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案新部编本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是由作者看到入冬的第一场大雪是感慨所作。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问题的卡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生汇报,师相机板书:下雪前(1、2)下雪时(3) 雪大21。
第一场雪下雪后(4、5) 雪大而美联想(6、7)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
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
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21.第一场雪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下雪后(4 、5 ) 欢乐雪大而美联想(6、7) 作用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
”“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
”这说明了雪“大”。
另外,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
”从中体会到雪的“大”。
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
”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雪的形成、雪景的特点,并在自己的作文当中自如地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准确观察雪景的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出雪景的特点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诗意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雪景的形成和特点。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一份《第一场雪》的课文2.雪景图片或视频素材3.课堂合作学习训练资料4.学生绘画用纸和笔六、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雪景形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好奇心。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轮流让学生朗读《第一场雪》的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观察雪景(15分钟)通过雪景图片或者实地考察,让学生准确观察雪景的形成、特点、气氛等。
第四步:小组合作分享(20分钟)将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内的分享方式,发现自己在观察雪景时的不同角度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诗化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文感悟(10分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领悟,提高学生阅读和文化素养。
第六步:画画表达(20分钟)让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和自己的感悟,将雪景的美妙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七步:课后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去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出来。
七、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小组分享和个人画画的评价,考核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学习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课下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第一场雪》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雪”的视频,一边导入。
)纷纷扬扬的雪总是能带给人清新、浪漫和遐想。
那么雪对于鲁迅来说,又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们一起到他的文章--《雪》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边听泛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三、整体感知: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
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四、品味探究(一):(研读第①~③段)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
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
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滋润美艳之至”)、快乐(雪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富于活力(她,隐约着青春,“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
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点拨一:作者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写南国的暖雨,用意是通过其“单调”衬托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欣喜。
点拨二: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以及蜜蜂等,是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话题:《第一场雪》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第一场雪》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感悟家园之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第一场雪》讲述的是一个寡妇及其儿子为了生存而在大雪中迎来了重逢,表现了山区妇女朴实勤劳、坚强乐观、关爱家庭和赤子之心等优秀品质。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3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课前导入:通过“画面呈现法”来提供铺垫,引起学生的想象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参与愿望。
3.2 课堂教学:通过“现场阅读法”、“语音评估法”、“小组活动法”、“电子白板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
3.3 课后作业:通过“课外阅读法”、“书写指导法”等综合性作业,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四、实施方案4.1 课前准备工作:(1)教师精心设计故事背景,准备教学用具和教辅资料等。
(2)学生提前阅读故事,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4.2 上课流程(1)导入环节:播放故事短片,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体验小说中的主题内涵,引发兴趣,激发思考。
(2)教学环节:①现场阅读:教师阅读故事,并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故事情感。
②语音评估:教师针对学生的英文朗读情况进行批判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语调。
③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思考故事内涵。
④电子白板引导:结合多媒体教学,把故事中的图片和描写内容在电子白板上呈现,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课后环节:①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作品或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网上文章以及实地考察等,更具备专业知识。
《第一场雪》教案15篇

《第一场雪》教案15篇《第一场雪》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场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场雪》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1、首先是我们交流学习成语的时间,这几天,我们交流的成语是与雪有关的,谁第一个来?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
(请两名同学)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齐读)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
(齐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一个人去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边读边想:《第一场雪》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学生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
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三节:(1)学生个人朗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场雪》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场雪》教案设计1.公布:宣布〔命令、指示、闻等〕。
如:外交部进展了闻公布会。
2.阳春:指春天。
如:阳春三月,是旅游的大好季节。
3.凛冽:刺骨的严寒。
如:我冒着凛冽的寒风,按时赶到了学校。
4.彤云密布:彤云,密布的阴云。
彤云密布指很厚的阴云密集着,预示着大雪马上降落。
如:寒风凛冽,彤云密布,眼见要下雪了。
5.簌簌:本课形容雪末儿降落迸发出的声音。
如:北风劲吹,竹叶发出簌簌的声响。
6.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银白色的世界。
如:一夜大雪把整座城市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7.瑞雪兆丰年:准时的好雪预示着丰收年。
瑞,吉利;兆:预示。
如:“瑞雪兆丰年“这句俗话,是有确定科学道理的。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消息--信息突然--突然公布--宣布间或--偶然安静--安静黄昏--黄昏反义词:间或--常常安静--吵闹三、难句讲析1.那欢快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这句话是夸大的说法,极言孩子们叫喊声之大。
第一场雪给孩子们带来了颖感,他们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玩耍,欢快得大喊大叫,一派吵闹、欢快的景象。
这句话中也蕴含着的欣喜之情。
