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0a81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d.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Method of differences)是一种常用于化学计算中的方法,它基于简单的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计算,包括浓度计算、物质量计算、平衡常数计算等等。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前后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来求解问题。
在使用差量法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状态,然后计算出其他状态与基准状态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通常以数值的形式表示。
举个例子来说明差量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有一瓶体积为500mL的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浓度为30%(体积百分比)。
现在我们想要将浓度调整为20%。
要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酒精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基准状态:即初始状态,即30%浓度的酒精溶液。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酒精的体积差异为30%-20%=10%,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20%-30%=-10%。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酒精的体积为10%*500mL=50mL,而所需溶液的体积为-10%*500mL=-50mL。
4.计算最终结果:将所需差异与基准状态中的对应量进行分别相加,即500mL+50mL=550mL的酒精溶液,以及500mL-50mL=450mL的溶液。
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得到将初始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调整为20%浓度所需的酒精体积为50mL,以及溶液体积为450mL。
差量法同样适用于物质量计算。
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制备100mL浓度为2M的盐酸溶液。
然而,我们只有0.1M和5M的盐酸溶液供应。
我们可以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1.确定基准状态:我们可以选择0.1M的盐酸溶液作为基准状态。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盐酸的浓度差异为2M-0.1M=1.9M,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100mL-0mL=100mL。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0.1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9M*100mL/0.1M=1900mL,而所需5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0mL-1900mL=-1900mL。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8af00cc50e2524de5187ecd.png)
差量法计算一、固体差量例1在某些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了铜多少克?例2.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例3.26.8g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20.6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例4.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例5.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时,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例6、将一定量C和Cu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发现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则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为。
二、液体差量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三、气体差量例.将12克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练习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2、将CO和CO2 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设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 的质量比?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4、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2、7∶ 5 3 、11.2克 4 、28.89%四、其他例1.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3、将55克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处洗涤干燥后,称重为56.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铜的质量各是多少?(11.2克,12.8克)4、将12.2克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阻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红色物质的质量为12.7克,求原来混合物中铜和铁各是多少?铜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5克,8.7克,67.2%5、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称重,铁片质量增加了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
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67599ba1a37f111f1855b19.png)
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一)、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Fe + CuSO4 = FeSO4 + Cu5664(离开铁棒)(回到铁棒)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
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64 64-56=8x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x = 5.6g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液体差量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分析:Fe+H2SO4=FeSO4+H2↑56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56-2=54(份)。
由题目给的差量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56256-2=5410x克55.4克-50克= 5.4克56∶54=10x克∶5.4克答:此铁的纯度为56%。
化学差量法计算
![化学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07c09d2bb4cf7ec4afed063.png)
4、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题: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 分数。 O3 = Ca C12 + H2O + CO2↑ △m 73 129 56 100gx (114-100)g 73/56=100gx/14 g x = 18.25% 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m 100 44 56 y 2.7 g 100/56= y/2.7 g y=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 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 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 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 Cu + H2O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g。
差量法
利用反应引起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 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可使 解题更加简单准确。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 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 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4 = Fe SO4 + Cu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7bbf6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9.png)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经常需要确定化学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差量法就是一种通过比较差量,从而计算出所需浓度或含量的方法。
