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3 4、5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7、8 9、1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1、13、14 12、15、16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7、18 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试吧大考卷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一)岳麓版必修1
试吧大考卷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一) 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地动仪D. 火药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11年C. 公元前236年D. 公元前214年A. 齐B. 晋C. 燕D. 楚4.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唐中宗5. 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的。
()2.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唐朝。
()3. 北宋时期的都城是南京。
()4.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5.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是《______》。
2.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一政策被称为“______”。
3.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东渡日本共______次。
4.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为______。
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______”事变。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2. 请列举出“战国七雄”。
3.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开元盛世。
4. 简述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5. 请列举出近代以来,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两次重要战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3. 请以唐朝为例,分析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4.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5. 请谈谈你对我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其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6 含解析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6 含解析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大总统誓词新中国成立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A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B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两者的共同点是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人们更多的民主和自由。
【答案】 C2.苏格拉底评价雅典民主时说:“用豆子拈阄”的3.“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 )【导学号:24940135】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村民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党派无关,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少数民族地区自治的制度,与党派无关,故B项错误;村民选举制度是基层的民主制度,与党派无关,故C项错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克服了西方党派间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保证了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故D项正确。
【答案】 D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协助国家机关”;并根据“1954年”这一重要的时间点判断,此时已经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的职能转变为参政议政。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单元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 B解析“与商贵族共掌天下”明显不对,排除A项;周公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直到秦朝才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排除C、D两项;在异姓诸侯国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对异姓诸侯国拉拢并控制,故选B项。
2.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 D解析“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3.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事殊,其理一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 B解析“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这体现了材料的中心是强调家规,故选B项;仅凭一个例子不能说明祠堂文化大为盛行,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4.《洪范》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 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由“武王既胜殷,邦诸侯”可判断是西周时期,所以①错误;②③④符合西周时期诸侯的情况,故选A项。
5.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有()①皇权至高无上②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③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太尉掌管军事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秦朝设太尉掌管军事,但是只是虚职,军权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
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
这种现象源自 A.皇帝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2.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3.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4.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
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A.中央政府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地方权利日益增大的趋势 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唐太宗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7.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除妇女之外的全体雅典人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8.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由此发展而成的审判原则是 A.“一事不再理”原则 B.“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理”的原则 C.陪审制原则 D.证人制原则 9.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许多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英国首相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这是因为他 ①是政府首脑②掌握行政大权③不受议会监督④是国家元首⑤是议会多数党的领导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17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联邦”;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0.5分/题,共50分)1--------10 C A A C C B B D C A11------20 B D B C B A B A C A21------30 D D A B A C A D A B31------40 B B C D A B A B B C41------50 C A D B A C D C B B51------60 B B A C D D A B C D61------70 A C A C B C C B A C71------80 A D D C C B C A D B81------90 C C B D A A D D B D91------100 B B D B C D C D C B二、非选择题(共50分)102、(1)西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为秦官,西汉依旧设置。
(3分)(2)汉武帝任用宦者,担任中书,汉成帝不再用宦者,但进一步加强尚书的职权,他们逐渐参与国家机要和决策。
这样改革官制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3分)(3)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尚书台实际成为最高决策施政机构,三公的权限进一步被剥夺。
这样,大权总揽于皇帝。
(3分)(4)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发展。
(1分)104.⑴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美、法共和制政体。
(1分)⑵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
(2分)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
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4分)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4分)105、(1)马克思主义(2)十月革命(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6、(1)名称:中华民国。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体现出带有浓厚宗族色彩;“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和平民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故B项正确。
5.“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解析:C 材料中“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
历史必修模块1样题(岳麓).doc
B.共和国的执政官 D.平民保民官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D.万民法 A.增加税收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模块考试历史必修模块1参考样卷(岳麓版)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A.封邦建国 B.建立周王统帅的军队 C.制定周礼D.建立庞大的都城 2.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3•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 4. 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中央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拔5.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B. 恩泽贵族C. 削弱王国势力D.削夺武将军权6. 宋太祖采纳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负担C.增强地方军事力量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7. 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A.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贵族势力受到削弱D.中央机构更加完备 9.古罗马时期,有一种人,他们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力求为平民说话、办事,任职期间不能离开罗马城一天以上。
