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敦煌壁画历经十个朝代,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展示了我国中古时期广阔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流传及演变。
以下是整理的敦煌壁画神话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敦煌壁画神话故事一乘象入胎《乘象入胎》壁画,描绘其母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有身孕的画面: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
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
一日,国王的夫人摩耶在睡梦中梦见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围大放光明,普照天下,并有天人散花奏乐,由空中飞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夫人从梦中惊醒,告之净饭王,国王不知此梦是否吉祥,便请相师占梦,相师说:“此梦预示圣神已来府降胎。
太子以后,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
”表示能仁(或护明)菩萨化乘白象,投入摩耶夫人胎中。
乘象入胎是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在壁画中多有表现。
夜半逾城《夜半逾城》壁画的故事情节生动:释迦牟尼涅槃图太子在出外游观后更欲出家。
太子二十九岁那年的四月七日夜里,太子决心离世出家,急命马夫车匿为他备马,白马不忍太子离去,前后跳踏,不愿让太子接近,太子扶拍马背,口说颂偈,才得以上马。
骑上白马,离宫而去。
此时国中人均昏睡不醒,为了不使马蹄踏地时发出声响,天神托起马蹄,腾空而起。
行至城门,在诸天的帮助下城门无声而开,太子乘犍陟马逾城而出,开始了漫长的苦行生活。
这一故事是莫高窟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早期画面构图简单仅绘出太子骑白马一情节,之后情节及画面有了进一步的丰富。
涅槃图《涅槃图》是敦煌故事壁画的重要内容,涅槃指灭尽烦恼解脱生死。
早期《涅槃图》用色简捷,笔触强烈,人物分布排列简单。
隋以后,《涅槃图》形成规模较大的独立涅磐经变故事,强化叙事情节,突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整个画面趋于写实。
除《涅槃图》外,还有表现各国哀悼释迦牟尼涅槃的故事壁画,如第158窟中的《举哀图》,画工们用线描方式准确把握各国人物形象特征,不仅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当时各国的人情风貌,还以写实方式准确记录不同的哀悼习俗,是十分珍贵的民俗画史和历史人文艺术史资料。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敦煌壁画是中国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凭借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记录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
下面将对敦煌壁画中的一些故事进行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
佛教故事是敦煌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以及佛教教义的重要内容。
这些壁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传达给观者。
例如,著名的《法句经》壁画描绘了佛陀在迦毗罗卫国讲经的情景,展示了佛陀对修行者的教导和引导。
除了佛教故事,敦煌壁画中还有世俗故事,这些故事多涉及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中的故事壁画。
这些壁画以其精美的细节和情节的生动再现,引起了人们对这部古代文学巨作的兴趣。
同时,还有描绘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等的壁画,让观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怀。
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饱含哲理的线条画,也有绚丽多彩的彩绘壁画。
这些壁画采用了优秀的绘画技法,如透视、立体感和光影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逼真生动。
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着华丽,表情丰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的来说,敦煌壁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故事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了下来。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赏析敦煌壁画中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和人类智慧的卓越。
让我们一同走进敦煌壁画的世界,感受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敦煌壁画故事
1
须阇提割肉济父母
2
沙弥守戒自杀
4 尸毗王割肉救鸽 5 张骞出使西域
3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壁画欣赏
须阇提割肉济父母
在佛还没以降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国王叫罗阇。他有三个太子,都分封治理地处边境的小国。 在罗阇老王身边,有一个很受器重的大臣,名叫罗睺。这个罗睺,身居显位,为百臣之首,是一个居心险恶、 口密腹剑的野心家。长期以来,他就觊觎着至高无上的王位。他一面用谄媚的笑容 和阿谀奉承的赞颂言辞骗取老王
遭杀害,最小的王子善住,虽然还没有遭到毒手,但叛军日夜兼程,正一步步地向他的国城逼近。 小王善住是一个心地善良、爱护百姓的英明国群。他的美德和优良政绩,不仅赢得了臣民的拥护和称颂,而且
