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九上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含答案)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第2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课时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主要用途。
3.会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4.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5.了解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6.能区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自主复习】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一般会消耗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的同时一般会产生_______,这就是自然界中_______和_______的循环。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形态变化: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______________。
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_______,一般也不支持_______,还不能供给_______,但二氧化碳无毒。
(干涸的深井、甘薯窖等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进入之前必须做_______试验。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_____(雨水通常呈微酸性的原因),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
稍稍加热后,溶液又会变成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
(3)与碱溶液反应: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变质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
2.相同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请设计实验证明。
3.二氧化碳溶于水,请设计实验证明。
打开汽水盖,可以观察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
4.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加压、降温后转化为液态二氧化碳,它可用作,再经过加压、降温后转化为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它可用作。
二、新授
(一)、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
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效应而使气温上升。为了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三)、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溶洞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浓度太高,而对进入人员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明确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小结二氧化碳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
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塞、塑料瓶、水、二氧化碳气体
课 前 预 习(见作业纸)
教师复备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方式
一、复习回顾
1.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2.书写氧气分别于木炭、铁丝、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复备人
复备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产生途径(含碳燃料的燃烧和呼吸作用)、主要消耗途径(光合作用和溶解在自然界的水中)。
2.了解二氧化碳的“三态”及其主要用途。特别是干冰的用途。
3.通过实验,正确认识二氧化碳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精选】九年级化学全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1 (新版)沪教版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
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说明:右边比左边重。
结论:,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 ,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痛 、眩晕
6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四、作业布 置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 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碳酸碳酸 二氧化碳+水
CO2H2O H2CO3H2CO3CO2H2O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2.在二氧化碳循环过程方面,学生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梳理。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实验安全意识有所欠缺,需要加强指导。
4.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教育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列举三个生活中二氧化碳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以“二氧化碳循环过程”为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产生、消耗和影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并能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3.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产生、消耗和影响等,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二氧化碳,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二氧化碳是什么?”、“二氧化碳有哪些特殊性质?”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3.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课题,如二氧化碳的制法、性质研究等,进行合作探究。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和讨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等。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调二氧化碳在环保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简要说明,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调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2章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
奇妙的二氧化碳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CO2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1、CO2生成和消耗: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
而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水和矿物质对二氧化碳的溶解。
2、大气中CO2增多的原因及危害:人口增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了温室效应。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
二、CO2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如图:3、CO2的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4、CO2气体的验证:①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验满的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木条立即熄灭,则CO2气体已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某某石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三、CO2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CO2+H2O====H2CO3(3)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四、CO2的用途:制作碳酸饮料、作温室气体肥料、灭火、干冰作致冷剂等。
知识点一:CO2的制取:例1.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化学初三沪教版2.3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学初三沪教版 2.3 巧妙的二氧化碳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思路1.教课理念本课题的学习内容其实不难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也不陌生,大家已有不一样程度的知识累积。
所以,本课题的学习,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论述,而应采纳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法,让学生牢牢抓住标题的“巧妙”二字睁开学习,使学生在兴趣中启迪思想,研究规律,学会归纳和整理。
这样既能加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性,也能使更多学生的才能获取彰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忱和潜能,提升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
本课题充足利用多媒体教课手段协助教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是化学学科教课不行缺乏的一部分,擅长察看和着手实验是学习化学成功的要点。
为充足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运用“议论、实验、研究、归纳反省”四位一体的教课模式让学生自己研究,有益于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和研究能力。
2.教课流程设计创建学习情形商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3.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a.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b. 学会察看和描绘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c.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d.能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质密切相连。
〔2〕过程与方法a.在学习过程中,创建人文环境,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b.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归纳的能力。
c.培育学生主动参加、通力协作的意识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d.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a.认识生活中到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旁。
b.进一步培育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c.经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与评论自然界中的物质。
d.建立和弘扬擅长合作、勤于思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4.教课要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5.教课难点: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剖析6.教课方法:指导研究与化学教课的整合【二】教课方案与过程实录课题课题 1 巧妙的二氧化碳讲课人徐薇学校江苏省泰州市海军中学教课目的 1. 知识与技术〔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备课人:陈晓俊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_____ 编号______
课外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上
的练习。
延伸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把装有萌芽种子的瓶子,按右图装置
备课人:陈晓俊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_____ 编号______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是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先检
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吸收。
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三章《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教师常常会从CO2导致人畜死亡事件(如“死狗洞”故事把CO2形容成“屠狗妖”)、“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等引入新课,给学生勾画出的CO2是一幅狰狞的面孔,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没能展现CO2美丽的一面,我设计这节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猜谜语的方式创设问题情景,从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入手,结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出CO2“奇妙”之处,从设问:您知道“低碳”吗?引导学生认识“温室效应”的产生不是CO2的错,而是人类的错。
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从“赶”CO2的过程中去总结CO2的物理性质,接着引导去检验汽水瓶中的CO2,然后去探究CO2的相关的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同时,把课堂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我认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展示化学美的一面,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仅化学有用,而且化学还很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课时,对内容的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CO2的检验、CO2与灭火、CO2与H2O的反应,。
