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的联合应用汇编

合集下载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中西药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合理选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法。

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常见的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一、中西药合理用药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抗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较为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海金沙与西药头孢呋辛,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抗菌消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活血化瘀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与西药血栓溶解剂。

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西药可以溶解血栓,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3.温通经络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风湿病等疾病时,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温通经络的药物与西药非甾体抗炎药。

中药可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可以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4.改善免疫功能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以及西药免疫调节剂。

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西药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及西药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中药可以促进吸收和利用,西药可以补充不足,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营养平衡。

二、中西药配伍用药1.中药有益于西药疗效增强:有些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当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过程。

2.中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些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例如,当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连解毒剂,可以减少肝肾毒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药缓解西药副作用:有些中药可以缓解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西洋参,可以缓解药物的镇静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4.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互相促进:有些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作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从药物的命名、用药原则、联合应用的好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的命名1、西药与中药在名称上的表达方式不同,西药多采用统一的化学名称,而中药的命名方法十分多样,每个方剂都有专有名称,因此在联合应用中必须要进行精准的药物命名和匹配。

2、在联合应用中,对于中药的命名需要标注清楚其学名、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及其含义。

3、对于西药来说,命名需要注明其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等。

二、用药原则1、选择性联合:药物联合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联合,不同药物之间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因此需要选择药效相同、作用机制相似并具有协同增效的药物进行联合。

2、安全性: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药品评估和监测,确保联合应用后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3、适用症:联合应用需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心理因素,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三、联合应用的好处1、提高疗效: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和缓解,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并增加治愈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2、减轻副作用: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由于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减轻了单个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3、适应症扩大: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扩大药物的适应症,缩短药物的治疗周期和提高治疗效果。

4、减少药物耐受性发生: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减少药物耐受性的发生,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在联合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效果的平衡,精准的药物命名和用药原则是联合应用的关键。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指中药和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相互配伍、联合使用的原则。

其基本原则如下:
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进行调整。

2. 相似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药性和作用相似或相近,适合联合使用,例如中药和西药都具有抗菌作用的情况。

3. 互补原则:中药和西药在作用机制上互为补充,通过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例如中草药可以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效果。

4. 调控原则: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提高其疗效或减少副作用,例如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

5. 安全性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应考虑其安全性,避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考虑其相互作用和安全性,以达到优化疗效的目的。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第三节: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一)中西药联用协同增效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很显著地呈现协同作用。

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

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

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并已制成复方丙谷胺(胃丙胺)。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

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同用,可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

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的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中西药联用降低毒副作用①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

②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流涎。

应用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30~60剂为1疗程,流涎消失率为82. 7%。

总有效率达93. 6%。

③碳酸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近年被广泛应用,但因其胃肠道反应也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如同时用白及、姜半夏、茯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三)中西药联用减少剂量珍菊降压片①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作用。

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3次计,盐酸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60%。

②地西泮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不良反应也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二、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中西药联用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时影响药物的吸收,主要是影响药物的透过生物膜吸收和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

中西药联合应用分析论文

中西药联合应用分析论文

中西药联合应用分析论文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一直被广泛讨论和应用。

传统的中药疗法和现代的西药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本文将讨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原理以及具体案例分析。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中西药结合可以在保留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手段的多样性。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气血调畅,促使患者康复。

而西医注重病因、病机和病变的分析,通过药物、手术等技术手段直接干预疾病进程。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药结合还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传统中药多以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天然且温和,不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而西药则多为化学合成制剂,药效强烈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对肝肾等脏器的损害。

中西药结合可以减少西药的使用量,避免了潜在的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原理:中西药结合的原理主要在于相辅相成,各取所长。

传统中药多以整体调理为主,强调平衡;而西药则着重于直接干预病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中西药结合可以在传统疗法基础上,通过西药的快速作用加速痊愈过程。

中西药结合还可以弥补各自不足。

中药治疗虽然疗效温和,但有些疾病需要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时西药作为辅助更为合适。

西药的局部麻醉、抗生素等技术手段可以为某些中医治疗盲穴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

具体案例分析:以肿瘤治疗为例,中医强调调理身体整体,降低患者的癌症发生率。

而西医则通过手术、化疗等技术手段治疗已经发生的癌症。

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在手术后加强患者的身体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又如以糖尿病治疗为例,中医强调调理脏腑功能,降低血糖。

