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合集下载

丽江古城调研报告

丽江古城调研报告

丽江古城调研报告丽江古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们小组前往丽江古城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旅游发展与保护情况,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古城的旅游资源。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历史文化调研:我们在调研中注意到丽江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受到了纳西族文化的影响。

我们深入了解了古城的建筑风格、传统节日和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2. 旅游发展与保护情况调研:我们调查了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现状,包括游客数量和旅游业收入等指标。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古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保护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3. 发展古城旅游资源调研:我们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古城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包括推出新的旅游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古城的文化氛围等方面。

我们选择了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调研,采集数据并获取相关信息。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历史文化: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古建筑风格独特,传统节日和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深受游客喜爱。

2. 旅游发展与保护:丽江古城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然而,过度旅游开发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文化冲击等问题。

保护古城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管理等。

3. 发展古城旅游资源:我们建议古城开发更多的特色旅游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品展示、民俗表演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提升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四、建议1. 加强保护措施: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加强管理,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文化冲击和环境破坏。

2.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3. 创新旅游项目:开发更多特色的旅游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纳西族文化体验等,吸引更多游客。

4.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加强对丽江古城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结论丽江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备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丽江旅游开发漫谈

丽江旅游开发漫谈

丽江旅游开发漫谈一、丽江古城概况丽江古城,又称大研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2410米。

面积约14平方公里,居住着4200余户人家。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

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

丽江古城以其建筑布局科学著称于世,为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之瑰宝。

由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思想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纳西族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古城特色旅游资源包括:1.古街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2、古桥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

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3、木府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

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古城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本文将探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古城的独特魅力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文化传统等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巴黎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古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古城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古城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历史、生态等因素,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

如果盲目进行旅游开发,很可能会破坏古城的原有风貌,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文化传统的丧失。

三、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旅游开发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导致过度商业化,使古城失去原有的宁静和历史氛围。

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为了解决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需要寻求平衡。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减少对古城的破坏。

其次,应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古城的原有风貌得以保留。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可以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古城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古城能够长久地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五、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丽江古城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保护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

另外,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日本的京都等也是成功的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典范。

六、结语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

外出研学报告

外出研学报告

外出研学报告:外出研学报告——探究古城风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示例)本次外出研学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古城风貌保护的现状及相关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我们将全面了解古城风貌保护的挑战、成效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一、考察地点介绍:我们选择了中国著名的古城——丽江作为我们的考察地点。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纳西族风貌。

我们将深入探索古城的历史演变、空间布局和建筑特色,了解古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考察活动记录:1. 参观古城核心区域:我们在考察中参观了丽江古城的核心区域,包括四方街、木府等历史建筑,感受到了古城的独特魅力。

2. 与当地专家座谈:我们与古城保护的专家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对古城保护的理念、政策和实践经验。

他们分享了古城保护的成功案例和面临的困境,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古城保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3. 调研古城可持续发展实践:我们还调研了一些旨在提升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如推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等,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三、数据和资料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和情况:1. 古城保护存在的挑战:古城保护面临人口过度拥挤、商业化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也面临困难。

2. 成功的古城保护案例:一些古城通过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和社区参与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宣城古城保护工作。

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了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控制游客流量、发展精品旅游等措施,并与当地社区和居民密切合作。

四、结果与讨论:基于我们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增加古城保护的投入:应增加对古城保护的资金支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制定跨部门协作机制:古城保护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共识,推动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从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中国云南丽江古城的生态旅游资源云南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拥有马帮之路至蓝月谷、梅里、雨崩山、泸沽湖的黄金旅游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丽江成为一个吸引众多游客的城市。

丽江河纵贯全城,加上巍峨的玉龙雪山,独具特色的纳西民俗文化、大研古镇灯火阑珊的夜晚、层峦叠嶂的云南生态以及湖泊旖旎风光,构成了一个集人文、历史、地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优美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

对于云南丽江古城这样的旅游城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显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利用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云南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山水景观,丽江还将人文、宗教、历史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到旅游资源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

丽江古城则着重发掘了传统文化特色,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体验和游戏,同时还建设了各类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更多的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

(二)生态旅游的主题化云南丽江古城推崇生态保护,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强调保护旅游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8年,丽江市出台了《丽江市生态旅游区规划》和《丽江市生态旅游区管理办法》,引导旅游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来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保育和保护,同时也涉及到人类如何正确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实践问题,保长了景区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古城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古城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古城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在当今社会,古城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文明和记忆。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古城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古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们是过去时代的见证,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比如我国的丽江古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传统工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古城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宝库。

