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全部教案

大学物理全部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物理课程学生教学课时:16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绪论1.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3.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运动学1. 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 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学公式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动力学1. 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能量守恒定律1.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2.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热力学1. 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等;2.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波动光学1. 介绍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如光的干涉、衍射等;2. 讲解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波动光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电磁学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荷、电场、磁场等;2. 讲解电磁场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电磁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量子力学1. 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2. 讲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量子力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相对论1. 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2. 讲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课时:现代物理1. 介绍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如量子场论、宇宙学等;2. 讲解现代物理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课时:物理实验1. 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大学物理教案_普通物理学

大学物理教案_普通物理学

教学目标:1. 理解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2. 掌握使用双缝干涉实验验证光的波动性。

3. 学会使用偏振片测量光的偏振状态。

4.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双缝干涉实验原理及现象。

2. 偏振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双缝干涉装置、光源、屏幕、偏振片、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波动光学基本原理介绍。

3. 教学视频:双缝干涉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光的干涉现象(如肥皂泡、油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它们与光的波动性有何关系?二、基本原理讲解1. 讲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介绍双缝干涉实验和偏振实验的原理。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光源调整、双缝间距测量、屏幕调整等。

2. 演示偏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偏振片调整、光强测量等。

四、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测量双缝间距和条纹间距。

2. 学生分组进行偏振实验,观察偏振现象,测量光强变化。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2. 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公式计算实验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3. 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合理。

4. 学生对波动光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介绍波动光学的应用领域,如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2. 讨论波动光学与量子力学的关系。

字数:530字。

大学物理第1课教案及反思

大学物理第1课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彩虹、磁悬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大学物理这门课程。

2. 教学内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力、能量、场等。

(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物理现象。

(3)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推导等。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物理学的应用。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5. 布置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2)收集一些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物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课、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得教学过程较为完整。

在课堂活动中,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2)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展示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今后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4.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习题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物理_教案

大学物理_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分支和重要研究领域。

3. 理解物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的概念与学科范畴2. 物理学的基本分支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4. 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与现代科技发展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大学物理导论》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物理学研究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大学物理的概念与学科范畴(15分钟)1. 介绍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制等。

2. 讲解大学物理的学科范畴: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

3. 讨论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物理学的基本分支(20分钟)1. 力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2. 热学: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热能转换等。

3. 电磁学: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

4.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干涉、衍射等。

5.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结构、能级、光谱等。

6.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7. 凝聚态物理学:晶体结构、半导体、超导体等。

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5分钟)1. 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误差分析等。

2. 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物理定律、计算方法等。

3. 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

五、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与现代科技发展(15分钟)1. 讨论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电子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等。

2. 分析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环境保护、疾病诊断、灾害预测等。

3. 探讨物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认识。

2. 教师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思考题等。

大学普通物理教案

大学普通物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2.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2. 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复杂运动问题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回顾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 通过实验和观察,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

- 引入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说明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课堂练习1. 分析一个简单的物理问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运动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2. 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精选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精选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放射性衰变类型及特点分析
01 02
α衰变
原子核自发放射出α粒子的过程称为α衰变。α粒子是氦原子核,带有两 个单位正电荷。α衰变后,新核的电荷数减少了2个单位,质量数减少 了4个单位。
β衰变
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电子或正电子的过程称为β衰变。β衰变后,新核的电 荷数发生了变化,但质量数不变。
03
γ衰变
原子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有时会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这
THANKS
熵增加与能量退化
熵增加反映了系统能量的不可逆 损失和退化,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核心内容。
实际应用举例
热机效率、制冷系数、生态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制冷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制冷技术分类
根据制冷原理和应用需求,可分为压 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热电制冷等。
吸收式制冷原理
利用吸收剂对制冷剂的吸收和解吸作 用,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和制冷效果。
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 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推动科技进步 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02
理解物理现象的本 质和内在联系
03
学会运用物理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04
培养实验技能和科 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
核能安全与环保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安全 和环保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确 保核能的安全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 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例如,加强 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响应能力; 推广先进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和放射性 物质管理技术;加强公众对核能知识 的普及和教育等。
08
量子力学基础概念引入与拓展