得到神明的敬佩。他的儿子须阇提,继承了父亲的品德,是一个聪颖慧敏,孝亲爱民的太子,深得小王和王妃的喜 爱。当叛军渐渐逼近小王的城国的时候,善住意毫无察觉。神灵发出的种种暗示,都没有使小王料想到死神将要到 来和自己已处险境,他照常处理国事。守宫神不忍看到这位善良的君主遭到杀害,不得已只好亲身降临,当面向他 述说了罗睺的叛变和即将来临的灾祸。消息突然,情况危急,时间紧迫,没有任何可以缜密考虑的余地。他只想到
的信任;一面又网罗叛逆,安置亲信,准备伺机而动,夺取国王的宝座。当老王将三个太子分封到边境小国以后, 这位罗睺大臣认为篡国攫取王位的时机已到,于是撕去伪装,发动了政变。往日无比恭顺的罗睺亲手杀死了国王, 无数忠臣烈士血洒殿堂,抛尸宫阙。皇城内外,一片血腥恐怖。而罗睺的党羽却弹冠相庆,祝贺罗睺登基和叛臣得 势。紧接着罗睺又率领叛军去捕杀三位王子。小王们作梦也想不到即将到来的杀身大祸。两个哥哥猝不及防,都惨
摒弃七情六欲、不乱佛性。 老和尚和小沙弥的生活,靠本城一个有钱的居士供养,每日居士派人定时供送饭食,积年累月从不间断。这一
敦煌壁画故事全部讲解
敦煌壁画故事全部讲解《敦煌壁画故事篇一》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敦煌壁画的故事。
我呀,曾经有幸去了一趟敦煌,那可真是一场超级震撼的体验。
我刚走进洞窟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千年的时光隧道。
洞窟里有点暗暗的,但是墙上的壁画却像在发光一样。
我当时就想,这些壁画背后肯定有无数精彩的故事。
就说那幅《九色鹿》的壁画吧。
从前啊,有一只非常漂亮的九色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呢,在那片森林里就像一个会移动的彩虹。
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他大喊救命啊,那声音在森林里回荡。
九色鹿听到了,它可善良了,立马就跳进河里把那个人救了上来。
那个人被救上来之后,对九色鹿感恩戴德的,说:“九色鹿啊,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啥都能为你做。
”九色鹿就说:“你可别把我住的地方告诉别人,我就想安安静静地生活。
”那个人连忙点头说:“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说的。
”可是啊,这人回到城里后,看到国王张贴的布告,说谁要是能找到九色鹿,就给他好多好多金银财宝。
这人啊,一下子就被钱财迷了眼。
他跑到国王那儿说:“陛下,我知道九色鹿在哪。
”国王一听可高兴了,带着人就去找九色鹿。
当他们来到森林里的时候,九色鹿正在睡觉呢。
它的好朋友小鸟发现了这些人,赶紧叫醒九色鹿说:“九色鹿,不好了,有人来抓你了。
”九色鹿醒来一看,发现是自己救的那个人带着国王的人来了,它特别失望地对那个人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答应过我的。
”那个人低着头,不敢看九色鹿的眼睛。
这时候国王看到九色鹿,哇,真的是太漂亮了,但是他也听到了九色鹿和那个人的对话。
国王心想,这九色鹿这么善良,我可不能伤害它。
于是国王就下令把那个忘恩负义的人给惩罚了,然后带着人离开了森林,让九色鹿继续在那儿自由自在地生活。
我站在那幅壁画前,就像真的看到了这个故事在眼前上演一样。
我旁边有个小朋友,他就拉着他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九色鹿好漂亮啊,那个人太坏了。
”他妈妈就笑着说:“宝贝,我们可不能像那个人一样,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哦。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而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更是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
敦煌壁画最早出现在公元366年,当时的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来往的商旅和僧侣们将佛教传入这片土地。
在佛教的影响下,敦煌开始兴建佛教寺庙,而壁画则成为了这些寺庙的主要装饰。
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和传统神话,也有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情。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千佛洞”中的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
而“舍利塔”中的壁画,则更多地展现了佛教故事和传统神话,这些壁画以其绚丽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敦煌壁画的保存却并不容易。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侵蚀,许多壁画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修复工程和开展科学研究。
同时,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积极参与到敦煌壁画的保护和研究中,他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敦煌壁画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敦煌壁画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更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每一幅壁画都是一部历史的长卷,记录着古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壁画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敦煌壁画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敦煌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故事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探寻。
这些壁画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宝贵遗产,更是对古代历史、宗教、文化的生动记录,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奇。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题材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传说、宫廷生活、民间传说等等。