然而,古城保护面临着重重困难。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使得古城的建筑和文化遗产逐渐受损。

一些古老的建筑因缺乏维护而坍塌,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习俗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给古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可能导致古城的空间格局被破坏,原有风貌不复存在。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度商业化是其中之一。

有些古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商业街区,导致古城原有的宁静和古朴氛围被破坏,游客体验大打折扣。

另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和管理,也可能造成游客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那么,如何实现古城的有效保护和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呢?首先,要加强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城保护的范围、标准和责任,加大对破坏古城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但要加强监管,确保开发符合保护的原则。

其次,科学规划至关重要。

在进行旅游开发前,要对古城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特点,制定出符合古城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规划应注重保护古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合理布局旅游设施和商业区域,避免过度集中和无序开发。

再者,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古城的文化是其灵魂所在,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古城的传统文化,比如开展传统技艺培训、举办文化活动等。

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让古城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作者: ————————————————————————————————日期:ﻩ1.丽江古城概况ﻫ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它起源于唐代的三赕城,历史上是多元文化角逐的重要场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

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

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

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丽江古城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多因素渗透、互动的过程。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优势:丽江古城拥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建筑集汉、藏、白等各民族之大成,并具纳西族独特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城中极为罕见,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

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纳西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

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

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

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

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是纳西族在传统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劣势:丽江古城旅游产业相对较单一,丽江古城的景点就只有古城、古镇、黑龙潭公园,而且,丽江古城商业化较严重,使古城的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古城的维护,有的地方拥有比较完整的纳西原始民居,但是,由于开发的不到位短期旅游的游客并不能完整的游览整个古城。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摘要:认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明确保护丽江古城的意义,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试探讨古城的保护方法,和对丽江古城发展的几个想法。

关键词:丽江古城世界遗产保护方法1丽江古城的价值说到丽江古城的价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完整性。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部,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古城的完整性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经过岁月的冲刷所完整保留下来的不是一间房子,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整个城镇,让人震撼,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整体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名城。

古城的总体布局、民居建筑、院落装饰既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特点,又保持着纳西族的特质,反映了世代居住在丽江的少数民族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华名族的历史成就。

丽江古城开放、和谐、注重历史的文化价值观和地域群体的文化凝聚力,是它作为世界遗产为人类所贡献的突出普遍价值所在。

古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做出了典范,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1]。

2 丽江古城现状分析1990年以前甚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丽江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砍伐和农业,属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

1994年以后,丽江地区经济依靠旅游业得到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丽江的经济支柱;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从1994年的9万人次和700万元,增加到2011年时至9月的13863.5万人次和893.1亿元[2]。

现在的丽江古镇内,没有任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自从旅游发展以后,原古镇居民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据调查,1996年以前约有3万居民居住在古镇内,现在已不足6000人,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为老年人,有30%的仍然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浅析丽江古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作为云南省丽江市的著名景点,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丽江古城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道路拥堵、污染、景区管理薄弱等。

为了保护丽江古城的环境,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环保管理
丽江市政府积极推进居民环保、停车治理、废水处理、食品卫生等多项措施,提高了地方环境的整体水平。

同时,政府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实施环保要求,加大罚款力度,让企业牢记自己的责任,倡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当地环境。

二、注重旅游规划和建设
针对丽江古城的现状,丽江市政府加强了旅游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方案,促进旅游业的智能化和文化化。

旅游规划配套丽江市区环保工程的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公共设施的完善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三、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丽江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环保的重要方向之一。

政府加大投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并且将这种文化特色转化为旅游资源,强化了丽江古城的旅游吸引力,推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之,丽江古城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只有兼顾两者,更好的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

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寻求丽江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摘要: 丽江古城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而这其中被忽视被掩藏的问题在它的发展中渐渐显露出来:文化留存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求在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关键词: 丽江;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平衡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正是这样的丽江古城,以其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奇迹”:十年内,它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 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 丽江古城每年的游客已由10年前的不到60万人次增加到500多万人次, 每年直接和间接收入由当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近30 亿元, 当地居民年均收入也由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4万多元[1]。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这座古老迷人的城镇带来了繁华欣荣,同时也代表着一串串悬而待决的问题在这追求速度的开发中被忽视了。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矛盾逐渐激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已无法回避,直接威胁着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业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危机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

而现在,它再次从不知名的边陲小镇一跃而为我国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中商业功不可没。

