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
合集下载
歌德和浮士德PPT学习教案
![歌德和浮士德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fe5d8327d3240c8547ef77.png)
第3页/共42页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抒情诗:《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 ▪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
由和个性解放。
第4页/共42页
1774年 第 一 版 《 少 年维特 的烦恼 》
要点:
一、永远努力着;
二、内向和外向的;
三、有天生的悟性。
第10页/共42页
性格的弱点:
怯懦
参见《贝多芬与歌德》 “我渴望由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光明,我 期待着这种光明的到来,但是,在这个刺 眼的光明面前,我不得不把我的目光移 开”。 这种怯懦是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相当普遍 的现象。(包括黑格尔)
第11页/共42页
歌德和浮士德
会计学
1
歌德
歌德(1749――1832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初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 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 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并对欧洲乃至于世界文学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42页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 重要的诗人和戏 剧家,被恩格斯 誉为“最伟大的 德国人”;
---恩格 斯
第13页/共42页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 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第14页/共42页
《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近代人的圣经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
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 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 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 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意义和价值,歌德 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名著《浮士 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的一生生活的内容,就 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指 出解决之道。”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抒情诗:《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 ▪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
由和个性解放。
第4页/共42页
1774年 第 一 版 《 少 年维特 的烦恼 》
要点:
一、永远努力着;
二、内向和外向的;
三、有天生的悟性。
第10页/共42页
性格的弱点:
怯懦
参见《贝多芬与歌德》 “我渴望由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光明,我 期待着这种光明的到来,但是,在这个刺 眼的光明面前,我不得不把我的目光移 开”。 这种怯懦是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相当普遍 的现象。(包括黑格尔)
第11页/共42页
歌德和浮士德
会计学
1
歌德
歌德(1749――1832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初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 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 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并对欧洲乃至于世界文学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42页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 重要的诗人和戏 剧家,被恩格斯 誉为“最伟大的 德国人”;
---恩格 斯
第13页/共42页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 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第14页/共42页
《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近代人的圣经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
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 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 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 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意义和价值,歌德 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名著《浮士 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的一生生活的内容,就 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指 出解决之道。”
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_33
![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_33](https://img.taocdn.com/s3/m/81f04f6976c66137ee06196c.png)
9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 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 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 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 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 四场:100)
5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 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 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 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
8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歌德》节选 《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 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 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伯尔纳在 《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 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 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 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 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 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 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
1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 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 、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 右的小诗剧。 2.威廉·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 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 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 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 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 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 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 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 四场:100)
5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 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 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 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