差量法根据实验被测物质与准确含量已知的标准溶液进行试验,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差量法的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溶液的等容定律。
在使用差量法进行计算时,需要确定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以及反应的定量关系。
差量法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试剂和准备试剂溶液: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以及所需测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试剂,并准备相应的试剂溶液。
2.进行反应:将被测物质和试剂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并使其反应达到平衡。
3.分析差量: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另一个反应容器中,使其反应达到平衡。
4.测定差量:通过化学指示剂或仪器测定反应后溶液中的所需物质。
5.计算:通过测定差量,结合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溶液的等容定律,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差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物质的测定,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物质等。
并且差量法所需的设备和试剂相对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然而,差量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它对反应的选择性要求较高。
在选择试剂和反应时,需要保证只有所需物质与试剂发生反应,其他物质不发生反应或反应较小,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差量法对试剂浓度和质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试剂浓度和质量的误差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差量法需要通过重复实验减小误差。
多次实验的结果的一致性是判断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常被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通过比较差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在进行差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试剂和反应,保证试剂浓度和质量的准确性,并通过重复实验减小误差。
差量法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化学分析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
初中化学差量法
![初中化学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65043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5.png)
初中化学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差量法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特点。
差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来实现定量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参照物,然后将待测物与标准溶液进行一系列的反应,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差异的大小,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实施差量法的步骤如下:1. 准备标准溶液:选择一个已知浓度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可以使用理论计算得出的溶液浓度,或者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
确保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可靠。
2. 反应生成差异物:将待测物与标准溶液进行反应,生成具有差异的物质。
反应的条件和反应方程需要提前确定,并且要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选择性。
3. 观察差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释放等。
4. 计算含量:根据差异的大小和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差量法在化学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的各种物质,如离子、有机物、无机物等。
差量法不仅在化学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的监测。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化学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在实施差量法时,需要注意准备标准溶液、确定反应条件和观察差异,最后根据差异的大小计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差量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中。
化学计算差量法
![化学计算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d1374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9.png)
化学计算差量法《化学计算差量法》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化学计算里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差量法。
不过在这之前呢,咱们得先复习几个化学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差量法。
咱们先来说说化学键。
化学键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把原子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或者化合物。
这其中啊,离子键就像是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你想啊,正电和负电就像磁铁的南北极,异性相吸,力量可大了。
而共价键呢,就像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起来的。
比如说两个好朋友,共同拿着一个小玩具(小钩子),这样他们就连接在一起了。
再说说化学平衡。
这化学平衡就好比是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是两队人在拔河。
刚开始的时候呢,可能一方的力量比较大(反应正向或者逆向进行得比较快),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慢慢地就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个时候啊,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就相等了,就像两队人都使着同样大小的劲儿,绳子就不动了,反应体系里各物质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了。
还有分子的极性,这就类似小磁针。
就拿水来说吧,水是极性分子,氧原子那一端呢就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那一端就像北极,带正电。
而二氧化碳呢,它是直线对称的,就像两边一样重的天平,是非极性分子。
配位化合物呢,中心离子就像是聚会的主角,周围的配体就像是来参加聚会并且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大家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这就像做交易。
比如说锌和硫酸铜反应,锌原子就像是个慷慨的商人,把自己的电子给了铜离子,锌原子失去电子就变成了离子,而铜离子得到电子就变成了原子。
最后咱们再说说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温度就像是天气,温度高的时候啊,原子就像在大晴天里活力满满的小孩子,跑来跑去的,反应就更快。
浓度呢,就像跑道上的人多少,人越多(浓度越大),相互之间碰撞的机会就越多,反应也就更容易发生。
催化剂就像是神奇的教练,为反应物指出了一条更方便的路,让它们更容易反应,反应速度也就加快了。
初中化学差量法
![初中化学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b88343bd64783e09122b81.png)
差量法之一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设反应:A+B=C质量差a c a-c(或c-a)x y x-y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1.质量减少的计算〔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 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