可以这样说,一座城镇如果没有了商业, 就会缺乏活力。

然而, 一个古城如果过度商业化, 那么迎接它的将是庸俗。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夯实基础2001年底丽江市政府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形成了大众参与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发展旅游业,调整全市的产业结构,力求把旅游业形成为主导和纽带产业,形成"旅游兴则百业兴"的经济格局,全市上下出现了打旅游旗、创旅游牌、唱旅游戏的局面,掀起了全民做旅游的新高潮。

二、保护古建筑,还原历史风貌、为丽江古城游建立框架1、生态保护1951年,就做出了“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1983年制订县域总规,明确保护古城保护方略,1986年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加大投入,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关停周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停止对周边林区的采伐,做好生态保护。

2、整旧如旧在1996年大地震恢复重建中,丽江闯出了“整旧如旧”的新路子:由政府补助700万元、各单位自筹3000多万元,果断拆除了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近600米长的东大街两侧的钢混建筑物。

之后的10年间,投资3亿多元,拆除了32万平方米的与景区不协调建筑物。

3、建立制度,对古民居进行全方位保护同时还建立了古城房屋维护审批制度,加大对古城保护资金投入,对古城重点民居挂牌维护,向各业主发放维护补贴。

同时成立古城保护管委会和管理公司,制定管理保护法规,对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抢救。

4、归行划市,商业布局整体性规划加强丽江古城开发管理工作,保持其历史真性的特殊价值,对古城内的经营活动实行准入制度,核发《准营证》,对申领范围、要求、程序进行了具体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对经营项目、店面布置、人员着装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商品相对归行划市。

将与古城氛围不协调的商家迁出,恢复古城的文化风貌。

三、挖掘、传承东巴文化,为丽江古城游塑造灵魂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是丽江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对传统文化有组织的传承和保护,只是一味开发利用,最终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庸俗化、低级化以至于消亡。

浅谈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发展与保护问题

浅谈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发展与保护问题

浅谈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发展与保护问题作者:杨静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5期摘要: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

本文从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现状来探讨旅游文化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丽江;旅游文化;发展与保护一、丽江古城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

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

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

丽江古城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多因素渗透、互动的过程,自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已拥有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和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N项桂冠,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城市”之一。

二.丽江旅游开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儿童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力的一种障碍。

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2.旅游开发与环境破坏的问题行走在丽江垃圾乱堆放现象,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原住在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人爱护水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可是很多外来者却并不理会这世代传袭的风俗。

游客往往不经意间就随手把垃圾扔到河里有的旅馆、客栈的厨房污水,也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到河中,有的人直接在水沟里杀鸡、洗菜。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论文摘要: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所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翡翠灿烂的一笔。

本文将对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做出初步探究及提出方法。

关键词:丽江古城古城印象保护方法一、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

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古城印象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时又是多余。

因为,古城来自于你的想象。

走进古城会意外的发现古城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趋于简陋。

像纳西人的心一样,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意渲染。

就是这样的平静,却让人们无端的感动。

古城没有城墙。

在丽江人们不禁会问浅浅流水有多远,也有人会执着青石板路的尽头在哪儿。

因为,当你第一步踏入古城,你会带着无数的问题,急切的想追寻答案。

古城的一切总是能轻而易举的勾起你的好奇。

悠悠的脚步,和善的面孔,唯美的古城,让人忘记了昨天,甚至忘记了自己,却又不愿醒来,只愿长久的沉醉。

在古城,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却又一次次的找回自我。

如此新鲜,带着浪漫。

没有城墙的古城,却没人相信自己的心灵会迷路。

三、保护方法关于如何保护与开发丽江古城,人们一直不停的在探讨。

当地政府如何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权衡。

不管是外来的游客、学者或当地居民,都在为丽江古城的发展前景高都关切和隐约有一些担忧。

浅议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浅议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们 开 始 以更 加 理性地 进行 反省 ,以期对 其进 行
重 新 定位 。如玉 龙雪 山积 雪量 越来 越少 ,丽 江
教 科文 组织 ( U N E S C O ) 列 入世 界文 化遗产 名 录 , 很 快便 以一 个世 界性 的旅 游城 市面 貌为越 来越
古城纳 西文 化氛 围越 来越 淡 ,被破 坏 的森林 资 源 恢 复很慢 ,全 民蜂 拥种 植玛 咖 ,生态 环境 日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i t a l s o e n g a g e d i n f u l l s wi n g t o ri u s m d e v e l o p me n t.I n t h e g a me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第 2期 丽 江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 0 1 5年 6月
No . 2 J u n. 2 01 5
浅议丽江人文旅游资源 的保 护与开发
王梅芳
( 丽江 市博 物 院 ,云 南 丽 江 6 7 4 1 9 9)
[ 摘
要] 人文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有着 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正进行着热火朝天
d e ve l o pm e nt .
Ke y wo r ds :Huma n To ri u s m Re s o ur c e s , Ex pl o i t a t i o n, Pr ot e c t i o n, Me a s re u s
在 追 求现代 化 的今 天 ,置身 于钢筋 水泥 环
境 中的人 们 ,不 断追求 一种 自然朴 实 的文化 氛
围, 没 有幻 彩 的霓虹 灯 , 没有 华美 的摩 天大 厦 ,