2.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句话里的“所以”表示的是结果。
这结果是用谚语表述出来的,“麦盖三层被”是冬天下三场雪,如同给麦子盖了三层被子;“来年”,其次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放心吧,吃的不会有问题。
为什么“麦盖三层波”就会有不愁吃的结果?上一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雪可以冻死害虫并且为小麦供给了所需的水分。
另外,厚雪还能疼惜麦苗过冬。
四、难段讲析课文第三局部〔第4、5自然段〕。
这局部主要写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
这局部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讲雪后的壮丽风光,讲出了雪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表达了的赞美。
其次层讲人们的活动,通过人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和孩子们堆雪人、掷雪球发出欢快的叫喊声,表达了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快。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一场雪》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雪的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第一场雪》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雪的美。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雪的印象。
环节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片断一:课文第1-3段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1段,理解“盼雪”的心情。
2.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会盼雪?雪有什么特别之处?片断二:课文第4-6段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4段,理解雪的特点。
2.学生观察图片,描述雪的特点。
片断三:课文第7-9段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7段,理解雪中的乐趣。
2.学生分享自己雪中的趣事。
环节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题目:请以“雪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讨论作文构思,确定写作方向。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将作文《雪中的快乐》进行修改,完善文章结构。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雪的美好和乐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雪景,体验雪的乐趣。
2.请学生收集关于雪的诗词,进行朗诵比赛。
3.家长协助,开展雪中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难点补充:环节二:课文学习片断一:课文第1-3段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看到了什么关键词,让作者对雪如此期待?”学生回答:“盼、期待、纯洁、美好。
《第一场雪》课程教案: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热情

Introduction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学不可或缺。
但是,只是单纯地讲授课文、背诵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从课文中寻找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热情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吸收与创新,学以致用,提高作文水平。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第一场雪》课程教案: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热情。
Part 1:《第一场雪》的教学1.1 课文介绍《第一场雪》是一篇经典的现代散文,是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作,全文首先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然后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述了一个贫苦孤独的人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深处的孤独,同时也带给我们对生命和爱的思考。
1.2 课文阅读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小组探讨、组织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帮助他们突破表面了解,挖掘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1.3 课文创意输出在课文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输出,例如向课文中的小女孩寄一封信、创作一首以第一场雪为主题的诗歌、写一篇以贫苦孤独为主题的短文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对课文深入理解,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出文学创作的热情。
Part 2:如何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2.1 寓教于乐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
而教师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活动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设置趣味性强、多样性、交互性等特点的活动,以给学生以愉悦和创新的战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创作,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目标。
2.2 提供启示性的素材世间美好事物无不源自于创意,而素材的获取是创意产出的关键。
通过将不同造型、颜色、文本、音乐或影像等不同节目元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联想”、“创造性思考”等方法,激发内在的创意潜能,挖掘出学生的文学天赋。
2.3 开发学生的视野文学创作是一个表达与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辨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通过进行案例分析、推理和评论,教会学生学习案例的有效利用,顺便养成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1、学会体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美景,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美景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时数:2课时第2课时一、复习接入昨天,我们读过了峻青的第一场雪,还记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说(板书)二、精读感悟1、再速读课文,看课文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自读课文,在你印象很深的地方写下一两句自己的感想,点生说。
下雪后的美景、生交流、品读。
雪景、人们的活动、联想重点读雪景,训练有感情朗读点读(2个)评价练读男女生读师生配合读①读了这段,说说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分析好词沉甸甸等ABB式的词并仿说几个。
②分析这一段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2、看课件(雪景)很多人很喜欢冬天,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冬天下雪了,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可是我们好多人的最爱。
爱雪的人举手齐读嗬!好大的雪五光十色的彩虹。
看到这么美丽的雪景,你想赞一赞它吗?3、看雪中,孩子们玩的多开心:有的有的点学生补充说说你看到的情景(点读)4、下雪了,孩子们乐了,农民伯伯也笑了,知道农民伯伯为什么也喜欢下雪吗?读读课文,在文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点学生说。
三、理解升华看了这么美的雪景,读了这么美的文字,你想到了哪些写雪的诗词。
《沁园春雪》师范读生读齐读《江雪》点读《风雪宿芙蓉山主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胶东半岛第一场雪的特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学习比喻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学习并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关于雪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新课学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雪景的句子。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作者描述雪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等。
巩固练习:
让学生默写课文中的比喻句,加强学生对比喻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要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同时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场雪》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场雪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那么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
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那么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
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冷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没有了。
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
这种只讲其表、不解其里的程式化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到达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表达语文的学科特点。
一、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实现情融融,意切切的根本条件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
