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群 量 化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微量 C 2 0.6 1.4 (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 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 【解析】 种群A、B、C是群落中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群落。种 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C对其捕食、营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4.0=14.3%。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3.0+15. 0+41.5=59.5百万千焦。 【答案】 D
6.(2011·徐州模拟)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 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动物的领域大小与动物的体重和食 性密切相关;图示中的三种鸟类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从图示信息不能 获得三种鸟类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
5.(2011·盐城二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 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 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解析】 此图中缺少太阳能、水分、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答案】 D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 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动物不能自己制作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 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 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树桩上长出的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 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树桩在腐 烂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看不见的生物 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森林中的落叶 也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 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的整体。
例如,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 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 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 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 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练一练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下列哪一项属于生 态系统 •A、黄河中的水 •B、黄河中的所有生物 •C、黄河中的鱼 •D、整条黄河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
消费者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 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练一练
以下可作为生产者的是 •A、种植水稻的农民 •B、人工养殖的鱼 •C、田中的水稻 •D、能使树桩腐烂的真菌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它就是关于自然界里的万物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咱们先来简单说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它主要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就是那些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它们通过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等方式,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互动。

非生物部分则包括了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它们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条件。

那么,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呢?这就涉及到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营养结构可以分为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层次。

食物链就是一个生物(生产者)吃另一个生物(消费者),然后被第三个生物(消费者)吃掉的过程。

比如说,草被兔子吃,兔子又被狼吃,狼又可能被熊吃。

这样一来,一个循环就形成了。

而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网络。

比如说,草是第一个食物链的生产者,兔子是第二个食物链的消费者,狼是第三个食物链的消费者,而熊可能是第四个或第五个食物链的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拼图,每一个生物都是一块拼图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这个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比如说,如果某个物种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其他物种的数量减少,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所以,咱们人类也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让这个大拼图能够永远保持完整、美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影子。

比如说,咱们去公园散步的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些小动物在草地上觅食。

这些小动物就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小动物来获取能量。

而草地上的植物则是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养分,供给给其他生物。

还有一些昆虫会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控制害虫数量。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 作用的细菌、蓝藻等) 消费者: 分解者:
池塘生 态系统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CO2等 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遗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 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 做食物链。 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食肉动物—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食肉动物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食肉动物 —四级消费者 第五营养级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 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对某一动物而言,所处的营养级并不 是一成不变的。 4.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 级别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思考】 一种生物只能 占据一个营养 级吗?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食物链:
由许多食 ⑵食物网: 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 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态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 系统 作用的细菌、蓝藻等) 消费者: 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寄生的菌类、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 分解者: 能将动植物遗体 残骸中的有机物 分解成无机物(主 要是细菌和真菌、 腐生动物等)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