最后联系到CO2用途。
第二课时包括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这样的划分主要是想在第一课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自主设计实验探究CO2与水的反应,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允许学生失败后重新实验,并补充了一组对比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
CO2气体是学生熟悉的物质,生物课也学习过它的某些知识。
本节又是在学习了空气、氧气后的第三种同学们熟悉的物质,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面学习第三章中的重要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所以在教材体系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
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3. 教学难点•生活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4. 教学过程4.1 导入1.引入问题:“二氧化碳是什么?有什么用?你们在生活中了解二氧化碳吗?”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简单回答补充。
4.2 知识扩展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介绍。
2.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
3.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实验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检验。
4.3 学生探究1.学生小组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制作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
4.4 整合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检验方法。
2.分享学生探究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结果。
4.5 练习评价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答关于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
2.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
3.进行小组讨论和学生个人作业展示,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5. 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作业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小组讨论评估。
5.2 评价标准1.参与度及表现。
2.作业完成度及正确度。
3.实验操作规范及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4.小组讨论时进行合作交流的情况。
5.实验报告一个,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及分析。
6. 教学反思1.本节课内容既涉及到物理性质又涉及到化学性质,需要严格把控内容量和难度度。
2.在探究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引导和答疑。
3.在整合归纳环节中,加强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鼓励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分享。
2.2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二氧化碳的习题,巩固知识点。
其次,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二氧化碳相关话题的了解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前预习阶段提供更多关于二氧化碳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此外,课堂实验环节,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热情较高,但实验安全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实验前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阅读拓展资源,提高自己的理解深度。
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促进自我提升。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过程和应用实例,丰富课堂内容,增强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利用化学实验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二氧化碳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九年级化学全册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某某教育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CO2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我们继续学习氧气后第二次系统学习到的物质性质。
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CO2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CO2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CO2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混合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最基本的化学概念。
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形象直观,适合初学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了解CO2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③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②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③关注身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强化环境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难点: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四、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五、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板书设计§2、3 奇妙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克/升)3、干冰—固态CO2,易升华。
4、能溶于水(1:1)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 + 水→碳酸 CO2 H2O H2CO3碳酸→水 + 二氧化碳H2CO3 H2O CO22.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 + 水CO2 Ca(OH)2 CaCO3 H2O三、二氧化碳的用途1、温室肥料。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应用;3.能够利用布鲁斯特角的概念解释二氧化碳的性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布鲁斯特角的概念。
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1.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3.二氧化碳的应用;4.布鲁斯特角的概念及其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3.2 教学步骤3.2.1 热身:复习前置知识(10分钟)1.请同学们简述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2.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介绍一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3.2.2 新知:教授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0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简述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2.请同学们参与讨论,列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与生活相关的应用。
3.2.3 实验:制备二氧化碳(30分钟)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制备方法,进行实验操作;2.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3.2.4 拓展:讨论二氧化碳的应用(20分钟)1.请同学们自选一种二氧化碳应用领域,进行调研;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2.5 进阶:讲解布鲁斯特角概念及与二氧化碳的关系(20分钟)1.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了解布鲁斯特角的概念;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究布鲁斯特角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并进行汇报。
4.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小组讨论及汇报、课堂测验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对《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并设计了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和相关的拓展活动,以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应用以及与布鲁斯特角的关系。
教学效果如何呢?首先,我的教学目标首先得到了圆满的达成。
在本课中,同学们除了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之外,还能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并深入了解布鲁斯特角的概念及其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全册 2.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2.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2.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2.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奇妙的二氧化碳课题2.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3.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教学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媒体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明确学习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
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溶解性?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3.已知:有酸味的物质都有酸性。
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是石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它遇到有酸性的物质会变成红色。
如将紫色色蕊试液滴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紫色色蕊试液都变红.若将紫色色蕊试液分别滴入食盐水、糖水、醋酸中,变红的是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与探究一】参见课本P42“观察与思考”分组探究。
实验现象;问题讨论:究竟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几种可能性?如何验证你的猜想?[观察思考] 结论使石蕊试液变红的。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活动与探究二】认识碳酸加热因通入二氧化碳而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论:碳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活动与探究三】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思考: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样也不能支持燃烧,但通常人们用二氧化碳灭火,不用氮气灭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全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沪教版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CO2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我们继续学习氧气后第二次系统学习到的物质性质。
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CO2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CO2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CO2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混合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最基本的化学概念。
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形象直观,适合初学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了解CO2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③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②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③关注身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强化环境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难点: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四、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五、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六、板书设计
§2、3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1.977克/升)
3、干冰—固态CO2,易升华。
4、能溶于水(1:1)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 + 水→碳酸 CO2 H2O H2CO3碳酸→水 + 二氧化碳
H2CO3 H2O CO2
2.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温室肥料。
2、干冰人工降雨、人造烟雾、冷藏食物。
3、灭火。
4、二氧化碳可制汽水、纯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