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 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在比例的基础上的。

通过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形状、结构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

本课时,我们将重点讲解相似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线段之比相等。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判定方法及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几个实例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当两个三角形的形状相似时,它们有哪些性质呢?”2. 概念讲解(15分钟)系统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 性质探究(30分钟)3.1 对应角相等通过角度和边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对应角相等的规律,引导学生使用角度的相等性质进行证明。

3.2 对应边成比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应边的长度关系,发现对应边成比例的规律,并进行相应的证明。

3.3 对应线段之比相等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即对应线段之比相等。

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演算,引导学生发现线段比例的规律,并进行相应的证明。

4. 应用拓展(30分钟)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计算高楼的高度、测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归纳总结(10分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结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线段之比相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归纳总结,理解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证明过程。

《相似三角形定理》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定理》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定理》说课稿相似三角形定理说课稿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相似三角形定理的应用方法;- 运用相似三角形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主要讲解相似三角形定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两个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定理:- AA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则它们相似;- SSS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成比例,则它们相似;- SAS相似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与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与两个角相等,则它们相似。

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求解三角形边长比例;- 求解三角形面积比例;-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和练。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步骤二:呈现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的概念。

步骤三:讲解相似三角形定理分别讲解AA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和SAS相似定理,并通过图示和实例演示定理的应用方法。

步骤四:练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定理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步骤五: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使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形式。

六、教学资源- 教材:相关教材中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章节;- 图示:使用投影仪或黑板来呈现相关图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掌握相似三角形定理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图示和实例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平行公理、同位角、内错角等基本概念,这为学习相似三角形提供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例,进行小组讨论,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直观、更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相似的图形、建筑物的比例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等,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AAS﹑ASA)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及其应用
难点: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3的过程。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何延伸,也是全等三角形的特例,同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及三角函数的基础;而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是对比例线段的再认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判定定理的依据,而预备定理在光学例如小孔成像,建筑测量等等方面也应用广泛,所以学好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2、教学重、难点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预备定理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关键: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学习知识二、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掌握:预备定理应用:能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相似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能力:1、通过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2、通过变式教学(形变而意不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情感:1、通过人文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建构,培养学生探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构想首先我要为学生展示土地辽阔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的中国地图,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把地图等比例的缩小,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进行思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概念形成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表示法:∽,读作“相似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注:求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要注意顺序性对应顶点一定要写在对应位置,这样可以准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定理的探究如图,已知DE ∥BC则......若DE ∥ BC 则∠DAE=∠BAC, ∠ADE=∠ A BC,∠AED=∠ACB ,若DE ∥ BC 则∠C=∠D,∠B=∠E,∠BAC=∠DAE故△ABC ∽ △AED从上面的解答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A B CD EC B DEA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巩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上的一点, CE 和D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根据本节所得预备定理找出图中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除外).变式一:连接BD变式二:G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AB CD E F AB CD E F知识实践与应用例: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 ,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 ,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 ,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思考下列问题:1、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是否相似? 2.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解: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 ,则X=3.5×400=1400cm=14m答: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m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⒈今天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它既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又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可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其相似比是1;AB CD E F⒉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 相似三角形》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对几何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观察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解题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

5.总结与拓展: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和关键词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的评估;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的评估。

