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游记小品两篇》
游记小品两篇3
你能读准吗?
léi pàn biāo chuǎn
羸马
dǐ
微泮
lì lì
飚风
yī
舛
diāo
邸
hú
砾砾
mái
噫
zhuó qiú
貂帽
餬
烟霾
着重裘
牛刀初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 堆积 同“谈”,言 谈 穿 抵挡 忍受
如果、假若 苟非大不得已 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通“识(zhì)”,记 着迷于仕途钻营
•
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 相与御 貂帽,着重裘 以敌 之, 而犹不能 堪 ,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 乃得至邸 ,坐至丙夜 ,口中含沙尚砾砾 . • 冷冻的树枝被吹落,苍老的树木号叫, 乱石相互撞击。寒气逼人,我们一起戴上 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寒冷,然而 仍不能忍受,于是 急忙回家。已是黄昏时, 在沟渠间窘迫不堪,经受百般辛苦才到住 所,坐到三更时,口中的沙子还在。
同时阳春三月的高粱桥,袁氏两兄弟笔下的 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
• 袁宏道文中景色怡人,垂杨十余里, 丝管夹岸,春意盎然,充满自然之趣。 袁中道文中天冷风急,沙尘蔽天,满 是凄清之景,令人不堪。
同写高梁桥,同为阳春三月游历,为什么所 写景致和感觉大相径庭?
• 因两人心境不同,观感也就不同。袁 宏道仕途顺畅,心情愉快,醉心于自 然之趣,表现高雅情趣。袁中道屡次 求官未果,心情苦闷,则思恋江南家 乡的温暖舒适,厌恶仕途奔波之苦, 批判自己“嗜进而无耻”。
•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 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 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 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 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 • 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 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 都的苦况到这般境地。假如不是很不得已,而 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而且地 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 任官职,出游的人,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 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第一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游记小品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
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
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一县大治”,“吴民大悦”。
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
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
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
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建“柳浪馆”,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
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
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
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
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
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窈窕..()()微岚.()茗.()饮恕诟.()烟霾.()踵.()逊.()色趺.()坐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⑴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
趺坐:以为:⑵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
着:敌:堪:⑶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旋:非常:⑷而旗尾略.不沾湿。
略: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
⑵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未泮。
⑶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4、文学常识。
《游高粱桥记》作者_____ 明代文学家。
与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并称为“公安三道”。
袁中道,明代散文家。
《白洋潮》作者_____,明末清初散文家。
《钱塘江的夜潮》作者______,现代作家,学者。
5、通读这几篇文章,找出描写水的语句。
〖点击思维〗1、注意“岚”不要读作“fēng”,“诟”不要读成“hòu”;“趺”和“跌”读音和写法都不同。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的含义,注意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如“以为”“敌”“非常”等词语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3、翻译文言句要准确、通顺,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译法,如⑴中的“侑”,⑵中的“泮”等一定要翻译准确。
4、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张岱,晚明著名散文家。
所作《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
钟敬文,广东海丰人,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
5、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初步把握这几篇写“水”文章的特点。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京师胜地流急而清游人云集与友人出游游人笑我我笑游人与友出游叙寒气凛冽不堪急归议联系自身抒写心志正面潮水远—稍近—渐近—再近—到塘侧面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惊眩景慕已久决定去看立意看夜潮乘兴而去大失所望败兴而归水之行星生命之源雕刻大师循环与平衡历史沉思〖语言特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游记小品两篇》教案
游记小品两篇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下列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羸泮甫裘霾飚谭舛窈窕几席缙绅趺坐仆仆了不相属而之乃以为所以然则苟了解下列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句式特点:鱼之沉水底者西山之在几者2、比较三篇游记(包括《小石潭记》)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的异同,体会作者各自的审美趣味和抒写“真我”的情怀。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疏通文句。
教学难点三篇游记写景抒情的比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是明代著名散文家,湖北公安人,主要生活在万历年间,故称公安派,时称“三袁”。
公安派创作的核心理论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主要代表作有袁宏道的《满井游记》、《虎丘记》等。
二、感知课文1.根据“教学目标1”着重理解识记文言词语和句式。
(宜板书)2.学生朗读课文,提出预习中不能理解的词句,指导疏通文句,重点强调注意:①“而”的意义或用法流急而清(又,表并列)观梅花而返(然后,表顺接)而飚风自北来(但,表转折)嗜进而无耻(而且,表递进)②“之”的特殊用法“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句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定语后置鱼之沉水底者西山之在几者④一些重要词语或用法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以:用来;娱:使……快乐)茗饮以为酒。
(以为:当作)皆相视以为笑。
(以为:认为)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
(且夫:议论的发语词,相当于“再说”;所以……者,……也:之所以……的原因是……)然则是游也宜书。
(既然这样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
)三、比较探究1.讨论:同是阳春三月的高粱桥,两兄弟笔下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理解:宏道文中景物优美,春意盎然,充满自然之趣;中道文中天冷风急,沙尘蔽天,没有一点美感,没有一点诗意,反而令人不堪。
(须以课文原句为证)2.讨论: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理解:因两人心境不同,观感也就不同。