而西医则以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物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

中西药结合可以在保证血糖稳定的基础上,让患者逐渐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总结: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但应该强调的是,在应用中西药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

中西药联合用药

中西药联合用药

在药效学方面的研究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的药效学研究,也就是研究中西药物合用所 产生的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 作用 。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用药所追求的, 如痛必止注射液(汉防己、白屈菜、巴比妥、 苯甲醇、丙二醇)。经镇痛实验证明,镇痛 强度仅次于吗啡,比一般非麻醉性镇痛剂强 20倍,且无明显成瘾性,临床应用对恶性肿 瘤、类风湿及外伤性疼痛有明显作用。用生 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 窦房综合征,既可适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 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心脏缺血缺氧状态,达 到标本兼治目的。
中西药联合用药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日趋增 多,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为 许多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广阔 的途径。中西药各有所长 ,相互配合使 用 ,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然而,药物 的相互作用,总兼有利有弊两方面。
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不仅造成药物的浪 费,而且可能加重毒副反应,降低药物效果,延 误治疗时间,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熟悉中西药药理知识,做到择利避害,辨证 论治,是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
减轻毒副作用 西药抗肿瘤药大多毒副作用大, 与中药及其制剂合用,不仅能增强抗肿瘤作 用,还能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如刺五加能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有升高白细胞,提高 免疫功能等作用,对环磷酸胺引起的白细胞 减少症有保护作用。因此,与化疗药物合用, 能拮抗其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毒性作用,提高 治愈率。
增加毒副作用 中药酒剂与三环类抗抑 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同用,会使其代谢 增强,增加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毒性反应; 若与环丝氨酸、肼苯达嗪、呱乙啶等同用, 可出现中枢中毒;若与胰岛素等降血糖药同 用,可至低血糖。桃仁、苦杏仁、白果等含 氰苷的中药及其制剂不能与麻醉、镇静、止 咳等西药同用,以免引起严重呼吸中枢抑制。

简述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简述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 关键词 】 中药 ; 西药 ; 联合应用 ; 优势; 配伍禁忌
自从西医传到中国, 国就形成 了中医、 我 西医两大医疗 体系并存的现状 ,与之对应 的出现 了中药 、 西药 的使用 问 题。 目前 , 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已经覆盖了我国临床治疗 的各个领域 ,大量临床研究也 已证实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 较好的达到治疗 目的。反之 , 则会降低药效 , 甚至产生毒 副 作用 , 造成不 良后果 。由此 可见 , 研究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具 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1 中药 、 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 近代医家张锡纯开创了中西药联合应用之先河 ,他所 著 的《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记载 了一首中西药联合组成的方 剂一石膏阿斯匹林汤 。此方 由中药石膏与西药 阿斯匹林组 成, 治疗温病 “ 周身壮热 , 心中热而且渴……”。 由于当时 Ⅲ但 医疗条件所限 , 该方剂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 。 目前 ,中药 以及中成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中药与 西药联合应用 的机会 ,中西药联合应用也 已覆盖了我 国临
炎血尿比单用中药或西药效果均好;方笑爱联合应用中药 熏蒸治疗妊娠 呕吐取得较好疗效 。李钟勇等对其所 在医院
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 出, 中西药联用处方 占 4 .3 % 2 8 其 中不合理用药 占 8 1 联用情况在内科 、 .5 %, 儿科 、 五官

中草药有直接或间接抗细菌内毒素作用 ,不仅 能增强氯霉 素或链霉素 的抗菌作用 , 更有利于治疗内毒索引起 的发热。
简述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宋晓丽 田萍 青州 ,65 0 220 ) ( 潍坊市益都 中心医院, 山东
【 摘要 】 中西药联合应用已是我 国医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的中西药联用能较好的达到治疗 目的 , 合理 联用不合理则会 造成不 良 后果。本文仅对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 、 优势及其配伍禁忌进行简要概述 。

常见中西药的联合作用

常见中西药的联合作用

1 中药与西药合用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骨碎补有性温、味苦的特点,主治肾虚,耳鸣;注射链霉素的同时内服骨碎补煎剂可以减轻或消除链霉素对第8对脑神经(前庭神经)的毒性作用。