其中,以佛教故事为主题的壁画尤为精彩,它们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线条,展现了佛教的教义、传说和神话,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在敦煌壁画中,最为著名的佛教故事之一是《释迦牟尼成佛图》。
这幅壁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画面庄严肃穆,色彩明快,给人以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壁画中,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宝座上,头顶浮屠,身披袈裟,右手作触地印,左手放在膝盖上,面带微笑,神态庄严。
周围还有众多菩萨和弟子围绕在他身边,虔诚地听从他的教诲。
这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佛祖成佛的故事,给人以无限的敬仰和教诲。
另外一组备受瞩目的敦煌壁画是《西天取经图》。
这组壁画描绘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位取经人物的故事。
画面中,唐僧头戴僧帽,身着僧袍,手持钵盂,一脸虔诚;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神态威武;猪八戒肚子圆滚滚,一脸憨厚;沙僧则手持禅杖,神色庄重。
他们一起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壁画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奇遇和历险,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感慨。
除了佛教故事外,敦煌壁画中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宫廷生活的题材。
比如《李妃出塞图》、《李冰父子治水图》等,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历史和宫廷生活的场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的故事,不仅是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对古代历史、宗教、文化的生动记录。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灿烂。
让我们一起走进敦煌壁画的世界,感受那些古老而又生动的故事,领略那些神秘而又绚丽的艺术,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
敦煌壁画的由来
敦煌壁画的由来
敦煌壁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鲜卑人段氏所建立的西临洮州。
在公元366年,该地区建立了敦煌郡,后来成为敦煌的前身。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吸引了来自中国内地以及西域、中亚、印度的文化交流。
壁画的出现与佛教的传入密切相关。
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敦煌地区,随着这种宗教的传播,敦煌成为了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为了宣扬佛教教义和故事,敦煌的寺庙和洞窟塑造了大量的佛教壁画。
这些壁画使得敦煌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壁画艺术中心之一。
壁画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了佛教教义、佛陀的生平事迹、菩萨和护法神等形象,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
敦煌壁画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在艺术表现上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精髓,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敦煌壁画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和宗教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敦煌壁画故事
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释迦牟尼传记故事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为种族名,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
乘象人胎
树下诞生
树下观耕
比武娶妻
出游四门
树下问道
逾城出家
得道成佛
此故事绘于第290窟窟顶前部人字披东、西两披,各分三层连续描绘了佛传中八十七个情节,组成长达27.5米的长卷连环画。是莫高窟最早、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故事画。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早期石窟壁画中最完好的一幅佛传故事画。
于是,国王率领大批善射能武的勇士随着调达出了宫城,向九色鹿所在的恒河边上行进。
恒河边上,春光明媚,香果烂熟。沉睡的九色鹿在梦中来到广阔的原野。嫩草发出浓郁的芳香,红红的小花点缀在丛草之间,一片和平的景象。它无拘无束地跳跃着,欢唱着。
但是,杂乱而频急的马蹄声扰乱了恒河边上的宁静,乌鸦在枝头惊醒了,看着逐渐走近的国王和军旅,高喊着"快醒醒吧!九色鹿,快醒醒吧!国五来捉你来了。"但是九色鹿仍然沉睡在梦中。乌鸦跳上九色鹿的头,又叫:"醒来,醒来,国王已经……"勇士们一步一步地逼近。九色鹿突然惊醒,环顾四周,它已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勇士们张弓拔驽,引箭待发,扬剑挥斧,举刀欲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说:"请慢,我有话向您呈述。""停!"国王注视着沉着、安祥的鹿制止武士,内心暗自思忖,真是举世无双的美丽而又奇异的鹿,看它的神情那么泰然自若,说话那样从容不迫,莫不是天神转化的吧!然后说道:"你有什么话,说吧!"这时鹿向国王马前走了一步,不亢不卑地说:"我已处在你的刀丛剑树之下,你随时可以用武力夺去我的生命。但是,一个圣明的国王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我对国王陛下有过恩情,为什么还要让我死在您的刀剑之下呢?"国王奇怪地问道:"我们素不相识,你对我有什么恩情呢?""陛下的一个臣民曾被恶浪所卷,是我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他出险的。"
