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合集下载

我国历代堪舆派别与人物

我国历代堪舆派别与人物

我国历代堪舆派别与人物【郭璞】风水史上之鼻祖。

东晋时期的学者、文学家。

字景纯。

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父郭瑗,晋初任建平太守。

西晋末年郭璞预计到家乡战乱将起,于是避地东南。

过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参军,后又从宣城东下,被当时任丹阳太守的王导引为参军。

晋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

后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

因劝阻王敦图逆,被害。

追赠弘农太守。

郭璞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有颇深的造诣,曾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及《楚辞》等古籍。

郭璞诗文本有数万言,“词赋为中兴之冠”(《晋书·郭璞传》),多数散佚。

今尚存辞赋10篇,较完整的诗18首。

《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

今不存。

明张溥辑有《郭弘农集》 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从河东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阴阳、天文、五行、卜筮之事。

亦有传说郭璞系得青乌子所授。

有传说青乌子即东汉张天师。

璞于元帝时会召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丧去职。

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

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杨筠松】据《地理正宗》记载:“字叔茂,窦州人。

寓江西,号‘救贫先生’。

作《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三十六龙》等书。

杨氏其人并不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如何能“救”人间之“贫”呢?清代擅长风水术的彻莹和尚对此解释说:“因其立向有朝贫暮富之异,号为‘救贫’。

原来,在“龙、xue、砂、水、向”五大地理风水要诀中,杨筠松对于阴宅坟墓的立向有独特的造诣,一旦经他勘察而选择朝向之后,能够使坟葬者的后代迅速致富;【丘延翰】:唐朝时另一位堪舆名家(遇神人传《青囊海角经》);曾文遄:五代后梁时人。

为场筠松的得意弟子,着有《阴阳问答》、《寻龙记》等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了部.术数类》考证《青囊奥语》一卷及《青囊序》卷认为《青囊奥语》为杨筠松所撰,而《青囊序》是其弟子曾文遄所作。

杨、曾、廖、赖堪称为《堪舆学》的四大鼻祖

杨、曾、廖、赖堪称为《堪舆学》的四大鼻祖

杨、曾、廖、赖堪称为《堪舆学》的四大鼻祖杨、曾、廖、赖堪称为《堪舆学》的四大鼻祖。

他们的著述可谓详尽而细腻,包罗了阴阳宅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及操作方法。

并且一直流传延续至今,可以说为我国的《堪舆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虽经时代的发展,科学的昌明,又派生出了很多的分支和流派。

但总体来看,还是离不开龙、砂、向、水、穴这五种要素。

然而这五个字看似简单,但今人又有几人能完全领会而融会贯通呢?可以说是寥若星辰。

俗称“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可见其难度之大也!中国风水源远流长,各种学术派别很多,自唐宋以来,风水术大致分为两大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

形势派又分为形势、形法、蛮体三个门派,理气派又分为理气、方位、封义、宗庙等。

易学专家两大派别,历来观点不一,各自都维护自家门派,标榜自己是正宗。

到底谁是正宗?至今还无定论。

其实两个派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都是分不开的。

形势派也讲方位,理气派也讲形势,不过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已,由于各种门派林立,使风水显得神秘莫测,玄而又玄,弄得不知哪一派是正宗,更不知从哪里了解起,为解除大家的疑惑,现介绍各派的名称及部分原理,并提出个人见解,供大家鉴别和参考。

易学专家一、峦头派(一)峦头派又称之为形势、形象、形法等派。

指的是自然界的山川形势,其中包括龙、穴、砂、水,和远处伸展来的山脉统称之为峦头。

若是平原无山之地,可以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高大建筑物皆称之为山。

“穴”是指阴阳宅风水聚集之地。

“砂”是指穴地周围的山川,若是阳宅是指四周高大建筑物。

“水”无论阴宅还是阳宅,指河流、沟塘、干流水,包括马路以,一切四周低洼的地方皆称之为水。

易学专家1、形象:形象派属于峦头范畴,是指勘察时所见到的地理形象,把山川的形象看成某地像嫦娥奔月,像某种动物的神态,如某地像“犀牛望月”,某地像“天马腾空”,某地像“金钟罩顶”,像蟹、虾、鱼、印等等,有上百种之多,不胜枚举。

易学专家2、形法:形法是形象派延伸出来的一种,是峦头派中的一种勘察方法,最主要是看形象对穴场所起的吉凶,例如右屋的前面接一间小房子,并且在小屋的前面开门,名叫白虎探头,又如在正前面有一道水沟冲来称之为穿心水,或一条路冲来,称之为穿心路等。

风水地理堪舆名著:《发微论》原文鉴赏

风水地理堪舆名著:《发微论》原文鉴赏

风水地理堪舆名著:《发微论》原文鉴赏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干利禄,潜心著书立说。

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

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二十五岁到五夫向朱熹问易,朱扣其学识,见他谈吐非凡,即惊奇地说:“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之列”,四方来学者,朱必让元定考询方能入学。