健脾益肾药(如黄芪、白术)与化疗药物合用,可降低化疗药的不良反应。

2 中药与西药合用影响药物的吸收排泄中药黄芩、木香、砂仁、陈皮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 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停留时间,使药物吸收增加;吸附力强的中药如血余炭等可减少口服药物的胃肠吸收。

3 中药与西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如甘草与氢化可的松,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猪苓、泽泻与双氢克尿噻、速尿合用可起协同作用;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抗感染作用增强;谷丙胺与甘草、白芍、冰片合用对治疗消化道溃疡有协同作用;银花与青霉素,蒲公英与复方新诺明也有协同作用。

4 中西药配伍禁忌4.1 含鞣质的中药与西药配伍禁忌中药五倍子、诃子、地榆、石榴皮、虎杖、狗脊、仙鹤草、大黄、扁蓄、枣树皮、四季青片、复方千日红片、肠风槐角丸、肠连丸、舒痣丸、七厘散均含大量鞣质,(1)和具有酰胺键或肽键结构的西药配伍:鞣质可与具有酰胺键或肽键结构的蛋白质结合,生成牢固的氢键缔合物而改变性质及作用,能使蛋白质自水溶液中析出。

临床常用的乳酶生、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制剂均属蛋白制剂,如和含鞣质的中药同服,将降低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2)和重金属离子制剂配伍:鞣质具有多元酚羟基,可和一些重金属离子和碱性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临床常用的钙剂(氯化钙、乳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糖钙片、丁维钙片);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人造补血药富马酸亚铁等),矽碳银及氯化钴,如和含鞣质的中药同服,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3)鞣质能与维生素B 1 牢固结合而使两者不能发挥效用。

若需长期服用含鞣质类的中药应酌情补充维生素B 1 。

(4)含鞣质的中药及制剂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如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林可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同服。

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论文

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论文

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中西药联合应用概述•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实践应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风险与挑战•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的展望与建议目录01中西药联合应用概述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指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以达到协同治疗作用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该定义明确指出,中药和西药在联合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中西医结合理论,通过优化药物配伍,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定义与背景中西药联合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中医就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一些难治之症。

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应用才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西药的用量和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中西药联合应用还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历程0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开始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但主要是以临床观察为主,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02到了70年代,随着中西医结合理论的逐渐完善,中西药联合应用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中西药联合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03进入21世纪,中西药联合应用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方法之一。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中西药联合应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和西药的配伍机制、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等,可以进一步揭示中西医结合的内在规律和科学内涵。

研究意义中西药联合应用还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治疗方案,为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奠定基础。

中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用药-201510讲解

中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用药-201510讲解

中药及中药制剂与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

二、中西药合理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过程中,因两药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且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配伍不合理的情况在生活中常有发生,故有必要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配伍进行研究,探索中西药相互作用的规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中西药及复方制剂的合并使用从中药、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三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如下:可增强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原因:①丹参可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②延长出血和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 )水平,抑制血栓A2(TXA2)合成);③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与抗凝剂肝素等(10)海螵蛸、白芨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鲨肝醇、奋乃静与中药海螵蛸、白芨配成复方氟尿嘧啶片后可减轻5-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服后产生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有镇静剂与白芨、海螵蛸配伍,不仅能止血消肿,还可保护胃肠粘膜,防止发生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消化性不良反应,且配有鲨肝醇后可稳定血象变化。

(11)延胡索延胡索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解痉、止痛,延胡索与阿托品合用可增强止痛功效。

米非司酮可充分发挥闭经作用,且在减少子宫供血、缩小肌瘤、改善贫血症状的同时,桂枝茯苓胶囊可活血化瘀、行气消肿,从而标本兼治,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服药方便,适用于年纪轻、肌瘤小、不愿意过早切除子宫的患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六味地黄丸与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同服,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作用,与盐酸二甲双胍同服,可以减轻患者因长期使用后者所致肾功能损害与阿莫西林胶囊同服,六味地黄丸可增强阿莫西林胶囊的抗菌效果。

(2)六味地黄丸(4)仙灵骨葆胶囊钙尔奇D同服,仙灵骨葆胶囊可刺激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活动,加快骨再建活动,使整体骨量和骨的质量得到恢复,钙尔奇D具有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功能,二者合用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协同作用。

