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阶段――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主导产业名词解释
主导产业名词解释主导产业是指某一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它与该区域内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呈倒“ U”型曲线,即随着这些行业所创造GDP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相反方向变化。
因此,可将主导产业称之为“第一增长极”。
我们认为,根据不同时期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差异,可分别划分为: 1.初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前); 2.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3.成熟阶段( 21世纪初至今)。
主导产业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体,包括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基础原材料工业及汽车、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
主导产业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规模效益明显; (2)技术进步快速;(3)产品质量优良; (4)生态环境友好;(5)资源消耗低。
主导产业应符合以下特征:(1)集聚效果强烈; (2)企业组织结构稳定; (3)竞争实力雄厚; (4)科技含量高; (5)综合利润率高; (6)自然垄断性弱。
从战略意义来看,主导产业决策既需要考虑宏观层面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又需要注重微观层面的公司运营状况。
首先,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多非主导产业,因此判断哪些产业属于主导产业,最终还得依赖于本国的产业政策。
其次,任何一项产业都处在不停的演变过程中,没有永远的主导产业,只有适宜的产业形式。
再次,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导产业都有其独特性,绝不可能照搬另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最后,虽然不同类型的主导产业确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但却未必总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努力,往往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难免遇到困惑甚至挫折。
因此,对主导产业的评价除了参考传统的财务指标外,更要密切跟踪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数据,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才能保证主导产业选择的正确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导产业选择问题凸显其重要性,需要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
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答: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进步率:主导产业应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能够引领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增长率:主导产业应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3.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主导产业应具有较高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即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前向、后向和侧向关联效应,能够拉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4. 带动就业能力: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带动就业能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结构调整。
5. 可持续发展能力:主导产业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6. 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主导产业应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地区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标准,并结合地区的
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篇一: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庆阳市西峰区水产养殖情况汇报按照庆阳市水产工作站《关于在全市开展渔业情况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站高度重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全区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摸底中去。
经过一周的摸底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西峰区渔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庆阳市西峰区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泾河流域,在泾河流域中属于其一级支流马莲河和蒲河流域。
西峰区面积,其中马莲河流域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蒲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1、水面分布及养殖情况①池塘:池塘水面总面积126亩,其中肖金47亩,董志20亩,显胜40亩,后官寨10亩,彭原5亩,温泉乡3亩,西街办1亩。
其中从事养殖生产的为60亩,从事休闲渔业(垂钓)的为76亩(详见附件一)。
②水库:水库总水域面积1770亩左右,共有各类水库5座,均属山谷型黄土坝,分别是巴家咀水库、南小河沟水库、花果山水库、王咀水库及王家湾水库(详见附件二)。
其中:巴家咀水库和南小河沟水库作为人饮水源;花果山水库用于养殖,面积为350亩;王咀水库、王家湾水库目前用于休闲222渔业(垂钓)。
③塘坝:全区塘坝共有70多座,其中适于养殖的塘坝24座,水面面积为1300亩左右,(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水产养殖调查报告)基本用于休闲垂钓(详见附件三)。
④人工湖:西峰城区雨洪资源节水工程水域面积232亩,其中北湖166亩,南湖66亩(详见附件四)。
南湖于XX 年投入鱼苗一次,用于休闲垂钓,XX年城区面积扩大后,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水质变差,湖中鱼相继死亡。
北湖工程仍在建设之中。
⑤河流:流经西峰区的河流主要有蒲河、黑河、澜泥河、盖家川、砚瓦川和齐家川等6条,流经总长度为公里(详见附件五)。
其中,马莲河支流盖家川、砚瓦川、齐家川因受西峰城区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不适于从事养殖生产;蒲河和澜泥河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可用于渔业养殖;黑河作为人饮水源汇入巴家咀水库,因此也无法从事养殖生产。
(完整版)主导产业及其特征
主导产业及其特征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
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
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
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基于主导产业的上述五个特征,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
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一)、竞争优势明显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
从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
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预期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壮大实质上是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现实的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即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产业优势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即预期的产业优势)得以创建、积累的条件。
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
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
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
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
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
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产业划分方法
产业划分方法产业划分是将整个经济活动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相似性质进行分类的过程。
有许多方法可以用于产业划分,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1.按产出划分:这种方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将产业进行分类。
例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2.按技术水平划分:将产业分为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水平的行业。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到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的考量。
3.按所有权形式划分:将产业分为私有部门、公有部门和混合所有制部门。
