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裂伤临床路径(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18.眼科临床路径(5个)

18.眼科临床路径(5个)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角膜裂伤手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角膜裂伤手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角膜裂伤手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角膜裂伤手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眼外伤中角膜外伤最为多见,由于角膜裂伤伤口大小形状各异,所以缝合的方式也不同,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角膜面畸形、高度不正散光和形成浓厚瘢痕,重者可因虹膜广泛粘连、角膜瘘孔、继发青光眼、球内感染等而导致失明。

因此,必需高度重视角膜裂伤的处理。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局部表面麻醉,球后麻醉方式,儿童及不合作者应采用全身麻醉。

2.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眼部情况;(2)做必要的X线CT检查,除外眼内异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伤后24小时内)。

三适应证1.角膜伤口较大,创缘对合不佳,不能自行闭合,前房不能形成。

2.角膜伤口较小整齐,经包扎观察2~3日,伤口仍有渗漏。

3.角膜伤口有虹膜等眼内组织嵌顿,或角膜组织缺损的裂伤。

4.角膜板层裂伤,伤口较深,范围较大,形成板层角膜游离瓣。

四禁忌证角膜组织缺损无法对合,化脓性眼内炎。

五手术步骤 1.开睑,清洁角膜伤口,修整伤口创缘。

2.角膜伤口缝合:缝合采用10-0尼龙线,缝合深度2/3~4/5角膜厚度,距创缘1.5~2mm。

可以做连续、间断、8字及荷包式等缝合。

先缝合塑型的关键部位如角膜缘区,以及不规则伤口的拐角处、转弯处,斜行伤口的抵抗眼压薄弱部。

周边部缝线跨度应更大,实质内缝线放置应更深。

斜行伤口的钝角缘进针要比锐角缘进针部位更近。

星形裂伤应使用10-0线在角膜瓣的尖端实质内连续穿行做荷包状,结扎缝线后使星形伤口的交汇点密闭良好。

水肿的伤口用7-0丝线缝合,可加速愈合。

3.特殊类型角膜伤口:“Z”形伤口;斜形伤口;三角形伤口;“T”形伤口缝合。

六术后并发症1.感染是任何开放性眼球外伤手术后的最严重的并发症。

2.伤口缝合不良漏水,前房浅或消失,不做处理愈合后会发生粘连性角膜白斑。

3.缝线断裂。

4.继发青光眼。

最新: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最新: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最新:角膜裂伤临床路径一、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角膜板层或者全层裂伤(ICD-10:S05.30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第1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板层或者全层裂伤伴或不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第1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排除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

(2)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常规、凝血功能、乙肝、丙肝、梅毒、HIV、心电图。

(3)结膜囊细菌培养。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眼眶X线片或CT。

(2)必要时加查电解质。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排除角膜全层裂伤后可以清洁结膜囊,角膜全层裂伤应用硬质眼罩保护眼部,并注意勿采用任何可能对眼球加压的操作。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1.防治感染: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眼部应用抗菌药眼药水(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滴眼液,1%阿托品眼膏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如瞳孔散大后有虹膜前粘连或者继发青光眼风险者可酌情使用)。

2.防治术后出血:必要时口服止血药物。

3.防治术后高眼压:必要时应用降眼压药物。

4.术后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特殊用药。

(九)术后检查1.角膜伤口愈合情况、有无虹膜嵌顿、前房深度、眼压。

眼科临床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13=角膜裂伤

13=角膜裂伤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一、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眼眶X片或CT;(2)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3)必要时加查肝、肾常规、免疫四项、凝血功能。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防治感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术眼术前可局部应用抗感染滴眼液。

具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情况时,可术前应用头孢唑林静滴一次进行预防。

2.眼部局部使用药物:(1)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眼药水;(2)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3)非甾体药物滴眼液:双氯芬酸钠眼药水,普拉洛芬滴眼液;(4)1%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

(九)术后检查。

1.角膜伤口愈合情况、前房深度、眼压;2.眼部炎症反应情况,有无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液闪光(TyndaⅡ),前房内渗出物,出血、瞳孔有否粘连。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伤口闭合,前房形成。

143角膜炎临床路径

143角膜炎临床路径

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路径一、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病毒性角膜炎(ICD-10 B00.501 + H19.1 ),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红、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有过劳、饮酒、发热、免疫功能低下等诱因,多为复发感染。

