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一章 秦汉诗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卷
总论一、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时期基本得以确立。
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1、魏晋开始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自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人生、生命。
2、诗、词、曲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鼎盛。
3、在小说方面,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到唐代传奇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话本在宋元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明之际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这都为明清章回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文学创作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的通俗化。
2、创作主体个性的高扬。
王学左派(王艮、李贽)汤显祖《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龚自珍、梁启超把文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工具,救亡图存的意识比较浓重。
三古、七段的划分方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规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二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秦代刻石文的今存篇目为()A.10篇B.8篇C.7篇D.4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代刻石文。
秦刻石文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赞杨秦朝的统治和业绩的,今存7篇。
分值:1.02.下列汉代诸散文家中,文章带有纵横风气的是()A.董仲舒B.刘向C.贾谊D.桓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散文家的文风。
西汉初期,散文家受战国策士影响,其文章大多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A、B、D三项都是西汉中后期散文家。
分值:1.03.《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将其归纳为()A.恣行暴虐B.仁义不施C.举措太众D.刑罚太极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汉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管子叙录》B.《列子叙录》C.《战国策叙录》D.《说苑叙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刘向编校的书籍。
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
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分值:1.05.《报孙会宗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刘向C.杨恽D.晁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报孙会宗书》。
《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
杨恽因得罪太仆戴长乐而遭谗入狱,罢为庶人,其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信相劝,杨恽遂复此信。
分值:1.06.《盐铁论》采用的是()A.对话体B.语录体C.论辩体D.书信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桓宽的《盐铁论》。
桓宽编纂的《盐铁论》全书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分值:1.07.桓谭的代表作是()A.《新论》B.《论衡》C.《新序》D.《盐铁论》答案:A解析:无分值:1.08.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脾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名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无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秦代刻石文的特点是()A.四言为句B.多三句为韵C.铺叙颂夸E.韵律谐和解析:无分值:2.02.董仲舒散文的特点有()A.推衍阴阳灾异思想B.辽辑严密C.推衍《春秋》天人相感D.有纵横排宕之气E。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晚唐诗歌
杜牧、李商隐等诗人被称为“小李杜 ”,他们的诗歌风格深婉绮丽,善于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内心情感 。
隋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和发展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起源于民间 ,隋唐时期开始兴盛。中唐以后
,文人开始大量创作词作。
先秦诸子百家
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被统称为“ 诸子百家”。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如儒 家的孔子和《论语》、道家的老子和《道德经》 、墨家的墨子和《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和《韩 非子》等。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 家、阴阳家等。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背景。
,反对浮华雕琢和险怪奇涩的文风。
02
梅尧臣、苏舜钦等诗人的贡献
梅尧臣、苏舜钦等诗人积极响应欧阳修的号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
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诗歌作品,推动了北宋诗歌的发展。
03
散文的繁荣
在欧阳修等人的倡导下,北宋散文创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出现了以“
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优秀散文家群体。
宋词繁荣与辛弃疾、苏轼等词人成就
辛弃疾的豪放词风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 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 开阔,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 英雄气概。
苏轼的婉约与豪放并存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 词作既有婉约柔美的风格,也有 豪放洒脱的气度,展现了词人深 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宋词的繁荣
在辛弃疾、苏轼等词人的努力下 ,宋词创作达到了巅峰,出现了 大量优秀的词作和词人群体,为 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录先秦部分先秦作品学习提示《诗经》君子于役蒹葭氓采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秦晋崤之战《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鲁仲连义不帝秦《论语》侍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墨子非攻(上)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韩非子难一(节选)屈原离骚(节选)湘夫人涉江秦汉部分秦汉作品学习提示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司马迁报任安书项羽本纪(节选)李将军列传(节选)班固苏武传(节选)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魏晋南北朝部分魏晋南北朝作品学习提示曹操短歌行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登楼赋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洛神赋李密陈情表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葛洪画工弃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咏荆轲归去来兮辞(并序)