这反映了不同经济主体在产业中的所有权结构。
4.按劳动力密集度划分:将产业分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这反映了在生产中对劳动力或资本的依赖程度。
5.按市场结构划分:将产业分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竞争市场等。
这种划分基于市场结构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产业的市场竞争程度。
6.按资源利用划分:将产业分为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这反映了产业对资源和技术的需求程度。
7.按价值链划分:将产业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以反映产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8.按国际贸易划分:将产业分为出口导向型产业、内需导向型产业等。
这反映了产业的国际市场定位和贸易关系。
9.按环境友好度划分:将产业分为环保型和非环保型。
这反映了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的可持续性。
10.按社会需求划分:将产业分为满足基本需求的产业和满足高级需求的产业。
这反映了产业对社会需求的不同响应。
这些划分方法通常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的,以更全面地理解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研究或政策需要选择合适的划分方法。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
在产业结构特征方面,常州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常州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化工产业等。
这些产业链完整,技术含量较高,对于市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企业规模较小:常州市的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以民营和私营企业为主,而大型企业较少。
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既反映了常州市制造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常州市逐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
3.产业协同发展: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协同发展特征。
例如,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链相连,形成了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常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考虑以下条件:1.基础条件:主导产业选择应考虑地区的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交通网络、人力资源等基础条件。
常州市具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可以发展依托水运和陆路交通的产业,如物流、仓储、交通设备制造等。
2.产业链优势:常州市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产业链上有较好的基础,可以选择这些领域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附加值。
3.产业发展潜力:主导产业应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而此类领域又与常州市的产业链有较好的衔接,是选择主导产业的优选方向。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常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因此,应尽量选择清洁生产、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相关领域作为主导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常州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制造业为主导,应选择与现有产业链衔接紧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分类指导的主要措施
产业分类指导的主要措施产业分类指导的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政策制定1.制定产业分类指导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分类标准和方法,并确立政府主导的分类指导制度。
2.加强对各类产业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了解其特点、需求和发展潜力,为分类指导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分类标准与方法1.设立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基本分类,分门别类地对产业进行划分。
2.根据产业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创新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确定产业在各个分类中的位置。
三、产业引导与支持1.针对不同分类的产业,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支持其发展和壮大。
2.通过金融和财税政策等手段,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支持,鼓励企业在相应产业中投资和创新。
3.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产业聚集区建设1.根据产业分类指导,发展产业聚集区,便于相关产业企业的互相交流和合作。
2.在产业聚集区内设立科研机构、高校或创新中心,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3.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等,提高产业聚集区的运营效率。
五、人才培养与创新1.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各级各类人才,提供人才供给保障。
2.鼓励企业建立创新团队和研发中心,加大对研究与创新的投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大学生、科研人员等创新创业人才参与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中。
六、市场开拓与国际合作1.加强市场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为产业分类提供市场准备基础。
2.推动企业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提升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3.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额度和出口种类,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七、监督与评估机制1.建立完善的产业分类指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对产业分类指导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和调整分类标准和方法。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淮阴师范学院学年论文(设计)
目录
1 引言........................................................... 3 2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 3
淮阴师范学院学年论文(设计)
在苏北五市中所占份额也仅为 12.6%,增长 13.1%,在苏北五市中增长最慢,与日照相比 差距更大;人均 GDP 为 16808 元,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 42%。
其次,产业结构层次差距明显。2008 年,全国、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 11.3:48.6: 40.1 和 6.9:55.0:38.1,连云港市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连云 港第一产业比重 16.4%,仅低于宿迁和盐城,比最低的无锡高出 15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 重为 47.3%,仅高于宿迁,比最高的苏州低 14.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 36.3%,比最 高的南京低 13.7 个百分点。
2.1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结构转换能力增强
1999 年连云港市 GDP 实现 285 亿元,是 1978 年的 28 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 10.9%,
淮阴师范学院学年论文(设计)
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 1.3 个百分点,较江苏省平均水平低 1.7 个百分点。1992 年至 2006 年为较高水平基础上持续稳定高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速高达 14.2%。在经济快速增长的 同时,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转换能力不断增强[2]。GDP 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 格局转变为“二、一、三”格局用了 47 年时间,而由“二、一、三”格局转变为“二、 三、一”格局只用了 3 年时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1990 年的 46.1∶26.6∶ 27.3 转变为 2006 年的 18.3∶45.8∶35.9。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选择基准及培育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选择基准及培育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前瞻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和战略性的产业领域,是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如何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培育路径,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基础。
