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

合集下载

知觉

知觉
2.领会;会意。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尝有黎州刺史作《千字文》令,带禽鱼鸟兽,乃曰:‘有虞陶唐。’坐客忍 笑不罚。至薛涛,云:‘佐时阿衡。’其人谓语中无鱼鸟,请罚。薛笑曰:‘衡字尚有小鱼子,使君“有虞陶 唐 ”,都无一鱼。’宾客大笑,刺史初不知觉。”《西游记》第九九回:“八戒却也知觉,沙僧尽自分明,白马 也能会意。”
图知觉的相对性—1:形象与背景-图中黑白相对两部分均有可能被视为形象或背景,如将白色部分视为形象, 黑色为背景,该形象可解释为烛台或花瓶;相反,则可解释为两个人脸侧面的投影像。
图知觉的相对性—1
图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对比 -图中A、B两圆半径完全相等,但由于周围环境中其它刺激物的不同,因而 产生对比作用,致使观察者在心理上形成A圆小于B圆的知觉经验。
在感觉资料转化为心理性的知觉经验过程中,显然是要对这些资料经过一番主观的选择处理,这种主观的选 择处理过程是有组织性的、系统的、合于逻辑的,而不是紊乱的。因此,在心理学中,称此种由感觉转化到知觉 的选择处理历程为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认为,知觉 组织法则主要有如下四种。
相似法则相似法则:在知觉场地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各刺激物之间在某方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 颜色等)如有相似之处,在知觉上即倾向于将之归属于一类。如右图,在方阵中,圆点与斜叉各自相似,很明显地 被看成是,由斜叉组成的大方阵当中另有一个由圆点组成的方阵。此种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 向称为相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
知觉
心理学名词
01 词语概念
03 基本特征
目录
02 基本含义 04 类别
05 神经生理

知觉

知觉

三、知觉的几种理论观点
知觉理论基本认同知觉能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共 同产物,但它们不同意两者是平衡的。 同产物,但它们不同意两者是平衡的。 1、赫姆霍兹: 、赫姆霍兹: 知觉分为两个阶段:分析阶段---感觉器官把物 知觉分为两个阶段:分析阶段 感觉器官把物 理世界分析成基本的感觉;整合阶段--理世界分析成基本的感觉;整合阶段 将感觉单元 整合成对客体和其属性的知觉。 整合成对客体和其属性的知觉。 在整合中存在归纳和推理,这是无意识的。 在整合中存在归纳和推理,这是无意识的。 多重解释的的出现,或者偏好的出现, 多重解释的的出现,或者偏好的出现,容易引 发错觉。 发错觉。 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多数知觉需要无意识 推理。 推理。

错觉: 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 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 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研究者经常创造或重构错觉, 研究者经常创造或重构错觉,以此来证 明知觉加工的重要特征。 明知觉加工的重要特征。 在知觉如何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 在知觉如何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错 觉给了我们许多有用的知识。 觉给了我们许多有用的知识。
感知觉差异表现(视觉例子) 感知觉差异表现(视觉例子)
在视觉中,感觉所得到的信息, 在视觉中,感觉所得到的信息,在视网膜上是 二维的,而环境是三维的。 二维的,而环境是三维的。 知觉为长 方形? 方形?
感觉结果
近距与远距刺激
在知觉中, 在知觉中,环境中的物理客体称为远距 刺激, 刺激,而通过感觉中的感受器对物理客体的 感知结果称为近距刺激。 感知结果称为近距刺激。 近距刺激可能和远距刺激很相像, 近距刺激可能和远距刺激很相像,但它 们是分离的东西。 们是分离的东西。
自下而上加工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 别中的重要性。 别中的重要性。与刺激有关的信息来自感受 这些信息触发了模式识别过程。 器,这些信息触发了模式识别过程。简单的 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 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使我们能够识别更复 杂的、整体的模式。 杂的、整体的模式。

名词解释 知觉

名词解释 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由客观刺激物的性质、作用和人自身状态三者相互作用产生的。

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以感觉和表象为基础的。

知觉的种类按知觉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和嗅知觉。

视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眼睛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我们在看电视或电影时,看到的是画面中呈现的景物;听到的是声音;闻到的是气味等。