朱、蔡二人师友相称,研究学问,著书讲学,长达四十年,亲密无间,在学术上成为朱熹的左肱右臂。

乾道六年(公元1169年),蔡元定重上西山设“疑难堂”,与朱熹在云谷的“晦庵草堂”遥遥相对。

为了及时联络问学,故在两山悬灯相望,夜间相约为号,灯暗表明学有难处,翌日往来解难。

元定每到朱处,朱必留他数日,论学经常通宵达旦。

宝佑三年,理宗皇帝为此敕建“西山精舍”,塑绘蔡元定与朱熹对座讲道神像。

御书“西山”巨字,由孙杭石刻于石崖上。

蔡元定教人以性与天道为先,自本而支,自源而流,闻者莫不兴起,在西山讲学,学生常常挤满书屋内外。

朱熹说:“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识之,吾与季通言未尝厌也。

”学生黄干说:“开始受学晦庵,首试西山蔡公之门,从游者多矣!公之来谒,先生必留数日,往往通夕论学不昧,从先生游者,归必过公之家,得其言论不忍去,去皆必有所得也。

干之识公为最久,而荷之教最深。

”传说蔡元定曾与友人一起寻龙,路经某地时,旁人听到他们讨论真龙大地,就讥笑他说:山中若有王候地,何不归家葬乃翁。

蔡元定当时礼貌地说:山中确有王候地,可惜不是我家的地方。

那人就笑说,如果是我家的就给你吧。

蔡元定看中的地方,正是属于此人的,于是就花钱买下了此人的地方,后人把这个地方称为“蔡家山”。

蔡元定把他的父母迁葬于此地后,认为已经把家山风水布置妥善,于是上京谋求出路,后来成为“太子太傅”。

古代最牛的风水大师:袁天罡位居第四,第一据说已成仙,跪服!

古代最牛的风水大师:袁天罡位居第四,第一据说已成仙,跪服!

古代最牛的风水大师:袁天罡位居第四,第一据说已成仙,跪服!风水本为相地之术,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

随着几千年的发展风水也发展的越来越全面,我国古代也出了许多著名的风水大师,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我国古代十位风水大师。

1.鬼谷子 data-filtered="filtered"鬼谷子本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

春秋战国时期人。

鬼谷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鼻祖,兵法集大成者。

关于他的传说也是最丰富和传奇的一位,他还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可谓是一名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2.樗里子 data-filtered="filtered"樗里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的庶子,因为他足智多谋,又被人们称为“智囊”。

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

data-filtered="filtered"他在临终前曾经预言说“一百年后,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

”到西汉建立后,所建的长乐宫就在坟墓的东边,而未央宫就在他坟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

于是后世的堪舆家皆奉樗里疾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3.郭璞 data-filtered="filtered"郭璞,字景纯,字景纯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风水学者,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是游仙诗的鼻祖,他还是正统的正一道教徒。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

后人视郭璞为风水史上的鼻祖。

4.袁天罡 data-filtered="filtered"袁天罡,唐代著名相师,风水大师,天文学家等。

著名人物堪舆小故事三则

著名人物堪舆小故事三则

赖澄山正欲脱衣整理,只见一只象鹰普通大的鸠鸟,自北飞来,在对面山洼间消逝了身影。他真的有点奇怪,哪有这么身长二丈、翅阔八九尺的斑鸠?禁不住心内暗惊莫非是这斑鸠已成精了不了?
雨停在这以后,赖澄山快步走向对面山洼。谁知,那儿不见有甚山洞或大树可以藏匿那只大斑鸠,只见周围没有凹凸一片,了无踪迹。他正在奇怪间,一抬起头,随后就茅塞顿开。,原来这山形十足地象一只大斑鸠。只见此山面前尖而短,后面瘦且稍长,半中腰肥起,活象一个蛋是的,两旁各冒尖一块尖地,形似鸟翼,简直活脱脱的一只斑鸠式样。且后面连署丰江,面前乃一片秀田,恰似一幅斑鸠落田阳的景象,真的是地形灵气奇异的变化,是堪舆形成的好地方。
赖澄山仔细测度,发现如在这个地方埋葬先人,三年后必可出一相国、一太师,并陆续将出一斗芝麻的状元。这一斗芝麻有数万粒,此山可以称作很多世代不衰。赖澄山琢磨端详间,天空的颜色已渐幽暗,正欲下山之际,忽见一轮月亮自东方升起,正照着那斑鸠落田阳的山穴。见此他不觉叹道:唉,原来这穴地正是犯师地。 堪舆之道有所说的犯师地的讲法,即举凡山中有穴地洞府,假如向正东方日子来源,那这座山便是最先感觉到日子的菁华,这么的地穴就叫犯师地。由于如将先祖遗骸葬下此山,那这家必发,但那经手点葬的人,却一
著名人物堪舆小故事三则
每一位著名人物身后都特别心酸的成名之路,这那里面的心酸及辛苦如果是没有那刚强且顽固的心是很难成功的,若想要成功那是务必得要么择手眼,啥子方法都适用上,如今采编要讲的就是这些个著名人物堪斑鸠落田阳
赖鹑衣是江西定南风岗村人,爸爸赖澄山,是江西出名的地理师。赖鹑衣数十年在广东沿海一带寻龙探穴,称呼风水大侠赖鹑衣。当初广东各县名门大族,多请赖大师看堪舆,择吉地殓葬其祖,关于他的长期的境遇,有一个有趣儿的传闻。
传闻赖鹑衣10月1日岁时,其阿公物故,其父赖澄山报丧之际,曾对赖鹑衣说:你可要居心念书,某日你阿公葬得好山,借堪舆之助,你定能有所造就。

