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相见欢、望江南》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c14c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f.png)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初中诗歌阅读】初中《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
以下是《遇见李煜》的集锦
阅读答案
信息我希望学生们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初中《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
认识李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独自去西楼无言”一句中的“独自”一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2)结合整个单词来理解“不要成为你心中的味道”中“味道”的具体含义。
▲
答案:10(1)孤独(2)离别的悲伤,离别的悲伤,以及被征服的悲伤。
(3分,其中(1)得1分,(2)得2分,合理)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2分)
a、锁头B.金锁C.锁D.解锁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在A上,画的是西楼、月光、梧桐、深院和秋天。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夏侃转向抒情,写下了作者生活中难以摆脱的隐忧和情感。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回答:3。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6)这个词如何表达作者的想法?(2分)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1分)
(6)它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国王的悲痛和焦虑(如果意义相近,答案将是亡国悲痛的满分)。
(2分)
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相见欢李煜》
阅读
答案,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李煜《相见欢》阅读习题及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ef97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e.png)
导语:做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有利于我们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下面是李煜《相见欢》阅读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28.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相见欢》《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相见欢》《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86a5a650e52ea551898e8.png)
《相见欢》《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所写的内容。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2.简析“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别是”二字极佳,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情感。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备受屈辱,尝尽愁苦,内心情感极其复杂,难以表达。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亡国离恨的惆怅和孤独落寂的情怀。
4.对李煜《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状。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词选自《南唐二主词》。
作者李煜,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975年李煜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此篇写于他降宋之后。
6.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作者沦为囚徒后孤寂愁苦的心态。
B.下片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写无从言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亡国之愁。
C.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活画出作者愁苦的神态及孤寂的身影。
D.末句意蕴极深,写出了作者对今昔天壤之别的境遇无法言说的情感。
B(下片没有使用夸张手法,只使用了比喻手法。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抒发内心一腔愁绪的。
此句写俯视庭院所见——挺拔的梧桐树在清秋中寂寞地生长,被高墙深院牢牢地禁锢,这梧桐树正如作者一样,显得落魄、孤寂、万般无奈。
白居易《忆江南》李煜《望江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李煜《望江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35c6a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e.png)
白居易《忆江南》李煜《望江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李煜①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注]①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从开头两句与其余句子的关系看,这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原词简要分析。
(3分)
(2)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4分)
阅读答案
(1)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
(1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或“好”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清尘和看花人。
(1分)
(2)白诗借景抒情,(1分)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1分)李词以乐景写哀情,(1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
(1分。
李煜《望江南》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煜《望江南》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ef0d6933687e21af45a9ca.png)
李煜《望江南》试题答案及赏析李煜《望江南》试题答案及赏析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6分)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2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
(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分(反衬或以虚写实)。
(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2分。
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写的。
他被曹雪芹称为“古之伤心人”,由堂堂的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这首词就表达了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开头两句比较直白,感情强烈。
作者做了一场什么样的梦呢?为何引起许多恨呢?这就吸引人读下去。
以下三句均写梦境。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上苑,是皇帝的园林。
这里,作者选取了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场景:车如流水,马似游龙。
形象地渲染出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
紧接着“花月正春风”一句点明了游赏的时间和观赏的对象。
春意融融,游人如织,赏花玩月,兴致勃勃。
这是一年中游上苑的最好时节,也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
一个“正”字联缀起“花月”和“春风”。
更突出了景之浓丽,情之强烈。
这时候,全词却戛然而止,也就是意味着作者所沉醉的欢乐达到高潮之际,梦突然醒了。
李煜相见欢赏析
![李煜相见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f4a8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4.png)
李煜相见欢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一、作品原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白话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三、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四、作品鉴赏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五、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a13e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f.png)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李煜《相见欢》赏析
![李煜《相见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a65d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7e.png)
《相见欢》赏析一、原文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①,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留人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注释①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三、译文林花凋谢,褪去了春天鲜红的色彩,太过匆忙,无奈早上飘洒寒雨晚上吹刮起大风。
猩红如胭脂一般的泪水,叫人见之心痛欲醉,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真的是人生常有遗憾,这遗憾就如江水一般长向东流。
四、赏析这首词作于后主后期,写的是他在幽闭期间失意的心情,尤为沉痛。
上片写景。
“林花谢了春红”,首句便显露出伤春之意。
时已暮春,看着一地落红,词人黯然神伤,不禁发出“太匆匆”的感叹来。