听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听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当我们走进教室里,老师在讲课时,你就能够辨别出这是老师的声音;你在写字时,老师批改你的作业等。

听知觉又叫做言语知觉。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会经常反复地出现,比如背诵唐诗、背诵英文单词,经常进行朗读训练等。

视知觉不能精确地反映事物的细节和整体,只能凭借于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知觉通道而达到知觉的最佳水平。

听知觉不受时间、空间、光线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清晰地获取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依据知觉对象在空间上的距离知觉可以分为近大远小的空间知觉、远大近小的立体知觉。

如观察舞台演出时,我们往往不会注意演员的表情、动作和服装的细节,而主要是集中精力观察舞台上的图像及其变化。

这是因为舞台演出的景物更加接近观众,更容易被观众注意到。

又如,我们观察一根柱子时,我们往往只看到这根柱子的顶端和底部,看不到柱子的侧面和底面,即没有深入地观察事物。

视知觉中,除了可见光以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光波。

例如,人的眼睛对波长在400纳米以下的紫外线就很少或根本不能感知,这说明波长短于400纳米的光波我们不能感知,只有波长在400-700纳米之间的光波才是人类眼睛的正常适应。

另外,颜色和彩色的区别也主要是由光波的波长决定的。

从知觉过程来看,人的知觉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觉既包含着人脑对客观世界的特性与关系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认识。

从知觉过程来看,视觉知觉中的图形和空间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机能。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一、知觉概念
知觉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零散的,无序的;知觉是系统的,有序的。

二、四大特征
1、整体性
涵义: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趋向于把它们感知为一个整体。

原因:通过整体知觉可以加快认知过程,同时获得完整、圆满、稳定的心理感觉。

案例:招聘看出身,名校皆精英
2.选择性
在一定时间内,人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是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知觉对象
知觉背景
案例:万绿丛中一点红
3.理解性
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人们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不同的广告作品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案例:鲁讯评红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4.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知觉会保持不变。

6 知觉

6 知觉

线条的透视作用
空气的透视作用
明暗、阴影
运动视差
3、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双眼视差在生活中的应用:立体电影、立 体摄影。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时间知觉线索
计时器,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 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 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2、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准确程度:听觉最高、触觉次之、视觉最低 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丰富(低估时间) 贫乏(高估时间)
情绪:痛苦的度日如年VS轻松不知时日过
三、运动知觉(真动)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A——B) 物体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才能知觉到运动。
(例如:钟的时针和秒针)
答案:BCD
真题分享
1.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单选) A.运动知觉 C.似动知觉 B.时间知觉 D.方位知觉 )。
答案:B
真题分享
2.(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 曲知觉。(单选) A.错觉 B.梦 C.无意识 D.幻觉
真题分享
2.(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 曲知觉。(单选) A.错觉 B.梦 C.无意识 D.幻觉
20
一、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 特性的知觉。
21
(一)大小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大小、距离、参照物等 运动觉和触摸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形状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
(三)方位知觉
影响因素:自身、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

知觉的概念

知觉的概念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例如:在一个花坛中有许多小黄花,但我们一眼就知觉到里面有一朵红花,这个被清楚知觉到的红花就是“对象”,而没有被清楚知觉到的花坛里的其他黄花就是“背景”。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例如:一个点子图组成的长方形,虽然它没有具体的线条,但根据这些小点我们依然知道它是一个长方形。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例如:一张检验报告单,病人只看到上面的符号和数字,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而医生看到它,却明白这些符号和数字的意义,医生对这些符号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

例如:我们知道一个人高1.7米,但当他走远时,我们按生理的视觉判断,发现他“变小了”,但我们知道他其实还是1.7米,没有发生变化。

名词解释: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通过第六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纯粹的感觉是不存在的,感觉信息一经感觉系统传达到脑,知觉便随之产生。

以视觉为例,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某种颜色、边界、线段等个别属性,经头脑的加工我们认出了“这是一个香蕉”,“那是一个墨水瓶”。

这种把感觉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可命名的经验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知觉是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地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

例如,一个复杂的听觉刺激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

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

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

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调查过居住在刚果枝叶茂密热带森林中的俾格米人的生活方式,描述过下面的一个实例: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

