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票证的故事
红色廉政小故事
1.陈毅的“补品”1928年冬,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到二十八团传达红四军军委会议精神.他赶了一夜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
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笑着说:“陈毅同志,今天我请客.”这话被侦察班的战士听到了.其中有几个从旧军队改编不定期来的战士议论开了: “听见没有,陈主任来了,就特别招待”。
“当官的总比当兵的吃的好一点嘛”!“不会吧”,另一个战士严肃地说: “前不久,我们不是听说人家讲过陈主任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故事吗”?大家想起了那个故事:陈毅带着队伍来到一座高山上,正值下大雪.陈毅和战士们一样,一身单衣,一双草鞋,几天喝不上一口粥.这时炊事班不知从哪儿弄来了点米,大家高兴地围过去,七嘴八舌,都说应该给陈毅同与做一碗白米饭吃.陈毅却坚持要炊事员把这点米和野菜拌在一起煮,大家一样,都吃野菜拌饭。
“百闻不如一见,这回我们要亲眼看看”。
大家把脚步放得很轻,赶支团部窗外,透过薄薄的窗户纸往里看,只见何长工拿出一个小纸包,笑着说: “吃吧,这东西你一定爱吃.”陈毅问: “什么呀?”“这是冬天最好的“补品”.我是湖南人,你是四川人,我晓得,都是爱吃这种“补品”的.”陈毅看了看小包里的东西,笑道: “我们一起补吧.”他们究竟吃的是什么?有的战士急不可耐地用手指戳破窗户纸,一看全愣了,原来,陈毅.何长工和大家一样,吃的是南南瓜汤.红米饭,小纸包里的是一些辣椒面…….2.毛泽东从严治党的故事1937年10月,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抗大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向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求婚不成,开枪将其打死.为维护法律尊严,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黄克功极刑.毛泽东亲自给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说“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6.朱德不做“特殊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朱德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但却处处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来看待.他经常说: “党内不能有特殊学员.”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如何何对待经济困难,成为当时突出的政治问题.1939年2月,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朱德所在的党小组根据党总支的要求,也开会给小组成员安排生产任务,同志们看到朱德工作很忙便没有通知他开会,也不打算分配他生产任务.没想到,会后的第二天,朱德就找到党小组长问: “昨天的会为什么不通知我参加呀”“我们看您太忙,不打算给您分配什么生产任务,所以…….”哎,那怎么行?毛主席号召我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这么大的事,也有我一份呀.”接着他又亲切地说:“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党内不能有特殊党员.以后,这样的会议都要通知我参加.”根据朱德的要求,党小重新开会研究了生产任务分配问题,给朱德和一名炊事员.一名警卫员分配了种机关二亩菜地的任务.从此,每天傍晚,人们都能看到朱德总司令和炊事员.警卫员一起抬水.浇地.薅草.12.周恩来向农户道歉抗战胜利后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难.有一次,警卫班几个战士凑在一起,想给周恩来副主席弄点吃的补补身子.警卫战士小魏出了个主意,拿四双破布鞋去农户家里换了一条.周恩来知道后,严肃批评小魏说: “四双旧鞋能换到一条狗吗?老百姓之所以跟你换,是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我们决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第二天,周恩来带着小魏找到农户家里,向农户道歉,并亲自付了钱.13.毛泽东用稿费还“债”1961年秋的一天,在一次会面时,毛泽东对章士钊说: “共产党不会忘记为她做过好事的爱国者.当年你支援留法勤工俭学的那笔款两万元,是我经手借的,一部分给了去欧洲的同志,一部分带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章士钊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再说,这笔钱在当时是向社会名流募捐的,我不过是尽一份力罢了.”毛泽东诙谐地说: “有借有还嘛,现在我有稿费可以还“债”了.”从那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毛泽东的秘书都会把2000元人民币送到章士钊家,直到1971年整整十年.后来停了一年,毛泽东发现了,便对秘书说: “这钱不能停,还要还“利息”呢?”于是1973年春节,他的秘书又从他的稿费中取了2000元送给章士钊.这时章士钊因病住在北京医院,接到这份“礼物”时,他激动得双手发抖,对家人说: “主席既讲信义又清廉,真不愧为人民的好领袖啊!”14. “交情是交情,公事是公事”列宁的一生,无论是处理党和国家大事,还是处理同志间的关系都坚持党性原则,只讲真理,不讲面子.他的一句名言是: “交情是交情,公事是公事.”1913年,列宁在一封信中谈到是否对“前进派”联合的部题时告诉高尔基说,如果“前进派”联合的的问题时告诉高尔基说,如果“前进派”能从历史的惨痛中吸取教训,回心转意,那么一切个人的东西立刻就会烟消云散,否则, “那就请勿见怪:交情是交情,公事是公事.我们不惜任何牺牲向诽谤马克思主义或歪曲工人政党政策的各种企图进行斗争.列宁这里所说的斗争主要是指同“前进派”,同时也包括了同高尔基的错误观点的斗争.我们知道,列宁同高尔基之间交往密切,友谊深厚.但是,列宁并没有因此而对高尔基思想上的弱点放弃批评和斗争,同时,也没有因为这种批评和友谊.相反恰恰是这种同志式的批评和怕要的斗争使高尔基更加布尔什维克化了,凶们的友谊更加真挚和纯洁了.15.