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简答题——第六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 复习必备!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 复习必备!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复习必备!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复习必备!上册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知识点简介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

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

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1)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2)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取得胜利。

(2)农民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必背知识点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

历史06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06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06史学概论复习资料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多方面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生活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

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传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在先前各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因此也就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留下来的遗产加以继承或更新,由此就产生了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

具有不同利害关系的阶级和阶层,所需要的“史鉴”或“史师”是各不尽相同的,判断其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是由于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3、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强调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且认为人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突出代表有弗洛伊德主义、萨特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是,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史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史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史学概论》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历史学本体论:也可称为历史本体论,有的学者称之为历史理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的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学的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的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中的根本性问题。

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由于在这些根本性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见解,形成了各种各样互相争辩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2.历时性方法和共时性方法:历时性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视为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并探寻其演进阶段和规律的导向性原则。

共时性方法,则是根据研究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划归为处于某个共同的发展或演进阶段的现象的导向性原则。

3.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人们通常所说的“规律”,实际上有两个类别:一类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果必然性的链条”,这属于经验规律;另一类规律包含着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这属于“因果必然性规律”或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规律”。

4.历史学方法论:历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诸如:历史研究方法中是否存在着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区别?历史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方法有何异同?历史学适合采用“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即“移情式领悟方法”)和“个别描述式”、“艺术式”的表述方法,还是适合采用实证的“法则归纳”式的方法等等,都是史学方法论要探讨的问题。

5.原本客体、中介客体和原本延伸客体:历史认识者所要认识的客观历史,我们可称之为原本客体;直接进入认识活动过程的历史资料,可称之为中介客体;原本客体的延伸体——也就是现实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史学概论问答题考试范围

史学概论问答题考试范围

二、名词与命题解释:1、多元折中主义的史学本体体2、天命——神学史观3、技术性方法4、导向性方法5、实物史料6、文献史料7、比较史学方法8、计量史学方法9、历史客观义义10、历史相对主义11、人文主义史学12、历史发展规律13、客观限定性与主体能动性14、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5、历史的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16、“理性主义”动力说17、阶级斗争动力说18、“人文主义”动力说19、“利益”、“情欲”动力说20、“绝对精神”动力说21、历史观22、历史学本体论23、历史学方法论24、历史学认识论25、基督教(神学)史学26、历史比较研究法27、历史计量研究法28、历史心理研究法29、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30、历史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31、历史真相是可知的三、问答与论述题1、学习研究历史有何意义(论学习研究历史的意义)?2、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3、怎样认识历史哲学和历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怎样克服这种对立?4、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而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5、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6、论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

7、论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8、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9、唯心史观的动力说有哪些?10、唯物史观动力说有哪些?(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11、如何辨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的动力?12、史料有哪些类型?(252、255)13、史料的搜集有哪些方法?(255)14、校勘四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65)15、考证有哪些步骤?有哪些主要方法?要注意什么问题?16、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17、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18、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19、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20、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有何异同?(322)21、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有何异同?(328)22、在历史研究中,局限着人们对历史正确认识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主要有哪些?(348)23、历史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何?其中有哪些合理性?错在那里?24、历史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何?其中有哪些合理性?错在那里?2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怎样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26、唯物史观是如何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间的关系。

史学概论简答及论述

史学概论简答及论述

简答
1.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
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要经验.
3.现代考古学对史学研究的作用.
4.人类学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5.地理学对历史研究的作用和影响.
6.史学经世作用的主要表现.
7.中国古代史家撰述成就的表现.
8.中国传统史学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的关系.
9.私人著史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与官修史书的关系.
10.二重证据法在中国近代史学中的地位.
11.理性主义史学的主要内涵,成就与弊端.
12.德国哥廷根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3.德国的兰克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4.英国新社会史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5.特纳学派与边疆学说的内容
16.鲁滨逊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观点
17.克雷姆的的著述与主要观点
论述
1.试述二重论据法的基本含义,王国维提出二重论据法的原因,依据
这一方法所做的历史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及二重论据法在中国近代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2.试述法国年鉴学派形成的背景原因,基本状况及其主要成就表现.
3.试述中国近代新史学形成的社会意义,历史条件,主要人物与观点
重要成就及主要局限
4.20世纪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批判的继承了19世纪的史学
成果,开始了新的里程,结合所学知识,试述20世纪前期西方主要国家倡导新史学的代表人物,史学流派,主要作品及重要观点.。