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

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

”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3、总之,从感觉到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感觉与知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各种感觉都是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表征。

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不以现实的刺激为限,它还牵涉到记忆、思维等多种心理成分。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名词解释,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
知觉是指人类或动物通过感官接收到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与理解的过程。

它是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到的刺激和大脑的处理来完成的。

在知觉过程中,首先是感知阶段,即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信号,传递到大脑。

接着是感觉与感知的加工与整合阶段,这里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析、筛选和组合,使信息变得有意义,并构建出关于外界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知觉涉及多个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不同的感觉通道能够接收到不同类型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感觉体验,如看到颜色、听到声音、感觉到触摸等。

此外,人体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感知方式,例如:痛觉、热觉、冷觉、平衡觉等。

知觉的过程还受到个体的认知、情绪、文化背景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的感觉刺激,不同的人在其知觉上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因此,知觉是一个主观的、个体化的过程,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为我们与环境互动提供了基础。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知觉,即主观感知,是指人们通过五官感知外界刺激物体的一种感性经验。

一般来说,知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灵敏度:知觉的灵敏度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

2. 主观性:知觉是主观感知,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3. 动态性:知觉是动态的,当外界刺激发生变化时,人们的感知也会随之变化。

4. 时间性:知觉是有时间限制的,当刺激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们就不再能感知到刺激了。

5. 上下文依赖性:知觉是上下文依赖的,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同一刺激的感知也会有所不同。

心理学的知觉名词解释

心理学的知觉名词解释

心理学的知觉名词解释知觉呀,那可是心理学中超级有趣的一个概念呢!它就好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神奇魔法师,默默地在后台工作,却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知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的解读和理解。

它可不是简单地接收信息哦,而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

你看,我们每天都被无数的信息包围着,光线呀、声音呀、触感呀等等。

但如果没有知觉,这些信息就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就好比我们走在大街上,眼睛看到的不仅仅是各种形状和颜色,而是能分辨出这是一辆车、那是一个人。

耳朵听到的也不只是声波,而是能辨别出这是汽车的喇叭声、那是人们的交谈声。

这就是知觉在发挥作用呀!它把那些原始的感觉信息转化成了我们能够理解和应对的具体事物和情境。

知觉还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世界。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知觉。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背景和性格都不一样呀!比如,同样是看到一朵花,艺术家可能会关注它的色彩和形状,植物学家可能会想着它的品种和习性,而普通人可能只是觉得它好看或者不好看。

而且哦,知觉还会受到我们的情绪和动机的影响呢!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那么美好;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看什么都不顺眼。

这不就像我们戴了一副有色眼镜吗?它可以让我们看到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可能让我们陷入偏见和误解。

再想想,我们在黑暗中会觉得害怕,在陌生的环境里会感到不安,这些不都是知觉在起作用吗?它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种预期和判断,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知觉真的是太神奇、太重要了!它让我们能够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让我们能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让我们能够体验到生活的各种滋味。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了解知觉,利用知觉,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总之,知觉就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桥梁,它让我们从混沌的感觉中找到意义和秩序。

没有知觉,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混乱和无趣啊!。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觉察
分辨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确认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反映。如一个苹果、一朵花。 知觉过程:
感觉和知觉关系
区别: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 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 心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空间知觉、图形组织的原则、距离知觉的 线索、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时间
4. 时间知觉的概念和形式、运动知觉的概念 和形式
5. 错觉的含义、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理论
思考题
1. 什么是知觉? 2. 举例说明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 什么叫知觉恒常性? 4.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有什么作用? 5. 似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6. 人们为什么会有错觉?
一个案研究-大小恒常性(Turnbull,1961)(续) 4、研究结果: (1)看到平原上远处的一群吃草的野牛,肯格问研究者 那些野牛是什么昆虫?肯格看来没有大小恒常性! (2)研究者开车带肯格接近野牛群,肯格看到越来越大 的野牛,认为这一定是“魔法”!等接近野牛时,肯格不
再 惊恐,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刚才野牛看起来那么小?他猜测 野牛是在他们接近野牛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长大的?而且还 是怀疑有人在施魔法? (3)当他们乘车来到平原上的一个叫“爱德华湖”湖边
知觉恒常性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2、研究假设:
生活经验使人具备了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 3、研究方法: (1)被试:肯格(Kenge),22岁,是现刚果的Ituri森 林中一个俾格米人部落中人,是研究者Turnbull的向导。 (2)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人类学家最常用的方法) (3)生存环境:肯格生活在茂密的原始雨林,没有见过 开阔地带,这对养成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非常不利?现 在肯格受邀跟随研究者去拜访另一个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地 带的巴布提(BaMbuti)部落,一些重要发现就此产生。