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
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
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差量法之二差量法是利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反应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这个差值(量)和反应过程中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
但是,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用这个方法时应仔细分析题意,选择有关的化学量的差值,运算会十分简捷。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7278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1.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生成物的摩尔量以及余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实际应用。
一、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差量法基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摩尔量的差值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量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简单地根据给定的摩尔量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二、差量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化学方程式: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知的摩尔量和需求求解的未知的摩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应用差量法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4.检查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差量法的实际应用1.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量。
3.确定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的情况,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反应物是限定剂,哪一种是过剩剂,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4.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化学计量方面的问题,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生产中的用量计算、废料处理等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在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差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0928da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b.png)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化学中,差量法又叫重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量等式中连接各量之间关系来计算,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摩尔质量等。
一、概念解释差量法是利用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某个量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定量法和变量法。
1.定量法:定量法是指在量等式中,有一个变量的量已知,从而计算出另一个变量的量。
例如,在溶液中,有若干g氯化钠,我们想要知道多少ml溶液中有多少百分比的氯化钠,则我们可以用定量法来计算。
2.变量法:变量法是指在量等式中,除了一个量已知外,另一个也已知,从而求取第三个量的值,是一种典型的差量法。
二、操作步骤1.按量等式:计算量等式中的变量量需要先确定量的等式中的量,从而确定变量的等式形式,如下:a)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M=重量g/摩尔数n”b)计算重量:“重量g=摩尔质量M*摩尔数n”c)计算摩尔数:“摩尔数n=重量g/摩尔质量M”2.确定计算量:在计算差量法时,要确定出计算量,即那个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例如:在计算某溶液中的摩尔质量是,必须先知道其重量,再用重量/摩尔数的式子计算出来的,所以重量就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量。
3.计算变量量:在确定出计算量后,我们就可以按照量等式的形式进行计算,从而计算出变量量的值。
4.实验:在计算某溶液中的摩尔质量,首先要将某溶液加入容量瓶中,然后用称量秤加入溶液,重量乘以百分比,然后将重量乘以摩尔质量计算出摩尔质量。
在量等式中按照:“摩尔质量M=重量g/摩尔数n”的形式,计算出重量,然后乘以摩尔数,就可以计算出摩尔质量。
三、差量法的应用差量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计算出我们需要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差量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某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者摩尔质量等,也可以计算其他各种物质的量。
四、总结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摩尔质量等,并且它还可以用来计算其他各种物质的量,是我们实验时的重要工具之一。
差量法
![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ca1247804d2b160b4ec0fe.png)
二、溶液质量差 例3. 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 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二、溶液质量差 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 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 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
在较复杂情况下,多个反应都存在差量,要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 若差量的增减方向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 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一、固体质量差
例1.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 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一、固体质量差 例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 碳酸钠的质量为( )
差
量
段 素 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
晋
城
一
中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 与反应物 或生成物的 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应用差量法常常可以省去繁琐的 中间过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众多的解题技巧中,差量法应属优秀 方法之一。 1.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利用数学上的等比定理: a c a- c -= -= b d b- d
---------
例如:Fe+CuSO4=FeSO4+Cu 56 64 28 32
可见: 56 64 -- = -- = 28 32 64-56 -----32-28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68a34a5acfa1c7aa00cc59.png)
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2. 注意: ① x 、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0.42moln(NaCl)-n(KCl)=0.42mol-0.02moln(NaCl)×58.5-n(KCl)×74.5=25解得n(NaCl)=0.3moln(KCl)=0.1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332b1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6.png)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差量法,在化学中广泛应用于化学计算中,是指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差量法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的偏离度、确定化学反应式等。
差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反应前后分别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然后根据质量差来计算所需要的化学计量关系。