历代风水堪舆经典著作总目录114部及作者

历代风水堪舆经典著作总目录114部及作者

历代风水堪舆经典著作总目录114部及作者1、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2、地理辨证疏[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5卷1册全3、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4、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5、地理六经注[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6卷1册全6、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7、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8、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9、地理大成山法全书[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9卷6册全10、地理四秘全书[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12种3册全11、廖禹十六葬经 [宋]廖禹撰清印本一卷全12、地理金弹子玉弹子[元]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13、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卷1册全14、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15、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16、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17、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18、地理选择录要[清]蒋大鸿撰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4卷2册全19、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20、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21、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22、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清抄本 1册全23、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24、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清]沈镐撰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25、赣州风水秘传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26、撼龙经、疑龙经合刻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2册全27、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28、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29、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30、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31、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32、平砂玉尺经[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2卷1册全33、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34、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清]瞿天赉撰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1册全35、入地眼全书[宋]静道和尚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0卷2册全36、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37、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38、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乾隆刻本 4卷4册全39、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40、宝照秘诀不署撰人清稿本 1册全41、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42、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43、雪心赋辩讹正解[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44、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45、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46、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47、阴阳二宅必用不署撰人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48、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49、陈子性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民国抄本 1册全50、倪公阳盘住宅秘诀不署撰人嘉庆抄本一卷全51、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经元堂刻本 5卷全52、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明世德堂写刻本十二卷全53、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清初抄本 1册全54、地理星体真龙名髓不署撰人明抄本 1册全55、地理正宗臆解[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三卷全56、地理指迷篇臆解[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二卷全57、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清康熙宏德堂刻本四卷全58、地学 [清]沈镐撰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二卷全59、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60、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61、新刊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62、格水定针法不署撰人地理手抄稿本一卷全63、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清印本残本64、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清印本一卷全65、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祖传风水地理孤本孤本66、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清印本一卷全67、黄帝宅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68、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清印本一卷全69、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70、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71、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嘘龙村舍藏本一卷全72、考验通书法窍秘决不署撰人清印本二册全73、金精廖公扒砂经 [宋]廖禹撰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四卷全补遗一卷全74、李思聪总索 [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75、灵城精义笺 [清]沈竹礽撰自得斋丛书一卷全76、刘基堪舆漫兴 [明]刘基撰清印本一卷全77、缪希雍葬经翼 [明]缪希雍撰清印本一卷全78、秘诀仙机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79、刘见道乘生秘宝经 [唐]刘见道清印本一卷全80、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二卷全81、杨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国瑚撰清刻本一册全82、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五卷全83、续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四卷全84、水龙经阴阳宅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阳宅二卷全阴宅二卷全85、青乌先生葬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86、仕学备余 [清]纪大奎撰清刻本六卷全87、十道天心 [清]戴洪润手抄真传择日秘本一卷全88、孙伯刚璚林国宝经 [宋]孙伯刚撰清印本一卷全89、天机望龙经 [宋]吴景鸾授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一卷全90、天心正运线法不署撰人手稿本一卷全91、天星秘诀寻龙定穴不署撰人清光绪手抄秘本一卷全92、谢和卿神宝经 [宋]谢和卿撰清印本一卷全93、新镌鲁班经匠家镜 [明]午荣撰明汇贤斋刻本三卷全94、玄秘龙法玄秘穴法不署撰人手抄本两册全95、选择纪全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96、雪心赋辨讹正解 [唐]卜应天撰民国排印本四卷全97、雪心赋直解 [明]吴一棣撰清顺治十八年刻本四卷全98、阳宅大成 [清]魏青江撰清嘉庆刻本十五卷全99、阳宅起手 [清]査咏旺传清抄本一卷全100、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清印本四卷全101、阳宅元运会要不署撰人清抄本一册全102、阳宅指南篇 [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103、杨筠松青囊奥旨 [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104、杨筠松十二杖法 [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105、杨公金刚钻法葬图诀 [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106、阴阳秘诀不署撰人清抄本一卷全107、玉元子天宝经 [宋]玉元子撰清印本一卷全108、人子须知八卷[明]徐善继徐善述撰明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本八卷全109、青囊心印 [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二卷全110、青囊续编 [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一卷全附天玉经四卷全111、地理四弹子 [清]张凤藻注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112、地理偶注 [清]程宗良撰玉函山房辑佚书一卷全113、地理偶摘 [清]张九仪撰玉函山房辑佚书一卷全114、地理偶录 [清]张九仪撰手抄本一册全以上就是小编用尽洪荒之力替大家整理出来的历代风水地理经典著作,共计114部。