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
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壁画记录了丰富多样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几个代表性的故事,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历史和意义。
第一幅壁画承载着一个宗教故事。
画面上描绘着一个菩萨的故事,菩萨是佛教中的仁慈者,代表着智慧和慈悲。
这幅壁画展现了菩萨降生为普通人的场景,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但是他的家人都感到无比的喜悦。
这个故事讲述了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善良和宽容的品德是无价之宝。
这幅壁画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色彩,向观者传达了宽容和善良的价值观。
第二幅壁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
画面展现了一个宫廷场景,描绘了古代皇帝和他的家人生活的细节。
这幅壁画通过华丽的颜色和精细的细节,向观者展示了古代皇室的辉煌。
我们可以看到宫廷宴会、宝座、服饰等元素,了解到古代皇帝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这幅壁画带给我们的是对古代历史的追溯和了解,为了保留历史记忆,壁画在敦煌莫高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三幅壁画展示了一个传说故事。
画面描述了一只神秘的鸟类,这只鸟拥有美丽的羽毛和神奇的力量。
传说中,这只鸟能治愈疾病、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幅壁画通过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向观者呈现了神秘的传说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对美好和神奇的憧憬是普遍的,并且这些传说和神话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敦煌莫高窟壁画记录了这些故事,为后人提供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最后一幅壁画是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
画面展示了壮美的山脉、奔流的河流以及各种野生动物。
这幅壁画通过绘制出自然界的美丽,向观者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同时,这幅壁画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
他们通过绘画捕捉自然的细微之处,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幅壁画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和珍视大自然的重要性。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故事丰富多样,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这些绘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信仰、历史、传说和自然观。
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的故事
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的故事订阅号:读与居在古代印度,在恒河岸边有一只美丽的鹿。
她的毛色是由九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的,她的体态强健而美丽。
一天,九色鹿奋力营救一名在恒河中滑倒的溺水者。
当溺水者想要报答他时,九色鹿只要求他保守看见自己的秘密作为回报。
溺水的人欣然同意并感谢他。
在豪华的宫殿里,皇后梦见了美丽的九色鹿,她想用五颜六色的鹿皮做一个床垫,手柄上有鹿角。
在皇后的再三恳求下,国王非常爱他的妻子,最后答应她告诉世人去寻找九色鹿。
有了一大笔赏金,溺水者忍不住把秘密透露给了国王,并带领国王和他的军队去猎杀九色鹿。
九色鹿虽然被好朋友乌鸦告知,但还是没来得及躲开。
当他看到溺水的人时,愤怒的泪水顺着他的眼睛流了下来。
它用人类的语言向国王解释了一切,感动的国王命令任何人不得伤害或捕捉鹿。
因为那个溺水的人食言了,他突然浑身生疮,浑身发臭。
《佛说九色鹿经》最后说道:“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
是时乌者阿难是也。
时溺人者调达是也。
时鹿者我身是也。
调达与我世世有怨。
阿难有至意得道。
”《鹿王本生》,壁画,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层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经图》即描绘了故事的八个情节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礼、国王与王后、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陈述。
上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一系列经典动画片中,就有《九色鹿》这个故事,该片摄制于1981年,完全采用敦煌壁画风格,色彩艳丽。
而《佛说九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因此为更多人知晓。
订阅号:「读与居」关于书籍,电影,生活和梦想。
敦煌壁画简述
敦煌壁画简述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
