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6)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自己的前辈。)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第一段叙述神童方仲永的。方仲永为金溪民,世代耕田。金溪是王安石外祖父吴玫的家乡。“荆公少年,往来外家甚数”《王荆公年谱考略》文中说“于舅家见之”,仲永当是实有其人。所记仲永五岁不识纸笔砚墨,忽啼求,其父借来给他,他立即写了四句诗,并题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此事传出后,一乡的秀才都来观看。从此,人们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挥笔而就,文采与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县里人听说,亦很惊奇,渐渐有人请他父亲带他去作客,也有人拿钱帛请他作诗的。他父亲认为此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他到处拜见县里人,不让他学习。这里所记仲永的特异才能是传闻,与真实情形或有出入。然而作者真正用意并不在此,所以免不了用夸张的笔墨,处处耍突出仲永天斌的特异。其一,不仅生五年不识文具,给纸笔即可写诗,而且能以“养父母”团结同族为主旨,“传一乡秀才观之”,可见影响之大。其二,仲永才思如涌,“指物作诗”一挥而就,而且文采、内容均佳,博得“邑人奇之”,有请他作客的,有向他求诗的,真是誉满全乡。作者如此描写突出了神童仲永的特异天资,为下文的因不后学而“泯然众人”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全文的知识才干“受之人”立论打下了基础。文中的“利”字很有份量,突出其父‘不使学”的原因,更暗示给人们急功近利对人才的危害。“不使学”是仲永由夭才变为平庸的关键,是本文议论的中心。
(2)材——通“才”,才能。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伤仲永原⽂翻译及赏析 导语:这是⼀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才华出众,因后天⾃⼰不要和被⽗亲当作造钱⼯具⽽沦落到⼀个普通⼈的故事。
下⾯是店铺收集的伤仲永原⽂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 ⾦溪民⽅仲永,世⾪耕。
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为其名。
其诗以养⽗母、收族为意,传⼀乡秀才观之。
⾃是指物作诗⽴就,其⽂理皆有可观者。
⾢⼈奇之,稍稍宾客其⽗,或以钱币乞之。
⽗利其然也,⽇扳仲永环谒于⾢⼈,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还家,于舅家见之,⼗⼆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七年,还⾃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泯然众⼈矣”。
王⼦⽈: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远矣。
卒之为众⼈,则其受于⼈者不⾄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且为众⼈;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不受之⼈,得为众⼈⽽已耶? 【译⽂】 ⾦溪县的平民⽅仲永,世代以耕⽥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具(纸、墨、笔、砚等),(有⼀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具给他,仲永⽴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的名字。
这⾸诗的意思是赡养⽗母、与同⼀宗族的⼈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即完成,(诗的)⽂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
同县的⼈(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亲,(有的⼈)花钱请⽅仲永作诗。
他的⽗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了。
” 王安⽯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王安石的《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的《伤仲永》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王安石的《伤仲永》注释(1)伤:哀伤,叹息。
伤仲永 翻译
伤仲永翻译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北宋朝(王安石)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一、词解 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对……感到奇怪6.借旁近:从邻居那里借来;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欣赏;12.自是:从此;13.是:这、此;14.就:完成;15.者:......的地方;16.稍稍:渐渐;17.或:有人;18.宾客:用宾客之礼相待;19.邑人:同县的人;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22.扳:通“攀”,牵,引;23.环谒:到处拜访;24.使:让;25.从:跟从;26.称:相当;27.闻:听说;知道28.泯然:完全。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文言文伤仲永的翻译
宋人有仲永者,方幼而聪颖,学文辞,能记诵数千言。
父利其然,令游学于京师,四方人士争相邀之,名动一时。
仲永虽才高八斗,然天性孤傲,不喜与俗人为伍。
年二十,举进士,授官为县令。
为政清廉,民安乐业。
然其心常怀忧患,不得志于天下,遂辞官归里。
一日,仲永于其家中花园中,偶遇一老者,乃道士也。
道士见仲永气度不凡,知其非凡人,便与之谈玄论道,赠之以丹青一幅。
仲永观画,感慨万分,遂随道士访求神仙。
道士引仲永入深山,寻访隐士。
途中山川壮丽,奇花异草,百鸟鸣叫,恍若仙境。
行至一山洞,洞口烟雾缭绕,道士曰:“此乃仙人洞,欲见仙人,须待月圆之夜。
”仲永随道士居于洞中,潜心修炼。
月圆之夜,洞中异象纷呈,仙乐飘飘,仙人现身。
仙人见仲永资质聪颖,有意收其为徒。
仲永喜出望外,拜仙人学道。
仙人教仲永修身养性,习得神通。
仲永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得道成仙。
仙人赐名“飞云”,令其掌管人间仙界之事。
飞云仙子重返人间,心生感慨,遂化作凡人,游历各地。
一日,至一村庄,见一少年,方幼而聪颖,与仲永颇有相似之处。
飞云仙子心生怜悯,遂化作老妪,与之交谈。
少年见老妪慈祥,倾诉心中苦闷。
飞云仙子听后,心生怜悯,遂以仙术助其解忧。
少年感激涕零,恳求飞云仙子教他文辞,以求一展才华。
飞云仙子遂以仙法传授少年,少年才思泉涌,文辞飞扬。
飞云仙子见其资质,不禁赞叹:“此子若得良师益友,必成一代宗师。
”然少年生于贫寒之家,无人识其才,且因命运多舛,致使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飞云仙子见状,心生怜悯,遂决定助其一臂之力。
飞云仙子化作凡人,四处奔波,为少年寻找良师益友。
历经千辛万苦,终为少年寻得一位名师。
少年在名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才华横溢,名声远扬。
然而,少年虽才华横溢,却因命运多舛,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飞云仙子见状,心生悲痛,遂决定助其实现愿望。
飞云仙子以仙术助少年,使其才华得以施展。
少年得志,名扬四海,成为一代宗师。
飞云仙子欣慰地笑了,然心中仍有一丝遗憾。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1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全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自此后,其父闻有客来,辄令乳母抱仲永环谒,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乡人问仲永,得其邻人欧杀云:“仲永幼时,其文为乡人所传诵。