古代先贤编撰的十大经典堪舆名著,学会你就掌握风水流脉真传了

古代先贤编撰的十大经典堪舆名著,学会你就掌握风水流脉真传了

古代先贤编撰的十大经典堪舆名著,学会你就掌握风水流脉真传了古代先贤编撰的堪舆著作数不胜数,每本洋洋大观,本本都有独到见解,读后无不让你拍案叫绝。

以下是十大经典堪舆名著:一、中国阳宅风水第一书——《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

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强调修建住宅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

二、中国风水开源第一书——《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

该书首次提出“风水”的概念,教人们慎重选择阴宅以便荫及子孙。

三、形法派(峦头法)风水鼻祖代表——《撼龙经》,唐代杨筠松撰。

该书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与运用龙脉风水、快速振兴家业的最佳典籍。

四、理气派风水鼻祖代表——《催官篇》,宋代赖布衣撰。

该书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

该书强调以风水助官贵,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五、唐代形法派风水代表作——《雪心赋》,唐代卜则巍著。

该书详论五行生克、吉凶互易,是中国堪舆学中的名篇名著。

六、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博山篇》,唐代黄妙应著。

该书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

七、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葬经翼》,明代缪希雍著。

该书把中医里的望、闻、问、切诊断流程移植到风水理论中。

八、明代专论水法的代表作——《水龙经》,明末清初蒋大鸿著。

该书专论水龙各种形态以及吉凶取舍,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是研究水龙风水的必读之本。

九、阳宅风水八宅派代表作——《八宅明镜》(亦称“八宅法”),明代顾吾序著。

该书汇集阳宅理气派主要理论框架,深入阐述阳宅屋形与周围环境关系,是八宅派的扛鼎之作。

十、明代阳宅理论集大成的代表作——《阳宅十书》,明代王君荣著。

古时四大风水名师

古时四大风水名师

古时四大风水名师古时四大风水名师——杨筠松,曾文辿,廖金精,赖布衣1、杨筠松据明朝嘉靖15 年(公元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

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

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

(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

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

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

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

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体派或江西,被后世堪舆界尊为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

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据史书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

(明·嘉靖董天锡编撰《赣州府志·人物志》)。

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愿意跟外人介绍杨救贫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

据说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从在黄禅寺偶遇杨救贫之后,便与杨救贫云游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

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

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猫儿把水口”。

详解堪舆经典《摇鞭赋》

详解堪舆经典《摇鞭赋》

详解堪舆经典《摇鞭赋》《摇鞭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堪舆经典之一,被誉为“风水圣经”。

本文将对《摇鞭赋》的内容进行详解,介绍其主要内容及背后的哲理。

《摇鞭赋》是一篇以堪舆学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全文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旨在向读者传达堪舆知识和智慧。

该赋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他以强烈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观点,成功地将堪舆学融入文学艺术领域。

《摇鞭赋》内容丰富,主要围绕着摇鞭的概念展开。

摇鞭是古代堪舆术语,意为以鞭打的方式来探测地脉和体察人事。

赋中以摇鞭作为线索,通过对各种地理要素和形势的描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赋文以咏景起篇,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作品通过对山川河流、风云变幻、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堪舆学独有的自然观。

进入第二部分,赋文开始介绍摇鞭的概念和内涵。

作者以想象力丰富的笔触,描述了摇鞭师凭借自身心灵与大地相通的能力。

这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使摇鞭师能够在未来预测和指导人事,成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赋文引导读者进入具体的堪舆实践。

作者逐一详述了如何观摩地势、寻找地脉、判断水源等技巧,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传授了摇鞭师需要掌握的实用知识。

接下来,赋文进一步展开了对于堪舆学的深入思考。

作者引用古代经书和自身经验,解释了群山和河流等地理特征背后的意义,指出了不同地貌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后,赋文以赞美之辞作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作者呼吁读者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提倡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地理资源。

综上所述,《摇鞭赋》是一部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堪舆学的博大精深,还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智慧探索。

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摇鞭赋》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于堪舆学和自然规律的认识,提升个人的智慧和人生境界。

无论是对于专业的堪舆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摇鞭赋》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堪舆

