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进行解读。
二、现状分析1.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的改善。
目前,农村的道路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便于农民的交通出行。
供水和电力设施也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2.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也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等方式,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种植养殖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来源。
3.乡村教育与文化新农村建设注重提升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
通过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优化教学质量,农村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此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农村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农村文化。
4.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新农村建设提倡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科学种植、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也注重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
农村住房改造成果显著,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
同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农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三、趋势展望1.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注重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将会发展更多具有特色的产业,比如农村电商、农民合作社等,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
2.科技进步带动农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将迎来一次转型升级。
新农村建设将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
通过推行“村民自治、政府法治、社会共治”的理念,农村社会治理将会更加有效和规范,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农村道路狭窄、崎岖不平,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农民的出行;一些农村地区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产业发展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
3、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方面的能力有限。
5、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设备陈旧,医护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6、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资金的短缺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7、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农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一、农村发展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兴旺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农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农村建设的进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政策。
这其中包括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农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然而,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也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四、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村消费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这些机遇使得新农村建设前景广阔。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户通过金融手段融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七、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是实现农村兴旺发展的重要途径。
需要通过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田经济、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八、优化农村环境优化农村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九、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就业机会,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十、总结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共同努力。
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备受瞩目。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道路硬化、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普及,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农村合作社兴起,农村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并逐渐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然而,新农村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
再者,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不足,造成了一些乡村的发展停滞。
这些问题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强偏远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 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经济将实现较快发展。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建设,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教育发展。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提升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才的成长和留住。
5. 培育新型农村社区。
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原有农村地区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新农村建设背景、建设进展情况、面临问题与挑战、下步工作计划以及总结与展望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战略。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建设进展情况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农村交通、通讯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新兴业态也迅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收入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三、面临问题与挑战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农村自身积累能力较弱,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高素质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才短缺,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环境压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过于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十个小节,全面地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推进城市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种因素的驱动下,为了提升农村综合实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提供现代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环境优美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几个方面。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宜居环境逐渐形成,新型农业业态和农村产业蓬勃发展。
五、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等问题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六、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民的积极意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七、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产业的升级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
八、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是相辅相成的。
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农村环境和现代化的农村基础设施,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乡村旅游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经济效益。
九、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新农村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流失、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等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
十、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展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
经过多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中国农村的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村庄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条件、交通条件、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改善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新农村建设着重于人居环境的改善,旨在给农村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包括了实施农村公路、污水处理、生态出行、卫生厕所、绿化美化、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加速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提高了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整治一线天,美丽乡村显新颜”。
农村公路通了,交通便利了;卫生厕所建了,疾病传播控制好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了,环境得到了改善;绿化美化工程开展了,乡村变得更加美丽;技术培训提供了,农民技术变得更加精湛。
(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各种产业纷纷兴起,新农村中出现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村居民的生活日益趋于多元化,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促进了农村现代化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得到了推进,各项产业逐渐壮大。
新农村产业的搭建,先筑起了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然后发展起来多项产业,如农林牧渔、乡村旅游、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念、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优化农村生产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文章还展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前景,强调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为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现状、基本理念、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实施路径、政策保障、前景、再强调、文章、关键词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
只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农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只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是维护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推进。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日益严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
目录内容摘要 (2)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4)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4)(一)投入严重不足 (4)(二)人才流失严重 (5)(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5)(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6)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6)(一)体制上的原因 (7)(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7)(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7)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8)(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8)(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9)(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9)参考文献 (10)内容摘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水、电、路等方面的建设。
现在虽然很多农村已经通上了自来水和电力,但还有一部分偏远地区或者是贫困地区缺乏基础设施。
未来,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快实现全面小康。
二、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基础设施改善上,还需要加强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村要逐渐脱离传统的农耕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
农村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农村教育与培训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农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保障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益。
四、农村医疗与卫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对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和改造,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农民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
五、农民收入增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因此,农民的收入增长是一个关键问题。
农村要鼓励农民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村电商等途径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六、乡风文明与社会文化建设乡风文明与社会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加强对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引导,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重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农村文明和谐的社会风貌。
七、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的乡村景观。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推动着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1.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旨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了农村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注重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
农村环境的改善不仅涉及垃圾处理、卫生设施的改善,还包括了农田耕地整治、水源保护等方面。
通过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2.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将向着多元化、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逐渐过渡到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2.2 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注重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
这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农村居民将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拉近城乡差距。
2.3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就业机会。
同时,休闲农业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休闲方式,推动城乡交流与互动。
2.4 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新农村建设必将更加注重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
推动农业绿色化,加强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3.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近期,周口市调查队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既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同时也发现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
针对其现状,就如何克服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各乡镇在党和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地置宜,量力而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三个明显”的初步成效。
一、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首先是争取投资1300多万元,村民投工近3万个,硬化灌溉水渠100条总长5.7万米,缓解了8000多亩水田的灌溉难。
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修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3处,老涡河等小型蓄、供水设施解决了近15000人的饮水难。
其次是农网改造后,农村供电设施和供电质量得到提高,价格得到统一,基本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第三是村级公路提等升级建设进一步加快,2005年启动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以来,15个村共完成公路硬化98公里,合并后的16个村主干公路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解决了近18000人的行路难。
二是农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促进了改房、改厕、改栏、改路“四改”活动的开展,部分农户和农民“住上整洁房、用上清洁灶、上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
首先是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至2008年6月,全镇大都在规划范围内,沿公路两侧共新建楼房151栋,面积20408平方米。
部分新农村小村庄的雏形基本形成。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普溪河村的新建小康户型楼房每年近30栋,67%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
其次是生活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变,已有10村的2610个农户实施生态家园“一池三改”建设,通过建沼气池、改厨、改栏、改厕,普溪河村修建垃圾房。
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及对策建议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农村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仍缺乏道路接驳,贫困地区水电供应不稳定。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要注重农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