历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历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历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试题一
问题:什么是历史学概论?
答案:历史学概论是历史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历史学的起源、发展、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历史学概论,学生可以
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深入研究历史学提供
基础。

试题二
问题: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所发
生的事件、人物、思想、制度等。

通过研究过去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试题三
问题: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田野调查、口述史、比较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用来获取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和信息,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试题四
问题:历史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历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当前和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历史学也有助于塑造个人和社会的身份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历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历史学概论课程。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的基础。

13、历史学是的科学。

14、历史是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和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私家自刻。

1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圣人史观。

1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2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补正2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三个部分。

2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和。

23、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24、陈垣的《古教四考》是、、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25、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史学概论》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史学概论》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史学概论》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史学概论的学科性质二、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第二章客观存在的历史一、历史客观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及其评价二、兰克与兰克学派的主要观点,批判历史客观主义理论三、克罗齐及历史相对主义思潮,批判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四、历史科学的认识对象及与其他科学的认识对象的异同五、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可认识性第三章主体化的历史一、主体化历史的含义及其与客体历史的关系二、历史科学的认识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其他科学之不同三、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吻合的条件及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背离的原因第四章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一、历史学的概念、层次及形成、发展的大致历程二、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历史科学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五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一、历史学的认识功能的概念、内容二、历史学借鉴功能的概念、范围三、历史学教育功能的内涵四、如何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第六章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一、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的内涵二、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途径第七章史料一、史料与史料学的概念二、史料学的任务与内容三、史料的分类、校勘四、史料考证的方法第八章历史研究方法一、史实分析法的一般方法二、史学分析方法的专门方法三、历史表述法的史著体裁四、心理史学方法和跨学科史学方法第九章史学论文写作一、史学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基本要求四、参考书目: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李隆国著:《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史学概论中,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

A. 收集史料B. 整理史料C. 考证史料D. 解释历史2. 历史学与历史的区别在于()。

A. 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学是研究方法B. 历史是主观认识,历史学是客观记录C. 历史是过去事件,历史学是未来预测D. 历史是个人记忆,历史学是集体记忆3. 史学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主张()。

A. 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B. 历史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C. 历史研究应以假设为出发点D. 历史研究应以预测为目的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个人意志B. 社会制度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5. 历史学研究中,史料的分类不包括()。

A. 原始史料B. 次级史料C. 口述史料D. 虚构史料二、多项选择题6.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比较研究法B. 历史分析法C. 逻辑推理法D. 统计分析法E. 田野调查法7. 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全面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批判性原则E. 创新性原则8. 史学研究中,史料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 来源考证B. 真实性考证C. 可靠性考证D. 完整性考证E. 逻辑性考证三、简答题9. 简述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区别。

10.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11. 论述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2.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3.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研究中如何运用比较研究法。

六、材料分析题14.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其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并给出你的评价。

[此处应附上具体的史料材料]七、综合应用题15.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者,你打算研究20世纪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八、结束语通过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史学概论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回顾,更是一种对历史研究方法、原则和理论的深入探讨。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历史认识的过程和层次问题一、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主体?(一)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就是现实的人类。

除了那些还不能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昨日之事与今日之事区分开来的婴幼儿之外,任何人,当他抱着某种目的或为某种需要所驱使去回顾以往、思索过去时,他就进入了一种历史认识活动,就成为一个历史认识的主体。

这种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广泛而普遍地存在着的历史认识主体,可以称为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的意义:根据历史认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1.对人类群体进行历史认识的必要性。

历史认识就是使我们能够架设一座从过去通向现在的桥梁,促使人们不仅对今天的,而且对明天的任务有所了解。

一个群体的现实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他们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2.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在人类群体中,在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专门关心和记忆群体历史的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可以称为狭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问题二、历史认识的客体包含哪几个层次?历史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1)作为历史原型客体的延伸体的现实社会;(2)作为历史遗存客体的实物和文字史料;(3)隐藏在历史现实延伸体和遗存体后面的历史原型客体。

问题三、历史认识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一、历史认识的第一层次及其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不是出自无缘无故的好奇心的驱使去认识和研究历史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某种困惑或需要,驱使他们到历史中去寻求答案,才去认识和研究历史。