左博士见而奇之,使学于京师。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余从先人还家,于乡人问仲永,得其邻人欧杀云:“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乡人问仲永,得其邻人欧杀云:“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悲之,为之设辞以遣之曰:“嗟乎!仲永之材,天成也。
其受之天也,比之二龙,犹其然也。
以其父不使学,日扳而求利,不得志,遂为众人。
呜呼!哀哉!”余既为之设辞,乃禁而不舍,因求其父,得之。
问其所以然,曰:“吾儿少时,其才甚敏,余窃怪而怜之。
遂教之读书,不欲使为众人。
然不谓其能及人,岂知其父利其然也,日扳而求利,不得志,遂为众人。
”余既得之,乃谓其父曰:“吾儿少时,其才甚敏,然非不欲学也。
不使学,固非吾志。
然不谓其能及人,岂知其父利其然也,日扳而求利,不得志,遂为众人。
吾儿之才,固非吾所能及也。
然吾闻之,学不可以已。
吾儿虽不才,然其志未尝不在学也。
吾愿君留意,使吾儿得其所,则吾死无恨矣。
”其父闻余言,感涕,曰:“吾儿虽不才,然其志未尝不在学也。
吾子之教,吾敢不敬从?然吾儿之才,固非吾所能及也。
吾闻之,学不可以已。
吾儿虽不才,然其志未尝不在学也。
吾子之教,吾敢不敬从?”余既归,其父随之至家,因问其所以然。
父答曰:“吾儿少时,其才甚敏,然不欲学。
余教之读书,不欲使为众人。
然不谓其能及人,岂知其父利其然也,日扳而求利,不得志,遂为众人。
吾儿之才,固非吾所能及也。
然吾闻之,学不可以已。
吾儿虽不才,然其志未尝不在学也。
吾子之教,吾敢不敬从?”余闻之,叹曰:“仲永之材,天成也。
23 、《伤仲永》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邻居)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父亲认为那样有利,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邻居)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父亲认为那样有利,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邻居)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父亲认为那样有利,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初一文言文翻译:《伤仲永》原文和译文
初一文言文翻译:《伤仲永》原文和译文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初一文言文翻译:《伤仲永》原文和译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伤仲永(翻译)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作诗,立即完成,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翻译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 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 岁了。让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 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 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的才能 完全消失, 变得和平常人没什么区别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 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得到的,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 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 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天赋如此之 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 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天赋的人,本来就是 普通人了,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成为 普通人都不能够吧?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 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 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 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 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 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 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 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 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 财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 习。
伤仲永翻译
•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 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 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 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 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 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 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 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 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 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 图,每天牵着方仲永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 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 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 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 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 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 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 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 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原文]
[译文] 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 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 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 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 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 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 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原文及其翻译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忽啼求之。