他们是A.元老院的贵族C.共和国的“第一公民”10.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11.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A.《人权宣言》B.《大宪章》C.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14.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③君主“统而不治”A.①②③C.①②④ C.《权利法案》D. 1787年宪法 12.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英王有权解散议会④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 作用是A.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B.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D.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君主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④首相不对议会负责 B.②③④ D. 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一、民主政治起源于古代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一).doc
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由此可判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解析:本题注意关键信息“分土封侯制”。
它突出了土地的重要性,故C与题意相符。
A、B本身说法错误;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答案:C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
”能够维系这种“关系”的是()A -君主制 B.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解析:由“宗庙” “始祖”“准亲属”等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故选B。
答案:B3.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 “认祖归宗” “寻根问祖” “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解析:从“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 “叶落归根”这些词可理解到,它们都与“祖”有关系,即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宗法制,故C正确;A是政治制度;B 是地方行政制度;D是选官制度。
答案:C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附属国的界限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解析: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答案:D5.“秦延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故可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正确;分封制是地方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与皇帝集议制度,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能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错误;材料认为君臣集议不是强化君主独裁的措施,故D错误。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
该制度的设立( )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D.防止吏治腐败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
“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A.确立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8.读下图,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9.“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1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4 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展的“通商战争〞的本质是( )【导学号:24940099】①掩盖了战争的性质②强调战争的作用③为殖民侵略辩护④表达了对东方市场的渴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翻开中国市场而进展的侵略战争,不是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展的“通商战争〞。
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这一观点掩盖了战争的性质,是为殖民侵略辩护。
①③表述符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 C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方式一样B.背景一样C.目的和性质一样D.发动战争的国家一样【解析】A、B两项虽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但都不能表达这次战争的内在联络。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排除D项。
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翻开中国市场,都带有侵略性质。
【答案】 C3.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鸦片战争金田起义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解析】A项直接引发的表述不符合时间限制和史实,排除;C项表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本末倒置,排除;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强,鸦片战争只是推动社会矛盾不断增强的催化剂,排除D项。
【答案】 B4.以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实现“耕者有其田〞③取消一切私有财产④绝对平均主义理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解析】要立足题干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关键信息答复。
③④指的是“圣库〞制度带来的影响,与这一要求不符。
5.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登载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一单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
”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材料中“立子之制而君位定”“封建子弟之制”反映出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均排除。
]2.《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有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这说明春秋时期( )A.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B.君父同伦掩盖了阶级等级差异C.家国同构的观念业已深入人心D.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紧密结合A[材料“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体现了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结构组织方面的共同性,属于家国同构,表达了统治者的政治诉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阶级斗争的相关理念,故B项错误;家国同构深入人心与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 3.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
这说明( )A.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B.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C.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D.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D[“汉初的分封”可见汉代也有分封,故A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可见汉代用血缘关系发挥过维护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可见分封制在当初没有被完全取代,故C项错误;“西周的稳固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可见分封制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故D项正确。
]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某某观念来。
岳麓版历史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主要强调了()【导学号:24940166】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解析】“西周文化”不如“中原文明”更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及巩固统治的问题,故B项错误;抓住关键词“分封制度、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可知该段材料主要谈论的是分封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C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项包含了A、B、C三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3.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导学号:24940167】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解析】遇到皇帝字样,采取特殊格式,说明了皇权的特殊与至高无上。
【答案】 B4.漫画可以用直观而又深刻的形式展现出历史。
下列漫画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礼仪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封建等级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完善【解析】从漫画中形象地看出,从两汉到明清,奏事大臣享受的礼仪待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的是皇权不断强化。
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一 岳麓版 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2.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3. 17、18世纪,英国的重要制度创新主要有①责任内阁制②君主立宪制③两党制④共和制⑤代议制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4.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5.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6.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2 含解析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2 含解析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解析】希腊荒瘠的山坡把平原分成小块,土地气候只适宜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但海岸线很长,多良港,海洋成为主要运输通道。