在历史认识的开始阶段,社会历史观的制导主要表现在促进认识主体确定历史认识的主题和主旨,提出可能的结论假设,从而确定搜集史料和史实的方向和范围第二,他从现实社会中感受到他觉得特别需要从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的某些领域或问题,从而初步确定他要着手研究的领域或课题,甚至形成某种极初步的假设。

《史学概论》2015年期末考试大纲解析

《史学概论》2015年期末考试大纲解析

起居注馆
二、 秉笔直书记事原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一) 按实而书,杜绝泛论;
(二) 叙述当时,务在审实;
(三) 他善必称,己恶不讳。
6
三、 阐述司马迁对历史进程和人物活动中“理”、“道”、“时”、“势”的探究 及说明对于其后史学家的影响
(一) 宋人范祖禹、苏轼提出了人与“时”的关系,认为人不能脱离“时”; (二) 明人王夫之指出,人应对“智”、“谋”、“人性”、“时势”做综合估量,
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六六列举美国新史学派列举美国新史学派又名鲁滨逊又名鲁滨逊哥伦比亚学派哥伦比亚学派的的主要主要代表代表人物人物鲁滨逊先驱比尔德贝克绍特韦尔巴恩斯海斯桑戴克七七法国年鉴学派历史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史學概論》2015 年期末考試大綱解析 整理者 劉顯釗
第一章 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 一、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章太炎:《论诸子学》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陈黻宸:《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一) 揭示了旧史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 (二) 反对了“君史”,提倡了“民史”; (三) 推动了历史进化因果关系的研究; (四) 宣传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五) 促成了一批新的史学成果问世。 局限: (一) “新史学”对中国史学遗产缺乏全面的分析,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未
第八章 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一、 简述“史家四长”理念的主要内容 史才:历史编纂的能力和史文表述的能力
史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刘知几“史家三长”
史识:历史见识、价值判断
史德:史学家的自我修养(章学诚、梁启超)
10
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事,是客观世界以往的发展 过程。
历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社会科学。 二、 什么是历史观?

西方史学史简答

西方史学史简答

西方史学史简答第一篇:西方史学史简答1、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

(1)求真探索的精神(2)人文主义观念(3)宏宽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2、塔西佗的史学地位。

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1)塔西佗在西方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塔西佗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

(3)塔西佗的著作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

(4)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这是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

3、波里比阿在西方史学上的贡献。

(1)历史眼界的开阔。

他指出由于罗马势力的扩张,已将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连接在一起,所以历史学家再也不能用“个别的”眼光来看历史,应该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了。

(2)历史思想的深化。

他认为,历史的任务有两个:记录事情的真相,对事实作出解释。

深信史家之职,在求“实用”。

(3)历史方法的进步。

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应当批阅各种文献资料,并能比较其记载之异同。

第二,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

第三,政治经验。

4、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征。

(1)历史观:宗教史观,即神学史观(2)历史发展直线论(3)新的世界体系(4)方法论,以《圣经》作为判断历史正确与否唯一标准,基督教纪年方法5、人文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城市的兴起与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2)意大利古典文化的传统(3)大学的兴起(4)印刷术的广泛使用6、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1)历史观发生巨大变革(2)历史与现实的结合(3)继承、发展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4)历史体裁五彩缤纷7、伏尔泰对西方史学的贡献。

(1)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2000多年的以政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为历史编纂学开拓了新天地(2)他有力的批判了神学史观,使史学变成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3)他敢于否定传统中的世界史体系,开始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和比较的研究。

史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史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1)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制约。

(2)自然史是自然界中无意识发生的一切,是自然界发生的客观存在。

(3)人类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规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4)人类史和自然史的共性在于都有过去性,一度性和客观性,差异在于发展节奏,范围和有无意识存在等方面。

2、(1)人类客观的历史和史家撰写的历史,应该区别开来。

(2)客观的历史是客观世界以往的发展过程,不能重演,但可以被认知;它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在时间,空间上按自己内在的逻辑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史家撰写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具有主观性,基本要求在于不断的接近客观的历史真理,要依据各种史料表现出来。

3、(1)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它的首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的起点和基本目标是准确地描绘现实的历史过程,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揭示历史任务。

(3)进行历史认识时,需讲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

(4)它们的学科结构大体包括理论部分(如: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主体部分(如:世界史,中国史),辅助学科(如:文献学,训诂学),分支学科(如:历史社会学,心理史学)。

