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设计(20210121070303)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心声》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以及他心中的期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心声》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主人公心情变化的原因,理解他心中的期盼。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留守儿童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心声》,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心情变化的原因,理解他心中的期盼。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交流。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主人公的位置,体会他的心情,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课文《心声》的内容,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
2. 学生能够表达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同情,展现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3.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留守儿童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这一群体的理解。
2. 邀请留守儿童代表来校进行分享,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声。
3. 开展爱心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询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在作文中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和心得体会。
《心声》教案三篇
《心声》教案三篇《心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教学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与难点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式:朗读与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一.整体性阅读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沙哑()发窘()抽噎()恍惚()()窸窸窣窣()()妒忌()簪子()撒娇()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3.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突破性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重在体验感悟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
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的心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心声,学会倾听他人的内心世界。
(2)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作者的心声,培养同理心。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2)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的心声。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4. 情感教育:(1)教师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他人的短文。
2. 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
(2)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关爱彼此。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同理心。
《心声》语文教案
《心声》语文教案《心声》语文教案「篇一」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
(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它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里深情朗读课文。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自己的心声。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
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
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
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
3. 学生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心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心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中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的理解。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心声》,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讨论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声,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心声》的理解程度,通过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评估。
2. 学生对文章中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分享进行评估。
3. 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写下的心声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文本。
2. 阅读理解题目。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理解。
2. 第二课时:讨论分析和写作练习。
3. 第三课时:学生分享和总结反思。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在写作练习中,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批评指责学生的想法。
3.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内心世界。
2.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变化。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发言: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心声》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检查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心声”为主题的短文。
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让学生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3. 开展一次以“心声”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困惑,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关爱。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学生作业样本。
4. 课堂讨论记录。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总结。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分享和总结。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心声》的内容,编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与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评估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3. 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和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心声》这篇课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手法;(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创作一篇小作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3)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和信心;(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心声》这篇课文;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手法;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创作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物内心世界;2. 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3. 如何将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文本;2. 相关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教师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手法;(3)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课文中的情感;(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小作文创作;(3)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讲评。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心声》的正确流利程度和表达情感的能力;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小作文创作的水平;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态度和合作精神。
《心声》教案设计
《心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友情、梦想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3)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如何把握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写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心声》。
2023年《心声》教案4篇
2023年《心声》教案4篇《心声》教案篇1教学目的: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全文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以及把握小说通对情节反映的社会生活。
2、品析“心声”的内涵,并学会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3、细品并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1、小说如何通过情节反映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赏析小说。
2、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教学构思:1、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课前预习,整体把握;2、复述课文情节检查预习;3、讨论人物、主题、心声内涵,并从中明的如何赏析文学作品。
4、通过美读比赛品析、内化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来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二、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1、从语言的角度你喜欢这篇小说吗?你喜欢哪一部分?朗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尽量和李京京读得一样好。
)2、合作活动:四人小组互样读给对方听,推荐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三、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会生活。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复述全文故事情节。
(四个主要情节不能掉)2、请同学们仔细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下面的一个短语和一句话补充完整。
( )的李京京《心声》表达了李京京想…………的心声。
3、讨论:(1)如果让你来朗读《万卡》这篇课文,你会不会朗读得和李京京一样好?为什么?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
“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部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寓教于乐的经典故事,《心声》是我们中学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境,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宝贵人生价值,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修行,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本文所提供的《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旨在通过情境导入、知识疏导、操作演练等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心声》中所蕴含的智慧,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教学背景《心声》是著名作家梁实秋所著,讲述了一个少年经历了磨难和成长的故事。
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成长的坚定,同时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二、教学目标1、理解《心声》中所蕴含的智慧,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其中的深意。
2、通过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3、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性。
三、教学流程1、热身——情境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一次困难或挫折,用三个词来形容当时自己的感受是否可以将自己当做一个顽强的人?如何才能变得顽强?2、导入——主题引入(5分钟)让学生看一张《心声》的封面,观察封面上的图案和文字,然后由教师引入故事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知晓故事的基本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3、阅读——展开故事(30分钟)让学生阅读故事的内容,并让他们找出故事中集中反映主题的片段或语句,并向全班展示。
4、疏导——帮助学生理解主题(10分钟)针对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展开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并对其中涉及的生命、信仰等概念进一步探究。