堪舆
堪舆
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术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
班固评五行家之流:"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说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窥其意,
堪舆一词释义与相度风水直接联系,就目前所知,最早出自三国时魏人孟康。曾谓:"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见于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中《甘泉赋》"堪舆"句所引述者。
颜师古比较了张晏与孟康之说,曾评述道:"张说是也"。孟康之说,引自何处未详,但考证汉时风水术书,确有《图宅术》或《图宅书》之类,见王充《论衡?诘术篇》所引,参诸唐代吕才、贾公彦等考据详下,则可见孟康之说,实出汉时堪舆家言,殊非孟康凭空杜撰。
按郑玄说,汉以前即有《堪舆晰书》,后代所作《堪舆》以十二次论分野,尚存可言古者。郑说后出《堪舆》,即或班固谓堪舆家之《堪舆金匾》。而其术尚宗古代占星之法,即将木星或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对应于地上之郡国,即所谓分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预兆对应地域世道吉凶。
在吕才外,唐代贾公彦疏东汉郑玄注《周礼》所谓汉代以前有《堪舆》佚书、后人又作《堪舆》书事,曾谓:"古黄帝时,堪舆亡,故其书亡矣"。又疏郑玄注"天地之会,建、厌所处之日、辰者",谓:"建,谓斗柄所建,谓之阳建,故左还于天;厌,谓日前一次,谓之阴建,故右还于天。故《堪舆》天老曰:假令正月,阳建于寅,阴建在戌。日辰者,日据(天)干,辰据(地)支"。又疏引《问占梦注》:"按《堪舆》黄帝问天老事云:四月阳建于已,破于亥;阴建于未,破于癸……今八会是其遗象也者。按《堪舆》,大会有八也,小会亦有人也"。由贾公彦疏引,可知堪舆之术,尚宗占家所谓"建除十二辰"之说。十二辰,即将周天配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分为十二等份成吩方向则与十二次相反,有虚拟的"太岁"循行,同岁星依十二次运行相逆;又以北斗星斗柄旋指十二辰,序称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附会以定日辰吉凶之说,即建除十二辰,简称建除。此外由贾公彦疏引可知,堪舆或如孟康之说,是谓神名,造《图宅书》者,且其在黄帝时已亡,而黄帝之重臣天老尚知其术,故每有"黄帝问天老事",后人宗此术,撰书辄以其名"堪舆"冠称。而此说吕才稽不见经籍,故其为堪舆家托古杜撰之神人,明显可知。

郭璞堪舆文化(风水鼻祖)(闻喜)(民俗)(0002)

郭璞堪舆文化(风水鼻祖)(闻喜)(民俗)(0002)

郭璞堪舆文化(风水鼻祖)(闻喜)(民俗)(0002)
郭璞, 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 今山西省闻喜县),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堪舆风水文化之鼻祖。

郭璞继承了《易经》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其著作《葬书》首次把阴阳五行学说和灾异说引入易占,为发展中国易象学作出了贡献,使占筮更加灵活多样,更能清楚地解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赢得众人的信任和以占卜为业者的青睐。

郭璞的风水观点和堪舆思想,千百年来已深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

郭璞堪舆文化实际上就是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其宗旨是审慎周密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将郭璞的堪舆理念正确地运用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生老病死自然现象,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风水“为五术之一的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古代称勘舆术。

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而风水一词早见于晋朝郭璞:“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堪舆家,即风水师,是指具备风水知识、受人或国家委托断定风水好坏、必要时予以修改的一种职业。

专职的风水师称堪舆师或地师,而具有传承和高明堪舆学问的真师被称为地仙,民间相信风水者尊称其为风水先生或阴阳先生。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风水师:东晋的郭璞:其著作《葬书》是风水堪舆名著,王祎在《青岩丛录》中评价:“择地以葬,其术本于晋郭璞”;唐代的杨筠松:人称杨救贫,常被地理、堪舆学家视为祖师祭拜,他的弟子曾文迪、刘江东,司马头陀、廖金精等人也都是风水大师,著有《天玉经序》、《青囊序》、《撼龙经》、《疑龙经》;曾文迪:风水宗师杨筠松之高徒,著有《阴阳问答》、《寻龙记》、《八分歌》、《泥水经》;廖金精:与赖布衣、杨救贫、曾文迪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穴法》、《泄天机》、《鳌极金精》、《怀玉经》、《一盏灯》、等《九星传变》;宋代的赖布衣:原名赖文俊,《理气穴法》、《催官篇》、《绍兴大地八铃》、《三十六铃》明代的蒋大鸿:人称“杜陵夫子”,著有《地理辨正》、《字字金》、《水龙经》、《天元五歌》、《阳宅得一录》、《阳宅指南》、《阳宅三格辨》等;清代的章仲山:无常派大宗师,著有《地理辨正直解》、《心眼指要》、《天元五歌阐义》、《玄空秘旨批注》、《阴阳二宅录验》、《二宅玄机》等;清代的沈竹礽:原名沈绍勋,是玄空风水学的重要人物,对近代风水学影响极大。

著有《周易易解》、《周易示儿录》、《周易说余》等。

附图,一个堪舆罗盘此为个人见解!!。

堪舆大全 (地理正宗)

堪舆大全 (地理正宗)