这些地理环境成为移民的主要原因。
【答案】 A2.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答案】 A4.《雅典政制》中记载:①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②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③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④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这些规定中,有利于保障民主防范专制的设计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体现民主性,故①正确;“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有利于防止专制,故②正确;“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有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出现专制,故③错误;“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说明有任职期限,体现民主,故④正确。
【答案】 B5.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对希腊总理说:“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民主选举的时候,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
”能支撑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的有力证据是( ) A.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形式B.希腊颁布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C.雅典民主开创了民主选举,与现代民主无异D.希腊在近代开创了代议制的民主运作方式【解析】雅典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故选A项。
【答案】 A6.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模块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世袭制解读: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读: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读: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
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卷艰涩解读: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读: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6.”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A.三元里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爆发解读: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得知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解读: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8.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
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
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
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x疆。
据此可知( )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解读:B 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
据材料“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
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x疆”可知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依附于列强,B项正确。
c、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
9.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促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B.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c.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D.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解读:D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故D项正确。
1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一事件( )A.体现强烈的爱国精神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解读:A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c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D项是国民革命的意义。
11.右图是冯玉祥在1939年所作的漫画。
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M 把倭打走”。
该漫画的主旨是(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 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解读:c 该漫画的主旨并不在于嘲讽日本的侵略,而在于号召百姓积极抗日,故A项错误,c项正确。
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抗日,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故D 项错误。
12.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A.开天辟地B.握手言和c.分道扬镳 D.走向成熟解读:D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D项正确。
13.该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佳亥(9日21—23时)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读:c 根据材料可知参战军队为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指挥者为粟裕、陈毅、邓小平等,材料又涉及徐州,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
14.下面两张历史照片反映的史实共同说明( )A.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D.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解读:D 中美建交于1979年,A项错误。
美国非中国邻国,B项错误。
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c 项错误。
图片信息共同说明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故D项正确。
15.《欧洲历史》说:“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这说明了( )A.古希腊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是完全不同的B.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c.雅典民主比西方代议制优越D.西方代议制是直接民主解读:B 材料“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反映了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故B项正确。
16.《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法制影响深远D.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解读:D 材料强调了法律的重要作用:治理国家、巩固统治,D项正确。
A项不正确,罗马法可以缓和社会矛盾,而不是消除。
B项错在“唯一”。
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17.《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
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
”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1875年法国宪法 D.1871年德国宪法解读:D 该题实际考查到19世纪下半叶有民主的形式,而无民主的内容的国家。
依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绝对权力,虽然有议会,但是议会的权力很小,D项正确。
18.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
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民族主义思潮兴起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化 D.资本主义走向衰落解读:c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一些思想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
他们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社会上先后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
19.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
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
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 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
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解读:c 材料中没有涉及公社财政状况,故A项错误。
公共食堂的管理规范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但非问题的本质,故B 项错误。
材料“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说明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故c项正确。
食堂的饭菜需要委员们自己掏钱,未体现平均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2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解读:A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存在的分歧在于当时是否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A项正确。
21.下表是某国际组织资料,该国际组织是( )成立时间1949年组织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总部驻地布鲁塞尔A.北约B.华约c.欧共体 D.不结盟运动解读:A 根据题目该组织成员国是为了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可知其成员国为西欧国家和美国,并且其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可以判断该组织是北约,故A项正确。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盟友成为对手。
到了80年代之后又谋求合作。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c.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 D.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解读:D 美苏间合作也好对立也罢,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作的政策调整,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