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借旁近与之,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即书诗四句,,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为其名。
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县或同族的人搞好关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父利其然也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
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十二三矣。
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让他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曰:“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
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完整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仲永,金溪一平民,世代以耕作为生。
他在五岁时,未曾见过书写工具,突然哭着要这些用品。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讶,于是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
仲永拿到这些工具后,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亲自为这首诗命名。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赡养父母和团结同族的人,他将其传送给全乡的秀才们观赏。
从此以后,有人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够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值得欣赏。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甚至用金钱和礼物来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询问仲永的情况。
他告诉我:“仲永已经变得默默无闻,和普通人一样了。
”王子对此感慨万分,认为仲永的通悟是天生的。
他天资聪颖,远胜过一般的人才。
然而,最终他沦为普通人,这是因为他没有得到他人的教诲。
如果他没有得到天赋,那他或许早已是普通人了。
对于那些没有天赋的人来说,他们如果不接受他人的教诲,难道就只能是普通人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教诲同样关键。
仲永的悲剧在于他天资聪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宋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注释:①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②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③尝:曾经。
④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⑤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焉,相当于“于之”⑥自为其名: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
⑦立就:立刻完成。
⑧文理:文采和道理。
古今异义⑨扳:通“攀”,牵,引。
⑩称chèn:相当。
⑪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
众人,常人。
矣,语气词。
⑫通悟:通达聪慧。
⑬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
贤,胜过、超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
⑮彼其:他。
⑯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伤仲永》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伤仲永》翻译文言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翻译:金溪有一位名叫方仲永的百姓,他家世代以耕种为业。
仲永在五岁时,从未见过书写工具,突然哭着要这些物品。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于是向附近的邻居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为自己的诗题名。
这首诗的主题是赡养父母和团结同族,后来被传遍了全乡的秀才们观赏。
从那时起,有人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都能立刻完成,而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十分可观。
同县的人们对他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甚至用钱财和礼物来求取仲永的诗。
他的父亲觉得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却不让他去学习。
我听说了这件事很久。
在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家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写诗,已经无法与从前的名声相匹配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询问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已经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了!”王子说:仲永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
他天生就比一般有才华的人要优秀得多。
最终却成为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后人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身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普通人恐怕都很难吧?。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简洁
伤仲永余少时,见仲永者,方游于其乡。
其人美姿容,聪慧过人,余甚异之。
年十五,已能通《五经》,闻于乡里。
余欲与之游,乃曰:“子之才,固已过人,然犹未达于道也。
吾将教子以道,俾子有成。
”仲永欣然从之。
余教之读书,以《论语》为宗,以《孟子》为用,以《大学》为体,以《中庸》为调。
凡三年,仲永文辞日进,余甚喜。
一日,仲永曰:“吾欲游于天下,以广吾见闻。
”余曰:“善。
”遂与之游。
游历数年,仲永所见益广,所学益深。
余曰:“子之才,今已足以济世,吾教子之道,可以止矣。
”仲永归,乡人皆惊其才。
余亦以为然。
然未几,仲永之才渐衰,不复如昔日之盛。
余甚伤之,乃作《伤仲永》以记其事。
译文:我年少时,见到仲永,他正游学于乡间。
他容貌俊美,智慧过人,我对他甚是惊奇。
他十五岁时,已经能够通晓《五经》,在乡里颇有名声。
我想与他交往,便说:“你的才华,固然已经超过常人,但还未达到道的境界。
我将教导你以道,使你有所成就。
”仲永欣然接受。
我教他读书,以《论语》为主,以《孟子》为辅,以《大学》为根本,以《中庸》为调和。
经过三年,仲永的文辞日渐进步,我非常高兴。
一天,仲永说:“我想游历天下,以拓宽我的视野。
”我说:“好。
”于是我们一起出游。
出游数年,仲永见闻日益广博,学问日益深厚。
我说:“你的才华,现在已经足够用以济世,我教导你的道,可以停止了。
”仲永回到乡里,乡人都对他的才华感到惊讶。
我也这样认为。
然而不久之后,仲永的才华逐渐衰退,不再像以前那样出色。
我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于是写下了《伤仲永》来记录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
(由于)他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予的,(所以)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九为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