新兴产业的培育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重点关注各产业在国家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支持国家研发和创新。
二、以市场需求研究为依据。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关注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实现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布局,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三、以核心技术为基础。
核心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技术要素。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重点关注核心技术,加强对重点领域技术发展的预测,定义新兴产业的技术路径和技术要求。
四、以国际合作为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注重与国际领先企业对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对国际规则的研究,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在选择完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还需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制定相应培育路径。
一般而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尖端技术。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素质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培育人才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人员的引进和留用工作,从而提高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产业布局。
布局是新兴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优化布局应强化重点领域的指导,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链的集成和创新。
四、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地方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决策,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
本文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用于指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有效的选择方法,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影响因素、方法、国内外研究、研究方法、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以及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主导产业可能面临市场转型、技术更新等问题,而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旨在解释本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引导读者对本文的关注和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地总结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在机制,探讨不同因素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以及各种方法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布局和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关联效应基准: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引导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其关联效应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选择具有较大影响效应的产业。
2.收入弹性基准:这一基准是从市场需求出发,选择那些市场需求大、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这样可以保证产业的需求增长随同国民收入增长而增长,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生产率上升基准:主导产业应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即该产业的要素生产率应高于其他产业的生产率。
这样可以保证主导产业能够快速吸收和应用科技成果,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贡献率。
4.筱原二基准:这是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提出的准则,包括“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使产业的需求增长随同国民收入增长而增长且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生产率上升基准是从社会供给方面使产业结构趋势走向合理化的准则。
5.赫希曼连锁效应基准:这是指一种产业的发展通过投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的带动作用。
赫希曼把连锁效应区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指一部门对其它部门的中间产品投入或是其他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后者指一部门生产过程中其它部门中间产业的投入。
6.罗斯托基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对主导产业选择提出的准则。
罗斯托在借用赫希曼的前向、后向联系思想的同时,提出旁侧波及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联系更广泛的基准——扩散效应基准。
总的来说,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考虑产业的关联效应、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等因素,还要考虑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
同时,主导产业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其间接社会效应,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章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本章阐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鉴于主导产业是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的核心,所以第一节专门陈述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首先阐述主导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然后着重介绍了四种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经历的五次主导产业群的更替。
第二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介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本质、协调的机制和条件、判断标准,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直接动因、表现形式和标志等。
第三节陈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第一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一)主导产业的概念和特征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这些产业部门因其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具有很高的增长率,而且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性,因此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能够波及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活动和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主导产业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 多层次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问题,实现目标是多重的,所以处于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群就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2. 综合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的,各产业部门在为发展目标服务时,其作用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主要取决于产业部门的特性。
部门特性的差异及面临问题的多样性,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就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综合性。
产业部门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长特性,即某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
(2)关联特性,即某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是属于推动型,还是属于诱导型。
(3)需求特性,即某产业部门是服务于最终需求,还是服务于中间需求;是对积累贡献大,还是对消费贡献大等。
《机械工程导论》习题
复习题 第 1 页(共 10 页)试卷代号:871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企业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指 ( B ) 。
A .质量体系B .质量控制C .质量保证D .质量策划2. PDCA 循环中要求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阶段是 D 。
A .PB .DC .CD .A3. 变形固体受力后,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 )。