8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歌德》节选 《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 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 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伯尔纳在 《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 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 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 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 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 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 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
1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 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 、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 右的小诗剧。 2.威廉·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 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 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 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PPT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PPT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f823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a.png)
血缘关系
众神之王 神后 宙斯之弟
宙斯旳 弟兄
宙斯之女 宙斯之子 宙斯之女 宙斯之女 宙斯之子 宙斯之子
宙斯之子
职能
主神、雷神 婚姻生育兼天空之神 海神 冥神
智慧女神 太阳神 月亮女神 爱与美之神 战神 匠神、火神
神使/商旅之神
罗马神名
朱庇特 Jupiter 朱诺 Juno 涅普顿 Neptune 普路同 Pluto
二、希腊神话旳基本内容: 神旳故事和英雄传说
古希腊位于亚非欧接 壤旳地中海旳东北部,涉 及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 屿、克里特岛以及小亚细 亚西部沿海一带。它旳东、 南、西三面临海,拥有很 长旳海岸线,内陆离海最 远50公里。这么旳地理位 置,使希腊海上交通四通 八达,便于学习外来文化 和输出自己旳文化。
20世纪西方文学更是百花齐放,思潮流派 纷繁迭出, 前半期欧美文坛存在着现实主义和 当代主义两大文学主流, 20世纪现实主义是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代旳延伸,本课程选了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旳长篇小说《静静旳顿河》作 为代表。后期又涌现出后期象征派、意识流、体 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 实主义等当代主义和后当代主义文学流派。这些 文学思潮流派彼此衔接或几乎同步出现,发展旳 阶段性脉络清楚。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 学旳主潮。法国作家斯汤达旳小说《红与黑》是 这一思潮旳开山之作。法国旳巴尔扎克和俄国旳 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文学旳两座高峰,他们把西 方古典文学推到新旳高度。在本课程中,我们选 了巴尔扎克旳代表作《高老头》、托尔斯泰旳 《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旳《罪与 罚》及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旳《玩偶之家》等作品。
2.从文学作品中寻找民族性、思潮流派特征外,更主 要旳是把握作品旳创新与独特之处。在课后阅读作品, 并经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 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独到旳看法,能够独立对外国文学 作品进行品评。
歌德与《浮士德》PPT课件
![歌德与《浮士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a312e30b4c2e3f56276397.png)
12
(二)人物形象
• 1、浮士德形象 • 是十八世纪末十九
初的资产阶级人道 主义者,他具有崇 高的理想和自强不 息的进取精神。浮 士德对人生真谛和 崇高理想的无限追 求是通过他的需要 程度来表现的,反 映了启蒙时期资产 阶级的探索精神。
CHENLI
13
(1)浮士德的精神探索——需要结构
• 浮士德的精神探索分5个阶段:
CHENLI
5
2、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给歌 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作品。
• 小说形式:第一人称的书信 体形式。
• 主人公:维特、绿蒂 • 维特的烦恼:爱情、事业和
社交的烦恼 →种种烦恼让维 特不满,他憧憬建立一个美 好和谐的社会,返回自然。 但他的理想在封建等级制度 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CHENLI
24
评价
• “近代人失去了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失去了 基督教对一超越上帝的虔诚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 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去了依傍,彷徨、摸索、 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 价值。歌德是时代精神伟大代表。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 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 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解决其问题,指出解救之道。 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P66 .
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
CHENLI
9
8
二、代表作《浮士德》
现在,哈姆雷特和浮士德已经 成为欧洲的象征了。
——T·S·艾略特
歌德的《浮士德》是从16世纪 到19世纪这一文艺复兴时代的诗的 象征,它也与但丁的《神曲》一样, 是一首具有世界容量的诗。
《浮士德》读书分享课件(共19张PPT)
![《浮士德》读书分享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791d2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e.png)
第四部分
作品鉴赏
04
艺术特点
01
创作 方法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 合。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是 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 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 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03 摩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赌约
➢ 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 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 借助摩非斯特的帮助,久居书斋的浮士德开始了世俗生活,进入爱情生活阶段,尝试与体验另一种生活。 ➢ 浮士德到达的第一个的地方是“酒吧”,返老还童后的浮士德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玛甘蕾。一开始见到玛甘蕾,他就对摩
02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
➢ 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 ➢ 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
性需要。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
01
作者简介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歌德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个人作品
➢ 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 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
➢ 《浮士德》作品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 游时代》两部。
歌德与浮士德-PPT精品.ppt
![歌德与浮士德-PPT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e6c3d110a6f524ccbf85d3.png)
2021/1/2
歌德故居内. 2
歌德故居内. 3
2021/1/2
“狂飚突进”时期(1770-1775)
• 1770年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结识了 赫尔德尔,参加了“狂飚突进”运动。
• 狂飚突进运动是18世纪席卷整个欧洲的启 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1/2
• “启蒙”一词(Illumination)原义为“ 照亮”,引申到思想文化领域,即是理性 的开启、思想的解放和公民政治意识的觉 醒。
2021/1/2
---- 歌德:《威尼斯警句》
魏玛时期(1775-1785)
• 1775年来到魏玛公国,不久即被魏玛公爵 奥古斯图任命为枢密院顾问和首相。
• 主要兴趣由文学创作转向实际工作。 • “诗性人格”和“实践人格”的冲突使他
十分苦闷。一直向往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意 大利。 • 1786年装扮成画家,独自逃往意大利。
– 钻研古代艺术,接受了 当时具有影响的艺术史 家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 理论。