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
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
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
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
1910年,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
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敦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大边关要塞。
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阳关,沿丝路西域南道与新疆的若羌县相连;西北行出玉门关,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敦煌南行经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逾阿尔金山,则直达青海省的格尔木。
敦煌历经了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观。
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
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
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敦煌的自然风光同样毫不逊色: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续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下断壁残垣,置身其间,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莫高窟壁画的故事
莫高窟壁画的故事敦煌莫高窟壁画是我国考究中国画发展历史、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的重要现实例证,它为我国艺术领域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艺术的特征、文化的价值提供了机会。
关于莫高窟的壁画故事你都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莫高窟壁画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莫高窟壁画的故事篇1须达拿太子施象本生故事很久以前,叶波国国王有个太子名叫须达拿,自小乐善好施,名扬天下,曾发誓:“凡有求索,不逆人意”他的国家有一大白象,力大善斗,每与敌国交战都会大获全胜,为此敌国都惧怕这头宝象,他们听说太子喜好布施,暗自高兴,便买通八个婆罗门人,长途跋涉到叶波国,向太子乞象,太子不违背誓言,将宝象舍施给婆罗门人,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国王闻讯后,十分震怒,按国法将太子驱逐出国,太子对此毫无怨言,临行前又将所有财物布施给民众,人民听说太子被驱逐出国,都前来送行,垂泪道别。
太子携妻带子乘车而去。
一路上太子又将车、马、衣服全都施舍给前来行乞的婆罗门人。
来到深山后,太子一家用树枝搭三间茅屋居住,渴饮山泉,饥食野果。
两子穿草衣兽皮,常与山中猕猴、狮子玩耍。
一日,妃子外出采果,又来一个奇丑无比的婆罗门徒,向太子乞要二子给他的妻子做奴仆,二子留恋父母,不愿离去,太子便把二子的手捆绑起来,婆罗门徒牵着绳头,用树枝抽赶而去。
等到妃子采果回来,不见两子,悲痛万分。
后来婆罗门徒牵二子到街上叫卖,叶波国的臣民认出二子正是国王的孙子,急忙到宫廷向国王汇报,国王见到孙子,又惊又喜,得知了太子的下落,悔恨不该赶走太子,便立即派人到深山接太子回宫,立太子为王,太子的善行感动了敌国,从此两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莫高窟壁画的故事篇2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生古印度大车国的国王,有三个王子,最小的名叫摩诃萨埵,一天,他们弟兄三个骑着马到山中游玩,山林中景色优美,三个王子玩的特别高兴,在他们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山谷,看到一只老虎带着七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虎饥饿难忍,母虎因此欲将自己的小虎吃掉,七只小虎面临死亡的威胁,三个王子见此情景,都特别难受,但却想不出救助它们的办法,萨埵暗自决定要救活老虎,于是他谎言支走了两个哥哥,脱光衣服,躺在地上让老虎吃他,可是老虎太饥饿了连吃他的力气也没有,于是萨埵爬到山顶上,找了一根尖锐的竹刺,用竹刺刺破了自己的喉咙,纵身跳下山崖,摔死在老虎的面前,老虎舔了他身上流出的血后,恢复了力气,带着七只小虎把他吃了。
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史资料 。这类 画多绘于洞窟龛 内四披 、 随之 。舍卫 国人闻金象之异 , 时来 围观 不知名号 , 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
甬道顶 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 但有的也 嬉戏逗耍 , 误及僧众静修 。佛遂使象护 国问名号时 。” 3 . 张骞一行 持节旄 行于 绘 于主要墙壁 , 如五代第 7 2窟 的“ 刘 萨 遣走金象 , 自此 , 金象 消失 。佛告 阿难 , 旅途。 4 . 远处一西域城 , 即大 夏 国 。 城 外
载画成 的故 事 , 包括佛教 圣迹 、 感应 故 随 即留金象 , 遣象护父子返 。 父子 出宫 , 大夏国求金 人名号 , 其后有侍从数人牵
象护知道 国王不 马持节 。 事、 高僧事迹 、 瑞像 图、 戒律图等。包含 金象也潜 出相随返家。 曲柄华盖下 , 中宗骑马上 , 后 随 着 历史人物 和历史事件 。 是形象 的佛 教 见金象 必将追究 , 遂出家为僧 , 金 象亦 数臣属。榜题 日 : “ 前汉 中宗既获金人 ,
术来说 ,佛像 画当然是 壁画 的主要部 家之间的全部情节 。 这样 的长篇 巨制连 奇 , 情节 曲折 , 颇有 戏剧性 。 如微妙 比丘
分 。佛像出现较多的画面有“ 弥勒三会 环画 , 在我 国佛教故事画 中是罕见的。 图” 。 此 图据《 弥勒下 生成佛经》 绘制。 经
尼因缘故事画 ,现存北 周第 2 9 6窟 、 晚
清晰 。画 中有一高大石像 , 像两脚 间置 公挥臂转连鼓 ,霹 电以铁砧砸石 闪光 , 下面, 既画像也题名。 在题 名结衔 中 , 有