浅析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浅析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浅析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丽江古城位于云南丽江市,是九华山脉北段的一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具有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发展也随之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和分析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的背景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旅游文化,丽江古城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背景、多彩的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

古城以上丽江江水为中心,以石板铺就的街道分为四个区域:四方街区、三义街区、木府街区和东巷街区。

丽江古城被誉为“文化之城”,其“东巴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纳西文化”等文化成为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丽江古城的旅游产业也水涨船高,带动了丽江市的经济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内外游客数量不断攀升,这对当地环境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首先就是道路交通问题和空气质量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交通流,对道路交通产生了很大压力,导致交通拥堵、道路损坏、噪音扰民等问题。

同时,旅游活动也带来了污染问题,尤其是车辆废气、垃圾处理等问题令人担忧。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建筑环境、水质环境、噪声环境等方面造成了影响。

特别是城市的建筑环境和历史遗迹等方面,由于过度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经营,已经对古城保护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另外,旅游业本身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因此环境的影响必然不可避免。

三、保护丽江古城生态环境的措施对于丽江古城的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需要做好城市规划。

要保护丽江古城的历史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控制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并严格执行。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1)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1)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院系:经法系年级:12级会计4班姓名:张媛媛学号:科目:旅游地理浅论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摘要: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严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少有的没有城墙的古城,被誉为传统民族建筑的精华和典范,同时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本文将从丽江古城发展的现状来着重探讨旅游文化保护问题。

关键词:丽江古城开发问题保护方法一丽江古城的概况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70%以上,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自丽江古城成功申遗之后。

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

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十个城市”之一。

二丽江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1)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著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化、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儿童都不学母语,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力的一种障碍。

外来文化的糟粕对纳西社会文化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估量。

(2)旅游开发与环境破坏的问题自1997年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丽江旅游游客的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古建筑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城也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城的开发与保护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城旅游的发展与现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丽江古城的旅游市场也逐渐壮大。

从2011年开始,丽江古城逐渐成为全年通的旅游目的地,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古城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各类传统手工艺品、美食、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

同时,全球游客也纷纷来到丽江古城游玩,这使得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逐渐提升,旅游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也给古城本身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些商家为了追逐利润,不断涌入古城,扰乱了古城的原有文化和环境。

一些房屋也不断涌现出来,使得古城的整体不断变大,原有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古城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古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保护:古城是丽江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保护古城有利于保护纳西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历史保护: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护古城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中国灿烂的历史与文化。

3、环境保护:古城所处地理环境的宜人与安静,是许多游客来到古城的重要原因。

因此,保护古城有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不是简单的矛盾关系,而是互相制约、协同发展的关系。

要想实现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古城规划与管理: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严格执行,限制商家进入古城,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城市美观整洁,保护文化与环境。

2、推动古城与旅游业的结合:在保护古城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加强文明文化教育:在旅游开发中,重要的是对游客进行文明、礼仪、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

浅析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浅析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5 旅 游业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
量 。首先 , 环境的恶化对于旅游景观 的影 响。丽江水资源 的紧 缺, 使景观用水成为问题 , 多的 自然景观都是依 山傍水 , 点 众 景 景观水的断流 , 使景观 缺失了原有的美感 , 影响了游客 的参观 。 其次 , 自然生物的减少 , 对于大 自然的探 索之心也被扼杀 。这样
连的建筑风格 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极 为罕 见的 。丽江古城是具 有重要意 义的少数 民族传统聚居地 , 它的存在 为人类城市 建设
车 ,9个旅游购物会 员店 , 2 注册的导游就有 5 7 69人。旅游业 的 发展首先解决了丽江市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提供了上万个就业 岗位 , 证了丽江市民的收入 。在收入 的保证下 , 保 人民的生活水 平有 了显著的提高 , 丽江的人 口也迅速增长 。经济 危机 的冲击
著, 成为环境保护 的负担 。
生态旅游 是近 几年提出的旅游的新观 念 , 在生态旅 游的基 础上 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 发展 。根据丽江古城的生态环境
() 3 旅游业对生物的影响 。首先 , 旅游景 点的建设 , 要 占 需 据大量 的土地 , 对于丽江的生态环境 产生了破环 。土地 的 占用 使原生 的植被遭到 破环 , 对于生态环 境的多样化也产生 了显著 的影响 。其次 , 旅游业 造成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游客对于景区的 动植物的喜爱 , 造成对部分植物 的过度贩卖 。同时 , 一些动物 品
8 .6 8 亿元人民 币, 6 同比增长 2 .9 7 %。 4
3、 江 古 城 环 境 现 状 丽
态环境 为依托的丽江古城 想要更好 地发展旅 游业必须 充分地 协调与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更好地发展旅游业 , 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它起源于唐代的三赕城,历史上是多元文化角逐的重要场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