磺胺类药与大黄苏打片同服治疗流脑、菌痢、肠炎、鼠疫等及敏感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等)所致的各种感染有协同作用,大黄苏打片可碱化尿液,使尿液呈碱性以防止结晶析出,减少磺胺类药结晶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材精讲班-第十二章(四、五节)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材精讲班-第十二章(四、五节)

第四节中医药的联合应用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一)协同增效●黄连、黄柏+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噁唑。

●金银花+青霉素。

●枳实+庆大霉素。

●甘草、白芍、冰片+丙谷胺。

●甘草+氢化可的松。

●茵陈蒿汤、大柴胡汤+利胆药。

●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方+三联或四联疗法。

●小青龙汤+激素(小儿轻中度急性哮喘)。

●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

●丹参注射液+间羟胺、多巴胺。

●生脉散、丹参注射液+莨菪碱。

●复方丹参注射液+门冬氨酸钾。

(二)降低毒副作用●艾迪注射液+顺铂●康爱注射液+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甘草+呋喃唑酮●石麦汤+氯氮平●海螵蛸、白及粉+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白及、姜半夏、茯苓+碳酸锂(三)减少剂量●苓桂术甘汤+地西泮。

●五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

二、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一)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1.影响吸收——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①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牛黄解毒片、麻仁丸、七厘散+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等同用。

②蒲黄炭、荷叶炭、煅瓦楞子+生物碱、酶制剂。

③果胶类药物(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山茱萸)+林可霉素(洁霉素)。

④含槲皮素中药+碳酸钙、氢氧化铝、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⑤槐角丸+磺胺类抗生素。

⑥朱砂+溴化物。

⑦雄黄+亚硝酸盐类。

⑧山楂、乌梅+氨茶碱、碳酸氢钠。

⑨硼砂、煅牡蛎+阿司匹林。

1.影响吸收——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①胃宁散、复方陈香胃片、活胃胶囊+阿司匹林、头抱霉素的吸收。

②麻黄、颠茄、洋金花、曼陀罗、莨菪+红霉素、洋地黄类药物。

③石膏、海螵蛸、自然铜、赤石脂、滑石、明矾,牛黄解毒片+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洋地黄类药物)。

2.影响分布①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

②糅质+磺胺类药物。

③银杏叶+地高辛。

④香豆素类药物(独活、白芷、羌活)+甲苯磺丁脲。

⑤丹参、黄连、黄柏+华法林。

3.影响代谢(1)酶促反应:①酒剂、酊剂+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利福平、二甲双脈、胰岛素。

中西药联合应用

中西药联合应用

级别: ★会员发帖: 158威望: 50财富: 2542注册时间:2009-11-12最后登陆:2011-05-15] 中西药合理联用例举一、协同增效1、香连丸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联用后,其抗菌活性增强16倍。

2、脑立清和六味地黄丸联用,可用于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

3、妇血康颗粒配伍益母草颗粒,活血化瘀、祛瘀止血效果明显提高,可作为药流后出血的常规治疗。

4、牛黄解毒丸配柏子养心丸,各取一丸两药配伍,其疗效可取代价格昂贵的《局方》牛黄清心丸,是防治心脑血管卒中的理想药。

5、黄连、黄柏与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恶唑、四环素,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

6、逍遥丸或三黄泻心汤等与西药镇静催眠药联用,即可提高对失眠症的疗效,又可逐渐摆脱对西药的依赖。

7、补中益气丸、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等联用,治疗肌无力疗效较好。

8、地西泮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若与苓桂术甘汤(丸)合用,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其不良反应也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9、苓桂术甘汤(丸)、苓桂甘草汤等与心得安类抗心律失常药联用,既可增强治疗作用,又能预防发作性心动过速。

10、苓桂术甘汤(丸)、真武汤等与血管收缩药甲磺酸二氢麦角胺联用,可增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

11、桂枝茯苓丸与血管扩张药联用,其中的中药对微循环系统的血管扩张特别有效,可增强作用。

12、小青龙汤(颗粒)、柴朴汤等与氨茶碱、色甘酸钠等联用,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13、茵陈蒿及其复方制剂与灰黄霉素联用,可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促进其吸收,从而增强灰黄霉素的抗菌作用。

14、加味逍遥散、炙甘草汤等与甲巯咪唑等联用,可使甲亢的各种自觉症状减轻。

四逆汤与左旋甲状腺素联用,可使甲状腺低下症的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15、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小柴胡颗粒等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可提高疗效。

