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知识
运动负后效 手术铺单的颜色
2020/2/7
28
3.4 感觉的空间积累
感受器的不同部位同时受到 刺激所产生的、因反应整合在一 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
2020/2/7
29
3.5 感觉的空间融合
感受器把同时作用于它的不 同刺激的反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 感觉的现象。
2020/2/7
30
感觉的空间融合
贝克斯顿(W. H. Bexton)1954年 20美元——感觉剥夺
2020/2/7
7
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 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 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变化的强度或强度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
2020/2/7
10
2.2 感觉的测量: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强度,用来衡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1 S=
R
2020/2/7
11
2.2 感觉的测量:绝对阈限
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物理能量)。
2020/2/7
39
1.1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 映。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20/2/7
24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5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6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7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1.简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索个体的思维、情绪、动机、记忆、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领域。

2.心理学的主要领域2.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观察、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它致力于理解人类如何感知、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

2.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它探索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过程如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群体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它包括研究人类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对待他人、形成偏见和态度,以及如何在集体决策中起作用。

2.4.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身心健康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来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并开发和实施干预措施。

3.心理学的重要概念3.1.注意力注意力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关注能力。

它涉及选择性感知、集中注意、分配注意和保持注意的过程。

注意力不仅影响感知和信息加工的效率,还在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3.2.学习和记忆学习是通过获取和处理信息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记忆是将学到的内容保存并在需要时恢复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储存、信息处理和记忆失调的原因。

3.3.情绪和动机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和事件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动机是驱使个体行为的力量,影响个体的目标设定、取向和行为选择。

研究情绪和动机有助于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

4.结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着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通过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质量。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定义对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在心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随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认识的深入, 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早期, 心理学被认为是对“心理活动的研究”。

提出"情绪学说"的美国著名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William James,1880)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 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 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称之为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一类的东西。

”随着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心理学开始注重可被观察到的和可被测量的行为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JohnB.Watson,1919)指出。

行为主义者认为,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这样二个分支, 它以人类行为“做和说, 包括习得的和非习得的——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 德国出现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之一卡夫卡(Kurt Koffka,1925)认为。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临时性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它的课题是对生物与外部世界接触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心理学的发展, 例如:穆恩(NormanMunn,1951)曾提到: “今天, 心理学最普遍的定义是‘行为科学’。

然而, 十分有趣, ‘行为’·含义本身扩大了, 以至现在它纳入了大量在以往被认为属于经验的东西······那些隐秘的(主观的)过程, 像思想, 现在被作为‘内部行为’看待了”。

克拉科和米勒(Kenneth Clark and George Miller 1970)认为。

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关于行为的科学研究。

它的对象包括可观察的行为过程, 诸如手势、言语和生理变化等等, 以及只能被推知的过程, 如思想和梦等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人的心理

心理学基础知识人的心理

三个记忆系统
4.长时记忆 定义: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容量无限; 信息以语义编码为主; 信息是静止的、潜伏的; 遗忘包括自然衰退或干扰,以干扰为主。
一.思维
思维、想象与创造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内心的体
验。 3. 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 4. 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和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感情)的两个不同
方面,情绪是指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感情的内 容。
2. 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神经:12对,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 脊神经:31对,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3.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 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 量,维持机能平衡。
二. 按情绪的状态分类(速度、强度、持续时间)
1. 心境:微弱、持久而弥漫性的情绪体验 2. 激情:强烈、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3. 应激:意外或危机状态下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 情感的种类
1. 道德感:与道德评价有关的情感体验 2. 美 感:与审美评价有关的情感 3.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巴甫洛夫学说简介
一. 兴奋和抑制
1. 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 兴奋:静息状态 → 活动状态;较弱状态 → 较强状态 3. 抑制:活动状态 → 静息状态;较强状态 → 较弱状态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心理咨询的过程包括: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咨询评估、制定咨询计划、实施咨询干 预和结束咨询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需要运用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如 倾听、共情、提问、指导等,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情绪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根 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05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
心理发展的定义与阶段
定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阶段
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 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心理发展的理论与影响因素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的 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其 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 远景性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 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自考:心理学基础知识

自考:心理学基础知识

自考:心理学基础知识自考: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概念[识记]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1)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 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 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

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基础心理学知识一.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普通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如下: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具心理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重点学派:其他: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纳内省实验的办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学派,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以为整体别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认识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具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丘脑:感受(嗅觉除外)上丘脑:嗅觉下丘脑:内脏底丘脑:肌肉张力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讲巴浦洛夫学讲的几个基本概念兴奋和抑制:巴浦洛夫以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觉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一辈子而具有、别学而会的反射。

如吃食物流口水。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经过摹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浮现使条件反射。

超限抑制或爱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刻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基础心理学知识2

基础心理学知识2
4.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痛觉则 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领会)
感觉后象
1.感觉后象的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 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识记) 2.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如看到白光以后眼睛里仍保留着白光的感觉。 (领会) 3.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如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 形象。(领会) 4.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 5.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电影就是利用视觉后象使动作连接起来。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 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 感觉等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 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 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 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个 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 内脏感觉。
3.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 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仅是遗 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不 是色盲。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 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二、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 听觉器官 听觉的特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
痛觉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它们 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 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作用。皮肤感 觉中的痛是扎的痛还是拧的痛很清楚, 定位也很准确;内脏的痛经常难于说清 楚是胀的痛还是拧的痛。
痛 觉 传 导
(识记)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 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 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的 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 应。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无脊椎动物:感觉;脊椎动物:知觉;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人类:思维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科学事实,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盖伦:在西方首次提出“气质”这个概念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世硕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派纷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方向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自我实现信息的输入、编码、转 换、储存和提取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细胞体——信息整合树 突——接收作用 轴 突——传递作用 神经元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 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如出汗、心跳、消化和血液循环。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地状态脑干,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脑干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丘脑:除嗅觉器官以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心理学 自己整理