宏道醉心于自然之趣,超然物外,自得其乐,将堤上游人、筵中人及眼中景物都视为戏具以自娱,显示了“余等”几人的高雅情趣;中道则思恋江南家乡的温暖舒适,厌恶仕途奔波之苦,故眼中之景便为苦境。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word教案
19.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顾问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新课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导入切题而留有悬念,也是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二、走近作者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布置了预习,可让学生介绍,也可中途由老师切出】三、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自主阅读 游记小品二篇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 北师大版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义,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2.通过朗读、品读,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义,品悟作者情感。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小黑板、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内容导入:(多媒体展高梁桥的照片)明确这是北京西郊的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明代诗人朱茂瑞春游赞叹:“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
”乾隆帝秋游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
”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标注生字词。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详见投影)。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高粱桥一带美景及游览盛况。
第二部分(2):写作者与朋友游览经过和感受。
3.检查读音:筵yán侑yòu鳞鬣lín liè趺fú诟gòu窈窕yǎotiǎo缙绅jìnshēn岚lán茗míng4.范读,正音,标记节奏,理解大意。
5.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给予指导。
6.齐读课文后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标记难词难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7.高梁桥为何为“京师最胜地”?(高梁桥在北京西直门外,远离闹市,”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急流而清,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
播放幻灯片,提出阅读要求,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练习题
乐阅读游记小品二篇白洋潮钱塘江观潮水之歌,水之思⊙收获平台一、词汇积累: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空。
①鱼之沉水底者,(lín liè)皆见。
②丹楼珠塔,(yǎo tiǎo)绿树中。
③时柳梢新翠,山色(wēi lán)。
④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xuān xiāo nùgòu)。
⑤(淤泥)委积道上,(léi mǎ)不能行,步至门外。
⑥(biāo fēng)自北来,尘埃蔽天,⑦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yān mái)沙尘之乡。
二、品读课文《游记小品两篇》,回答问题。
1.将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译作现代汉语。
⑴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译句:⑵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译句:⑶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译句:⑷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
译句:*⑸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译句:*⑹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译句:*2.同样是游历北京郊外的高梁桥,为什么袁氏兄弟所写的游记大相径庭?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由此你在写作方面得到了什么启示?⊙发展空间阅读散文《水之经典》,完成文后各题。
(2004年广西桂林中考题)水之经典⑴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翰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⑵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
飞奔如兽、桀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将浪涛如山变为,将凶猛如火变为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
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⑶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八年级语文上册游记小品两篇教案北师大版
《游记小品两篇》..........(2..课.时)课前预习:.....自主阅读,整理生鲜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流利地朗读课文。
....................................相关课程标准:.......“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文中字词,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透过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评价任务:.....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文章。
.............3...背诵文中重点段.........落。
4...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我们伟大的祖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才子,像“唐宋八大家”、“三苏”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1...组内分享预习成果,有感情地朗读袁宏道、袁中道的《游........................................高梁..桥记》,然后开展分组朗读比赛。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羸.马.微.泮.飚.风.舛.缙绅..鳞.鬣.窈.窕.趺.坐.微.岚.喧.嚣.邸.砾砾..噫.貂.帽.怒.诟.烟.霾.着重裘...3...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文章,把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做好标记,组内解决,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new)
游记小品两篇1教学目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学习和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比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理解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写文章是"言为心声“,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途径。
3重点难点目标1、2目标3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游记小品两篇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类的文章,往往是作者借景诉说心中的情,心情不一,则同景有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袁氏兄弟的同名游记《游高梁桥记》.活动2【活动】游记小品两篇一、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者。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著有《珂雪斋集》。
二、朗读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读流利通顺。
三、疏通文意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画出不懂得地方,小组交流.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活动3【作业】游记小品两篇1、熟读课文2、归纳总结本课重点字词。
第二学时活动1【导入】游记小品两篇复习提问重点字词导入。
活动2【活动】游记小品两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1、兄弟二人同是游高梁桥,又写了哪些同样的景物?2、两人所展现的景物特点一样吗?画出两文中相应的写景句子。