1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2 还原者亦称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3 物种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类物种在数量方面的分布特征4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即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5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又称为植物性生产,后者是消费者又称为动物性生产6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信息流却是有来有往的,双向运行的7 自动调节功能: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内部的机制再返回稳定协调状态的能力8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9 生态学按生物类别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10 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有化学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挖掘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11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12 按环境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13 按环境要素可以把自然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14 按环境范围大小来划分把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15 环境系统结构:是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和方式16 环境系统结构的特点配置及其关系有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变异性的17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其一为空间功能,其二为营养功能,其三为调节功能18 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通常被分为基础环境学与应用环境学19 环境科学研究基本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20 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法,固化法/物理化学法/弃海法/生物法/焚烧法/深井注入法21 可持续发展是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谐性)22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3 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①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建立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④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⑤建立重大决策监督与追究责任制度⑥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24 环境容载力:对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概念的结合与统一25 环境容量: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广义的环境容量可以理解为是指某区域环境对该区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阀值26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27 环境承载力特点:有限性/客观性/稳定性/变动性/可调性28 环境容载力的功能包括:服务/功能/维护/净化/调节等多种功能29 污染物极限容量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社会环境污染极限容量30 环境承载力分类:环境基本承载力/环境污染承载力/环境抗逆承载力/环境动态承载力31 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系统,应该具有评价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这三要素32 生态环境的单项评价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分析法33 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需要有判别的基准,即评价标准.其来源有①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②背景或本底标准③类比标准④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34 环境污染评价是在查明污染物排放地点形式.数量和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物毒性.危害和环境功能等因素,以潜在污染源能力来表达区域内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那些排放量大,毒性大的物质35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36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污染源评价/环境污染现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费用效益分析37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应该使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8 环境影响预测法常用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系统模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39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交书面报告及把结果应用于决策中40 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4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2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具体分为生态结构评价/生态功能评价/生态效益评价43 指标值选取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可计量性/先进性和超前性/地域性/科学性44 生态评价的方法: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和矢量-算子法45 生态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水平评价/生态环境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和生态足迹评价46 比较第一套和第二套生态区综合考核指标特点的差异第一套评价指标的特点:图形、突出体现了生态区内涵/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突出区域,涵盖区域的原则/突出体现了生态区优美整洁的环境和先进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了生态区发展的现代化和区域化特征47第二套评价指标的特点:生态满意度作为区域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区域生态对其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持续度,协调度和集聚度的满意程度/从生态区的现状评价出发,重点考察结构和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8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49 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即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50 容载力测度指标主要包括容载力的优势度/潜力度/饱和度/协调发展度和可持续度五个方面51 环境容量评价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和土地环境容量的评估52 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相对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区域差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成分原则/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53 环境容载力优势度是反映区域环境容载力相对于其他同类地区的优劣程度54 环境容载力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状况,把研究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的环境容量目标与环境承载力调控目标及其管理对策55 环境容载力区划原则:综合整体原则/地域分异原则/景观异质原则/功能结构原则/环境容载原则56 我国的大气监测项目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降尘量作为必须监测项目57 对于污染源非常分散的区域可采用网格布点法58 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59 环境监测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种:环境监测年鉴/环境质量报告/环境监测数据库/环境监测档案库60 协同性原则:进行环境预测还必须注意到环境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客观得存在着比例节奏等关系61 比较常用的约束外推预测法有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62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测②污染物产生量.环境容量和对资源情况的预测③环境污染预测④生态环境预测⑤环境资源破坏和污染的经济损失预测⑥环境治理和投资的预测63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64 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65 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有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生态保护建设规划66 生态污染要素控制规划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规划/物理污染控制规划67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68 生态区划的要素划分:自然生态区划/生态资产区划/生态承载力/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区划69生态调控原理:高效的功能原理/最优的协调原理70 生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编制生态规划,指导生态建设实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城市生态建设/重视教育,加强宣传,为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71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以城市生态关系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72 一个生态城市的内涵具体表现:优美的城市环境/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高素质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73 在生态城市规划上,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74 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包括长期规划(大于20年),中期规划(15年),短期规划(5年)75 从范围和层次来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76 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规划,按其时空界域和作用,又包括环境战略规划/国土环境整治规划/中长期环境规划77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人口与经济2城市经济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①人口与经济部分②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③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④国民经济提供资金78 根据规划指标在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作用以及约束的不同,把区域环境规划指标分作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相关性规划指标79 相关性规划指标有:区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经济规模/生产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80 针对性原则指标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政策.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81 环境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以及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82 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①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②/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带,海域及其岸带等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④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行政辖区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有时不仅有经济.社会和环境合理性,而且亦便于管理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一般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83 环境规划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3个层次84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保证目标的先进性85 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与内容:①从目标的高低划分②从时间上划分③从空间上划分④从行业上划分⑤从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划分1区域污染控制目标2区域生态保护目标3区域环境管理保护目标⑥从规划内容上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86 环境规划程序是在环境规划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主要包括: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大纲,环境现状调研,环境综合预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申报环境规划方案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87 生态管理: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88 生态监测基本特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89 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90 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一般指一切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建设91 生态保护的方针: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92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93 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大致有:生态农业型/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工业型/城市化的类型/生态破坏恢复型94 环境管理还具有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决策性的非程序化特点95 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管理范围分类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部门环境管理,按环境管理性质分类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96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指导/服务97 环境管理的主要组成要素:政府及其作用/科学技术/市场及其作用/公众参与和环境文化/自然资源98 政府作用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对资源环境实施管理和分配/组织社会生产和消费/在市场机制下宏观调控市场的运行机制,稳定经济,实施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99 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准/建立实行环境保护制度/采用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健全环境统计指标系统100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持续发展的原则/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101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102 法律手段具有的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103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甚至勒令其关,停,转.迁,对易产生污染的工程设施和项目采取行政制约的办法属于行政手段104 环境管理决策:是决策理论在环境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就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多项生产实践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环境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做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并形成方案的集合与揭示优度,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105 一般来说,环境管理决策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106 宏观的环境管理为例来说明环境决策的主要内容: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目标,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途径/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模式/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结构和功能107 环境管理决策系统由环境决策系统.行政监督管理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组成108 环境管理决策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109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特征: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110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的理论/环境管理的方法/环境管理的体制/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等111 环境管理研究的趋势:区域环境状况评估体系研究/污染物越境转移的环境管理研究/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研究/重大经济决策环境审议和评估研究/环境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国计算机环境管理信息库的建设/改善教学科研的措施112 环境法体系结构包含的主要内容: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和规章/地方性环境法规/环境保护标准/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的国际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113 我国环境执法的程序有行政程序,仲裁程序和司法程序114 三同步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115 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116 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为了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职权范围与职责分工而采取的组织方式.117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118 关于环境管理的模式共有三种类型:区域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19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12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规定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以及管理措施的法定化121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结构和功能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寻找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122 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近代环境科学开始产生发展起来。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相互作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生态系统被描述为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物质或环境的集合,包括了空气、水、岩石、土壤和其他物理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包括生态位、生物圈、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等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结构对于生物生存和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位: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其所处的生境、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等。