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江淹别赋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丘迟与陈伯书孔稚珪北山移文干宝李寄干将莫邪刘义庆子猷访戴周处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腹中愁不乐)唐五代部分唐五代作品学习提示骆宾王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王勃别薛华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观猎渭川田家竹里馆李颀送陈章甫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蜀道难古风(西上莲花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高适燕歌行封丘县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又呈吴郎岑参逢入京使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李华吊古战场文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韩愈山石听颖师弹琴张中丞传后叙送孟东野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张籍江南曲王建水夫谣白居易轻肥上阳白发人长恨歌元稹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意)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早雁李商隐安定城楼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温庭筠苏武庙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秦韬玉贫女陆龟蒙野庙碑罗隐越妇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杜荀鹤山中寡妇催涂孤雁(几行归塞尽)李朝威柳毅传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3. 理解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2. 秦汉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的兴起,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3.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班固等。
4.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史记》、《汉书》等。
5. 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分析屈原、司马迁、班固等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加深学生对秦汉作家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秦汉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对秦汉文学的深入思考。
第二章:屈原与楚辞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 理解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楚国的衰落和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离骚》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3. 《离骚》的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离骚》,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欣赏其艺术魅力。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 《史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史记》的特点:真实、客观、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和事件。
4. 《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哈生元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概况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文学史著作应该立足于文学本位,应该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
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文学发展是不平衡的,俗与雅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也促进了文学演进。
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复古与革新两者的互动,都是中国文学演进的途径。
先秦文学概况(一)社会概况原始社会,即原始群居、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公社四个阶段。
奴隶社会,即夏、商、西周;东周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时期。
封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地主经济逐渐发展,向封建社会转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
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我国封建制度走向巩固。
(二)文学概况原始歌谣和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主要文学样式,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属于口头文学,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不断充实提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内容丰富,成就卓越,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我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历史散文《尚书·周书》记言,记古帝王诏令、言辞和官方文告,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春秋》记事,孔丘根据鲁国史料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氏春秋传》)从春秋开始按年记,描写战争,长于记事,记人有一定成就,是我国第一部详尽的编年史。
《国语》偏重记言,更多地做人物个性描写,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战国策》偏重记言,记战国时期纵横家策士们的言论、主张,西汉刘向校正。
诸子散文《论语》语录体散文。
《墨子》对话题著作,逻辑性强,确立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孟子》《庄子》,记言体,篇幅加长,具有论战性和浪漫主义精神。
《孟子》基本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发展;《庄子》从对话体向专题论文过渡。
《荀子》《韩非子》政论散文,治国安邦之理。
“楚辞”:它是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关键字】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P8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意义。
P82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指各地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土风歌谣;雅,正声,朝廷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P82采诗说——民间采集献诗说——诸侯之乐献给天子“献诗”的说法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四、诗经在先秦时的作用:P831、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2、娱乐;3、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4、作为教育的课本(美化语言;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五、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P85,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亨、毛苌。
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齐、鲁、韩为今文经学,官方承认学派;毛诗是古文经学,民间学派)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