毛岸英的一封家书毛岸英赴朝参战前的1950年10月24日,曾给他表舅向三立(杨开慧的表弟)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过去,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反动派常驻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动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毛岸英反对特殊化,反对利用职权为亲友牟取私利,提倡为政清廉的高尚;思想品德.16.毛泽东交伙食费毛泽东一生生活俭朴,对吃穿住用从不讲究,即使是外出视察,也是轻车简从,饮食简单,从不超过标准,且交足伙食费.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吃的是红米饭.素炒苋菜.豌豆炒肉丁等家常饭菜.5月29日,毛泽东离开茨坪宾馆财务室会计雷良钊天天开惯了发票.他噙着热泪认认真真地在交款人一栏中写下“首长”二字,然后依次天出3张发票,票证为“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住宿时间7天,每天伙食费2.50元,共17.50元,交粮票23斤购米款每斤0.12元,计2.76元.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17.彭德怀的“三原则”彭德怀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有一次,他南下检查战备和国防工程,回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家做客.许世友在桌上只摆上四样菜:炒豆芽.土豆丝.烧豆腐.炒肉.对许世友的不客套,不摆谱,不铺张,彭德怀十分高兴地说: “我们都有是“出家人,都应该爱国家之财,爱人民之财.管“公”的人要牢守三条:第一自己不贪,第二不给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公”!才能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俭朴,大公无私,吃请从简,不花公家一分钱,令人敬佩.我们每个同志都要像他们那样从自身做起,坚持原则,自觉抵制公款吃喝风.20.决不能搞特殊化1963年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苏州看望病中的陈云同志.当周总理离开苏州时,接待人员送了一些“苏式糖果”,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总理还要来发票,问是不是市场价,当了解是成本价时,总理一定要按市场价补上,并严肃地对接侍人员说: “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决不能搞物殊化.你们做接待:工作的同志要切记这一点!”21.廉洁无私抗美援朝时,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因公出差顺道探望他,带来了黄克诚同志送的一些湖南的土特产和一匹夏布.彭德怀老总让人把湖南土特产分成若干份,分送给作战.机要等部门和同志.还剩一点布,他让妻子交给在北京的后勤部长.彭德怀总司令和住房又旧又小,后来左权同志的女儿也住到他家,住房就更困难了.彭总夫妇经反复商量,决定盖两间小平房,精打算下来,还需一千多元,彭总一听就说: “一千多元,能买多少小米?能买一万多斤!这要多少农民的劳动!又能养活多少人!不盖了!”23.廉洁的党员陈毅的父母想回四川老家安度晚年.陈毅给负责陪送的同志约法三章:一.把两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惊动省委.二.找普通的房子住,不向机关要房子;三.安家事宜,自行解决.。
洪荣昌 红色收藏家的传奇
洪荣昌红色收藏家的传奇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9期文本刊记者王中鸿五年前就和洪荣昌结识,当初朋友引荐时曾这样介绍:福建武平的红色土地上一位痴情于红色收藏的传奇人物,历经多年艰难,从一个民间收藏的“草根”,成为红色收藏界的大家;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票证部部长、《中国红色收藏》杂志执行主编、全国《毛泽东像章选集》副总主编、《中国钱币》杂志特聘审稿专家。
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再次有幸目睹洪荣昌的个人红色收藏品,看着这些一张张带着厚重历史的“红票”、“红币”、“红券”、“红军家信”、“红色证件”“红色公文”等等,心头久久不能平息。
它们经历过硝烟弥漫的岁月,见证了革命战争的激烈场景,如今它们静默地躺在那里,如同饱经沧桑洗礼的长者,向人们诉说那些远去的故事。
苏区文物收藏第一人福建武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接广东珠三角,西临江西内陆腹地,历史悠久,人文丰厚。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红军主力多次进入武平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洪荣昌就出生在这里,这块红土地像母亲般地孕育着他,使他日后成为收藏界的一匹“红马”。
作为大山里的孩子,洪荣昌曾经种过田,当过兵,教过书。
从政之后,官至地级市正县处级领导干部。
说起与红色收藏结缘,洪荣昌说,大概与自己的“感恩情结”有关。
父母养育了他们11个兄弟姐妹,艰难困苦不言而喻。
读书以后所受的红色教育,更加让他明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学会珍惜与感恩。
“不惑”之后他开始把自己的感恩情结付诸行动。
洪荣昌从2 0世纪9 0年代中期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藏活动,开始门类庞杂,兴之所至,率性而为。
初涉收藏,他并没有确定什么宏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是业余生活的调剂。
内容涉及邮票、钱币、票证、毛主席像章等,但没有一个突出的专项,时间久了觉得乐趣不大。
真正让洪荣昌走上红色收藏之路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喜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关于“票证时代”的集体记忆
关于“票证时代”的集体记忆作者:金大陆来源:《社会科学》2009年第08期摘要:报刊、网络、电视等众多的媒体话题,指认上海“文革”时期的猪肉供应需凭票购买。
其实,1964年6月1日至1976年7月15日,共十二年两个半月,上海猪肉实行“敞开供应”。
“全国保上海”的计划持续而有力属基本保证;郊区生猪交售政策持续而平稳属重要保证;城市支持养猪业的措施持续而发展属辅助保证。
计划经济的强力运作,为上海支撑起了一个稳固的供需平台。
至于“集体记忆”的失真和舛误,作为从“民间故事”走向“公共论坛”的“存在”,源于记忆建构时史实的假托和价值判断的取舍。