16、碱性中药与红霉素、苯唑青霉素等同服,可防止后者被胃酸破坏,增强肠道吸收,从而增强抗菌作用。

6 中药配伍与中西药联用

6 中药配伍与中西药联用
弱碱性药物相反
奎尼丁与氢氯噻嗪合用
氢氯噻嗪使尿液碱化,奎尼 丁大部分不解离,脂溶性强,易 被肾小管重吸收,使血浓度升高, 引起心脏毒性反应
酸性中药:乌梅、山楂、女贞子、山茱萸 碱性中药:牡蛎、煅龙骨、硼砂、海螵蛸
二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一种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 药 理效应,但对血药浓度并无明显 的影 响,而主要是影响药物与受体 作用的 各种因素
(呼吸麻痹)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使另 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的改变,从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 浓度发生改变。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吸收时影响因素有: ❖ pH的影响 ❖ 结合和吸附的影响 ❖ 胃肠运动的影响 ❖ 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 肠道菌群的改变
中药组方原则
• 君药:主药 • 臣药:辅佐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
或兼证的药物 • 佐药: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疗效,直接治疗兼病
或兼证的药物;佐治药,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反佐 药,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能引诸药至病所的药物;调和药,调和 诸药作用
中药的性能
五味
中药配伍变化规律
1.增效(协同)作用
1 相须、相使 党参+黄芪 增强补气功效 知母+黄柏 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芍药+甘草 配伍才有镇痛作用
2 药性不同配伍,增加疗效: 二妙丸:苍术(温燥)+黄柏(苦寒,清热燥湿)
(3)配伍不同发挥药效不同 • 桂枝+麻黄 辛温发汗 • 桂枝+乌头 温经逐寒,止痛作用 • 桂枝+桃仁 温经、活血化瘀
饮食:对药物常常有吸附作用而影响药物吸收 四环素成人顿服0.5g时,空腹服用后血清浓度 比饭后30min服用高3-8倍,故饭后服用虽可减轻 胃肠道反应,但可明显减低抗菌效应,这是常常 被忽视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
如:金银花加强青霉素对金葡球菌的杀菌作用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协同 作用 丹参注射液与多巴胺等升压药合用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2、降低毒副反应
如: 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 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用石麦汤(生石膏、 炒麦芽)减轻流涎的不良反应
4.生物碱
中药
川乌 槟榔 黄连素 黄柏 马钱子 延胡 索 贝母
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 清胃黄连 丸 葛根芩连片 加味 香连丸 小活络丹 牛 黄千金散 牛黄清心丸 木瓜丸 左金丸 香连
不宜配伍的西药
(1)碘离子制剂 重金属药 酶制剂
机制
(1)产生沉淀 (2)影响溶解 (3)增加毒性
(2)碳酸氢钠等碱性 度,妨碍吸收 较强的西药 (3)阿托品 氨茶碱 (4)拮抗
(麻黄素、黄连素、) (4)形成络合 亚铁盐制剂 碳酸氢 钠制剂 (2)异烟肼 物
感冒宁 利胆
舒痔丸 导赤丸

(3)酶制剂
(4)维生素B6
2.酸性
中药
五味子 女
贞子 山楂 山茱萸 乌 梅 白芍 缬草 青皮 垂柳 四季 青 金银花 马齿苋 枳 实 木瓜
中成药
五味子冲剂 女贞子
糖浆 冰霜梅苏丸 安神补心丸 地黄丸 类方 山楂丸 乌梅 丸 五味子丸 磨积 散 二至丸 保和丸 玉泉丸 脑立宝
合丸 牛黄镇惊丸 安宫 碳酸氢钠 巴比妥 牛黄丸等 (2)雄黄 (2)牛黄解毒丸
产生沉淀, 增加对肝肾
(2)亚铁盐 硫酸

盐 硝酸盐 亚硝酸 的毒性
雌黄 信石
黄千金散 牛黄镇惊丸 盐 酶制剂
牛黄至宝丸 牛黄清炎
丸等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中西药注射剂 的配伍禁忌
中西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