一
佛头 , 表示从七里涧迎 回佛头置 于脚 雨师喷雾而致雨 。
的将官 职 、 领地 、 封户全部列入 , 类似唐
下 尚未安装 , 有榜题 曰: “ 圣容像初下无
《敦煌壁画故事》
尸毗王割肉救鸽
右印度大国阎浮提的国王名叫尸毗,是个心地善良、治国有方的贤德君主。一无,他理完朝政,坐在凉亭休息 。突然,飞来一只雪白的鸽子惊慌失措地大叫:“救命呀!救命呀!’’一只凶狠的老鹰在后面紧紧追赶。 尸毗王忙将飞来的白鸽放进怀中,眨眼工夫,老鹰也飞到了眼前,瞪着血红的双眼说:“快把鸽子交出来,我 现在饥饿难忍!” “那不行。”尸毗王说,“我曾发过誓愿,要普度一切生灵。鸽子求救于我,岂能让你活活吃掉?“说得好听 !”老鹰恶狠狠他说:“你既爱惜一切生灵,为啥只救鸽子不管我的死活?要知道不哈它,我就得饿死!” “这好办。”尸毗王对待者说:“快去端一盘上好的生肉来,让老鹰饱餐一顿。” “且慢,大王。我只吃刚杀的、带血的新鲜肉。” 这下尸毗王左右为难,救了白鸽,老鹰饿死,这不是救了一命又害一命吗?怎么办呢?一拍大腿,有了主意, 自己腿上是鲜肉,割下来既救了白鸽,也救了老鹰,不是两全其芙吗?便下令让侍从拿刀端盘,立即割肉。 “还有一件。”老鹰阴险他说,“既然大王愿代鸽子割肉,请拿秤来称吧。割下的肉必须和鸽子一样重。 “好,我答应你的要求。”尸毗王令仆人拿来一杆天平秤,将白鸽放在秤盘内。但奇怪的是国王割尽了腿上的 肉,不够鸽子重,割尽了身上所有的肉,还不够鸽子重。怎么办呢?为了救鸽喂鹰,履行诺言,他忍着巨痛站了起 来,想坐于盘中,献出全身。但体力难支,昏了过去。 王后和大臣们的哭声惊醒了尸毗王,他挣扎着站起身,强忍疼痛,坐进称盘,刚好和白鸽一样重。 这时,奇迹出现了——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白鸽眨眼都不见了。尸毗王割 下的肉全部长在身上了,完好如初,不觉疼痛。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 这个本生故事画最早见于北凉275窟北壁中层,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 。最精彩的当属北魏第254窟北壁前部的“尸毗王本生”。此画增加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哭等情节 ,增大了内容和时空跨度。正中的尸毗王形体高大,把画面一分为二。被割肉的小腿抬起,尸毗王目视血淋淋的伤 口,使割肉主题一目了然。由此可见,这幅画的构图表现出高超的结构才能,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 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 这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
敦煌壁画故事
尸毗王割肉救鸽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
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
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
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演出猎食逃命记。
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
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
”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
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
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
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
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
“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
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
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
”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
人天见之,皆大悲喜。
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
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佛陀曾向弟子开示累世修菩萨行的事迹,在众人的恭敬虔诚中,佛陀以手轻触大地,显现六种震动之瑞相,一座七宝佛塔从地涌出。
敦煌壁画的传说故事
敦煌壁画的传说故事“哎呀,妈妈,你快给我讲讲敦煌壁画的故事嘛!”我缠着妈妈说道。
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好好好,那妈妈就给你讲讲。
”我立马乖乖坐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妈妈,准备好好听故事。
妈妈开始讲了起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啊,有一群艺术家,他们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来到了敦煌这个地方。
他们在那高高的石壁上,一笔一笔地绘制着精美的壁画。
”“哇,那他们一定很厉害吧!”我忍不住感叹道。
“那当然啦,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那么多神奇的画面。
你知道吗,那些壁画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漂亮的仙女,有威武的将军,还有好多好多我们没见过的呢。
”妈妈绘声绘色地描述着。
“仙女长什么样子呀?是不是特别漂亮?”我好奇地问。
“对呀,仙女们穿着漂亮的衣裳,在云彩里飘来飘去,就像真的在天上飞一样。
”妈妈笑着回答。
我想象着那些画面,感觉好神奇呀。
“还有呢还有呢,妈妈快继续讲。
”我催促着。
“壁画里还有很多故事呢,比如那些关于佛教的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壁画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让我们能看到过去人们的信仰和生活。
”妈妈接着说。
“那这些壁画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