2.体征:球结膜充血,角膜可见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病灶或盘状基质炎病灶,病灶区角膜知觉减退,旧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瘢痕性混浊,伴新生血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抗病毒治疗:局部0.1%无环鸟昔滴眼液或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基质型、内皮型及复发病例全身抗病毒治疗。

2.可用干扰素滴眼液配合抗病毒治疗。

3.基质型、内皮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合并前葡萄膜炎时可给予散瞳剂治疗。

5.可加用广谱抗菌素滴眼液预防合并细菌感染。

(四)标准住院日为5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00.501+H19.1病毒性角膜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

2.辅助检查:角膜知觉检查;荧光素钠染色有助于辨别上皮型角膜病变的形态;根据眼部炎症及视功能情况,可选择眼部B超、眼前节照相。

3.全身检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4.抗病毒治疗:(1)局部频繁滴用0.1%无环鸟昔滴眼液或更昔洛韦滴眼液。

(2)基质型、内皮型及复发病例联合全身抗病毒治疗。

5.可用干扰素滴眼液配合抗病毒治疗。

6.基质型、内皮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7.合并前葡萄膜炎时可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眼科临床门路

眼科临床门路

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文件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 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 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或羊膜移植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及《手术学全集-眼科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编,1996年版)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术,合并结膜囊狭窄或结膜瘢痕,可单纯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心电图,胸部x片(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术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关于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各科室:为了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抓好临床路径实施环节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办公会决定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专家组及科室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援副主任:张秀芳成员:石军、张海宁、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耿静、王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张秀芳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订本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计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资源帮助;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与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5、组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专家组成员:刘援、张秀芳、石军、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王丽专家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负责各临床路径病种执行文本的审核工作;4、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5、负责临床路径推行过程的技术培训工作;6、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改进措施三、临床路径科室实施小组白内障组:石军、郭君玉、李宁眼底病组:张海宁、刘丹、崔洪宝准分子组:葛方东、周淑娟、刘霞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3、结合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

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

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路径(最全版)

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路径(最全版)

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路径(最全版)一、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ICD10码H16.808)行角膜清创术或联合结膜覆盖术(ICD9-CM3编码10.44)(二)诊断依据。

1.症状:眼红、磨痛、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角膜外伤史;2.角膜溃疡病灶特征:可见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免疫环,内皮斑,前房积脓等;3.相关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真菌药敏试验、共聚焦显微镜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全身静脉注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应用抗真菌眼药水频繁点眼,如有前房积脓需全身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溃疡灶无缩小或继续加重者,溃疡或感染的深度小于1/2角膜厚度,可行角膜清创或联合结膜覆盖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编码(H16.808);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4)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共聚焦显微镜(根据医院条件可选)、角膜染色、眼前段照相、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真菌药敏试验。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根据病情调整用量;3.病情严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病人不能配合手术时可进行全麻)2.术中用耗品:缝线、一次性角膜刀3.术中用药:无4.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眼前节照相。

2.术后用药:1)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严重者(如有前房积脓)需全身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局部非甾体消炎药物;3)出现继发青光眼时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4)抗菌药物: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县级版临床路径目录有费用

县级版临床路径目录有费用

县级版临床路径目录有费用普外科1、结节性甲状腺肿(3000-5000)2、慢性胆囊炎(2000-4000)3、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6000-12000)4、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5000-10000)5、肛裂(2000-4000)6、血栓性外痔(1500-2000)7、门静脉高压症(10000-15000)8、脾破裂(8000-10000)9、急性乳腺炎(4000-8000)10、甲状腺良性肿瘤(3000-6000)骨科1、颈椎病(5000-15000)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8000-30000)3、锁骨骨折(3000-4000)4、肱骨干骨折(12000-20000)5、肱骨髁骨折(4000-6000)6、尺骨鹰嘴骨折(3000-5000)15、股骨髁骨折(15000-30000)16、胫骨平台骨折(6000-10000)7、髌骨骨折(5000-9000)8、踝关节骨折(5000-9000)脑外科1、脑挫裂伤(8000-15000)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6000-12000)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6000-12000)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000-10000)5、颅骨良性肿瘤(8000-15000)6、颅前窝底脑膜瘤(15000-30000)内科1、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轻型8000-10000,重型20000-40000)2、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2000-3000)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4000-5500)4、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2500-3500)5、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4000-7500)6、脑出血临床路径(4000-5000)7、脑梗死临床路径(4000-5000)8、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6000-10000)9、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4000-7000)10、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2500-500011、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5000-9000)12、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3000-4000)6、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7、直肠癌放射治疗8、胃癌术后辅助化疗9、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10、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11、晚期血吸虫巨脾型。