大学物理全套教案人教版

大学物理全套教案人教版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大学物理全套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波动光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力学、热学、波动光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2)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领域;(3)熟悉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2)功和能(3)动量守恒定律(4)角动量守恒定律(5)刚体转动(6)流体力学2. 热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3)热力学势(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热力学过程(6)热力学平衡3. 波动光学(1)光的干涉(2)光的衍射(3)光的偏振(4)光的全反射(5)光的折射(6)光学仪器4. 电磁学(1)库仑定律(2)电场和电势(3)磁场和磁感应强度(4)电磁感应(5)麦克斯韦方程组(6)电磁波5. 量子力学(1)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2)薛定谔方程(3)氢原子能级(4)多电子原子(5)量子力学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6)量子力学在核物理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应用。

4. 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作业与练习: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大学物理教案

大学物理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3. 物理学的研究领域;4. 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 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理学的概念,如力、能量、速度等;2. 提问学生对物理学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20分钟)1. 介绍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如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等;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如国际单位制(SI)等;3. 强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20分钟)1.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2. 通过示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3. 强调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实验、观察、推理等。

四、物理学的研究领域(20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等;2. 讲解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重要发现;3.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和挑战。

五、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0分钟)1.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空调、电动机等;2.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展望物理学的发展前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3. 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反馈。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学生对物理学应用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2. 教材或参考书籍;3.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实例;4. 网络资源和相关视频。

大学物理word教案

大学物理word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 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并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能够解决涉及多力平衡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功和能1. 功的定义和计算2. 能的定义和分类3. 动能定理4. 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力的分解和合成1. 力的分解方法2. 力的合成方法3. 多力平衡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的基本概念。

2. 引入牛顿运动定律,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惯性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加速度定律,通过公式推导和实例讲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给出几个简单的力学问题,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答。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提醒学生注意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功和能: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功与能量的关系。

2. 动能定理:讲解动能定理,通过公式推导和实例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

3.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实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力的分解和合成1. 力的分解方法:讲解力的分解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2. 力的合成方法:讲解力的合成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将两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力。

大学物理教案pdf

大学物理教案pdf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电磁场的计算和应用。

3. 电磁学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 复杂电磁场问题的计算。

2. 电磁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电磁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电磁学的重要性。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介绍电荷、电场、磁场等基本概念。

2. 讲解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原理。

3. 通过实例讲解电磁学的基本规律。

三、电磁场的计算和应用1. 讲解电磁场的计算方法,如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等。

2. 通过实例讲解电磁场的应用,如电磁场在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四、电磁学实验操作1. 介绍电磁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讲解电磁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电磁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电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2. 强调电磁学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

2. 教学课件:电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操作等内容。

3. 实验器材:电磁学实验装置。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设计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偏振现象,掌握马吕斯定律,理解偏振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光的偏振现象2. 马吕斯定律教学难点:1. 光的偏振现象的观察和解释2. 马吕斯定律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偏振片、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光的波动性?举例说明光的波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入光的偏振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光会发生偏振?二、新课讲授1. 光的偏振现象:介绍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等基本概念。

2. 实验演示:观察光的偏振现象,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偏振现象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 分析偏振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液晶显示、偏振眼镜等。

2. 讨论光的偏振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遥感技术等。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光的偏振现象相关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光的偏振现象?光的偏振有哪些应用?二、实验演示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偏振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偏振规律。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光的偏振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遥感技术等。

2. 分析光的偏振现象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光学设计、光学元件制造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光的偏振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强调光的偏振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光的偏振现象相关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光的偏振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word版)教案大学物理

(完整word版)教案大学物理

教案大学物理(05 春)大学物理教研室[第一次]【引】本学期授课内容、各篇难易程度、各章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及形式等绪论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物理学与技术科学、生产实践的关系第一章质点运动学【教学目的】☆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本章难点: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教学过程】·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学时·典型运动、圆周运动 2学时·相对运动 2学时《讲授》一、基本概念1 质点2 参照系和坐标系):(2)自然坐标系(如图1-2):3 时刻与时间二、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量1位置矢量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的量.如图1-1所示。

kjir zyx++=(1-1)矢径r的大小由下式决定:222zyxr++==r(1-2)矢径r的方向余弦是rzryrx===γβαcos,cos,cos (1-3)运动方程描述质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

称为运动方程,可以写作x = x(t),y = y(t),z = z(t) (1-4a)或r = r(t) (1-4b)轨道方程 运动质点在空间所经过的路径称为轨道.质点的运动轨道为直线时,称为直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道为曲线时,称为曲线运动.从式(1一4a )中消去t 以后,可得轨道方程。