关键词:猪肉供应;票证;集体记忆一、传媒话题的舛误与厘正先看一段报摘:在20世纪70年代的前后,上海人年三十的傍晚,在新式里弄的几家合用厨房里,石库门民居煤球炉红火的灶披间中,放眼望去,端的是:冷盘中布置的是风干的酱肉、咸肉、白切肉、白斩鸡;砂锅中煮的是笋干或莓干菜红烧肉;铁锅煎的是黄鱼或带鱼;待下锅的热炒是,烤麸素鸡金针菇黑木耳花生米、黄芽菜与肉丝混炒的“烂糊肉丝”、清炒黄豆芽与油豆腐、家常豆腐加蒜加葱、雪里蕻咸菜炒冬笋……看官或问,这不早就是小康社会景物了?其实,那时沪人过年,准备“年货”费时要达月余。
这“大鱼大肉”四字,肉要靠每人每月半斤数两肉票的攒积,鱼则分大户小户论条供应……①再看一段刊摘:据上海自行车厂一食堂采购员的女儿回忆:因为菜场的肉和鱼都要凭票供应,厂革委会(“文革”时期单位权力机构的称谓)决定每月给他(指父亲)一到两张自行车票,专门用来与菜场领导保持友好关系,解决厂里职工的伙食问题。
②最后看一段网摘:买肉凭票是七十年代末才取消的。
此前,上海每人每月“配给”猪肉1.50元(在全国看还是比较高的)。
当时,猪肉均价约每斤1元,认识卖肉的让他在操刀的时候有所“倾斜”,绝对是当时上海人无上的“荣耀”,购买熟食的话,0.50元的一张肉票,可以买到比如说0.80元的熟肉(红肠、叉烧之属)。
粮票的故事 演讲稿
粮票的故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粮票的故事》。
大家请看:这组粮票是爷爷奶奶送给爸爸的,爸爸一直珍藏在邮票夹里,没事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看看,然后给我讲述它的故事。
听爷爷说,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
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后来在历史课上,我明白了:之所以使用粮票,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
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天灾人祸,出现了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都为吃饭发愁,一些地区甚至饿死了人。
当时,爷爷在厂里当工人,每月工资只有十多块钱,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代,根本不够全家人的生活,所幸单位每人每月有粮食分配,发放各种面值的粮票。
当时按成人计算,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三十市斤(十公斤)。
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
另外,对食用油、白糖、肉、鸡蛋、牛奶、肥皂等副食和日用品,也要定量供应。
如果你要出差去外地,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
由于全国各省的粮票都不相同,并且不能流通,所以到外地去时,必须用本地粮票兑换“全国通用粮票”。
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日子里,最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
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但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
那个年代,没有粮食,也就没有多少副食可以买到。
在那个年代里,对于有城市户口的居民来说,所谓“粮食关系”是与城镇户口同等重要的。
如果你想到另外一个城市去找工作,除了需要办理户口转移手续外,还必须办理“粮食关系”的转移,否则,你就无法吃饭。
旧票证里的故事
趟 ,花 上 些 钱 就 什 么 都 有 了 。 这 些 现 在
看 来 是 如 此 稀 松 平 常 的 日常琐 事 ,住 过
当 时 贵 阳 市 属 几 大 专 营 公 司 经 营
的 紧 俏 商 品 如 肥 皂 、 棉 花 到 货 后 , 一 . 滴 细 节 ,想 来也 别有 一 番 滋 味 。 日 票 类 五 花 八 门 连 打 火 石 都 有 票
差 别 进 行 分 等 级 的定 量 供应 ,全 国通 用
也 发 行 使 用 ,最 小面 额 为 一两 。
绘 制 图 案 的 时 候 , 我 会 在 不 同 的 粮 票 开 始 发 行 。 同年 ,第 一 套 贵 州 粮 票 在 当 时 ,最 常 见 的 除 了粮 票 以外 ,
描 摹 、 练 字 的 我 经 过 推 荐 ,进 入 贵 阳 百 这 些 记 号只 有 我 知 道 ,可 能 是 某 处 的花
那可 真 的 只能 攥 着 钱干 着 急 。这个 时
候 只 有 偷 偷 地 到 一 些 票 贩 子 手 上 高 价
购 票 , 果 不 到 , 能 把 人 急 病 来 。 如 真
没 有 票 证 就 意 味 着 全 家 人 这 个 J 只 能 j
喝西北风 1 r。
那 个 时 候 ,做
‘ 中 山 装 要 1_ 套 支
觉 的 人 们 逐 渐 达 成 共 识 ,出 门走 亲 戚 , 钱 可 以 不 带 , 但 定 要 带 足 粮 票 。 这
可 是 齐 啬 、 小 气 , 实 在 是 巧 妇 难 为 无 “ ” 炊 啊 。如 果 不 慎 弄 丢 了粮 票 , 票 之 或 者 为 什 么 差 错 导 致 粮 票 小 够 川 ,
大 伙 都 舍 不 得 穿 , 大 多 数 时 候 郜 穿 着 此 之 外 凭 票 、 凭 址 供 应 的 还 有 食糖 、糕 经 济 的 配 给 制 度 完 全 掌 控 了 老 百 姓 的 南 各 种 颜 色 各 种 布 料 组 成 的 补 丁 服 。
票证史话
不能通用 。 那时吃 、 穿、 用无 所不发票 , 百姓开 门七件事 : 柴 发行的地方粮 票 ,
那时 去外地 出差 、 旅行 、 探友之 前 , 必须带好 全 国粮票 , 否则出门就要挨饿 。因为 , 各 省的粮票只限
证最 多 , 稀 奇古怪 的 , 什 么都 有 : 如棉花票 、 肥皂 票 、 于在各省 内使用 , 跨省便作废 。只有全 国粮票 通用 ,
手表 票 、 自行车票 、 缝纫机 票 、 灯 泡票 、 电池票 、 水瓶 到外地饭 店吃饭 时 , 光有钱而没有全 国粮票 , 饭店不
票、 搪瓷杯票 、 铁 锅票 、 板凳票 、 草席票 、 雨伞票 、 抹布 会卖 给顾 客主食吃 。而且 使用大 面额全 国粮票 时 ,
票、 手帕票 、 袜子 票 、 牙 膏票 、 卫生纸票 、 学生 练 习本 各 地饭店 找零一律 给 当地 粮票 。所 以 , 出 门前 一定 票等等 。此外有 特殊供应票 : 如 春节供 应票 、 侨汇商 要计 算好 日期 , 精 打细算 每天能 吃多少粮食 , 否则 , 品供应票 、 高脑 力补助食油票 、 两周 岁 以下儿童 食品 不是挨饿 , 就是 浪费。
使用 , 过期 作废” , 二钱 肉怎么称?切不成 片 , 只好凭 交 了七 天伙食 费 , “ 伙食费 每天 2 . 5 0 元, 合计 人 民币
感 觉切几根 肉丝 ; 新疆 发行 1 厘米布票 , 不到一 ,
