会不太安定 困难
(3)影响: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 郊区 卫星城 宜的______或______迁移的过程。是城市化 集聚 扩散 进程由______发展到______的新阶段。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及应 对措施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 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 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 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 与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 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答案】BD【解析】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 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3、4题。

高N低0 10km1982 年2004 年3.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时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一般地,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选项A 错误。

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 是错误的。

有1982 年到2004 年的该市7 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 月均温最低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 正确。

城市因看密集、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等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 错误。

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 年到2004 年该城区A.建筑物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增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生态环境。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6 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重庆卷] 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1回答1~2题。

图1文综1.K1[2011·重庆卷]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文综2.K2[2011·重庆卷]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2011·福建卷]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图1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题。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生产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2011·山东卷]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6~7题。

图3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11·北京卷] 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高考地理小题必练14城镇化

高考地理小题必练14城镇化

小题必练14:城镇化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020·海南高考)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

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1.B2.A3.C【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

故选B。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8讲 城市内容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8讲 城市内容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8讲城市内容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单选题1.(2021·湖南)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

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

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A.个人喜怒B.人流量多少C.照顾家庭D.经营便利(2)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①扩大服务范围②降低摊位租金③便于集中管理④减少经营竞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答案】(1)D(2)B(3)C【考点】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商业中心及其形成【解析】【点评】三大城市功能区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2.(2021·浙江)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A. ①②B. ①③C. ②①D. ③④【答案】B【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解析】【分析】读图分析,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①正确;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并不会迅速扩大,②错误;区域间联系加强,会增强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强化上海的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④错误;B选项正确。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6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6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16-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0)】30.(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材料二: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上图圆内部分)(1)“西三角经济圈” 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以 为中心;沿 、 呈条带状分布。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地区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 ) (多项选择)A .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B .利于三大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C .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D .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E .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答案】30.(10分)(1)位于内陆地区(2分)(2)①城市(2分);②河流、交通线(铁路、公路)(2分)(3)有利因素: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任答4点得4分)。

(4)ABCD (2分)(杭西高2011年10月)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早期该城市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矿产丰富C.靠近河流D.气候适宜21.该城市对石油化工厂、高级住宅区的建设规划,合理的是()A. M——高级住宅区,N——石油化工厂B. P——高级住宅区,Q——石油化工厂C. M——高级住宅区,Q——石油化工厂D. P——高级住宅区,N——石油化工厂(杭西高2011年10月)3.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城镇化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城镇化

城镇化(含答案)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城镇化进程分析2022海南,T1—22021湖北,T4—62021天津,T9【区域认知】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地理位置、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区际联系等区域知识。

【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的角度提出不同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将城镇化的相关内容与城乡空间结构、人口迁移等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制城市病的表现及其防治2023湖北,T7—92021山东,T10—112021福建,T6—8命题分析预测高考近年来对城市群体系内部的协调发展,如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之间的协作与竞争、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等问题考查频率较高。

不同地区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是国家层面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高考也会有所涉及备考策略备考中应强化对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解,注重教材中提供的真实案例,将基本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应重视城镇化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运用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对各要素的不同影响,以人地协调观作为主要判定标准评价城市发展问题考点1城镇化进程1.城镇化的概念、内涵、标志、动力及意义如下图所示:2.城镇化进程的差异(1)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2)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3]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4]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大小[5]大[6]较小原因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后期[7]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8]加速阶段城镇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镇化现象城镇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情境1倒“U”形曲线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形曲线来表示。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堵,生活条件差;3)
就业困难人数增加。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
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
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功能,建设
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镇化,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改善城市交通和生活
条件,保护和管理城市环境;3)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城市管理,妥善处理城市三大功能
分区之间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
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
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
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城市群和特大城市群: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外延伸,几个相互靠近的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群。

