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文校本课程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名称:名著阅读
—走进《西游记》
走进《西游记》校本课程计划
2013
名著阅读的校本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又是背来又是默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因为课文中有的东西你必须掌握,然而名著这门校本课程,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喜欢读,自觉自愿地去读,既要读出兴趣来,又要真真学到一点东西,记牢一些东西,我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一起来参与猜猜、比比、讲讲、背背、联联、评评的活动,看看谁最了解名著,哪一组能人了解得最多,参与面最大,用这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有所收获,达到名著阅读的目的,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介绍作者和作品
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军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里,少时就颇具文才。年轻时热衷科举,但屡试都落第,到四十岁才补上一个“岁贡生”,54岁时迫于母老家贫,屈任浙江长兴县丞,但因其性格倔强,不喜逢迎,仅供职一年,便弃官归乡。晚年转意著述。
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灵应传或降妖传。《西游记》的结构也是这样的,它的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其余九十三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出身传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机智的、坚强的孙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统治者,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像有人所说的,“如
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像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神话为素材的文学创作一向不够发达。《西游记》立足于民族文化,又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以丰富的艺术想像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一旦摆脱思想拘禁以后所产生的活力,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此外《西游记》虽是由众多零散故事传说汇聚成一部大书,但经过再创造,结构却相当完整。它的文字幽默诙谐,灵动流利,善于描写各种奇幻的场面,都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不少同学们在欣赏名著《西游记》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做人要树立远大目标,应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做事要有真才实学,有始有终;为徒应忠心耿耿,任劳任怨;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要善于借助外力来战胜它;要学会爱憎分明,有勇有谋;要明白团结一致方能成就大业。同学们在欣赏时还应好好汲取其语言精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校本课程课时安排
2013
3月2日
4月8日
4月23日
5月3日
5月24日
6月10日
6月26日
9月5日
9月19日
10月14日
10月28日
11月10日
11月24日
12月8日
12月22日
第一课时(简案)课时安排:11课时
教学目的:1明确作者,简要了解名著地位、创作过程及意义等。
2让学生读懂名著,喜欢名著,汲取其语言精华。
3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化为己有,能运用于自己的写
作中。
4学习主要人物的优点,激励自己
教学设想:名著阅读的校本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又是背
来又是默,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因为课文中有
的东西你必须掌握,然而名著这门校本课程,我认
为应该让学生喜欢读,自觉自愿地去读,既要读出
兴趣来,又要真真学到一点东西,记牢一些东西,
我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一起来参与猜猜、
比比、讲讲、背背、联联、评评的活动,看看谁最
了解名著,哪一组能人了解得最多,参与面最大,
用这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有所
收获,达到名著阅读的目的,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介绍作者和作品
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军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里,少时就颇具文才。年轻时热衷科举,但屡试都落第,
到四十岁才补上一个“岁贡生”,54岁时迫于母老家贫,屈任浙江长兴县丞,但因其性格倔强,不喜逢迎,仅供职一年,便弃官归乡。晚年转意著述。
他的代表作《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与《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奇书。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玄奘归国后,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而玄奘的弟子慧立所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取经事迹做了夸张的描绘,并插入了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成了集大成者。
《西游记》的形成过程很长,但其中有两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它基本成型的元末,另一个是它最后完成的明嘉靖中后期。而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是社会思想开放活跃,市民阶层的力量处于上升状态,作为主要面向市民的通俗读物,《西游记》,其趣味与这种背景关系甚大。
《西游记》风行以后,对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代福州地方的人家,户户都为孙悟空设祠堂,许多地方还兴起了孙大圣庙。
西天取经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西游记》把二者巧妙地联系和结合起来。他告诉人们:为了
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西游记》的特点: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西游记》要算是最驳杂的一部书,它糅合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的作品。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二布置阅读的要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