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件(共60张PPT)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件(共6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e4c37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0.png)
tiǎo(挑促织) 挑
tiāo(挑选)
注意加点 字的读音!
读一读:小孩们精心挑. (tiāo)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 的蟋蟀,用竹竿挑. (tiǎo)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
大人围观。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 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猜想是孩子 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读下面两行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寒山 残菊 萧萧梧叶 枫林 霜叶 橙黄橘绿
点拨:注意放到理解古诗句的过程中,引导学 生大胆想象,只要能体现秋天的情景就可以。
参考答案: 寒山: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此时山上的树木叶子五彩
缤纷的,秋菊开得正艳,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迎面凉爽的 风吹过来……
残菊:眼前出现黄的、白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菊花 在秋风秋雨中枯黄、卷曲的花瓣,随风飘落,但是还是不 肯低下高傲的头颅,仍然露出孤高之态,移情手法写出了 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势。
4.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走进作者
杜牧 :(803-852)唐代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 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 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 名,世称“小李杜”。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寒山】 【石径】 【生】 【坐】
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因为。 深秋时节的山。 石子小路。
写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此诗虽似写景,但每 句都切合刘的身世,并用以勖勉对方。这在苏诗中 确属精心之作。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 能领略诗中的积极涵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27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2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17e89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0.png)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只小船从水天相
接的远处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感谢聆听
duàn 笔顺: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②隔绝。
chǔ 笔顺: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②清晰,清楚。
zhì 笔顺:
字义:①到。②至于。③极,最。
ɡū 笔顺:
字义:①单独,孤单。②孤儿。
fān 笔顺:
字义:①指帆船。②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天天门门山山〕〕今今安安徽东徽梁东 梁 山与与西西梁梁山山的的合合称。称东。 东 梁山在今今芜芜湖湖市市,,西西梁梁山山 在今马鞍鞍山山市市,,两两山山隔隔江江 相对对,,像像天然天的然门的户 门 户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三首
认识生字
4
莫
1
3
5
7
亦
盘
未
宜
2
6
抹
庭
望天门山
李白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自 称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 肃静宁西南)。他曾被 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作者名片
文学成就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最擅长的体裁 是绝句。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
yǐn 笔顺:
字义:①喝,有时候特指喝酒。②可以喝的东西。
chū 笔顺:
字义:①开始的一段时间。②开始的。③刚开始。
jìnɡ 笔顺:
字义:①镜子。②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 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接的远处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感谢聆听
duàn 笔顺: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②隔绝。
chǔ 笔顺: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②清晰,清楚。
zhì 笔顺:
字义:①到。②至于。③极,最。
ɡū 笔顺:
字义:①单独,孤单。②孤儿。
fān 笔顺:
字义:①指帆船。②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天天门门山山〕〕今今安安徽东徽梁东 梁 山与与西西梁梁山山的的合合称。称东。 东 梁山在今今芜芜湖湖市市,,西西梁梁山山 在今马鞍鞍山山市市,,两两山山隔隔江江 相对对,,像像天然天的然门的户 门 户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三首
认识生字
4
莫
1
3
5
7
亦
盘
未
宜
2
6
抹
庭
望天门山
李白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自 称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 肃静宁西南)。他曾被 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作者名片
文学成就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最擅长的体裁 是绝句。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
yǐn 笔顺:
字义:①喝,有时候特指喝酒。②可以喝的东西。
chū 笔顺:
字义:①开始的一段时间。②开始的。③刚开始。
jìnɡ 笔顺:
字义:①镜子。②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 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5bfe7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0.png)
小 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代表诗作《寒食》
传 《章台柳》等。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景物?
诗 句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 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理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解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 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 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诗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赏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注意读准字音 迢(tiáo)皎(jiāo)纤(xiān)擢(zhuó) 札(zhá)杼(zhù)涕(tì)脉(mò)
古诗十九首 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
3.学习生字,掌握书写。
chuán(传奇)
传
sǎn(散装)
散
多
zhuàn(传记)
sàn(散步)
音
字
运 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一本人物传(zhuàn) 用 记,记述了贝多芬等人的传(chuán)奇故事。
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散(sàn)步去超市, 买了一些散(sǎn)装米。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赏读古诗 理解诗意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768—835) 字仲初,唐代诗人, 世称王司马。王建的诗题材广泛,生活 诗 气息浓厚,思想深刻,语言通俗凝练, 人 富有民歌谣谚色彩,绝句清新婉约。著 小 有《王建诗集》《王司马集》。 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景色呢?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c20d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8.png)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2b091e81c758f5f71f67f7.png)
谢谢
形容湖面像天空 一般开阔平镜。
自主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 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 并作相应批注。 小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 贴 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士
汇报交流
比喻
暴雨之 大,雨 点之急
突出速 度之快
湖水平静
黑白狂雨云雨风后翻散跳西墨云珠湖图图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登 上望湖楼饮醉时 写下的作品
明诗意
形容云很黑 雨点,形 容雨点大, 杂乱无序。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 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亮亮的 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 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遮盖,遮挡
明诗意
狂风席地卷来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 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 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 镜。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呈现的 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 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 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 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 倾倒而下。
初读课文
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
寂寞 孤独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喜悦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欢快
主题概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 景: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 蛙声一片 。全词从 视觉 、 听觉 和嗅觉 三方面抒写 夏夜的山村风光,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f71a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04.pn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 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 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 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 句》等传世。
板书设计
宿
泊舟烟渚
建
日落黄昏
德 旷野无边
江
江清月明
借景抒写愁思
主旨归纳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 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 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及对故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 一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 坡乐府》。
题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
事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题解:
宿建德江
住,过夜
指新安江流经 建德(今属浙 江省)的一段。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句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 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停船靠岸。
停船靠岸。
移舟泊烟渚,
这句诗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 地点,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傍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63b0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e.png)
36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 “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37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1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2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 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硼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21
迢迢奔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 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 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
22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 “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37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1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2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 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硼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21
迢迢奔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 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 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
22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宿建德江》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宿建德江》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5fed8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f.png)
整体感知
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再读《宿建 德江》,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 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
愁
整体感知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诗句解读
停船靠岸。 黄昏时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指诗人自己。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 暮色。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诗句解读
日暮客愁新
省)的一段。
诗题: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走进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 唐著名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合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 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等。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 越,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即作于作者漫游吴越 时。
诗句解读
一边读一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置身这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空旷
江水清清显得和人很近。
孤寂忧愁、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句解读
假如你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起 了从前,想起了故乡,想到了亲人和朋友, 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诗句解读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 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 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
诗句解读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 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 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广阔, 远方的天空好像与树相连,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好像 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 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45fb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d.png)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 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de29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1.png)
板书设计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知识拓展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乐府诗 律诗
诗无固定句 句无固定字 五言
唐以前 唐以后
绝句 七言
小令 中调 长调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随堂练
一、解释词语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晴明:晴朗明和。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 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 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 何等惊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红于:比……还红。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爱好傍晚时分 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 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三、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风声。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