“这可不容易呀,经过了很多很多年,很多人努力地保护它们,才让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壁画呀。
”妈妈感慨地说。
我听着妈妈的讲述,心里对那些创造和保护壁画的人充满了敬佩。
敦煌壁画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我真希望有一天,我能亲自去敦煌,亲眼看看那些神奇的壁画,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和故事。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敦煌壁画的传说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敦煌壁画古代民族团结的著名事例
敦煌壁画古代民族团结的著名事例敦煌石窟的开凿,是随著佛教的传人而在中国兴盛起来的。
石窟中除了有佛的石雕和泥塑造像外,还有大量的壁画。
在新疆拜城东约五十公里的戈壁悬崖下的千佛洞,现存二百三十六个洞窟,其中有早到东汉时期开凿的。
有名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始凿于符秦建元二年(西元三六六年),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直至宋、元,各朝均有开凿。
敦煌是汉武帝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当时是地处东西交通要衝的边陲重镇,更是输送丝绸运往西方的通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七千馀公里的丝路上,僧俗交往,商旅如织文化交流频繁。
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潮流中,创始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了中国,首先在西域扎根,经由敦煌而入中原。
在战乱频仍,生命无凭的苦难年代,佛教因果报应、轮迴转世的教义深入人心,传统印度造窟修行以求得精神慰之风应运而生。
敦煌石窟即是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之下的产物。
石窟既是信众礼佛修行之处,洞窟世界遂如佛国世界,走入洞窟中,佛的塑像是洞窟的主体,四周怖满巨型的壁画,顶部为藻井建筑装饰图案,地面更舖满莲花砖,简直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淨土境界。
而充满宗教意味和艺术美感的壁画是石窟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元4至14世纪古代艺术家在敦煌东南宕泉河畔莫高窟陆续营建了大量的洞窟,在这里保留了多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是一座博大精美民族壁画艺术宫殿。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是中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
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著名的敦煌壁画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莫高窟小故事
莫高窟小故事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约25公里处的莫高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一大宝库。
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和彩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在这个神秘的地方,有着许多动人的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莫高窟的小故事吧。
故事一,壁画中的传奇。
莫高窟的壁画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其中不乏一些传奇的故事。
据说,在莫高窟的某一处壁画中,描绘了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
他手持长矛,挥舞着手中的酒杯,眼中闪烁着豪情万丈的光芒。
在他的身边,还有一匹神马,腾空而起,驰骋在苍穹之间。
这幅壁画仿佛将李白的豪迈与奔放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听到他那激昂的诗歌在耳畔回荡。
故事二,佛像的神秘传说。
除了壁画,莫高窟中的佛像也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有一尊名为“笑佛”的佛像,传说是一位古代艺术家创作时不慎将自己的笑容雕刻在佛像上,结果佛像竟然真的呈现出了笑容。
这一传说在当地久负盛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一睹“笑佛”的风采。
而在另一尊佛像身后,也流传着一个神秘的故事,相传佛像背后有一颗宝石,只有纯净善良的人才能看到它的光芒。
这些神秘的传说使得莫高窟更加神秘而诱人。
故事三,僧侣的传奇经历。
在莫高窟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僧侣留下了传奇的经历。
据说有一位名叫法显的高僧,曾经历千辛万苦,穿越了漫长的丝绸之路,前往印度求取真经。
他历经艰难,终于如愿以偿,将珍贵的佛经带回中国,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莫高窟中,也有许多僧侣留下了精彩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见证了他们的信仰与坚韧,也为莫高窟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故事四,壁画背后的故事。
莫高窟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据说在莫高窟的某一处壁画中,描绘了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
他骑着一匹骏马,背负着国家的重托,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途。
敦煌石窟壁画的故事