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我都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
教材中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是学生的典范,也是教师的典范。
备课时,自己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使教材中高大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活在自己的心上,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美的课文,那么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美丽、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语言之优美贴切,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自己先受感染。
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讲课时再现出来,力求到达声情并茂。
文章的感情内涵,主要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对重点词句的推敲来把握,有的那么要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探究。
例如第一场雪写于1962年,正值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
《第一场雪》教案:推动学生情感交流和思辨能力

《第一场雪》教案:推动学生情感交流和思辨能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关注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2.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文本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电脑、音响、PPT等教学工具。
2.课堂中准备好精美的图片和视频。
3.准备好关于“第一场雪”的文本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1.播放一段有关自然景观或天气变化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想象,使他们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想田园诗中的“雪”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生动的词汇来形容“雪”的美妙。
、导入文本1.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
3.提问学生在课文中发现哪些细节,揣摩出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三、分析文本1.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第一场雪”来作为文本的名字,是什么意义?学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
2.让学生借鉴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体验写作的乐趣,让学生自己创作出一段关于第一场雪的文字。
四、拓展思考1.课堂上场景模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场景模拟,模拟出第一场雪的情景。
2.组织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讨论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与行为是否负责任。
五、总结1.回顾本次课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总结从本课中所学到的,以便他们可以在下一次学习中继续发挥这些能力。
2.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关注自然环境,让学生逐渐形成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环境不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培养了自己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文笔和表演等形式,不仅增加了知识领域,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启发式学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推动交流和思维的力量。
《第一场雪》整合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场雪》的主题和情节;2.学习如何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小说;3.通过学习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4.通过小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冬日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冬季的特点,如冷、白、寂静等。
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教师可以引出小说《第一场雪》的主题是雪的美丽和意义。
2.讲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应当通过简单的语言介绍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精神世界。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小说的片段来体现小说情感和美学。
3.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到小组中来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4.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小说教师可以运用跨学科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说。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历史书籍和地理工具来了解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数学和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衡量降雪的密度和规模,以及如何应付大雪。
5.发掘小说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进一步发掘出它的深层意义,例如,雪的意义、季节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恩与思念等。
这些主题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同时还可以体现出小说的人文精神。
6.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关注作者的叙述技巧和语言运用。
例如,如何描写风景和情感、如何使用比喻和象征等。
这些技巧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同时还会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完小说之后,进行一些视觉练习和描述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他们眼中的雪的美丽、计算雪的密度和体积等。
《第一场雪》课堂实施教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Introduction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教案是教学的实施方案。
本篇文章将以课堂实施教案为主题,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第一场雪》这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Part 1:课堂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第一场雪》这篇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和主旨。
1.2 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完善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技能。
1.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学生能够增强对人类生活的关注,提高人文情操和审美情趣。
Part 2:教学策略2.1 前置知识激活在教学启动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前置知识。
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考和记忆,调整心理状态,为学习做好铺垫。
2.2 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文学作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教学策略。
例如,提前进行预习,问答式阅读,分段阅读、小组讨论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3 情感培养策略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情感素质。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信息,通过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提高学生情感素质。
Part 3:教学内容3.1 了解《第一场雪》的背景和作者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第一场雪》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阅读介绍和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给学生呈现出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作品创作情境。
这样既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学知识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
3.2 阅读《第一场雪》并进行阅读分析在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第一场雪》这篇文学作品,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情节、人物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3.3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信息在让学生了解作品情节和主题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信息。
例如,作品中的雪景美丽祥和、雪下后的生活恢复了宁静,既有感性了解,也有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场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从“第一”这词你想到了什么?你曾得到的最难忘的“第一”是什么或最喜悦、最兴奋的“第一”是什么?