堪舆大全(地理正宗)《堪舆大全》[清] 蒋国撰《堪舆大全》,系古代堪舆名著的汇集本。

主要收集了《钦定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经典风水名作。

由于此书选材精当,故代表了古代风水学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

该堪舆大全书籍经博主求索整理上传于博客,以飨网友。

附:《堪舆大全》上卷●阳宅典籍《黄帝宅经》[远古] 黄帝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风水绝世书籍。

上卷●阳宅典籍《阳宅十书》[明] 王君荣编该书是明代一部专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精选当时最盛行的堪舆著述,汇总而成。

中卷●阴宅典籍《郭璞古本葬经》[晋] 郭璞著该书是古代最为权威的风水经典。

中卷●阴宅典籍《缪希雍葬经翼》[明] 缪希雍著该书是阴宅风水堪舆的代表作。

中卷●阴宅典籍《黄妙应博山篇》[唐] 黄妙应著该书是很实用的风水奇书。

中卷●阴宅典籍《谢和卿神宝经》[宋] 谢和卿著中卷●阴宅典籍《廖禹十六葬法》[唐] 廖禹著中卷●阴宅典籍《杨筠松青囊奥旨》[唐] 杨筠松著该书是大唐国师杨公筠松传家之奥旨,被历代风水家奉为正宗宝典,盛赞其说。

下卷●名篇选萃《撼龙经》[唐] 杨筠松著该书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

下卷●名篇选萃《疑龙经》[唐] 杨筠松著该书是流传最广的相地学专著。

下卷●名篇选萃《四讳篇》[汉] 王充该篇文章是王充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忌讳的八篇论文之一。

王充认为讲究忌讳,不过是为了“教人重慎,勉人为善”罢了。

下卷●名篇选萃《难岁篇》[汉] 王充该篇文章是王充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忌讳的八篇论文之一。

王充认为有关“太岁”的迷信禁忌,“妄不可用也”。

下卷●名篇选萃《诘术篇》[汉] 王充该篇文章是王充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忌讳的八篇论文之一。

王充明确指出,“事理有曲直,罪法有轻重”,人的吉凶祸福与各种迷信法术毫不相干。

下卷●名篇选萃《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晋] 嵇康该篇文章是嵇康针对养生与卜宅而作出辩论。

嵇康虽然反对命定论辩论,但认为宅之吉凶与养生皆可信证。

中国历史堪舆祖师有哪些

中国历史堪舆祖师有哪些

中国历史堪舆祖师有哪些中国历史久远,文化悠久,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其中,堪舆祖师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中国历史堪舆祖师有哪些呢?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许多先贤智者开始研究风水、堪舆之术。

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堪舆祖师依次为:辟雍、弘扬、董仲舒、张衡和杨公。

辟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堪舆祖师。

他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左右,曾在南方游历并撰写了《风水经》一书。

这本书成为了后来风水理论研究的重要著作,影响深远。

弘扬,是中国汉代的著名神仙道士。

他擅长推算,修炼仙术,在学习《周易》、《五行》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创立了弘扬风水学派。

他将风水理论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为后来的宫殿、庙宇、墓地等建筑提供了规划方案。

董仲舒,是中国汉朝时期的儒家学者。

他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大自然中蕴含着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

他对堪舆之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大堪舆祖师”。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天文学家。

他创造了浑天仪,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可靠地预测了当时的地震和天气变化。

他的科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誉,对堪舆之术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贡献。

杨公,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堪舆大师。

他的学问渊博,精于天文、地理、物理等多个方面,并在基础上精通了风水、堪舆等技艺。

他的《神奇群灵招龙大法》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找龙、见龙、道龙、迎龙,成为了后世堪舆大师的重要基础。

中国历史堪舆祖师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们所研究的学问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他们所创立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在建筑设计、地理环境布局及规划、环境治理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历代所有堪舆相关的主要著作

历代所有堪舆相关的主要著作

[唐]杨筠松撰
活印本
一卷全


阴阳秘诀
不署撰人
活抄本
1


玉元子天宝 经
[宋]玉元子撰
活印本
一卷全



廖禹十八齐 经
[宋]廖禹撰
活印本
一卷全


青囊心印
[活]王宗臣撰
活康熙 刻本
二卷全

宵囊续编
[活]王宗臣撰
活康熙 刻本
一卷全 附天玉 经四卷 全


重刊人子须 知资孝地理 心学统宗八 卷
[明]徐善继徐善述撰
我们收集了历代所有堪舆相关的主要著作,以供大家查阅: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 海广益 书局右 印本
2卷1