知觉的名词解释护理心理学

知觉的名词解释护理心理学

知觉的名词解释护理心理学知觉是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过程,它是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感知经历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感官通道。

通过这些感官通道,我们能够获得来自环境的信息,并构建起对世界的认知。

感知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它包含了感觉、感知和认知三个层次。

首先是感觉,它是指感官系统接收到外界刺激的过程,例如视觉系统接收到光线、听觉系统接收到声音等。

感觉为我们提供了原始的输入,但并不是直接的体验或意义的产生。

接下来是感知,它是指从感官输入中提取和组织信息的过程。

通过感知,我们能够对来自感官的输入进行分类、识别和解释。

最后是认知,它是指将感知的信息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相结合,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心理学中,研究知觉的过程被称为知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并研究人类感知的各个方面,如感知的机制、感知的误差和变异、感知与行为的关系等。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知觉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感知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知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感知的组织与加工。

在感知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将感官输入进行组织和加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颜色感知,我们通过视觉系统感知到的光线波长信息被大脑处理后,我们才能看到不同的颜色。

此外,感知的组织与加工还可以包括形状、空间和运动等方面。

通过研究感知的组织和加工,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感知的特点和限制,以及相关的神经机制。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感知与感情的关系。

感知不仅仅是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还与我们的情感和情绪密切相关。

我们对刺激的感知往往会引起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应。

例如,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朵可能会引起愉悦和赞赏的情感,而听到一阵尖利的刺耳声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嫌恶的情感。

研究感知与感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

除了研究感知本身,知觉心理学还关注感知的误差和变异。

心理学知觉名词解释

心理学知觉名词解释

心理学知觉名词解释
心理学知觉名词解释
知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整合和理解。

知觉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感知、记忆、理解和决策等方面。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可以将输入的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图像或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定位和解释。

知觉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知觉的主动程度来划分,主动知觉是指人们主动参与并控制的知觉,而被动知觉则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发生的知觉。

此外,知觉还可以按照信息加工的方式进行分类,包括直接知觉、间接知觉和混合知觉。

在心理学中,知觉被广泛研究,因为它与许多心理现象密切相关,如记忆、学习、判断和决策。

知觉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还可以为许多应用提供支持,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推荐。

除了对知觉本身进行研究外,心理学还涉及到许多与知觉相关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知觉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视觉语言处理领域,知觉的研究为机器翻译、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等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知觉是心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和有趣的概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还可以为许多应用提供支持。

未来,随着知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它还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收益。

名词解释 知觉

名词解释 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人脑对所感觉到的事物的整体反映,因此,也叫做“感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映像的清晰程度称为知觉的完整性;知觉对象的特征分布及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称为知觉的组织性。

人对事物的知觉取决于对客观事物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性的反映。

知觉包括感觉和判断两个方面。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知觉就无从谈起。

但是光凭感觉还不能充分反映事物的全貌,只有经过知觉,把从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加工处理后,才能将事物的全貌或特征知觉出来。

如果一个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并且具备了感觉所需要的特征,我们就能够确定这个事物的存在,我们就说这个事物存在。

然而,如果我们没有直接看到某个事物,仅仅凭借着其他特征或线索去推测或估计这个事物是否存在,我们就说这个事物不存在,这就是说,感觉只能告诉我们这个事物存在与否的可能性,至于这个事物是否真实存在,则必须要依靠人的思维活动进行推断。

因此,我们又说: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反映。

视觉知觉包括对颜色、形状、大小、明暗等的认识。

视觉的基本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整体性。

知觉的其他特性,如清晰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等都是在视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颜色视觉和形状视觉有其自身的特性,是视觉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感觉。