《相似三角形》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 以教材的内容为启程点,启动学生自发学习,引导学生探究
思维,以达学问目标。为了稳固本节保所学的学问,支配课堂练 习,之后进展提问与调板,了解学生驾驭学问的状况。
第5页 共5页
4. 在教学预备定理前,可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 P215 页例 6 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 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对命题的引出, 可以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作出平行于其中一边,并且和其他 两边相交的直线,使学生直观地得到: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 形相像,从而引出命题“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 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即如图, 假设 DE∥BC,那么 △ADE∽△ABC,然后分析命脉题的结论是要 证明两个三角形相像。可以问学生:
第2页 共5页
∠A=∠A,∠B=∠B,∠C=∠C, 那么△ABC 与△ABC 是相像的。以此来加强两个三角形相像定 义的相识。 2. 关于用相像符号“∽”来表示两个三角形相像时,考虑与 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符号“≌”表示相类比引入。全等符号“≌” 可看成由形态一样的符号“∽”和大小相等的符号“=”所合成, 而相像形只是形态一样,所以只用符号“∽”表示,这样的讲法 是格数学符号形象化了。学生会比拟简单记住,是否可以,请同 行们提看法。必需留意:用相像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像, 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例如,在两个相像三角形 中,其顶点 D 与 A 对应,E 与 B 对应,F 和 C 对应,就应写成 △ABC∽△DEF,而不能随意写成△ABC∽△FDE。把对应顶点写在 对应位置上的问题,在以后的解题中时时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依 据相像三角形约定义可知: 假如两个三角形相像,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达成比 例。在由相像来判定它们的对应角及对应边时,假如其对应项点 是按对应位置书写的,那么这个判定就精确而且快速。如 △ABC∽△DEF,那么 AB、BC、AC 就分别与 DE、EF、DF 相对应, ∠A、∠B、∠C 就分别与∠D、∠E、∠F 相对应。这样就可幸免产 生混乱和错误。对学生也是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考虑 问题时要有条理和方法。在判定相像三角形的对应边及对应角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重要方法: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

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

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合作学习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如☆A ′B ′C ′与☆ABC相似,记做“☆A ′B ′C ′☆☆ABC ” 。

注意:在表示三角形相似时,一般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进一步拓展,它不仅巩固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也为后续学习相似多边形、函数图象的变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相等,面积比相等,对应高的比相等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形状相似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似,从而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等。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三角形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几何证明等,还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对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逐步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启发诱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图形的相似及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系,步认识特殊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自学,总结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说教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看)—练—议—讲”结合法,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练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是在研究图形的相似、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和识别之后,再来研究最简单而又常用的相似三角形,体验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由于三角形的特殊性,所以研究相似三角形更有特殊意义,既促进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又丰富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为后继的圆、三角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本文简称识别预备)是今后研究相似三角形常用的基本图形,虽然教材中只作为“做一做”出现,但在以后学习中应用广泛,故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形成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对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不强,当两个相似三角形有重叠部分时,初学时对辨别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找出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了解相似比的概念,并据此理解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识别预备”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识别预备”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2)在运用过程中,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和“识别预备”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产生历程所经历的探索性。

(2)感受从一般到特殊及类比思想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力正在形成,抽象思维还不够,学习几何知识处于现象描述和说理的过渡时期。

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推理方法,书写过程有一定困难,应抓住对方法思考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说理,理清相似三角形在什么条件下用识别方法,在什么条件下用特征。

四、教法与学法教师的责任之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教学又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形式。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是整个九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对几何学习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教师进行调动,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相似三角形》说课稿《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普通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是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豫备定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斩知识探索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约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豫备定理。

2.难点:相似三角形约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豫备定理。

二、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约自学才惯,启示学生发现问题、思量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预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约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看我国国旗,国旗上约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

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1.关于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学习,是从实践中总结得出定义的两个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我准备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具有三角形中位线的三角形,然后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再格中位线所在约直线上下平移进行观察,想一想怎么回答。

学生容易由学过的知识得出: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最后指明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两个三角形就叫做相似三角形。

这一段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相似三角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3.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初步应用。

这两项之所以成为重点,首先是由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并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2难点:相似比的概念及对应边的确定。

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学生经常会将它们的位置写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以强调,让学生在作业和实际应用中减少这种错误。

二、教学策略1.教法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交流及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从建构理论出发,注重概念的形成,教师应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到活动中去,让他们经历“活动→问题→讨论与交流→总结”的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

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思维集中于问题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2.学法分析八年级学生要注重培养识图能力、运算能力、直觉猜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前面对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认知水平、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在相似图形这一单元仍需要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对数学研究活动的一种体验,又是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治学方法。

另外,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觉地进行说理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巧妙引入[互动1](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课件演示: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教师T:这两幅地图之间有何关系?(让学生从大小、形状上观察。