例:设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6cos 36sin3===z ty t x ππ从x 、y 两式中消去t后,得轨道方程:0,922==+z y x2 位移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移动的量.如图1-3所示.rr r ∆=-=−→−A B AB (1—5)在直角坐标系中,位移矢量r ∆的正交分解式为kj i r z y x ∆∆∆∆++= (1-6)式中A B x x x -=∆;A B y y y -=∆;A B z z z -=∆是r ∆的沿坐标轴的三个分量。

大学物理简单讲解教案

大学物理简单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板书3. 实验器材(如:弹簧秤、秒表、小车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物理的学习。

2. 介绍大学物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1. 速度与加速度: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力与运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3. 功与能:讲解功和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实验演示1. 弹簧秤实验:演示弹簧秤的原理及其应用。

2. 秒表实验:演示秒表的原理及其应用。

3. 小车实验:演示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解答,指导学生解决疑问。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际问题的讲解与解决1. 举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物体下落、抛物线运动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物理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发展。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1-1 质点运动的描述1-2 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经典力学的基础包括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定轴转动部分。

其中动量、角动量和能量等概念及相应的守恒定律是重点。

此外,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是当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与XXX力学联系紧密,因此也被归入经典力学的范畴。

第01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1-1 质点运动的描述1-2 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本章介绍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物理量,以及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同时,还将重点讲解圆周运动和相对运动等内容。

基本要求: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物理量,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2.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掌握运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以及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

3.能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4.理解XXX速度变换式,并会用它求简单的质点相对运动问题。

重点: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理解XXX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第01-1讲质点运动的描述,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本节介绍质点运动的描述和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首先,讲解参考系和位矢、位移的概念,以及运动方程的作用和求解方法。

其次,介绍圆周运动和相对运动等内容,重点讲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

最后,讲解XXX速度变换式,以及如何利用它求解简单的质点相对运动问题。

大学物理_授课教案

大学物理_授课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问题讨论、习题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刚体转动、振动与波动等。

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传导、对流与辐射等。

3. 电磁学:库仑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等。

5. 近代物理:原子结构、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核物理等。

三、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每学期共计32周,每周4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等。

3.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实验设备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讨论。

2. 实验:安排8次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习题课:针对重要章节和难点,安排习题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同行评价:学期末邀请同行专家听课,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学物理》教材第六章“波动光学”,具体内容包括:6.1节光的干涉,6.2节光的衍射,6.3节光的偏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干涉原理,掌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现象的产生及计算方法。

2. 了解光的衍射现象,掌握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等衍射现象的规律。

3. 掌握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理解偏振光与自然光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的产生原理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偏振光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器、双缝干涉仪、薄膜干涉仪、偏振片、幻灯片。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器展示光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什么会产生干涉。

2. 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光的干涉原理,以双缝干涉为例,解释干涉条纹的产生原因。

(2)介绍薄膜干涉,解释为什么薄膜会产生干涉现象。

(3)讲解光的衍射现象,以单缝衍射为例,解释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

(4)介绍圆孔衍射,解释衍射现象与光孔大小、波长之间的关系。

(5)阐述光的偏振现象,解释偏振片的作用原理。

3. 例题讲解(20分钟)(1)双缝干涉:计算干涉条纹间距。

(2)薄膜干涉:计算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相位差。

(3)单缝衍射:计算衍射光强分布。

(4)偏振光:解释偏振片对光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1)根据干涉原理,判断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双缝间距的关系。

(2)根据衍射原理,判断单缝衍射光强分布与波长、缝宽的关系。

(3)分析偏振片对自然光和偏振光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波动光学:6.1光的干涉、6.2光的衍射、6.3光的偏振。

2. 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偏振光。

3. 干涉、衍射、偏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双缝干涉中,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双缝间距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一、教案:长度测量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米尺、卡尺、千分尺等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长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3. 教学过程(1)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

4. 实验器材米尺、卡尺、千分尺、测量对象(如线段、螺丝等)。

5. 实验步骤(1)熟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

(4)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教案:质量测量(1)让学生掌握天平、电子秤等常见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质量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3. 教学过程(1)讲解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

4.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对象(如物体、液体等)。

5. 实验步骤(1)熟悉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

(4)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后续章节(六、七、八、九、十)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案:密度测量(1)让学生掌握密度测量方法,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一、引言1.1 实验目的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力学实验2.1 实验一:测定弹簧常数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定弹簧的常数。

实验原理:胡克定律实验步骤:(1)安装弹簧测力计,调整至零位。

(2)分别施加不同的力,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3)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常数。

2.2 实验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目的: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实验步骤:(1)设置自由落体运动的起始点,测量高度。

