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计划管理规定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49e2d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d.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引言抽样计划是在统计调查和质量控制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对样本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特征和性质。
为了确保抽样计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套管理规范来指导抽样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旨在规范抽样计划的管理,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适用于各类抽样调查和质量控制项目。
三、术语和定义1. 抽样计划:指根据研究目标和样本特征,确定样本容量、抽样方法和抽样方案的过程。
2. 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
3. 样本:指从总体中选取的部分个体或观测值。
4. 抽样误差: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5. 抽样方法:指用于从总体中选择样本的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6. 抽样方案:指抽样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样本容量、抽样框、抽样过程等。
四、抽样计划管理流程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获取的信息。
2. 确定总体和样本特征:定义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和样本特征。
3. 选择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样本特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4.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置信水平和抽样误差要求,确定样本容量。
5. 设计抽样方案:制定具体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框、抽样过程和样本选择方法。
6. 实施抽样计划: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样本选择,并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
7. 数据分析和推断: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方法推断总体的特征和性质。
8. 评估抽样计划效果:对抽样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估,检验抽样误差是否满足要求。
五、抽样计划管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 科学性和合理性:抽样计划应基于科学的统计原理和方法,确保抽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
2. 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抽样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实施。
3. 数据的质量控制:在抽样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抽样误差控制:抽样计划应合理控制抽样误差,确保抽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5281d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1.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标题: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抽样计划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
因此,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抽样计划的建立、执行、监控、调整和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制度。
一、抽样计划的建立1.1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1.2 确定抽样数量:根据产品的批次大小、质量控制水平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确定每次抽样的数量。
1.3 制定抽样标准:明确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和允许的质量偏差范围,确保抽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抽样计划的执行2.1 抽样过程控制:在抽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抽样计划执行,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公正性。
2.2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抽样结果判定:根据抽样结果判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产品批次。
三、抽样计划的监控3.1 定期评估抽样计划:定期评估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2 质量指标监控:监控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3.3 抽样效果评估:评估抽样计划的效果和准确性,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抽样计划的调整4.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抽样标准:根据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适时调整抽样标准。
4.2 调整抽样数量:根据产品的生产情况和质量控制情况,适时调整每次抽样的数量。
4.3 不断改进抽样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抽样计划,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抽样计划的改进5.1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抽样计划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为改进抽样计划提供依据。
5.2 持续优化抽样方法:不断优化抽样方法,提高抽样的准确性和效率。
5.3 培训与提升:对抽样计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79e4f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a.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引言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旨在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提供准确的样本数据来支持决策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抽样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二、抽样计划的制定1. 抽样目标的明确在制定抽样计划之前,需明确抽样的目标和目的。
根据需求确定所要抽取的总体和变量,确保抽样结果能够满足分析和决策的要求。
2. 抽样方法的选择根据总体特征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选择抽样方法时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3. 样本容量的确定根据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样本的容量。
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样本容量,以保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4. 抽样框的建立建立抽样框是指确定样本来源的总体名单或抽样单位。
抽样框应该准确、完整、可靠,并且能够覆盖所需的总体。
5. 抽样误差的控制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需考虑抽样误差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样本设计和抽样方法选择,以及适当的样本容量确定,可以控制抽样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抽样计划的实施1. 抽样程序的描述明确抽样过程中的步骤和程序,确保抽样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包括抽样框的获取、样本的抽取、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等环节。
2. 抽样过程的监控对抽样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抽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监控内容包括抽样框的更新、样本的抽取方法、调查问卷的回收率等。