已被收进“ 基尼斯世 界之 最” 。粮 、 油、 肉、 糖、 布是百
八大 处趣 谈
文 /李新 乐
T7 到春暖花开时 , 前 往八 大处踏青赏景 自是 不错 寺 。卢 师 寺 建 在 先 , 且 有 隋代 卢 师 从 江南 来 的说
/\ 的选择 。
五下品社 第五单元 主题一 商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五下品社精品教案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主题一商品的故事第二课时【活动准备】:师:实景录象课件《繁华的商业街》;教学光盘生:向爷爷奶奶了解以前的购物经历、家庭生活用品的变化等。
【活动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现代商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和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一起逛逛街,听听他们以前购物的故事,感受一下生活的变化吧!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 你家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是从哪儿买的?2. 回忆:我们家乡的“商业街”的情景,教师播放“繁华的商业街”的实景录象课件(没有条件录制的可以播放教学光盘《现代商品交换场所》)。
学生观看后交流: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见到的商业街?(繁华、热闹、商品琳琅满目……)(师板书:《热闹的商业街》)3. 你能想象没有商店、没有商业街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探究商业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1. 讨论:你发现商业街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什么影响?你觉得哪种购物场所是我们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2. 结合教材第90页、第91页图文,小结商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3. 你从家里的长辈那儿见到过书上所写的这些票证吗?有没有听家人说过这样的故事?(学生交流票证的故事。
)4. 课件:《现代的商品交易市场》:购物中心、街头商摊、农村交易集市、花市、农贸市场、大型超级市场、专卖场。
(见教学光盘)5、课件:《跟妈妈去赶集》、《书包的七十二变》(见教学光盘)6.设想未来商业的发展,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想未来的商业。
总结:时代进步了,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商品越来越丰富,购物也越来越轻松、方便。
我们处处都可以体会到这种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日新月异。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活动二、寻找商品的故事从商品的变化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和长辈聊聊天,从家庭生活用品的变化中,去寻找一个商品的故事。
(可从生活用品的各方面寻找,如:衣服的款式、食品、洗漱用品、各种家电、交通工具等。
藏介:国家财富记忆传承
国家财富记忆传承该藏品为《国家财富记忆传承》,是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收录的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有价票证大全。
其中包括外汇兑换券壹圆一张、伍角连号券五张、壹角连号券五张,国库券壹圆一张、拾圆两张、伍圆三张,全国各省份粮票三十三张,共计有价票券五十张。
该藏品保存极佳,有完备的收藏证书和鉴定证书,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珍贵。
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启动了一场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宏伟目标的新的伟大长征。
改革开放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成就令人鼓舞,改革开放的经验极其宝贵。
在那个时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凭证,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
外汇券、国库券、粮票均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见证。
随着时间流逝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当时的一些金融凭证成为我们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寄托,成为一种历史印记,这些金融凭证总会在不经意间勾起人们对尘封往事的追忆,勾起一段段流金岁月的美丽故事,勾起人们无限感慨与怀旧情绪从这些有价票证的特点和属性看,外汇券、国库券、粮票都有着与其第一、二、三版纸币相同的集藏价值,而其发行机构是具有极高权威性的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
这些有价票证存世稀少,未来上升空间很大。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吴宓的故事有哪些
吴宓的故事有哪些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学衡派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他的一生有着许多故事趣闻。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吴宓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吴宓幼时,读书刻苦,每餐必由家人送至书房。
一晚,家人送饼一只,油泼辣椒一碟,吴宓读书入神,误用饼子蘸墨大啖,连曰:“香,香,香。
”吴有即颂成章,过目不忘之才。
1955年回安吴老家,于迎祥宫碑前小站片刻,只碑文口诵一遍,即能一字不漏默写而出。
吴宓站着乘车的故事吴性刚直,一贯克己守公,从不占人丝毫。
1944年,他去宝鸡访友,购得三等车票,上车无座位,只好站过道。
其时,恰遇妹夫王俊生,该王持有免费乘车证,遂他带至二等车厢,找一空座。
