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及分离定律的应用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解析: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₁产生2种配子, 比
例为1:1,①正确;F₂性状分离比为3:1,②错误;F₁测交后代性状比 例为1:1,③正确;亲本杂交后代F₁ 只表现一种性状,④错误。
—12—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14—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 观察分析教材P7图1-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₁ 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 子,F₁ 测交,测交后代的性状决定于F₁ 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就可反映出F₁ 产生配子的情况。
—9—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3.(2020·山东临沂检测)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性状,将纯合子 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₁,让F₁ 自交得到F₂ 。取F₂ 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黑色,糯性花 粉遇碘液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数量,非糯性花 粉与糯性花粉的数量比应是( )
答案:测交杂交、自交 自交测交、自交
—16—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归纳提升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材中的模拟实验设置的雌、雄配子数目相同,不具有普遍性,实 际上,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 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超过雌配子 的数量,因此,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总数不必一样多,模拟雄性生殖器 官的小桶中的彩球可以多一点,但每个小桶内两种彩球(D 和d)的数 量必须相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课稿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陈麟,今天我说课的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我的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假说,对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进行解释。
3、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
教材设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孟德尔的假说。
4、孟德尔根据假说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分离定律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及孟德尔所选的豌豆适于作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这为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获得成功作了必要的铺垫。
然后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为主线,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过程,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这就是本节内容的思路脉络。
本节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师生互动,突破“分离现象的解释”和“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的设计”这两个难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能够用图解的方法,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的杂交实验;(2)区别杂交、自交和测交、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和杂合子等成对概念,以及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3)能够阐明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过程,领悟归纳的思维能力及假说演绎法;(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体验实验材料,数据分析方法,实验设计思路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了解孟德尔的生平,认同科学家博学、严谨、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在成功道路上的作用。
3.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1.1.2 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
科学探究1 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提出了分 离定律,请分析: 1.下列内容属于观察现象阶段的是哪些?属于假说的是哪些?属于验证阶段的
又是哪些?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 ④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提示 属于观察现象阶段的是③;属于假说的是①②;属于验证阶段的是
方法三:分离比法。
显性∶隐性=3∶1⇒亲本: 显性∶隐性=1∶1⇒亲本: F1全为显性⇒亲本: 全为隐性⇒亲本:
提示 Aa×Aa Aa×aa AA×A-(或aa) aa×aa
【探究应用】 1.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B和b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
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分析回答: (1)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男孩与一个父 亲是单眼 皮的双眼皮女孩结婚 ,后代的表现型可能 是 __________。
第2课时 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
学习目标 1.会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难点);2.举例说明假说—演绎法(重、难点);3.记住 分离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及完成相关计算(重难点);4.简 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难点)。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内容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1)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适用条件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不同种类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苏教版 必修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 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新课标核心素养1.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过程,归纳分离定律。
2.分析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3.举例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
1.科学探究——通过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达成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素养的提升。
2.科学思维——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点(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
(2)预期结果:Dd×dd→1Dd∶1dd。
(3)测交实验图解:(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结果,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1)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2)测交实验可鉴定F1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4)测交实验结果的性状分离比为1∶1。
(×)(5)双亲为显性性状,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1.(生命观念)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的哪一个?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提示:③。
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2.(科学思维)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取决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练习13:1 1 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对点训练]题组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模拟的是雌、雄亲本产生配子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D.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10、20、10[答案] C[解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选取的小球大小应该相同,统计的次数足够多,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比接近1∶2∶1。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遗传因子。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此操作模拟了()①一对遗传因子的分离②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每个装置中的D和d棋子可以看作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为1∶1。
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一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①③正确;通常,生物体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故②错误;本实验不能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要模拟测交实验,必须有一装置中只含有d ,故④错误。
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从甲小桶(桶内小球为D 、d ,代表雌配子)和乙小桶(桶内小球为D 、d ,代表雄配子)内分别抓取50~100次,统计组合DD ∶Dd ∶dd 约为( )A .3∶1∶3B .1∶1∶1C .1∶2∶1D .2∶1∶2[答案] C[解析] 样本越大,实验结果就越接近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例。
从每个小桶内抓取D 或d的概率均为12,从一个小桶内抓取的D 、d 与另一个小桶内抓取的D 、d 的组合方式有4种。
因而,最后得到DD 、Dd 、dd 的组合比例为14∶24∶14=1∶2∶1。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23456
5.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
4仔,此4仔的性状表现可能是