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群已成为一个大城市带。

世界上三个密集
的城市地区:北纬60°以南的欧洲;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东部的沿海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畅通工程、私人汽车、绿色住宅、生态城市)等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以某一地域的特定文化现象为载体,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一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含义指人口和错误!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三个标志(1)错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错误!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4.城市化动力机制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化特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1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错误!劳作方式等。

(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四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化是不是只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不是。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2.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一样吗?不一样。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3.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城市化吗?不是。

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错误!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一般特点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对应初期中期后期后期阶段人口农村→城市→郊区城市→农村或小周边地区→中心流动方向城市城镇城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主导城市化问题不明显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土地供应紧张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续表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原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城市产业的迁移交通条件的改善,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城市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图示(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行政管理等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市片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很多大城市存在“城中村”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发展快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C.城市化速度快D.城市人口增长快【答案】C【解析】城市经济发展快,城市建设快,“城中村”就会减少;城市功能区分化快,“城中村”会被改造,面积减小;城市人口增长快,会导致“城中村”减少;而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建设落后,会导致“城中村”增多。

故选C。

【2】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A.缓解交通拥堵B.治理环境污染C.搞好城市规划D.优化产业结构【答案】C【解析】“城中村”的改造利于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产业结构对改造“城中村”没有影响;而搞好城市规划,然后有计划的进行“城中村”改造。

故选C。

【考点】城市化2.(13分)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3分)(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4分)(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3分)(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3分)【答案】(1)A>B>C(1分) A地位于市中心(1分),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1分)(2)D地(1分)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中图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2讲 城市化

(中图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2讲 城市化

第2讲城市化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及城市化的过程。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动力和表现(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所示:特别提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但是发达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产生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主要是因农村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产生的。

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并不是城市中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真实反映。

(2)城市化的表现结合下图,归纳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化表现具体表现人口的集中过程(丁乡村→甲城市)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的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乙乡村→乙城市新区;丙乡村→丙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读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1)阶段和特点阶段特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 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 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C阶段A阶段和B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特别提醒发达国家城市化一般经历了如下过程:【疑难辨析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人文地理高考题

人文地理高考题

人文地理高考题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是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人文地理的高考题,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题目1:说说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村地理环境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到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农民选择了适宜农耕的地理环境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农业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此农民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种植作物。

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适宜水稻的生长,因此南方地区的农村主要是水稻种植区;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适宜小麦的生长,因此北方地区的农村主要是小麦种植区。

传统农耕文化还直接影响了中国农村的村落布局和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

中国农村的传统村落一般都是依山傍水,布局合理,这是为了方便农民的生产活动。

此外,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也是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农民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修建水井、水塘、水渠等设施,方便农田的灌溉和水稻的生长。

因此,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国农村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目2:城市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解决城市地理环境问题?参考答案: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面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对城市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了城市用地的扩张,原本的农田和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城市地理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城市化增加了城市交通和工业的需求,导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人口过密的问题,城市地理环境的负荷能力受到了限制。

为了解决城市地理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保护好农田和自然生态。

其次,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工业污染和车辆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一用的)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一用的)

雨岛:城市降水量一般比郊区多5%~ 10%。 原因: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凝结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区多。
小结
1. 有利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 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 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
4.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
阅读P36知识
窗及右图探究: 1、城市热岛 与郊区的气候 差异及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
2、城市化对 生物圈、水圈、
岩石圈分别产
生哪些影响?
热岛:城市热岛中心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1℃左右,最高可达 6℃以上。 原因: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 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 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复习提问
1.城市化的含义、表现、标志?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起步 发展 中国 家 发达 国家 阶段 城市化表现(迁移方向) 速度 (目前)


低,差 异较大
大部分在 加速阶段


乡村→城市
城市→郊区、城镇和 乡村(郊区化和逆城 市化)
较高,一般 一般在成 在70%以上 熟阶段
2.不利影响
(1)生态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地面 下沉,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绿化面积减少等。 (2)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 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3)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 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重庆卷] 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1回答1~2题。

图1文综1.K1[2011·重庆卷]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文综2.K2[2011·重庆卷]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2011·福建卷]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图1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题。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生产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2011·山东卷]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6~7题。