心理学  自己整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
定义: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的记忆。
特点: 保持时间长; 容量很大。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其三个基本环节为:识记、保持、再认或
回忆。即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 累经验的过程。
4.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 官的感觉和表现称为联觉。最常见的是色 听联觉即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产生生动鲜明 的彩色形象。
视觉
红色 圆形
感 嗅觉 觉
香味
味觉
甜味
苹果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 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 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分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
整体
共同点
联系
知觉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应 感觉的深入
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三)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 反映。
(1)形状、大小知觉:通过视觉、触摸觉 和动觉协调作用形成。
(2)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 的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
当客观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时,知觉映像 在相当程度上仍 然保持其稳定不 变的现象。
课堂练习
以下选项中,涉及到知觉特性的有( ABCDE)A 用白色粉笔在 Nhomakorabea板上写字
选择性
B 窥一斑而知全豹 C 战争时各种伪装的运用 D 坐井观天
理解性 选择性 整体性
E 国旗的颜色在夜晚也能说出是红色
(1)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小抄、提纲)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小抄、提纲)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求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科学心里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的规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佛洛依德心里包含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讲起唤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吉斯、马斯洛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佛洛依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之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

在西方人本主义心里学被称为第三势力。

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经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具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要紧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进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受1、啥是感受: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个不属性的反映。

2、感受的种类外部感受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受: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啥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刻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斜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挑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楚地反映。

(2)整体性:(3)明白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时期的明白就叫知觉的明白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别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延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啥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挑选,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眨眼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点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必背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感觉、行为和情感等心理过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神经系统与行为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部分,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2. 神经冲动的传递: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包括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3. 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的神经和神经节。

三、感觉与知觉1. 感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感觉的阈限、适应性、感知选择和感觉常规等。

2.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近似性、连续性、闭合性、相似性和简单性等原则。

3. 感知的失真与错觉:包括空间错觉、时间错觉和形状错觉等现象。

四、学习与记忆1.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关联来形成条件反射,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2. 操作条件作用:通过行为的操作和相应的反馈来形成学习,如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3. 记忆的过程:包括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4. 遗忘与记忆错误:包括遗忘的原因和记忆错误的类型,如健忘症和虚构回忆等。

五、思维与解决问题1. 概念与分类: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分类是将事物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划分。

2. 语言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进行思维和沟通。

3. 问题解决与决策:包括问题的定义、策略的选择和评估等环节。

六、情绪与动机1. 情绪的分类与特征:包括基本情绪(喜、怒、哀、乐)和复合情绪等。

2. 情绪的表达与识别: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声音等方式来表达和识别情绪。

3. 动机的类型与满足:包括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等,不同动机通过满足来推动行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发展概况:美国:初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发展:弗洛伊德。

成熟:布鲁纳,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完善:皮亚杰&维果斯基发展了许多有效地教学模式。

前苏联:产生: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步以……命名的专著)。

发展: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奋力前进时期注重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

中国:起源:战国;产生和初步发展:清末随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兴起。

第一本译著:方东岳译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陆志伟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发展1949-1958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959-1966纠正错误;1966-1976文革;1976以来恢复、迅速发展。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瑞士):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表象或形象图式,单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有抽象思维,能进行逻辑推理,多为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

3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4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维果斯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该过程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后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4对教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此外,他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

教学不止局限在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而且开始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

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月-4自主—羞怯与怀疑;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主动性—内疚;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4变的勤奋的阶段(6-12勤奋感对自卑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亲密—孤独;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充沛感—颓废感;获得充沛感,避免孤独感)8达到完善的阶段(50后完善-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教育价值: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个体差异: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智力: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测量智力的工具是智力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比内---西孟量表”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韦克斯勒“离差智商”IQ=100+15*(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智力的构成:1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超越智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体能~、社交~、自省智力智力差异:1个体差异:量的差异,IQ分数不同;质的差异:个体构成成分的差异。

2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

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2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最常见的认知方式: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受环境影响大者);冲动型与反思型;整体型与系列性;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斯滕伯格,理论:认为人具有与社会一样的自我管理或组织系统。

研究重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种系统调控其认知活动。

其功能分类:主动独立型、被动执行型、分析评判型。

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专一型、等级秩序型、多头并进型、随意无拘型。

水平:整体抽象型、局部具体型。

范围:任务导向型、人际导向型。

倾向:自由开放型、保守拘谨型)。

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经验。

2通过语言为中介3是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过程。

学习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学习的分类: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奥苏贝尔两个维度分类1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2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我国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S_R之间起重要作用。

A桑代克的联结说:(实证主义取向、第一个系统论述、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用动物实验)1学习的联结说: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映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试误说)2学习规律:准备率(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练习律(对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效果律(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消弱作用)。

B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作用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差异的反应。

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应答性行为(特定刺激引起的)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1强化(正负之分)2强化程式:时间和频率安排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

新行为的塑造: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就是塑造。

链式塑造、逆向链式塑造。

程序教学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设计的。

D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模式1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2观察学习(替代学习)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人获得新的反应或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和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学习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动作、图像、符号)、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启示:1教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概念、基本原理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2根据中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采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

3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

简评: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实验室研究----课堂研究;学习研究---教学研究。

B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1有意义学习:传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动物或人的学习基本上是机械学习,他对学校教育没有什么价值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只要是学习院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既受学习材料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受下列条件制约: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意义的同化: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