A .既产生弹性变形又产生塑性变形B .不产生弹性变形也不产生塑性变形C .只产生弹性变形D .只产生塑性变形 4. 构件要能够安全正常的工作,它必须要满足 ( D )。
A .强度条件B .刚度条件C .稳定性要求D .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稳定性要求5. 物体受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又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 A )。
A .弹性B .塑性C .刚性D .稳定性6. 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D )。
(A )构件不变形 B 构件不破坏(C )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 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7. 住宅电梯在升降过程中, 电梯轿厢的运动是:AA .平动B .平面一般运动C .转动D .定轴转动8. 用钥匙开门时, 钥匙在开始阶段的运动是:( A )A .旋转轴固定的转动B .旋转轴位置变化的转动C .平面一般运动D .空间运动9. 拿起固定电话机的听筒时, 在大多数情况下听筒的运动是:( D )A .转动B .定轴转动C .平面一般转动D .空间运动10. 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是指以下哪个 ( C )。
A .CADB .CAMC .CAED .CAPP11. 数学史上著名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由____A__提出。
A .刘徽B .祖冲之C .郭守敬D .徐光启12.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机构的是(C )。
A.电动机B.发动机C.炉门开闭装置.D.电视机13.机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其中包含了(A )。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及应用
- .8 0 9 1 7 一 2 - . 4 7 2 一 2 03 6 — .8 一 2 -8 — 2 07 8 3 l E 0 02 — . E 0 4 5 3 .8 5 E 0 73E O 2 — .1 - .1 一 2 . E 0 — .7 014 55 E 0 29 一 2 9 018 — . 4 93 E 0 02 7 01 - . 一 2 5 5 . 4 017 .9
28 .81 17 3 .2
11 6 .3
3 .1 60 5 215 5 .3
1 .0 42 o
3 .1 60 5 5 .5 75 0
717 0 .5
4
5
6 7 8
09 2 .5
07 5 .2
02 5 .6 019 .8 019 .2
维普资讯
■■■_
市场经纬 ・ A K T M , E R
城市 主导产 业 的选择 方法及应 用
文 / 淮军 罗
主导产业是 指具有基础性 的 ,同时
一
般来说 , 工业是 国 民经济 的主导 ,
需求是选择 主导产业 的必要 条件 。主导
增长率高 、 技术先进 , 对其它产 业有较强 带动作用 ,对整个经济发展起 支撑作用
化发展进程 ,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保持经 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一
的导向作用 ,通常依靠市场和产业 自我
调节实现 ,如果市场存 在现实 的或 潜在 的对某种产业 产 品的需 求 ,该产业 就会
、
选 择城市主导产 业的原则及评
产品的需求愈多, 产业的发展潜力愈大。 产业的增长率,这是另一个反映产
业增长潜力的指标 。在 市 场调节下 ,产业 的增长速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1. 概述产业结构分析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研究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状况。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产业之间的关系、各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2. 结构比例分析结构比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评估产业结构的特点。
常用的结构比例包括三次产业比例、重要行业比例和高技术产业比例等。
三次产业比例反映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这个比例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情况。
重要行业比例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些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的比重。
高技术产业比例是指国民经济中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它对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
结构比例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来进行,例如国家统计数据、企业调查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产业结构的定量信息,从而评估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发展态势。
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相似对象归为一类的方法,可以用于对产业进行分类和划分。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相似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产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聚类分析的步骤包括选择聚类算法、确定相似性度量方法、选择合适数量的聚类和解释聚类结果等。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等。
相似性度量方法可以使用距离度量,例如欧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
选择合适数量的聚类可以使用聚类数目图和手肘法等。
聚类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
宏观层面分析整个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微观层面则从更细节的角度研究产业内部的关联关系和特征。
4.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产业竞争环境和内部优势、劣势的方法。
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
主导产业选择标准
主导产业选择标准主导产业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国家中具有重要经济地位和竞争优势的产业。
选择主导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可以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首要考虑因素。
一个具有潜力的主导产业应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空间。
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进行,以了解市场的规模、增长率、趋势和竞争状况等。
资源优势资源优势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选择主导产业时,要考虑该地区或国家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以确保在产业发展中具有竞争力。
例如,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选择主导矿业产业;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研发能力,可以选择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等。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环境下,选择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前瞻性的产业,可以增强地区或国家的竞争力,并为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技术创新的能力可以通过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技术壁垒等指标进行评估。
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链完整性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可以在整个价值链中获得更大的增值空间,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链完整性包括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下游的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覆盖情况。
选择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主导产业可以提高地区或国家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选择主导产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考虑产业的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绿色技术应用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以确保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环境等都会对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选择主导产业时,要考虑政府对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导向,以确保产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章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本章阐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鉴于主导产业是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的核心,所以第一节专门陈述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首先阐述主导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然后着重介绍了四种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经历的五次主导产业群的更替。