颜色具有物体的属性,例如:红、黄、蓝等颜色,能引起我们心理上不同的感受,即不同的情绪和联想。

听觉知觉包括声音的大小、高低、长短、强弱、清浊、语言的含义等的认识。

听觉是比视觉更为高级的知觉形式,它是通过声波刺激我们的听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

由于声波刺激的复杂性,即使是同样的声音[gPARAGRAPH3]信号,我们仍会有不同的知觉,我们听到的可能是不同音色的音乐。

这就是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的表现。

理解性是指人的知觉能够领悟外界事物的意义。

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对象的选择,即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知觉我们所需要的对象。

心理学之知觉知识概要

心理学之知觉知识概要

心理学之知觉知识概要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perception)。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 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加工(date driven processing)。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得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 down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 driven processing)。

三、知觉的生理体制•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他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做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对刺激性质的整合。

•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粗略地分成腹侧和背侧系统。

腹侧系统从枕叶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物体形状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at”系统,物体识别需要的形状加工就在这里发生。

背侧系统从枕叶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空间和位置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ere”系统。

四、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

知觉

知觉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 的认识。
✓ 形状知觉 ✓ 大小知觉 ✓ 深度知觉 ✓ 方位知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 能力。 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 文字的能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 社会表情的能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 动的结果。
眼动理论
周围抑制论:错觉是由于物 体各部分反光度不同,使视网膜 上视觉细胞彼此受到抑制所导致。
周围抑制
恒常性误用论:这种理论认为,错 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 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 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 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应用于 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这是误 用了大小恒常性原理所导致。
谈谈吉姆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边晒太阳。 他走进一家文具店时,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 店员招呼,一面与一个熟人谈话。出商店时,他又 停下来与来买东西的同学聊天。离开商店时,他遇 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吉姆与她说了会话才去 学校。
放学后,吉姆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明媚的马 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上他又见到了头天晚 上认识的女孩,他穿过了马路进了一家糖果店。店 中学生很多,有几个人他认识。他静静等到店员看 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在桌旁喝完饮料就回家了。
✓ 如果感知的对象是没有经验过的或不熟悉 的话,知觉就更多地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 转移,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组织化。
✓ 知觉有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 的形态等组织原则。
尽管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 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 一个长方形:
虽然三个图形中的圆形、正方 形、三角形没有明确的线条勾勒, 但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感知到。

心理学课件之知觉

心理学课件之知觉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1-13
1-14
生物学含义
1-15
文化含义
1-16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特殊的病症
选择恐惧症
1-17
选择恐惧症:哪个是对象,哪个是背景?
1-18
选择恐惧症:哪个是对象,哪个是背景?
1-19
选择恐惧症:哪个是对象,哪个是背景?
1-20
我们这个时代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词,叫
海选!
1-34
知觉定势
1-35
1-36
1-37
1-38
1-39
知觉习惯
1-40
1-41
1-42
2.6 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 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例,新换一副眼镜时,开始会觉得不习惯,半天或一 天后,这种不适感就消失了。
1-43
你能习惯一个倒行逆施的世界吗?
这节课已经上了半小时
对时间的预测
2个月后就放假了
1-71
自然界周 期性现象
有机体节 律性活动
知觉时间 的媒介
计时工具
1-72
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人的兴趣和情绪 (3)与活动的内容有关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 于将时间估计的越短;反之越长。
1-44
第三节 空间知觉
1-45
3.1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 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力、
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

知觉的特性心理学名词解释

知觉的特性心理学名词解释

知觉的特性心理学名词解释知觉是我们对外界环境进行感觉和认知的过程。

我们通过感官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然后经过神经系统的处理与解释,最终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在心理学研究中,对于知觉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解释。

本文将从感知、知觉组织和形成、知觉变异以及知觉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对知觉的特性心理学名词进行解释。

一、感知:感知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感觉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过程主要由感觉器官、感觉神经、大脑皮质等组成。

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可以接受外界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感官神经负责将这些信号从感觉器官传送到大脑。

而大脑皮质则进行感觉的综合和解释,使我们能够对刺激进行感受和认知。

二、知觉组织和形成:知觉组织和形成是指在感知的过程中,大脑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有意义的感知经验。