六、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七、《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八、简析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邶风·新台》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风·相鼠》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邶风·击鼓》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风·东山》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伐檀》。
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北门》。
②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名词解释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名词解释
秦汉诗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和汉朝时期创作的诗歌。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因其残酷的统治方式而被称为暴秦,然而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法律和货币的改革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时期的诗歌以宫廷乐府为主,多以咏史、赞美统治者、祭祀祖先等主题为内容。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
统王朝,兴起于秦朝覆灭后。
汉朝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文化繁荣,即西汉和东汉,被称为西汉文学和东汉文学。
汉朝时期诗歌出现了很大发展,以乐府、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为主要成就,其中乐府诗以民歌形式表达人民真实的情感和生活,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则承袭了古乐府的传统,但更加注重音律和意境的表达。
盛唐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907年)时期,被认为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一个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繁荣。
唐朝的文学艺术也达到了顶峰,文化氛围开放,诗人、文人辈出。
盛唐时期的诗歌成就非常高,诗人们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盛唐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他们的诗作被称为“盛唐名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盛唐诗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意境深远、艺术性强,对后世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之先秦与秦汉
神话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孟子庄子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艺术特点)风骚传统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一、原始艺术起源的多种解释1.文学最初与原始艺术有关艺术起源有模仿说、传情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不同见解,这些起源涉及到原始绘画、舞蹈、歌唱、神话等艺术形态。
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基于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其中人的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
二、歌谣和神话在原始艺术中,更接近文学的品类是原始歌谣和神话。
(1)原始歌谣作为史前时代的口头创作,歌词大多不存。
(2)上古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及自身认识和表述的总和,因其讲述的形象性、故事性、幻想性而与文学更加贴切。
第二节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先秦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历时最长、变迁最巨。
一、史前时代与神话1.生产力水平低下,认识思维幼稚,物我不分,母权群婚,使人类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和视动植物为亲族的图腾意识。
(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使得文学发生之初与神灵观念难解难分。
)2.文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神话与基于神话的祷辞、咒语和图腾之歌。
3.就文学形态而言,上古神话是史前时代的必然产物和主要作品。
注:三皇五帝:1>三皇五帝时代,即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者神话时代;2>三皇指的是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zhuan’xu55 55)、帝喾(ku51)、尧、舜。
二、夏商巫祝文学1.公元前21C,夏王朝建立,标志着国家政权的产生,且夏已有监狱和刑罚等国家机器。
2.公元前17C,殷商时期甲骨系统文字形成,且商代已是相当成熟的青铜时代。
3.夏商都带有从原始部落向集权社会过渡的痕迹,夏商文化也是在从原始向文明过渡的时段展开。
一方面文字用于记录占卜和文诰训命,另一方面神灵世界出现祖帝一元神——帝,这个时代巫风盛行,隆祭祀、重占卜、歌舞娱神。
巫作为人神之间的媒介,担当的正是取悦神灵、探知神意的职责。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刻舟求剑》)
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石鼓之上。 四言韵文,三句一韵。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 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
书名原为《淮南鸿烈》,“鸿”是广大 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为此 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
《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 系统论说散文集。
三、刘向 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
成帝时更为向,字子政,沛人。 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录 学家、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
《列女传》、《新序》与《说苑》 大量故事传说、寓言:如 “叶公 好龙”、 “杯弓蛇影” 。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第二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第一节
汉代论说散文
一、贾谊 1、生平 :(前200~前168),洛阳人,汉初 著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 博学,被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 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年仅 33岁。
贾谊《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 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音踏)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汉 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一、先秦文学概览1.1 远古传说与神话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
这些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2 《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3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瑰宝《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爱,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1.4 先秦散文先秦散文以诸子百家著作为代表,如《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散文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发展2.1 汉赋的兴起秦汉时期,文学创作逐渐从先秦的哲理散文转向了辞藻华丽、形式自由的赋。