5、拓展——延伸思考(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人的生命有什么意义?信仰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变得顽强?6、掌握——综合运用(30分钟)通过细致的设计,让学生认真思考并尝试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写作训练,体现《心声》中所倡导的信仰和顽强意志。
心声教案(5篇)
心声教案(5篇)《心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弄清“心声”含义;难点: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的心理描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听音乐情境导入创造情境,展示课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大家刚才听到的这首节奏欢快的音乐,名字叫《校园中的喜悦》。
一片片草如茵,一阵阵花儿香,凉爽风吹过来,在大树下乘凉。
一片片读书声,一阵阵嬉笑声,构成一部乐章,在校园中飘扬……从歌声里我们感受到校园里充满了快乐和欢笑。
今天我们要学习文章《心声》同样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李京京却遇到了成长过程中困惑和挫折。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的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黄蓓佳的《心声》--二、读读课文感知情节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
2.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故事,有谁能说给大家听听?请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
引导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或者场景变化来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
公开课前,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次日放学,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初中语文《心声》教案
初中语文《心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准备:课文《心声》及相关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亲情的课文,如《背影》、《孔子游春》等,使学生对亲情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提问:你们对亲情有什么看法?亲情在你们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心声》,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2.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亲情主题。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亲情的意义和自己在亲情中的体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亲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亲情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心声》,使学生对亲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语法知识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和人物关系。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评估: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讨论和互动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能力,以及观点的清晰表达。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原文。
2.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
3. 学生用书《心声》相关章节。
4. 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分析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二课时: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并简要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角色。
课文《心声》教案4篇
课文《心声》教案课文《心声》教案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心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心声》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这篇小说反映了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指导阅读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征,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利于素质教育的理念的树立和推广。
【教学对象分析】鉴于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自读、合作探究基本上能理解文意,因此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小说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的.品质。
【教学目的】通过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体会李京京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本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阅读课文学生按500字/分阅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明白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读懂?三、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讨论,小组交流,解决阅读时的疑难问题,(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变化)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四、扩展练习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2、这篇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教学反思】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变看法。
课文《心声》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与难点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情景导入活动设计:1、看标题,猜猜文章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2、学生采用默读,迅速浏览课文,提取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文脉。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旨和情感。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心声》是一篇描写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文章。
文章主旨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到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心声,我们应该尊重和倾听他人的心声。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表达练习: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使用PPT展示文章的背景信息、重点词汇和短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心声”的理解,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展示文章背景:介绍文章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阅读理解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3 重点词汇和短语学习展示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PPT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的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提供PPT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心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能够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激发学生对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心声》是一部描写一个青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在面对家庭、学校和友情时的困惑、挣扎和成长。
2.2 教学资源小说《心声》的纸质或电子版本。
教学PPT或教学课件。
小组讨论指南或问题列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心声》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好奇心。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心声》全书,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反馈,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讨论分析和写作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反馈也是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
4.2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讨论分析方面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深入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相关的小说进行阅读和讨论,拓宽视野。
5.2 教学资源拓展推荐其他与《心声》主题相关的小说、电影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讨。
关于《心声》教案4篇
关于《心声》教案4篇《心声》教案篇1【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学生对小说反映的事件比较熟悉,有的可能还有过类似经历,因此这篇小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
教法上以朗读、体会、讨论为主,激发共鸣,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心声”的丰富内涵。
2、抓住小说中的重要词句,品析__中有关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
3、以小说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评析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生来就向往温暖与关爱,但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
《心声》就写了这样一个生活在孤独之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灵,让我们听听作品中主要人物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对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三个人物的语气、情感的把握是重点。
请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2、人物分析,问题探究:阅读__,然后说说你对李京京和程老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__具体句子探究:⑴为什么李京京能读出《凡卡》的真切情感,而赵小桢不能。
⑵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说说程老师的内心活动。
⑶品析“心声”的内涵: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同时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3、语言品味,细节揣摩:⑴抓住传神的动词品味: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⑵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程老师有点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构思】
一、导人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三、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四、师生交流,阅读延伸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
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五、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
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
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
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常我们学习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本文的开端是:区XX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是: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2、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
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
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
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
三、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1、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1)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文章中万卡的经历与李京京相似,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2)程老师不同意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2、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 ?
(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
提供相关的依据。
教师通过巡视,参与讨论,综合了解讨论的进程和倾向性的观点。
)
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师生交流,阅读延伸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五、总结及作业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 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
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
本课在心理描写方面比较突出,请你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