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体育教育教学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3.体育锻炼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5.身体心理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7.“社会促进”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10.196511.体育心理学12.1980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15.异常行为二、单选题1.C. 2.A. 3.C. 4.D. 5.A. 6.A. 7.D. 8.C.9.B. 10.B. 11.A.三、多选题1. A.B.C.D2. A.B.D 3.B.D 4.A.C.D 5.A.B.C 6.A.C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12.A.B.C.D 13.B.C 14.B.C.D四、匹配题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五、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六、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1)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运动需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等。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析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自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锻炼成瘾:是指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应激: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改变。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到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于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目标不同:体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运动心理学的目标是心里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锻炼心理学的目标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体育心理学发展:1.古代的体育心理学萌芽2.近代的体育心理学:1926年,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3.现代的体育心理学: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里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该理论把环境看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斯金纳强化学说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运用: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特性:1.倾向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运动兴趣的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培养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四、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1.提高内部动机2.激发外部动机(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1.看待成功2.运动目的3.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4.运动快乐感5.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2.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3.设置简洁、可操作的目标4.让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团队目标六、运动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结果依赖情绪:对结果的“自然反应”,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运动员对成功的最初反应是愉悦或高兴,对失败的最初反应是失望或悲伤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练或运动心理学家了解运动员的认知活动过程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对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措施:1.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2)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人们健康的个人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二)合理行为理论:个体认识到由于自己静止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三)计划行为理论:个体对锻炼有积极态度和正确认识,但如果他觉得自己无能力或无足够机会去锻炼,那么其锻炼意图就会减弱(四)控制点理论: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有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预测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六)跨理论模型:1.包含了处于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人2.行为的变化时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3.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通过程4.强调除了行为会发生变化以外,其他结果会伴随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干预的手段:一对一干预、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1.情景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1.应激2.动机3.人格4.心理准备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1.否认2.愤怒3.许愿4.抑郁5.承认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九、注意与运动表现注意的特点:1.选择性2.强度(阈限性)3.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3)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1.广阔-外部注意(篮球)2.广阔-内部注意3.狭窄-外部注意(射击,斯诺克)4.狭窄-内部注意(体操,跳水)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技能的心理机能训练程序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场景并设置比赛行动的方案5.过度学习技能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唤醒有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描述了运动表现与唤醒水平的关系(1)总体来说1.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2.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后继续想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2)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粗糙简单的运动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3)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相对外向的人需要的唤醒水平相对较高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2.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形的3.随着自信心增强,运动表现水平提高,二者也成线性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机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已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认知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2.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技能训练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4.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依据:1.训练目标2.起始状态3.训练规律4.训练条件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3.制定具体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1.教育2.实践3.实施计划4.坚持5.评价6.收获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联系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作用:1.调节应激反应,提高放松效果2.克服放松训练的盲目性3.增加联系着参与训练的能动性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训练过程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2.建立害怕时间层次3.系统脱敏的实施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1.提高适应性2.提高抗干扰能力3.提高备战针对性4.提高训练质量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手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自信训练方法: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增强自信6.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增强自信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团体在追求目标的了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h
21
本教材为何取名“体育心理学”
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 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个学科无 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 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
祝蓓里等人(2000)认为,体 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 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 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专 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h
25
本教材所下的定义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
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h
26
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两个目的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两种。
h
37
简单反应时
❖ 是指对单一刺激作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间隔,或是指对于事先知道的某种刺激作出事 先规定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h
38
简单反应时举例:
❖ 简单的反应在心理结构上仍可 分为:感知信号刺激;联想, 也即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 处理,以及反应3个具有不同特 点而又相互联系的阶段
h
41
反应时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说,反应时与运动速度在同一组被试中没有高相关。
反应时
运动速度
刺激
第一个反应
完成动作
反应能力
图1-1: 反应时与运动速度相结合的模式
h
42
表1-1 三名运动员反应时与运动成绩的比较
名次 运动员 起跑反应时
1A
0.193 10.25
2B
0.151 10.25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能够:(一)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二)知道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三)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四)了解国外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五)了解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六)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框架(见图1—1)图1—1 体育心理学概述的教学内容框架图三、知识拓展与深化(一)何谓体育心理学在定义体育心理学之前,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很有必要。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分化日益突出。
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竞技运动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
由于这三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不断分化。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运动心理学已经在运动表现之外拓展了相关的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而且,在运动心理学的文献中,锻炼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shel,2003)。