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

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

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丽江古城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多因素渗透、互动的过程。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优势:
丽江古城拥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建筑集汉、藏、白等各民族之大成,并具纳西族独特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城中极为罕见,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

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纳西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

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

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

因此,
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

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是纳西族在传统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劣势:
丽江古城旅游产业相对较单一,丽江古城的景点就只有古城、古镇、黑龙潭公园,而且,丽江古城商业化较严重,使古城的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古城的维护,有的地方拥有比较完整的纳西原始民居,但是,由于开发的不到位短期旅游的游客并不能完整的游览整个古城。

基础设施还不是那么的健全有待改善,如丽江的公交路线还不是那么的合理,对相关的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还不是那么的完善。

旅游旺季的接待能力也不是那么的好。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机会:
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旅游业来说,,国家准备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对于丽江来说是个提升和完善丽江的绝佳旅游胜地的机会,丽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许多可以开发而尚未开发和完善的景区景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依托丽江古城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如:老君山的开发。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威胁:
随着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引起物价的上涨;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文化的不良“示范效应”如:良莠不齐,崇洋媚外;干扰当地的居民的正常生活;传统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增加污染源,降低环境质量;人口密度增大,生活空间狭小;危及历
史古迹,破坏原始风貌;损害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盲目开发破坏自然景观。

旅游开发对丽江古城的影响:
积极影响:
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丽江的繁荣;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有助于增进国际和地区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纳西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丽江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丽江古城的维护和修整;有利于丽江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丽江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的重视和维护。

消极影响:
物价上涨;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不良的文化“示范效应”;干扰丽江居民的生活;传统文化遭到不正当的开发;环境质量下降;生活空间缩小;破坏当地的原始风貌;损害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

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措施:
1.结合纳西族聚居的乡村的民俗文化保护
丽江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地和物质载体,但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保护仅仅局限在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是不完整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丽江的几个国际驰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托乡村,如东巴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就在乡村,只有保持乡村鲜活的民俗文化土壤,才
能保持东巴文化的生命力。

如果乡村里已经没有依托纳西民俗鲜活地留存的东巴文化礼俗,那在古城范围内繁荣一时的东巴文化产业就不可能持久地发展,将日益成为一种仅仅是表演性的民俗展示。

为保持东巴文化的“活水长流”,需要选择一些乡村作为纳西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基地,培养民间艺人,打造具有独特纳西民俗文化的乡村,这样才能保持纳西民俗文化真实的活力。

2.设置文化核心区,控制游客的进入量
应由政府出台管理条例,对于还未完全开发的地区应该限制游客的进入量,虽然在旅游收入上会有所减少,但可以通过其也发达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财政收入来补偿这些地区因丧失部分发展机遇而付
出的经济代价。

丽江古城由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组成。

当前游客最集中的是大研古镇,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冲击,出现“空心化”危机。

当务之急,是将还保留着纳西人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民族文化束河和白沙两地重点保护,设置为纳西东巴民族文化核心区,限制游客的进入量。

同时以丽江大研古镇每年的直接旅游收入,用适当的方式补偿束河、白沙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旅游效益方面的牺牲。

3.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全体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当今中国社会,非常重视主流文化的系统教育,为了融入主流文化,同时也因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教育相当薄弱,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学艺术、文字、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连本民族的语言也逐渐在忘记。

丽江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因此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社区居民掌握与旅游文化相关的知识、技能包括传统的工艺等,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另一方面也使社区居民参与新行业并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让遗产造福于当地居民。

4.旅游规划应与市场调研相结合
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的角度着眼,都应该十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

很多旅游区在旅游规划上重视不够,没有着力于真实的市场调研,导致失败的案例很多。

比如旅游开发中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

各地搞的很多民族文化村,推出后迅速走向衰落,就是因为规划前的市场研究没到位。

发展旅游能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收入、社会影响,对资源合理、充
利的发展。

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达到和谐共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