下面我们以测定氧化铁中的五氧化二磷含量为例,详细介绍差量法的计算过程。
实验目的:利用差量法确定一种样品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五氯化磷与水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PCl5+4H2O→P4O10+10HCl根据反应方程可知,1mol的PCl5可以生成1mol的P4O10。
因此,通过测量反应前后PCl5的质量差,可以得出PCl5与P4O10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实验步骤:1.取适量氧化铁样品称重为m1,加入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氧化铁完全溶解。
3.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HCl溶液,使反应生成PCl54.将反应烧杯称重为m2,记录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5.根据质量差计算出PCl5的质量。
计算过程:已知:1.求解的物质是PCl5,需要首先根据反应方程求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2.反应前后烧杯的质量差(m2-m1)=PCl5的质量。
3.已知氧化铁样品的质量m14.反应过程中,氧化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PCl5,因此氧化铁的质量与PCl5的质量一样。
5. 反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为1:1,即1mol的PCl5生成1mol的P4O10。
计算步骤:1. 根据反应方程,可知1mol的PCl5生成1mol的P4O10,因此质量关系也是1:12.反应前后烧杯的质量差(m2-m1)即为PCl5的质量。
3. 计算五氧化二磷的摩尔质量。
根据P4O10的分子式,P的摩尔质量为31.9988 g/mol,O的摩尔质量为15.999 g/mol。
因此,P4O10的摩尔质量为(4*31.9988)+(10*15.999)=219.8912 g/mol。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36a1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5.png)
CO+CuO = Cu+CO2
28
44
12x克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44-28=16 18 -12 =6克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例2、 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后, 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 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 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____5_:1_:_3_或_。2:4:3
46 36
80
2
y
x
溶液质量增加 46-2=44
31.2-24.6=6.6g
解得:x=12g,y=5.4g
S=100×12/(24.6-5.4) = 62.5g
三、气体差量
例1.将12克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 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 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 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 题方法。
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 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 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 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 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 比例式,求出答案。
24
2
24-2=22
y
22y/24
54x/56 = 22y/24, x:y=77:81
解:设参加反应的CH4的体积为x,O2体积为y
CH4(g) + 2O2(g) = CO2 (g) +2H2O(l)
1
2
1
X
y
化学计算---差量计算法
![化学计算---差量计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3eba2455270722192ef76a.png)
化学计算:差量思想差量法计算规则: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差量法是建立在化学反应基础之上的,反应前后的量差与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直接相关。
在计算时,若能将反应前后单位统一、配合成套,只需将差量当成一种特殊的“生成物”即可。
3、气态烃(CxHy )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
若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即=0,y=4; 若燃烧前后体积增大,>0,y>4;若燃烧前后体积增大,<0,y<4;1、将a g Na2O2加入到93.8g 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为100g ,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4% B4.2% C8% D12%2、将a 升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升(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升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A a b -a 2 B b a -b C b a 2b - D ab a - 3、CO2和O2的混合气体多次通过有Na2O2的干燥管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4/5(条件相同,同时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体积比为()A 4:1B 3:2C 1:1D 2:34、25℃和101 kPa 时,乙烷、乙炔(C2H2)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32ML 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 B25% C 50% D 75%5、为了检验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先将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123115384w w w - B 1213184w w w - C 123114273w w w - D 1231184115w w w - 6、将5.6 L 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 L 气体(气体均在标准情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A 3.8 gB 4.8 gC 5.4gD 6.6 g7、11.5 mL 某气态烃(碳氢化合物)与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气体体积减少了34.5mL ,再用KOH 溶液吸收后,气体体积又减少了34.5mL (气体体积测定均在常温常压下)此烃的化学式为()A 甲烷(CH4)B 乙烯(C2H4)C 乙烷(C2H6)D 丙烷(C3H8)8、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 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4.8g 。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cfbb0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c.png)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其中一个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差量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差量法的具体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差量法适用的条件。
差量法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化学反应:1.有一个定量反应,即反应物的质量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摩尔比。
2.反应所生成的产物能够通过化学方法定量测定。
3.反应所需的化学试剂能够精确测定。
基于以上条件,我们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差量法的实例。
1.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
差量法常用于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a.确定反应方程式,并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摩尔比。
b.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给出的反应物质的质量,计算所需的反应物的摩尔数。
c.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反应物的浓度,并计算其质量。
2.计算生成物质的质量。
类似地,差量法也可以用于计算生成物质的质量。
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物的摩尔数。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反应产物的浓度,并计算其质量。
