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基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呼吸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电子传递链及氧化磷酸化
1 NADH-Q还原酶 (FMN Fe-S) 2 琥珀酸-Q还原酶(FAD Fe-S) 3 细胞色素还原酶 (血红素b、血红素c) 4 细胞色素氧化酶 (Fe-S、血红素a、Cu)
琥珀酸等
FMN
Fe-S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NADH
FMN Fe-S CoQ
生物氧化形式:加氧、脱氢 生物氧化过程:脱氢、递氢 生物氧化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4.2 葡萄糖酵解途径
生物体内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途径。 包括EMP、HMP、ED、WD、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
糖酵解途径分三个阶段 (1)已糖的活化 (2)已糖的裂解 (3)丙糖的氧化
4.2.1 EMP途径
(3)ED途径可独立存在,也可与HMP途径共存;
(4)EMP途径一般不独立存在,常与HMP途径并存,且随微生 物种类与生存环境不同,二者所占比例也不同;
(5)多个途径都产CO2,但C来历不同。
4.3 呼吸作用
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 FAD等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 从而生成水或者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②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回收五个葡萄糖分子,消耗1 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 和水),即:完全HMP途径。
葡萄糖-6-磷酸+12NADP+
12NADPH+6CO2
戊糖磷酸支路的生物学意义:
(1)产生还原力(NADPH)并维持胞内的还原势; (2)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碳骨架,拓展碳源范围; (3)为光能及化能自养菌CO2的固定提供前体物质; (4)特定情况下可提供能量,与EMP途径相联系,共同调节
复合物 I
NADH 脱氢酶
Cyt b Fe-S Cyt c1
复合物 III
辅酶Q-细胞色素 还原酶
Cyt c
复合物 IV
Cyt aa3 细胞色素C 还原酶
O2
电子传递释出的能量用于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 此梯度用以驱动ATP的合成。在电子传递和磷酸化 之间起偶联作用的是H +电化学梯度。
⑧ 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⑨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酸酸
葡萄糖+2NAD+2Pi+2ADP →2丙酮酸+2NADH+2ATP
特点:基本代谢途径,产能效率低; 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作为合成代谢原料; 有氧时与TCA连接,无氧时丙酮酸及其进一步代谢产物 乙醛被还原成各种发酵产物。
③生物体内能量 产生的三个阶段
大分子降解成 基本结构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进 一步分解成共同
的中间产物
共同中间物进 入三羧酸循环, 经电子传递链传 递生成H2O,释 放出大量能量, 其中一部分储存 在ATP中。
生物氧化的过程
①底物脱氢(或脱电子) (该底物称作电子供体或供氢体) ②氢(或电子)的传递 (需中间传递体,如NAD、FAD等) ③氢受体接受氢(或电子) (最终电子受体或最终氢受体)
4.2.4 WD途径
PK途径:
磷酸解酮酶 5-P-木酮糖
乙酰磷酸 磷酸甘油醛
HK途径: 葡萄糖
5-P-木酮糖 5-P-核糖
乙酸 乳酸
乳酸 乙酸
葡萄糖酵解途径总结
(1)同一微生物中常同时存在多条代谢途径,只依靠EMP或 HMP途径的微生物较少见;
(2)HMP途径可独立存在,也可与EMP或ED共存;
①葡萄糖的磷酸化
②G-6-P异构成F-6-P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
③F-6-P形成F-1,6-2P 磷酸果糖激酶
④F-1,6-2P形成甘油醛- 3-P和二羟丙酮磷酸
⑤二羟丙酮磷酸异构成甘油醛- 3-P
⑥甘油醛- 3-P氧化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⑦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键形成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生物学基础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呼吸作用
4.1 新陈代谢绪论 ①“物质与能量”
物质即能量,能量即物质。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属性。
电子 原子 分子 基团
氧化还原反应 基团转移反应 异构、重排反应 ……
②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中心任务:把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初级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 活动都能使用的能源-ATP。
代谢过程。
4.2.3 ED途径
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限于假单胞菌属)的替代 途径。
2-酮-3-脱氧-6 磷酸葡萄糖酸
葡萄糖-6-磷酸+1NADP++5NAD
2丙酮酸+1NADPH+5NADH
(1)两丙酮酸来历不同,一为裂解产物,一为EMP转化而来;
(2)ED途径只产生1M底物水平磷酸化的ATP,但只需4步反应 却能得到EMP途径经10步才能获得的丙酮酸。因此代谢速度 快、转化率高。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12

~P
基 10 团 转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P
移 能
8
6
4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2 3-磷酸甘油
0
ADP
生物系统中的能流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氨基酸 其它单糖
乙酰CoA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Pi
e-
三羧酸 循环
最有机物
化能异养菌




光能营养菌
ATP
源无机 物
化能自养菌
(化能异养菌) 核能发电站
(光能营养菌)
光能发电站 便携式电池
(化能自养菌)
水力发电站
腺嘌呤—核糖—
O

O+ P—
O
O+ —P—
O

O P —+
百度文库
O-
O-
O-
O-
Mg2+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4.2.2 己糖单磷酸途径(HMP)
第一阶段: 生 成五碳糖、 NADPH及CO2
第二阶段:五碳 糖经转酮、转 醛作用重新合 成六碳糖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①磷酸戊糖经重排生成磷酸己糖和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 EMP途径转化为丙酮酸,即:不完全HMP途径。
3葡萄糖-6-磷酸+6NADP++5NAD 5丙酮酸+6NADPH+5NADH+3CO2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O2为最终电子受体 氧化型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
4.3.1 有氧呼吸
(1)糖酵解 (2)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 (3)TCA循环 (4)NADH、FADH2被氧化产生能量ATP。
(一) TCA循环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H+3H++FADH2+GTP +HS—Co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