按理说,春来花开,春去花谢乃是自然规律,词人的感叹大概由于凄楚心境。
那匆匆逝去的又岂只有林花呢?词人由眼前这谢了的林花联想到自己那顷刻之间便覆之的南唐故国。
词人在这里写林花,其实是深深寄托着自己的亡国之思。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林花的凋谢是由于风雨侵袭所致。
下片由景物转入人事。
“胭脂泪”三字是由景物转入人事的转折点。
“胭脂”上承“春红”而来,而“春红”着“寒雨晚风”不就成“胭脂泪”了吗?胭脂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
花本无泪,只是词人寓情于物,词人心在泣血,其色正若眼前这胭脂。
“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人与花泪眼相对,如痴如醉。
“几时重”则表现出了自知希冀无法实现而产生出的怅惘与迷茫之情。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末句放眼人间,寄恨无穷,不仅写出一己之失意,亦包含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震撼着人心。
李煜的词(二)红①,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留人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878fe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9.png)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门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存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2分)9.“抠不断,理还乱”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存有什么新意?(3分后)8.亡国哀思凄婉9.用难理的麻丝比喻纷繁复杂的往昔(以麻丝喻往昔也可以),把抽象化的情感形象化,现在常用去比喻事情难以处置或心情特别彷徨。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初恋恨。
此词文学创作时期难定。
例如系李煜早之并作,词中的番外篇往昔不过属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例如写于归属于宋以后,此词所整体表现的则应就是他居无定所去国的锥心怆苦。
起至句“无言楼记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法者,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楼记”的滞重步履和肃穆神情,可知其寂寞之甚、忧伤之甚。
本来,作者深明“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可以刺痛心中愁思,而今他却冒著其“保险”,又可知他对故国(或故人)想念之甚、留恋之甚。
“月例如钩”,就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角残月映衬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衬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发他多少玩味、多少回忆起?而俯瞰楼下,但见到深院为萧飒秋色所弥漫。
“孤独梧桐深院门锁清秋”,这里,“孤独”者究竟就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辨别,因为情与景已精合浩瀚。
过片后“抠不断”三句,以麻丝喻往昔,将抽象化的情感予以解构,历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更见到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就是通常滋味在心头”。
词家利用独特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整体表现往昔时,或写下愁之深,例如李白《靠近别》:“海水直下万里浅,谁人不言此恨和古”;或写下愁之长,例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轻,例如李清照《武陵春》:“山壳双溪艋舟,有载一动许多恨”;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667e7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6.png)
李煜诗词欣赏【标题】: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评解】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集评】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
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标题】: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李煜《望江南 闲梦远》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煜《望江南 闲梦远》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38fe9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8.png)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江南·闲梦远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
忙杀看花人![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2分)[答案]江面绿、柳絮[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
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
飞絮:飞扬的柳絮。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2分)[答案]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
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赏析】:“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
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
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
“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
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
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
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
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
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
“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
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
“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c8f9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0.png)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相见欢李煜①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1)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
(4分)(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写出林花迅速凋谢后的残春景象;(2分)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4分)人生愁恨与无边际的水一样长久;(2分)体现出人生愁恨的长久性和普遍性。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简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
![《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af342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0.png)
《相见欢》全诗赏析《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相见欢》全诗赏析1[出自]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17d3e5c02768e9951e7389a.png)
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8.亡国哀思凄婉9.用难理的麻丝比喻纷繁的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李煜《相见欢》中考14题
![李煜《相见欢》中考14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df49763c1ec5da50e270f0.png)
相见欢·李煜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凄婉。
2.“无言独上西楼”赏析:无言:无人与之言,不愿与人言,言之无用,不如无言,无论哪一种无言都表明诗人内心的痛苦。
独上:除痛苦外,还有孤独无依的情状。
3.(考卷)哪些思想感情?①深愁长恨;②饱含的是对故土(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③对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伤与凄凉(表达词人国破家亡的凄苦无奈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答出2点得4分)4.这首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描绘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5.在抒写感情时词人为什么要选择“月如钩”这一意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残月如钩,借景抒情,它塑造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寂寞,痛苦的心境。
6.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忆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之情。
8.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联系下片词意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的丝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9.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①画面: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②锁:一语双关,既写出眼前冷落凄清的景色,又暗喻了自身的不自由,被锁住,构成一个寂寞凄清的意境。