知觉组织和形成涉及到许多心理学名词,如感知常规、感知整合、视知觉、听觉知觉等。

感知常规指的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期望和预期。

当外界刺激与我们的感知常规相符时,我们会更容易地对其进行感知和理解;当外界刺激与感知常规不符时,则会引起注意和认知的显著变化。

感知整合是指大脑将来自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协调,使我们能够形成全面的感知体验。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狗时,并不仅仅是通过视觉感知它的外形,而是通过听觉、触觉等感觉通道的信息综合,形成对这只狗的全面感知。

视知觉和听觉知觉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视知觉是指我们通过眼睛接受光信号并解释为对物体形状、颜色和位置的感知。

听觉知觉是指我们通过耳朵接受声波信号并解释为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三、知觉变异:知觉变异指的是不同个体在感知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来自感官器官本身的差异,也可以来自大脑对刺激的解释和处理的个体差异。

知觉变异可以表现为感知质量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感知经验的差异。

个体在感官器官方面的差异包括视力差异、听力差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觉概念1.知觉的定义(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的反应。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①两者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产生的。

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知形式。

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即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②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比感觉复杂。

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

(3)知觉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需要和动机、价值与态度、情绪。

2.知觉过程的作用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他纳入一定的范畴。

3.知觉的分类(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

(2)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4.几个概念(1)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如:颜色和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振幅。

(2)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依赖于感知的主体。

人的知觉系统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例如:在阅读课文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我们从课文中提取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的特性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对外来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的过程。

被选择的是对象,未被选择的其他刺激成为背景。

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区别的。

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明确,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2)选择性的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例如,个体对对象与背景的知觉收到个体的知觉定势的影响。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3)对象与背景的关系:①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

他们可以相互调换。

②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不是只对其中一个属性或某个部分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映像。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成分的特点。

②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

部分的意义依赖于整体。

(3)知觉整体性的意义①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②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例如,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由于对整个文句的感知,有时难以发现句子中个别漏字或误写的字词,这就是由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这种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的现象,内温称之为“整体优先”。

3.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

(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2)知觉的理解性的意义①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②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

③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他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1)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①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我们知觉到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②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③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亮或视亮度恒常性。

④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他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

(2)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①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

如果在试验中,设法消除环境中的视觉线索,恒常性就会受到破坏。

②人的经验的作用。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亮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

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3)知觉恒常性的意义恒常性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如果人的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

恒常性使得我们对世界有一个稳定的印象。

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1)形状的特征分析对形的认识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

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对于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完成的。

(2)轮廓与图形①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

②轮廓是指在图形中,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他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轮廓的掩蔽: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

这种现象叫轮廓的掩蔽或图形掩蔽。

他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他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3)图形组织的原则①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②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③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④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⑤共同命运:当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⑥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⑦线条朝向: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

⑧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图形识别①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刺激物间的联系和关系。

②启动现象:先前经验对后来学习任务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给被试呈现两个存在语义联系的单词,前面呈现的单词将使被试对后一个单词的反应加快。

2.大小知觉(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α=A/DA指物体的大小,α指视网膜投影的大小,D指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人们在进行大小知觉时,同时考虑了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视觉距离。

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

在网像恒定时,距离大,说明物体大;距离小,说明物体小。

(2)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当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视网膜投影的大小随之改变,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3)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有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而另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时,在大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小,而在小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大。

(4)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人们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

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1)肌肉线索①眼睛调节:水晶体的曲度变化提供距离信息。

看近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曲度变大;物体移动方向,眼睛的水晶体去读变小。

②双眼视轴辐合: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轴合可用轴合角来表示,物体近,轴合角大;物体远,轴合角小。

控制轴合的眼肌运动提供了关于距离的信号。

(2)单眼线索①对象重叠(遮挡):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掩盖的物体就被知觉成远些。

②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近处物体所占视角大,在网膜上投影大;远处物体占视角小,在网膜上投影小,因而使两条向远方延伸的直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③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时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

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④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⑤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人们倾向于把小而密的物体看成比较远的,把大而疏的东西看成比较近的。

⑥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运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一般说,近处物体看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