• “古典艺术杰作的一般特点 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 大。” 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
2021/1/2
温克尔曼(1717-1768)
晚年创作(1786-1832)
• 与席勒合作十年(1786-1805),使德国文学发展到 前2所021/1未/2 有的繁荣时期,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晚年开始从事东方 文化(阿拉伯、波 斯和中国)研究, 写下《西东合集》。 预见到“世界文学” 时代的来临。完成 《浮士德》、《威 廉.迈斯特》、《诗 与真》等。
2021/1/2
《 浮 士 德 》
2021/1/2
浮士德题材来源
• 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 • 无名氏:《浮士德生平》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https://img.taocdn.com/s3/m/31e2df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a.png)
歌德的创作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0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正经历 着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 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歌德在魏玛宫廷担任要职,对德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他通过《浮士德》表达了自己对时 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 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道德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
作品中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科学发 展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浮士德》,现代人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在物质主义的社 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contents
目录
• 歌德生平介绍 •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浮士德》的情节和人物分析 •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 歌德和《浮士德》的现代意义
01 歌德生平介绍
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
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背景的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展现了欧洲社 会的历史变迁。
情节线索
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部分都有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线索。
《歌德和浮士德》课件
![《歌德和浮士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e2ef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0.png)
05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与意象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古典元素
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背景都充满了 古典文学的元素,如古希腊神话、中 世纪欧洲风情等,展现出古典的韵味 。
现代思考
浮士德的故事中融入了现代人性的探 索和思考,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伦 理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魔法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魔法元素
作品中充满了魔法和神秘元素,如浮士德的魔法书、女巫的 魔法药水等,这些魔法元素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
玛格丽特在故事中成为了命运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无法掌 控自己的幸福。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弗丽达
忠贞不渝的妻子
弗丽达作为浮士德的妻子,展现 了忠贞不渝的形象。她对浮士德 的爱情坚定不移,即使在浮士德 陷入困境时也始终支持他。
贤良淑德的女性
弗丽达具备贤良淑德的传统美德 ,她对家庭和丈夫的照顾无微不 至,是浮士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支持者。
在契约即将到期时,浮士德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和罪恶,最终在天使的帮助下战胜了 魔鬼,获得了灵魂的解脱。
04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玛格丽特
纯洁无暇的少女
玛格丽特作为浮士德的爱人,展现了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她对爱情充满憧憬 ,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最终因无法忍受浮士德的冷漠和自私而走向悲剧的结局 。
命运的牺牲品
小说创作
歌德的小说作品以细腻的 心理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 察著称,对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地位
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 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视为世界文
学的经典之一。
思想影响
歌德的思想深邃而独特,对欧洲文 化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 欧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德与《浮士德》.ppt
![歌德与《浮士德》.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1f36d4998fcc22bcd10d7e.png)
维特之烦恼
• 维特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首先,维特是一个消极反抗者的形象,缺乏积极的行 动能力,感伤有余,激情不足。(性格)
“我描写了一个有着深沉细腻情感和真正观察力的年轻人,他 陷入迷惘的梦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慢慢毁灭自己,知道 最后被不幸的激情,特别是别一种无止境的爱情所粉碎,用一颗 弹丸射入自己的脑袋。”
•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士 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 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
• 英国剧作家马洛将传说改编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 剧》(1588),描写为一个正面学者。
• 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 断进取的叛逆者。
2、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给歌 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作品。
• 小说形式:第一人称的书信 体形式。
• 主人公:维特、绿蒂 • 维特的烦恼:爱情、事业和
社交的烦恼 →种种烦恼让维 特不满,他憧憬建立一个美 好和谐的社会,返回自然。 但他的理想在封建等级制度 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1774版(第一版)
歌德的文学地位
•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 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 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 社会生活。
• 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 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 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 的诗人。与荷马、但丁、 莎士比亚齐名。
(二)歌德的创作简介
• 1、创作历程:
• 歌德早期创作(1775年以前): • 前期作为狂飚运动主将的创作主要有两部重要的作品历
•
知与行、求知与生活的分裂:“一切理论都是
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 “唉!我还要在这监牢
• 其次,落后的社会制度和风俗扼杀了维特年轻的生命, 揭露了德国封建社会腐朽的等级偏见。——反映了18 世纪德国新兴市民阶级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中的痛苦和 烦恼。(时代和社会)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课件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5d9d6bf8c75fbfc77db2c2.png)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初期。他的一生跨两 个世纪,正是欧洲处 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 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 和见证
封建制度日趋崩溃, 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 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 进思潮的影响,从而 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 识。