吴不知情,待查票时,列车员说:“三等车票,不能坐二等车厢。
”王即出示证件,说明身份关系,查票员亦谦笑允准,但吴却生气异常,愤然返回三等车厢,依旧站于过道,直至宝鸡。
吴宓爱情不是上厕所的故事吴宓和金岳霖是好朋友。
吴宓是个勇敢的痴情人,他把自己的情诗发表在报纸上,其中有“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两句。
大家让金岳霖去劝吴宓,他便对吴宓说:“你的诗好不好我们不懂,但其中涉及毛彦文,这就不是公开发表的事情。
这是私事情,不应该拿到报纸上宣传。
我们天天早晨上厕所,可我们并不为此宣传。
”这一下子吴宓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就说:“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金老一下也感觉自己话不大对,但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就站着听吴先生骂了半天。
吴宓与邱吉尔夫人的故事吴宓平日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心怀坦荡,为人宽厚。
1955年,他从泾阳回西安,在三原搭乘火车,一列车员倒开水时,不慎吴手烫伤,慌忙中未及赔礼,吴却站起,毫不介意地说:“无妨无妨,请勿耽误公干。
”服务员离去,同行数人,均感诧异。
询之于吴,吴曰:“昔英相邱吉尔去议会发表演讲,下车之时,夫人手被车门夹伤,血流不止。
邱氏瞥见,神情慌急,但夫人却一脸镇静连说“无事”,待邱演讲完毕,夫人方以实情告之。
”吴宓意在喻告人们,凡事不可以小误大,以私误公。
职业股民的故事
职业股民的故事汪道宁是个很特别的职业股民。
他有15年的股票交易经历,却从来不读投资类书籍,也从来不与别人交流投资心得,甚至手机经常关机。
但是,过去的一年里他的资金从100万变成2000万,他创造出一年20倍超高收益的传奇。
在太平洋证券昆明翠湖西路营业部交流的时候,他一直被追问在股市中的秘诀,他琢磨了很久说:“读懂人性,追涨杀跌,高速周转,积少成多。
”回到昆明翠湖旁的酒店,他在咖啡厅里平静地加了一句,“追涨杀跌才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式。
”高速流转追涨杀跌昆明四季如春,晚上还有些凉意。
汪道宁戴个黑色鸭舌帽,满脸黑白胡子,人到中年的微胖,缓缓道来他的投资经历。
他大学的时候在昆明学习有色金属,90年代初来深圳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接触股票。
“第一次的股票启蒙教育实际上是5·19行情,”他说当时持有的股票在一周内涨了60%,然后他用在股市赚的钱帮父母置办了房产,“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股票给我带来的震撼。
”时隔多年,记忆犹新。
2000年以后,他成为一个职业股民。
从事多年贸易工作的汪道宁对资金流转的速度有种近乎狂热的追求,他认为资金只有流动才有价值。
“当时家电利润非常薄弱,家电跨国贸易要求资金流转性非常高,如果资金没有流动性,那是无法想象的。
”经过多年的磨练,汪道宁形成了资金高速运转的短线交易模式,通常是快速重仓介入个股,产生一定的利润则全部退出,遇到连续涨停则多持有几天,一般情况下都不超过5天。
太平洋证券昆明翠湖西路营业部总经理杨云生将他的交割单打印出来说,以汪道宁现在的交易方法持续下去,一年100亿的成交额没有问题。
在股票交易市场中资金可以高速流转,汪道宁认为,如果没有完整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风险控制,短线将是消耗资金的最快方式。
“我事先过滤各种可能性的风险,比如高价股、景气度低的行业等,只选择大概率的事情,当行情走势与自己预判有出入则马上止损。
”“水只会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
”或许这是汪道宁短线交易的最好解读,他十几年的好友作此评价。
平遥古城的相关故事
平遥古城的相关故事平遥古城缘起(文武吉甫的传说)公元前823年,西周大将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反击北方游牧民族——猃狁的侵扰,大获全胜。
《诗经·小雅·六月》,详细描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全程:“薄伐猃狁,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当尹吉甫反攻猃狁到太原而返时,因驻防地旧城狭小而东西两面俱低。
于是,开始垒墙驻军,增城筑台。
先有古城墙而后有平遥古城,这是平遥古城的缘起。
西达蒲村与日升昌票号的渊源(中国票号鼻祖)山西平遥城西三公里处,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西达蒲村。
李大元、李大全兄弟两个继承祖业,经营着一家红火的颜料庄--西裕成颜料庄。
当时,经营颜料是平遥商人的第一项主要生财之道,他们以平遥为根据地,在西达蒲村设立手工作坊,先在平遥的西大街路南设立总号,后又在北京崇文门外草厂十条南口设立分号,还相继在四川、沈阳、天津等地设立了分号。
到嘉庆年间,西裕成颜料庄在北京的分店已经形成了垄断的经营态势以其规模大、资力雄厚而列众商之首。
当时,山西的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商人,也在北京开设各种商店,每逢年终结帐,他们都要给老家捎回些银两,这些银两都是镖局运现,运费既高,又不安全,同时也常出差错,颇感不便。
西裕成颜料庄的大掌柜雷履泰决定采取拨兑方式解决捎送银两的问题,即:不从北京往老家捎银钱,而是将现银交到北京分号,再由北京写信给平遥,到西裕成颜料庄总号取现银。
起初,这样捎银两不过是些亲戚朋友,两城之间的拨兑也不收取什么手续费。
后来,同乡们都觉得这种办法便利,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在双方同意的原则下,西裕成收取一部分汇费。
后来,由于经营理念和处世观点不同,李大元、李大全兄弟之间摩擦不断终于分了家。
作坊和铺子分开,弟弟李大全分到了商铺的总号和各地的商号没有货源,经营上遇到了困难。
而大掌柜雷履泰受到拨兑业务的启发,感到这个生意获利空间很大,如果能广为发展,为商业往来、官府和民众汇兑必然生意兴隆。
长篇经典传奇故事【三篇】
【导语】从古⾄今发⽣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们会将它们的伟⼤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间!下⾯是分享的长篇经典传奇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长篇经典传奇故事【篇⼀】 清末年间,江南有个善做铜器的匠⼈,名叫杨顺。
杨顺虽说主要靠做铜器为⽣,但他在村⾥还有⼏亩薄⽥,种些稻⼦,以作⼝粮。
每年农忙时节,杨顺都会去⽥⾥忙活,让⼥⼉贞菊为他送饭。
这⼀年,贞菊刚满⼗⼋岁,长得苗条美丽,楚楚动⼈,⾥长杨茂早已对她垂涎三尺。