双黄连粉针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青霉素、头孢拉定、 地塞米松 出现浑浊与沉淀 溶液颜色加深,ph值 下降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2、影响分布
机制:血药浓度变化,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组织结合 如:碱性中药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用,可使血药 浓度上升,不良反应增加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3、影响代谢
A 酶促反应 如:中药药酒、酊剂中因乙醇的药酶诱导作用,增加 对肝药酶的活性,使某些西药在体内代谢增快,以 致显著降低疗效。
中成药
牛黄解毒片 牛黄上清 丸 牛黄消炎丸 枳实
不宜配伍的西药
(1)维生素B1 抗 生素(四环素族、红 霉素等) 甙类(洋 地黄等) 生物碱
机制
(1)产生沉淀 (2)分解失效 (3)改变性质、 降效或失效
导滞丸 分清五淋丸 利胆排石片 祛风舒筋 丸 礞石滚痰丸 青糖浆 清宁丸 丸 七厘散 四季 麻仁
不宜配伍的西药
含各种金属离子的
西药,如氢氧化铝 制剂、钙制剂、亚 铁制剂等
机制
形成络合物,
影响吸收
8、甘草类
中药
甘草
中成药
复方甘草片 甘草合剂
不宜配伍的西药
(1)与四环素族、红霉 素等抗菌药
机制
(1)降低药物的吸收率 (2)拮抗作用,甘草的 类皮质激素功能有升高血 糖的作用 (3)导致低血钾
(2)降血糖药
瓦楞子 皂角
中成药
冰硼散 婴儿素
喉关丸 健胃片 通窍散 红灵散 胃痛粉 健用散 行军散 陈香露 白露
不宜配伍的西药
(1)四环素
乌洛托品 呋喃呾啶 (2)阿司匹林 对氨基水杨酸钠 消炎痛 保泰松 维生素B1
机制
(1)降低药效
(2)分解失效 (3)吸收降低
先锋霉素Ⅰ、Ⅱ
氨苄青霉素
新生霉素
(4)从尿排出, 促使血药浓度降 (3)心得安 氯丙嗪 利眠宁 低 硫酸亚铁 异烟肼 地戈辛 苯巴 (5)排出减少, 血药浓度增加引 比妥 苯妥英钠 起中毒 (4)奎宁 氯奎 强力霉素 新 斯的明 (5)奎尼丁
不溶性微粒分别增加 2、23、94倍
中西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

穿琥宁注射液
庆大霉素、卡 那霉素、丁胺 卡那霉素、环 丙沙星、氧氟 沙星等 穿琥宁注射液易 水解氧化,在酸 性条件下,易产 生沉淀
中西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 ③
莪术油葡萄 糖注射液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拉定 三磷酸腺苷、 辅酶A、利巴 韦林
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2、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如:柴胡桂枝汤与抗癫痫药联用,减少抗癫痫药的剂 量及肝损害、嗜睡的不良反应 黄芪、人参、女贞子、刺五加、当归、山茱萸等 于西药化疗药联用
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1、降低药物疗效 2、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十七Βιβλιοθήκη 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1.鞣质类
中药
地榆 石榴皮 五倍子 老鹳 草 虎杖 黄 诃子 鹤草 儿茶 茶叶 侧柏叶 拳参 扁畜 大 仙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3、减少剂量
如:珍菊降压片(珍珠粉、野菊花、槐花米、盐酸可 乐定、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的剂量比单用时减 少了60% 地西泮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其剂量可减为常规剂 量的1/3,嗜睡的不良反应相应也可减少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4、减少禁忌,扩大适应范围
如: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可适度提高心率,改善血液循环,改 善缺血缺氧
不宜配伍的西药
(1)磺胺类药
(2)氨基糖甙类
机制
(1)使磺胺药
在尿中结晶,发
(链霉素、红霉素、 生尿闭、尿血等 (2)减弱药效 庆大霉素等) (3)氢氧化铝、氨 (3)起中和反 应,降低或失 茶碱等碱性药 (4)呋喃妥因 利 去药效 (4)加重对肾 福平 阿司匹林 消炎痛等 脏的毒性
3.碱性
中药
硼砂 海螵蛸
10.牛黄
中药
牛黄
中成药
小儿至宝锭 牛黄上 清丸 牛黄抱龙丸 琥珀抱龙丸 牛黄解 毒丸 牛黄镇惊丸 牛黄清心丸 安宫牛 黄丸
不宜配伍的西药
啡 苯巴比妥 制
机制
水合氯醛 乌拉坦 吗 对中枢产生抑
11.利胆药及含胆汁制剂
中药 茵陈 中成药 不宜配伍的西药 机制 (1)形成 蛇胆川贝散(液) (1)奎尼丁
罗布麻
救心丹
麝香保心丸
6.麻黄素
中药
麻黄
中成药
气管炎糖浆 止嗽定喘 丸 通宣理肺丸 止嗽 化痰丸 半夏露 解肌
不宜配伍的西药
(1)痢特灵 降压药 催眠镇静剂 (2)氨茶碱
机制
(1)拮抗 (2) 增加毒性 (3)作用累加,
宁嗽丸 人参再造丸
宁嗽糖浆 气喘冲剂 气喘膏 大活络丸 鹭 鸶咳丸 哮喘冲剂 复 方川贝精片 麻杏石甘 糖浆 定(平)喘丸
含量下降,溶 液可变为棕色