二、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发展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仍依赖传统方式,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不稳定。
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农民收入增加与农村就业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就业。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村就业形势也有所好转。
但是,仍有一些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就业机会不足。
因此,应加大对农民收入的支持,改善农村就业环境,扶持农民创业。
四、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和农村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机会。
但是,一些地区农村产业发展仍不充分,缺乏产业支撑。
因此,要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培育壮大农村产业,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五、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是关键环节。
我国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逐渐迈上正轨,普及率不断提高。
但是,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六、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还要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包括水质、土壤质量、垃圾处理等。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未来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未来进行探讨。
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
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落后,存在很大的发展差距。
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
其次是农民收入增加工程,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村环境改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治理农村污染、保护农田水土等。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治理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农民出行更加便利,增加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其次,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农村环境的改善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五、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其次,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不够快,部分农村居民仍然面临着贫困的困扰。
此外,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有限,一些地方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六、应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对农村污染治理的投入。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一、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许多农村地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农村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充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受限。
1.3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才流失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年轻人普遍流往城市发展,农村缺乏人才支持。
1.4 经济结构狭窄新农村发展中经济结构狭窄,以农业为主导,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难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5 矛盾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中矛盾问题突出,如土地流转、农民工工资支付等问题困扰着农村发展。
二、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途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2.2 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青年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
2.4 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通过引入非农产业和服务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5 加强农村矛盾调解与监督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矛盾的调解与监督,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制度,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的解决途径3.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3.2 引入社会力量政府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PPP等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3.3 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强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前预留土地,切实保障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
当前,虽然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道路状况不佳,供水、供电不稳定,制约了当地农村的发展。
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二、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生产现代化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依然传统,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提升。
其次,农村劳动力短缺,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生产难以为继。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亟需解决。
另一方面,一些农村房屋建设质量低下,缺乏美化和绿化措施,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民居住质量。
四、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农村学生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不平等。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五、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重,医疗保障措施相对不完善。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就医便利度。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1.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农村公路通达率得到大幅提高,电力和供水普及率显著提高,通信网络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2.农村产业升级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新农村建设倡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度假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3.教育和医疗改善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需求,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
农村学校和卫生院数量增加,教育和医疗设施得到改善,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明显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发展趋势1.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范围,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3.智慧农村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通过建设智能化农田、智慧农机和农产品溯源系统等,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通过打造宜居宜游的农村环境,开发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农业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5.农村养老和健康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新农村建设将关注农村养老和健康服务。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一、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决定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然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首先,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问题。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较大。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三、农业生产方式有待提升其次,农业生产方式亟待提升。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民的生产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社会化服务协作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村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势在必行。
四、农村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完善,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修养,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投入力度。
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外,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支撑,农民收入增长面临困难。
需要通过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途径,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
六、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此外,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土流失、污染等情况较为严重。
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七、乡村治理有待完善另一个问题是,乡村治理亟需完善。
目前,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滞后,村委会的作用发挥不够有效,一些地方的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执行也存在问题。
需要加强乡村治理,提高村委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八、农民参与决策的程度不够另外,农民参与决策的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参与度不够高,他们对自己利益的诉求不能得到充分发表和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乡村人口的减少,我国农村地区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模式陈旧、基础设施滞后等。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1. 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同时,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劳动力不仅流失,而且年龄结构不平衡,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困境。
2. 农业生产模式陈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都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缺乏了解,无法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不高。
3. 基础设施滞后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民出行不便、生活用水和用电不可靠,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1. 产业多元化与农业科技创新为解决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新农村建设应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生态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
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
推动农村能源的清洁利用,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拓宽农村道路,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性。
加强供水和供电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地区的用水和用电需求。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农村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展望。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道路、供水、照明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村的交通、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未来,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
传统的农业种植业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发展需求,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拓宽农村的发展空间。
未来,应加大对农村的技术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目前的农村建设中,应注重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保护制度,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四、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培养农村人才和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文化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同时,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培养农村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服务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
六、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内容摘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
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
(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
二是影响农业投资。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
(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
(3)城市与农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如河南省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
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
(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
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
(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
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
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
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
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
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
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文件公布的数字,我国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具体到农村的话,每年增长近750多万人。
同时,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急剧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一)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从体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党在政策上对城市实行倾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的倾斜。
第二,设置严格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的设置将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禁锢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不得随意迁往城市。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
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第三,用人机制的不健全。
农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敢于坚持真理、说真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压排挤。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第一,造成了农技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行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后,农村地区的农技站几乎成为一个空壳,主要原因是工资得不到保障。
第二,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要快,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城镇或城市教师,部分农村教师生活比较困难,许多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或“攀高枝”调离农村,或以升学的方式脱离农村教育事业,造成骨干教师的严重流失。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力是农村建设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一,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青年党员新增人数不多,因此,一些支部班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新的矛盾的能力不强。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不健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力,凝聚力不强。
第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
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存在严重的知识贫困,不能摆正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用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
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
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
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工生存和生活条件恶劣,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必须关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生存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已制定的各种保护性的政策法规,要贯彻落实,已经落实的则要不断完善。
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优势。
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利用。
一要不断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才。
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加大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力度,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农村的总体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不断发展针对农民所设置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
针对农村原有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