(2)使用计时器记录物体落地的时间。

(3)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计算加速度。

三、热学实验3.1 实验三:测定水的比热容实验目的:测定水的比热容。

实验原理:热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质量的水,测量初温。

(2)给水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

(3)根据热量守恒定律计算水的比热容。

3.2 实验四:测定气体的体积实验目的:测定气体的体积。

实验原理:玻意耳定律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量的气体,测量初始压强和体积。

(2)改变气体的压强,记录对应的体积变化。

(3)根据玻意耳定律计算气体的体积。

四、电磁学实验4.1 实验五:测定电阻的值实验目的:测定电阻的值。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值。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2 实验六:测定电容的值实验目的:测定电容的值。

实验原理:电容的定义式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测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2)根据电容的定义式计算电容的值。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六、光学实验6.1 实验七:测定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测定光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斯涅尔定律实验步骤:(1)准备光学元件,如棱镜,调整实验装置。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一、引言1.1 实验目的通过大学物理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要求(1)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2)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3)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4)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结论。

二、实验一:测定弹簧常数2.1 实验原理弹簧常数是描述弹簧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弹簧常数可以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2.2 实验设备弹簧、测力计、尺子、细线、支架等。

2.3 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设备,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挂上测力计;(2)测量弹簧的自然长度;(3)分别测量不同拉力下的弹簧长度,记录数据;(4)计算弹簧常数。

2.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常数。

三、实验二:测定平面镜的焦距3.1 实验原理平面镜的焦距是描述平面镜成像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平面镜的焦距可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3.2 实验设备平面镜、光屏、光具座、刻度尺等。

3.3 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设备,将平面镜放在光具座上;(2)调整光具座,使物体、平面镜和光屏依次排列;(3)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成像位置;(4)测量成像位置,计算平面镜的焦距。

3.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成像公式计算平面镜的焦距。

四、实验三:测定光的折射率4.1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率是描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光的折射率可以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4.2 实验设备折射计、光具座、透明介质等。

4.3 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设备,将透明介质放在光具座上;(2)调整光具座,使光线垂直入射;(3)测量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记录数据;(4)计算光的折射率。

4.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光的折射率。

五、实验四:测定电路的欧姆定律5.1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通过测定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特性。

程守洙大学物理教案

程守洙大学物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简单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牛顿运动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2. 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牛顿运动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复杂运动问题中力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普通物理学》程守洙主编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秤、斜面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学过的运动学知识,如速度、加速度等。

2. 引入牛顿运动定律,介绍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讲解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3. 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利用小车、弹簧秤、斜面等实验器材,演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

2.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入牛顿第二定律。

二、新课讲解1.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2. 公式推导:F=ma3. 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4. 举例说明牛顿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利用小车、弹簧秤、斜面等实验器材,演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牛顿运动定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思考: 7-3、6、8;练习:7-6、11、16承上: 热力学第一定律(03’)§7-5 热一律对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应用一、 泊松方程(27’) 绝热过程特征:dE dW dQ -=⇒=01、对理想气体: ∴c pV =γ2、绝热线:V p -图:交点处:绝热线斜率>等温线斜率§7-6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热机的效率一、 循环过程:(17’)特征:1、经每次循环:0=∆E,净功)净热)((W Q =⇒ 系统对外的净功等于系统吸入的净热。

2、平衡过程:⎰⎰==pdVdW W 数值上等于Vp -图上闭曲线包围的面积。

二、卡诺循环:二恒温热源间二等温过程二绝热过程组成正循环:热机(28’)⎪⎪⎪⎪⎩⎪⎪⎪⎪⎨⎧=→=→=→=→----)4(:,)3(ln :,)2(:,)1(ln :,1421114322132121121 γγγγμμv T v T a d v v RT M Q d c v T v T c b v v RT M Q b a i 绝热绝热压缩:(绝对值)放热等温压缩:绝热绝热膨胀:吸热等温膨胀:效率:1212111T TQ Q Q W -=-==η讨论:1.卡诺循环最简单、最基本的理想循环 2. 只与21,T T 有关。

提高η的途径 3.η恒小于1逆循环:致冷机(10’)致冷系数2122122T T T Q Q Q W Q -=-==ω(可大于1) 小结:绝热过程;卡诺循环:(05’)思考: 7-5,9,10; 练习:7-20, 24, 25承启: 热力学第一定律:定量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方向研究 (05’)§7-7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 叙述:(15’)开尔文叙述: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令其全变为功的循环过程:不可能。