①全部黑色 ②3黑1白 ③1黑3白 ④全部白色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杂合子在交配产仔时,一胎虽然产了4仔,但每一仔都是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 (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仔的性状都有3/4的可能性为黑色,1/4的 可能性为白色,所以,在子代数量较少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3.F2要出现3∶1的分离比,除上述原因外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 (1)F1形成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2)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3)子代数量足够多; (4)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的显性作用是完全的。
学习 小结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 )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 ) (3)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 (4)狗的长毛对兔的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标要求
1.说出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 2.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知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相适应,并尝试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 2. 科学思维: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生物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 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知识梳理01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02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分离和配子的□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03雌、雄生殖器官;甲、(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球与d球分别代表□0405隐性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和□06雌、雄配子的随机结(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合。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07充分混合。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3)分别从两个桶内□08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09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按步骤(3)1050~100次。
重复做□111∶2∶1。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提示:①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杂种F1(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
3.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吗?为什么?提示:不必须相等。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雄配子,它们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4.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一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机抓取;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理论值。
典题精析[例1]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解题分析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原桶并混合均匀,模拟产生两种配子的机会相等。
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 1.尝试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2.阐述对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掌握测交实验。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理解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2.科学探究: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3)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过程(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3.实验结果与结论彩球组合中,DD∶Dd∶dd比值接近1∶2∶1,彩球组合类型代表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桶内的彩球模拟的是F1产生的两种配子()(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答案(1)√(2)×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装置图,分析问题:(1)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2)为了保证不同配子间结合机会均等,且所得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①抓取小球时应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3)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是。
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该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高中生物第二册 1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
新人教版高一下
新知导入
问题探讨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 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 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 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 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
性状
♂♀
高茎豌豆
DD DD Dd Dd
矮茎豌豆
dd dd
测交实验:(演绎推理)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x
dd
请
预
测
配子
D
d
d
实
验
结
测交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果 ?
1 :1
根据假设测交理论预期:高茎:矮茎=1:1
测交的结果: (实验验证)
在得到的166株后代中,87株是高茎的,79株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 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合作探究
知识点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 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 的随机结合。
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
讨实论验:孟结德果尔与一预期对相相符对,性证状实测了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为什 么高1会.茎F出1豌产现豆生性DD状d和分产d离生两比种含接类D近和型1d比:的1值的两相现种等象配的?子配,子且;比例为1:1,
高中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完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以及“分离定律”。
本节课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之后,进一步探讨遗传规律的开篇,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遗传的分离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以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为线索,逐步介绍了豌豆杂交试验过程、孟德尔的遗传假设、测交实验的验证,最终得出分离规律的实质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设计理念1.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和辅导为辅。
2.自主思考与协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手段3.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来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2、引导发现法3、讨论法4、习题巩固法。
新课程改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不再是“老师告诉了我什么”,而是“我发现了什么”。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对分离假设的验证 b b 1.概述对分离假设的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接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显性的相对性 a a考点一分离假设的验证(b/b)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的方法——测交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cc)进行杂交(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 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Cc∶cc=1∶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花∶白花=1∶1。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1∶1。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解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 C2.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 ――→①1A∶1a――→②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③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D .①②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课时作业1: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2.(2018·湖北重点中学高一期末)阳阳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两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
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
下列给他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D.将某桶内的两种小球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答案 D解析使用方形积木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继续重复抓取,保证有足够大的样本数目,以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某小桶内的两种小球的数目不用减少到一半,否则误差可能会更大,D错误。