今天,我很高兴与同学们第一次合作,来上这节课,大家有信心上好课吗?我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这堂课上最棒的第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冬天最受欢迎的客人,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犹如千团柳絮轻轻地落,万片鹅毛缓缓的飘。
转眼间眼前的世界就是银妆素裹,风韵楚楚了。
今天,我们踏雪寻情,一同去领略当代作家峻
青的美文《第一场雪》。
请大家齐读课题。
板书:(峻青)
二、整体感知
1、打开书,让我们沉浸到文章的清词丽句中,感受入冬的第一场雪,大家出声去读。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第一场雪的?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三、深入理解课文
(一)雪前
1、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大雪将至寒风起”,雪前的天气有什么变化?谁想读读(指名)。
2、请再读一遍,你从哪些词感受到天气变化。
板书:天气骤冷起风寒
3、点播:前天还暖和的如同阳春三月,昨天骤冷,天气的骤然变化,预示着一场大雪将至。
(二)雪中
1、雪真的下起来了,谁想读一读描写雪中这一段。
(指名)。
2、理解“彤云密布”、“簌簌地”等词,想想这场雪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来的?大家再读一读。
3、本段有没有一个词写雪真“大”呀?
这真是未见“大”字,却尽显其大。
4、谁能用声音给大家下一场大雪?大家认真听,一会你来评一评。
板书:雪如鹅毛压枝断
生读。
你认为他下的雪大不大,能不能评一评。
5、相机指导读,齐读,用声音共同下一场鹅毛大雪。
(三)雪后
1、大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天晴,阳光照射,远望苍穹大地白茫茫,近观玉树琼枝银闪闪,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把目光赶快投入到雪后的美景中。
2、深入理解雪后的世界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请你看一看哪个词最能概括雪后的世界。
板书:粉妆玉砌
解释:粉妆玉砌
放映课件:让我们看一看粉妆玉砌的世界。
(2)是啊,粉妆玉砌说明了雪后银白色的世界,有两句话表达感情最强烈,谁来读读。
(嗬,好大雪啊!)
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满心的欢喜。
(3)请大家随同老师一起去领略一番。
再往下看,又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指读
放映课件,谈感受。
(4)出示“落光……”一句话,有哪几个词一下子跳入了你的眼中。
(静态)
(5)出示“一阵……”一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动态)
(6)美美的读一读。
指名读,引读。
小结:动静结合的描写,展现了雪景的美丽。
3、置身在这场大雪中你都想做什么?结合插图说一说。
让我们从文中去感受孩子们的欢乐,齐读。
小结:这段通过描写孩子们雪后的欢乐来表达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联想
1、面对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自由读。
2、为什么说这场雪是瑞雪?说说科学根据。
补充“当时我国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欠收,人们企盼丰收年到来”的背景。
这场瑞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3、总结板书:
第一场雪
(峻青)雪前天气骤冷起风寒
雪中雪如鹅毛压枝断雪后粉妆玉砌笑声欢联想正是瑞雪兆丰年喜悦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