4、研究历史必须重视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史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考古学弥补了文献的不足,纠正了传世文献的谬误。

社会学沟通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历史进行横向研究。

天文学为史学的纪年提供了时间框架。

地理学给史学提供了清晰的空间概念。

地质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地质依据。

5、(1)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理论认识,也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2)它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二章1、(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它们之间辨证统一。

(2)唯物史观的创立既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条件的产物,也是马恩的批判继承以往历史哲学的成果,既完整又严密。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历史”一词的基本含义。

基本含义:过去发生的事实(客观历史本身);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主体化历史);一门学科、一门专业。

2、如何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历史”?广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狭义:人类社会史。

“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方面。

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

“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方面。

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

”3、什么是历史记录?历史记录属于初始层次,是对历史事物、现象的记录而非分析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其基本特点即是侧重记人、记事、记物,而较少分析其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

4、什么是历史著述?历史著述属于较高层次,是历史认识者、研究者通过对历史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把握,借助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种史料进行鉴别、分析而达到的对历史事件或过程的相互联系、性质特点等等的认识。

5、人类社会史有哪些特点?特点:客观实在性;时间性;变化激烈性;意识性和复杂性。

第二章:1、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就是以史料为基础和中介,在一定的观念、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帮助下,记载或思考、重建客观历史,并寻找其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学科。

2、简述历史学的结构。

历史学的结构是以史料为基础,史料包括:文字记载、史迹遗存、口碑史料;历史学是以史实为主体,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国别史等;历史学是以理论为指导,其中包括: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等。

3、什么是史料?史料: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4、史料具有哪些作用?史料的作用:1、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离不开史料。

2、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2)史料是否充备和正确,也是确定历史学家选择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3)史料可以使各种现象互相补充,相互论证,对正确描述历史事实,取得科学的结论和阐述观点有极大的帮助。

史学概论复习重点总结

史学概论复习重点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

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1.古希腊和罗马的史学是西方史学的起源。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史学的历史叙事体的先河。

★2.历史学就结构来说,大体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和史学辅助学科及史学分支学科等。

2.1.理论部分又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理论、史学方法论。

2.2.主体部分从人类历史过程的断带序列上,可分为史前史、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

从研究具体内容上,可分为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国别史、专门史、以及历史地理和考古。

从著作形上分为叙事体、编年体、记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

2.3.史学辅助学科主要有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编佚学、辩伪学、考据学、训诂学、诠释学。

历史研究的基本目标:①要“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历史过程”这既是历史研究的起点,同时也是更深入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历史认识的前提。

②探求历史轨迹,揭示历史规律,就成了历史学最根本的任务。

3.历史学的功能主要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3.1.学术功能指历史认识,即史学的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该成果在本科学中学术水平是高低。

3.2.社会功能是指史学成果对社会整体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第二章: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书中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根据唯物史观社会结构是又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简答、论述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简答题: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深重灾难?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时间持续了六个星期之久。

(2)日军对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所谓的三光政策:杀光其军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

(3)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日军的731部队开始进行细菌战。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农业方面:抢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独占东北重工业铁路交通,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将沦陷区作为日本的原料产地;金融业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和军用票,增加苛捐杂税。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其目的泯灭中国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以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二、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1.内容: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力劝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共同抗日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

2.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这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简述洛川会议及其意义。

1.1937.8,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并发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2.内容:必须实行全国军事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3.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史学概念

史学概念

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的基础。

13、历史学是的科学。

14、历史是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和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私家自刻。

1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圣人史观。

1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2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补正2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三个部分。

2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和。

23、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24、陈垣的《古教四考》是、、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25、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34、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和为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历史研究方法
一、简述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的两类任务以及由此决定研究者必须运用的两类方法
答: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两类任务,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是两种不同的任务,由此决定历史研究需要使用两类不同的方法,即确定事实的方法和解释事
实的方法。

确定事实的方法是一些技术性的方法,而解释事实的方法,实际上就是
一些解释历史事实的指导原则,或叫做导向性方法。

二、怎样评价运用经验规律作解释、运用精神和文化因素作解释、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作解释和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作解释这四种解释方式的是非得失?
三、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根本区别:
1、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有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
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性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
论相联系。

2、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互补关系:
1、在科学研究时,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2、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但不能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