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
刿
左论 传战
导入新课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一代伟人 毛泽东就因为酷爱读史书,才成为高瞻远瞩 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军事家。毛泽东曾称赞, 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的战例”,他的“敌疲我打”的防御 战术就是受“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走进《曹刿论战》,一睹曹刿这 位“平民军事家”在“长勺之战”中的风采。
合作探究
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 用原文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合作探究
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 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当权 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 战。鲁国充满着危险。
合作探究
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疏通文意
战胜
原因,缘故
发语词
已经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Biblioteka Baidu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所以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推测,估计 埋伏
士气正旺盛 倒下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
译文: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穷尽而 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揣 测,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 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凭借
就
对曰:“忠之
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 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祭品, 我从来不敢虚夸,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 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 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 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 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文言积累
(3)省略句: ①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可以(之)一战。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③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
而(气)竭。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第三次
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 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 齐国,并论述了战前的准备和取胜的原 因,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 事才能。
字音字形
曹刿(ɡuì) 又何间焉(jiàn) 小信未孚(fú) 夫战(fú) 旗靡(mǐ)
肉食者鄙(bǐ) 玉帛(bó) 登轼(shì) 辙乱(zhé) 故逐之(zhú)
疏通文意
鲁庄公十年
军队 攻打
同乡的人
十年春,齐师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当权者
参与
目光短浅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合作探究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做铺垫。
合作探究
鲁庄公认为作战可以凭借的三个条件是 什么?
(1)凭善待大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2)凭神灵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3)凭断狱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选在“旗靡辙乱”之时。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合作探究
在曹刿指挥战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发现曹刿具有哪些战术思想?
(1)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 (2)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3)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合作探究
第三段写出了鲁庄公的什么特点? 军事无知但不耻下问。
疏通文意 乘坐
击鼓进军 起补足音节作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
大败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驱车追赶
车印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于是,副词 追赶,追击
“可矣。” 遂
逐齐师。”
车前横木
译文: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 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 啦。”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他向下看了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 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的态度;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 心国事。
合作探究
针对同乡的劝阻,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谈一谈你对曹刿的认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认为士大夫是目光短浅、不能远谋 的人,这样,曹刿就把自己定位为与社稷存 亡密切相关的人。即使是平民布衣之人,也 有理由为国出力献策,于是,尽管有同乡人 劝阻,曹刿还是依然关心国事,关心这场战 争,觐见鲁庄公。 “曹刿请见”“乃入见”体现了曹刿的责 任感、爱国意识。
学习目标
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 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 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 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 451年),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 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 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 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 即为瞽阇之一。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 高尚,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 》)和《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 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作品简介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由于《春 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 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 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 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 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 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哪里)
文言积累
2、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间:[古]参与 [今]隔开不连接 (2)牺牲玉帛 牺牲:[古]祭祀用的牛、羊、猪 等 [今]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弗敢加也 加:[古]虚夸,夸大 [今]增加 (4)小大之狱 狱:[古]指诉讼事件 [今]监狱 (5)虽不能察 虽:[古]即使 [今]虽然 (6)可以一战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7)再而衰 再:[古]第二次 [今]又一次
合作探究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未可”、“可矣”(敌疲 我打、后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干脆利落、 自信!
动作描写:“下视”、“登轼而望” — —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 力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
敢于以少数兵力迎战大部队(胆大), 追击齐国逃兵的谨慎举动(心细)。这两点恰 恰是作为军事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 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疏通文意
遍及、普遍 听从
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回答 虚夸,夸大 实情
使信服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
赐福,保佑
诉讼事件
明察 诚心
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合作探究
段末句“战则请从”在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由曹刿问战过渡到指挥作战,为 下文曹刿的正确指挥及取得战争胜利 做铺垫。
合作探究
从第一段可以看出曹刿和鲁庄公各有什 么特点?
曹刿:爱国、敢于直谏、有责任心、 深谋远虑。
鲁庄公:爱国、思想积极但目光短浅 。
合作探究
第一段是如何刻画曹刿这一形象的?
合作探究
第二段除了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曹刿, 还用了什么写法?