2.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存在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性。

生物多样性也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3.生态系统大小:生态系统的规模是区分不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4.食物链:自然组成中,由低级生物体为食而形成的逐层递进的关系序列。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生态环境、经济利益、文化文明等方面。

总体而言,生态系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维持整体平衡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生态系统内的物种和生物体结构密不可分,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互相作用以形成相互支持和平衡。

这些细微的平衡相互影响,从而使整个地区相对地获得了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的机制。

2.调节气候生物体通过代谢,消耗大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而生物体和植物则能够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从而通过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氧气来调节气候。

3.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为社会提供了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如水、食物、药品等。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体和物质循环亦是资源回收的能力,因此生态系统产生了充分的自然资源,使得人类获得了自然资源保护和回收的方式。

4.人类生产与生存保障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产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生命所需的食物,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生产领域,如林业、工业等。

5.文化传承生态系统对于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
生态系统最 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异养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生态系统的 关键成分
[例1] (2008·上海高考)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A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 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 都是分解者


一二三四五

A
A1
A3
A5
B
B2
B3
B4
C
C1
C2
C3
D
D1
C2
D3
D5
B
C
D
A
书写食物链的依据: 1.根据动物的食性
2.根据生物的个体数量关系 一般地说,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个体数越少;
3.根据能量或生物量的关系 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其能量越多,其生物量 一般来说也越多;
4.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含有的重金属或难于 分解的化学物质越多
分解是者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② 1号和2号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
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温度、 金鱼的数目、金鱼藻的数目等
③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最少答出两项)

④ 3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 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
满足金鱼生存所需的能量。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范围(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①食物链②食物网[概念检测](1)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2)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4)食物网中某生物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5)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教材拾遗]1.(选择性必修2 P49“思考·讨论”拓展)不同生态系统中,除食物链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为什么?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2.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提示:可以。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

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1.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①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②食物链:乙→丙→甲。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①分析依据:根据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②结果: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3)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本文将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篇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生产者通常是植物,如草、树木和水生植物等。

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获取能量。

消费者包括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主要以植物为食,如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如肉食动物;高级消费者则以次级消费者为食,如猛禽等。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负责分解死亡生物和有机废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供生产者利用。

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等。

非生物成分包括水、土壤、气候和光照等。

这些成分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非生物成分之一,它不仅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生存所必需的。

土壤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栖息地。

气候和光照等非生物成分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还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竞争和共生等。

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其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关系,如植物之间争夺水分和养分。

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一种共存关系,其中彼此之间互相受益。

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如水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总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1.1 生物因素生态系统就像是一个大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演员。

首先是生物因素,这包括了所有活的东西,比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想象一下,植物就像是这个舞台上的“背景布”,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必需的食物和栖息地。

动物则是“主角”,它们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吃东西、被吃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微生物则是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虽然它们很小,但却在幕后默默地做着重要的工作,比如分解有机物质,保持生态平衡。

1.2 非生物因素除了生物因素,还有一些非生物的“幕后工作者”。

这些包括水、空气、阳光和土壤。

这些非生物因素虽然不活跃,但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水就像是生命的源泉,没有它,植物没法生长;阳光则提供了能量,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对所有动物来说至关重要,而土壤则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1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可以通过食物链来理解。

食物链就像是一条大链子,每一环都紧紧相连。

首先是生产者,也就是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形成了链条的“起点”。

然后是一级消费者,比如小虫子或草食动物,它们吃植物,接着是二级消费者,比如肉食动物,它们吃一级消费者,最后是三级消费者,像猛兽一样的动物,它们吃二级消费者。

这一连串的吃与被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2 食物网食物链其实只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一部分,真正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食物网就是将多个食物链串联起来的网络。