③(考卷)(2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梧桐”象征凄凉悲伤的离愁(去国离乡之愁);“流响出疏桐”中的“梧桐”象征人的品行高洁。
10.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缕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来形容愁思的纷繁难解,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fe016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2.png)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见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见欢》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相见欢》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望江南·闲梦远_李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望江南·闲梦远_李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7a3a81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e.png)
望江南·闲梦远_李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望江南·闲梦远_李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原文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
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
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
《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
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
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
芳春:美好的春天。
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
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
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飞絮:飞扬的柳絮。
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
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
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忙杀:犹言忙死。
杀:同“煞”,形容极甚。
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
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芦花:芦苇花絮。
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
泊:停泊,停放。
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
月明:月光明照。
赏析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
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煜《望江南闲梦远》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煜《望江南闲梦远》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a077f7ad51f01dc281f1f0.png)
望江南·闲梦远望江南·闲梦远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
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
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⑴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
《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⑵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
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⑶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
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
芳春:美好的春天。
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⑷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
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
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⑸飞絮:飞扬的柳絮。
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
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
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⑹忙杀:犹言忙死。
杀:同“煞”,形容极甚。
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⑺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⑻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
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
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
泊:停泊,停放。
⑽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
月明:月光明照。
【创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诗歌鉴赏相见欢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诗歌鉴赏相见欢](https://img.taocdn.com/s3/m/3cbca7aabceb19e8b8f6ba92.png)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词中画线句所表现的画面。
2.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
试举例说说这一特点。
3.这首词上阙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5.这首词上片写,下片抒发。
6.请简要说说作者用“月如钩”作词的意象,希望传达什么意思?全词又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
7.上阕中的词语,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的心绪。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的心头是怎样的滋味?
【答案】
1.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2.以丝麻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具体形象,写出纷繁,难以理清,难以摆脱的特点,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道出了愁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之常情。
(举一例即可)
3.深秋月夜清冷幽寂的景色。
4.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5.庭院中的清幽景色,词人的“离愁”。
6.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亡国的悲苦,必须说到“亡国”)
7.清秋(秋)孤独、寂寞、凄凉等
8.对故国的思念,对国破家亡的悔恨,对昔日美好生活的追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无法排遣的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品风格】
李煜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作品一】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题思想】
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译文展示】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考题在线】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3分)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
1.(3分)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
2.(2分)“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1分);“理还乱”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1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1分)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
(2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⑴“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⑵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
⑴孤独寂寞
⑵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3分,其中⑴题1分,⑵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
对下面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答案】
B 解析:首先看清题目,要求选择的是赏析有误的一项,再看 B选项中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况秋景。
很明显这个“只是”有错误。
这句不只是这满院清秋冷景,更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6分)
望江南①
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6.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的景色。
(3分)
7.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芦花孤舟肃杀、凄寒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比较简单。
7.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
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