对比(以鲁庄公来反衬)。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三段。在战斗中,鲁军进攻的时 机选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
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合作探究
在战斗中,鲁军追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 候?为什么?
合作探究
曹刿是怎样评价这些条件的?这体现了 他怎样的战略思想?
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把战争寄托 在大臣和神灵身上),肯定了第三个条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 凭断狱以情)。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作 战的先决条件,做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 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 件抵御齐国的侵略。这是曹刿的政治主张, 表现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合作探究
归纳曹刿的形象特点。
(1)爱国:身为一介平民,为国事担忧, 参与论战,并报国于疆场。 (2)有政治远见。懂得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民是国家之本。 (3)军事才能卓越。作战中沉着冷静,谨 慎果断,善于抓住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 情,使鲁军大获全胜。
背景链接
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此前 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ǔ)国的公子 小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并亲 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还派管仲拦击、刺杀 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君位 ,即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齐 胜鲁败,公子纠被杀。然齐桓公仍怨恨难平, 因此转年春再次发兵攻鲁,交战地点是鲁国的 长勺,故称“长勺之战”。
文言积累
3、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 内的事。 (4)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
文言积累
4、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以战?——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2)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合作探究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1)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采取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方 针,积极争取民众支持。 (2)在战场上鲁庄公也能听取曹刿正确 指挥,采用了以逸待劳、敌疲我打的作 战方针。
合作探究
“远谋”是贯串全文的词语,请你根 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 “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言积累 1、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2)其:(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 (3)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4)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允许) (5)之:(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6)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凭、靠
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
安身 不 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食所安, 弗敢 专也, 必以分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
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
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 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
语言描写、反衬(以同乡人和鲁庄公 来衬托)。
合作探究
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合作探究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场上有什么不同的 表现?
鲁庄公鲁莽无知,急躁冒进。战斗一 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 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 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 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 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 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 才能。
整体把握
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提示梳理本文的 思路。
曹刿请见——曹刿问战——曹刿 参战——曹刿评战。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可分为几层。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 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 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 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 的先决条件。
刿
左论 传战
导入新课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一代伟人 毛泽东就因为酷爱读史书,才成为高瞻远瞩 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军事家。毛泽东曾称赞, 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的战例”,他的“敌疲我打”的防御 战术就是受“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走进《曹刿论战》,一睹曹刿这 位“平民军事家”在“长勺之战”中的风采。
合作探究
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 用原文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合作探究
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 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当权 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 战。鲁国充满着危险。
合作探究
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疏通文意
战胜
原因,缘故
发语词
已经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Biblioteka Baidu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所以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推测,估计 埋伏
士气正旺盛 倒下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
译文: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穷尽而 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揣 测,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 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凭借
就
对曰:“忠之
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 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祭品, 我从来不敢虚夸,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 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 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 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 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文言积累
(3)省略句: ①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可以(之)一战。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③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
而(气)竭。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第三次
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 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 齐国,并论述了战前的准备和取胜的原 因,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 事才能。
字音字形
曹刿(ɡuì) 又何间焉(jiàn) 小信未孚(fú) 夫战(fú) 旗靡(mǐ)
肉食者鄙(bǐ) 玉帛(bó) 登轼(shì) 辙乱(zhé) 故逐之(zhú)
疏通文意
鲁庄公十年
军队 攻打
同乡的人
十年春,齐师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当权者
参与
目光短浅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合作探究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做铺垫。
合作探究
鲁庄公认为作战可以凭借的三个条件是 什么?
(1)凭善待大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2)凭神灵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3)凭断狱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选在“旗靡辙乱”之时。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合作探究
在曹刿指挥战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发现曹刿具有哪些战术思想?