3. 抽样过程的记录详细记录抽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框的来源、抽样过程中的问题和调整等。
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追溯和验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四、抽样计划的监控与评估1. 抽样结果的分析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总体的估计值和置信区间等。
2. 抽样误差的评估评估抽样误差的大小和可接受程度,判断抽样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抽样误差公式或模拟方法进行评估。
3. 抽样计划的调整根据抽样结果的评估,对抽样计划进行调整。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4821c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5.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标题: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抽样计划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本文将从抽样计划的制定、执行、监控、调整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体系。
一、抽样计划的制定1.1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1.2 确定抽样数量:根据生产批次大小、产品质量要求和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数量,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1.3 制定抽样计划:确定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人员等具体细节,编制抽样计划书并进行审批。
二、抽样计划的执行2.1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按照抽样计划书的要求进行抽样,确保抽样的过程符合规定,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2.2 记录抽样信息:对每次抽样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抽样数量、抽样结果、抽样人员等信息,建立完整的抽样档案。
2.3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抽样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抽样计划的监控3.1 定期检查抽样情况:定期对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抽样过程符合规定,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3.2 分析抽样结果: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产品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3.3 反馈意见建议:根据抽样结果和监控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抽样计划的调整4.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需求,及时对抽样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 优化抽样方案:根据抽样结果和监控情况,优化抽样方案,提高抽样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质量风险。
4.3 持续改进抽样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抽样管理制度,促进抽样计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抽样计划的总结5.1 汇总抽样数据:对一定时期内的抽样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抽样计划的执行效果和质量管理水平。
公司抽样管理规定制度范本
![公司抽样管理规定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907198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9.png)
公司抽样管理规定制度范本为规范公司抽样管理,确保抽样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准确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1.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对产品、过程和环境进行抽样检验的所有活动。
2. 公司抽样管理应遵循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原则,确保抽样过程的合法性和抽样结果的真实性。
二、抽样机构与职责1.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抽样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抽样工作。
2. 抽样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验,确保抽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抽样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抽样计划、组织实施抽样、处理抽样结果和编制抽样报告等工作。
三、抽样计划与实施1. 抽样管理机构应根据产品、过程和环境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抽样计划,明确抽样目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抽样周期等。
2. 抽样计划应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3. 抽样实施时,应按照抽样计划进行,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四、抽样方法与要求1. 抽样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抽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抽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抽样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抽样时间、地点、对象、数量、方法、结果等,并保存相关资料。
五、抽样结果处理1. 抽样结果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产品、过程和环境的质量状况。
2. 抽样结果不合格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3. 抽样结果合格的,应继续加强管理和监控,确保质量的持续稳定。
六、抽样结果的利用与反馈1. 抽样结果应作为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生产和经营活动。
2. 抽样结果应定期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3. 抽样结果应作为公司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参考,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七、监督与检查1. 抽样管理机构应定期对抽样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抽样过程的合法性和抽样结果的真实性。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07cd0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d.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抽样计划管理是在实施调查、研究或质量控制过程中,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结果,而制定的一系列抽样方案和管理措施。
抽样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决策和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旨在规范抽样计划管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适用于各类调查、研究和质量控制项目中的抽样计划管理。
三、术语定义1. 抽样:从总体中选择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或质量控制的过程。
2.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部集合。
3. 样本: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
4. 抽样误差:样本结果与总体结果之间的差异。
5. 抽样框:总体中的一个清单、名录或其他形式的信息源。
四、抽样计划管理流程1. 确定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明确调查或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为后续的抽样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2. 确定总体和抽样框:明确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并获取相应的抽样框,确保抽样的覆盖范围和可行性。