汉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为代表,其内容广泛,既有对帝王生活的颂扬,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汉代的繁荣与昌盛。
2.2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民间流行的歌谣,它们大多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史传文学的辉煌秦汉时期的史传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杰出。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严谨的史实、生动的叙述、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典范。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变革3.1 魏晋诗歌的新风貌魏晋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以曹操、曹植、王粲等为代表的建安七子,以及陶渊明等诗人,他们的作品摆脱了汉代赋的华丽辞藻,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魏晋风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章节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塘五代词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一般是指 ( )A.殷、周到秦统一B.秦代以前C.夏代以前D.夏代到西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文学的起止时间。
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并且,殷商史料也极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的描述,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初)开始的。
分值:1.0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 )A.《礼记·郊特牲》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筮辞出自( ) A《尚书·尧典》B.《周易·贲卦》C.《淮南子·览冥训》D.《周易·中孚》九二爻辞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下列属于创世神话的是()A.女娲补天B.女娲造人C.鲧禹治水D.后羿射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创世神话。
A、C、D三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神话。
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初民的口头文学主要有( )B.上古歌谣滑C.小说D.神话传说E.寓言答案:BD解析:无分值:2.02.我国流传下来的神话主要保存在A.《山海经》B.《楚辞》C.《淮南子》D.《尚书》E.《左传》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保存我国神话的古籍。
秦汉诗歌的特点与传统文学的延续
秦汉诗歌的特点与传统文学的延续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独特且重要的阶段。
秦朝结束了战国时代的乱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而汉朝则继承并发展了许多秦朝的制度。
在这一时期,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创作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秦汉诗歌的特点,并分析其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与延续。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秦汉诗歌的特点”部分,将详细介绍秦汉时期诗歌创作的背景、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
随后,在“传统文学的延续”部分,将探讨古代文学对秦汉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元素如何得以延续与发展。
最后,在“结论”中,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对秦汉诗歌与传统文学进行评价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秦汉诗歌特点及其与传统文学之间关系的分析,深入探讨秦汉时期文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秦汉文化的特点,并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文章还将评价秦汉诗歌在传统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2. 秦汉诗歌的特点:2.1 创作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折点,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开始了短暂但极具影响力的秦代文学。
然而,在汉代以后,由于乱世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诗歌创作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虽然如此,秦汉诗歌依然留下了许多瑰宝。
2.2 题材内容:秦汉诗歌以咏史抒怀为主要题材。
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许多诗人将他们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在他们的作品中。
这些诗歌凸显了作者对王朝兴衰和社会风云变幻的关注和思索。
此外,秦汉诗人还表现出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爱情等广泛议题的探索。
2.3 表现手法:秦汉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延续并发展了先秦文学传统的特点。
他们选用了骈文和格律这两种传统的诗歌形式,并结合了音乐演唱的需要。
在创作内容上,秦汉诗人注重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时代的独特见解,他们借助比喻、夸张和讽刺等修辞手法,以文字描绘鲜明生动的画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篇章较长,涉及了上千年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汉时期是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文学代表了秦汉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思想观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关于秦汉文学的重要知识点的概括整理。
1.秦汉文学的特点:秦汉文学的特点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性和功利性。
秦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士族多次受到压迫和限制,他们在文学表达上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功利价值,文学作品多以传世之才为中心,文化特征鲜明,意识形态偏向于现实主义。
3.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家:秦汉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情真意切、含蓄而深沉的风格而著称;班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汉书》被称为古代历史学的巅峰之作;张衡是一位文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作品表现了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秦汉散文:秦汉时期散文兴盛,代表性的作家有杨雄、司马相如等。
散文脱离了诗歌的格律与韵律的约束,采用散文的写作方式进行叙事和抒发情感。
散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表述当时社会现象和个人感受的重要工具。
5.秦汉小说:秦汉时期的小说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等。
《世说新语》是一本以记载历史人物言行为主的小说,它展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行为与思想,并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了再创作和艺术加工。
6.秦汉文言文: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方式。