3.计算物质的浓度。
差量法还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对于一个知道摩尔比的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a.确定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质的摩尔比。
b.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反应物质的质量,并计算其摩尔数。
c.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给出的反应物质的摩尔比,计算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摩尔数。
d.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溶液体积,并计算其中物质的摩尔浓度。
除了上述应用差量法的实例,差量法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其他化学计算。
例如,可以用差量法计算分析溶液中其中一种成分的浓度,或者用差量法计算其中一种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总结起来,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适用于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通过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试剂浓度的测定,可以使用差量法进行准确的计算。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https://img.taocdn.com/s3/m/d9ec07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c.png)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对于存在化学反应的系统,化学计算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该方法基于原子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差量,来确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使用化学计算差量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已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
2.确定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利用已知的反应物质量或生成物质量,计算未知物质的质量。
4.检查计算结果,确保计算过程正确无误。
假设有下列反应方程式:2H₂(g)+O₂(g)→2H₂O(l)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2g,要求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按照化学计算差量法的步骤,首先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出:2mol H₂(g)与1mol O₂(g)反应生成2molH₂O(l)。
接下来,确定已知的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反应物为H₂(g),质量为2g。
然后,根据反应物质量和计量关系,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在反应中,2mol H₂(g)反应生成2mol H₂O(l)。
由此可得出反应生成物为2×2=4mol。
根据生成物的摩尔质量,计算质量。
根据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可以计算得出生成物的质量为4×18=72g。
最后,检查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生成物的质量为72g,符合物质守恒定律。
上述例子说明了化学计算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和已知条件,使用化学计算差量法来确定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该方法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应用,可用于反应物的计量、反应过程的控制和产品的定量分析等。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64d5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5.png)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Differentia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它通过测量两个化学反应之间的化学量变化来确定需要计算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差量法主要用于计算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或其它相关物理量。
差量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准备两个反应体系,分别是参比体系和需要计算体系。
参比体系是已知组成和浓度的溶液体系,而需要计算体系是未知组成和浓度的溶液体系。
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两个体系进行相同的化学反应,并测量在反应中所观察到的物理量的变化。
3.通过比较两个体系中物理量的变化,计算出需要计算体系中所需的未知物质的量。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观察到的物理量的变化,可以确定需要计算体系中未知物质的量。
因此,差量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一些物质的浓度或者其他物理量的情况下。
差量法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来实现,包括滴定法、电化学法、光谱法等。
差量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而且精确度相对较高。
它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要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和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进行。
此外,差量法的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验证结果,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差量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差量法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和计算,耗时较长。
其次,差量法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确保两个反应体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差量法对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适用于计算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或其它相关物理量。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较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来计算需要计算体系中未知物质的量。
差量法具有简单易行、精确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耗时较长、对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差量法的实验设计和具体计算方法,以满足实验需求和提高结果准确性。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907fb431126edb6e1a101b.png)
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这里着重介绍重要的三种。
第一讲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2、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60C、32D、14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例1 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
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
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
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 8克 2 7∶5 3 11。
2克 4 8∶7 7∶23 5 28。
89%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
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
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 3∶2C 7∶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答案:1 、96% 5、A 6 、C 7、A二、平均值法三、离子守恒法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
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 Fe MgB Fe AlC Fe ZnD Mg Al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
