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

合集下载

历史七下第四课笔记

历史七下第四课笔记

历史七下第四课笔记Today, we discussed the fourth lesson of the seventh grade history class. 今天我们讨论了七年级历史课的第四课。

This lesson focused o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ruled China from 1368 to 1644.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明朝,明朝统治了中国从1368年到1644年。

We learned about the founding emperor, Zhu Yuanzhang, and his rise to power through rebellion against the Mongol-led Yuan Dynasty. 我们学到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他通过反对蒙古统治的元朝而夺取权力的经历。

It was a period of great cultur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with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in art, literature, and technology. 这是一个文化和经济繁荣的时期,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文学和技术成就。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spects of the Ming Dynasty is its maritime expeditions led by the legendary Zheng He. 最令人着迷的明朝方面之一就是由传奇人物郑和领导的海上远征。

Zheng He's voyages were unprecedented in scale and brought back new ideas, trade goods, and even exotic animals to China. 郑和的航行规模前所未有,并且将新思想、贸易商品,甚至异国的动物带回中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3)唐材诗料。三李白中、“杜尤甫其、是白唐居朝易文等学。 ”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两位其中成就突出 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
日。
--《旧唐书•崔融
传》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
胡乐。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 有しています
货币
服饰
唐朝的开元 通宝 (始铸于621 年)
日本的和同 开珎 (始铸于 708年)
唐装
和服
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斗茶
茶道
端午节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 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教 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 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 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 活 风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

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1、日本派遣使节、留学生、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些人被称为: 遣唐
使。
2、 阿倍仲麻吕
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剑道
生活用具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B 1.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被称为
()
A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2.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
( hào )京、史称西周。
牧野决战
四 西周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
西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
的 分
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

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前言 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 商汤灭夏 三 武王伐纣 四 西周的分封制
前言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

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课件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育教学|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工具
主讲人:XXX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 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 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 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
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
一 夏朝的建立
与“家天下”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测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盛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日本还保留着诸多“唐风”的印记。

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A.唐大昭寺B.唐招提寺C.唐大明寺D.唐法门寺2.唐朝时,一个中国人去了日本。

回国后他向人们描述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错误的是()A.土地是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的B.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C.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唐三彩D.贵族子弟游手好闲,但靠世袭都有官做3.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遣唐使来华4.“兼容并包,繁荣开放”是唐朝特有的文化符号。

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遺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来华5.《中国诗词大会》持续热播,再次让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下列诗句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D.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B.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楚文化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7.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B.他主持设计了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招提寺C.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D.他第五次东渡日本成功8.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事,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受开发交流、包容并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知道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玄奘西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回答问题: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人”一词由来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

从唐太宗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

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朝鲜)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新课学习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阅读课文,欣赏《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及日本的和同开珎(同“宝”)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唐朝时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难,历史上就有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欣赏鉴真像及日本唐招提寺图片。

4.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5.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新罗强盛以后与唐朝交往密切,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总结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烽火古战和大唐开元盛世。

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烽火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主要发生在公元前208年至公元前202年之间。

这次战争由中国秦朝的始皇帝发起,目的是统一中国,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

这次战争采用了大规模的兵役制度和军事技术,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烽火古战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在烽火古战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朝代更迭和政权更替,最终在唐朝的开元盛世达到了极致。

大唐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唐朝的开元盛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唐开元盛世期间,中国的政治达到了相对统一的状态,国家力量得到了强大的提升,使中国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同时,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此外,在开元盛世期间,中国的文化精英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在开元盛世期间,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航海技术、农业技术和医学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烽火古战和大唐开元盛世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烽火古战标志着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大唐开元盛世则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3. 理解古罗马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4. 感受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与帝国制度;3. 理解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课件: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主题(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内容和特点,以及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

3. 深化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文化特点,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复习(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课后练习,并完成相关习题;2. 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来展示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励学生学习历史,传承人类文明。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导学历史第四课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导学历史第四课

聚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学案班级姓名号数:____________第4课“开元盛世”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17-21二、学习目标:1、了解科举制在隋朝诞生的情况;2、掌握科举制在唐朝的完善;3、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三、学习重点:科举制在唐朝的完善学习难点:理解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学习过程:(一)【温故而能知新】复习第3课P12-16的知识要点、回答以下问题。

50分(5min)得分: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对症方可下药】全班大声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1min)(三)【我读故我会思】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本大意。

(要求:不看学案,只看书本。

)(5min)(四)【在激流中勇进】紧紧围绕以下三道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题目。

(5min)1、隋文帝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始于什么时候?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善科举制方面各采取什么什么措施?(简单列举出来)3、科举制对中国及至世界的影响是什么?(请用括号在书本上标出来)(五)【团结就是力量】和周围的同学小声的交流、讨论。

(1min)(六)【见证奇迹时刻】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8min)(七)【万变不离其宗】总结本课内容,再速记。

(5min)五、谁来摘得桂冠:完成以下检测题。

(5min)1.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科举制度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2.科举制度创立、废除的两个朝代是()A.隋朝、清朝 B.唐朝、清朝 C.隋朝、明朝 D.唐朝、明朝3.唐朝时对科举制的完善起过重要作用的几位帝王是()①唐高祖②唐太宗③武则天④唐玄宗⑤唐高宗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4.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的皇帝是()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12时 12分21 .8.1100 :12Aug ust 1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12时 12分4 秒00:12: 0411 August 2021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理解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五、说教法、学法
•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
自主学习方式、对比分析法等教法学法进行教 学。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121 .8.11W ednesday, August 11, 2021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鉴真对中日友 好往来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塑像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 称为唐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 条。由唐鉴真 主持修建,于759年建 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