克劳修斯叙述:热量自发地从低温到高温:不可能。

(二叙述等效 ) 二、意义:反映自然界中过程的方向性,否定了制造第二类永动机的幻想。

(10’)§7-8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卡诺定理一、 两类过程(15’)可逆过程:系统能回原态且外界无任何变化。

(平衡过程) 不可逆过程:系统不可能回原态而外界无任何变化 例:功热转换,热量从高温到低温,气体自由膨胀讨论:1.只有理想的平衡过程(无限慢、无耗散)才可逆,自然界中一切实际过程都是非理想、非平衡的,因此是不可逆的。

2. 各种不可逆过程中存在内在联系。

热二律实质:总结性指出这种联系。

二、卡诺定理:工作在21T T 、之间热机:;一切可逆机:121T T -=可逆η 一切不可逆机:121T T -≤不可逆η(10’) 意义:提高η的途径:① 不可逆机尽量逼近可逆机。

② 提高高温2T(降低低温1T )§7-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一、气体自由膨胀: 重回A:几率N21 N 为分子数。

(20’)总结:自发过程(不可逆过程)总是从几率小(含微观状态少)的宏观状态⇒几率大(含微观状态多)的宏观状态。

二、热二律统计意义:本质上是一统计规律,反映自然界中一切实际过程,都向几率增大方向进行。

(10’) 小结:绝热过程;卡诺循环:(05’)承启: 力学:机械运动→电磁学:电磁运动(02’)第八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8-1:电场一.电场:场物质:迭加性 静电场:静止电荷激发。

对外表现 (05’)二. 带电现象的微观解释:电子转移⎩⎨⎧电荷量子化电荷守恒(03’)三.库仑定律:对真空的点电荷02122101241r r q q F⋅=επ (10)§ 8-2:场强一、 场强:q F E =性质 ⎪⎩⎪⎨⎧+++=n E E E E 21迭加性:客观性方向性 (10)二、 场强计算:(一)离散型: (20’)1、点电荷:2、点电荷系: 电偶极子: 电矩(二)、连续型:⎪⎪⎩⎪⎪⎨⎧⋅===⋅=⎰⎰⎰dq rr E d E d E dqr r E d 303041:41 πεπε矢量积分迭加划分:元电荷 注意方向,正交分解)(1、均匀带电线: (20’)讨论:无限长均匀带电线:2.、均匀带电环轴: (15’)讨论:① 环心; ② 远处小结:静电场;场强计算:(05’)思考: 8—1,3; 练习:8—6, 8, 105. 均匀带电长圆柱体:电场在柱体内外分区分布(05’)小结:Gauss定理及应用(05’)思考: 8—7,8;练习:8—14, 15, 16承启:静电场表现:与物质的相互作用(03’)§9—1: 静电场中的导体一.导体的静电平衡(15’)静电感应 静电平衡平衡条件⎪⎩⎪⎨⎧=⎩⎨⎧=='+=si i U U E E E E 内部、表面等势电势角度表面内部场强角度:0:0:0τ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15’)1.静电平衡下,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1] 内部:净电荷为零[2] 内表面⎪⎩⎪⎨⎧'-=⇒+'==⋅==⎰q q q q s d E E e 内表内表腔内有电荷时,等势净电荷为零,腔内腔内无电荷时,内表面00,0εφ2. 表面曲率大处,电荷面密度大;3. 表面场强与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三.应用:(10’)1.尖端放电:尖端处曲率大大E 强:放电2.静电屏蔽:接地导体腔网:内屏和外屏§9—2: 电容器一、 电容器电容:BA U U qC -=(15’)讨论:1、电容是表示储存电荷、电能的物理量。