图3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11·北京卷] 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图7课标文综8. [2011·北京卷]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课标文综9.K2[2011·北京卷] 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2011·江苏卷] 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图9课标文综10.K2[2011·江苏卷] 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课标文综11.K2[2011·江苏卷] 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课标文综12.K3[2011·广东卷]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2011·邢台一模]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

图X19-913.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14.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2011·天津滨海新区联考]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回答15~16题。

图X19-315.若图中A处工业区布局合理,最适宜在此布局的是( )A.酿造厂 B.印染厂 C.印刷厂 D.冶炼厂16.若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图X19-4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课标文综1.[2011·北京卷]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课标文综2. [2011·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

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图13(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3.[2011·唐山调研] 首届中美绿色建筑低碳材料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于2010年5月在深圳召开。

深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迎接本次会议,做了“我国某特大城市发展规划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图X19-11(1)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_________。

高级住宅区最可能位于a、b、c、中的_____________地。

(2)拟在甲、乙两个卫星城市中选择一个建设石油化工城。

请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3)简述建设卫星城市对该区域内城市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文综1.K1[2011·重庆卷]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某类人均用地要介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才符合国家标准,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都超过了国家标准最大值,故A、B选项错;人均道路用地小于国家标准最小值,C项也错;D项符合题意。

文综2.K2[2011·重庆卷] C 【解析】物流基地需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而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可知,此城市的人均道路用地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故应急需加强交通建设。

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D 【解析】该题考查城市地域结构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公共住房主要分布在城市东部、北部、中西部工业区附近,沿快速交通线分布,选项D正确。

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知识。

公共住房位于工业区附近和快速交通线附近,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A正确。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因素。

通过文字材料信息可知,在历史上该地曾经是小型商品集散地,为当时的小型商业中心,现在为全国闻名的大型商品集散地,扩大了其商品的地域联系,扩大其商业服务范围,答案A正确。

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D 【解析】 1982—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人口由多到少,密度减小,乙城市市中心人口由少到多,密度增大;1982—2000年,甲乙两城市外缘人口数量都增加,密度增大;2000年,甲城市人口规模接近4万人,乙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万多人,甲城市人口比乙城市人口规模大;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和外缘人中密度都比乙城市大,因此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B 【解析】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建筑物最高,因此甲中心商务区位于M地区外侧,乙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P处;甲城市N处人口密度变大,城市建筑物增高,出现卫星城;乙城市市中心人口一直呈增加趋势,人口没有向城市外缘迁移,因此没有出现卫星城。

课标文综8. [2011·北京卷] C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熟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城市交通领域,侧重在交通事故的数据检测后,利用电子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并进行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便于城市交通的管理。

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课标文综9.K2[2011·北京卷] D 【解析】根据交通事故次数分布,可知虽然西侧部分地段次数很多,但是彼此分离。

东侧虽然没有很突出的次数高峰,但是形成了南北向连贯的事故多发区。

说明东侧南北道路周边交通运输量较大,由此推断应该是城市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

因此中心商务区应在东侧分布,商业网点也是东侧密度更大,A项错误,D项正确。

B项中乙处事故少,推测交通空间比较大,但是距离东侧经济活动集中区域较远,不适合建大型停车场。

图中快速干道应该是对外联系主要干道,根据指向标可知C项错误。

课标文综10.K2[2011·江苏卷] C 【解析】题中四个选项为地价的剖面图,图9中反映的是地价等级分布,地价由一类到六类依次降低,反映在剖面图中,由高到低。

把题中各选项剖面图的高低起伏状况与图9中M—N经过的地价等级对应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课标文综11.K2[2011·江苏卷] D 【解析】图中P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有铁路经过,影响了该区域的发展,故地价较便宜。

课标文综12.K3[2011·广东卷] D 【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13.B 【解析】 a曲线8~10时车速慢,车流量大,交通拥堵,该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