3、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活动3【活动】游记小品两篇拓展探究:两篇游记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写法上有何异同?活动4【作业】游记小品两篇背诵两篇游记中的写景和议论语段。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21秋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北师大版
2021秋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明白得文义,把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2.通过朗读、品读,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专门乐趣心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科学的人一辈子观。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专门乐趣心志的写法。
难点:明白得文义,品悟作者情感。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小黑板、课件是否采纳多媒体是教学内容导入:(多媒体展高梁桥的照片)明确这是北京西郊的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明代诗人朱茂瑞春游赞扬:“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
”乾隆帝秋游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
”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玩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如何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包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标注生字词。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详见投影)。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高粱桥一带美景及游玩盛况。
第二部分(2):写作者与朋友游玩通过和感受。
3.检查读音:筵yán侑yòu鳞鬣lín liè趺fú诟gòu窈窕yǎotiǎo缙绅jìnshēn岚lán茗míng4.范读,正音,标记节奏,明白得大意。
5.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给予指导。
6.齐读课文后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标记难词难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7.高梁桥为何为“京师最胜地”?(高梁桥在北京西直门外,远离闹市,”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急流而清,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 《白洋潮》《钱塘江夜潮》《水之歌水之声》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钱塘江夜潮》《水之歌水之声》(2课时)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搜集高梁桥及其潮水的相关资料并交流;了解游记小品两篇的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重点标画文中文言片段的疑点、难点,试着翻译文言段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写作:“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个性阅读,多角度思考理解文章内容,2.比较阅读,比较游记散文与科学说明文的不同特点。
3.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发现文章的异同并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突破口: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思维习惯。
评价任务: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自由朗读,读准、读顺。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5、阅读科学小品文,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写作练笔要感情真挚,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过程:游记小品两篇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示三组图片,每组中有两张图片,图片中景致相同,但是色调迥异)不同的景致通常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图片中的景致相同,只是色调上存在差别,同学们有没有产生不同的感受呢?那又是怎样的感受呢?画家的情感见于色调的调配,《游记小品两篇》描绘的也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致,而且是同一个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袁氏兄弟去游逛高梁桥,去抚摸作家情感。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word教案及练习
《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筵yán 黄炜wèi 微泮pàn 邸dǐ餬口hú侑yòu噫yī貂帽diāo 麟鬣lín liè不暇xiá砾趺fú遄chuán 擘翼bò蹴起cù镞zú诟gòu 舛chuǎn飓风jù龛赭两山kān zhé龙湫qiū烟霾mái2. 多音多义字3. 词语窈窕:原意指体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缙绅:官宦之人。
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
丝管:指乐器。
丝,弦乐器;管,管乐器。
茗饮:饮茶。
茗,茶。
侑: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同年:同榜登科者。
若痴禅者:像傻和尚的样子。
了不相属:全不相关。
属,关连;了,全。
少顷:过一会儿。
委:积,堆积。
趺坐:双脚交迭而坐。
诟:骂,辱骂。
飙风:暴风。
堪:忍受。
丙夜:三更时。
舛:谬误。
烟霾:浑浊的烟气。
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
仆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
吊:哀悼。
海塘:海堤。
踵:脚后跟。
蹴起:惊起。
飓风:海上的大旋风。
辟易:惊惧后退。
旋:很快,不一会儿。
颜始定:惊恐的脸色才恢复了平静。
龛赭两山:龛山在萧山县东南,赭山在海宁县西南,如两门相对,扼守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海门。
4. 需掌握的虚词5 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
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
诗文不满前后七子摹拟复古主张,强调抒写“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束缚。
作品真率自然,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人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所著有《袁中郎全集》。
袁中道(1570—1623)明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游记小品两篇》课型:拓展阅读课上课时间:2012年11月2日作者姓名单位: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学韩荣玲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游记小品两篇》(1课时)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写出阅读中积累的生字新词并注音。
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拓展思路,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
掌握各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做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和体验。
教学目标: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掌握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评价任务:1.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来理解文章。
3.运用比较,多角度思考,品味各种描写,丰富自己的想象、联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会由于自己的心境、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产生差异。
就如同是写游高粱桥,袁宏道与袁中道二人所见所感却不尽相同。
二、相关资料补充: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
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
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
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
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
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
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