举个例子,一只老鹰可能不仅仅吃兔子,还会吃其他小动物,而兔子也可能吃多种植物。

因此,食物网看起来就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3. 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影响3.1 自然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要协调运作才能正常运行。

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由一系列互相关联的组件组成。

它们以多样的方式相互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着大自然的运行。

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并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一个生态系统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生物组成、物质组成、能量组成以及过程组成。

生物组成是组成生态系统的最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所有的生物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物质组成是指土壤、水以及空气中的物质,还包括植物体和动物体上的化学成分,物质组成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至关重要。

能量组成指的是各种形式的能量,如太阳光、风能和潮汐能等,能量组成为生态系统的进化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最后,过程组成指的是生态系统中包括种群迁移、物种关系、营养及流域关系等一系列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些过程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变化。

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生物组成主要起一个主导作用。

它们是一个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以及过程发展的基础。

生物组成通常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物,这些生物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生态系统的状态。

例如,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将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和其它物质吸收,供植物利用并释放供其它生物使用。

动物则可以通过获取食物改变物质组成,影响生态网络中物种关系,从而影响一个生态系统的运行。

另外,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向生态系统释放有效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系统的发展。

物质组成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组合,其中土壤和水体可以释放出各种物质,这些物质供给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植物体与动物体也包含了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它们作为种间营养循环的组成部分,在系统内部进行循环,满足生态系统中各种种群的需求。

最后,能量组成是指能量以各种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中,其中太阳能是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它不仅可以提供热量,而且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提供养分。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
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
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就是所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靠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的'相对平衡
的生态系统,例如原始森林、海洋等。

自然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更多食物、木材、燃料、纤维以及药物等社会经济的关键共同组成成分。

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

它决定于人类活动、自然
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良性循环。

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改造上。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把生态系统分成若干类型。

1、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如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

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生产者是是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

3、分解者是异养生物。

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异养生物。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

4、消费者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

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

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_________ 生物群落 与它的_________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 统一整体。
生 态 系 统 的 成 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归类: 无机环境
作用: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组成成份: 物质——水
能量——阳光
地位; 必备成份 空气 无机盐
热能
2.生产者
组成成份: 自养型生物
异养型生物 组成成份: 腐生细菌(枯草杆菌) 腐生真菌(霉菌 、蘑菇)
腐生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注意
• • • • • •
菟丝子——消费者 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并不是所有生产者都是植物 硝化细菌——生产者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分解者 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 冬虫夏草—虫草菌 并不是所有分解都是微生物 蚯蚓—动物 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细菌——消费者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作用: 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地位: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必备成份
3.消费者
营捕食的动物(主)
组成成份:异养型生物
寄生生物(如菟丝子)
作用: 地位;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 产者的传粉或种子传播
非必备成份
4.分解者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非生物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组成的。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由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物质循环组成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生产者,第二层是消费者,第三层是分解者。

生产者是最底层的生物体,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生产者包括植物和微生物。

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二层。

它们通过摄食其他生物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消费者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三层。

它们能够将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

分解者包括微生物、腐生动物和腐生植物。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是一个循环系统。

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摄食生产者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分解者将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无机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吸收利用。

这样的循环系统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体、非生物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体包括水、土壤、岩石、空气和光线。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水循环等。

这些循环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的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能转化为植物能量,再由植物能量传递给消费者和分解者。

水平方向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体之间的能量转移。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组成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
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各种方 式传递信息的过程。例如,蜜蜂通过舞蹈传 递花粉采集的位置信息;鸟类通过歌唱传递 领地和求偶信息。信息传递有助于生物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协作,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生物种群的繁衍。
04
CHAPTER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01
02
03
抵抗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 持原状的能力。
详细描述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的过程。在食物链中,生 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消费者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 取能量,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同时,能量的传递过程中会有损失,确保了能量的高效利
用。
信息传递
总结词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 有助于生物之间的交流和种群的繁衍。
高度。
划分
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划分为 不同的营养级,如生产者为第一 营养级,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
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等。
特点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能 量流动越快;营养级越高,生物
数量越少,能量流动越慢。
03
CHAPTER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它 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维持生态平衡。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和重建,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平衡。
THANKS
谢谢
实例
草原生态系统在受到过度 放牧的破坏后,容易恢复, 因为其物种数量较少,环 境条件较为稳定。
05
CHAPTER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一、物质成分:
1、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如碳、氮、磷、氧等;无机物质是指土壤中的矿物质,如硅、铁、锰、磷等。

