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1 )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阴阴;又
(2)思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
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其特征。“阴阴”写的是“杨柳”的特点,“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
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
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
章中所起的作用。
故答案为:( 1)阴阴又
(2)思乡。
【点评】“柳”谐音“留”,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在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多表
达怀人思乡,惜别留恋之意。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等等。另外,柳还可以是美好家园的象征,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
无重数”。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 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1)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C.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
(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
C.(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
D.(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
【答案】( 1) D
(2) B
【解析】【分析】( 1) A 项,“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错误,由“数声风笛离亭晚”可知,应是傍晚,是说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 B 项,“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错误,甲诗标题是“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是送日本国僧归国,即归于扶桑,并非是送别地点
在扶桑。 C 项,“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错误,“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
是“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可见作者并非要与他同行。故
选 D项。
(2) A 项,“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错误,乙诗在最后点出友人前
行的目的地,“君向潇湘我向秦”;但甲诗最后说“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但
并没有指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C 项,“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错误,“扬子江头杨柳
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是从眼前景写到想象景。D
项,“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错误,“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
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一、二、四句都用韵。故选 B 项。
故答案为:⑴ D;⑵ B
【点评】⑴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一一对应即可做出选择;
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
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即可做出选择。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随意
(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
花更加赏心悦目。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
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
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
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 随意;
⑵ 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
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 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
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 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
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
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
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
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
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
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
象。
(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 ________”和“② ____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