题组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3.(2019·湖北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月考)测交是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
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后,预期了测交结果才进行杂交实验B.测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雄的操作C.测交不能用矮茎豌豆做母本D.测交过程中需要两次套纸袋的操作答案 C解析测交过程F1与隐性纯合子无论哪个做母本结果相同,即正反交结果相同,C错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2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含解析
第2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Ⅱ)ks5u目标导读] 1.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结合教材P7图1-6,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孟德尔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ks5u重难点击]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分离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2)特点①P具有相对性状。
②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③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课堂导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如何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呢?探究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由于材料缺乏或微观效果不明显等而用替代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是模拟实验,我们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形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2.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甲、乙小桶内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实验过程(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显性遗传因子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两种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两种雄配子。
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3.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①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 分―果 析→②待 若测 后个 代体 有为 性纯 状合 分子 离,则
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
①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
待测个体自交―结 分―果 析→②待 若测 后个 代体 有为 性纯 状合 分子 离,则
甲实验中的红花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由此进行演绎 推理,确定红花的显隐性。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找到杂 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由关键信息“杂合植株的花药不能发育”可 知,杂合植株应作母本。由此可培养演绎与推理及逻辑分析的能 力。
1.由甲实验的子代性状表现判断红花不一定为显性性状,其 判断依据是什么?(科学思维)
2.玉米是一种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 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 制。请回答:
(1)用一杂合饱满子粒玉米进行自交,后代会发生____________, 统计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饱满子粒∶凹陷子粒=________。
(2)现有上述纯合饱满子粒玉米和纯合凹陷子粒玉米,若要用这 两种玉米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请你写出一种验证该定律的实验思 路及预期结果。
提示:若子代全为红花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红花为显性;若子 代全为白花,则红花为隐性。
(3)花粉鉴定法(以水稻花粉为例) ①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用纯种的 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 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结果: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遵循分离定律。
1.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一生物随堂练2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2.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 )A.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隐性个体的配子D.显性基因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4.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C.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约为3∶1D.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5.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在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100个B.每次抓取之前摇匀桶中小球C.两种小球大小要相同D.抓取10次之后就进行统计分析6.下图甲、乙两个箱子中,放置了两种相同颜色的小球。
若用此装置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B.从箱子中抓取小球随机组合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甲、乙两个箱子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且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D.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7.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8.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合子(Bb)还是纯合子(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黑色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9.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 )A.GG×gg B.GG×GgC.Gg×Gg D.gg×gg10.家蚕幼体体色的黑色(A)与淡赤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
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
03
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1.分离定律 (1)描述对象:有性生殖生物 。 (2)发生时间:在形成 配子 时。 (3)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成对 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2.假说—演绎法 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4)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提示 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5)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 学抓取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 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 不一定会符合D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 近该理论值。
04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1.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的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预测测交结果。 3.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现象是F1产生1∶1的两种配子。
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体会假说—演绎法,学习运 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
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应用遗传规律设计实验方案,解决 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内容索引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三、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01
请简述分离定律的遗传现象及验证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也称为孟德尔定律。
它描述了在自交和杂交过程中,遗传性状在后代中如何分离和组合。
分离定律的遗传现象指的是在遗传交配过程中,不同基因或性状在后代中以特定比例分离表现的现象。
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通常是通过杂交实验来进行。
以下是简要的实验步骤和验证过程:
选择纯合子:选择纯合子即两个同种基因的个体,它们在某个特定性状上都是纯合的。
例如,对于花的颜色,可以选择红色花和白色花的纯合子。
进行杂交:将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纯合子进行杂交,即交配。
例如,将红色花的纯合子与白色花的纯合子进行杂交。
观察后代:观察并记录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即花的颜色。
例如,红色花和白色花杂交后,观察得到的后代花色是否符合分离定律的预测。
统计分析:根据观察到的后代表现型,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
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红色花和白色花的杂交后代应该呈现出3:1的红色花与白色花的比例。
检验假设:通过比较观察到的结果与分离定律的预测,进行统计假设检验来验证分离定律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观察结果与分离定律的预测相符,那么分离定律就得到了验证。
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通常是在模式生物(如豌豆植物)上进行,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性状差异和容易进行控制的自交和杂交过程。
通过反复进行实验和观察,可以验证分离定律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并为后续的遗传研究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1.生命观念——通过假说—演绎的过程分析,形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科学观念。
水平二2.科学探究——通过分析测交的原理,理解测交的作用,并能阐明孟德尔利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过程。