2、能量:包括可利用的太阳能和可利用的地热能等。

3、水:生态系统中的水,可以分为渗漏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和污水等。

二、生物成分:
1、植物成分:包括大型植物、小型植物、浮游植物等;
2、动物成分:包括大型动物、小型动物、昆虫、病毒、细菌等;
3、微生物成分:包括甲藻、藻类、浮游藻、病毒、细菌等。

三、环境成分:
1、物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
2、化学环境: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等;
3、生物环境:特殊生物如藻类、微生物等及其在某一环境中的特有生物群落。

四、社会成分:
1、人口成分:人类的数量、结构、活动等;
2、经济活动成分: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如农业、林业、工业等;
3、技术成分:人类的技术水平,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大家庭。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吧!我们要说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成员,它们分别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和非生物物质(水、空气、土壤等)。

这些成员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样,各有各的作用,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植物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植物也有自己的“小伙伴”,那就是动物。

动物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小伙伴,它们通过捕食植物或者吃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有些动物是消费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

消费者就像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提供能量;而分解者就像是我们的保洁员,它们帮助我们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

微生物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隐形人”,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比如那些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的蜜蜂;有些微生物是有害的,比如那些会引发疾病的细菌和病毒。

微生物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偷小摸,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也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我们要说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个金字塔一样,从下到上依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作用,相互依赖。

比如说,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动物则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整个生态系统使用;非生物物质则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其他成员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很多成员,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作用,相互依赖。

我们人类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学会尊重和保护这个大家庭的其他成员,让它们能够和谐共处,共同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记住了吗?这就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奥秘!希望你能喜欢这个有趣的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 能量:阳光、热能
2: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它 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将生物分 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下图是生态系统4种成分组成的关系图解。 据图回答
(分A4)([(实实是(态A如生23))现现果产系1本图])的的要_者统生中_.生维和图;。_的态,_持产消中B什A系_一→费者_→的么统_个者A_BA成的的生固的,分能态过定过BB?量系,程太程生统流是C阳是产,,动通能通者必D是过开过和须分光从_始呼_分要别_合_的吸_解有_为_作_作者。的__生用_用生__物成
C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D 消费者和分解者
A 每项填一次,不重复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土壤与生物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判断: 市场上有鸡,鸭,鱼等动物,也有
各种青菜,还有阳光,空气等无机 环境,它们是否能共同构成一个生 态系统?为什么?
反馈练习
4.以下是关于消费者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B.消费者在食物网中可占有任何一个
营养级 C.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 D.消费者都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反馈练习
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D)
A.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反馈练习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B) A.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反馈练习
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 的一组是( D)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 成无机物。
*小结: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CO2等
消费者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无机物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因 为食物关系会形成什么?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请写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一成不变 的呢?
下图表示某草地生态系统,请你用箭头将图中各生物 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 复杂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 重要条件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渠道

生物群落 +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和
消费者
食物网
分解者
反馈练习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
态系统的一组是 ( ) A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 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 能量:阳光、热能
2、生产者: 自养生物 例如:绿色植物(主要) 3、消费者: 异养生物 例如:动物(主要)
4、分解者: 异养生物 例如:主要是腐生细菌、真菌 腐生动物 (如蚯蚓、蜣螂、秃鹫)
菟丝子
猪笼草
【别名】屎壳郎、推粪 虫、铁甲将军、牛屎虫

蛇 鸟
虫鼠
3)蛇与鸟是 捕食关系,

鹰与蛇是 捕食和关竞系争.
高考链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判定(选择题)
1.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 分,它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2.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
蚯蚓等生物为( )
A.消费者
B.生产者
无机物,可以供生产者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
不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
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反馈练习
右图反映的是某区域生物之间的 关系,据图回答:
1)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该图中还缺 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该图中具有 4条食物链
秃鹫
请阅读P90第一段 分小组思考与讨论:
1、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2、并用“如果没有……,就会……”造句描述 这些成分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 成分
作用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为生物成分提供物பைடு நூலகம்和能量。
生产者
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将光能等 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消费者
加快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 和种子传播。
2、范围:有大有小
3、类型:多种多样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农田 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果园 生态系统
城市 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 者的是( ) A.光合细菌、酵母菌 B.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4.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5.菟丝子俗称黄丝藤、无根藤,菟 丝子茎长出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内, 及取养分和水分 ,那么在生态系 统中,菟丝子这种植物属于( )
书写食物链注意事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 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一般不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3.“ → ”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方 向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