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更早一些。
如原苏联的丘奇马疗夫在20世纪20年代就研究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目前,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研究领域齐头并进,向前发展,都显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联系,主要源于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将体育看成是广义的体育,体育就应该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三个领域。
不管哪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
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具体来说,三者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2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3 .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4 .了解中外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5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领会)1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2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3 .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识记)1 .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2 .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第三节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1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识记)。
2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领会)( 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
( 2 )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
( 3 )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 4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
(三)教与学的建议1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2 .第二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对体育实践活动与体育科研的重要性。
3 .第三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未来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2 .认识上述理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识记)1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领会)1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Higher Educati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 的标准化测量工具进行研究的方法。采用心理 测验法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正确地 选择测量工具。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一般 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或者是由受过严格训练的 心理学工作者来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两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简单反应时(S——R)
指对单一刺激作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间隔,或是指对于事先知道的某种刺激作出事先 规定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 感知信号刺激 • 联想(也即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 反应
自然实验法
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实验 情境,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 • 优点:被试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 • 缺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准实验法
指在某些自然情境下将实验室实验作一些 变通处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 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实验。 • 优点: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 • 缺点: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研究的共同点:
• 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 • 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
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 等等; • 研究方法相同。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研究任务
实践任务: 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
体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动机、情绪调控、心理健康、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二、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运动成绩和运动体验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运动员: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
(2)教练员:研究教练员的心理素质、领导风格、沟通技巧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3)观众:研究观众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4)运动环境:研究运动场所、比赛氛围、媒体宣传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运动员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规律。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群体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信息。
3. 观察法:在自然或人为控制的环境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改善主要依赖于行为强化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关注运动员的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等,认为心理因素在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表现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运动员的内心冲突、动机、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4. 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生物因素(如神经、内分泌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五、应用领域1. 运动员心理辅导:针对运动员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服务,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成绩。
2. 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使其更好地引导运动员。
第01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 祝蓓里等人(2000)认为,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 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本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 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就是 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需要有昂贵的实验仪器。
自然实验法
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实验 情境,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 • 优点:被试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 • 缺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准实验法
指在某些自然情境下将实验室实验作一些 变通处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 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实验。 • 优点: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 • 缺点: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
• 研究目的: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 研究对象:运动员 & 教练员。 • 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
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 理状态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exercise psychology)
• 研究目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 • 研究对象:大众。 • 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研究的共同点:
• 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 • 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
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 等等; • 研究方法相同。
体育心理作业1-13章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 体育教学 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 体育锻炼 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体育教育、竞技体育 、 大众体育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 认知 、 情感 和 行为 的科学。
6.认知心理学 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即S -O -R 。
7.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内容的 基础性 和呈现方式的 多样性 。
8.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 真理的相对性 ,重视认识中的 主观能动性 。
9.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 应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 进行研究的科学。
( C )A. 情感和意志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D. 认知和个性2.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 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D )A. 一种B. 两种C.三种D. 多种3.学习体育心理学是 的需要。
( A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4.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 于 年完成的。
( D )A. 1901B. 1896C.1905D. 18985.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C )A. ScriptureB. AnshelC.GriffithD. Wann6.在中国, 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 B )A. 吴文忠B. 马约翰C.肖国忠D. 马启伟7.如下图所示的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是 心理学派的理论观点。
(C )A.行为主义B.建构主义C. 认知心理学D. 人本主义8.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 的学习策略。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区别: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二)现场研究法●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
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心理测量法●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