早期生活:生于法 兰克福中产阶级家 庭 ;(莱比锡大
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运用艺术象征的 方式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 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 过程。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 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 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 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 顾与总结。
----- 《浮士德 》
靡菲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 一体”---靡菲斯特 ,他是抽象与具体 相统一的消极、否 定精神的象征。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 ,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 、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 主义者的形象。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 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 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 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 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 本质的属性。”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 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 (1832)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 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浮士德》简介
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探索与艺 术追求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 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 此剧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 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先进知识分子 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 会的过程。
歌德和《浮士德》PPT幻灯片
![歌德和《浮士德》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fffc8a09f46527d3240ce088.png)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
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 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5
4、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
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17
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 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 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 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
18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 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 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 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 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 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 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 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 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 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 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 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 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 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 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
29
浮士德精神(难题)
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 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 女色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 现实所迷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 活。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 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 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 德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这种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和理想与现 实之间的外在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 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遵循的原 则协调一致。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
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 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
5
4、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
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17
第一阶段的内容表明歌德对中世纪学 问的否定,象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 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扩张自我,了解社会、 了解人生、了解自然的愿望。
18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追求个人 幸福的阶段,即爱情的悲剧。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魔鬼先用感官享受引诱他, 把他带到市民社会。魔鬼让他饮下魔汤而返老还童, 变成翩翩贵族青年。浮士德在魔镜里看到一位美少女 形象。他第一次向靡非斯特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要立 即占有这个姑娘。在魔鬼的导演下,青年浮士德在街 头遇见了魔镜中的少女——市民女子玛甘泪。玛甘泪 出身于守旧的小市民家庭,思想上受着严格的封建礼 教的束缚。她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她是带着半惊怯 半欣喜的心情与浮士德恋爱,但立即遭到了一连串的 灾难:为与浮士德幽会,她给母亲服下过多的安眠药, 以致母亲中毒身亡;哥哥华伦亭又在与浮士德的决斗 中丧生。她不得已淹死了自己与浮士德的私生子,后 被投入监狱,精神失常。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的享受, 也感到极大的内心谴责的痛苦。
29
浮士德精神(难题)
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 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 女色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 现实所迷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 活。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 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 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 德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这种灵与肉的内在矛盾和理想与现 实之间的外在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 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遵循的原 则协调一致。
第11讲 歌德与《浮士德》PPT课件
![第11讲 歌德与《浮士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49cc7052d380eb62946d80.png)