这杨茂家⾥有钱,衙门⾥有⼈,⾃然不会将⽆权⽆势的杨顺放在眼⾥,他⼀⼼想着要把贞菊弄到⼿。
杨顺家的地离村⼦很远,贞菊每次送饭都要⾛上六七⾥⼭路,杨茂打算就在半道上埋伏,趁贞菊不备,将她拖到路边的⽵林⾥。
但考虑到⾃⼰也是有正经家室的⼈,与杨顺家也是乡⾥乡亲的,论辈分,贞菊还得管他叫声叔,于是,杨茂在市集上买了⼀张⾯具。
第⼆天,杨茂早早地吃过了午饭,怀揣着⾯具,先⾏来到⽵林⾥,眼巴巴地等着贞菊到来。
也就半炷⾹的⼯夫,贞菊便提着⽵篮⼦急匆匆地来了。
杨茂赶紧将⾯具戴上,看准时机,捂住贞菊的嘴巴,将她拖进了⽵林。
但贞菊⾝材⾼挑,杨茂相对瘦⼩,那杨茂⼀时竟制服不了贞菊,反让贞菊在纠缠中,⼀把将他的⾯具给扯掉了。
贞菊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耻之徒,竟是⾃⼰的族叔。
她杏眼圆睁,惊呼道:“茂叔,怎么是你?” 贞菊这⼀问,反让杨茂不知所措了,只好⽀⽀吾吾地说:“茂叔跟你闹着玩呢。
你去忙吧。
”说完,杨茂便理了理⾐衫,狼狈地⾛了。
贞菊的⾐服已有多处被杨茂扯破,⽵篮也翻了,好在今⽇送的是包⼦,稍微掸⼀掸上⾯的⼟,还是可以吃的。
于是,贞菊便继续上路,给杨顺送饭去了。
杨顺见到贞菊后,发现她的⾐服⼜脏⼜破,忙问她是怎么回事。
贞菊⽀⽀吾吾了⼀会⼉,还是说出了实情。
杨顺听罢,⽓得当场便将包⼦⼀扔,找杨茂说理去了。
此时,杨茂早已回过神来,对于杨顺的斥责,他脸不红⼼不跳,⼀⼝咬定这事压根没发⽣过,如果杨顺觉得⾃⼰⼥⼉太清⽩了,想把⼥⼉的名声搞臭,那就不妨接着说,接着闹。
身边的变化
卖肉的故事(2)
由于天气太冷,有不少人离开队伍,以 物代替人排队,多数是竹篮,也有一些是砖 头。我们也学别人的模样,也把篮子放在队 伍中,然后找一个避风雪的地方,蹲在那闲 聊。接近天亮时,人越来越多了,队伍越排 越长。这是关键的时候,只要稍不注意,就 会被挤到队伍之外,所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我们都回到了队伍中间,一个挨着一个 靠得紧紧地。 卖肉的师傅终于出现了,菜市场的人更 多更乱,人潮给人的感觉简直可以说风起云 涌。大家互相拥挤着、争吵着、尖叫着,有 些年龄更小的人被挤疼了,便又哭又喊。我 夹在人群中被力气大的人一会儿推到这边, 一会儿又推到那边,连站都站不稳。后来我 终于被挤出卖肉的队伍。
品德与社会 第4课
身边的变化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 六(4)班 陈天洋、诸臣、戴永康
王玲家正在装修房屋,她在 帮助家里整理东西时,从旧物堆 里找到一沓票证……她拿去问爸 爸:这些是什么票呀?于是,引 出了爸爸的一段回忆。
卖肉的故事(1)
几十年前,有很多日常生活都是凭票证定量 供应的,票证有许多种,有事票证也不见得就能 买到东西,尤其是食品之类。 那个时候,我小学还没有毕业,常帮家里分担 一些家务。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拿着肉票起早 去买肉。那是一个很冷的日子,北风吹着雪花从 灰暗的天空飘落下来。凌晨3点钟,我们就冒着 风雪赶到菜市场。 尽管我们到菜市场已经够早的了,可是肉食摊 位前早已排上了队,真后悔来晚了。我的一位小 伙伴卖肉非常有经验,他知道那个肉案由谁来卖 肉,卖肉速度是快是慢。这个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供应的鲜肉有限,为了确保自己不失手,所 以我便紧跟着他,他站在哪队,我就站在哪队。
当代票证有多少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排 队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的物品是经常 发生的事。有时光拿钱还买不到东 西,还必须凭借各种票证,多的让 人闹不清。诸如粮票、油票、肉票、 鱼票、蛋票、豆制品票、糖票、布 票、棉花票、肥皂票、煤票等等, 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上海92认购证系列故事
上海92认购证系列故事上海采⽤⽆限量发⾏认购证的办法,最初是允许上海居民凭⾝份证购买认购证,外地⼈⽆权购买。
购买股票的中签率很⾼,成本很低,⽽⼆级市场却向全国开放,股票供不应求,价格很⾼,这造成了各地股民与上海股民在权⼒上的不平等。
上海也曾实⾏两地发⾏的办法,例如上海⽯化股票,同时在上海和深圳发⾏。
但是由于两地购买认购证的数量不同,中签率不同,导致购买股票的成本不同,上海购买成本为8元,深圳购买成本仅为4元,使上海⽯化股票还未上市,就注定了上海股民被套牢的命运。
后来证监会刘鸿儒主席讲话说:股市是全国的股市,股票发⾏也应向全国股民发⾏。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发⾏股票都采取了向全社会⽆限量发⾏认购证的办法。
但是由于发⾏地点只是在当地,这⼜造成了全国各地⼤户搬运巨额现⾦“扑表”的现象,既不⽅便,也不安全,留下许多后患。
3⽉02⽇,“1992股票认购证”⾸次摇号仪式。
6⽉03⽇,“1992股票认购证”第⼆次摇号。
7⽉25⽇,“1992股票认购证”第三次摇号。
8⽉10⽇,“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这也是1992年的最后⼀次摇号。
(⼀)1992年5⽉25⽇豫园商场(现豫园商城)股票的股价达10024元,以后,在收藏界曾把1992年的上海股票认购证炒到每张12000元,最⾼价曾炒到⼀张20000元还⼀票难求,创下了中国零售纸品最⾼价纪录。
机会来的时候往往⼤部分⼈不认为它是机会。
“那时候我买了5张认购证花了150元,结果中了4张,⼀下赚了2万多元。
当时我在⼤学⾥的⼯资⼤概每⽉50元,150元等于三个⽉⼯资,不少⼈都觉得风险很⼤,但我觉得这是机会,甚⾄还让朋友多买点。
结果第⼀张就中了,我把6000多元拿回家的时候⽼婆都看傻了。
”唐秋⽣回忆道。
1992年上海发⾏的股票认购证的奇迹发⽣在认购证全部销完之后。
由于改⾰开放的春风迅速吹起,股份制改造需提速,原定的发⾏额度⼤⼤增加,1992年上海全年发⾏的股票要增加到50个,于是,认购证成了当时的稀世珍宝,⽤洛阳纸贵来形容⼀点不为过。
粮票
粮票“第二货币”的38年时光1955年,粮票以其特殊身份登上了中国经济的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民以食为天”,在实行粮票制度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粮票几乎寸步难行,因而它被称作“第二货币”、“命根子”。
1993年,粮票制度被取消。
其存在的这38年,留给人们的记忆别有一番滋味“××同学英鉴:久未晤面,尊况想必胜常。
兹有急事,恳祈援手。
我一时不慎遗失粮票40余斤,在陈之厄,逼于眉睫。
我缩食才几日,已头昏体颤,势将不起,瞻望前程毫无生趣,只憾无勇气自杀耳。
我诚知每人不充裕,但集腋成裘,堆沙成塔,助我暂渡难关,以免发生意外。
所借粮票,一两二两,一斤二斤,量力不拘,用信寄下,并请指示偿还之日,以便统筹偿还之序。
爱莫能助,视之必然,不得不做将伯之乎!恳请解推之力,方寸瞭望,凌寒不胜,耑恳请至。
———老师垂暮。