葛根素注射液
PH值有显著 改变
中西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 ⑤
刺五加注射液 双嘧达莫、维 拉帕米注射液
产生沉淀

清开灵注射液
丁胺卡那霉 素、维生素C 等酸性药物
产生沉淀
四、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 使用注意事项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烟肼 利福平
机制
(1)形成络 合物 (2)生成难 溶物 (3)氧化后 失去作用
牛黄解毒丸 舒筋活 (1)四环素族 异 陈香露白露 当归浸 (2)强的松龙片 膏片 胃舒宁片 复 (3)维生素C 方五咮子片 酒花素 片 复方罗布麻片 跌打丸 磁朱丸 脑 立清
16.钾
中药
扁蓄 泽泻 白茅根 夏 枯草 金钱 草 牛膝丝 瓜络
(1)细胞色素C注射液 (2)环磷酰胺 氟尿嘧啶 争光霉素等
机制
(1)降低疗效 (2)促进恶性肿瘤转移 (3)降低止血药的疗效
复方丹参注
射液
(3)维生素K、凝血酶等
止血药
(4)产生沉淀
(5)降血压的疗效降低
(4)士的宁、麻黄碱、山 (6)降低雄性激素的活 梗菜碱、维生素B1、B6 (5)阿托品 (6)甲基睾丸素、丙酸睾 丸素等雄性激素 性
抑制,降低
间隔2h)
鞣酸蛋白 烟酸 活性(至少
13.含醇类
中药
酒大黄 酒当归
中成药
国公酒
不宜配伍的西药
(1)水合氯醛 奋乃静 (2)巴比妥类 苯英妥钠 安乃近 新抗凝双香豆素 (3)血管扩张药(胍乙啶 氯丙嗪 物质
机制
(1)生成毒性 (2)降低药效 (3)加重血压
藿香正气水、 风湿止痛药酒
苄甲胍 噻嗪类)
礞石滚痰丸 清宁丸
杜 (2)加重麻醉, 抑制呼吸 (3)药效累加, 增加毒性 (4)血糖升高
枇杷仁 侧
启脾丸 桑菊感冒片
苯巴比妥
(3)北五加皮 柏 草 金盏花 附子 乌头
理肺丸 气化痰丸 麻仁丸
福寿
止咳化痰丸 麻杏止咳糖浆
万年青 葶苈子
罗布麻 蟾酥等 (4)鹿茸制剂
橘红丸 参茸丸
片 速效救心丸 蟾麝救心丹
中成药
金钱草冲剂 分清五 淋丸 五淋通片 龙 胆泻肝丸 六味地黄 丸类方 内消瘰疬丸 石淋通片 首乌片 利胆片 五苓散
不宜配伍的西药
安体舒通 氨苯蝶 啶
机制
西药系保钾排 钠药,合用易 致高血钾
17.汞砷
中药
(1)朱砂
轻粉
中成药
(1)朱砂安神丸 柏子
不宜配伍的西药
(1)硫酸亚铁 溴化
碘化钾
机制
养心丸 磁朱丸 冠心苏 钾 三溴合剂
(4)酶制剂 (5)胰岛素 降糖灵 降糖 优
下降
(5)变性失效 (5)使血糖更 低
14.钙类
中药
石膏 龙骨 龙齿 珍珠 牡蛎 蛤壳 瓦楞子 寒水 石 海螵蛸
中成药
牛黄上清丸 牛黄解毒 丸 清胃黄连 二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