浮士德原型:对人生终极价值的不懈探求, 文学创作上的哲学化与观念化倾向,使德国文学 在描写人与人生时喜欢采取纵深模式,追寻人生的 终极意义与价值, 在具体创作中,表现为作家喜欢纵向的描写个人 的成长与命运,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写作模式。 德国人的原型就是浮士德,德国文学的原型也是 浮士德。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形象思维中夹杂逻辑思维,具体描写中穿插抽象 思考,成为德国文学的普遍特征之一。 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化在文学思潮上的表现是, 表现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重抽象、重概括、重 象征,充满深刻的哲理思辨和逻辑论证。
Your company slogan
浮士德原型是德国文学的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母题
一、文学地位
Your company slogan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
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任皇家参议,学识丰富,爱好文艺,母亲 是市长的女儿,富于幻想,善讲故事; 1765年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回家养病; 1770年斯特拉斯堡大学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席勒式”风格是德国文学的主要风格
“席勒式”风格指的是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化; 法国启蒙主义作家的思想是现实的,社会的,政治的,而德 国文学的哲学化和观念化则是超越时代的、超过社会的,是 非常抽象化的和追求终极性的。 哲学化与观念化的表现是作家喜欢从抽象人性、终极意义上 描写世界、表现人生; “总的说来,哲学思辨对德国人(的文学创作)是有害的, 这是他们的风格流于晦涩,不一了解,艰深而惹人厌倦。他们 愈醉心于某一哲学派别,也就愈写得坏。但是从事实际生活、 只顾实践活动的德国人却写得最好。席勒每逢抛开哲学思辨时, 他的风格是雄壮有力的。”(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 39页)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形象思维中夹杂逻辑思维,具体描写中穿插抽象 思考,成为德国文学的普遍特征之一。 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化在文学思潮上的表现是, 表现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重抽象、重概括、重 象征,充满深刻的哲理思辨和逻辑论证。
Your company slogan
浮士德原型是德国文学的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母题
一、文学地位
Your company slogan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
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任皇家参议,学识丰富,爱好文艺,母亲 是市长的女儿,富于幻想,善讲故事; 1765年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回家养病; 1770年斯特拉斯堡大学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席勒式”风格是德国文学的主要风格
“席勒式”风格指的是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化; 法国启蒙主义作家的思想是现实的,社会的,政治的,而德 国文学的哲学化和观念化则是超越时代的、超过社会的,是 非常抽象化的和追求终极性的。 哲学化与观念化的表现是作家喜欢从抽象人性、终极意义上 描写世界、表现人生; “总的说来,哲学思辨对德国人(的文学创作)是有害的, 这是他们的风格流于晦涩,不一了解,艰深而惹人厌倦。他们 愈醉心于某一哲学派别,也就愈写得坏。但是从事实际生活、 只顾实践活动的德国人却写得最好。席勒每逢抛开哲学思辨时, 他的风格是雄壮有力的。”(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 39页)
《外国文学》全套课件 PPT
![《外国文学》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e5d30d5f0e7cd18525360b.png)
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反抗暴 君专制,带有浓烈的民主思想。 《俄 瑞斯忒亚三部曲》探讨人与命运的关 系。
索福克勒斯
被称为 “戏剧艺 术的荷 马”,代 表作《俄 狄浦斯王》 歌颂英雄 对命运的 反抗。
《安提戈涅》
面临着选择:遵从宗教信仰 还是国家法律
欧里庇德斯
希腊神话经过了长期口 头流传,在荷马史诗、赫西 奥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 的诗歌、历史、戏剧和哲学 著作之中记录下来。
希腊神话的特点
1.完整性、丰富性、系统性。
完整性是指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神话 之一;丰富性是指它涵盖了古代神话的所有内 容:天地开创、万物起源、人类的来历等等; 系统性是指从形成时间上有前奥林帕斯系统和 后奥林帕斯系统,从内容上看有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
1 、 重点: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古希腊悲 剧的特点。 2、难点: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形象代表了 古希腊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作业
试论希腊文学中的个性主义和理性精神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世纪的西方社会与文化
西方的中世纪在社会历史上指公元 467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段历史。 在文学艺术史上则通常指 476—14 世纪这 段时间。
将生命、爱情看做幸福之源泉,不重视 死后的世界,没有来世观念。
三、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狄克尼索 斯)颂歌。希腊人对他的祭祀分为春 秋两季。 最初戏剧只是在乡间演出,后来搬 到城里。前5世纪在雅典修建了可容纳 三四万人的大剧场,每年春秋两季举 行戏剧比赛,参加者须提供三个连续 的悲剧和一个独立的喜剧。 古希腊戏剧进入了黄金期,出现了 三大悲剧家。阿里斯托芬则以喜剧见 长。
索福克勒斯
被称为 “戏剧艺 术的荷 马”,代 表作《俄 狄浦斯王》 歌颂英雄 对命运的 反抗。
《安提戈涅》
面临着选择:遵从宗教信仰 还是国家法律
欧里庇德斯
希腊神话经过了长期口 头流传,在荷马史诗、赫西 奥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 的诗歌、历史、戏剧和哲学 著作之中记录下来。
希腊神话的特点
1.完整性、丰富性、系统性。
完整性是指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神话 之一;丰富性是指它涵盖了古代神话的所有内 容:天地开创、万物起源、人类的来历等等; 系统性是指从形成时间上有前奥林帕斯系统和 后奥林帕斯系统,从内容上看有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
1 、 重点: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古希腊悲 剧的特点。 2、难点: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形象代表了 古希腊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作业
试论希腊文学中的个性主义和理性精神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世纪的西方社会与文化
西方的中世纪在社会历史上指公元 467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段历史。 在文学艺术史上则通常指 476—14 世纪这 段时间。
将生命、爱情看做幸福之源泉,不重视 死后的世界,没有来世观念。
三、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狄克尼索 斯)颂歌。希腊人对他的祭祀分为春 秋两季。 最初戏剧只是在乡间演出,后来搬 到城里。前5世纪在雅典修建了可容纳 三四万人的大剧场,每年春秋两季举 行戏剧比赛,参加者须提供三个连续 的悲剧和一个独立的喜剧。 古希腊戏剧进入了黄金期,出现了 三大悲剧家。阿里斯托芬则以喜剧见 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士德精神
德国作家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以艺术手段对时代特征 我是否定的精神……恶便 和时代精神做出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浮士德一生,历经知识追 求、爱情追求、政治追求、美的追求和事业的追求五个阶段。 是我的本质。 你对于善人 根据赌约,浮士德输了,肉体毁灭,灵魂应该归魔鬼所有,然 恶人都是必须,对于善人是 而他一息尚存,苦求人生,努力进取,永不满足,释放生命最 大限值,升腾为一种不死的“浮士德精神”。所以结局是一群 甲胄,节欲精进; 对于恶 天使们护卫着浮士德的灵魂,升入天界,伴随合唱:“凡是自 人是伴侣,任意胡行而两者 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体现了歌德对浮士德追求过程 本身的肯定。歌德借此暗示了人没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所 都使宙斯神王高兴。 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正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 —— 《浮士德》 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在于人自身孜孜以求、代代传承的“浮士 德精神”。“浮士德精神”为西方思想家对西方文明从宏观上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定约 进行思考和探索提供了某种途径。但歌德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 于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则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3、晚期创作(1805— 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 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 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 (1832)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 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 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和 对比。 语言风格上,熔抒情、 议论、讽刺于一炉。