3.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4.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置信水平、抽样误差和预期效应大小等因素,确定样本容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5. 制定抽样方案:根据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制定详细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单元的选择、抽样比例的确定、抽样过程的安排等。
6. 进行抽样调查: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抽样调查,确保抽样过程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7.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8. 编制抽样报告:将抽样计划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编制抽样报告,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方案、调查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9. 抽样计划评估和改进:对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抽样计划管理要求1. 抽样计划应符合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d1feb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c.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活动,它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者过程的抽样检验能够准确、可靠地代表整个批次或者总体。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抽样计划管理的规范。
一、抽样计划的制定1.1 确定抽样目标:明确需要抽样检验的产品或者过程,并明确抽样的目的,如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或者过程是否稳定。
1.2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产品或者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等。
1.3 确定抽样方案:根据抽样目标和抽样方法,制定具体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数量、抽样频率和抽样标准等。
二、抽样计划的执行2.1 抽样计划的通知:将抽样计划及相关要求通知相关人员,确保他们了解抽样计划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2.2 抽样过程的记录:在抽样过程中,详细记录抽样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抽样情况等信息,确保抽样过程的可追溯性。
2.3 抽样结果的统计分析: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抽样样本的特征参数,如平均值、标准差等,以便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三、抽样计划的评估与改进3.1 抽样计划的效果评估:对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实际抽样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评估抽样计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2 抽样计划的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抽样计划的措施,如调整抽样数量、优化抽样方法或者修改抽样标准等,以提高抽样计划的可靠性和效率。
3.3 抽样计划的持续改进:建立抽样计划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抽样计划,确保其与产品或者过程的变化保持一致。
四、抽样计划的文件管理4.1 抽样计划的编制:将抽样计划编制为文件,明确抽样计划的内容、要求和流程,确保抽样计划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4.2 抽样计划的审批和发布:对编制好的抽样计划进行审批,并将其发布给相关人员,确保抽样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4.3 抽样计划的变更管理:对抽样计划的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五、抽样计划的培训和沟通5.1 抽样计划的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抽样计划的培训,包括抽样方法、抽样标准和抽样过程等,提高其抽样计划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9f8ba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9.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引言抽样计划是在统计调查中进行数据采集的重要步骤之一,其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以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二、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符合科学原则,能够有效地代表总体,并且能够提供可靠的统计结果。
三、范围本文适用于各类统计调查中的抽样计划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调查、市场调研、质量检验等。
四、定义1. 抽样计划:指根据统计目标和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抽样方式和抽样单位等相关要素的计划。
2. 总体:指进行统计调查的对象的全体。
3. 样本: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代表性子集。
五、抽样计划管理流程1. 确定统计目标:明确统计调查的目标和需要获取的统计指标。
2. 确定总体:明确进行统计调查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3.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统计目标和总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4.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抽样方法和统计目标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5. 确定抽样单位:确定进行抽样的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等。
6. 制定抽样框:建立包含抽样单位的框架,并确保框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进行抽样:根据抽样方法和抽样单位,按照抽样计划进行实际抽样。
8. 数据收集:对抽样得到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9.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
10. 结果推断:根据样本统计结果,推断总体的统计特征,并给出相应的置信区间或可靠性评估。
11. 报告撰写:编写抽样调查的报告,包括方法描述、样本特征、统计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12. 评估和反馈:对抽样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反馈。
六、抽样计划管理要求1. 科学性: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应基于科学原则,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并能够提供可靠的统计结果。
2. 公正性:抽样计划的制定应公正、公平,避免主观偏差和人为干扰。
抽样管理规定
![抽样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28e6969caaedd3383c4d311.png)
抽样管理规定一、抽样目的是确保所有样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代表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有效。
二、试验室主任负责制定抽样计划,抽样人按计划及相关规程要求实施取样作业,并对所抽样品的代表性负责。
三、施工单位如有弄虚作假等情况,抽样人有权拒绝抽样,并将情况如实向主任、总工汇报。
四、供检测的样品由抽样人在工程现场、料场或成品库中,按标准规定的批次、数量、部位抽取;混凝土、路基路面或岩土工程的钻芯取样,按规范要求或现场监理人员指定的部位抽取。
五、在工程现场抽样后,应及时进行包装、密封、编号、标示、登记,并对状况作出详细描述和记录,必要时加贴封条以防混淆。
六、抽取的样品不得进行更换;需运回试验室的样品由监理监督装箱,贴上封条,专人押运,并有防止冲击和振动的措施。