如:●1、体育社会心理学●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2、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3、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4、教育运动心理学●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发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作用:〔一〕体育实践工作者的需要;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章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安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安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根底。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开展为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开展成为从事*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水平〕、乐趣〔比拟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 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运动兴趣的方法: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工程;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6.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第四章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理动因。
体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体育与人的心理关系(1)体育对自身的影响(2)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概述概念: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校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运动体验概念: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而获得的感受。
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本体运动感知觉概念: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运动感知觉包括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专门化感知觉概念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第二节体育与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特征①形象性②概括性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运动表象的概念及其形成运动表象的概念: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各方面的特点。
运动表象的形成:视觉表象→视动结合表象→动觉表象运动记忆记忆的概念: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回忆)四个过程。
动作记忆的特点:多种感知觉参与的;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的记忆第三节体育与思维思维的概念; 是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抽取出来加以总结。
间接性: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推断事物。
或借助经验来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过的事物,来预见或推知其发展过程。
操作性思维概念:借助于肌肉动作、操作仪器或器材进行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对象既有肌肉动作,又有器材。
操作性思维的显著性特点是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做。
《体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 C )A 相同的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2、以下哪个心理学家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 B )A 斯金纳B 罗杰斯 C皮亚杰 D 赫尔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 C )A 情感和意志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A )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5、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 D )A. 1901B. 1896C.1905D. 18986、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 C )A. ScriptureB. AnshelC.GriffithD. Wann7、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的学习策略。
( B )A. 自下而上B. 自上而下C. 由简单到复杂D. 由复杂到简单8、在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 B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 班杜拉9、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0、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1、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2、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14、试述学习体育心理学对您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①、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②、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2)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13、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心理状态和变化(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1、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行为导向功能
(二)社会整合功能
(三)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中国体育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一、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历史回顾
(一)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背景
(二)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特征
(三)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历史功绩与现实困境
二、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动因
(一)体育改革的经济动因
(二)体育改革的政治动因
(2)分权制社会的体育管理方式
在多数采取分权制的国家中,体育管理权力分散于个社会体育组织中,因而称为分权管理型体制。美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比较典型的分权型体制。分权制社会的体育管理方式比较开放多样,大多是以社会管理为主,即体育事务主要由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对体育的发展一般不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即使在干预时,也通常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简介进行。
①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
②体育制度的种类
③体育制度的功能
3、中国体育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①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历史回顾
②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动因
③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④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不同社会制度的体育运动
一、集权制社会中的体育运动
(一)集权制社会制度含义与特点
集权制,是指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级行政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的指挥、监督之权利,地方新政组织接受中央刑侦组织的命令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此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集权的高度集中,严格控制全国各地行政事务,地方政府没有或极少有自主权。
教案
授课题目
第六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
授课类型
理论课
首次授课时间
学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制度,
2、理解体育制度下的体育运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
3、了解体育制度的制度结构,对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体育制度的结构,
2、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种类和功能。
难点:1、体育制度的改革实践,
(三)体育体制创新的推进路程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不同啊哈会体育制度下运动管理有哪些特点?
2、中共体育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4、体育制度具有哪些基本功能能?
教学后记
3、教师在讲课前除了解体育社会学学生用书、教学用书中的有关体育制度的定义、现状和发展方向等知识外,应充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4、教师教学时要重点突出,兼顾其他。
讲解要点:
1、不同社会制度的体育运动(50min)
①集权制社会中的体育运动
②分权制社会中的体育运动
③均权制社会中的体育运动
2、体育有难度的制度结构(50min)
(4)体育制度的设备系统
二、体育制度的种类
根据体育制度的规范领域,我们可以吧体育制度分为体育经济制度、体育政治制度、体育文化制度、体育教育制度等;根据体育制度的效力和规范范围,可分为体育法律、体育行政法规、体育部门规章和体育规范性问价等;根据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分法,可将体育整体制度分解为社会体育制度、竞技体育制度和学校体育制度。
2、对中国体育制度的变迁和创新的分析。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授课思路:
1、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将讲授方法与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的文章等方法结合起来。
2、教师要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出现丰富多彩的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种类和功能。
(三)体育改革的文化动因
(四)体育改革的教育动因
(五)体育改革的内部动因
(六)体育改革的国际动因
3、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1)体育改革的紧迫性
(二)体育改革的渐进性
(三)体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性
(四)体育改革的长期性
四、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体育创新是深化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体育体制创新的基本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上采取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体育管理上也效仿苏联的集权型管理模式,强调中央领导。集权制政府管理型体育体制主要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的各项事业。
2、分权制社会中的体其管辖地区内的行政事务有自主决策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该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控制较小,地方政府在行政事务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地方事务可完全根据地方需要实施管理。
3、均权制社会中的体育运动
(一)均权制社会制度含义与特点
均权制,是指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权利保持平衡,既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均权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体制,均权制主张凡是有关全国整体之利益的重要事务,应规划中央政府管辖;凡是有关地方局部利益之事务,应规划地方政府管辖。
(二)均权制社会体育管理方式
均权制要求凡属宏观的经济及社会事务的调节与控制都属于中央政府及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管理,地方政府不得染指;凡属纯地方事务,在中央的统一法制规范下,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独立经办,中央政府一般不干涉。
第2节:体育有难度的制度结构
一、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
(1)体育制度的概念系统
(2)体育制度的规范系统
(3)体育制度的组织系统
法国是实行集权制比较典型的国家。虽然1982年法国进行了一系列向地方分权的改革,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职权,但中央仍在地方政府中驻派自己的代表,控制、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在总体上仍不失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二)集权制社会的体育管理方式
在集权制国家,体育管理方式也体现出了集权的特点。苏联、中国、法国属集权型代表,强调国家办体育,集中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