文言文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规范性,被秦汉时期的文人士族视为一种表达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秦汉时期的文言文以经典文献、史书和字画等形式传承至今,成为后世文言文的重要源头。
以上是关于秦汉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概括。
秦汉时期的文学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风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秦 汉 诗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汉代的诗歌从发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 谣和文人诗两部分。西汉时期以楚歌和乐府诗为 代表的民歌体诗歌非常活跃,而文人诗却未成气 候;东汉时期,民歌和文人诗并举,尤其是东汉 中后期,文人诗的发展已渐成规模。
1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注释】
[1]《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 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 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 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 慷慨,自为诗曰……。”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题 名为《力拔山操》,《文选补遗》题为《垓下帐中 歌》,冯惟讷《古诗记》题为《垓下歌》。朱熹《 楚辞集注》卷一评此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 之余愤。”
6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刘 彻(前156—前87) 刘彻即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 是一位爱好文学、辞赋的文学家,他的许多政治和 文化行为都对汉代以及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代表 作品有《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 李夫人歌》等。
秋风辞[1]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 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2] ,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 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4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刘 邦(前256—前195) 刘邦,沛县丰邑人。秦二世元年,起兵于沛, 号为沛公。后受命与项羽分兵入关破秦,入咸阳, 与父老约法三章,尽除秦苛法。项羽入关,封其为 汉王,后与项羽争战,相持五年,卒败项羽,统一 天下,国号汉,称高祖。在位十二年。其诗现存两 篇,即《大风歌》、《鸿鹄歌》。
7
中国古代文学(上)
【注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1]《汉武故事》:武帝巡游河东,祠后土 ,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燕饮。上甚欢,乃 自作《秋风辞》。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汉 武故是词人,《秋风》一章,几于《九歌》矣。” [2]汾河:水名,在今山西省中部。
梁 鸿(生卒年不详) 梁鸿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人。东汉初,曾入 太学受业。学毕,在上林苑放猪。后归平陵,娶孟 氏女子,流传有“举案齐眉”的故事。汉章帝时, 因事出函谷关,经过京城,作《五噫歌》讽世。
作《古诗》。张玉谷《古诗赏析》曰:“通章问答
成章,乐府中有此一体,古诗中仅见斯篇。”靡芜
:香草名,古人以为可以使妇人多子。[2]手爪
:指纺织等女工技巧。[3]阁:旁门。[4]素
:白绢。
14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第三节 文人诗
班 固(32—92) 班固字孟坚,班彪子。永平中,召诣校书部,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建初中,迁玄武司马。永元 初,大将军窦宪出塞,以为中护军,行中郎将事。 及宪败,坐下狱死,年六十一。有《白虎通德论》 六卷,《汉书》一百十五卷,《集》十七卷。
大风歌[1]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 士兮守四方!
5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注释】
[1]《史记·高祖本纪》载:“十二年,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 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击筑自歌诗曰:……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 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任昉《文章缘起》 :“汉祖《大风歌》汪洋自恣,不必三百篇遗音, 实开汉一代气象,实为汉后诗开创。”
13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上山采靡芜[1]
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
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
相似,手爪不相如[2]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
阁去[3]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4] 。织
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注释】
[1]本诗《乐府诗集》未收,《玉台新咏》
》认为“庄说尤为妙悟”,余冠英《乐府诗选》亦
同意此说。
12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江 南[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注释】
[1]本诗最早载于《宋书·乐志》,《乐府 诗集》卷26收录,属《相和歌辞·相和曲》,是 一首江南民间情歌。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排演四句,文情恣肆,写鱼飘忽。较《诗》‘在藻 ’、‘依蒲’尤活。”[2]田田:鲜碧貌。
11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上 邪[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
【注释】
[1]本诗收《乐府诗集》之《鼓吹曲辞》中
,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清人庄述祖《汉短箫
铙歌曲句解》提出:“《上邪》与《有所思》当为
一篇,……叙男女相谓之言。”闻一多《乐府诗笺
9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第二节 乐府诗
有所思[1]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 簪[2] ,用玉绍缭之[3]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 之[4]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 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 [5] !秋风肃肃晨风飔[6] ,东方须臾高知之!
10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注释】
[1]本诗收《乐府诗集》之《鼓吹曲辞》中 ,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罗根泽《乐府文学史 》说:“(此诗)纯将一时迸裂之情感,抒为文章 ,正见其相思之深。”“此中奇作,古今中外,皆 不多观;专门诗家,更不能道其只字。”[2]玳 瑁:龟类,甲壳光滑多文采,可制饰品。[3]绍 缭:缠绕。[4]拉杂:折碎。[5]妃呼豨:叹 息声,或以为表声文字。[6]晨风:鸟名,或以 为即雉。飔,疾风。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五噫歌[1] 陟彼北芒兮,噫[2] !顾览帝京兮,噫!宫室 崔嵬兮[3] ,噫!人之劬劳兮[4] ,噫!辽辽未央 兮,噫! 【注释】
[1]《后汉书·梁鸿传》载,鸿东出关,过 京师,作五噫之歌曰……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 。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评曰:“无穷悲痛,全在 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2]噫:感叹 词。[3]崔嵬:高大貌。[4]劬劳: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