水平一3.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一对遗传因子的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一对遗传因子杂交实验中是如何落实假说—演绎的基本步骤的。
水平二4.社会责任——能够利用孟德尔分离定律,已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并能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水平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自主梳理———————————————(1)为什么测交可以用来测定待测个体所能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提示测交是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隐性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就取决于待测亲本所能产生的显隐性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2)如何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确定待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显性纯合子;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隐性纯合子;若测交后代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则待测亲本为杂合子。
[典例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让F1与隐性个体进行测交,通过该测交实验不能了解到()A.F1相关遗传因子的化学结构B.F1产生配子的种类C.F1的遗传因子组成D.F1产生配子的比例解析通过测交实验可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验证F1相关遗传因子的化学结构,A错误。
答案 A[对点练1]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受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
为确定某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让其与另一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足够多的杂交后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待测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杂交方式属于测交B.如果后代均为红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C.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D.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4解析待测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杂交属于测交,A正确;如果测交后代均为红花,说明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正确;如果测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C正确;Aa与aa杂交,后代为aa的概率为1/2,D错误。
答案 D联想质疑★与隐性纯合个体交配即可测定基因型【归纳总结】测交的作用①测定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②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验证分离定律)★不同个体交配的几种方式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自主梳理———————————————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素养提升———————————————1.已知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的解题方法方法一:直接用分离比推出牢记6种杂交组合及其结果有助于快速解题如已知两亲本均为杂合子Dd,则为杂合子自交,后代DD∶Dd∶dd=1∶2∶1,显性个体(D_)∶隐性个体(dd)=3∶1。
即子代中DD占1/4,Dd占1/2,dd占1/4,显性个体占3/4,隐性个体占1/4。
方法二:用配子的概率算出如已知两亲本均为杂合子Dd,求后代Dd个体和dd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可先分别计算出雌、雄亲本所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雌配子:D∶d=1/2D∶1/2d;雄配子:D∶d=1/2D∶1/2d),再进行如下计算:后代为DD的概率=D雌配子概率×D雄配子概率=1/2×1/2=1/4;后代为dd的概率=d雌配子概率×d雄配子概率=1/2×1/2=1/4;后代为Dd的概率=D雌配子概率×d雄配子概率+d雌配子概率×D雄配子概率=1/2×1/2+1/2×1/2=1/2。
[典例2]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且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
现有一株杂合的高茎豌豆,理论上其子代表现为高茎的概率为()即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性状表现完全一致A.1/2B.1/4C.3/4D.1/8解析Aa自交,子代为AA、Aa和aa的概率分别为1/4、1/2和1/4,由于AA和Aa都表现为高茎,而aa表现为矮茎,所以子代表现为高茎的概率为1/4和1/2的和,即3/4。
答案 C[对点练2]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
一对杂合的双眼皮夫妻,生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理论上该男孩和该女孩均为单眼皮的概率为()A.1B.1/4C.3/16D.1/16解析Dd自交,子代为DD、Dd和dd的概率分别为1/4、1/2和1/4,其中DD和Dd都表现为双眼皮,而dd表现为单眼皮,所以子代表现为单眼皮的概率为1/4。
两个孩子的眼皮单双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因此均为单眼皮的概率就等于1/4×1/4,即1/16。
答案 D[一题多变] (1)上题中,男孩为单眼皮且女孩为双眼皮的概率在理论上有多大?提示1/4×(1/4+1/2)=3/16。
(2)上题中,男孩和女孩眼皮一单一双的概率在理论上有多大?提示一单一双的概率=男单女双的概率+男双女单的概率=1/4×(1/4+1/2)+(1/4+1/2)×1/4=3/8。
2.由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比例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用字母D、d表示)方法一:分离比法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③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④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DD×Dd或DD×dd。
方法二: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D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dd一种,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
方法三: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dd),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至少有一个隐性遗传因子d,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进一步判断。
[典例3]已知某植物的黄果肉对红果肉为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G和g控制。
现让两株黄果肉亲本杂交,后代黄果肉和红果肉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GG×ggB.GG×GgC.Gg×GgD.gg×gg答案 C[对点练3]绵羊的白色由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黑色由隐性遗传因子(b)控制。
现有一只白色的公羊和白色的母羊生了一只黑色的小羊。
试问:公羊和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什么?他们生的那只黑色小羊的遗传因子组成又是什么?答案Bb和Bb;bb。
[对点练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解析从实验2和3中可分析得出番茄的果色中,红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实验1中亲本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Aa,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aa,B错误;实验3的子代红色∶黄色约等于3∶1,其中黄果为隐性,所以遗传因子组成只能是aa,D错误。
答案 C[一题多变] (1)实验1的F1中红果都是杂合子吗?实验3的F1中红果呢?提示实验1中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Aa和aa,所以F1中红果都是杂合子。
实验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Aa和Aa,所以F1中的红果有AA、Aa两种类型。
(2)实验3的F1红果番茄中,纯合子的比例有多大?求F1红果(AA和Aa)中纯合子(AA)所占的比例提示1/4÷(1/4+1/2)=1/3(3)让实验3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子代的性状表现如何?提示①先计算出F1红果番茄中AA和Aa各占的比例;AA占比为1/4÷(1/4+1/2)=1/3,Aa占比为1/2÷(1/4+1/2)=2/3;②再分别算出AA和Aa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先忽略系数,进行计算:AA×AA→AA,Aa×Aa→1/4AA∶1/2Aa∶1/4aa;再带上系数,统计结果,即1/3AA+2/3(1/4AA∶1/2Aa∶1/4aa),可计算出后代AA∶Aa∶aa=(1/3+2/3×1/4)∶(2/3×1/2)∶(2/3×1/4)=1/2∶1/3∶1/6;③根据②算出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所以,后代红果∶黄果=(1/2+1/3)∶(1/6)=5∶1。
答案5∶1易错提示:第②步,容易错误的按照1/3AA×1/3Aa与2/3Aa×2/3Aa计算。
联想质疑★假说—演绎法:①观察现象:她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
②提出假说:她会嫁给我。
③演绎推理:我向她求婚她会答应。
④实验验证:“嫁给我好吗?”“滚!”⑤得出结论:我想多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各自发生的概率的积。
如甲乙两人抛硬币,甲乙所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均为1/2,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那么甲乙所抛硬币均正面朝上的概率等于1/2×1/2=1/4。
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A和事件B,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和事件B各自发生的概率的和。
如杂合子自交,后代为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为隐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则后代表现显性性状(出现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率等于1/4+1/2=3/4。
【归纳】若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则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多有3种:AA、Aa和aa;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最多有6种可能(不考虑正反交),根据后代性状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1)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遗传因子组成任意均可;(2)若后代全为隐性性状,则亲本一定为隐性纯合子自交;(3)若后代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则亲本为杂合子自交或杂合子测交,前者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后者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