地理辨证疏
[活]蒋大鸿注
民国八 年锦章 书局右 印本
5卷1


地理人全辑 要
[活]许明撰
民国校
经山房
石印本
10卷2


地理大全要 诀
[活]许明撰
民国校
经山房
石印本
7卷2


地理人成地
理六经注
手抄秘 本
一卷全


谢和卿神宝 经
[宋]谢和卿撰
活印本
一卷全


新镌京版工
帅雕斫正式
鲁班经匠家
[明]午荣撰
明汇贤
斋刻本
三卷全



玄秘龙法幺 秘穴法
不署撰人
手抄本
两册全


选择纪全

堪舆经典合集《地理天机会元》,590页

堪舆经典合集《地理天机会元》,590页

堪舆经典合集《地理天机会元》,590页
1、《地理天机会元》,明顾陵冈辑,明朝集先贤地理书之大成者,原辑只有二十八卷,后来徐试可重编,有所增加,增加到三十五卷。

所集诸书,都是先贤名作。

2、作为集诸书于一书者,后来的《仙婆集》《统一全书》、都不如《天机会元》精到,但可以补充《天机会元》不足。

3、原作者顾陵冈,无从考证。

4、续编者:徐试可,辑有《琢玉斧》、《罗经顶门针》等著作。

5、目录如下:
1)子集
一卷雪心赋
二卷发微论附穴赋黑囊经
2)丑集
三卷葬经
四卷撼龙经疑龙经
五卷泄天机
3)寅集
六卷五星
七卷黄囊经附杨公授曾文遄山水诀
八卷倒杖附二十四砂葬法
九卷至宝经附寸金赋
十卷寻龙记太华经附温监薄巧拙歌
4)卯集
十一卷金亟赋
十二卷天宝葬法
十三卷玉尺经
十四卷玉尺经
5)辰集
十五卷催官篇
十六卷青囊经
十七卷理气葬法
十八卷夹竹梅花
6)巳集
十九卷上髓龙格
7)午集
二十卷玉髓官鬼曜砂
8)未集
二十一卷龙格
二十二卷穴法心镜附万成叔葬法谢公五星口诀二十三卷龙格
9)申集
二十四卷穴格
二十五卷砂格
10)酉集
二十六卷水格
二十七卷九星传变
二十八卷亚婆砂断何野云砂断
11)戌集
二十九卷喝形取类
三十卷卦例
三十一卷披沙拣金附四法心镜
12)亥集
三十二卷丛珠金秘透地穿山
三十三卷九宫四吉三奇定局
三十四卷穿山透地吉凶克应
三十五卷分金宿度九州分野。

梨山居士的堪舆作品

梨山居士的堪舆作品

梨山居士的堪舆作品
梨山居士(约公元960年至约公元1040年)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的风水学家和堪舆大师,他的作品对中国古代的堪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梨山居士所著的堪舆作品主要包括《梨山堪舆全书》和《梨山居士风水全书》。

《梨山堪舆全书》是梨山居士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阐述了风水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地理、地貌、水文、地脉等内容,对风水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这部作品在宋代风水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的风水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梨山居士风水全书》是梨山居士在其晚年所著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该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梨山居士的风水理论,包括了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对风水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对后世的风水学研究和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梨山居士的堪舆作品以其严谨的理论体系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国古代堪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珍贵!明代高僧、堪舆大师如玉彻莹手迹被发现

珍贵!明代高僧、堪舆大师如玉彻莹手迹被发现

珍贵!明代高僧、堪舆大师如玉彻莹手迹被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堪舆学可谓历史悠久,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自然文化现象。

《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称为:“堪舆家”,人们也习惯把堪舆称之为“风水”。

通常风水师也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而某些道士、庙祝、中医师等亦可能偶以风水营生。

据史料记载,堪舆名著《青囊经》为秦末汉初“黄石公”所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深受业界推崇。

“风水学”博大精深、简洁明快、直言学理,具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其中,代表人物有宋代赖布衣、元末明初刘伯温和目讲禅师以及明末年间的如玉彻莹(孔闻星)等,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古今闻名中外的堪舆大师。

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罕有发现他们的玄学手迹。

近日,如玉彻莹大师300多年前创作的《选择要诀》地理原真稿本真迹,被著名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文献上看,这本从未公开露面的明代“堪舆名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