七、若施工单位要求偏离或增删抽样方法,抽样人应在取样记录中把这些情况和有关数据详细记录,并通知有关检测人员,必要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试验过程异常情况处理规定一、因外界干扰(如停电、停水等)而中断试验,应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检测质量不受影响:1.对可用其它非用电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的项目应立即改用;2.对无法改用的应采用备用发电机使检验继续进行;3.若遇停水时,养护室即改用备用水槽进行温湿度控制;4.对因停电、停水而影响检验项目质量者,必须重新进行该项目的检验。
以上情况应详细记录备查。
二、因检测仪器、设备故障而中断试验者,可用相同等级满足测试工作要求的代用仪器重新进行检验,无代用仪器、设备者,必须将损坏的仪器、设备修复,重新检定或校验合格后,才能继续试验。
三、凡因检测工作失误或样品本身原因,造成检验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的检测数据者,所有检测数据作废,重新抽样检验,必须完成全部检测项目,检测报告以第二次检测数据为准,不允许将两次检测数据拼凑检测报告。
四、检测过程中,如发生检测设备故障,被测件损坏事件,人身伤亡等事故时,应保护现场,同时向主任、总工报告,待妥善处理后,再进行检验。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0ae90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f.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抽样计划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确定样本的选择方法和样本量,以保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以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抽样计划管理的目的1. 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确保抽样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 提高抽样计划的执行效率。
三、抽样计划管理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抽样计划应基于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抽样理论。
2. 可靠性原则:抽样计划应具备可靠性,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
3. 代表性原则:抽样计划应保证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4. 经济性原则:抽样计划应尽量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四、抽样计划管理的步骤1. 确定抽样目标:明确需要进行抽样的目标和研究对象。
2. 确定抽样方法: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3.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抽样目标和抽样方法,确定所需的样本容量。
4. 制定抽样计划:具体规定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和程序。
5. 实施抽样计划:按照制定的抽样计划进行抽样,并记录相关数据。
6. 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对抽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7. 报告编制和沟通:将抽样结果编制成报告,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五、抽样计划管理的注意事项1. 抽样计划应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避免抽样偏差。
2. 抽样计划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实施的可行性。
3. 抽样计划应充分考虑样本容量和抽样方法的选择,以保证抽样结果的准确性。
4. 抽样计划应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5. 抽样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调整不合理的部分。
六、抽样计划管理的效果评估1. 样本的代表性评估:通过与总体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样本的代表性。
2. 抽样结果的准确性评估:通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估抽样结果的准确性。
3. 抽样计划执行效率评估:评估抽样计划的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
七、结论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是确保抽样计划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保障。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c834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5.png)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一、引言检验抽样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检验抽样的管理,提高抽样效果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本检验抽样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检验抽样的生产企业和质量检验机构。
三、术语和定义1. 检验抽样:从一批产品或者样本中抽取一部份进行检验的过程。
2. 抽样计划:根据抽样标准和抽样方法确定的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案。
3. 抽样标准: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统计学原理确定的抽样判定依据。
4. 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特点和检验要求确定的抽样方式,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
5.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过程中的随机性引起的检验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四、抽样计划的制定1. 确定抽样标准: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统计学原理,确定适当的抽样标准,包括接收质量限、拒收质量限等。
2. 选择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特点和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
3. 确定抽样数量:根据抽样标准和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数量,保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制定抽样方案:根据抽样标准、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制定具体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位置、抽样时间等。
五、抽样过程管理1. 抽样人员培训:对从事抽样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抽样技能和质量意识。
2. 抽样工具准备:确保抽样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抽样容器、抽样器具等。
3. 抽样位置选择:根据抽样方案确定抽样位置,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4. 抽样过程记录:对抽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抽样时间、抽样人员、抽样位置等信息。
5. 抽样样本处理:对抽样样本进行正确的处理和保存,防止样本污染和变质。
六、抽样结果分析与判定1. 检验数据采集:对抽样样本进行检验,采集相关的检验数据。
2. 检验结果统计: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抽样参数,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3. 抽样误差评估:根据抽样误差的评估方法,评估抽样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抽样管理规定
![抽样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6ea70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7.png)
抽样管理规定
抽样管理是一个组织用来确保产品或过程质量的重要工具。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抽样管理规定:
1. 抽样计划: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抽样计划,包括抽样的频率、数量、方法等。
这个计划应该基于合理的统计原则和组织的
质量目标。
2. 抽样方法:抽样管理规定应该明确规定抽样方法,包括使用的
统计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
层抽样等。
3. 抽样标准:抽样管理规定应该指定产品或过程的可接受质量水平。
这些标准应该基于客户需求、法规要求和组织的质量目标。
4. 抽样程序:组织应该建立明确的抽样程序,包括抽样的操作步骤、记录要求和结果处理方法等。
这些程序应该能够确保抽样的