眼科临床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一、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入院眼部检查: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 A/B 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

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 OCT 诊断依据:1. 症状 :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征 : 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 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

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自服。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 2-3 天,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散瞳要求瞳孔大小术后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泪液。

反应不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 : 1. 眼压正常 2. 伤口愈合好 3. 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变异及原因分析: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护角膜内皮药物。

2. 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及时后节手术对症处理。

3. 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干预。

、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UBM 、电脑视野、眼科A/B 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大全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大全
特殊处理也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 术前准备 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泪道 洗 血常规 凝血分析 鼻 科会诊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泪囊碘油造影 3.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需由相关科室 会诊,实施必要的诊疗
七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 使用时机 按照 抗菌药物临床 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 2004〕 285 号 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 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使 用时间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泪总管阻塞需 行探通术或义管植入术, 进入路径 2.术后 3 天内泪道 通可请鼻科会诊,去鼻腔内血痂后
3.术后出现严重感染, 进入路径 4.出现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继续治疗, 进入路径 5.需全麻者 进入路径
二、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 慢性泪囊炎 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八 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 1.麻醉方式 局麻 2.手术方式 鼻腔泪囊吻合术 3.手术内置物 无 4.术中用药 无 5.输血 无
九 术后住院恢复 3–5 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 泪道 洗
2.术后用药 必要时全身 用抗菌素 3-5 天,使用呋喃西 林液滴鼻,3 天后首次 洗泪道
十 出院标准 1.伤口清洁,无红 溢脓 2.泪道 洗通畅
他)
□ 抗生素眼液 重
□ 滴鼻剂 点
临时 嘱: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 血药物 必要时
□ 必要时全身使用抗菌素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 洗泪道 嘱
临时 嘱:
□ 泪囊碘油造影 必要
□ 血药物 必要时 临时 嘱:

□ 伤口清洁换药
□ 血常规
□ 凝血项

眼眶爆裂性骨折临床路径

眼眶爆裂性骨折临床路径

眼眶爆裂性骨折临床路径一、眼眶爆裂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眼眶爆裂性骨折(ICD-10: H02.4,Q10.10),行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ICD-9-CM-3:08.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较明确的外伤史。

2.患者表现为眼球内陷和/或位移、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等。

3.骨折发生早期,患者因眼眶组织血肿和水肿,可表现为眼球突出、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等。

4.CT显示:(1)眶底骨折,软组织和/或下直肌嵌顿于骨折处或疝入到上颌窦;(2) 眶内壁骨折,软组织和/或内直肌移位疝出到筛窦;(3)内下壁骨折,软组织和(或)眼外肌疝出到筛窦和上颌窦。

5.鉴别诊断:(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2)复合性眼眶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George L Spaeth著,谢立信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药物治疗:适用于CT扫描显示眼外肌不明显嵌顿,眶壁骨折和缺损较小,眼球内陷不明显的患者。

2.手术治疗:大多数眼眶爆裂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外伤后2~3周内实施的手术为早期手术,4周以后为晚期手术,推荐早期手术。

手术适应证:1.视觉障碍性复视持续存在;2.被动牵拉试验阳性,CT扫描显示软组织和(或)眼外肌嵌顿或疝出;3.大于2mm的眼球内陷或眼球位移。

3.合并眼外伤的患者,先进行眼外伤处理,待眼球状态稳定后再行眼眶骨折修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爆裂性眼眶骨折疾病编码(ICD-10: H02.4,Q1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眼眶X片或CT;
(2)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3)必要时加查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眼部局部使用药物:
(1)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眼药水;
(2)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
(3)非甾体药物滴眼液:双氯芬酸钠眼药水;
(4)1%阿托品眼膏。

3.防治术后出血(必要时)。

(九)术后检查。

1.角膜伤口愈合情况、前房深度、眼压;
2.眼部炎症反应情况,有无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液闪光(TyndaⅡ),前房内渗出物,出血、瞳孔有否粘连。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伤口闭合,前房形成。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中角膜伤口愈合延期,或因炎症反应加重或前房出血等合并症, 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若眼部CT显示有明确球内异物,合并眼内容物脱出、
晶体皮质外溢或术后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有眼内炎趋势,退出此途径,进入相关途径。

3.需全麻时不进入路径。

(十二)参考标准费用:2000-3500元。

二、角膜裂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11.5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