)学生S :(同桌交流,某代表发言)这两幅地图大小不等,形状相同。

(这两幅地图其实就是两个相似的平面曲边形,教学中可不向学生点明。

)教师T :哪位同学能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到三个城市的位置(如:昆明、上海、西安)?学生S1:(上台用鼠标点出所选位置)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形。

T :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关系?S :(同桌交流)是相似三角形(也有学生回答不一定相似)。

T :今天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板书:相似三角形)。

(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两幅中国地图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2.动手实践,形成概念T :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好的地图上标示出三个城市的位置,并顺次连接这三个城市。

S :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形。

T :请同学们将三角形剪下,并测量出它们的角和边。

S2:(学生动手测量)①∠A =∠A′= 度,∠B=∠B′= ,∠C=∠C ′= ;②AB= cm ,A′B′= ;BC= ,B′C′= ;AC= ,A′C′= ;T :△ABC 与△A′B′C′的三边有何关系?S3:(小组讨论)''B A AB = = ; T :(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请同学们回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想一想如何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S4:(学生类比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三角对应角相等,三边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T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有什么作用?S :我们可以利用定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T:上面得到的△ABC与△A′B′C′相似吗?为什么?S:相似。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通过观察与实践,由一般到特殊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揭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互动2]议一议:(课本第114页)(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直接应用,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可以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T: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想一想:(课本第114页)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对应边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知道如何确定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

本题需要注意提醒学生的是,已知条件中的“△ABC∽△DEF”意味着AB与DE是对应边,∠A与∠D是对应角。

)T: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在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和记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T:你能区分相似与全等这两个概念吗?(课件演示)(通过与全等三角形进行类比,找出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划归思想和识图能力。

)[互动3](课件演示)思考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将△DEF 旋转一定角度并改变字母,问△ABC 与△D ′E ′F ′相似吗?若相似,指出对应角与对应边。

F'D'E'FAB C CB AED(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长是20m ,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 ,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直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例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学生进行尝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如下设问程序进行分析:T :草坪与图纸是相似的,相似比是多少?S :相似比为对应边的比,即2000:5=400:1T :若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cm,可以写出什么比例式?为什么?S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可有x :3.5=400:1,从而求出x=1400cm) (教师板书:规范书写格式)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它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 cm,那么14005.3=x , x=3.5⨯400=1400(cm)1400cm=14m答: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m 。

例2.如图,已知△ABC ∽△ADE ,AE=50cm ,EC=30cm ,BC=70cm ,∠BAC=450,∠ACB=400。

(1)求∠AED 和∠ADE 的大小;(2)求DE 的长。

(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进行计算,同时,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似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学生经常会将它们的位置写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以强调。

)解:(1) 因为△ABC ∽△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AED=∠ACB=400在△ADE 中, ∠AED+∠ADE+∠A=1800即400+∠AED+450=1800所以∠AED=1800-400-450=950(2) 因为△ABC ∽△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BCDE AC AE = 即70305050DE =+ 所以DE =75.4330507050=+⨯(cm) (指导学生完成例题,板书解题过程后拓展)想一想:(课本第116页)T :在例2的条件下,上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S :因为△ABC ∽△ADE,得到∠ABC=∠ADE,再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E ∥BC 。

同时由△ABC ∽△ADE,还可得出AB :AD=AC :AE=BC :DE 。

(目的是渗透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

对于EC :AE=DB :AD ,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里需要应用比例的合比性质,教学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

)4.随堂练习(课本第116页第1题, 117页第2题)1.在下面的两组图形中,各有两个相似三角形,试确定x,y,m,n 的值。

(一组较为简单的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且书写格式规范。

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掌握的准确程度。

)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相似,相似比为3:1,斜边AB=5cm 。

(1)求△A′B′C′的斜边A′B′的长。

(2)求斜边A′B′的高。

(用相似比的概念求三角形的边,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换检查,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1课堂小结: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为问题提出,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地简单回顾,并向同桌说出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及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作出补充和强调。

(通过指导学生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以利于识记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