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抽样文件:组织应该建立抽样文件,记录所有抽样相关的信息,包括抽样计划、方法、标准、程序和结果等。
这些文件应该定期
进行更新和审查。
6. 抽样人员:组织应该培训和授权特定的抽样人员,确保他们有
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执行抽样任务。
抽样人员应该按照抽样管理
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
7. 抽样监控: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抽样监控程序,监控抽样的执行
情况和结果。
这样可以确保抽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及时发现
和纠正问题。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783fc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9.png)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一、引言检验抽样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品或样品的抽样检验,可以评估产品质量的合格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为了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制定检验抽样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抽样管理规范的要求和流程。
二、检验抽样管理规范的要求1. 抽样计划1.1 根据产品特性和检验目的制定抽样计划,确定抽样数量和频率。
1.2 考虑产品的生产批次、供应商的稳定性、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抽样比例。
1.3 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确定适用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
1.4 制定抽样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抽样过程2.1 抽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抽样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2.2 抽样过程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等。
2.3 抽样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抽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4 抽样时应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2.5 抽样时应记录抽样的日期、时间、地点、抽样人员等相关信息,以备后续分析和追溯。
3. 抽样数据分析3.1 对抽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抽样样本的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指标。
3.2 根据抽样结果,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3.3 对抽样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措施。
4. 抽样结果的处理4.1 根据抽样结果,对产品进行分类,如合格品、不合格品等。
4.2 对不合格品进行再次抽样检验,确认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4.3 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和处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4 对合格品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检验抽样管理规范的流程1. 制定抽样计划1.1 确定抽样目的和抽样数量。
1.2 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比例。
1.3 制定抽样计划,明确抽样的时间、地点和责任人。
食品抽样管理制度
![食品抽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f1e8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1.png)
食品抽样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食品抽样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
适用于各类食品抽样工作,包括市场监督抽样、质量检验抽样等。
二、主要内容1. 抽样计划(1)根据食品抽样需求和监督管理要求,制定抽样计划,并明确抽样目的、方法和样品数量。
(2)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要求,合理确定抽样地点、时间和对象。
(3)对不同食品品种、区域或经营主体进行分类,制定差异化的抽样策略。
2. 抽样人员(1)抽样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抽样工作。
(2)抽样人员应熟悉抽样流程和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3)抽样人员应确保个人行为的公正性和廉洁性,不得接受贿赂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3. 抽样方法(1)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无差别抽样、分层抽样等,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在抽样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样品的采集、封存和运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检测要求,合理选择适宜的检测项目和方法。
4. 抽样程序(1)抽样之前,需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确定抽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在抽样现场,抽样人员应出示有效的职务证件,与被抽样单位进行沟通,并说明抽样目的和程序。
(3)抽样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如对样品进行编号、封存、标识和记录相关信息等。
(4)根据需要,可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结果客观、可靠。
5. 抽样记录与报告(1)抽样人员应详细记录抽样过程中的细节,包括抽样地点、时间、样品信息、抽样人员等。
(2)记录中需标注样品的状态、密封情况和其他必要的有关信息。
(3)抽样记录和样品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的检验、评价和查验。
(4)根据抽样情况,及时生成抽样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质量控制(1)抽样工作应遵守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如ISO 17025等。
(2)抽样现场应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器具,确保抽样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检测单位抽样管理制度
![检测单位抽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d8fb7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6.png)
检测单位抽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检测单位的抽样工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工作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等。
三、抽样管理1. 抽样原则(1)抽样应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确保每个被检测样品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2)抽样过程应当公开、公正、透明,不得受到任何干扰和影响。
(3)抽样不得含有任何偏向,不得对被检测样品进行人为干预。
2. 抽样方法(1)抽样方法应根据被检测样品的特性和检测目的确定,包括但不限于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2)抽样时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确保被检测样品可以代表整个被检测对象的特征。
(3)抽样应当根据被检测对象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抽样程序(1)确定抽样计划:根据检测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的,确定抽样单位、抽样数量、抽样方法等。
(2)进行抽样:根据抽样计划进行抽样工作,确保抽样过程的严格执行和操作规范。
(3)样品封存: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封存,防止样品被污染或损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样品送检:将封存好的样品送到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4. 抽样记录(1)抽样单位应当做好抽样记录,包括抽样计划、抽样过程、抽样结果等。