则M气体可能是()A CO2B N2OC SO2D SO3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 (NH4)2SO4B CO(NH2)2C NH4HCO3D NH4Cl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
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0.2克,则另一种种种金属可能是()A AlB MgC ZnD Cu分反应,得到14·4克氯化银沉淀,则可能混有的盐(山西省中考)()A CaCl2B KClC BaCl2D MgCl26、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A KClB NaClC ZnCl2D BaCl2答案:1:A B 2:B 3:B 4:A B 5 、A D 6 、B练习题: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2、有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
8克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0.4克,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Al Mg B 、Na Fe C 、Al Cu D 、Mg Zn3、测知由两种氮肥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下列氮肥中哪一种:()A NH4ClB CO(NH2)2C NH4HCO3D (NH4)2SO44、两种氧化物的混合物共5·6克跟足7·3%的盐酸100克完全反应,则混合物可能是:()A MgO和ZnOB CaO和CuOC MgO和CuOD CaO和MgO5、现有50mLPH=8的溶液若使其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A PH=0的溶液B PH=7的溶液C PH=14的溶液D PH=5的溶液6、把70%的硝酸(密度为1·44克/立方厘米)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的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等于35%B 小于35%C 大于35%D 无法判断答案:1:C 2:CD 3:B四、假设极限法例1、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29.25克)例2、向一定量的Fe(OH)2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15.2克)例3 、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4.0克,投入19.45 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97.25%)例4、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氢气多少克?[(N—M)/48 克]练习1、有一部分变质的KOH样品,含H2O:7.62%;K2CO3:2.38%;k2O:10%;KOH:80%;取该样品W克加入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恰好呈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34.8克)练习2、向一定量的Mg(OH)2溶液加入200克36.5%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正好完全反应,蒸干冷却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95克)练习3 、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充分加热到再不放出气体为止,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物质143.5克,求放出氧气多少克(48克)练习4、将5克含Cu的金属R样品放入25克20%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R的氯化物中氯元素为52·5%,则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多少(88%)五、质量守怛定律运用例1、镁铝合金M克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H2 0·1克,则M可能是()A 、0·8B 、1C 、1·5 D、无法确定例2、20克H2、O2混合气体点燃充分燃烧生成18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 4∶1B 1∶1C 9∶1D 2∶3例3、将10克KClO3、MnO2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使之分解,冷却向试管中加入4克水,振荡后仍有4.24克未溶解。
再加入2克水,振荡后仍有3.28克固体未溶解,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例4、NaOH和H2O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W%,则W的范围是某种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氧元素80%,该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B 2 、A C 3 、67.2% 98% 4 、0% 88.89% 18.18%练习1 、铁铝合金M克和足量的硫酸反应生成H2 2克,则M可能是()A 15B 75C 30D 58练习2、现有25克CO和O2的混合气体充公燃烧,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发现烧杯内的物质增重22克,则原合气体中CO质量可能是()A 17B 14C 8D 22练习3、将一定量的碳和氧气放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得到10克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后,气体剩余5.6克,计算反应物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答案:1 C 2 AB 3 3.6克与6.4克1.2克与8.8克六、无数据计算例1、将某Ba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后的滤液与原BaCl2的质量相等。
求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2.1%)例2、若于克木炭—碳酸钙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碳酸钙可完全分解,木炭全氧化。
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
求原混合物中的木炭的质量分数。
(17.4%)例3、充分煅烧某碳酸镁和碳酸钙混合物,可得到由两种氧化物组成的固体残留物。
固体残留物无损失,经称量知其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
求残留物中镁元素与钙元素的最简整数比。
(9∶5)例4、向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待。
求原混合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
(7∶80)例5、向由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干燥后发现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百分含量。
(39.1%)例6、一定量的炭粉与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反应,生成体积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原混合物中炭粉与氧气的质量比(1∶2)例7、若同质量、同浓度的氯化钡溶液可使同质量的硫酸铁和硫酸铜两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全部沉淀出来,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之比(5∶6)例8、等质量的CaCO3、MgCO3、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MgCO3=NaHCO3>CaCO3>Na2CO3)例9、有铜和锌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过滤,干燥、冷却称量,得知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20%)例10、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各盛主放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一块镁片和铝片(均与硫酸完全反应)天平平衡是放入的镁片和铝片的比是(4∶3 )例11、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托盘上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在右盘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左盘烧杯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铜铝合金,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求铜铝的质量比(3∶1)例1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
在烧杯里分别注入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若向右盘烧杯投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应向左盘烧杯里投入与铁质量相同的纯净金属是()A MgB AlC ZnD Ag (A B )例13、一定质量的镁粉和木炭产混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