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四课知识点English Answer:The Sui Dynasty:The Sui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by Emperor Wen of Sui, in 581 AD.It reunified China after the period of division known a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The Sui Dynasty implemented several reforms, including a new l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 new tax system, and a new currency.The Sui Dynasty also built the Grand Canal, which connected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The Sui Dynasty was overthrown in 618 AD by the Tang Dynasty.The Tang Dynasty:The Ta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by Emperor Gaozu of Tang, in 618 AD.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golden ages in Chinese history.The Tang Dynasty oversaw a period of economic prosperity, cultural flourishing, and territorial expansion.The Tang Dynasty also developed a strong bureaucracy and a sophisticated legal system.The Tang Dynasty was overthrown in 907 AD by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The Sui-Tang Dynasty:The Sui-Tang Dynasty was a period of grea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 in China.It saw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reform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infrastructure projects.The Sui-Tang Dynasty also witnessed the flourishing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painting, and music.Chinese Answer:隋朝。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材分析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四课,所以,学习中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本册教材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本课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这就需要教师趣味教学并加以讲解引导,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层层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同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继续提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题名的?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 )
( )



会 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

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D. 求取佛教经典经义2.“贞元二十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逸势、学问僧空海。

”从《旧唐书》中可以看出,唐朝派遣来唐学习的人不包括()A.使节B. 橘逸势C.鉴真D.空海3.遣唐使回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史实有()①根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官制。

②唐朝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传到了日本。

③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的城市规划完全参照唐长安城。

④日本人仿照汉字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图示是在中国出土仿唐“开元通宝”的银币。

它是哪个国家铸造的?()A.唐朝 B. 日本 C. 天竺 D. 大秦5.宋代一位名士为各高僧作传,其中一位“才出洋,遇恶风涛”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并专门为他修筑了唐招提寺。

这位高僧是()A.空海B.玄奘C.鉴真D.晁衡6.图示僧人为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位僧人是在何时到达日本?()A.西汉 B.唐 C.宋 D.明7. 公元8世纪中期,鉴真辛苦过劳导致双目失明后,终于成功到达了日本。

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让人感动。

鉴真经过几次失败最终成功?()A.6次 B.5次 C.4次 D.7次8.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一直和中原来往频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罗强盛以后,派遣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还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但是新罗人无法在唐朝获得官职。

D.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9.“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

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

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中体现出 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 力。 3.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 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 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韩服的雏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 的朝鲜半岛就已出现。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崔致远(857—— ?)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 和佛经翻译家”。
理由:
1、玄奘历尽险阻,到天竺求取佛经。 2、精通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 论,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3、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其珍 贵的历史文献。
4.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 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 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 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 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 02 知 识 要 点 03 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 04 解历 题史 技图 巧 05 过 关 训 练 06 合 作 探 究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
( B )11.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 C )12.(2019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 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 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合作探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 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 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分,
返回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 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 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 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 A )14.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 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 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总结七下历史第4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4课知识点

总结七下历史第4课知识点首先,本课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的基本概况。

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据绝大部分人口。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财富,而地主则是土地的所有者。

农民在地主的领地上种植粮食,同时需要向地主交纳租金或劳役。

这种土地所有制和劳动关系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基本特点。

其次,课程深入介绍了封建主义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

封建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其核心是封建制度。

中世纪欧洲的领主通过封建制度控制了土地和农民,形成了庞大的封建领地。

封建主义巩固了贵族的政治统治地位,同时限制了农民的地位和权利,使得农民成为封建领主的附属。

再次,本课详细介绍了农奴制度在中世纪欧洲的运作方式。

农奴是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受到地主的严格控制,没有自由和财产权。

农奴需要为地主耕种土地,并交纳租金和税款。

农奴甚至无法自由迁徙,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世代相传,生活在极端贫困和压迫之中。

最后,本课还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农业生产和风车。

中世纪欧洲农业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采用人畜耕作和轮作种植。

而风车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风车可以利用风能将谷物磨成面粉,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加工工具。

风车的使用,标志着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也为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对中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内容涵盖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领地制度、农奴制度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特点,对于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的
遣唐使
影响


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真东渡 经过
外 文
影响

交 流
时间
玄奘西行 经过
影响 ① 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制度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孝 德 天 皇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 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 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 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什么叫遣唐使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200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随行有留学生、留学僧和各种技术人员等,他们 在唐朝居留、游历、学习。
遣唐使影响
建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随着律令制度的完善,与唐朝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大和朝廷深切感受到唐朝巨大的都城 可以有效地显示国威,于是着手建造自己最初的大都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 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遣唐使影响
文字
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 和片假名,各有73个。
平假名
平假名假借汉字的 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 写和印刷;片假名假借 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 成,用于标记外来词、 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 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 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 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 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 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 多向他人学习。
《礼宾图》左边3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 右方3人分别为东罗马帝国、高丽和东 北一少数民族的使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货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 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茶道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服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奈良时代,中国唐 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 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 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 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 以若干改造,如袖子、 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 变宽。为给人以美感, 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 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 美。从此这种服装便固 定为日本的和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鉴真东渡经过
讲一讲鉴真六次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前后经历了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在第五次东渡时因积劳成 疾,眼睛发炎,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 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 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旋”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是位于武后陵墓旁的六十一尊王宾像 ,唐高宗驾崩后,世界上有61个国 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 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人在七夕这一天把自 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可 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 民族生活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片假名
2010年4月,日本文化 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 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 共收录了2136个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服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从413年倭王派出的使 臣到东晋來看,是一副土人 的打扮。一国之使光著脚, 耳垂重环,手足都挂满金属 环。身披布帛,下身也同样 用布帛包裹著。没有鞋,没 有服装基本形制,呈现的是 一种未开化的状态。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 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 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节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鉴真简介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 僧人,俗姓淳于,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 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 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 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 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