(2)抽样记录应当保留一定期限,以备查验和复核。
(3)抽样记录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抽样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五、抽样监督1. 抽样监督机构(1)建立抽样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各检测单位的抽样工作,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2)抽样监督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和利益集团的干扰。
2. 抽样监督程序(1)对检测单位的抽样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确保抽样工作符合规定和标准。
(2)对抽样过程和抽样结果进行核查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3)对发现的抽样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3a2d3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c.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抽样计划是指在统计调查中,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样本抽取方案,以代表总体,并获取可靠的统计结果。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旨在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统计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二、抽样计划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抽样计划应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准确性原则:抽样计划应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和变异情况。
3.可行性原则:抽样计划应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抽样计划管理的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总体: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大小、总体分布等。
2.选择抽样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总体特征,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3.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置信水平、抽样误差等因素,计算出合适的样本容量。
4.制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单元、抽样框、抽样单元的选择规则和抽样概率等,编制详细的抽样方案。
5.实施抽样:按照抽样方案进行实际的样本抽取工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样本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抽样结果进行调整,如非响应样本的处理、样本代表性的评估等。
7.编制抽样报告:对抽样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编制详细的抽样报告。
四、抽样计划管理的要求1.抽样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能够为后续的统计调查提供参考。
2.抽样计划应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避免抽样偏倚和误差。
3.抽样计划应符合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抽样计划应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调查效率和经济性。
5.抽样计划的实施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抽样计划的结果应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抽样计划的质量和效果。
五、抽样计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建立抽样计划管理的监督机制,对抽样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对抽样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检查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9d092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4.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引言抽样计划是指在统计调查中,为了从总体中获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以代表总体,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计划。
抽样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规范抽样计划的管理流程,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抽样计划管理流程1. 确定调查目标和总体:明确调查目的,确定需要调查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2. 制定抽样方案:根据调查目标和总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并确定抽样框和抽样容量。
3. 编制抽样计划:根据抽样方案,编制详细的抽样计划,包括抽样方法、抽样框、抽样容量、抽样单位、抽样时间、抽样地点等信息。
4. 审核抽样计划:由专业人员对抽样计划进行审核,确保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实施抽样计划:按照抽样计划的要求,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确保按照抽样方法和抽样框的要求进行抽样。
6. 监控抽样过程:对抽样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公正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抽样中浮现的问题。
7. 数据采集和整理:对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 数据分析和统计:根据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判断。
9. 编制抽样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编制抽样报告,包括调查目的、抽样方法、抽样过程、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等内容。
10. 抽样计划评估和改进:对抽样计划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抽样计划管理的要求1. 科学性和可行性:抽样计划应基于科学的抽样方法和合理的抽样框,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实施。
2. 随机性和公正性:抽样过程应具有随机性和公正性,确保每一个样本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避免主观干扰和偏差。
3.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抽样得到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且完整包含所需信息,避免数据缺失和错误。
4. 抽样计划的可追溯性:抽样计划应能够被追溯到具体的编制人员和审核人员,确保计划的可信度和责任追究。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c6379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f.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1.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抽样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抽样计划是进行抽样检验的前提,抽样计划的质量和科学性将直接决定抽样检验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抽样计划的管理规定。
2. 抽样计划的定义抽样计划是指在概率论的框架下利用样本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案。
在质量控制中,抽样计划是一种根据一定的采样方法和抽样数量,对产品或过程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计划方案。