”这是20世纪60年代一名教师在粮票丢失后,为给全家人寻得一条生路,不得不写信给教过的三届毕业生,向自己的学生“讨”粮票的信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年伴随计划经济而生,此后38年间,粮票扮演了命根子的角色,百姓生活离开粮票寸步难行。
那些久远回忆一提起粮票,家住老北京城南已到花甲之年的王老先生如数家珍。
他说,那年代,粮票就是人们的“命根子”,没有粮票注定挨饿。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个烧饼2两粮票、7分钱;一碗大米饭4两粮票、8分钱;一碗素汤面4两粮票、1角4分钱;一个面包4两粮票、1角7分钱。
到商店买点心、饼干,统统要粮票。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作为粮食作物的红薯,是不准随意买卖的。
那时,每年秋季红薯成熟时节,谁想要吃红薯,还需要到指定粮站里,凭一斤地方粮票购买3斤红薯。
再后来,街市里、小巷内悄悄出现了农村来的“鸡蛋换粮票”的商贩,当时,10市斤地方粮票能换一斤鸡蛋;而1市斤地方粮票能卖两三角钱。
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3年困难时期,需要凭票购买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日用百货。
红色老物件的故事
红色老物件的故事摘要:一、引言:红色老物件的意义和价值二、红色老物件的分类与特点1.红色书籍2.红色票据3.红色生活用品4.红色艺术品三、红色老物件的收藏与鉴赏1.收藏价值2.鉴赏要点四、红色老物件的文化传承与历史意义1.传承红色精神2.见证历史变迁五、红色老物件的市场行情与投资建议1.市场行情2.投资策略3.收藏建议六、结语:红色老物件的价值挖掘与传承发扬正文:红色老物件的故事一、引言红色老物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辉煌岁月。
这些老物件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红色文化的实物载体,传承着宝贵的红色精神。
在今天,红色老物件已成为收藏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备受瞩目。
二、红色老物件的分类与特点1.红色书籍红色书籍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各类图书,如《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
这些书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印刷质量较差,但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红色票据红色票据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类票证,如粮票、布票、油票等。
这些票证反映了当时国家经济体制的特点,如今已成为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焦点。
3.红色生活用品红色生活用品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类生活用品,如瓷器、玻璃制品、木制品等。
这些生活用品设计简单,制作粗糙,但却饱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4.红色艺术品红色艺术品主要以油画、版画、雕塑等为主,主题突出红色革命和历史事件,艺术家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红色老物件的收藏与鉴赏1.收藏价值红色老物件作为历史见证,其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稀缺性、历史性、艺术性、品相等。
稀缺性是指红色老物件的存世量逐渐减少,尤其是珍贵品种更为稀缺;历史性是指红色老物件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艺术性是指红色老物件中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品相则是红色老物件的品相直接影响其市场价格。
2.鉴赏要点在鉴赏红色老物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真伪鉴别、品相评估、历史背景研究、艺术风格分析等。
证券博物馆参观后感
证券博物馆参观后感前几天去了证券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独特又有趣的体验啊!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金融的时光隧道。
那些陈列在展柜里的老股票、古老的交易凭证,就像一个个来自过去的小信使,无声地讲述着证券市场那神秘又曲折的故事。
我看到最早的股票,那纸张看起来都有点脆弱了,上面的图案和文字却很精美。
这时候我就在想啊,当时拿着这些股票的人,是不是就像我们现在买了彩票期待中奖一样,怀揣着满满的希望和对财富的幻想呢?而且啊,以前的股票设计得可真有艺术感,不像现在,都是些电子数据,感觉少了那么点儿韵味。
再说说那些模拟的交易场景吧,看着那些蜡像人像穿着老式的西装,坐在交易大厅里,面前摆着密密麻麻的文件和老式的计算器,我就忍不住想象当时那种紧张又热闹的交易氛围。
大家在大厅里大声喊着价格,挥舞着手臂,那场面肯定比菜市场还热闹。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喊价声:“涨啦,涨啦!”“快抛啊,不然来不及了!”现在的证券交易都是在电脑前悄咪咪地进行,虽然方便快捷了很多,但总感觉少了那种热血沸腾的激情。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关于证券市场发展历程的介绍,从它的起源到慢慢壮大,中间经历了那么多的起起落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一会儿是繁荣时期,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高兴得不得了;一会儿又遭遇危机,很多人倾家荡产,真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啊。
这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某个重大证券事件的介绍,看着那些详细的分析和当时人们的反应,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证券这个大世界里,贪婪和恐惧就像两个小恶魔,一直在左右着人们的决策。