姓名: 学号: 专业:
歌德和《浮士德》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 的诗人和戏剧家,被 恩格斯誉为“最伟大 的德国人”;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 大师之一,与荷马、 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的“世界诗人”。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初期。他的一生跨两 个世纪,正是欧洲处 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 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 和见证 封建制度日趋崩溃, 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 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 进思潮的影响,从而 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 识。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 ,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 、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 主义者的形象。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 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 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 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 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 本质的属性。”
5、艺术特点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巧妙结合。 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 正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 德》在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 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 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在戏剧结构上,不受剧情的特殊要求和 舞台演出的局限,始终把表现人物作为 结构的中心。 《浮士德》还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 和包容有多种艺术形式因素,并将其有 机的融为一炉。
例: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红尘, 飞向崇高的仙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端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 《浮士德 》
靡菲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 一体”---靡菲斯特 ,他是抽象与具体 相统一的消极、否 定精神的象征。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
事业悲剧
2、情节和结构
《天上序幕》 第一部,25场,不分幕 第二部,25场,分为5幕
知识的悲剧:批判了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 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 之间的矛盾
爱情的悲剧:反映 了资产阶级个性解 放的要求和封建制 度、宗教势力的矛 盾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 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 思想上的软弱性
《少年维特之烦恼》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 恼》(1774)。这是个感伤、纵情、失意的爱情故 事,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使整整一代青年人追 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 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甚至以自杀 作为最后的出路。 ——《欧洲文学背景》
2、魏玛时期(1775— 1794—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 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 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浮士德》简介
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探索与艺 术追求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 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 此剧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 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先进知识分子 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 会的过程。
浮士德书影
《浮士德》主要内容:
一幕序曲 《浮士德》 两个赌赛 知识悲剧
浮士德 靡非斯特
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 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 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 神的具体形态;从道德和理论层面来讲 ,他又是“善”的代表。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 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 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 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 同时,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 是一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 情欲、年来欧洲新兴 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 顾与总结。 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 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 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 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 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 自强不息的精神。
4、人物形象分析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1 .爱情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
2. 事业的烦恼
3. 社交的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是一部充满狂飙激情的书信体小说。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揭露和批判了当时 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 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反叛情绪。 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 学作品。
早期生活:生于法 兰克福中产阶级家 庭 ;(莱比锡大 学-回家养病-斯 特拉斯堡大学)
1、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1771.8— 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 冯· 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五月之歌》等。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 自由和个性解放。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 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 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 幻想
事业的悲剧 :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 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的反映
3、思想意义
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运用艺术象征的 方式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 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 过程。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 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 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