第二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介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本质、协调的机制和条件、判断标准,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直接动因、表现形式和标志等。
第三节陈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第一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一)主导产业的概念和特征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这些产业部门因其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具有很高的增长率,而且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性,因此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能够波及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活动和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主导产业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 多层次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问题,实现目标是多重的,所以处于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群就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2. 综合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的,各产业部门在为发展目标服务时,其作用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主要取决于产业部门的特性。
部门特性的差异及面临问题的多样性,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就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综合性。
产业部门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长特性,即某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
(2)关联特性,即某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是属于推动型,还是属于诱导型。
(3)需求特性,即某产业部门是服务于最终需求,还是服务于中间需求;是对积累贡献大,还是对消费贡献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阶段――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摘要: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经济发展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任何国家或区域某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要有主导产业(群)的拉动或推动作用。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然后分三步设计了延边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综合四种选择基准,选择出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主导产业;比较优势理论;DEA基准;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
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的产业,即一个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是发展经济所依靠的重要产业。
与其他产业相比,它们占有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发展,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很强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
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实行倾斜式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
因而,主导产业的选择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学者提出了界定主导产业的基准,其中最著名的有比较优势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等。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
又陆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比如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经济发展阶段基准、社会生态环境基准、就业功能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钻石理论基准、DEA(数据包络分析)基准、SSM(偏离-份额方法)基准等。
二、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设计
本文基于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和方法,以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为例,考虑产业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简便有效性,设计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建立反映产业规模和产业经济效益的初选指标体系:总产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固定资产比重;就业比重;利税比重;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延边34个产业进行初选,筛选出前15位产业,作为候选产业。
第二步,分别用比较优势理论、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DEA基准对15个候选产业进行评判,得出每个基准下的评价结果和产业排序。
第三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4个基准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得出15个产业最终的总排序,据此排序选择主导产业(如图1)。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
下面利用延边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延边统计
年鉴》),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进行延边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主成分分析法初选
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m个主分量F1,F2,……,Fm,以每个主分量Fi的方差贡献率ai作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
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输入上表数据,算出综合主成分值,并按照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出34个产业的
综合排名,其中排名前15位的产业如下表所示。
(二)四基准评价
在初选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DEA基准分别对15个候选产业进行评价,结果表3所示。
(三)层次分析法终选
由于不同基准在主导产业选择中重要性的不同,通过层次分析进行权重分配。
邀请专家用1~9比率标度发判断各
项基准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并采用和积法计算权重。
根据4个基准的评价结果(需标准化)和基准权重,综合测算出延边主导产业的最终总排序。
四、结论
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国家或区域某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主导产业(群)的拉动或推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烟草制品业综合得分1.839排名
第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得分0.501排名第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得分0.500排名第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综合得分0.411排名第四。
可以看出,产业得分越高,其对经济的贡献率就越大,未来的发展前景也越广阔。
这四个产业得分比较高,特别是烟草制品业,它们在延边市经济发展中贡献率比较大,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延边要把这四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群),加以大力发展,发挥其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实现延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对得分中等的产业,如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应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在政府的引导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
对得分较低的产业如医药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说明他们对延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要么加大研发力度,进行创新(如医药制造业),要么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转型(如造纸及纸制品业)。
参考文献:
[1]薛领,等.天津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10).
[2]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2).
[3]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03).
(作者单位:黄铭,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朱孝忠,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