3. 抽样计划的管理为确保抽样计划质量和科学性,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抽样计划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抽样计划的编制抽样计划的编制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编制人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抽样计划的编制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合理性原则:抽样计划应符合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并且考虑到抽样的特殊性,要求采样方法和样本量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原则:抽样计划应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即在采集样本的时候需要把时间、经费等实际因素考虑进去;•有效性原则:抽样计划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抽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2 抽样计划的审批为了保证抽样计划的质量和科学性,抽样计划在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部门的审批。
抽样计划有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审批:•抽样计划第一次编制时;•抽样计划的采样方法和样本量有较大调整时;•抽样计划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抽样误差较大或其它异常情况时。
审批部门应为抽样计划的编制人员所在部门的上级领导或质量管理部门。
3.3 抽样计划的执行抽样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样本采集及时:根据抽样计划的要求,样本的选择和采集必须及时进行,以免造成误差和影响抽样结果的准确性。
•样本处理标准化:样本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样本处理标准,确保样本处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统计科学:统计分析应严格按照抽样计划的要求进行,统计方法应科学严谨。
3.4 抽样计划的质量控制抽样计划在执行完毕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以控制其质量。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00f74e5f705cc17552709fd.png)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部门:品质保证部发行日期:分发部门:财务部业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产销协调部模具开发部品质保证部CNC加工中心核准:审核:制定:※修(制)订履历一览表0.目的为科学合理的制定之规范实施抽样,以便从样本中推定批量之品质水平,并调整抽样计划达到确保品质及降低成本。
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富诚达公司供应商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在制品、最终成品出货以及库存超期品、经产线返工或重工品的所有检验作业活动。
2.定义2.1检验(Inspection):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各特性是否合格,测量、检查、测试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并且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
2.2不合格(Nonconformity):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2.3缺陷(Defect):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2.4不合格品(Nonconforming item):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产品。
2.5批(Lot):汇集在一起的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材料或服务。
2.6批量(Lot size):批中包含的单位产品的个数。
2.7样本(Sample):取自一个批并且能提供该批信息的一个或一组产品。
2.8样本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的个数。
2.9抽样计划(Sampling scheme):抽样方案和从一个抽样方案改变到另一抽样方案的规则的组合。
一个抽样计划是指每一批中所需检验的产品单位数,(样本大小或一连串的样本大小),以及决定该批允收率的准则(允收数及拒收数)。
2.10允许品质水准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接收质量限的缩写,即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检验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2.11Ac:接收数(合格判定数)——作出批合格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称为合格判定数。
2.12Re:拒收数(不合格判定数)——作出批不合格判断样本中所不允许的最小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称为不合格品判定数。
食品安全抽样及样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抽样及样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e88bf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c.png)
食品安全抽样及样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规范抽样程序,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抽样及样品管理。
三、抽样原则1. 随机性原则:抽样应具有代表性,避免人为选择偏差。
2. 规范性原则:抽样过程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操作程序。
3. 透明性原则:抽样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公正性。
四、抽样程序1. 抽样计划:根据年度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制定抽样计划。
2. 抽样人员:抽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培训合格。
3. 抽样记录:详细记录抽样时间、地点、产品名称、批次、数量等信息。
4. 抽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执行抽样。
五、样品管理1. 样品标识: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确保可追溯性。
2. 样品储存:样品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储存,防止污染和变质。
3. 样品运输: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损坏,确保样品完整性。
4. 样品处理:对抽取的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六、异常处理1. 异常报告:发现样品存在问题时,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原因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3. 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抽样及样品管理制度的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
七、记录与档案1. 抽样记录:所有抽样活动均应有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
2. 结果报告:抽样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3. 档案保存:抽样记录和结果报告应按照规定保存期限进行保存。
八、监督与检查1. 定期检查:定期对抽样及样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持续改进:根据监督检查结果,不断优化抽样及样品管理制度。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样计划管理规定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目的
1.1规定检验水准,使产品抽样时有据所依。
2适用范围
2.1《GB/T 2828.1-2003/ISO2859-1:1999 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表》用于进料检验、制程检验、半成品/成品入库及出货检验。
3术语
3.1严重缺点(CR : ( CRITICAL DEFEC)影响人身安全、产品安全的缺陷,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2主要缺点(MA : ( MAJORDEFECT使用后丧失其功能,或不能达到设计
者所期望的目的、显著降低其实用性的缺陷。
3.3次要缺点(MI): (MINOR DEFECT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在使用和操作效果上无影响的缺陷。
3.4批(LOT :白班、中班、晚班同条件下各生产之产品的集合。
(例如白班生产为一个批次,中班生产为一批次,晚班生产为一批次)
3.5送样批:送来检验的批次。
3.6批量(LOT SIZE):送验批中含有检验个体之总数,一般以N代表之。
3.7样本(SAMPLE :从批中抽取作业检验对象的产品。
3.8抽样(SAMPLING :从批中抽取样本的工作。
3.9样本数(SAMPLESIZE):样本之个数以n。
3.10合格判定个数:判定批为合格时,样本内容许含有之最高不良品个数,以 Ac表示。
3.11不合格判定个数:大于或等于此数时叛为批不合格.