敦煌石窟壁画的故事敦煌壁画中所应用的多是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要的颜色,这些颜色的组合和排列很明显的凸显出了大唐时期的重彩特点,关于敦煌壁画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石窟壁画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敦煌石窟壁画的故事篇1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故事该故事讲,古印度舍卫国国王性情暴虐,逐放醉象踏杀百姓,众贵妇怨恨世事凶险,纷纷出家为尼,但又耐不住寺院的清净寂寞,遂求教于微妙比丘尼,微妙就对她们讲述了自己前世和今世的因果业缘。
微妙出自高贵的婆罗门家庭,成年后嫁给门当户对,聪明英俊的婆罗门青年为妻,不久喜生一子,其后又有身孕,按当地习俗必须回娘家生孩子,于是,微妙和丈夫携其子同返娘家,途中微妙腹痛难忍不能前行,全家只好在树下歇息。
到了半夜开始生产,谁知血腥味引来了毒蛇,毒蛇咬伤了微妙的丈夫,丈夫身亡,微妙只好强忍痛苦带着长子抱着新生儿一起继续赶路,走进深山又遇到一条大河,水深浪急,无奈,她只好抱着小儿先过河,把小儿放至岸边,又返回接大儿,大儿见状,即入水向母亲迎来,突然一个大浪把大儿卷走,回头再往岸边看去,小儿已被狼食之,一日之间,夫死子亡,仅剩微妙一人。
快到娘家时,遇到一老邻居,方知娘家近日遭遇大火,父母家小皆都烧死。
老邻居念微妙可怜,收留了她,不久,微妙又嫁一青年并怀孕,其丈夫整日酗酒不归,一天半夜,丈夫酒醉归家,因微妙正在生产未能起床开门,丈夫破门而入,微妙遭到毒打,更为甚者是将新生儿煮熟逼微妙食子肉。
因微妙不堪虐待连夜逃走,来到波罗奈国,在城外休息,遇到一位刚刚丧妇的富家子弟,俩人同病相怜,不久结为夫妻,十分美满,不料新夫因病去世,按当地风俗,丈夫死后妻子必须陪葬,于是便随丈夫埋入墓中,到了晚上盗墓贼来盗墓,盗墓贼首见微妙貌美,又将微妙占有,做他的妻子,数天后,贼首犯案被处死,微妙又被同葬一墓,恰遇群狼掘坟觅食,微妙从墓中再次逃生。
微妙当时想,前世究竟做了什么冤孽,今世遭此报应,便求佛指教,佛说微妙前世曾是一富家的大夫人,因不能生子,丈夫又娶一小妇并生一子,因嫉妒而生邪念,用铁针扎入小孩卤门,将小孩杀死,小妇怀疑是微妙所为,微妙誓不承认,并指天立下毒誓,若我害死小儿,嫁夫死夫,生子子亡,自食子肉,火烧全家,父母双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壁画的故事
篇1:
五百强盗成佛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南壁的壁画展现了五百“强盗”成佛的景象,从前,有个侨
萨罗王国。
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
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
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
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
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
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
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
食无着。
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
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
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
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
光明。
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
苦难。
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
极乐世界。
”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
从此,山谷中的
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篇2: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
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
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
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
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
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
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
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
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
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
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
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
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
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
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
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
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三二三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有人曾依据此图论证了汉
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
这是附会之说。
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
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