有时候太贪心了,想赚更多,结果就掉进了陷阱;而有时候又因为害怕损失,错过了大好的机会。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是做证券投资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得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啊。
从证券博物馆出来后,我对证券市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以前总觉得它是个很遥远、很神秘的东西,只有那些金融大佬才玩得转。
但现在我知道了,它其实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书,里面记录了无数人的梦想、奋斗、贪婪和恐惧。
证券博物馆参观后感
证券博物馆参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证券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让我大开眼界的经历。
刚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金融世界的时光隧道。
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从古老的股票凭证到那些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的交易设备,就像是一群默默诉说着金融历史的小老头,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早期的股票凭证,花花绿绿的,上面印着一些很复古的图案和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让我不禁想象,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些怀揣着股票的人,是不是就像现在我们怀揣着中大奖的彩票一样,心里充满了期待和不安呢?而且这些凭证设计得还挺精美,感觉都可以当艺术品收藏了。
再看看那些交易设备,哇塞,简直像从外星来的一样。
和我们现在用的手机、电脑交易相比,以前的交易员们得在这些大机器面前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试着在脑海里还原了一下当时交易大厅里的场景,人们大声喊着价格,手指在各种按钮和键盘上飞舞,那场面一定很疯狂,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博物馆里还介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雏形到逐渐成熟壮大,就像看着一个小婴儿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巨人。
这里面有无数的起起落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那些金融危机的介绍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金融世界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巨浪吞没。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碰到了一些同样来参观的人。
大家都在那些展品前指指点点,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看法。
有个大叔特别逗,他看着那些老股票凭证说:“这要是留到现在,是不是能发大财了?”我们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这也说明了证券市场的神秘和吸引力,谁知道这些古老的纸片背后会不会隐藏着巨大的财富密码呢?走出证券博物馆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我对证券市场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那些复杂的数字和图表上,而是有了一种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
我就像一个探险家,在金融历史的宝藏中挖掘到了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让我在看待现代金融世界的时候,多了一份敬畏和好奇。
我想,这就是参观博物馆的魅力所在吧,它让那些看似遥远、枯燥的东西变得鲜活起来,就像把历史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让你可以近距离地触摸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对消费品的 购买从二十世纪五六 十年代的“老四件” (自行车、手表、缝 纫机、收音机),八 十年代的新三件(电 视机、洗衣机、电冰 箱),到九十年代的 电脑、小汽车、商品 房,消费档次有了极 大的提高。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现代服装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居民小区
二、向小康迈进
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老年大学
二、向小康迈进
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书店
音乐欣赏
◆今昔小调查
过去 现在 将来 变化的原 因
祖国的变化真大
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小主 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建 设未来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让 我们朝着目标去努力吧!!!
老票证的故事
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煤票
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肉票
食用油票
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棉线票
面条票
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豆制品票
粮油票
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布票
粮票
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小麦票
烟票
走出紧缺的年代
走出紧缺的年代
想一想:
• 过去为什么要用票证?
我们现
在有飞机
票、汽车 票﹑火车 票、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