(1)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 (2)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3)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合作探究
第三段写出了鲁庄公的什么特点? 军事无知但不耻下问。
疏通文意 乘坐
击鼓进军 起补足音节作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
大败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驱车追赶
车印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于是,副词 追赶,追击
“可矣。” 遂
逐齐师。”
车前横木
译文: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 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 啦。”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他向下看了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 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的态度;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 心国事。
合作探究
针对同乡的劝阻,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谈一谈你对曹刿的认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认为士大夫是目光短浅、不能远谋 的人,这样,曹刿就把自己定位为与社稷存 亡密切相关的人。即使是平民布衣之人,也 有理由为国出力献策,于是,尽管有同乡人 劝阻,曹刿还是依然关心国事,关心这场战 争,觐见鲁庄公。 “曹刿请见”“乃入见”体现了曹刿的责 任感、爱国意识。
学习目标
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 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 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 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 451年),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 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 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 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 即为瞽阇之一。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 高尚,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 》)和《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 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作品简介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由于《春 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 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 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 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 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 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哪里)
文言积累
2、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间:[古]参与 [今]隔开不连接 (2)牺牲玉帛 牺牲:[古]祭祀用的牛、羊、猪 等 [今]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弗敢加也 加:[古]虚夸,夸大 [今]增加 (4)小大之狱 狱:[古]指诉讼事件 [今]监狱 (5)虽不能察 虽:[古]即使 [今]虽然 (6)可以一战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7)再而衰 再:[古]第二次 [今]又一次
合作探究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未可”、“可矣”(敌疲 我打、后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干脆利落、 自信!
动作描写:“下视”、“登轼而望” — —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 力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
敢于以少数兵力迎战大部队(胆大), 追击齐国逃兵的谨慎举动(心细)。这两点恰 恰是作为军事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 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疏通文意
遍及、普遍 听从
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回答 虚夸,夸大 实情
使信服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
赐福,保佑
诉讼事件
明察 诚心
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合作探究
段末句“战则请从”在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由曹刿问战过渡到指挥作战,为 下文曹刿的正确指挥及取得战争胜利 做铺垫。
合作探究
从第一段可以看出曹刿和鲁庄公各有什 么特点?
曹刿:爱国、敢于直谏、有责任心、 深谋远虑。
鲁庄公:爱国、思想积极但目光短浅 。
合作探究
第一段是如何刻画曹刿这一形象的?
合作探究
第二段除了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曹刿, 还用了什么写法?
对比(以鲁庄公来反衬)。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三段。在战斗中,鲁军进攻的时 机选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
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合作探究
在战斗中,鲁军追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 候?为什么?
合作探究
曹刿是怎样评价这些条件的?这体现了 他怎样的战略思想?
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把战争寄托 在大臣和神灵身上),肯定了第三个条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 凭断狱以情)。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作 战的先决条件,做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 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 件抵御齐国的侵略。这是曹刿的政治主张, 表现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合作探究
归纳曹刿的形象特点。
(1)爱国:身为一介平民,为国事担忧, 参与论战,并报国于疆场。 (2)有政治远见。懂得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民是国家之本。 (3)军事才能卓越。作战中沉着冷静,谨 慎果断,善于抓住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 情,使鲁军大获全胜。
背景链接
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此前 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ǔ)国的公子 小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并亲 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还派管仲拦击、刺杀 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君位 ,即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齐 胜鲁败,公子纠被杀。然齐桓公仍怨恨难平, 因此转年春再次发兵攻鲁,交战地点是鲁国的 长勺,故称“长勺之战”。
文言积累
3、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 内的事。 (4)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
文言积累
4、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以战?——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2)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合作探究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1)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采取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方 针,积极争取民众支持。 (2)在战场上鲁庄公也能听取曹刿正确 指挥,采用了以逸待劳、敌疲我打的作 战方针。
合作探究
“远谋”是贯串全文的词语,请你根 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 “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言积累 1、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2)其:(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 (3)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4)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允许) (5)之:(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6)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凭、靠
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
安身 不 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食所安, 弗敢 专也, 必以分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
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
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 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
语言描写、反衬(以同乡人和鲁庄公 来衬托)。
合作探究
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合作探究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场上有什么不同的 表现?
鲁庄公鲁莽无知,急躁冒进。战斗一 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 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 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 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 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 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 才能。
整体把握
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提示梳理本文的 思路。
曹刿请见——曹刿问战——曹刿 参战——曹刿评战。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可分为几层。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 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 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 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 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