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2、关于高梁桥: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
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
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
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
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
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
3、高梁桥的得名: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建于辽代。
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1982年在长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直门暗渠工程中,清代高梁桥又做了一次改建。
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
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
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
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
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
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
高亮怕皇帝怪罪,跳入长河。
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
三、积累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鳞鬣(liâ)窈窕(yǎotiǎo)几席(jī)缙绅(jìn shēn)趺坐(fū)痴禅者(chán)筵中人(yán)烟霾(mái)喧嚣怒诟(xiāo gîu)了不相属(zh ǔ)岚(lán)侑(yîu)茗(míng)羸马(lãi)微泮(pàn)飚风(biāo)舛(chuǎn)邸(dǐ)砾砾(lìlì)四、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进行翻译,教师给予指导。
重点强调:1)“而”的意义与用法:流急而清(又,表并列)观梅花而返(然后,表顺接)而飚风自北来(连词,表转折)嗜进而无耻(而且,表递进)2)“之”的特殊用法: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定语后置:鱼之沉水者而西山之在几席者4)一些重要词语或用法:朝夕设色以娱游人(以,用来;娱,使……快乐)茗饮以为酒(以为,“以之为”译“把…当作”)皆相视以为笑(以为,认为)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且夫,议论的发语词,相当于“再说”;所以……者,……也,之所以……的原因是……)五、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两篇散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兄弟俩都写了共同的景物是什么?文中哪些内容可体现出来?(水、柳袁宏道文:“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袁中道文:“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
”)2、所写景物有何不同?(袁宏道: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自然流露出闲情逸致,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存在“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袁中道:“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
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寒气凛冽,口中含沙尚砾砾。
”)六、比较探究:1、同是阳春三月,两兄弟笔下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袁宏道:景物优美,春意盎然,充满自然之趣。
袁中道:天冷风疾,沙尘蔽天,没有一点美感,没有一点诗意,反而令人不堪。
)2、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因两人的心境不同,观感也就不同。
袁宏道醉心于自然,超然物外,自得其乐,将堤上游人、筵中人及眼中景物都视为戏具以自娱,显示了“余等”几人的高雅情趣;袁中道思恋江南家乡的温暖舒适,厌恶仕途奔波之苦,故眼中之景便为苦境。
)3、袁宏道文与《小石潭记》在对水的描写上有什么异同?(二者都突出水的清澈。
柳宗元文以鱼、石、光影作侧面衬托,不写水却显水之至清;袁宏道则先写水,直接用“急”“清”两个形容词概括,再以水底之鱼鳞鬣可见,从侧面衬托水的清澈见底。
)4、两文章在写景方面的技巧给你什么启示?(引导学生从景与情的统一、说真话抒真情、对景物的刻画渲染等方面谈。
如:美景雅意、恶景显苦情——材料与中心的统一;敢于表现“真我”,敢于讲真话,言人之所以不敢言——独抒性灵;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写京城风沙,以及写亲历身受气候之恶劣和突遇逃归的狼狈相。
)七、归纳文章主旨:第一篇: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盛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完“极乐寺”而返。
(侧重写景)第二篇: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
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
(侧重议论)八、达标检测:1、把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语1)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2)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
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
谈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
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著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
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
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
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
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
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1)根据上文,完成填空出游概要:①天气状况:②活动:③两地的不同:在引导学生探究2)作者在第2段中通过不同感官来描写风势,试指出两种。
3)试分别说明游客山人和作者在京师的原因。
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自嘲?教学反思:这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但却有不同的观感。
第一篇是袁宏道写的,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清到鱼鳞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袁中道的文章,竭力强调北京春日实在煞风景。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比较探究,在比较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的技巧,这一教学环节不够深入。
学生只是肤浅的归纳出一两点,还无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朗读训练不够,对文本的研读也不够充分。
《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教学案(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筵yán 黄炜wâi 微泮pàn 邸dǐ餬口hú侑yîu噫yī貂帽diāo 麟鬣lín liâ不暇xiá砾趺fú遄chuán 擘翼bî蹴起cù镞zú诟gîu 舛chuǎn飓风jù龛赭两山kān zhã龙湫qiū烟霾mái2. 多音多义字3. 词语窈窕:原意指体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缙绅:官宦之人。
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
丝管:指乐器。
丝,弦乐器;管,管乐器。
茗饮:饮茶。
茗,茶。
侑: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同年:同榜登科者。
若痴禅者:像傻和尚的样子。
了不相属:全不相关。
属,关连;了,全。
少顷:过一会儿。
委:积,堆积。
趺坐:双脚交迭而坐。
诟:骂,辱骂。
飙风:暴风。
堪:忍受。
丙夜:三更时。
舛:谬误。
烟霾:浑浊的烟气。
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
仆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
吊:哀悼。
海塘:海堤。
踵:脚后跟。
蹴起:惊起。
飓风:海上的大旋风。
辟易:惊惧后退。
旋:很快,不一会儿。
颜始定:惊恐的脸色才恢复了平静。
龛赭两山:龛山在萧山县东南,赭山在海宁县西南,如两门相对,扼守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海门。
4. 需掌握的虚词5 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
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