”在历代风水师中,据传赖布衣曾在宋徽宗年间任国师,刘伯温则是明初辅佐朱元璋平天下的军师,而“圣裔”出身的高僧“如玉彻莹”,师法于刘伯温并得其真传。

他们大都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儒学,写得一手好字,在儒、释、道上颇有创造。

古人云:“一流地师满山走,二流地师观水口,三流地师玩星斗。

”故此,孔闻星早年为了验证前人学说,常年云游四海攀山寻穴。

其著作的《地理原真》又称为《地理直指原真》,是一部寻龙点穴、砂水布局的实用资料。

由于历史等因素,彻莹大师的生卒年龄至今成谜。

后经学者黄锦祥多方详考,其生平大致如下:如玉彻莹(1620~约1705),明代堪舆学家、僧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堪舆八宅明镜[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地理辨证疏[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5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辑要[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0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要诀[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7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6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3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5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9卷6册全
堪舆地理四秘全书[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12种3册全
堪舆地理四弹子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
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铅弹子[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铁弹子[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地理青囊经[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8卷1册全
堪舆地理六法点穴大全[唐]杨佐仙等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6卷1册全
堪舆地理五决[清]赵九峰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8卷2册全
堪舆地理选择录要[清]蒋大鸿撰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地理阳宅大全四集[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地理正宗[清]蒋国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2卷2册全
堪舆地理直指原真[清]释彻莹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3卷2册全
堪舆地理葬埋黑通书[清]释彻莹撰清抄本1册全
堪舆地理琢玉斧[清]张九仪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清]沈镐撰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赣州风水秘传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12卷2册全
堪舆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郭璞葬经[晋]郭璞撰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1卷1册全
堪舆罗经顶门针[明]徐之镆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罗经解定[清]胡国桢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罗经透解[清]王道亨撰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秘本搜地灵[明]刘伯温订光绪有益堂刻本2卷1册全
堪舆平砂玉尺经[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2卷1册全
堪舆乾坤法窍[清]范宜宾集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3卷2册全
堪舆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清]瞿天赉撰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1册全
堪舆入地眼全书[宋]静道和尚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0卷2册全
堪舆三元总录[明]柳珍纂辑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3卷1册全
堪舆阳宅大全[明]一壑居士集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10卷2册全
堪舆山洋指迷[明]周景一撰乾隆刻本4卷4册全
堪舆阳宅爱众篇[清]张觉正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宝照秘诀不署撰人清稿本1册全
堪舆山洋指迷[明]周景一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4卷2册全
堪舆阳宅集成[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8卷4册全
堪舆雪心赋辩讹正解[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阳宅三要[清]赵九峰撰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阳宅十书[明]王君荣纂辑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阴宅集要[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不署撰人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宅谱指要[清]魏青江撰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清]陈应选撰民国抄本1册全
堪舆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不署撰人嘉庆抄本一卷全
堪舆地理辨正直解[清]蒋大鸿撰经元堂刻本5卷全
堪舆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明]张鸣凤编明世德堂写刻本十二卷全
堪舆地理黑囊经[明]范越风撰清初抄本1册全
堪舆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不署撰人明抄本1册全
堪舆地理正宗臆解[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三卷全
堪舆地理指迷篇臆解[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二卷全
堪舆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清康熙宏德堂刻本四卷全
堪舆地学[清]沈镐撰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二卷全
堪舆地学精华[民国]夏更清撰民国版铅印本1册全
堪舆分房变气论宅法[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
堪舆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明]吴征岀定郑谥注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
堪舆格水定针法不署撰人地理手抄稿本一卷全
堪舆管氏地理指蒙[魏]管辂著清印本
堪舆郭璞古本葬经[晋]郭璞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祖传风水地理孤本110 1
堪舆胡矮仙至宝经[唐]胡矮仙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黄帝宅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唐]空石长者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李思聪堪舆杂撰[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堪舆要诀[明]狄奄氏手录嘘龙村舍藏本一卷全
堪舆考验通书法窍秘决不署撰人清印本二册全
堪舆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四卷全补遗一卷全
堪舆李思聪总索[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灵城精义笺[清]沈竹礽撰自得斋丛书一卷全
堪舆刘基堪舆漫兴[明]刘基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缪希雍葬经翼[明]缪希雍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
堪舆刘见道乘生秘宝经[唐]刘见道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八宅明镜[唐]杨筠松撰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二卷全
堪舆杨曾地理元文[清]端木国瑚撰清刻本一册全
堪舆水龙经[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五卷全
堪舆续水龙经[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四卷全
堪舆水龙经阴阳宅[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阳宅二卷全阴宅二卷全
堪舆青乌先生葬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仕学备余[清]纪大奎撰清刻本六卷全
堪舆十道天心[清]戴洪润手抄真传择日秘本28 一卷全
堪舆孙伯刚璚林国宝经[宋]孙伯刚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天机望龙经[宋]吴景鸾授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一卷全
堪舆天心正运线法不署撰人手稿本一卷全
堪舆天星秘诀寻龙合格定穴不署撰人清光绪手抄秘本一卷全
堪舆谢和卿神宝经[宋]谢和卿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明]午荣撰明汇贤斋刻本三卷全
堪舆玄秘龙法玄秘穴法不署撰人手抄本两册全
堪舆选择纪全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
堪舆雪心赋辨讹正解[唐]卜应天撰民国排印本四卷全
堪舆雪心赋直解[明]吴一棣撰清顺治十八年刻本四卷全
堪舆阳宅大成[清]魏青江撰清嘉庆刻本十五卷全
堪舆阳宅起手[清]査咏旺传清抄本一卷全
堪舆阳宅十书[明]王君荣纂辑清印本四卷全
堪舆阳宅元运会要不署撰人清抄本一册全
堪舆阳宅指南篇[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
堪舆杨筠松青囊奥旨[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杨筠松十二杖法[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杨再谪仙人杨公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阴阳秘诀不署撰人清抄本 1
堪舆玉元子天宝经[宋]玉元子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廖禹十六葬经[宋]廖禹撰清印本一卷全
堪舆青囊心印[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二卷全
堪舆青囊续编[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一卷全附天玉经四卷全
堪舆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明]徐善继徐善述撰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