2、只与导体的几何线度有关,与q, U 带电与否无关。

3、加入介质电容增大C C r ε=二、 电容计算:承启:真空中的磁场→介质中的磁场?(05’) §12-1 磁介质的磁化(10’) 一、 磁化:①磁化是磁场和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切物质均会被磁化②B B B '+=0同向或反向)B可与B(:介质磁化附加场:真空中磁场介质中磁场0:'⎪⎪⎭⎪⎪⎬⎫'B B B 相对磁导率:⎪⎪⎩⎪⎪⎨⎧>>'<'>=铁磁质反向,抗磁质与同向,顺磁质与,1,1,1000r r r r B B B B B B μμμμ③与电极化比较:E E E E ''+=,0恒与0E 反向,1≤r ε二、磁化现象分析(15’)内因:电子运动(轨道旋+自旋)⇒等效分子电流⇒分子磁矩 外因:外磁场⎪⎩⎪⎨⎧∆m m P B B P 反向的附加磁矩进动产生与取向一致的趋势出现与使兹力洛伦00.2.1类 别 磁 化 原 因宏观现象 顺 磁 质mm P P ∆>>,分子磁矩朝外场方向取向是顺磁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介质表面出现磁化面电流抗 磁 质与外场0B 方向的附加磁矩是产生抗磁效应的唯一原因§12-2、磁介质中的磁场一、磁化面电流 (10’)二、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20’)引入磁场强度μBH =介质中安培环路律I l d H ∑=⋅∴⎰三、应用:(利用对称优选回路)H B H μ=⇒⇒ (10’) §12-3 铁磁质一、性质:1、大 2、磁滞 3、剩磁 4、居里点 (05’) 二、磁滞回线:(10’) 小结:电场能量mk kt kA t A m mv E k 22222222)(sin 21)(sin 2121ωωϕωϕωω=⇒=+=+==承启: 波基本特征:干涉衍射 (05')第十八章波动光学§18-1光的相干性原子(分子)发光:干普通光源所法的光不相向、位相随机变化随机性:振动频率、方间歇性:波列(⇒⎭⎬⎫⎩⎨⎧⋅=∆=∆-m l s t 10,109产生相干光途径:同一光束分开⎩⎨⎧分振幅法:薄膜干涉干涉分波阵面法:杨氏双缝(15')§18-2.由分波阵面法产生的光的干涉一、 杨氏双缝:双缝充当相干波源波程差:D x ddtg d B s r r r =≈==-=∆θθsin 212明纹:3,2,122=±=⇒±==∆k d Dk x k D x dr λλ暗纹:3,2,1)12(2)12(=-±=⇒-±==∆k d Dk x k D x dr λ (15')讨论:①用分波阵面法产生相干光② 干涉花样是明暗相间,等距离排列的开行条纹 :间距 λdD x =∆③ 光学测量。

基本刻度—放大(杨氏:D/d )④入射白光:中央(k=0)白色,其他纹彩色紫→红按波长排列。

(10')二、洛埃镜:S 与其中虚像S ’形成相干光源(双缝) : 镜缘暗纹半波损失⇒ (10') §18-3光程差光程:①折算:相同时间光在真空中的路程。

②位相差取决于光程差:δλπλπϕ022=∆=∆e r 干涉强弱⎪⎪⎩⎪⎪⎨⎧-±±=,暗明2)12(,22λλδk k③薄透镜的等光程性⇒不产生附加的光程差 (30') 小结:简谐波 (05') 思考: 18—2, 3; 练习:18—2 , 3, 7承启: 分波阵面法产生相干光→(05')§18-4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一、 薄膜干涉: 光程差 ⎪⎪⎩⎪⎪⎨⎧=+±=±==+'-=暗,明,,2,1,02)12(,3,2,1,222sin 2222 k k k k i n n e λλδλδ (10')讨论:1.是用分振幅法获得相干 2.若膜厚均匀:仅为i 的函数,相等的倾角i 对应 于同一条干涉条纹—等倾干涉 3.若一定:仅为e 的函数,相等的度e 对应 于同一条干涉条纹—等厚干涉4.透射光束因无半波损失,干涉花样与反射光束互补5 自行写出 n<n ’射光束的干涉条纹位置(?) (20')二、劈尖(劈性膜)产生的干涉⎪⎪⎩⎪⎪⎨⎧=+±=±=+=暗,明,,2,1,02)12(,3,2,1,2222 k k k k en λλλδ (10')讨论:1.是典型的等厚干涉2.间距 便于测量↑↓=⎭⎬⎫=∆=∆l n l l e e n ,,sin 2sin 2θθλθλ3. 尖顶:半波损失0极暗纹—=0 ⇒=2λδe4.白光入射:除尖顶均暗外,出现彩色条纹(紫→红) 5.自行写出玻璃间空气劈尖的公式(20') 三、牛顿环实质:环状空气劈尖上的等厚干涉 花样:同心圆环,向外愈密位置: 暗环0,(明环 (),3,2,1,),3,2,1,2)12( ===-=k kR r k R k r λλ(10')§18-5迈克耳孙干涉仪:干涉虚像)间构成空气薄膜(MM与22'1M 磁场中移过的条纹数— N 移动距离 : 平移M22λN d = (10')小结:简谐波 (05') 思考: 18 — 6, 7; 练习:18 — 11, 13 ,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