3.12抽样验证计划:规定样本数,合格判定个数以决定送样批为合格或不合格,这种组合称为抽样验证计划。
例如 n=50,Ac=1即为抽样验证计划。
3.13允收品质水准 AQL:(ACCEPTABQUALITY LEVEL)又称允收水准,为送验批品质满意界限,为批不良率时以 Po表示,送验批之品质达到此水准,消费者愿意尽量接受该批。
4职责
4.1技术质量部:负责检验抽样计划之制定及原材料、制程、成品、出货检验。
4.2生产部:自检
5工作内容
5.1批次构成
5.1.1原材料按照不同来料时间、不同厂商、材料不同生产时间作相应检验批次进行检验。
5.2抽检比例及判定
5.2.1进料检验:抽样检验外观依据《GB/T 2828.1-2003/ISO2859-1:1999 正常
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表》(附录一)进行抽验,并结合公司原材料情况制定IQC抽
样计划,详情见下表:
5.2.2制程检验按照《制程巡检规范》进行检验。
5.2.3成品检验按照《成品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5.2.4出货检验按照《出货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5.3抽样表之使用
5.3.1决定批次抽样数之多少。
5.3.2由附录一《GB/T 2828.1-2003/ISO2859-1:1999 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表》
中查得适用之抽样表。
5.4检验方式
5.4.1进料检验抽检依《承认书》、《工腦纸》、《进檢验规范》、《抽$计划管理规定》进行各项目检验。
5.4.2制程检验依据《制程检验规范》、《制殛检报表》对产品进行检验。
5.4.3成品检验依照《全检检验规范》对产品进行检验。
5.4.4出货检验按照《出货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5.5允收性之判定:检验之样品单位数据应等于抽样计划表中所定之大小,如样本中发现之不良品个数小于或等于允收数时,可以允收该批,如不良品之个数大于拒收数时,则拒收该批,拒收批按照《返工作业办法》进行处理。
5.6取样原则
5.6.1 进行抽样检验时,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取得。
562随机抽样是指从批量中不固定抽样,
以平均分散之方式,可采单纯随机、分段随机、分层随机等方法进行。
563举例说明:
⑴若来料有2箱产品,每箱100片,依照抽样表及包装检验比例 AQL=0.65
的抽验方式,须抽取20片样本,则由2箱中平均每箱抽取10片作检验
(2)若来料有2箱产品,每箱100片,依照抽样表及外观检验比例 AQL=0.4的抽验方式,须抽取32片样本,则由2箱中平均每箱抽取16片作检验。
(3)若有产品10箱,每箱100片,不设置抽检水准的情况下,依照抽样表批量须抽取80片,则可有下列几种方法:
a每箱抽8片检验。
b随机抽不连续4箱,每箱再抽20片。
c每隔1、3、5、7或2、4、& 8箱间隔一箱,每箱抽取20片
附录
4 (共5
页)
修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